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机化学2005年

无机化学2005年

无机化学2005年
无机化学2005年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 无机化学(A 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当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中只有1个电子时,则该原子的第五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是

A. 8电子;

B. 18电子;

C. 8~18电子;

D. 8~32电子;

2、某原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用波函数表示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n ψ; B. ,n l

ψ;

C. ,,n l m ψ;

D.

,,,ψn l m m

s

3、在下列各种电子构型的正离子中,极化力和变形性均较小的是 A. 8电子; B. 9~17电子; C. 18电子; D. 18~32电子

4、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呈逆磁性的是 A. O 2+

; B. N 22-; C. NO ; D. CO ;

5、下列分子和离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 NH 3 ; B. NC13 ; C. BF 3 ; D. NF 3 ;

6、据VSEPR 理论,I 3-

的几何结构是 A. 直线 B. 三角锥 C. 三角双锥体

D. T 形

7、已知[C o F 6]3-与C o 3+的磁矩相同,则配离子的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为:

A . d2SP3正八面体;

B.d2SP3正四面体;

C. SP3d2正八面体;

D.SP3d2正四面体;

8、下列配合物中,磁矩最小的是

A. [Cr(H2O)6]2+

B. [Mn(CN)6]4-

C. [Co(H2O)6]2+

D. [Co(NH3)6]3+

9、任意温度下都是“非自发过程”的是

A. △H<0, △S<0 ;

B. △H>0, △S<0 ;

C. △H>0, △S>0 ;

D. △H<0, △S>0 ;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A . HF,F-,HSO4-;

B. NaB4O7.10H2O,H2O,HPO4-;

C.HCO3-,CO32-,HS-;

D.OH-,H2PO4-,NH4+ ;

11、酸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A. H2SeO4>H2SO4;

B.H2SO4

C.H4SiO4>H3PO4;

D.HClO>HClO3;

12、氧化性强弱关系正确是

A. HClO4

B. H2SO4H6TeO6;

C. HClO4

D. HNO3

13、某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2

?

=

k min-1,0.10mol.L-1反应物的半衰期为

.4-

10

62

A. 15min ;

B. 30min;

C. 216min;

D. 无法计算;

14、下列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A. ZnCl2;

B. FeCl2;

C. CaCl2;

D. HgCl2;

15、已知5

k,欲配制1.0L pH=10.00,C NH3.H2O=0.10 mol.L-1的缓冲溶液,需用(NH4)2SO4 =

10

?

8.1-

b

的物质的量为

A. 2

10

0.9-

?mol.L-1;

B. 3

10

8.1-

?mol.L-1;

C. 3

10

0.9-

?mol.L-1;

D. 2

10

8.1-

?mol.L-1;

16、实验测得0.01 mol.L-1MOH溶液的pH=10.00,则该碱的θ

b

K为

A. 2

10

0.1-

?;

B. 6

10

0.1-

?;

C. 18

10

0.1-

?;

D. 12

10

0.1-

?;

17、下列电对中Φθ,最小的是

A. Ag+/Ag;

B. AgBr/Ag;

C. Ag(NH3)

2

+/Ag;

D. Ag(CN)

2

-/Ag;

18、下列各组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没有黑色沉淀生成的是

A.. Cd2+,Mn2+;

B. Sb3+,Bi3+;

C. A g+,Cu2+ ;

D. Pb2+,H g2+;

19、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是

A . Cr2O72-, MnO4-, Fe3+;

B . Co2+, Cu2+,Sb3+ ;

C . Fe2+, I-,Mn2+ ;

D . Cr3+,Sn2+ ,Fe3+;

20、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 Mn3+;

B. Fe2+;

C. MnO42-;

D. Cu+;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已知某元素在Kr以前,(指周期表中的位置)。当此元素失去两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 的

轨道内电子恰好为半充满,此元素为。

2、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4,6,53和74,它们的单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属于金属晶体的是,既有原子晶体又有层状晶体的是。

3、

2

N+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键级为。

4、离子晶体中影响晶格能的因素有,,。

5、用离子极化理论可推得AuC1的热稳定性比AuC1

3热稳定性,PbC1

2

的溶解度比PbI

2

解度。

6、PH 3,AsH 3,BiH 3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NH 3的沸点比PH 3沸点高的原因是 。

7、对于可逆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其反应速率常数K 正将 ,K 逆将 。当反应为放热

时,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常数K θ ,反应的θm

r G ?将 。 8、已知反应 : 1)Fe 2O 3(s )+3CO (g )= 2Fe (s )+3CO 2(g )

θm

r H

?=H 1 2)3Fe 2O 3(s )+CO (g )= 2Fe 3O4(s )+CO 2(g ) θm

r H

?=H 2 3)Fe 3O 4(s )+CO (g )= 3FeO (s )+CO 2(g )

θm

r H ?=H 3

则反应FeO (s )+ CO (g )= Fe (s )+ CO 2(g )的θm

r H ?计算公式是 9、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与 和 有关。

10、含有浓度均为0.01 mol.L -1HSO 3-和SO 32-溶液的pH= ;0.01 mol.L -1

Na 2SO 3的pH=

(θ1a K =1.40?10-8 θ

2

a K =6.31?10-8) 11、实验测定,H 2(g)+I 2(g)=2HI(g)的反应机理是: (1)I 2(g) I(g) + I(g) (快步骤)

(2)H 2(g )+ 2I(g)→2HI(g) (慢步骤)

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级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化学反应2Ag(s)+2H ++2I -=2AgI(g)+H 2(g)设计为原电池,其表达式是: 12、O 3(g)分子含有的化学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一种_________磁性物质。

13、三草酸根合铁(III )酸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配合物[Cr(H 2O)4C12]C1 的名称为 。

14、配合物[Fe(CN)6]4-、[Os(CN)6]4-、[FeF 6]4-和[Ru(CN)6]4-

的晶体场稳定花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5、既可以用来鉴定Fe 3+,也可以用来鉴定Co 2+的试剂是 ;既可以用来鉴定Fe 3+ ,也可以用来鉴定Cu 2+的试剂是 ;用来定性鉴定Pb 2+时,可用 试剂。 三、完成并配平下列各反应方程式(每小题2分,共20分) 1、Mn 2+ + PbO 2 + H + → 2、SnC12 + Hg 2C12 → 3、Cu 2O + HC1(稀) →

4、Cr 2O 7- + OH -→

5、Na 2B 4O 7.10H 2O + HC1→

6、SbCl 3 + H 2O →

7、室温下碘放入足量NaOH 溶液中 8、氢氟酸刻画玻璃的反应

9、硝酸亚汞溶液与过量KI 溶液反应

10、实验室棕色环法检验NO 3-

的反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为什么在配制SnC12溶液时,须加盐酸与锡粒?

已知:V Sn Sn 136.0)/(2-=+θψ;V Sn Sn 154.0)/(24=++θψ;V O H O 229.1)/(22=θψ

2、[Fe(F 6)]3- 配离子的磁矩90.5=μ B.M.,[Fe(CN)6]3-

的磁矩73.1=μ B.M.,用价键理论解释两

种配离子的杂化方式并判断[Fe(CN)6]3- + 6F - [Fe(F 6)]3- + 6CN - 反应进行的方向。

3、解释化学用语:(1)d -- d 跃迁 (2)惰性电子对效应

4、某氧化物A ,溶入浓盐酸得溶液B 和气体C 。C 通入KI 溶液后用CC14萃取生成物,CC14层出现紫色。B 加入KOH 溶液后析出桃红色沉淀。B 遇过量氨水,得土黄色溶液D ,放置后则变为红褐色。B 中加入KSCN 及少量丙酮时生成宝石蓝溶液E 。问A 、B 、C 、D 、E 各是什么物质。 五、计算题(共35分)

1、(6分)计算298.15K 时反应N 2(g) + H 2 (g)→2NH 3(g)的θK 及该反应逆向进行的最低温度。 (已知:1,298.153()16.50.f G NH KJ mol θ-?=-)

1

,298.15

3()46.11.f H

NH KJ mol

θ

-?=-

11

15.298,.7.198--=?K mol J S K

m r θ

2、(4分)用Slater 经验规则计算Sn 原子中5s 亚层中的一个电子受到其它电子的屏蔽效应。

3、(10分)已知Cu 2+ +C1- + e CuC1 ,该电极反应的5400

.0=θψ。已知: 2(/)0.3418Cu Cu V θψ+=

V

Cu Cu

5210.0)/(=+

θψ,求θ

1CuC sp K ,

4、(15分)已知 θ

3

)(OH Cr sp K ,=6.3?10

-31 ,反应:Cr(OH)3 (s) + OH - [Cr(OH)4]- 的平衡常数 θK =0.40。(1)计算Cr 3+

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值;(2)若将0.10 mol Cr(OH)3刚好溶解在1.0 L NaOH

溶液中,则NaOH 溶液的初始浓度至少应为多少?(3)计算[Cr(OH)4]-

的标准稳定常数θ稳K

《无机化学下》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第四版 无机化学 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b)Al (c)Cl (d)Ti(Z=22)(e)Zn(Z=30)(f)As(Z=33) 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 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e)Ne+(f)Fe3+(g)As3+ 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 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 答:Al3+和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 (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 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b)d区,Ⅷ族,第四周期(c)s区,ⅡA族,第五周期(d)f区,ⅢB族,第六周期(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 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 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 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 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 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1-7某元素的基态价层电子构型为5d36s2,给出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小4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Xe] 4f126s2。

无机化学与分析 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 √错误 ×) 1.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 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 ) 3.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0.693/k ,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没有关系。 ( ) 4. 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 ) 5.浓度和体积相等的酸和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6.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 Ag 2CrO 4必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 7. 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 ) 8.sp 3杂化就是1s 轨道与3p 轨道进行杂化。 ( ) 9.纯水加热到100℃,K w θ=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0.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 ) 11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kg -1。 ( ) 12.纯水加热到100℃,K w θ= 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3.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 ) 14.CaCO 3(s)高温分解生成CaO 和CO 2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 ) 15.酸效应对配合滴定不利,所以滴定体系的pH 值越高越好。 ( ) 16.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 17.浓度为0.10mol·L -1的某一元弱酸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则其0.10mol·L -1的共轭碱一定能用强酸直接滴定。 ( ) 18.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的标准电极电势。( ) 19.某氧化还原反应,若方程式系数加倍,则其ΔθG 、ΔθH ,θ E 均加倍。( ) 20.凡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凡是熵增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 )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 、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 、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 、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 A 、0.1gH 2 B 、1.0gHe C 、5.0gN 2 D 、10gCO 2 3.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2.5×10-5,如果用0.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 若要产生CaSO 4沉淀,则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 A 、5.0×10-3 B 、2.5×10-3 C 、1.0×10-2 D 、5.0×10-2 4.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 A 、零 B 、1 J·mol -1·K -1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5.反应2NH 3(g)→N 2(g)+3H 2(g)在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其逆反应在低温时为自发反应,这意味着 正反应的△H 和△S 为 ( )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6.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则此反应 ( )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 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 (a)K (b)Al (c)Cl (d)Ti(Z=22)(e)Zn(Z=30)(f)As (Z=33) 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 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e)Ne+(f)Fe3+(g)As3+ 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 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 答:Al3+和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 (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 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b)d区,Ⅷ族,第四周期(c)s区,ⅡA族,第五周期(d)f区,ⅢB族,第六周期(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 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 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 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 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 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1-7某元素的基态价层电子构型为5d36s2,给出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小4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Xe] 4f126s2。 1-8某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为5s2,最高氧化态为+4,它位于周期表哪个去是第几周期第几族元素写出它的+4氧化态离子的电子构型。若用A代表它的元素符号,写出相应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该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为[Kr] 4d25s2,即第40号元素锆(Zr)。它位于d区,第五周期ⅣB族,+4氧化态离子的电子构型为[Kr],即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相应氧化物为AO2。 第二章分子结构 2-1用VSEPR模型讨论CO2、H2O、NH3、CO32-、PO33-、PO3-、PO43-的分子模型,画出他们的立体结构,用短横代表σ键骨架,标明分子构型的几何图形的名称。

化学与生活

化学学科的分类:一级学科: 化学;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交叉边缘科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按研究划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然而实际上的划分却是不易的,例如催化。 化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古代化学时期17世纪以前,制陶、玻璃制造、炼铜炼铁等等,注重实用,化学知识是经验性、零散的;(2)近代化学时期17~19世纪末,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科学实验的兴起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分支学科飞速发展;(3)现代化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多学科综合、相互渗透,新的实验手段的普遍运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质量数中子数计算: 化学电池的写法:升失氧降得还,Zn负极Cu正极。 化肥分类及肥效计算:氮磷钾肥。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正丁烷异丁烷。同素异形体: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白磷和红磷。 常见农药:杀虫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等 芳香烃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裂解: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裂解是一种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在有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对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叫催化重整。 煤的有效利用:干馏、气化、一碳化学、液化。焦化、气化、液化和热解将煤转化为洁净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化学原料。 电极电势:当把金属放入盐溶液中,金属表面构成晶格的金属离子和极性大的分子相互吸引,有使金属留下电子而自身与水结合进入溶液的倾向;盐溶液中金属离子又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的倾向。这时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金属的电极电势。 化学与农业:化肥(金坷垃氮磷钾肥)、农药等 纳米及纳米科技:在三位尺度上至少在某一维方向上尺寸在1~100nm范围的材料。能操作细小到1~100nm 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的用途:催化、生物医学(纳米机器人、检查体内疾病)、精细化工、国防科技(机器苍蝇、蚊子导弹、蚂蚁士兵、麻雀卫星、) 化学中的文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化学研究的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课号】041026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课程总学时】75学时 【教学对象】 1、适合化学教育、化工工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预备知识: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原子结构(4学时) 1.1 氢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 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1.3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5 原子参数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 2.1 化学键的定义 2.2 离子键理论 2.3 路易斯结构式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价键理论 2.6 分子轨道理论 2.7 金属键理论 2.8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学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 4.1 热化学 4.2 熵和熵变 4.3 自由能 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大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 5.1 布朗斯特酸碱 5.2 路易斯酸碱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6.1 基本概念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埃灵罕母图 6.4 电极电势 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7.2 化学键理论 7.3 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7.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 8.1 弱酸、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8.2 溶液H3O+的计算 8.3 水解 8.4 缓冲溶液 8.5 酸碱滴定原理 8.6 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重量分析法 9.3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 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0.2 配位滴定原理 10.3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11.1 氧化还原平衡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 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二章S区元素(2学时) 12.1 单质 12.2 化合物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 3 26322 1 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北师大《无机化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11-1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ClO 3→KClO 4+KCl (2)Ca 5(PO 4)3F+C+SiO 2→CaSiO3+CaF 2+P 4+CO (3)NaNO 2+NH 4Cl →N 2+NaCl+H 2O (4)K 2Cr 2O 7+FeSO 4+H 2SO 4→Cr 2(SO 4)3+Fe 2(SO 4)3+K 2SO 4+H 2O (5)CsCl+Ca →CaCl 2+Cs 解:(((((11-2(1(2(3(4(5解:(2(3(4(511-3.用半反应法(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方程式 (1)K 2Cr 2O 7+H 2S+H 2SO 4——K 2SO 4+Cr 2(SO 4)3+H 2O (2)MnO 42-+H 2O 2———O 2+Mn 2+(酸性溶液) (3)Zn+NO 3-+OH -——NH 3+Zn (OH )42- (4)Cr (OH )4-+H 2O 2——CrO 42- (5)Hg+NO 3-+H +——Hg 22++NO 解:(1)K 2Cr 2O 7+3H 2S+4H 2SO 4==K 2SO 4+Cr 2(SO 4)3+7H 2O+3S (2)MnO 42-+2H 2O 2+4H +==2O 2+Mn 2++4H 2O (3)Zn+NO 3-+3H 2O+OH -==NH 3+Zn (OH )42-

(4)2Cr(OH)4-+3H2O2+2OH==-2CrO42-+8H2O (5)6Hg+2NO3-+8H+==3Hg22++2NO+4H2O 11-4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标准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子传递的方向,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电池的电动势,写出电池符号. (1)Zn+2Ag+=Zn2++2Ag (2)2Fe3++Fe=3Fe2+ (3)Zn+2H+=Zn2++H2 (4)H2+Cl2=2HCl (5)3I2+6KOH=KIO3+5KI+3H2O 11-5写出下列各对半反应组成的原电池的电池反应、电池符号,并计算标准电动势。 (1)Fe (2)Cu2+ (3)Zn2+ (4)Cu2+ (5)O2 11-6 (氧 11-7 半反应 半反应 11—8 Fe3+]? 11-9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来说明,使Fe+Cu2+=Fe2++Cu的反应逆转是否有现实的可能性? 解:ΦΘ(Cu+/Cu)=0.345V,ΦΘ(Fe2+/Fe)=-0.4402V 要使反应逆转,就要使ΦΘ(Fe2+/Fe)>ΦΘ(Cu2+/Cu) 由能斯特方程得[Fe2+]/[Cu2+]>1026.5=3.2×1026 11-10用能斯特方程计算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解:设与二氧化锰反应得到氯气的盐酸在热力学理论上的最低浓度是X, 因: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2H2O+Cl2↑ 半反应为:MnO2+4H++2e-=Mn2++2H2O(正) Cl2+2e-=2Cl-(负) 要使反应顺利进行,须φ(MnO2/Mn2+)=φ(Cl2/Cl-)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4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 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指定反应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基元反应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 要点 1.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又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 2.碰撞理论 1918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假设: 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 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 化学反应无缘。 3.有效碰撞 能导致化学反应发生的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4.活化能 对于基元反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常用E a 表示;对于复杂反应,E a 的直接物理意义就会含糊了,因此,由实验求得的E a 也叫作“表现活化能”。 5.过渡状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 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6.基元反应 亦称为简单反应或元反应。 指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7.复杂反应 亦称非基元反应。即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8.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υ同反应物、产物浓度c 的函数关系式 υ = f (c A 、c B …) 经验表明,不少反应其速率方程具有 g B f A υc kc ?=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__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下册

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什么?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考试(天津大学第四版)归纳.do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重要概念 1.系统:客观世界是有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被划分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2.相: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3.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 、体积V 、温度T 、质量m 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函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5.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如体积,热容,质量,熵,焓和热力学能等。 6.强度性质:不具有加和性,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性质。如温度与压力,密度等。 系统的某种广度性质除以物质的量或者质量之后就成为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7.热力学可逆过程:系统经过某种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之后,当系统沿着该过程的逆过程回到原来状态时,若原来的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一切影响同时被消除(即环境也同时复原),这种理想化的过程称为热力学的可逆过程。 8.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过程。 9.化学计量数:0=∑B VB B表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VB是B 的化学计量数, 量纲为一;对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 10.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当安计量反应式反应时各物质转化的比例数,并不是各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世界所转化的量。 11.反应进度ξ:b b v /n ?=?ξ 对于化学反应来讲,一般选未反应时,0=ξ 引入反应进度这个量最大的优点是在反应进行到任意时刻时,可用任一反应物或产物来表示反反应进行的程度,所得的值总是相等的。 12.习惯对不注明温度和压力的反应,皆指反应是在298.15K ,100kPa 下进行的。 13.一般没有特别的注明,实测的反应热(精确)均指定容反应热,而反应热均指定压反应热。 14.能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过程中,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也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15.热力学能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状态一定,其值一定。殊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值变为零。 16.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差而交换的热量称为热。若系统吸热值为正,若系统放热值为负。 17.系统与环境之间除了热以外其他形式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系统得功为正,系统做功为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体积的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pdV W ,除体积功以外的一切功称为非体积功如电功。 18.功和热都是过程中被传递的能量,它们都不是状态函数,其数值与途径有关。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热力学能的改变量只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决定,而与过程的具体途径无关。 19.化学反应热是指等温过程热,即当系统发生了变化后,使反应产物的温度回到反应前始态的温度,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