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你有没有突然脑中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温妮

你有没有突然脑中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温妮

你有没有突然脑中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温妮
你有没有突然脑中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温妮

你有没有突然脑中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

很多人常常会发呆或者神游,这时可能脑中突然闪过一种画面,这其实是一种“意象”。

首先意象和想象是不一样的。关于想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开始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是一颗种子等待发芽,那么请问你会是什么种子、什么时候开始发芽、多久会开花结果呢?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可以自由想象,每个人的想象画面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狭义的“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

比如上面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我们主动思考的,而种子发芽的意象不需要我们自己修饰和创造性的想象,这个“种子发芽”的意象是固定的内容,不会被我们反复思考和修饰而改变,就像回忆起曾经看过的“种子发芽”的场面一样,它会成为一个固定的内容出现。

那么,我们日常中遇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呢?简单而言,这种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对于自我心理成长非常有帮助。

一般来说,在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方法中,采用狭义的意象,即我们能在脑海里浮现的、清晰的具体的内容。

如果非要给意象下一个定义,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的意志活动或人的潜意识活动,“象”即为“意”的具象,“意”的具体表示,或者看做“意”的象征性表现。合在一起,就是说现实中看不见的人的潜意识活动,通过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内容来感受到或看到的形态。

广义的意象,这里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画面没有具体内容,比如只有味道、声音、氛围、感觉等等,即没有具体的图像,但感觉上存在;另一类是包括现实中的所有物体、行为、情感等等,即我和世界都是意象,一切皆为意象。

意象有如下特征

1、意象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

(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

2、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

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件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心理意象可分为几个类型。

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如果按照上述的内容,您发现自己经常看到一些意象,特别是恐怖的意象时建议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比如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专家杨洋老师求助。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 2、答题步骤:意象+画面+感情(+作用) 3、答题规范: 答:这首诗选用了、、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①……;②……;③……。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明时令、地点;②交代……背景;③渲染……氛围;④奠定……感情基调;⑤烘托……情感; ⑥推动情节发展。 五、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点题,诗人见秋风,引起秋思;②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基础;③点明时令;④以“秋风” 渲染悲凉的氛围;⑤触景生情,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意境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 一幅孤独、寂静、空虚的意境画面)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 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古诗中形象,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一形象和意象 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江雪》中渔翁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自然形象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也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形象。 意象分为传统意象和非传统意象。传统意象就是寄托着特定情感的形象,较常见的传统意象有松、竹、梅、兰、菊、杨柳、鸿雁、子规、蝉、羌笛、芦管、霜月、浮云、东篱等。传统意象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在鉴赏中如果挖掘出这些象征意蕴就不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例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非传统意象是一些形象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诗歌中表达一定的情感。例如曹植的《七步诗》中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豆萁和豆子这两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比喻意,所以它们属于非传统意象;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用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弹琵琶这三个美好形象衬托战事的悲壮,这三个形象只在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寓意,所以它们也属于非传统意象。 形象,无论是个体形象还是整体形象都是有特点的,而形象的特点又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或意象群分析出来的。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水、白发青丝、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等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特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意象描绘出了山村风景这一整体形象的清新、恬静、纯朴。 诗人是聪明的,他们往往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冲,才能把握诗歌中形象的特点,读懂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虽然高考设题一般不直接考察学生领悟作品形象和意象的能力,但是我们阅读鉴赏,应该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二古诗中意境和意象的区别?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作者情感的载体,包括景、物、事、人) 2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墨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折柳: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如何解答意境意象类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资料链接: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常见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作者的感情类别: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1)松柏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正直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坚贞、高洁 常见意象意境----树木类 2)竹子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张九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气节与虚心 苏轼: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名士风度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优雅脱俗 3)柳树 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4)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诗歌中意境与意象的定义和内涵。

诗歌中意境与意象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初中语文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在高中我们学习过感受、理解、品味诗歌的意象,以及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其实,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初步学习过了,但在高中,就诗歌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本质特征——意象和象征手法,仍属启蒙性质。但是,我们对诗歌中的形象与意象,意象与意境往往含混不清,混为一谈。从而影响我们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很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据此,我在这里特别地就如何识别诗歌中的意象与形象、意象与意境等问题,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以帮助你们识别意象和意境,提高自我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意象 我们先看看下面两个相关例子: 例一世上有“斗牛”这么一幅名画,两头牛的尾巴翘起,有人认为这名画有个缺点,这就是姿势不对,尾巴应该夹起来,尾巴翘起来那是要拉屎了。 为什么有这种看法呢?原来,观众看画是用形象观来看问题的,而画家则是根据意象观来看问题的。尾巴向上,这是一种力,一种向上升的力,这种力把“斗”的精神显示出来了。 例二张大千的弟弟喜欢画虎,而且家里还专门养了一只老虎,以专供自己画画之用,因此,他的虎画得特别酷,特别像,但他的画就是不好卖。有一次,张大千酒后画了一只虎,后来被他的弟弟偷偷拿去

卖了,赚了一大笔钱,从此,他弟弟的名声大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张大千的弟弟画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老虎,是形象,是生活中的原形,而张大千画的则是融入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形象,是意中之象,它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中的老虎,即意象。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苏珊?朗格在这里对意象的内涵作了系统的解说,其要点是:(一)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二)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它与形象的内容不同,它所表现的东西,我们不是称它为“意义”,而是称为“意味”。(三)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四)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独立表现情感的形象结构。换言之,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文学由意象构成,但这不是说文学中的每个成分(形象)都是意象”,譬如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我们在分析时,多以为这句诗中包括了“鸡声”、“茅店”、“残月”、“人迹”、“板桥”和“晨霜”这六个意象,应该说这种提法是不够严密的。其实,它们是六个形象,或者说是六个意象元素。 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以便使同学们更准确地识别诗歌中

高三二轮之“诗歌意象、意境鉴赏”专题

高三二轮之“诗歌意象、意境鉴赏”专题 复习目标 1. 了解诗歌中常见意象、意境; 考点解读 一、考纲要求 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二、概念诠释 (一)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构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学习过程 一、鉴赏意象 (一)典例精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方法总结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注意:一定是名词性质的短语。)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三)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鉴赏意境 (一)典例精析 (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诗歌中的几种意象的含义

诗歌中的几种意象的含义 張紅衛 (一)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

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5.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 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 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 二、知识归纳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寂冷清)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池杨万里(清新明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 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 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 《山居秋暝》

(完整版)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诗歌意象鉴赏的题目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范例剖析】 赏析意象与意境: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诗韵犹画韵,无韵之画自古不得品位,同样的,无韵之诗则更是为世人所不屑。此中之“韵”就是诗与画的灵魂,无之则诗画无以留存。而“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即是诗词的意境。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语言给予确切的表达和解释,但它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它先天地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正是道家这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思维特点,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追求一种深远杳冥的、飘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语言穷尽而又能表现一种高远意旨的艺术境界。诗人、艺术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种种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断裂,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发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味、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去获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审美享受。这正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魅力。可见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刘勰把哲学的命题转为文学理论命题,“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一、关于意境

究竟何为意境?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与他同时代的王昌龄、刘禹锡又有所阐发王昌龄在《诗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说。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在经过历代诗人、理论家的探讨和发挥,终于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特有的概念,并主导着古典诗词的创作。自提出“意境”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无数种界定。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哲学意蕴说。中国先秦的“道”论,有深刻的学术影响。“道”家的“道”与后来佛教、禅宗结合影响尤其大。文学领域提出“原道”主张,也根深蒂固。这样后人就又引“道”论来解释“意境”,力图说明意境中所谓“象外”、“意外”,其实就是一种行而上的意味。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就提出诗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叶朗教授更是明确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 ‘道’的体现。”“象外之象所蕴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规定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