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朝那些事》书评

《明朝那些事》书评

《明朝那些事》书评
《明朝那些事》书评

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

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的《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就在这时,一个远在广东的学习法律出身的公务员挺身而出。他在公务之余热中于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写作,开始是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后来,经过认真构思,决心写一部他眼中的明史。他还不想把它叫做“明史”,或许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沉重,或许因为那样会被读者误认为又是一本“学究书”。因此,他把它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而且在事的后面又特意加了“儿”化。这题目,读者一看就有一

种解放感,亲近感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大家应该对这本书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许正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以及不经意间微妙的情感流露打动了我们。也许正如作者明月所说:“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全书虽然是以人物和年代为主线,但中心却集中在一个“斗”字上。围绕着“斗”字,全书又可分为两部分:

一、内争

宫廷内部的争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确实是本书的一大看点。后宫中的万贵妃和客氏也算得上是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具代表的两位。当然,之所以提到她们二位是因为她们的共同特点:阴险毒辣。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留意下书中对这两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的描写,一定会颇有感触。

至于官场上,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严嵩、高拱、张居正、徐阶等人充分体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办事风格:“要么不做,要做做绝”。为铲除异己不择手段,确实是难得的阴谋家。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实干家,斗争、专权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严嵩除外),

他们更多的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比起后来专政的宦官、贪得无厌的小人魏忠贤,他们也算得上是忠臣了。

二、外战

从出兵蒙古、平定边疆到抗击倭寇、支援朝鲜直至最后抵御后金军队来袭,战争穿插在这本书的每一个角落。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决战之处的杀声震天,神秘莫测,精心动魄。精彩的场景背后,更涌现出一位位盖世奇才,民族英雄。戚继光、李如松、孙承宗、袁崇焕……他们的背后,都隐藏着那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通读全文,我领悟到一个道理:文学,兵法,还有权谋,三者必具其二,才能治国平天下。比如于谦,他是文官,又会打仗,但不会权谋,所以流芳百世,但含冤而死;比如戚继光,他是将才,但懂权谋,所以得以善终。又比如张居正,他是文官,又会权谋,所以才能权倾一时;更加厉害的像王守仁,文学兵法权谋,样样精通,那这样的圣贤我无话可说。

以古论今,一家王朝就好比一家公司,皇帝就是董事长,首辅(宰相)就是CEO,文武百官就是大小头头。不同在于,现在市场经济时代,满大街的公司,满大街的王朝。而对于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是打算出将?还是入相?或者是称帝呢?我想,历史的长河一定会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吧。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一、《论自由》一书概述 《论自由》一书写于1859年。全书中心论题有三个:1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2论个性自由3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通读该书,我们可以看到对个人和社会之间权力界限的划分是全书的核心要义之所在,有些学者将其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二是个人对社会负责的唯一条件是,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利益。我觉得这是比较准确的。密尔认为,个人在追求某一合法目标时,无论在任何制度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他人利益的影响,造成他人利益的损失。判断这种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对社会普遍利益造成危害。因此,密尔所强调的个人自由是种社会自由,这体现了密尔对如何实现自由原则的思考。他认为人格的价值不仅是形而上学的教条,而是在实际条件下要实现的东西。他肯定思想和讨论自由,并要求政府不仅要通过消极地不干预来保障公民自由,还须依靠立法来创造和增进公民自由。体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社会,社会要素被引入密尔对自由的讨论之中。密尔认为,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本身具有价值,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不仅于己有利,也使社会

能从中得到好处。通过密尔的论述,自由的范围更加广阔,自由主义哲学也更加贴近时代要求。自由原则和自由主义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思想自由”与“讨论自由”的几点认识 密尔认为公民自由所应当包括的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讨论的自由,即在科学、道德、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问题上,人民有形成、阐述和坚持自己意见的自由。 思想自由,通常也称为思想自由权。英国历史学家伯里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一书中称:希腊人之所以使我们永远铭感难忘,乃是因为他们最初发现了“思想自由”。“思想自由”作为一项概念的提出则始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要享受自由的话,就应该使每个人能够想什么就说什么;要保全自由的话,也应该使每个人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于思想自由的概念,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各种不同的表述。笔者认为思想自由是进行思考,形成一定主张、意见和想法的权利。与信仰自由、表达自由、宗教自由、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等权利有密切的联系。思想自由强调个人内心活动的自主性,它是保证公民依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做出各种自主性行为的基础。它是一种理性的解放,具有独立的地位。

《明朝那些事儿》推荐与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推荐与读后感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这是我阅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最大的感受。这是一本以明史为题材的书,他不注重理论,却直视史实;他不注重边幅,却条理清晰;他看上去无稽之谈、风趣幽默,在读完之后,却让读者对那段历史感到沉重起来。 客观来说,作者当年明月的写作态度并不严谨,他的文字不优美,他的文采不出众,甚至,他对历史本身的态度就是调侃一类的,然而读下来,确实让读者没有失望,丝毫没有虚假与卖弄。他曾说过:“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所以,读他的文是轻松的,大多人都可以坚持看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

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向大家展示了一段历史的兴衰。历史的真相从来就是残酷的。读完整本书后心情不能平静,尽管作者写得很幽默,很乐观,但是,历史只能是历史,它从来就不乐观、不幽默,所谓历史,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号哀、悲伤。流泪、追悔,它都无法改变。明的历史让人心酸,从卢象升的选择,明朝的道路就此确定,不妥协,不退让!面对清的再次入关,崇祯任用了卢象升,面对崇祯的问话,他只说了两个字:“主战!”那一份大义凛然却断送了性命。他始终是个单纯的人,不识时务,分析形势后,决心出战。他下达了一条垂名青史的军令:“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即使他的火炮、箭矢已用尽,但他依然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有很多感慨,为什么在帝王选择求和之后他还坚持战斗?为什么他不通

《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读后感(最新篇)

《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读后感 《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读后感 阿巴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给了我们关于发展概念的的独特视角—以自由看待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为了自由,为了提高有理由珍视的事情的可行能力以及去享受他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自由。自由本事就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自由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自由观点贯穿《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的始末,与以往狭隘的发展观相比,阿巴蒂亚森的发展概念依托自由视角,信息基础更全面,与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正义论相比,其分析问题有更强的说服力,这也为政府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决策依据。阿巴蒂亚森本人也是一个研究世界范围内贫困问题的专家,他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论证了自由在消除贫困饥饿方面的贡献,这是以自由看待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成功应用。 一、发展的新视角—自由 我们以往关于发展的观点甚至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或工业化、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等”。但是阿巴蒂亚森经过大量研究论证了,这些发展属于狭隘的发展观点。狭隘的发展观与以自由为基础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他认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人们的实质自由,既集中注意人们去做他们有理由珍视的事情的可行能力以及去享受他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自由。这种自由如果具体操作可以被列成下列清单,人们应该享有吃、穿、住、行、读书、看电视、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言论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而不必遭受诸如饥饿、营养不

良、可避免的疾病等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可行能力的剥夺。这些是一个人在一个社会中所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即可行能力。如果上述任何一项被剥夺,那么也就是对可行能力的剥夺,是对自由的限制,也是对发展的限制。以沙特阿拉伯为例,沙特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是其国内妇女享有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与亚洲甚至是非洲一些国民经济发展远不如沙特的国家相比,这些妇女的实质自由大量的被剥夺了。按照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虽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很好,但是一些人的实质自由却被强制的剥夺,所以这样的发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质。 阿巴蒂亚森同时也认为财富、收入、技术进步、社会现代化仍然是重要的,但是这些发展相对于自由的发展来说只是工具性的范畴。他们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人们的实质自由。阿巴蒂亚森认为,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自由本身就是价值标准,本身就是价值,因而不需要通过与别的有价值的事物的联系来表现其价值。自由作为价值标准试图提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的价值标准体系,以判定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状况是否合乎理想,或者是否在向理想方向改善。 二、自由的两种作用: 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阿巴蒂亚森论证自由的两种作用: 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自由在发展中的建构性作用: “自由是人们的价值标准与发展目标中自身固有的组成部分,它自身就是价值,因而不需要通过对别的有价值的事物起促进作用而显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

那些人那些事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贵为天子,君临天下,当初迫不得已跟着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形势不由人,一步一步下来,他这个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当上了皇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群雄角逐,给了豪强们功成名就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朱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这个被时势造就的英雄最终也造就了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给赶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百年之后,帝国却一片狼藉,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他改变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废除了丞相,自以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首辅的官却比丞相还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竟然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给撤掉了,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大名鼎鼎的太监一个个比皇帝还风光;他还想不到,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试图给子孙们做个还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败家子挥霍着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荡平四海,自认此后边疆永固,但有明一代,边患迭起,最后还是被那个他没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给替补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动的人,这段好看的历史要是他能想到,那历史的未知性不就没了,还是得有后人来为我们书写这些。 历史很好看,我一直这么认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发现,历史可以有趣到这种地步。在我看来,一步有思想的书就是好书,而有思想,能让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实的,就算是好书了,这本书不但具有这些,还生动有趣,鲜活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轻的非专业人士,那只能说是非常好了,五体投地啊! 出于爱好,我比较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历史确实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着读着竟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而它确实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义,能把历史白活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当然,形式很重要,一种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还是得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称得上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内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胜。 读历史的作用有很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仅仅是这样,手头常备一些历史书籍,不管什么时候看看都有用,这部书出来之后,有这么一套摆在案头,经常翻翻,应该感觉不错吧。困难时,看看朱文正是怎么守住洪都,袁崇焕怎么千辛万苦击退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听说过它的大名了,是我高中老师推荐的,他说,看完这本书你对历史会更加的喜欢,怀着疑惑的心理看了一本,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兴趣的推动下,看完了七本,真的不错。 高中老师很有意思,他超级讨厌死背书,他给我们讲二战史,讲盛唐史时,总是声情并茂,说到动情处甚至不觉就手舞足蹈,那些枯燥的历史材料在他的口里都变成了生动感人的故事,有情有义,那些故事背后的规律也变得轻松易懂了。被故事吸引的我们不由自主的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觉得历史其实是件有趣的事。 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和《皇帝之死》,他用现代人的语言去写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在他笔下,皇帝是“XX先生”、皇后是“漂亮老奶”,用词诙谐,嬉笑怒骂,豪放不羁,那种生动有趣,又不失客观和对史实的忠实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真的写到通史性质的《中国人史纲》时,柏杨老先生还是摆出了一脸严肃的学究模样,让我不由得猜想,也许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让柏杨老先生也不能免俗。尽管我有时候也会被某个偶然知道的好玩的历史故事牵引着去翻看我家书柜里的那套《资治通鉴》,最后往往都会被几句诸如“帝怒,重责之”之类冰冷、空洞又简练得可怕的文字泼得满头凉水。

所以当年明月石悦说:“历史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时,一定有好多史学家都暗自偷笑了吧:“这小伙子钻了几年故纸堆,就敢说这样的大话?” 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惊喜、曲折以及生动,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就组成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在寻找历史规律中不忘突出人性,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啊!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重复和相似,我的确也有很多的收获,趁机将明朝历史全部熟悉一遍是收获之一,但那一个个淹没在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人们哪,却是看过此书之后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论是开天辟地创立一朝天下的朱元璋,还是精明果断历经三年靖难的豪杰君王朱棣,又或者铮铮铁骨的于谦、沈链、夏言、杨继盛、海瑞,隐忍睿智的王阳明徐阶,他们用他们经历过的坎坷起伏,历练过的血与火的生命的考

书评以自由看待发展

书评:以自由瞧待发展 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瞧待发展》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自由就是发展的目的,也就是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的目的不就是所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大国崛起,而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的自由生活。她以“人类可行能力”视角分析经济增长,强调“人不仅就是生产的手段,而且就是其目的”。森的发展观把发展的目的与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就就是以人为中心。 什么就是自由呢?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里所采用的自由观涉及到确保行动与决策自由的过程,以及人们在给定的个人与社会境况下所享有的机会”。自由意味着一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程度上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什么就是发展呢?发展可以瞧作就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发展要更多的关注我们生活的充实度以及就是否拥有更多的实质自由,因为“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与不受局限,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实施我们自己的选择、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交往并影响它”。 在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中,发展本身不就是重要的,而发展的目的,人类的发展可能就是更加重要的。同样的,自由本身不就是重要的,真正的自由才就是更加重要的。经济与自由本身不就是割裂的,而恰恰就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极端贫困而造成的经济不自由,会使一个人在其她形式的自由受到侵犯时成为一个弱小的牺牲品。经济不自由可以助长社会不自由,正如社会与政治不自由也会助长经济不自由一

样。她认为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人们的实质自由,既集中注意人们去做她们有理由珍视的事情的可行能力以及去享受她们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自由。这种自由如果具体操作可以被列成下列清单,人们应该享有吃、穿、住、行、读书、瞧电视、投票选举、在公共媒体发表言论观点,参与政治生活而不必遭受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等以及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可行能力的剥夺。这些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社会中所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即可行能力。如果上述任何一项被剥夺,那么也就就是对可行能力的剥夺,就是对自由的限制,也就是对发展的限制。 现今之中国,发展本身仍被视为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依然动人,而发展的手段仍延续无所不用其极的跃进方式,自由被压制,能力被限缩。经济总量极速增长,而人均收入增长缓慢,除了经济总量之外,我们在促进人的自由与能力方面赢得的发展成果极其有限:教育、科技、环境、创新、法治、民主、人权……以自由瞧待发展,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人”本身。以人为中心,人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上的一切都就是为人服务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的扩展就是判断发展的标准。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以自由瞧待发展》始终贯穿的问题就就是人的发展,以人们享有的实质自由来瞧待发展,以人们享有的实质自由的程度作为发展的标准;扩展人类的自由既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就是它的主要手段;以可行能力的剥夺来瞧待贫困,分析收入的不同层面的不平等;以公平的机会、有效率的制度、健全的保障实现人的自由;民主与政治自由的作用——民主自身固有

明朝那些事儿

一徐阶与严嵩的内斗 1.严嵩的倒台 严嵩与其子严世蕃被判贪污后,由于严党的势力强大(案子的处理由三法司会审,也即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被判其贪污八百两,发配雷州(也即今天的雷州,古代为荒凉之地,去了十有八九回不来的)充军。而这位兄台走到半路不知怎地就逃跑了,逃回了江西,并堂而皇之的住下来了。而严嵩对于嘉靖来说算是身边养了二十多年的狗,也有感情的,因而下旨免其罪行。 2.一块砖头引发的血案 事情的关键人物罗文龙(此人为严世蕃的知交,严嵩倒台后他没有逃到江西,反而投奔了特德敌人倭寇。)此人,心胸狭窄,好挑是非。经常对人大声疾呼“必取邹应龙与徐阶首级,方解我心头之恨”而此话被徐阶听到,从而成为了徐阶诛杀罗文龙余严世蕃的利器。某日,严世蕃找来四千多名民工,为其修豪宅,刚好一个路人叫郭谏臣(时任袁州推官)被一名民工用砖头砸中,从而与其仆人大吵一顿,大祸从此中下。于是,郭将其饱受的其辱与愤怒写给其好友林润(著名的写弹词专家,高官都惧怕他三分)。于是,嘉靖大怒,逮捕严世蕃。 3、诛杀严世蕃 诛杀严世蕃与罗文龙,主要靠的是徐阶的那份奏疏,其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罗文龙勾结倭寇,聚集海匪,并企图里通外国,逃亡日本,也即严世蕃也如此了;二,他们勾结汪洋大盗,图谋不轨;三,所占据的土地,是一块有王气之地。而事前,严世蕃曾大肆宣传杨继盛为其陷害之事,并声称其最害怕的就是此件事情,因此其他首辅上的奏疏内容既是如此。然而,他们并不是了解嘉靖皇帝。因为杨继盛虽为严氏父子所害,但斩首的旨意却是皇帝下达的。而嘉靖的秉性是从不认错的,吧这条罪状放上去的话,皇帝颜面何存?因而,很快两位被处决了。严嵩家也被抄了(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三百万两,名人书画不计其数,抄了一个多月,其财务清单整理成册,取名为”天水冰山录”)。至此,严嵩彻底绝望,儿子死了,抓牙散了。此后,严嵩的被赶回老家,沿街乞讨维持生计,两年后荒野中悲惨死去。 由此,三十多年来,徐阶从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上jian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 二、徐阶与高拱的时代 徐阶在斗倒严嵩后,势力渐渐壮大,此时的他的权势极大,也有力的把皇上控制在掌心之中,就连皇帝想修个大楼,没有徐阶的同意,也不准他从国库里拿钱。而此时的嘉靖皇帝也是无所作为,继续修炼他的神丹。。徐阶在位时,做过的最错的两件事情,有两件,一是力荐高拱入阁;二是,提拔海瑞。。这也因此使他的命运埋下了祸根。。高拱,此人为人傲慢,但他是太子裕王的讲官,与太子关系很好。因此,徐阶让他入阁的原因是等太子登上帝位后,为自己铺好活路。然而,高拱入阁后,他并不是一个能够随意操控的人,而高拱的目的就是取他而代之,他们之间的矛盾便是徐阶认为高拱欠他的人情,高拱认为没有。。 嘉靖44年,嘉靖病逝。病逝那天只有徐阶在场,然而他马上叫的人是张居正,并令他写下了著名的《嘉靖遗诏》(也即自己骂自己),从此张居正与高拱的关系破裂。嘉靖死后,继承皇位的是隆庆帝。后来,有一名著名的言官,名叫欧阳一敬,他写了一份关于高拱的弹劾,致使高拱主动辞职回家。隆庆2年,徐阶退休回家。不久,经过内幕的交易,高拱经一年后,重新回到政权。于是,他面对当时的旧势力的人,他全都一一给收拾掉了,剩下的只有徐阶了,然而斗到徐阶的人不是高拱而是海瑞。。当时的海瑞在应天查恶霸地主,没想到竟然查到了徐阶的两个儿子身上,他们仗着徐阶的势大,在地方肆意妄为。于是,海瑞给徐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中文著作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5.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6.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2.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13.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毛林根,1996: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张维迎,1997: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6.王惠臣,1997:论运输管制: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7.陈秀山,1997: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18.邬义钧等,1997: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史忠良等,1998: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1.李悦,1998: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3.吴汉洪,1998: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 24.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5.刘树杰,1999: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 26.金碚,1999: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7.王俊豪,2000: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

畅销书案例分析-明朝那些事儿

优秀图书选题策划案例分析 院(系)别人文学院 专业编辑出版学 班级 2014级2班 姓名田月月 指导教师李宁 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2017年5月12日

《明朝那些事儿》图书选题案例分析 一、图书基本形式 (一)类型 历史小说 (二)基本形式 1.书名《明朝那些事儿》 2.作者当年明月 3.定价全套平装128元、精装216、235元; 2011年修订版183元;单本29.8元;(各网站价格有差异) 4.开本16开 5.字数961285字 6.印数首印10万册 7.装帧平装、精装 8.出版社第1卷-第5卷:中国友谊出版社 第6卷-第7卷: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1年修订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二、图书基本内容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图书出版效益 1、所获荣誉 2006年荣登当当“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 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 2009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2009年京华书榜年度十大畅销书首位。 2009年京华书榜年度十大畅销书首位。 2010年中国图书馆借阅量排行TOP10。 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 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 “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 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

《以自由看待发展》书评

《以自由看待发展》书评 《以自由看待发展》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2年7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这本书是森为公众所写,他努力使书中的讨论尽可能不带技术性。非专业读者可以从书中领略这位学术大师的深邃的哲理辨析、精确有力的经济分析和令人信服的经验论证。 目录 导论以自由看待发展

第1章自由的视角 1.1不自由的形式 1.2过程与机会 1.3自由的两种作用 1.4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1.5贫困与不平等 1.6收入与死亡率 1.7自由、可行能力与生活质量1.8市场和自由 1.9价值标准和赋值过程 1.10传统、文化与民主 1.11结语 第2章发展的目标和手段 2.1自由的建构性和工具性作用2.2工具性自由 2.3相互联系及互补性 2.4不同层面的中国和印度对比2.5增长引发的社会安排 2.6公共服务、低收入和相对成本2.720世纪英国死亡率的降低2.8民主与政治激励因素 2.9结语

明朝那些事经典句子

0.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733]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 行动。 5.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753] 6.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755] 7.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755] 8.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767] 9.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768] 10.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768] 11.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771] 12.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772] 13.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775] 14.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780] 15.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780] 16.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相对而言,建立王朝这笔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启动资金过高(要敢拚命),经营周期不定(没准明天就牺牲)外,只要一朝成功,就立马鸟枪换炮。从此不但不用交钱,还可以收别人的钱,想收多少自己说了算,除了你管别人,没人敢管你。因为开政府比开公司的利润更大,前景更广,所以自古以来,无数人都跃跃欲试,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朝代)。[788] 17.所谓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着道经,四处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烟雾缭绕的丹炉前添柴火,然后看着那炼出的鬼都没胆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谁也不知道这帮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干嘛。总之一个字:玄。[789] 18.这实在是让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这种时候,都会有固定剧本:跳出来一大帮亲戚朋友,说些什么不要悲伤、要正常发挥水平、告慰先人之类的话,然后主人公擦干眼泪,抬头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状,毅然踏上前进的道路。[793] 19.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803]

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我是一个爱好历史的人,喜欢一切有历史感的东西,例如中医,汉服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年代感的东西。但唯独对史书没有兴趣,对于我来说史书未免都是大篇枯燥的文言文没有吸引力;外国史书有太过数据化和理论化。曾经心血来潮买了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来看但也最终半途而废束之高阁了。我知道喜欢历史就必须了解历史,没有了解自己的那份喜欢就永远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不算是真正的喜欢。我一直在寻寻觅觅一本有趣味性叙述历史的书籍,直到那天我和它相遇了······ 和《明朝那些事》的相遇不是偶然,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就听老师推荐过这本书说老师告诉我这本书值得一看但一直没有机会看到。直到那天不经意的在图书馆看到它,它就安安静静的躺在哪里等待和有心的人相遇。那天相遇过后我的生活中就少不了它的影子每天有空的时候就会阅读它,为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高兴悲伤,这本书的作者仿佛使那些历史人物活过来了一样,他们那么鲜活的出现我又怎么不为他们的遭遇命运悲伤唏嘘呢?作者笔下的历史是激情的,豪迈的,悲伤的,我好像成了作者笔下的那些人过着他们的生活,体会着他们的人生。这本书叙述的历史是活的,那些历史对于我来说不再是那么遥远,那么的充满着距离感。我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读懂了历史长河那一段明朝的人儿们。 我最先参与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起义之旅,看着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打败他的敌人变得日益强大;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长为明朝

的开国皇帝;如何一步步被权力迷惑杀害陪伴自己打下天下的生死兄弟;以及他那越来越多疑猜忌的心如何一步步让自己变得孤独。他不幸福,纵使拥有那至高的权力也填补不了的内心,他的梦里总是出现哪些死了的人们,总是会想起年轻时和兄弟们一起拼搏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守着这诺大的江山终究是孤独的。在告别自己的老朋友徐达时,他知道他仅剩的朋友又少了一个,但权力容不得自己有朋友,自己已经没有拥有朋友的资格了。徐达死后的那句话最能表达我看到这一切的感受“与皇帝做朋友,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这就是封建王权的悲哀。 我第二次参与了明成祖朱棣的夺权之旅,看到一个不在其位却想谋其事的朱棣,朱棣的执政能力,办事能力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不甘心自己的才能就那样埋没,自己的父亲在一场起义战争中曾许诺自己会给予皇位却只是空谈。第一次他忍让了毕竟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那个太子自己的兄弟,当太子生病死去时,他以为父亲会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会完成之前的许诺。他又一次失望了,因为自己的父亲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传位给软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的侄子又想削去自己的藩位权力已经到了快不保的地步了,于是他爆发了。正应了鲁迅的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的灭亡”于是京城便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朱棣得到了他想的皇位建文帝的结局成了谜。但从此朱允炆成了朱棣到死都不能释怀的一个结,即使他的功绩很大也摆脱不了那篡位的名声。皇权就像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就回不去了。我知道朱棣的一生一定会有那么一瞬间后悔自己做的选

以自由看待发展_读后感

《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第1章自由的视角 1.1不自由的形式 全世界无数的人在经受各种各样的不自由,如基本的生存自由,基本社会机会(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经济能力)获得权的缺乏,男女的不平等。此外,在很多国家的人民被系统的剥夺了政治自由和基本公民权利,并有人鼓吹这种剥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李光耀命题),将没有出现经济灾难时的政治自由压迫合理化,更有甚者以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名义要否定基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但是,大量的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更多的与友善的经济环境而不是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相容,缺乏经济保障与缺乏民主权利和法权自由相联系,例如饥荒在世界历史上从没有发生在有效运行的民主体制中。其实,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本身就具有直接的重要性,而不需通过反映在经济上的作用来间接证明。 1.2过程与机会 这里的自由观涉及到确保行动和决策自由的过程,以及人们在给定的个人与社会情况下享有的机会,对自由的实践上要同时关注到这两个层面。 1.3自由的两种作用 本书的分析中,人们“可行能力”通过公共政策而扩大且公众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可以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向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居中心地位。个人自由的至关重要性有两个原因,分别与评价性和实效性有关。评价性分析来看,一个社会成功与否,主要应根据该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实质性自由来评价;实效性分析来看,自由是个人首创性和社会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更多的自由可以增强人们自助的能力,以及他们影响这个世界的能力,尤其关切到个人作为公众活动参与者的“主体(agency)地位”——即采取行动并带来变化的人。 1.4评价体系:收入与可行能力 在评价性层面上,这里采用的方法所集中注意的事实基础使其有别于更传统的实用伦理分析(“功利主义”聚焦于心理满足、“自由至上主义”贯注于自由权的程序)和经济政策分析(经济角度注意收入与财富的首要地位),采用聚焦于人们有理由享受的实质自由的事实起初。并不否定个人可行能力的剥夺通常与收入低下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恰恰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性。所以,避免被误导以至于认为考察后者就能够足够说明前者就显得颇为重要。从政策角度看,二者背离的情况常常比两者有限地结合的情况重要得多。因而,收入、财富和其他影响因素在一起时是重要的,但其作用必须被整合到更广阔、更全面的成功与剥夺的图景之中。 1.5贫困与不平等 有很好的理由把贫困看作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不应仅仅是收入低下,很多隐藏在收入统计后的剥夺往往被轻视,这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适用。1.6收入与死亡率 通过分地区(中国、印度克拉拉邦、美国白人、美国黑人)男(女)性生存率差异来反映,造成这种差别(人均收入与在生存下来进入高龄的能力上的差别)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安排和社群关系,诸如医疗服务覆盖面、公共保健、学校教育、法律和社会秩序、暴力的泛滥程度等等。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不能总用收入这一维来考虑可行能力。

中级微观经济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1、亚当斯密:《国富论》 2、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3、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4、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 5、希克斯:《经济史理论》 6、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7、张五常:《经济解释》 8、林毅夫:《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改革》 9、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10、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 11、刘伟:《经济学导论》 12、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13、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 15、杨小凯:《新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1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17、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18、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 19、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0、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 2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2、张维迎:《博弈与社会》

23、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24、张军:《转型、治理与中国私人企业的演进》 25、张军:《比较经济模式》 26、刘晓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与市场》 27、朱玲:《减贫与包容:发展经济学研究》 28、费景汉,拉尼斯:《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 29、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30、琼斯:《经济增长导论》 31、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32、平新乔:《经济研究十二篇》 33、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34、谢拉.C.道:《经济学方法论》 35、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 36、赫维茨:《经济机制设计》 37、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38、巴罗:《自由社会中的市场和选择》 39、席勒:《非理性繁荣》 40、米香:《经济增长的代价》 41、钱穆:《中国经济史》

升旗仪式演讲稿-好书推荐明朝那些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高一(11)班的XXX。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部书是中国第一部以白话文叙写明朝历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 我热爱历史,十分喜欢阅读史书,但是先前读的一些正史,语言晦涩高深,大都代表皇家的意志,因此与普通民众无缘。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可是他们使用的语言、叙述方式使他们原有的目的和百姓希望看到的渐行渐远。 随后,一个广东公务员利用公务闲暇之余,推出了一部史书巨著《明朝那些事儿》。公务员以当年明月为笔名,用通俗的小说方式,以瑞士手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这本书的出版,改变了所有人对史书的看法,犹如随风潜入夜的一场好雨,,掀起了一场关于史书的大讨论。 这套书籍的精华所在,正在于它系列的第一本书《洪武大帝》。它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为何决心起义推翻元朝统治,他又是如何打败了两个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和张士诚,从而获得了半壁江山,建立明朝。他建国以后通过数次北伐战争,把元朝彻底赶出中国。他一生决断无数,但他在王位继承上犯了错误。他把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定为接班人,导致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十分不满,趁机发动政变,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一路攻到南京城下,逼得朱允炆引燃宫殿自焚。最终朱棣夺得皇位,世称明成祖。

虽然故事中充满了勾心斗角与人物间的尔虞我诈,但是当年明月用最精炼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历史,揭开现代史书新形势的大幕。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需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我的介绍到此结束。

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

《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段冰(201020093) 《以自由看待发展》被誉为是最有良心的一步经济学著作,传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效率,主要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问题,而公平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则往往被认为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而《以自由看待发展》这本书的问世改变了这种情况。 这本书的影响已经不光在经济学,甚至扩展到了政治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作者阿马蒂亚。森被誉为是“经济学的良心”,尽管一直认为学者研究学术不能被自己的感情冲动所左右,但是还是觉得一流的社会学术里应该有许多的终极的关怀,是对正义,自由的寻求,是对人类此岸困境的解答,是对彼岸的希望。森是一个重新回归传统经济学到道德哲学的大师,这样的回归是重新把在道德哲学分野下的伦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回归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最为根本但是常常却被忽视的问题――发展究竟为了什么,它的目的何在? 阿玛蒂亚森的经济思想突出了一个观点:以人为本。我们可以把“以人为本”概括为以认为出发点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换句话说,“以人为本”可以理解为对人本身的尊重,具体包括: 尊重人的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价值,生命承载着众多的社会义务和家庭责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嘲笑有缺陷、不健全的生命。 尊重人的正当利益。 尊重人的劳动。让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具体的劳动岗位,提供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条件。 尊重人的价值。努力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尊重人的权利。尊重、维护并正确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各种权利,如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决定发展方向的途径的权利等;在注重自身权利的同时,应重视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尊重人的人格。视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性别、年龄、职业、民族、职务、社会地位等的不同,而辱及人格尊严;将诚信、重承诺。

某老师推荐的值得的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 1.理想国. 柏拉图.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论美国的民主. (法) 托克维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自由宪章. (英) 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自由、市场与国家. (美)詹姆斯.M.布坎南.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6.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 塞缪尔亨廷顿.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7.道德情操论. (英) 亚当斯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9.法哲学原理. (德) 黑格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0.正义论. (美) 罗尔斯.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 (美)丹尼尔·贝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2.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美)马尔库塞.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3.以自由看待发展/阿马蒂亚·森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极权主义的起源/汉娜·阿伦特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5.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6.知识分子论. (美)萨义德. 北京:三联书店2002 17.自由主义.(英) 霍布豪斯.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8.社会科学方法论. (德)韦伯.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9.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韦伯. 北京:三联书店1987 20.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英) K.R.波普尔.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1.通往奴役之路. (英) F. A. 冯·哈耶克.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2.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 塞缪尔亨廷顿著北京:三联书店1989 2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陆学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4.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美) 孙隆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5.平凡的世界. 路遥.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以诙谐幽默、近似小说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正史(注意,不是野史),包括帝王心术、战争、大臣间的党争,以及主要名人的生平事迹,通俗易懂而又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部:洪武大帝 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与陈友谅的PK,谁将问鼎天下?卧榻之侧埋饿虎,铲除张士诚。鄱阳湖决战惊心动魄,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 第二部:万国来朝 第二部从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明帝国,但又随即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第三部:妖孽宫廷 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的大功臣于谦,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之后,相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孝宗和宪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第四部:粉饰太平 第四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到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 第五部:帝国飘摇 第五部分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均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