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卫星的动能EkA2宣" />
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

变轨问题——金榜教育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1届)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成功发射。在“嫦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过程,是由椭圆轨道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 ,A 、B .两轨道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探月卫星先后沿A 、B 轨道运动经过P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运行的速度A v =

B v

B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 A =F B

C .卫星的加速度a A >a B

D .卫星的动能

E kA

2宣2010.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的近月点B 处与空间站对接。已各空间站绕月轨道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 那么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1)航天飞机到达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时必须减速

(2)图中的航天飞机正在加速地飞向B 处

(3)月球的质量为(4)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 .(1)(2)(4)

B .(1)(3)(4)

C .(1)(2)(3)

D .(2)(3)(4)

3(海淀一模2010).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

说认为引力常量G 在缓慢地减小。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它们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这种学说当前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与很久很久以前相比

A .周期变大

B .角速度变大

C .轨道半径减小

D .速度变大

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宇宙飞船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引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会是( )

A .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小

B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 .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5(江苏卷)、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B 的速度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

(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

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

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

形轨道3运行。设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 地P Q v

v

v 2/ v

1 2

3

⑴比较卫星经过轨道1、2上的Q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卫星经过轨道2、3上的P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

⑵设卫星在轨道1、3上的速度大小为v1、v3 ,在椭圆轨道上Q 、P 点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2、v2/,比较四个速度的大小

答案:1、B 2、C 3、A 4、D

5、ABC

解析:逐项判断

A .根据开普勒定律,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A 正确;

B .由I 轨道变到II 轨道要减速,所以B 正确;

C .根据开普勒定律,c T

R =23

,12R R <,所以12T T <。C 正确; D .根据2R

GM a =,应等于,D 错误; 本题选ABC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难度:中等。

6解析:同步卫星的发射有两种方法,本题提供了同步卫星的一种发射方法,并考察了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特点。

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的加速度是由于地球吸引卫星的引力产生的。即:ma r Mm G

2=可见

卫星在轨道2、3上经过P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卫星在轨道1、2上经过Q 点的加速度大小也相等;但P 点的加速度小于Q 点的加速度。 ⑵1、3轨道为卫星运行的圆轨道,卫星只受地球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r v m r Mm G 2

2=得:r GM v =

可见:v1>v3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同,近地点Q 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即:v2>v2/

卫星由近地轨道向椭圆轨道运动以及由椭圆轨道向同步轨道运动的过程中,引力小于向心

力,

r v m r Mm G 2

2=,卫星做离心运动,因此随着轨道半径r 增大,卫星运动速度增大,它做加速运动,可见:v2>v1,v3>v2/

因此:v2>v1>v3>v2/

(2008年高考 广东卷) 下图是"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 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发射"嫦娥一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的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解析: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卫星脱离太阳引力,进入天空的最小速度;在绕月轨道上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22GMm 2F =()mr r T

π=万。卫星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与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卫星的质量m 会约掉,所以卫星的周期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在绕月轨道上,卫星的加速度指向月球球心,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大于地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故选项C 正确。

卫星变轨类

人造卫星在轨道变换时,有卫星主动原因也有其他原因(如受到阻力)速度发生变化导致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相等关系被破坏,继而发生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发生变轨。

例5:(1998年高考 上海卷)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点火。将卫星送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度

B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 于在轨道1上的

角速度

C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

D 、卫星在轨道3上经过P 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 解析: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的运动均可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由22GMm mrv r =可知GM v r

=即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越小 故A 选项错误。v r ω=3GM r ω=

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咋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就越小,故B 选项正确;由2GMm ma r =向 知2GM r a =向a 向的大小与2r 成反比。在P 点时无论是轨道2还是轨道3运行,到地心的距离相等,因此加速度相等。在Q 点时轨道1和轨道2离地心的距离相等。因此加速度相等,故选项C 错误。

例6:(2010年高考 江苏卷)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

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

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

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的速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

上经过A 的动能

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的能量、周期、角速度等。航天飞机轨道Ⅱ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A 点比B 点的势能大动能小,故选项A 正确。航天飞机在轨道轨道Ⅱ上过A 点做向心运动,显然速度小于轨道Ⅰ上A 点的速度,故选项B 正确。对于航天飞机,轨道半径越大其周期越大,故选项C 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航天飞机在两轨道的同一点A 加速度相同,故选项D 错误。 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A 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飞船变轨前后通过A 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T2,v1<v2,a1<a2

B .T1<T2,v1<v2,a1=a2

C.T1>T2,v1>v2,a1<a2D.T1>T2,v1=v2,a1=a2

解答:首先,同样是A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的角度分析:

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3/T^2为一常数。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的角度分析:

1、当合力[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引力]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A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2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A点的速度v2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B。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完整word版)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信阳高中陈庆威2013.09.17 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A、B两物体都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某时刻A、B相距最近,问A、B下一次相距最近或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和我们在直线运动中同一轨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在思维有上一些相似的地方,即必须找出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但它也有其自身特点。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应的圆周轨道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在同一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追及或相遇。天体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往往还因伴随着多解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就要找好角度、角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的关系。 一、追及问题 【例1】如图1所示,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M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①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②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解析:A、B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因此T1

果A 、B 在异侧,则它们相距最远,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A 比B 多转了 π。所以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t 1,由;第一次相 距最远的时间t 2,由。如果在问题中把“再次” 或“第一次”这样的词去掉,那么就变成了多解性问题。 【例2】如图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 ,运转周期为T 。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的夹角叫地球对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若某时刻该行星正好处于最佳观察期,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经历多长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得行星的轨道半径θsin R r = 设行星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T /,由开普勒大三定律有: 23 23T r T R ' =,得:θ3sin T T =' 绕向相同,行星的角速度比地球大,行星相对地球 θ θπππω33sin )sin 1(222T T T -=-'=? 某时刻该行星正好处于最佳观察期,有两种情况:一是 刚看到;二是马上看不到,如图3所示。到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经历时间分别为 两者都顺时针运转:T t ?--=?-= ) sin 1(2sin )2(2331θπθ θπωθπ 两者都逆时针运转: T t ?-+=?+= )sin 1(2sin )2(2332θπθ θπωθπ 二、相遇问题 【例3】设地球质量为M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一质量为m 的飞船由静止 开始从P 点沿PD 方向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年后在D 点飞船掠过地球上空,再过3个月又在Q 处掠过地球上空,如图4所示(图中“S ”表示太阳)。根据以上条件,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视角 太阳 行星 图2 太阳 行星 地球 图3 θ θ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专题练习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1.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在一水平地面运动,若自行车以速度v转过半径为R的弯道,自行车的倾角应多大?自行车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多大? 2.(14分)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2R (R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1)求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 (2)若某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需要的时间。 3.如图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起动后,以加速度g/2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起动前压力的 17/18,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为地面附近的重 力加速度)

4.(14分)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六”返回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意味着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入新阶段。两位宇航员在离地高度为h的圆轨道运行了t时间,请问在这段时间内“神六”绕地球多少圈?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5.(18分)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完成下面实验:在一固定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内部最低点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当施加给小球一瞬间水平冲量I时,刚好能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r,月球的 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 (1)若在月球表面上发射一颗环月卫星,所需最小发射速度为多大? (2)轨道半径为2R的环月卫星周期为多大? 6.人类选择登陆火星的时间在6万年以来火星距地球最近的一次,这时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仅有5.58×107km。登陆前火星车在距火星表面H高处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n圈的时间为t,已知火星半径为R,真空中的光速为c=3.00×108m/s。 求: (1)火星车登陆后不断向地球发送所拍摄的照片,照片由火星传送到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2)若假设地球、火星绕太阳公转均为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分别为T地和T火,试证明:T地

2018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天体运动的三大难点破解1深度剖析卫星的变轨讲义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卫星变轨原理; 2. 不同轨道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变轨前后的能量变化。 一、变轨原理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万有引力,F 引=2 R Mm G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向心力为:F 向= R m v 2 。当: (1)F 引= F 向时,卫星做圆周运动; (2)F 引> F 向时,卫星做近心运动; (3)F 引

运动进入轨道2沿椭圆轨道运动,此过程为离心运动;到达B点,万有引力过剩,供大于求做近心运动,故在轨道2上供需不平衡,轨迹为椭圆,若在B点向后喷气,增大速度可使飞船沿轨道3运动,此轨道供需平衡。 2. 回收变轨 在B点向前喷气减速,供大于需,近心运动由3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在A点再次向前喷气减速,进入圆轨道1,实现变轨,在1轨道再次减速返回地球。 三、卫星变轨中的能量问题 1. 由低轨道到高轨道向后喷气,卫星加速,但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增加的势能大于减小的动能,故机械能增加。 2. 由高轨道到低轨道向前喷气,卫星减速,但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增加的动能小于减小的势能,故机械能减小。 注意:变轨时喷气只是一瞬间,目的是破坏供需关系,使卫星变轨。变轨后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速度大小仅取决于卫星所在轨道高度。 3. 卫星变轨中的切点问题 【误区点拨】 近地点加速只能提高远地点高度,不能抬高近地点,切点在近地点;远地点加速可提高近地点高度,切点在远地点。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各类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另类”问题 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学范晓波 天体运动部分的绝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原理及方法比较单一,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向心加速度按涉及的运动学量选择相应的展开形式。 如有必要,可结合黄金代换式简化运算过程。不过,还有几类问题仅依靠 基本思路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就算找出了结果但仍心存疑惑,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本质,把握解决的关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变轨问题 例: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 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 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 A.,, B.,, C.,, D.,, 分析:空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运行速度首先减小,速度减小后的卫星不能继续沿原轨 道运动,由于而要作近(向)心运动,直到向心力再次供需平衡,即,卫星又做稳定的圆周运动。

如图,近(向)心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不垂直,会让卫星加速,速度增大(从能量角度看,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卫星动能增加,速度增大),且增加的数 值超过原先减少的数值。所以、,又由可知。 解:应选C选项。 说明:本题如果只注意到空气阻力使卫星速度减小的过程,很容易错选B选项,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切忌盲目下结论。 卫星从椭圆轨道变到圆轨道或从圆轨道变到椭圆轨道是卫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卫星定轨和返回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以卫星从椭圆远点变到圆轨道为例加以分析:如图,在轨道远点,万有引力, 要使卫星改做圆周运动,必须满足和,而在远点明显成立,所以 只需增大速度,让速度增大到成立即可,这个任务由卫星自带的推进器完成。“神舟”飞船就是通过这种技术变轨的,地球同步卫星也是通过这种技术定点于同步轨道上的。 二、双星问题 例: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为,质量分别为和,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的运行周期;(3)双星的线 速度。 分析:双星系统中,两颗星球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两者始终与圆心共线,相同时间内转过相同的角度,即角速度相等,则周期也相等。但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相等。

天体运动_规律

确定研究对象解题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题型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是第五章曲线运动在天体运动学的运用与升华,本章知识点较多,研究对象多,导致学生掌握困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指导好学生认清楚题目的研究对象,就能突破学生在学习,解题中无从下手或者下手就错的现象。 本章按照研究对象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放在极地的物体;b,赤道上的物体;c,近地卫星(过赤道的,过极地的,一般的);d,同步卫星;e,一般卫星(月亮);f,双星a,放在极地的物体 放在极地的物体只受万有引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它的受力如图所示,它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地球来说是静止的,所以受力平衡。有因为物体所受的重力就 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所有又有 即 把本公式化简就可以得到万能代换公式 b,放在赤道的物体 放在赤道的物体,跟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但是它随地球一起自转,所以它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如图所示,它受到的合外力应该提供向心力。 有 其中,所以 说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外一个分力就是用来提供向心力了。在不是赤道和极地的位置,万有引力是指向球心的,而所需要的向心力指向圆心(并不重合),所以我们说重力是竖直向下的,而不能说重力也是指向球心的。考虑实际情况,在地球上,因为向心加速度过小只有a=0.034m/s2,所以有时候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有些自转比较快的星球上,这个向心加速度就不可以忽略了。 c,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首先是一个卫星,那么它肯定在做匀速圆周运动, 而且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公式 这个公式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近地卫星它的高度很低所以可以忽略,那么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就等于地球的半径。它的运动轨迹的圆心是地球的球心,所以它可能好几种情况,一是在赤道上空,二是过极地,三是一般的情况。又因为万能公式,所以又可以得到

(完整版)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信阳高中 陈庆威 2013.09.17 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 A 、B 两物体都 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某时刻 A 、B 相距最近,问 A 、B 下一次相距最近或 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和我们在直线运动中同一轨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在 思维有上一些相似的地方, 即必须找出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 但它也有其自身 特点。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 对应的圆周轨道就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在同一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追及或相 遇。天体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往往还因伴随着多解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 成为 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就要找好角度、 角速度和时间等 物理量的关系。 、追及问题 【例 1】如图 1所示,有 A 、B 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 M 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 同, A 行星的周期为 T 1,B 行星的周期为 T 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 ①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②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有达到一周,但是要它们的相距最近,只有 A 、B 行星和恒星 M 的连线再次在一 条直线上,且 A 、B 在同侧,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 A 比 B 多转了2π; 如 解析:A 、B 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B 还没

果 A 、B 在异侧,则它们相距最远,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 A 比 B 多转了 距最远的时间 t 2,由 。如果在问题中把“再次” 或“第一次”这样的词去掉,那么就变成了多解性问题。 【例 2】 如图 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 R ,运转周期为 T 。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 线的夹角叫地球对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 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 是地球上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 若某时 刻该行星正好处于最佳观察期, 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经历多长 时间? 解析: 由题意可得行星的轨道半径 r Rsin 设行星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 T / ,由开普勒大三定律有: 二、相遇问题 【例 3】设地球质量为 M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一质量为 m 的飞船由静止 开始从 P 点沿PD 方向做加速度为 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年后在 D 点飞船掠过地 球上空,再过 3个月又在 Q 处掠过地球上空,如图 4所示(图中“ S ”表示太阳) 根据以上条件, 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π。所以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 太阳 R 3 T 2 3 T r 2 ,得:T T sin 3 绕向相同, 行星的角速度比地球大,行星相对地球 2 2 (1 sin 3 ) 行星 视角 地球 图2 T T sin 3 某时刻该行星正好处于 最佳观察期, 刚看到;二是马上看不到 , 如图 3 所示。 观察期至少需经历时间分别为 有两种情况: 到下一次处于最佳 两者都顺时针运转: t 1 2 ) sin 3 ?T 3 2 (1 sin 3 ) 两者都逆时针运转: t 2 ( 2 ) sin 3 ?T 2 (1 sin 3 ) 太阳 行星 θθ 地球 图3 t 1, ;第一次相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

变轨问题——金榜教育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1届)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成功发射。在“嫦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过程,就是由椭圆轨道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A 、B.两轨道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探月卫星先后沿A 、B 轨道运动经过P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卫星运行得速度= B.卫星受月球得引力FA =F B C.卫星得加速度a A >a B D .卫星得动能 E kA<E Kb 2宣2010.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 所示,关闭发动机得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得近月点B 处与空间站对接。已各空间站绕月轨道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得半径为R 、 那么以下选项正确得就是? ( ) (1)航天飞机到达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时必须减速 (2)图中得航天飞机正在加速地飞向B 处 (3)月球得质量为(4)月球得第一宇宙速度为 ?A.(1)(2)(4)??B.(1)(3)(4) C.(1)(2)(3) D .(2)(3)(4) 3(海淀一模2010).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得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 说认为引力常量G 在缓慢地减小。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它们得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这种学说当前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得情况与很久很久以前相比 A.周期变大 ?B.角速度变大 ?C.轨道半径减小 ?D.速度变大 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宇宙飞船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得点火时间与推力得大小与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得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得动能、引力势能与机械能得变化情况将会就是( ) A.动能、重力势能与机械能逐渐减小 B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5(江苏卷)、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得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得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 得速度小于经过B 得速度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得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得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得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得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 得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得加速度 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运行,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形轨道3运行。设轨道1、2相切于Q 点, 轨道2、3相切于P 点,则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 ⑴比较卫星经过轨道1、2上得Q 点得加速度得大小;以及卫星经过轨道2、3上得P 点得加速度得大小 ⑵设卫星在轨道1、3上得速度大小为v1、v 3 ,在椭圆轨道上Q 、P点得速度地P Q v v v 2/ 1 2 3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天体运动专题讲座: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天体运动部分的绝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原理及方法比较单一,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向心加速度按涉及的运动学量选择相应的展开形式。 如有必要,可结合黄金代换式简化运算过程。不过,还有几类问题仅依靠基本思路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就算找出了结果但仍心存疑惑,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本质,把握解决的关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变轨问题 例: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 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表示 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 A.,, B.,, C.,,D.,, 二、双星问题 例: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为,质量分别为 和,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的运行周期; (3)双星的线速度。 分析:双星系统中,两颗星球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两者始终 与圆心共线,相同时间内转过相同的角度,即角速度相等,则周期也相 等。但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相等。

三、追及问题 例: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卫星离地面的 高度等于,卫星离地面高度为,则: (1)、两卫星运行周期之比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 少个周期与相距最远? 分析:两卫星周期之比可按基本思路处理;要求与相距最远的最少时间,其实是一个追 及和相遇问题,可借用直线运动部分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处理思想,只不过,关键一步应该变换成“利用角位移关系列方程”。或直接将角位移关系转化成转动圈数关系,运算过程更简洁。 四、超失重问题 例: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将它放置在卫星中,在卫星以加速度 随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当物体与卫星中的支持物的相互压力为时,求此时卫星距地球表面有多远?(地球半径,取) 分析: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实际重力;而由于高空重力加速度小于地面重力加速度,同一物体在高空的实际重力又小于在地面的实际重力。 说明: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有一个向上加速运动阶段,在返回地球时有一个向下减速阶段,这两个过程中航天器及内部的物体都处于超重状态;航天器进入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此时航天器及内部的所有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既掌握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又熟悉“特殊”问题的分析要点,这样在面对天体运动问题时才能应付自如。

天体运动相关问题处理

天体运动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引力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 1.根据行星绕日做椭圆运动(开普勒第一定律)的面积速度为恒量(开普勒第二定律),试证明各行星绕日 运行的周期T 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之间的关系为C T a =23 (开普勒第三定律),并求出常量C 的表达式。 2.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它在半径为2r 的预定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为此先将卫星发射到半径为1r 的近地暂行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A 点,实际上使卫星速度增加,从而使卫星进入一个椭圆的转移轨道上,当卫星到达转移轨道的远地点B 时,再次改变卫星速度,使它进入预定轨道运行,试求卫星从A 点到达B 点所需的 时间,设万有引力恒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 3.质量为m 的飞船在半径为R 的某行星表面上空高R 处绕行星作圆周运动,飞船在A 点短时间向前喷气,使飞船与行星表面相切地到达B 点,如图所示。设喷气相对飞船的速度大小 为Rg u =,其中g 为该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1)试求飞船在A 点短时 间喷气后的速度;(2)求所喷燃料(即气体)的质量。

4.天文学家在16世纪就观测到了哈雷彗星,天文资料显示:哈雷彗星的近日距为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3 5.31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 = 地日距离R ,),地球公转速率为km/s 30。试根据以上资料求: (1)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多少年; (2)哈雷彗星的最大速率v 是多少。 5.卫星沿圆周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R r 3=,其中地球半径km 6400=R 。由于制动装置短时间作用,卫星的速度减慢,使它开始沿着与地球表面相切的椭圆轨道运动,如图所示。问:制动后经过多少时间卫星落回到地球上? 6.宇宙飞船在距火星表面H 高度处作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半径为R ,今设飞船在极短时间内向外侧点喷气,使飞船获得一径向速度,其大小为原速度的a 倍,因a 量很小,所以飞船新轨道不会与火星表面交会,如图所示,飞船喷气质量可忽略不计。 (1)试求飞船新轨道的近火星点的高度近h 和远火星点高度远h ; (2)设飞船原来的运动速度为0v ,试计算新轨道的运行周期T 。 7.地球m 绕太阳M (固定)做椭圆运动,已知轨道半长轴为a ,半短轴 为b ,如图所示,试求地球在椭圆各顶点1,2,3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及其曲 率半径。

自主招生培训——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 1,证明: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球体内任一质点的万有引力为零。 2,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3,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由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再由停泊轨道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开始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月球进行探测,其奔月路线简化后如图所示。 ?卫星从停泊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速度应增加还是减小? ?若月球半径为R,卫星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月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试求:卫星在 工作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和周期。 ?速度应增加(2分) ?由向心力公式得:(2分)

得:(2分) 由周期公式得:T==(2分) 4,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角速度分别为 w1,w2。根据题意有 w1=w2 ① r1+r2=r ②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 ③ 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⑤ 根据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 ⑥ 联立③⑤⑥式解得

(精)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 一、基本模型 计算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时,将天体视为质点,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于天体的中心;一天体绕另一天体的稳定运行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天体的自转运动时,将天体视为均匀球体。 二、基本规律 1.天体在轨道稳定运行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向心加速度,需要向心力。所需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设质量为m的天体绕质量为M的天体,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以速度v匀速圆周运动,由 牛顿第二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有:。这就是分析与求解天体运行问题的基本关系式,由 于有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角速度与周期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式还可表示 为:或。 2.在天体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所受重力。设天体质量为M,半径为R,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为g,由这一近似关系有:,即。这一关系式的应用,可实现天体表面重力加 速度g与的相互替代,因此称为“黄金代换”。 3.天体自转时,表面各物体随天体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等于天体自转角速度,由于赤道上物体轨道半径最 大,所需向心力最大。对于赤道上的物体,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 有:,式中N为天体表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如果天体自转角速度过大,赤道上的 物体将最先被“甩”出,“甩”出的临界条件是:N=0,此时有:,由此式可以计算天 体不瓦解所对应的最大自转角速度;如果已知天体自转的角速度,由 及可计算出天体不瓦解的最小密度。 三、常见题型 1.估算天体质量问题

由关系式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天体,只要知道了另一天体绕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及周 期,可估算出被绕天体的质量。 例1.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200km,运行周期为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半径为R,月面重力加速度为g,卫星高度为h,运行周期为T,线速度为v,加速度为a,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为F。 对于卫星的绕月运行,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有:,由此式可 求知月球的质量M。由“黄金代换”有:,由这两式可求知月面重力加速度g。由线速度 的定义式有:,由此式可求知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 有:,由此式可求知绕月运行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定律有:,由于不知也不可求知卫星质量m,因此,不能求出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故,本题选B。 2.估算天体密度问题 若已知天体的近“地”卫星(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天体半径)的运行周期,可以估算出天体的密度。 例2.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质量是地球的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A.1.8×103kg/m3 B.5.6×103kg/m3 C.1.1×104kg/m3 D.2.9×104kg/m3 解析:对于近地卫星饶地球的运动有:,而,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ρ=2.9×104kg/m3。本题选D 3.运行轨道参数问题 对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若已知它的轨道半径,可以计算它的运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运行参数,并且可以看出,这些参数取决于轨道半径。 例3.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陪。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天体运动常见问题总结解析

问题9:会讨论重力加速度g 随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情况。 例15、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地心4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 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 ,,则g/g , 为 A 、1; B 、1/9; C 、1/4; D 、1/16。 分析与解:因为g= G 2 R M ,g , = G 2)3(R R M +,所以g/g , =1/16,即D 选项正确。 问题10: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的质量。 通过观天体卫星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或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的半径R ,就可以求出天体的质量M 。 例1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r=1.49?1011 m, 公转的周期T= 3.16?107 s,求太阳的质量M 。 分析与解: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得: G 2r Mm =mr(2π/T)2 M=4π2r 3/GT 2=1.96 ?1030 kg. 例17 、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分析与解: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则有 x 2+h 2=L 2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时,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可得 (2x )2+h 2=(3L)2 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h= 2 1gt 2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G 2R M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M=2 2 332Gt LR 。 问题1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 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及行星的半径R 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例18、已知地球半径约为R=6.4?106 m,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m.(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分析与解:因为mg= G 2R Mm ,而G 2 r Mm =mr(2π/T)2

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

冲刺2010·名师易错点睛·物理 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 7】 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 A .飞船的轨道半径 B .飞船的的运行速度 C .飞船的运行周期 D .行星的质量 【答案】 C 【8】 某同学在物理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下: 地球半径R=6400km ,月球半径r=1740km ,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0=9.80m/s 2,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1.56m/s 2,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v=1km/s , 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为T=27.3天 光速c=2.998×105km/s , 1969年8月1日第一次用激光器向位于天顶的月球表面发射出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s 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利用上述数据可算出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 ,则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利用激光束的反射2 t c s ?=来算 B .利用月球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关系T r R s v )(2++= π来算 C .利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及月球运动的线速度关系r R s v m m ++= 20g 月月来算 D .利用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球半径及月球运动周期关系 )(422 r R s T m g m ++='π月月来算 【答案】 AB 【解析】 激光束在地月之间往返的距离为ct ,故A 选项正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半径为s+R+r ,则月球的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为T r R s v )(2++=π,B 正确;月球所受的向心力不等于月球质量乘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C 错误;D 中月球质量乘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天体运动变轨问题.doc

变轨问题——金榜教育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1 届)我国“嫦娥二号" 探月卫星于2010 年 10 月成功发射。在“嫦娥 二号”卫星奔月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过程,是由椭圆轨道 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 B ,A 、 B .两轨道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探月卫星先后沿 A 、 B 轨道运动经过P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运行的速度v A= v B B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 A =F B C.卫星的加速度a A >a B D .卫星的动能 E kA

2013曲线运动与天体运动

曲线运动 1.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第21题)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 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 v0的值变小 2. (2013高考安徽理综第18题)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3/min,水离 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m/s,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度,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28.8m,1.12×10-2m3 B. 28.8m,0.672m3 C. 38.4m,1.29×10-2m3 D. 38.4m,0.776m3 3.(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19题)如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已知A点高度为h,山 坡倾角为θ,由此可算出 (A)轰炸机的飞行高度(B)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C)炸弹的飞行时间(D)炸弹投出时的动能 4.(2013高考江苏物理第7题)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 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空气阻力 不计,则 (A)B的加速度比A的大(B)B的飞行时间比A的长 (C)B在最高点的速度比A在最高点的大(D)B在落地时的速度比A 在落地时的大 5.(2013高考江苏物理第2题) 如图所示,“旋转秋千装置中的两 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 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速度比B的大(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各类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另类”问题 天体运动部分的绝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原理及方法比较单一,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向心加速度按涉及的运动学量选择相应的展开形式。 如有必要,可结合黄金代换式简化运算过程。不过,还有几类问题仅依靠基本思路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就算找出了结果但仍心存疑惑,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本质,把握解决的关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变轨问题 例: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 A.,, B.,, C.,, D.,, 分析:空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运行速度首先减小,速度减小后的卫星不能继续沿原轨道运动,由于而要作近(向)心运动,直到向心力再次供需平衡,即,卫星又做稳定的圆周运动。

如图,近(向)心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不垂直,会让卫星加速,速度增大(从能量角度看,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卫星动能增加,速度增大),且增加 的数值超过原先减少的数值。所以、,又由可知。 解:应选C选项。 说明:本题如果只注意到空气阻力使卫星速度减小的过程,很容易错选B选项,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切忌盲目下结论。 卫星从椭圆轨道变到圆轨道或从圆轨道变到椭圆轨道是卫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卫星定轨和返回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以卫星从椭圆远点变到圆轨道为例加以分析:如图,在轨道远点,万有引力 ,要使卫星改做圆周运动,必须满足和,而在远点明 显成立,所以只需增大速度,让速度增大到成立即可,这个任务由卫星自带的推进器完成。“神舟”飞船就是通过这种技术变轨的,地球同步卫星也是通过这种技术定点于同步轨道上的。 二、双星问题 例: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双星间距为,质量分别为和,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的运行周期;(3)双星 的线速度。 分析:双星系统中,两颗星球绕同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两者始终与圆心共线,相同时间内转过相同的角度,即角速度相等,则周期也相等。但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不相等。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最全讲义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讲义 [本章要点综述] 1.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3 2r k T = (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2.万有引力定律: 12 2m r F G m =? 万 (1)赤道上万有引力:F mg F mg ma =+=+引向向 (g a 向和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2)两极上的万有引力:F mg =引 3.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2 2 GMm mg GM gR R =?=(黄金代换) 4.距离地球表面高为h 的重力加速度: () ()() 2 2 2 GMm GM mg GM g R h g R h R h '''=?=+?= ++ 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G M m F F r ==万向 (1) 22 GMm GM ma a r r =?= (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a 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g 轨) (2)22Mm v G m r r =得 ∴r 越大,v 22 GMm v GM m v r r r =?= (3)由22Mm G m r r ω=得 ∴r 越大,ω 2 23 GMm GM m r r r ωω=?= (4)由 2224Mm G m r r T π=得 ∴r 越大,T 2 23224GMm r m r T r T GM ππ?? =?= ??? 6.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方法1:2 2gR GM gR M G =?= (已知R 和g ) 方法2:2GM v r v M r G =?= (已知卫星的V 与r ) 方法3:233GM r M r G ωω=?= (已知卫星的ω与r )

第3讲 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

第3讲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一) ——平抛、圆周和天体运动 1.(多选)(2012·新课标全国卷,15)如图1-3-1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1-3-1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解析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满足h=1 2gt 2,得t= 2h g可知A错,B 正确.在水平方向上x=v0t,即v0=x·g 2h,且由题图可知h b=h c>h a,x a>x b >x c,则D正确,C错误. 答案BD 2.(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1)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1-3-2所示,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 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图1-3-2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 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 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 c的值变小 解析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 c时,路面对汽车没有摩擦力,路面对汽车的支持

力与汽车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要求路面外侧高内侧低,选项A正确.当速度稍大于v c时,汽车有向外侧滑动的趋势,因而受到向内侧的摩擦力,当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车辆不会向外侧滑动,选项C正确.同样,速度稍小于v c时,车辆不会向内侧滑动,选项B错误.v c的大小只与路面的倾斜程度和转弯半径有关,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无关,D错误. 答案AC 3.(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0)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迹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解析由v=GM r知两者的运行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轨道处 的稀薄大气会对天宫一号产生阻力,不加干预其轨道会缓慢降低,同时由于降低轨道,天宫一号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故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B、C正确;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此时引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D错误. 答案BC 4.(多选)(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解析在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减小,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