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讲家庭的扩展

第四讲家庭的扩展

第四讲家庭的扩展
第四讲家庭的扩展

第四講 家庭的擴展

隨著子女的誕生,家庭進入了擴展階段,在此一時期夫妻面臨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挑戰, 親子關係成為家庭的重心,而家人關係中亦增添了手足互動此一嶄新的一頁。

本講次擬由家庭擴展期中的三個重點,來描繪此階段家庭的發展歷程,一是「初為人父 母」:為人父母是個人重要的發展任務,而如何調適此一新的角色?主要可由:親職角色及 夫妻關係調適兩方面加以探討;第二是子女的教養,包括:父母的教養目標、教養行為及教 養困擾;第三是子女的生活及手足關係,究竟兒童及青少年生活狀況如何?手足關係有哪些 特質?各年齡階段的手足關係如何?以及哪些是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將是本講討論的重點。

第一節 初為人父母

一、親職角色的調適

(一)親職角色的喜悅與壓力

「為人父母」是成人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變,並且親職角色的轉換,被視為是邁向 成人發展的關鍵指標(Hoffman,1978)。就已婚的成人而言,在眾多的角色中,「父母角 色」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且最具有酬賞性、最令人滿意的角色(陸洛,1997)。

人們雖然對父母角色感到重要、滿意,但也會經歷子女出生所衍生的問題及有關教養的 困擾。研究發現:當家庭的第一個子女出生,父母即進入一個失衡(disequilibrium)和再重 組 (reorganization) 的時期,父母需面對新、舊角色和關係的重新界定、創造及統整 (Antonucci &Mickus,1988,轉引自鍾思嘉1995)。多數父母雖贊同 「養育孩子可以帶來家庭樂趣」, 但亦有接近三成的父母視養育子女是「苦多於樂」(余漢儀,1993)。

面對初為人父母,親職角色是充滿喜悅,但亦具有相當的壓力,親職角色的喜悅與壓力, 包括了(陳若琳,李青松,1999):

1.親職角色的喜悅

(1)親子依附:幼兒成長過程中,親子間彼此的情感連結。

(2)認知回饋:嬰幼兒日漸成長,認知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增進,與父母親分享其成長 過程的轉變。

(3)家人關係滿意:家庭中因有嬰幼兒,對於家人互動關係及夫妻關係的滿意等。

2.親職角色的壓力

(1)幼兒的養育:有關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生理發育及照料等問題。

(2)幼兒的教育:對於幼兒成長所需之社會能力的管教等問題。

(3)家人的互動:幼兒的出現,對於夫妻與家人的互動關係、夫妻間彼此的溝通等問 題。

(4)生活的調適:夫妻因為幼兒出現,對於生活的調適,如:社交生活、工作時間安 排及角色適應等。

(二)親職壓力的因應策略

面對親職壓力如何因應,此對於父母及子女均有重大的影響,親職壓力、親子關係及子 女的社會情緒發展存在顯著的關係(Cameron,1977),親職壓力是預測親子關係發展及兒 童適應的重要因素(Abidin,1990)。

母親面對親職壓力,常使用的策略,包括:重新建構家庭(如:與丈夫溝通、重新安排 角色等)、時間管理、以正向的看法面對及尋求社會支持等 (Wright,1985)。任文香 (1995) 的研究發現:親職壓力的來源,主要來自父母、子女、或親子互動關係,採用積極策略因應, 才能減低親職壓力,並且良好的親職技巧亦十分關鍵,缺乏親職知識、技巧會導致親子關係 不良,引起親職壓力。

根據調查,有五成的父母同意「親職天賦」的說法(余漢儀,1993),然而事實上,親 職角色是需要學習的。Berry(1993)提出幾項為人父母之道:

1.夫妻攜手共同育兒

研究發現:已婚男性大多樂於與子女互動(莫藜藜,王行,1996),父親積極參與子女照

顧,對於子女發展亦有正向影響(Berry,1993),因此 夫妻雙方在時間、特質上,應以互 補的方式共同育兒,並在面對親職壓力時提供彼此支持。

2.尋求代間協助

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是育兒的重要資源,無論是經驗的分享或情感的支持,均有相當大的 幫助。然而代間的協助中,亦會出現育兒觀念、態度不一致的情形,因此,如何避免代間因 育兒而起衝突?祖父母、外祖父母應接受育兒的主要負責人是其父母,不過度介入、干涉; 而為人父母者,則應理解上一輩出於善意的立場,代間盡量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化解歧見,達 成共識。

二、婚姻關係的調適

家庭進入擴展階段,養育子女是關鍵任務之一,面對此一發展任務,若以家庭系統的觀 點來看,父母影響子女的行為,子女影響父母及其婚姻關係。出生對於夫妻關係具有影響, 相對地,婚姻關係亦影響子女接受到的教養方式及子女本身的行為(Belsky,1981)。研究 發現:嬰兒出生對於夫妻關係的品質有所影響,夫妻雙方因經濟壓力增大、作息更改、相處 時間減少等,致使婚姻可能陷入危機(Fleming,et al., 1990)。

而「為人父母」此一事件對婚姻關係的影響亦受若干因素影響:

(一)性別

男女兩性的知覺並不盡相同,在嬰兒出生後,女性對婚姻的正面感受下降比男性大,此 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母親擔負了絕大多數育兒的責任(Belsky,et al., 1985),Fleming et al. (1990)亦發現:女性自懷孕開始,對丈夫的負面感受即增加,一直到子女出生後六個月 左右。

(二)年齡、結婚年數

新生兒對年紀較大、結婚很久才懷孕的父母之婚姻關係衝擊較小(Belsky, 1981)。

(三)個人原生家庭的經驗

個人原生家庭的幼年經驗亦是一影響因素,若父母是以親切、接納的方式對待子女,則 其長成、為人父母時,夫妻關係便較不易受子女出生影響,反之若夫妻中有一方是在冷漠、 拒絕的環境中成長,則子女出生可能對其婚姻關係產生衝擊(Belsky&Isabella,1985)。

(四)嬰兒的特質

嬰兒天生的氣質亦影響夫妻對父母角色的適應,愛哭鬧、難餵食的嬰兒,使父母面對較 大的親職壓力,致使對婚姻關係的滿意降低。另外,特殊嬰兒(先天疾病等)的出生,亦會 影響婚姻關係,但究竟影響為何?相關研究的發現並不一致、十分兩極,一是會導致婚姻關 係極壞,另一則是對婚姻關係並無影響,甚至使夫妻間更緊密相依(Gath,1985)。

第二節 子女的教養

一提及子女教養的問題,許多父母均十分關注,教養子女被視為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職 責。有關子女的教養,以下擬就教養目標、教養行為及教養困擾三個主題加以討論。

一、教養目標

所謂「教養目標」指的是:父母親希望教出怎樣的孩子?期望子女成為什麼樣的人?林 文瑛、王震武 (1995)依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歸納出九類為人父母者之教育目標類型:1. 出人頭地型;2.尊重寬容型;3.傳統道德型;4.人格發展型;5.能力成就型;6.安身立命 型;7.社會責任型;8.意識型態型;9.社會評價型。在此九個類型中,七成的父母偏向「人 格發展型」,換言之,父母親的教養最重視子女的人格特質、人倫關係及處事方法的養成; 其次是「社會責任型」(17.9%)、「尊重寬容型」(16.6%),表示:期望子女成為有 成就的人及尊重孩子個人的選擇與適性發展,亦是教養的重要目標。

透過訪談父母,王叢貴(1997)分析父母期望透過教養,訓練出:適性發展、品格端 正、有正確人生觀、能判斷是非、人格統整、情緒及社會關係發展良好、健康快樂、生活起 居良好的孩子。林雅惠(1999)針對母親的研究則發現,教養目標主要可分為六大項:1. 基本道德人格培養;2.人際關係;3.成就競爭;4.平安順從;5.獨立自表;6.適性發展。 整體來說,父母的教養目標,主要是期望子女能有良好品格、社會發展以及適性快樂的成長。

二、教養行為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子女的心理與行為具有重大的影響,所謂教養方式指的是:父母透 過直接或間接的親子互動,表達父母內在的情感、認知及價值觀念,以及表現在訓練、教育 及養護子女的一連串行為方式。

有關父母的教養類型,最著名的首推Baumrind(1967)以「控制」的程度,將父母的 教養方式分為:

(一)權威專制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

此種類型指:父母對子女設下許多規則,期望其能準確地遵守,但卻很少說明為何要依 循規定,並且以懲罰等強力手段以促使子女遵守規則。

(二)權威開明型(authoritative parenting)

此類型的父母,瞭解子女的需求及想法,允許子女參與決策,對於子女的要求會加以說 明解釋理由,並在需要時運用誘導方式,以確保子女遵守規定。

(三)容忍型(permissive parenting)

這是一種鬆散的教養方式,父母對子女的規定很少,不會嚴格地監督、控制子女的行為 表現。

Baumrind(1967)的研究指出:權威開明型的父母,教養出的子女,表現出歡樂、自 信、成就導向、與成人及友伴合作的孩子;而權威專制的教養方式,孩子傾向易怒、不快樂; 容忍型的教養方式下,孩子表現出:自我中心、反叛、攻擊等特性。Baumrind (1983,1991) 的發現顯示:權威開明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行為有較正向的影響,換言之,理想的教養方式 是:適度的控制與情感相結合。父母適度的控制,提供子女架構及評量其行為的準則,此一 引導協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而情感與說理則有助於孩子對自己的決策建立自信。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父母是教養者的角色,父母應對子女加以規範,毫不放鬆,以免養 成子女的不良習性(林文瑛、王震武 ,1995),所謂「養不教、父之過」的觀念,對應來 看,接近Baumrind所分類的 「權威專制式」 管教類型。而現今的父母究竟採取何種管教方式? 林雅惠(1999)將母親的教養行為分為:1.「以母親為主體的單向取向」,即透過母親各 種型式的要求來處理子女的行為,包括:耳提面命、練習嘗試、鼓勵獎賞、處罰、說理誘導 及身教示範;2.「以孩子為主體的單向取向」,指母親放棄對子女的要求,完全遵照孩子的 意思,提供服務;3.「母親孩子雙向取向」,即母親在處理孩子行為時,以協商討論方式, 或鼓勵子女自己解決問題。研究發現:採行「以母親為主體的單向取向」者居多,反映出: 現今父母的教養方式仍受傳統教育觀影響,認為子女的行為表現是父母的責任,因此單向的 控制仍存在多數人的教養行為中。一九九六年的一項全台調查,亦發現:受訪成人回憶起幼

年時父母的教養方式,表示父親經常管教嚴厲者,佔十六.九%,母親經常管教嚴厲者,佔十 一.二%,而受訪者對教養子女的方式,亦有超過半數的人非常贊成「做錯事照規矩處罰」、 「要認錯不要找理由」(瞿海源,1996)。

三、教養的困擾

父母在教養子女方面,最困擾的問題有哪些?若依子女年齡來分,父母親主要的困擾為: (一)家有學齡前子女

行政院(1999)一項全台性的調查發現:父母在教養六歲以下的孩子,最關心的問題, 首推「子女的健康」問題,其次是「人格發展」、「安全」。若將父母依教育程度別分類, 則不論教育程度如何,所有父母關心的問題為「子女的健康狀況」,而另一方面,父母教育 程度愈高,則對子女之「人格發展」此一問題的關心程度愈高。

而父母在教養上最大的困擾為何?「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小孩」位居第一位,佔二八.四 七%,其次是「精神與體力負荷太重」(二一.二七%)、「經濟負擔太重」(十四.六一%)。 目前台灣地區一般家庭中學齡前兒童,白天由父母親親自照顧者佔五○.七七%,由托育機構 照顧者佔三○.三五%,由媬姆照顧者佔七.一二%(行政院,1999)。整體來說,資源的缺 乏是父母教養學齡前子女的困擾來源。就經濟而言,天下雜誌(1999)調查指出:養育一 個幼兒的支出,佔家庭每月收入的十八%,對父母來說確實是沈重的負擔,甚至有四成以上 的家庭,因擁有一個以上的幼兒,花費更佔去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經濟的壓力促使父 母均外出工作,因此缺乏教養、照顧子女的時間,而形成精神與體力的負擔,因此「沒有足 夠的時間」、「精神與體力負荷太重」及「經濟負擔太重」此三項教養上的困擾,事實上是 環環相扣的。

(二)家有學齡兒童

子女進入學齡階段,協助子女適應學校生活,成為父母教養的首要任務。父母和子女平 日共同從事的活動中,有六成的父母是「陪子女做功課」,而「接送上下學」、「與老師保 持聯繫」、「參與學校活動」是父母對學齡兒童日常生活中經常性的照顧項目,值得注意的 是:在各個項目,母親對學齡子女的照顧均顯著高於父親(行政院主計處,1999)。

由幼稚教育進入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適應歷程,對學齡階段兒童而言是一大挑戰。「學

校適應」指的是:學生與學校的互動關係,尤其強調二者的和諧關係(林進材,1992)。而 由幼稚園到小學的「幼小銜接」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兒童進入小學,面臨的學校適應 涵蓋了:師生關係、同儕人際關係、課業學習行為及對學校態度四個面向,且各面向環環相 扣,並且父母的教養態度亦對兒童的學校適應具有影響(陳俞余,1999)。

父母採「權威開明型」教養方式者,則兒童的學校適應較佳(黃玉臻,1997),除教養 態度外,父母是最了解幼兒經驗的人,若能主動扮演起溝通者角色,提供老師,兒童過去的 學習經驗,協助小學老師建立對學生適當的行為期許與課程規劃,將有助於「幼小」的學習 順利銜接,幫助子女良好適應學校生活。

(三)家有青少年

青少年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便是獲得成熟、穩健的自主性,而所謂自主包括了:情感 的自主及行為的自主(Steinberg,1985)。因此進入青少年階段,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關係 便較易發生衝突,衝突的原因可能是:青少年的外觀、衣著打扮、交友等,父母以社會傳統 規範來思考,覺得有責任管教子女,而青少年則一心追求自主,不滿父母的干涉 (Smetana,1989)。

一九八七年張老師月刊的調查發現:九成的子女認為父母很盡責的照顧家庭,但父母與 子女間不怎麼能知心,對子女的事情並不了解,父母對子女的照顧形成所謂「勞碌命的愛」 (張老師月刊,1987)。一九九九年全台的調查研究亦發現:父母對青少年子女的「交友」、 「興趣」及「學習情形」,表示「不了解」的父母分別佔三十三.五二%、二十五.五七%及十 七.八三%,換言之親子間的了解程度仍待加強,值得注意的是父親對子女的了解程度,各個 項目均顯著較母親低(行政院主計處,1999)。

而令人驚訝的是有八.七%的青少年常有離家的念頭,十四.五%的青少年則偶而會想離 家,為什麼想離家?調查發現:「家中得不到愛」、「自己也不喜歡家人」、「家不溫暖」 是青少年想離家的主因,換言之得不到父母親的愛是青少年離家的關鍵。但「愛」是什麼? 中國親情裡的愛,是「父子相求、母女相縛,心理卻不以為忤」,父母對青少年的相求相縛, 主要的表現是:望子成龍的要求、家規的要求、社會的約束、家務分擔的要求及禁忌行為的 禁止,這些束縛便是彼此相求的「愛」,但親子相求要顧及品質及約束量的平衡,在「約束」 與「自主」中求得彼此良好的默契(張老師 月刊,1987)。

第三節 兒童、青少年生活狀況及手足關係

一、兒童、青少年生活狀況

兒童及青少年生活狀況究竟如何?以下就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及學習狀況等方面加以分 析:(內政部,1995,1999a;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6;教育

部,1998a,1998b,1999)

(一)身心健康狀況

1.健康狀況

中小學生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者及健康者占五九.二五%,而覺得自己身體不健康者則有 五.四八%。.若以各級學校學生分析,自認身體很健康及健康之比率,以國小學生最多,其他 依序為:國中學生、高中生及高職生;另一方面,認為自己身體不健康之比率,則以高中生 最多(七.六九%),其他依序為高職生、國小學生及國中學生。若就性別來看,則男生自認 身體很健康及健康者高於女生。

2.心理狀況

十二歲至十八歲的少年之心理狀況如何?依據內政部(1999b)之調查發現:有六成的 少年對自己覺得有自信,另就壓力與情緒兩方面來看:

(1)壓力:「總是」及「經常」覺得壓力很大之少年占四三.五%,而壓力由何而來?比 例最高為「家長」,其次為「自己」。壓力的層面主要是「學校課業」以及「人際

關係」。以少年在學狀況觀察,在學少年對「學校課業」感受壓力沉重,未在學、

已就業者,則較對「經濟」層面感受壓力沉重。

(2)情緒:有三七.五%的少年表示:總是及經常覺得「情緒一下好,一下不好」。少年 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比例最高的是「憂鬱」,其次為「生氣」。以不同特性觀察, 女性、年齡較長及在學少年,碰到情緒起伏時,較多出現「憂鬱」的情緒反應;反

之男性、年齡較輕及未在學少年,較多出現「生氣」的情緒反應。

(二)家庭生活

1.父母的關心程度

有超過八成的中小學生認為父母對他們「很關心」或「關心」,認為「不關心」及「很 不關心」者則有一.七二%。若按「與父母同住情形」分析,則「與父母同住」的中小學生, 認為父母的關心度較高。

2.父母管教態度

在十二歲至十八歲少年眼中,父母的管教態度如何?其中以「會和少年討論後再作決定」 者最多,其次為「會以少年的意見為主」,另有十三.三%的父親「總是強迫少年去做他們想 做的事」,七.三%的父親及三.七%的母親「根本不在乎少年作什麼事情」。

少年與父母發生意見不一致的問題為何?依序為:「課業升學問題」、「生活習慣」、 「交友人際問題」。以少年在學狀況觀察,在學少年與父母發生意見不一致者以「課業升學 問題」最多;對於未在學者則以「交友人際問題」較易發生意見不一致的情形。少年與父母 發生不一致時採取的態度,以「互相討論直到雙方同意為止」最多;其次則為「接受父母親 的意見」。而父母對少年未來的期許主要為「繼續升學」,而對未在學少年未來之期許,則 較著重於讓他習得一技之長。

(三)學習狀況

1.上學之態度

兒童及青少年是否喜歡到學校上學?四成一的中小學生中很喜歡或喜歡到學校上學,而 近一成的中小學生不喜歡或很不喜歡到學校上學。若由年級別分析,很喜歡到學校上學之比 率隨年級之增加而遞減。不喜歡到學校上學的原因主要為「功課跟不上、有壓力」,其次為 「不喜歡讀書」、「學校管教太嚴」、「其他」(包括很想睡覺、早上起不來、不喜歡學校 老師等)、「與同學不合」及「家庭因素」。

2.在學校與同學相處

中小學生覺得自己與同學相處是很愉快及愉快者近七成,另一方面有三.六五%的學生認 為與同學相處感覺是不愉快的。若以各級學生作比較,認為與同學相處感覺是很愉快及愉快 者,以高中生所占比率最多,其次為高職生、國中生、國小生;相對的,認為與同學相處感

覺是很不愉快及不愉快者,以國小生最多、國中生居次。若依性別分析,則以女生與同學相 處情形優於男生。

3.求學的抱負

若有機會上學,希望最高達到之教育程度以大學程度所占比率最高(三八.五一%),其 次為博士程度、專科程度、碩士程度、高職程度、高中程度、國中程度等。若由性別分析, 則希望達到之教育程度為博士者,男生所占比率高於女生;而希望達到之教育程度為大學者, 男生所占比率低於女生。

4.放學後參加校外補習之情形

中小學生平日放學後參加校外補習之比率為四十二.三六%,即每一百人中約有四十二人 參加校外補習。參加校外補習項目主要為功課類,其次依序為:外語類、音樂舞蹈類、電腦 類以及運動類。

各級學校學生參加校外補習之情形如下:國小占五一.八○%,國中占四三.五二%,高中 (含綜合高中)占六八.五○%,高職占一七.七○%,均以「功課類」列為優先考慮之補習項 目。並且為了學校功課而參加校外補習者,以高中生所占比率最高,達四成,其次為國中生、 國小學生,補習比率最少的則為高職生,但亦達一七.七○%,顯示各級學校學生參加校外補 習之比率均不低。

5.學校課業壓力

中小學生對學校功課覺得很輕鬆的占六.○二%,其中國小最高,其次為高職生。相對來 看,對功課覺得壓力最大的為高中生,其次為國中生、高職生,壓力最低的為國小學生。另 一方面,中小學生對自己功課很滿意、還算滿意者僅占兩成五。若由年級別分析,只有三成 左右的國小學生對自己功課滿意,而高中生則只有八.二七%滿意;對自己功課不滿意者,高 中生有高達五十七.四六%,顯示高中生對自已功課之滿意度偏低,換句話說,對「功課」上 之挫折較大。若將「功課滿意」與「課業壓力」一併分析,國中小學生對自己功課滿意度隨 壓力程度之增加而減少。換言之,對學校功課覺得壓力愈大者,愈不滿意自已的功課。

二、子女間的手足關係

手足是終生不渝的關係,兄弟姊妹間頻繁的互動,無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在個人的發 展上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Shaffer,1994)。手足關係對於個人社會認知發展及個人適應均 有影響(Stocker, et al.,1989)。

(一)手足關係的特質

手足間互動行為的特質,主要是:

1.正反互動特質並存

研究發現手足關係中包含著正、反兩種特質反兩種特質(Furman&Buhrmester, 1985; 陳若男,1993),手足關係中正向互動特質包括了:照顧、親近、喜愛、忠實、合作及團結 等;而負向的互動特質則有:權威、競爭及爭吵等。

2.兼具互補(complementary)及互惠(reciprocal)關係

手足關係中的互補特質,包括了:手足間的照顧、依附、教導等,特別是較年長的手足 在父母的委任下,扮演著類似父母的角色,有助於年幼的弟妹在認知及社會情緒上的發展 (Johnston,1987)。而互惠關係,則包含了模仿及情感兩種互動關係,其中情感同時有正 向(如:合作、協助)及負向(忌妒、爭吵)二個向度(Dunn,1983)。

3.隨發展階段改變

對於各個發展階段中手足關係是否有所變化,研究結果並不十分一致。但發展階段不同, 手足的互動關係確實有不同的側重(Shaffer,1994)。

(二)各年齡階段的手足關係

1.兒童期的手足關係

兒童如何看待家中新生兒的出現?Dunn&Kendrick(1982)研究發現:老大面對母親 對新生嬰兒的關注與照顧,會感到被「忽視」,而以哭鬧、打小弟妹等方式來表現他的情緒, 出現所謂的手足競爭(sibling rivalry)。對於此一現象,父母可藉由與年長兒童談論新生嬰兒, 並請求其協助照顧而有所改善(Howe&Ross, 1990)。再者,為人父母者宜以相同態度對 待子女,不偏愛、縱容某一位子女,則手足關係將較友善(Brody, et al.,1992)。

學前及學齡階段兒童的手足關係,經常是正向、具支持性的互動,較少對立、衝突 (Baskett &Johnson,1982),而年齡接近的學齡階段手足,相較之下,更有情感、更親密,但亦同 時是摩擦、衝突較多(Furman&Buhrmester,1985)。

2.青少年階段的手足關係

青少年階段重視個人的自主權,手足互動的時間相對變少,手足間變得較為平權、不爭 吵,而隨年紀增長,手足關係又成為重要的支持來源(Furman&Buhrmester,1992)。研 究亦發現:青少年階段,良好的家人關係有助於減低手足間的衝突(黃朗文,1999)。

(三)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

手足關係受到若干因素的影響,包括:

1.性別

男女在手足關係上的互動特質不同,多數研究支持:女孩在手足關係上表現出較多親密 特質、利社會特質,而男孩則表現出較多負向行為(陳若男,1993)。

2.手足性別

同性別的手足互動表現出較多的親密感(Furman&Buhrmester, 1985;陳若男, 1993),但Marcia(1987)指出:同性別手足被期待表現相同的行為,彼此既是對方的 參照對象兒童、青少年生活狀況及手足關係,亦同時存在競爭,因此同性別的手足互動兼具 模仿與競爭關係。但若將不同發展階段及排序、年齡差距等因素一併列入考量,則出現的情 形則並不一致(陳若男,1993)。

3.排行

排行老大在手足互動中,傾向表現出照顧、支配的特質,但老大在權利及責任感交織下, 對弟妹亦存在矛盾情懷(蘇建文,1991)。

4.年齡差距

手足年齡差距較小時,較易出現競爭與衝突,而年齡相差大,則易出現照顧等正向行為 (Furman&Buhrmester,1990)。

(四)獨生子女

台灣地區的人口變化,就生育情形來看:自六○年代初到九○年初,總生育率從六人降 到一.七人,換言之三十年間台灣婦女終其一生的生育,從六個子女減少到不足兩名子女。據 此推論,台灣地區應有為數不少的獨生子女家庭。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之後,一九九八年獨生子女的人數已高達五 千六百五十萬人(中國計劃生育年鑑,轉引自:風笑天,1998)。中國大陸「獨生子女」此一 特殊的人口現象,引起廣泛的注意。

獨生子女有哪些特質?一般人的印象中,獨生子女是被寵壞的、自私的,但西方的研究 發現:相較於有手足的孩子,獨生子女較順從,並且與同儕關係良好 (Falbo&Polit,1986)。 中國大陸的研究則發現: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家庭重心明顯下移,集中於孩子身上,父母成 為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同學」及一起玩耍的「同齡伙伴」,親子關係緊密且趨向平等(風笑 天,1998)。

【習 題】

問答題:一00%,每題二十分

一、初為人父母,親職角色的喜悅與壓力為何?應如何調適?

二、思考您個人對子女的教養目標為何?為什麼?

三、父母的教養類型為何?對您有那些影響?

四、手足關係有那些特質?影響手足關係的因素為何?

五、獨生子女家庭有那些特質?教養方面應注意那些?

个人家庭礼仪

个人家庭礼仪 第一节个人礼仪的涵义 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增多,人们对个人的礼仪也倍加关注。简单而言,个人礼仪所涉及的是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只是触及个人的事情,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小到可能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影响单位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所以,“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不注重礼仪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作为社会的主体,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礼仪,以学礼为己任,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1.个人礼仪的内涵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个人礼仪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也是该国治国教民的经典,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个人礼仪所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文明的要求,调整行为,唾弃陋习,最终将自己的言行纳入符合时代之礼的轨道,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个人礼

仪从这一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由此可见,个人礼仪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 个人礼仪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个人为支点 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因此,个人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只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义,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2)以修养为基础 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3)以尊敬为原则 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

浅析新形势下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 通过这一个月中青班的学习,我学习到很多新知识、新政策,对 当前新形势下的人口与家庭发展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现分析如下: 一、新时期人口形势 我国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 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了我国总体人口基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贡献。新时期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也相应调整,xx年5月27日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提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全面两孩”政策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更好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 1、基层计生政策执行难。“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很多群众存在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全面取消的错误认识,对计生宣传政策不重视、不理会。比如办理一二孩生育登记、孕前优生优育检查等惠民利策,群众都不以未然。 2、基层计生 * 不够创新。目前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世 界人口日、艾滋病防治日、法制宣传日、5.29会员日等几个特殊的日子进行,且多数限于摆桌子、发材料、挂条幅、写等常见的宣传方式,缺乏创意,更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3、计生家庭生活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在农村,计生家庭的弱势逐渐显现出来。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均缺乏劳动力,家庭发展能力较差。特别是失独伤残家庭,父母心中更是悲痛。但目前的奖励帮扶措施更多的还是在发放奖励金上,且金额较小,对家庭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几点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由计划生育向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重心的转移和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应找准工作方向,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为目的,结合“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工作,从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和主题活动,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与文明素质,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发展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口发展环境。 2、创新宣传形式,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的文化理念、欣赏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也应该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本着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积极创新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一是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宣传阵地。探索建立官方微信微博、宣传QQ群、短信平台等宣传载体,积极研发公益广告、动漫作品、手机短信等多媒体宣传产品,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传播计生重大政策、重要和科学知识。二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建设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一条街等,优化户外宣传环境,使之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相映成趣。三是丰富节目类型,吸收小品、戏

认识我国家庭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家庭建设

认识我国家庭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家庭建设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曾经出现了互相区别但又顺序相承的不同的家庭形式。一定的家庭形式制约著家庭的结构、规模和功能。而家庭结构、规模、功能的变化,也会反过来促进家庭形式的发展、变化。人类家庭发展演变的趋势是越来越文明,越来越符合人性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家庭形式趋向于小型化发展。现代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不是家庭的解体,而是使家庭实现两性结合和感情交流的功能不断加强,并推动家庭由凑合型向幸福型的转化。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要素,一个家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及其荣辱兴衰都烙着社会历史的印痕,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家庭: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形式。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家庭结构主要从家庭规模、家庭类型这两个方面来体现。家庭功能:指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关系:是指生活在一个家庭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现代社会家庭发展趋势中国家庭结构的演变是中国家庭发展现状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家庭经历着的深刻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表现在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日益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延续着一种家庭结构,那就是子女、老人居住在一起,有的甚至四世同堂,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家庭结构就有了变化和发展,家庭的结构明显趋于独立而存在,进而如今出现了“空巢家庭”。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 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象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但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也要求老年服务社会化发展。达到21.44%,这部分老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家庭财富报告_共10篇 .doc

★中国家庭财富报告_共10篇 范文一: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新华社北京4月28日专电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8日发布。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25个省,268个县共12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家庭财富的规模与结构、城乡与区域差异、金融资产和住房、家庭投融资决策、养老计划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镇家庭的人均财富是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3.22倍。除了城乡差异以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为了从财富的角度理解家庭财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状况,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对家庭财富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和57.60%。金融资产在全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分别占到了16.49%、15.96%和18.61%。动产与耐用消费品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人均财富中的比重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分析了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情况、消费信贷、投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家庭的汽车保有率为

31.8%。一些家庭不只拥有一辆汽车,拥有两辆及以上汽车的家庭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户家庭的汽车保有量是39.8辆。汽车保有情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家庭消费信贷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拥有汽车的家庭采用贷款的方式购置汽车,但这部分家庭的规模较少,仅占拥有汽车家庭的18%,占全部调查家庭的6.5%。 在家庭进行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为子女教育做准备”,超过40%的家庭都将其作为储蓄原因。其次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为养老储蓄做准备”“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为购房或装修做准备”。这说明,预防性动机是城乡家庭储蓄行为的主要动因。 从城乡家庭的投资渠道看,在参与各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资参与度相对最高,占到了全部调查家庭的7.35%。投资基金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4.52%。投资于收藏的家庭只占到全部家庭的3.53%。参与各类产品投资的家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比较认同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持肯定态度的占57.48%。另外,专业型理财师的作用凸显。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60岁以后的收入水平有着较低的预期。33.28%的人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不足60岁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预期60岁以后收入将下降一半以上。为达到老年时期的理想生活标准,48.29%的人认为应该在50岁以前制定养老计划,33.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1-60岁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及展望 打开中国的政区地图,全国现有设市城市655个。按照行政区划,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包括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县级城市368个(包括63个省辖的县级市)。此外,有建制镇19 234个。以不重复计算为原则,这655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52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4.3%。《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指出,全国的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2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2007年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公报》显示,全国655个城市的城区建成区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全国的县城镇和同类居民点建成区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其余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2.84万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镇和其余建制镇合计,共有建成区面积7.74万平方公里。由此可知,中国的城镇建成区占国土总面积的0.8%,中国的乡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0%。 从现实的国情出发,按照行政许可,这655个城市市长的服务和管理,应能统筹城乡。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乡规划,应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往那种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实施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的发展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较快发展阶段,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上升到1982年的245个,平均每年增加13个;二是快速增长阶段,1996年城市总数达到666个,平均每年增加30个;三是平稳调整阶段,1997年的城市总数为668个,之后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城市655个。近年来城市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撤(县级)市设(市辖)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量大面广,我国广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口总量仍将继续高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各大城市也将继续成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撤县设区”、“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仍将继续,县级市的数量还会减少,部分县级市将有可能“升格”为省辖市。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调整反映出地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强烈意愿,以及由上一级行政单位统一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争取优质资源的态势。 2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推动下,通过城镇数量增加和城镇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滞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可以预计,在2020—203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跟上世界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大量、广泛的人口流动,正在模糊经典的西方城市化概念,重

(完整版)家庭礼仪教案

家庭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家庭称谓礼仪及家庭成员 教学重点:能够在家庭、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认识到在家庭礼仪规范并重视及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它包括家庭称谓礼仪、家庭成员礼仪和家庭间的交往礼仪。 二、讲授新课 1、家庭称谓礼仪 亲属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而得来的名称。在亲属之间的实际活动中,首先要把称谓搞清楚。如果去见一个亲属,连如何称呼也弄不清,那不仅自己会很尴尬,对方也会不悦,这是不懂礼节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对他人家属的称呼,应采用敬称。对长辈,应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对平辈或晚辈,应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弟”“贤妹”等;在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愚兄”是一种表示自谦的客气语。 随着生活的演变,亲属间的相互称呼已逐渐趋于简单化,过去那种复杂的称谓正慢慢地被淘汰。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称谓如表4—1。 2、家庭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父母善待子女,晚辈尊敬长辈,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礼貌谦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1)父母子女相处的礼仪 ①、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对于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和他爸爸说话的语气一模一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总是刻有父母影响的痕迹,他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甚至加以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非常重要。任何时候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不要用其他孩子的优点责备自己孩子的不足;善于观察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要讲究方法,选好时机;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以免冤枉孩子;不要当外人面批评子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父母应尽量缩短代沟的距离,不要找任何借口忽视孩子,要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问题公开,使子女了解家长情况,让子女感受到尽管他是孩子,但是他是家庭一员,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鼓励孩子在挫折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方案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方案 本文是关于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方案范文1 为了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区上的安排统筹,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幸福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力争通过4年的努力,使全乡80%以上的计生家庭达到幸福家庭的目标。分步实施的目标是:20XX年至20XX年,全系统分别有20%、40%、60%、80%以上的家庭达到创建目标。同时每年要评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事迹突出的家庭作为“幸福使者”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幸福感召”巡回报告演讲活动。 二、工作内容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文明富裕、身心健康、和谐幸福、奉献社会”六个方面展开。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幸福家庭的前提。科学合理制定人口计划,最大限度减少计划外生育,坚决杜绝计划外多孩生育,全额征收社会抚养费,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使全乡农村计划生育率在完成年度计划的同时,呈逐年上升势头。 ——优生优育。优生是幸福家庭的希望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起出生缺陷预防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孕前预防出生缺陷实验室筛查、孕期重点监控、围产期保健和随访工作,全乡婚前免费医学检查达到98%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到8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引导家庭成员有计划、负责任科学生育,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注重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和素质提升,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明富裕。致富是幸福家庭的重要保障。采取“政策引导、基地带动、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2018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XX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tetosize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

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我国XX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 (5)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6)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礼仪

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礼仪 家和万事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家庭不仅仅是人们吃、喝、住的场所,同时是有着丰富伦理内容的情感港湾。 “在家庭中讲礼仪,才能造就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人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馨。反之,不讲礼仪,很容易引起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影响相互之间的感情,造成家庭矛盾。” 一、常对亲人说“谢谢” 家庭是最具私人性的场合,但这并不改变一般的人性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讲必要的礼仪,就是尊重他人,不仅不会使人尴尬、陌生,而且使人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在家庭成员之间表达感激,主要是表达对亲人的关心,对家人说声“谢谢”能使对方感到心理快乐,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在某些情况下,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减少家庭矛盾。当然,家庭成员中的客套应与一般生活中的客套相区别。 二、家庭接待客人的礼仪 知道客人来访,要搞好家庭卫生,准备好茶、烟、糖果、饮料等。客人来访时,最好出门迎接。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不要穿内衣内裤接待客人,即使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要穿便衣接待。客人进屋后,要主动给客人敬茶或饮料。 三、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9)分手告别时,应招呼“再见”或“慢走”。 人的社会化起始于家庭,人的文明礼貌的养成,也必然是从家庭开始。每个家庭都要重视构建家庭礼仪文化,使家庭成员在礼仪文化的熏陶中,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彭建兰来源:中国家庭教育录入:Admin 字体: 一、家庭教育现状 步入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三,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2000年3月2日李岚清同志在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 最近,中发〔2004〕8号文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家教工作的逐步转向科学性提供了思想上的保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94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

家庭能力发展计划建设汇报文件

镇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情况汇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家庭兴旺则国家兴旺。近年来,镇坚持“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工作理念,以家庭为基点、以民需为导向,健全完善融奖励、优惠、减免、帮扶、救助、保障于一体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提升计生家庭健康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走上了计生家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计划生育家庭基本概况 镇总人口约为24976人,其中男性共13237人,女性共11739人,全镇家庭总户数为7547户,计划生育家庭户数为7306户,约占96.8%,其中一孩家庭4852户,占66.4%,二孩家庭2034户,占27.8%,多孩家庭84户,占1.1%,流动人口共2347人,其中流出1508人,流入839人。 经济方面,我镇素有“煤炭重镇、林业大镇、香菇名镇”的美誉,得力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群众家庭多以务工矿山企业、种植水稻、栽培香菇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0年,我镇人均年收入达7352元,其中计划生育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245元,全面实现了人人得温饱、家家有手机、户户有家电,约有95%以上的家庭拥有摩托车。

文化方面,我镇共有小学两所、中学一所,其硬件设施和师资能力均能满足学龄儿童的受教育需求,居民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且每年高中入学及大学本科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 思想方面,科学文明的婚育文明观念已在我镇蔚然成风,男到女家落户现象十分普遍,“生男生女一样好”的生育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未发生“两非”案件,婚检知晓率达100%。 健康方面,我镇居民平均寿命为76岁,80-89岁老人共412人,90岁以上的共23人,无地方性疾病和疫情出现,居民身体素质好。 二、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整合资源凝聚部门协作 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精心调研、科学谋划,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支持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在镇领导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妇联、卫生、教育、司法、民政、农业等各个部门都加入到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工作中来,整合多方资源帮扶计划生育家庭,如联合工会、民政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帮扶,联合妇联、司法对计划生育家庭纠纷进行调解,联合农业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农业种植、香菇栽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联合卫生扎实开展叶酸增补工作、预防出生缺陷,联合教育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爱心妈妈关爱女孩及贫困计生户子女帮扶工作,以多方面、全方位的关爱计生家庭户。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

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

家庭生活礼仪教案 (1)

教案 (13)

正文部分 一、导课 课前提问: (一)情景分析:一西服革履男士进入一写字间,问一立于门口的小姐:“这是东海公司吗?”该小姐不理,与周围一男一女交谈,道:“李姐,王哥,我跟你说……”请分析交往双方在称呼上所犯的错误。 (二)情景分析:甲女陪外公司一女进入本公司会客厅,本公司甲男正在恭候。甲女首先把甲男介绍给客人:“这是我们公司刘总。”然后向自己人介绍客人:“这是四方公司的谢总。”请判断此情景中人物做法正误。 提示:1、男士错在无称呼,女士错在乱称呼 2、介绍原则:尊者优先了解情况,来者是客 在商务会面中,每个人都要充分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知礼、守礼,恰到好处的展示个人的素养和品味,这节课我们将称呼礼仪和介绍礼仪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理论付诸实践。 二、教学过程 第三章家庭生活礼仪 ——与人相处礼仪 (一)亲戚的称呼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直系血亲 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中国中小 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绿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2019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1811.74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 绿皮书同时指出,我国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46.6%,而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0.1%。 绿皮书预测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阶段,预计城镇 化率到2019年达到52%,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但由于户籍、社保、就业、入学等 一系列现实制约的存在,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与大 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可以做到 游刃有余。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壮大县 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中央 从发展战略上进一步把中小城市作为中国城镇化发 展的重点,中小城市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 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主要战场。 绿皮书显示,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业人 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 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城市化的高 速发展使原有的城市划分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 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 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 大型城市。 按照全新标准统计,绿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5个,其中地级 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 均超过百万;省会城市中,除银川、拉萨外,其他城市市辖区人口也超过百万(也就是说,省会城市中只有银川、拉萨属于中小城市);地级城市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东部地区的地 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大多超过百万,以山东省为例,15个地级城市中,只有滨州、德州、

家庭教养方式 分析资料

被测试者的测验结果为:(教育方式基本适当):被测试者的测验结果为:教育方式基本适当。这个结果说明被测试者是个基本称职的家长。被测试者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被测试者能够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但可能由于沟通的方式存在欠缺,对孩子深层次的想法和需要不一定十分清楚;被测试者比较尊重孩子,能给孩子一些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有时候容易以权威身份自居,无法平等的与孩子交换意见;被测试者比较关心孩子的成长,爱护、关心孩子,给孩子较多的照顾;被测试者有时不太能理解和鼓励孩子独特的想法,因此有时会与孩子有些冲突;被测试者比较注意规范孩子的日常言行,不会允许孩子放任自流的发展;被测试者与自己孩子的关系比较亲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期望和规划。这样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孩子得到较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使孩子比较顺利、健康的成长。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是个基本称职的家长,教育方式基本适当。被测试者对孩子尽到了基本的责任,比较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某些不太适当的地方,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在此给予被测试者如下建议: 1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家长应当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家长的威严并不来源于“天赋”的权威性。只有家长愿意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相处,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2 注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孩子引导和教育。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看作是“无事不通的专家”,不断的向孩子提出指导和要求。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否则,家长单方面向孩子输入的信息一定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 3允许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性格无疑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形成与人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每一种性格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家长不要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妄加指责。即使孩子的一些个性特点不利于其适应社会,那么社会实践的经历会促使他进行修正,家长过分的干涉既会影响亲子关系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 (鼓励程度等级分析说明):被测试者时常鼓励孩子。说明被测试者比较愿意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在孩子取得进步和付出努力的时候能够及时注意到,并给予鼓励,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发展。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也经常鼓励孩子,孩子在被测试者的教育下进步较快,为了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更好的改善,建议被测试者在孩子取得进步时,更及时的鼓励他们,同时要注意不能滥用鼓励,否则会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 (沟通程度等级的分析说明):被测试者不重视也不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被测试者与很少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效的沟通。被测试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很少,而且即使在一起也没能和孩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被测试者的沟通方式过分主观,不是孩子乐于接受的。家长可能时常觉得孩子的行为令人惊讶,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及感受更是无从了解。 指导建议: 被测试者与孩子没有很好的沟通,这会影响到被测试者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建议被测试者最好每天都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和孩子相处。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不要急于对孩子的话进行纠正或者解释。 (亲密程度等级分析说明):被测试者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太亲密。说明孩子不很信任被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