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0101哲学专业

010101哲学专业

010101哲学专业
010101哲学专业

哲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哲学

门类:哲学类

专业名称:哲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等。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逻辑学、社会学。

原专业名:哲学、伦理学。

就业数据

综合介绍

哲学一词在英语中是“philosophy”,是从古希腊文、拉丁文一直延续下来的。“philo”意为“爱”,“sophy”即古希腊文中的“sophia”,意为“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科。她源于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惊异和追问。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作为传播某种学说理论的工具,哲学发展得都十分成熟,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是所有科学,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她能让人“知而能识,学而能思”,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令人终身受益。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哲学财富。此后数千年,中国文化处于以儒家占统治地位,儒学与释道等思想相互融合的状态。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哲学思想更是首当其冲。各种哲学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191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从此,哲学教育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迅速开展起来。

近十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哲学这门传统学科也经历了一个自身的发展过程。本科阶段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比较基础和概论性质的,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对哲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继续研究做理论准备。如果你对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兴趣,并且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很适合报考哲学专业。

报考前,您有必要了解的是:哲学不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如果投身于此是为了学到精于计算的本领或是为追求财富,那自然是“烧香走错了庙门”。如果你对人生的意义只有现实功利的理解,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必须清楚,不要把这一切与哲学连在一起,不要希望哲学带来什么好处。她更多的与精神生活有关,她帮助人洞察世事,教人学会思考。也许正因此,相对于外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哲学尤显门庭冷落。

当然也不必担心,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没有想像的那么灰暗。由于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功底,哲学系毕业生深受各级党政机关的欢迎,也有很多同学去各级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工作。

专业教育发展史

哲学作为学科在我国的兴起大大晚于西方,中国人接触、了解并翻译西方哲学名著,也许应该从严复算起。以后,一代接一代的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们,或者亲自到西方学习,或者把西方名著翻译介绍到中国来,数以百计的学者对西方哲学史分别进行了个人的、学派的、断代的、国别的、通史的研究,历史百年之久。

哲学作为专业,最早始建于北京大学。1914年,北京大学成立哲学系,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最早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学者曾在这里先后执教: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季日华、洪谦、王竞均、朱谦之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随着北大哲学系的设立,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相继建立起哲学系,开设哲学专业。建国后,哲学专业在国内迅速发展。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文革”期间,哲学专业像其他专业一样受到严重的冲击与影响,曾一度停滞不前。这一时期,哲学的发展几乎等于零。值得庆幸的是:文革结束后,哲学在各大院校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系在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门类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也日益丰富,招生人数基本上每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时至今日,已有数以万计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其中有冯友兰、张申府、朱自清、顾劼刚、王法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复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哲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哲学一直是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西方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创立远远早于我国。目前,哲学专业已成为国际各大院校的基本学科。人们愈来愈深刻的意识到“哲学是文明生活的灵魂”(马克思语)。哲学正愈以其最独特而又最广泛的功能吸引着人们,近年来,国际间学术界的交流正日益增多,哲学专业正呈现着一派强劲发展的势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哲学学科建设。各大学校纷纷调动师资成立哲学系开设哲学专业。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师资,优化课程,在专业调整上大下功夫,使哲学专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成绩最显著的、师资力量最强的当推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点基地。1994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北大哲学系现有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9人,讲师14人。设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博士点,8个硕士专业,是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哲学系。

在我国,哲学的发展道路是极其曲折的。在大批封、资、修时期,哲学被简单的等同于马列主义。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潮的汹涌澎湃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包括哲学在内的理论学科都受到冲击。有些人认为“在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里,学哲学跟不学哲学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持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代表了这一时代人对哲学的普遍看法。哲学专业似乎有点“冷”,但这必然是暂时的,社会诚然尚利,但“急功近利”未必能得利。哲学虽然看起来远离利,但未必不能谋大利,给人以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哲学的重要学科地位。哲学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能够使人得到人生的智慧,一个没有思维的人是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面临机遇和挑战,只有拥有正确的宏观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依赖于一个人的哲学素质。所

以,哲学会逐渐摆脱它目前“冷”的状态,而慢慢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就业状况及趋势

哲学专业的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去向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种四年中无怨无悔地爱上了这门学科,他们将继续与先哲对话,于是他们继续完成硕士、博士学业,而后成为大学教师、学者、政府机关高参;另一部分人把哲学作为一种思维训练来看待,他们在得到人生的智慧后走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的去向有几种:一种是进入各级党政机关选择政途;一种进入各种文化传媒机构,如出版社、报纸杂志社等。由于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普遍性,因此各种各样的单位都会来招聘哲学系的学生,但总体来说以上两个方向为主流。因此,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还不成问题。其工作性质也由原来的理论工作而转向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哲学等理论学科的冲击,考生普遍不看好哲学专业而拥向热门的金融、外语专业。国家对这一现象不是视而不理,而是对哲学专业采取了大力扶植的态度。哲学系在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关于哲学的图书资料也日益丰富起来。

但是,现在存在着这样一个怪圈,就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总要面临较为困难的形势。他们在用人单位之间奔波四处碰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想脱离哲学这个专业。诚然,人要生存,要有生存的物质保障,需要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但也需要物质以外的一些精神追求。哲学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择业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即使将来你的工作并不是你所学的哲学专业,但别忘记无论你做何事,都有哲学理论作指导,你自身的素质将会因为哲学的支撑而使你站在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你将会由此而获得更多。

近年来,由于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去向比较宽泛,职业各异,有教师、政府职员,也有新闻工作者,理论研究者,所以收入差距较大,高则月收入过万,低者千余元,不可一概而论。

近些年来,哲学专业毕业生的趋势是除教师外,学哲学的人极少能单纯地搞哲学理论研究,大多数学哲学的人会走另外一条路,一种与哲学相去甚远的路。哲学并不能教人怎么走人生之路,但哲学早已教会人该怎么学会走哪条路。无论你选择了哪条人生之路,都会学得更快,走得更好。哲学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国家机关、文化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都在吸收哲学系的毕业生,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在未来的几年中,哲学系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局面将会大有改观,就业领域也将进一步得到扩展,“冷”门未必总会冷,随着文化事业的兴起,哲学专业将会为文化事业的兴盛和繁荣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毕业后从事一切需要研究方法论的工作。

教学科研人员——传授哲学知识,研究专门课题;

部委及各研究机构中的政策研究及咨询人员——研究时事和现实问题,提供建议与咨询;

报社、出版社编辑——运用你在几年的哲学学习中积累起来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编辑工作。

另外,学习哲学将为你在从事其他广泛的职业时,提供科学的思考方法,因此在就业时,不必一定要求严格的专业对口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导语】常识是军转|军队文职|公安现役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内容,它在我们的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并且由于其本身知识点比较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记得更细致。那么,在这里大家需要把握以下内容: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内容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又是社会意识呢?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这三者的地位各不相同,这是考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地理环境是必要前提;人口因素是重要内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力量,它又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了一切意识要素、观念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三大类: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这里个体意识即我们每个人的这种观念、想法等;群体意识即我们提到某类人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类人的特点。例如讲到东北人,我们可能都会感觉他们豪迈、粗犷等一些特点。 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例如感情、风俗、习惯、信念、愿望和审美情绪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例如哲学、宗教、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学等。 3、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这个分类是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分类,它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咱们同学要着重把握这一点。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具体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懂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本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2.分析错误意识产生的根源,说明意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3.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世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 一、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哲学的基本形态 (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五行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 庸俗唯物主义: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

说人脑分泌精神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辩证唯物主义: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2.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强调的就是有神论,强调上帝或者神能创造一切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是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世界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

生活与哲学基本学习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汤阴一中周艳梅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 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 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条件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试题.doc

第【1】题 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在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及时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一)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 (一) 第一章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哲学的起源、对象、特点和功能 一.哲学的起源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其形成的标志是人们理性理解和说明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思想的产生,形成的根本条件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证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活动,一方面把人和自然界区别开来,造成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人和人区别开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以生产资料占有为基础的社会交往关系。 二.哲学的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第一,哲学具有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第二,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 第三,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 功能:第一,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不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某种精神实体,认为这种精神实体先于物质世界,先于人而独立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最新哲学基础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水平测试知识点 1.了解哲学的含义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在世界观的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社会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通的规律。 联系:⑴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⑵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⑵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⑴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⑵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2.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了解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⑴哲学上的运动概念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在反思和批判中提出并建构适应中国现实的哲学理念,是当代中国哲学表征自身存在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那么公共基础知识哲学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 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 7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8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懂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本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最新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考核试题完整版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 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A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A项错。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B、C项正确。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D项正确。本题选B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 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本题选CD。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A. 事物的普遍联系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 D.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基中的哲学小故事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公基中的哲学小故事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公基中的哲学小故事 伴随着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时间的提前,相信各位考生正在紧锣密鼓的为迎战做准备。你,准备好了吗?哲学作为事业单位考试中必考的一重要部分,当然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但是就各位考生的备考情况及学习状况来看,哲学这一部分似乎是很多考生的硬伤,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很多考生觉得哲学理论难以理解,哲学题目不好把握。其实不然,哲学无论怎么考试,都逃脱不了以下两个角度,一是直接考察,针对一些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二是间接考察,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哲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的能力。而对于理解类的考试,经常会以一些小故事作为出题背景。 例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1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D。解析:无论是风动还是幡动,都亦是物质在运动。而心动,则认为运动的主体脱离了物质层面变成了精神的运动。这就属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了。故本题答案选D。 例2、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D。解析:整个题干,最后一句是此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所在,最后一句“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强调了“做到”的重要性,不要只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要做出来。这也是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即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故本题答案选D。 例3、《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 2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

哲学基础知识试卷

哲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生产和旧事物的灭亡。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5.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错误的打上“×”,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2.生与死是一对人生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人生的价值的实现既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又要依赖个人努力。(√)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大事情做起,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要条件。(√) 5.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6.一切变化都是质变。.(×) 7.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 8.只有个人主义第一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9.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社会性的表现特点。(×) 10.共产主义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良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 11.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已经是过时的观念。(×) 12.义和利两者不可以同时兼得的.(×) 三、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表格里。)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阶级性D灵活性 2、正确的苦乐观的核心是() A.悲观主义观 B. 乐观主义观 C.集体主义观D个人主义观. 3、“我决心做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作人员,这是属于()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4.人们常说:“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的指引下到达梦想的天堂,那么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 艰苦奋斗B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D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6.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 C.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D.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7.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是()。 A 自身的努力 B 他人的帮助 C 家庭环境D社会环境 8.下列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关系的是() A、见利忘义 B、自私自利 C、先人后己 D、先己后人 9.下列不属于理想对人生的作用的是() A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理想专属年青人D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生价值是用钱来衡量的 B.有钱就越有幸福 C.有了钱就有了一切D.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 四、简答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青年学生怎样做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10分) 答:⑴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⑵要注意区分个人主义和个人的正当利益。 ⑶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2.目前,我们共同理想是什么?(10分) 答: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实现人生理想还要艰苦奋,如何艰苦奋斗呢?(10分) 答:首先,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其次,要付出艰辛劳动。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知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一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公共基础知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 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 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 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 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 刑法等。 第六部分附录 【附录一】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附件三】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附录四】时事政治(2010.1 —2010.12)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七) 发布时间:2010-11-27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创$创? | ◎ 1、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材料准备之简历无忌 2、必考题: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简历和家庭情况 21、行政违法及其分类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 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根据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主体的违法与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