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人在识别刺激时是先注意整体还是先注意局部,从而验证Navon提出的结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去注意整体特征时,知觉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看局部时不能不先知觉总体,否则就不会出现小字母识别在冲突的条件下反应时最长。

2.实验方法

2.1.被试

大学在校生10人(智力正常,无色盲),年龄19-21岁

2.2.仪器

预装E-PRIME的XP系统计算机,102键自然键盘,15吋联想纯屏显示器(FPS:60HZ)2.3.实验材料

4张图片:分别为由“1”构成的“2”,由“1”构成的“1”,由“2”构成的“2”和由“1”构成的“1”。如下乳(将小的“1”换成“2”就形成另外两张图)

同时提供两段引导语要求被试观察局部或整体然后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

2.4.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 ×2设计,有两个变量:注意目标和一致性,每个变量由两个水平构成,分别为:注意整体对注意局部,整体和局部相一致对整体和局部不一致。

2.5.实验步骤

2.5.1.注意整体测试:本阶段由E-prime程序辅助随即呈现4张材料图片中的一张,通过引导语要求被试注意整体是“1”还是“2”,如果是“1”按键盘上的“1”键,如果是“2”按键盘上的“2”键,记录反应时间。在按键后呈现下一张图片,图片呈现大约64张。

2.5.2.注意局部阶段:本阶段由E-prime程序辅助随即呈现4张材料图片中的一张,通过引导语要求被试注意局部是“1”还是“2”,如果是“1”按键盘上的“1”键,如果是“2”按键盘上的“2”键,记录反应时间。在按键后呈现下一张图片,图片呈现大约64张。

2.5.3数据分析

首先排除测试中按键错误的项,将12人的剩余项进行合并,通过spss中方差分析检验两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反应时)的影响作用。

3.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下图: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1.当整体与局部一致时反应时明显小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

2.注意整体的反应时略大于注意局部的反应时。

3.注意目标对反应时无显著影响,但一致性却有很显著的影响,同时交互作用不显,同时主效应相当显著。

4.讨论与结论

光从以上数据看不能完全得出Navon的结论,在注意目标上对反应时的不显著影响可能解释为实验中为标注注视点,不同被试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注意策略不同,以下对被试与反应时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

从该图可以明确看出被试的区组对反应时由及其显著的影响,即说明前面假设由一定依据:被试存在注意策略的不同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我们对被试的平均反应时进行比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3号,6号和8号被试在对整体和局部的注意策略上与其他被试由明显的不同,通过询问6号被试得到以下方法:在注意局部时,靠近显示器,忽略其他字母,只关注顶端字母,注意整体时远离显示器,只注意整体。这样我们用Navon的结论来解释6号被试的行为结果就很符合逻辑了:6号被试在对局部注意时,一致不一致对其的影响显著小于在对整体的注意,这是因为他在注意局部时忽略了整体的存在,而在注意整体时无法忽略忽略局部的影响,所以造成了以上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本次实验之所以失败是在于在实验材料设计的不足,即没有设置注视点也没有规定视角,从而造成被试通过策略改变了实验结果,换句话说本实验在控制变量上的控制不足时导致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Navon的结论,但由于实验设计本身的局限性和失误要完全得出Navon的就需要重新设计实验加强条件的控制从而得到显著的结果。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 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

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实验名称: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实验地点:科技楼210 学生姓名:贾月娥 学号:201504520200221 指导教师:冯琰 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 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注意广度的方法,测定对随机分布的圆点的注意广度。 学习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的测量方法,测定空间位置记忆能力。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7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1名,性别女,身体健康,无严重视觉疾病。 2.2实验方法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注意广度实验的材料为:随机呈现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材料为: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5×3的绿色表格,然后在这15个格中的某几个格中随机呈现粉色亮点(从一次连续呈现3个格开始),要求被试尽量记住圆点出现的位置及顺序。在圆点出现完之后,要求被试按照刚才圆点呈现的位置顺序点击表格,并用鼠标点击“确定”按钮输入。在某个广度做了3次之后,如果不是全错,则广度加1后继续,直到某个广度连续3次都错或完成数目为12的任务为止。主试要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

调在每次输入答案时,如果有错误可以点击最后点过的表格进行修改,被试明白实验的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 3实验过程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注意广度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然后开始实验。仔细阅读操作说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打开注意广度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按操作提示进行试验,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4 实验结果 4.1注意广度 =====结果图片=====

错觉的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 错觉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 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 错觉实验仪 3、成员:某某 4、实验内容: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 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 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 至。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 6、实验小结: 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 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 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 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 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 某某 4、实验内容: (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2)测试员 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 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 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报告记录员记 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 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 (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 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 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 (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 (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 6、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 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 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研究的是测试短时记忆广度。实验结果: 不同位数的刺激之间的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差异,随着位数的增加,记忆广度开始下降。 关键词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数字 一、引言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其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用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如“5”,“577”,“华东师范大学”这些数字、数字的集合和词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组块,甚至一个谚语也可以作为一个组块,如“勤能补拙”。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发明的系列回忆加以改动后创造的。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例 1、菊珍、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 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菊珍、华山 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师大学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为了掌握注意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本实验利用Psykey心理测评系统的注意光度测试测量了一位被试的视觉注意广度。该被试的注意广度值为8.67,处于一般成人的水平。关键词:注意广度视觉 1 前言 心理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注意广度的问题。1830年,心理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最先做了这方面的实验,他在地上撒了一把石子儿,发现人们很难在一瞬间同时看到六颗以上的石子儿。如果把石子儿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一堆,人们能同时看到的堆数和单个的数目一样多。通过速示器进行的研究表明,成人在1/10秒内一般能注意到8~9个黑色的圆点或4~6个没有联系的外文字母。研究注意广度,一般用速示器将数字、图形、词或字母等刺激材料,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出来,由于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Psykey心理测评系统测评被试的注意广度值,掌握注意广度的概念和测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12级男学生一名,年龄19岁,矫正后视力正常,智力正常。 2.2 实验工具 装有Psykey心理测评系统的计算机一台。实验材料为随机呈现的无规律排列的红色圆点,数目从5个到12个,每种10张,共80张。 2.3实验程序 实验材料每张呈现时间为0.25秒,让被试按相应数字键键入答案(或用鼠标点击输入框后通过选择菜单进行输入)。统计被试对不同圆点数的正确反应的百分数,从5个点开始算起,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第一个50%次正确反应的圆点数作为被试的注意广度值。 3 实验结果

注意广度值:8.67 ------------------ 水平正确率(%) ------------------ 590.00 6100.00 780.00 870.00 940.00 1040.00 1110.00 1230.00 ------------------ 序号. 实际个数-判断个数 1. 10-10 2. 5- 5 3. 10-13 4. 6- 6 5. 12-14 6. 9-10 7. 12-12 8. 7- 7 9. 8- 7 10. 8- 7 11. 6- 6 12. 9- 8 13. 7- 7 14. 9- 8 15. 7- 7 16. 12-12 17. 5- 5 18. 9- 9 19. 5- 5 20. 7- 7 21. 9- 9 22. 11- 8 23. 5- 5 24. 12-12 25. 10-10 26. 11-11 27. 7- 7 28. 12-10 29. 11-10 30. 6- 6 31. 5- 5 32. 5- 5 33. 8- 7 34. 6- 6 35. 10- 9 36. 8- 8 37. 10-10 38. 7- 6 39. 11- 9 40. 6- 6 41. 6- 6 42. 11- 9 43. 6- 6 44. 10- 9 45. 8- 8 46. 5-10 47. 8- 8 48. 7- 7 49. 10- 9 50. 11-10 51. 6- 6 52. 6- 6 53. 11-10 54. 12-10 55. 9- 9 56. 12-10 57. 8- 8 58. 9- 9 59. 11- 9 60. 11-10 61. 11-10 62. 7- 7 63. 12-11 64. 10-10 65. 6- 6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注 意 分 配 的 性 别 差 异 研 究 班级:心理0802班 姓名:翟土梅 学号:20080605

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 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 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男女平均值为0.409。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 1 引言: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作者: ————————————————————————————————日期: ?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 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实验报告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总结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报告总结(一): 学校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场地,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并对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拥有各类实验室且实验仪器基本配套齐全的学校来讲,管理是关键,因为只有管理跟上去了,才能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好各类仪器设备。对此,作为一所中学的实验室人员,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实验人员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基本队伍,在整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运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员,可以改变整个实验室的面貌,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而一个差的实验员,可导致整个实验室变成脏、乱、差的劣境,从而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我们每一个实验员,一方面在平时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使大家在平凡的点滴工作中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断去兄弟学校和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参加实验设备和成果展览。这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实验仪器发展的新情况,更看到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和改进。

同时学校还鼓励我们总结自己的经验,撰写论文,或进行业余进修,以增强我们在各方面的修养。由于平时有着严格的要求和业务考核,现有的每一位理、化、生实验员都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到实验室整洁有序,实验准备快捷无误,从而保证了各项教学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校根据上级的规定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等,进而做到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危险品的使用实行了领用登记手续,从而保证了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由于各位实验员的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证了各项制度的顺利贯彻和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科学管理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合理使用仪器的保证,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根据建帐要求,设立了总帐、分类明细帐、低值易耗帐,并建立了橱卡,注明仪器的编号、名称、数量。平时对购进或调拨来的仪器设备物品都按统一编号顺序进行登记入帐,且对消耗掉的物品及时记入各分类记录薄上。每学期末都进行一次帐、物、卡核实,并把报废报损的仪器遣报损单,经领导批审后销帐,ZUI后把核查的数目转入总帐、分类帐上,这样就能做到巾长物卡三统一了。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123

注意广度实验报告 姓名:苏沴学号:32摘要实验通过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试验系统测定了人的注意广度。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知觉对象(点子)的个数、环境、注意状态、疲劳效应等。同时实验探究了注意广度是否有性别差异。采用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出男性和女性的注意广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注意广度记忆广度影响因素 引言 1871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在白盘子里抛撒黑豆并估计黑豆数目的实验研究。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成为注意广度、知觉广度或者领会广度。注意广度实验用来测定对随机分布的目标点的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也叫注意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也表明知觉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广度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注意广度越小,知觉的对象也越少。研究注意广度,由于以很短的时间呈现刺激材料,被试的眼球来不及转动,因此他对这些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被试所能知觉的数量就作为他的注意广度。 目前许多研究结果已证实了,在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把握8~9个黑色圆点,及其它相关刺激材料。这证明注意广度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广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广度的扩大,有助于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世界。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我们即可改善、调节它,使注意广度扩大,并探究实验的缺陷。同时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 2 方法 被试 被试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2位同学,身体正常,无色盲,色弱的人。 仪器和材料 注意广度: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试验系统 材料,个数从5~到12个大小相同的红点 实验设计 注意广度的实验设计:给被试呈现80组图片,图片上红点的个数分别为5~12个,呈现时间为250毫秒,间隔时间为1000毫秒,当呈现给被试一张图片后,就让被试做出选择,看到的红点个数,然后再继续呈现下张图片。 试验程序 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注意广度”。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字数估计 实验报告

姓名李迪学号222009306032004 专业心理学 年级 09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0.11.26 同组人姓名石文婷胡力成绩 字体大小对字数估计的影 响 李迪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本实验研究不同大小的字体对字数估计准确度的影响。字体大小分为5个水平:14﹑19﹑24﹑29﹑34磅五种字号。字数估计的准确度参照估计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实验材料的呈现方式统一为占据电脑屏幕相同面积的字段,为避免字段意义对被试估计的影响,字段统一为无意义的乱字,采用随机呈现的方式。实验结果显示:5种不同的字体,被试的估计字数都倾向低于实际字数;不同的字体大小对字数估计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字体的增大被试估计的愈准确。 关键词 注意广度字数估计字体大小模式识别自主原创 1.引言 汉字认知被现代现代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字除了其音、义属性之外,字形结构的属性研究已早被人们重视。在有关字形结构属性对汉字识别影响的研究中,有的强调字形的知觉整体性,有的强调字形知觉需经过特征分析。由于人对汉字的认知受字形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时,就不得不考虑注意广度的影响。现代注意理论认为, 注意系统具有5 个特征: 广度、稳定性、选择性、转移性和分配性。其中注意广度是指个体在集中注意之前观察的一个宽广范围, 即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恽晓平,2005),也是知觉的范围。注意的分配与转移能力以及视野范围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注意广度的影响。 国内的注意广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 注意广度与智力存在着显著相关, 注意广度对不同智力活动,影响不一样,Bannatyne把整个韦氏智力测验分为三个部分:空间因素(填图、积木、拼图)、概念因素(类同、词汇、理解)和序列因素(算术、背数、译码),分别反映的是空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顺序化能力(刘卿,杨凤池,周梅,张曼华,秦春和,2000)。填图、算术、积木和背数测验与注意广度显著或极其显著, 而理解、排列、甚至译码基本呈现为零相关趋势。从总体趋势看, 绝大多数测验与注意广度商呈现正相

关于注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研究

关于注意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研究 刘建义 (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 1有关心理学角度注意力的研究 注意是什么?这是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不愿回答却又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虽 然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注意的界定问题上心理学界仍未达成共识,但这并 未影响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注意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早在1890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就说过,注意是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它也是信息加工理论框架的中心概念。认知心理学目前主要强调注意的选择性维量,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借以实现对刺激选择的控制并调节行为(Kahneman, 1973),也即舍弃了一部分信息,以便有效地加工重要的信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知心理学主要着重研究注意的作用过程,提出了一些注意的模型,企图从理论上来研究注意机制。最初,注意的选择性通常被概念化为一个促进的过程,即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对于专注信息的加工被选择性地加强了。【1】伴随 1950s 认知心理学的崛起,专业研究人员对注意的研究兴趣迅速提升,此时刚刚起步的运动心理学亦开始关注运动员的注意特征,并持续至今:关注适宜刺激被认为是区分运动专家与新手最重要的认知特点之一(Landers, Salazar, Petruzzello, Kubitz, Gannon, & Han, 1994);对运动情境中适宜刺激的选择性注意能力至关重要&&选择性注意也许是成功运动员最重要的一项心理特点了(Cox,1996);&&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执行而言,人们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专心致志于当前的任务更为重要的了(Abernethy,1998)。虽然这些陈述尚无法概括注意在运动领域作用的全部,但足可见运动注意研究价值之一斑。 检索国外相关资料不难发现,迄今运动心理学领域针对注意已开展过一定数量的研究工作,涉及的选题相对广泛,采用的研究范式亦很多样。如目前运动心理学主要从认知(心理努力,mental effort)、行为(动作控制,action control)和生理(警觉,altertness)三个方面对运动员的注意特征与状态进行研究与测查。在权威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手册》第二版注意一章中,较第一版略去警觉或准备性注意(attention as alertness and preparedness),而集中讨论容量或资源限制性注意(attention as a limited capacity and resource)和选择性情景中的注意(att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selectivity)两方面的主要理论模型、研究范式、测量方法,与运动技能获得、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训练安排的关系,以及专家-新手注意活动方面的比较等(Singer,Hausenblas,Janelle, 2001)。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运动心理学在注意研究的选题上相对集中,主要致力于运动员注意品质的探索及注意能力测试评价系统的研发(王晓芬,姚家新,2001;殷恒婵,孟庆茂,钱铭佳,2001;殷恒婵,2002;李永瑞,2002),亦有少数学者借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展开运动员注意特征的研究(章建成,1994;廖彦罡,2003)。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2】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清楚直觉对象的数量,注意对象数量越多说明我们的注意广度越大。注意紧张性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注意的稳定性表现的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分配时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能够指向不同的注意对象,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记便是注意的分配活动。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即是注意的切换速度的特征。注意力转移(Mental rotation)是视觉影像处理的一种形式,由Shepard和Metzler[1]在1971年首先提出,它的深入研究对探索脑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受试者要求识别三维转动物体的影像和镜像。在注意转动角度不等的物体时,反应时间不同。实际的物体(图形)转动时,受试者要在头脑中转动其影像。把这种视觉影像处理形式称为注意力转移。【3】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整体——局部注意范式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人在识别刺激时是先注意整体还是先注意局部,从而验证Navon提出的结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去注意整体特征时,知觉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看局部时不能不先知觉总体,否则就不会出现小字母识别在冲突的条件下反应时最长。 2.实验方法 2.1.被试 大学在校生10人(智力正常,无色盲),年龄19-21岁 2.2.仪器 预装E-PRIME的XP系统计算机,102键自然键盘,15吋联想纯屏显示器(FPS:60HZ)2.3.实验材料 4张图片:分别为由“1”构成的“2”,由“1”构成的“1”,由“2”构成的“2”和由“1”构成的“1”。如下乳(将小的“1”换成“2”就形成另外两张图) 同时提供两段引导语要求被试观察局部或整体然后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 2.4.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 ×2设计,有两个变量:注意目标和一致性,每个变量由两个水平构成,分别为:注意整体对注意局部,整体和局部相一致对整体和局部不一致。 2.5.实验步骤 2.5.1.注意整体测试:本阶段由E-prime程序辅助随即呈现4张材料图片中的一张,通过引导语要求被试注意整体是“1”还是“2”,如果是“1”按键盘上的“1”键,如果是“2”按键盘上的“2”键,记录反应时间。在按键后呈现下一张图片,图片呈现大约64张。 2.5.2.注意局部阶段:本阶段由E-prime程序辅助随即呈现4张材料图片中的一张,通过引导语要求被试注意局部是“1”还是“2”,如果是“1”按键盘上的“1”键,如果是“2”按键盘上的“2”键,记录反应时间。在按键后呈现下一张图片,图片呈现大约64张。 2.5.3数据分析 首先排除测试中按键错误的项,将12人的剩余项进行合并,通过spss中方差分析检验两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反应时)的影响作用。 3.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下图: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2.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 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 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 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四)教学时数 20学时。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 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 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

注意实验范式

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对注意的实验研究一直十分活跃,研究者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注意实验研究技术。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就分别建立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的介绍,可以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和实验之间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是有关注意机制最易于理解的理论解释,该理论最早是由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提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们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就像酒会中我们有选择地倾听当前的谈话而忽略其他谈话声),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 为了具体说明过滤器理论,研究者发明了双耳分听技术,这一技术的本质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在双耳分听技术基础上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试图对注意过滤器理论的关键问题作出回答,即:注意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位置究竟是在感觉阶段、分析阶段还是反应阶段?不同的双耳分听技术实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从而又将过滤器理论细分为:早期选择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和晚期选择模型。 (一)早期选择模型 1958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设计了最早的双耳分听实验对注意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早期选择模型。该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韦尔福德(Welford,1959)因此称其为单通道模型(如图6-1)。在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只有新异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才易于通过,并最终受到注意。后来布罗德本特又强调期待的作用,凡为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另外,他还进一步指出,该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故而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被称为早期选择模型。

心理学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娄冠南(222014321062110)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此实验利用EP708A注意分配仪测定2名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约为0.7,分别为0.67与0.73,平均值为0.7。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EP708A注意分配仪注意分配 1.引言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甚至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急速地敲打时,能很快地加数目和读书。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可以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果它们之

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组织更有合理性时,注意的分配才容易完成。另外,大脑皮层要保持正常的兴奋性。 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新生儿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在与成人交往中,需要视觉、听觉、动觉协调进行,也需要伴随着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活动,注意分配能力得到发展。注意分配能力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备条件。例如:驾驶员、运动员、乐队指挥、教师等的工作都需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差错。在体育运动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时要对他们的注意分配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如进行技术动作分配训练、视觉-动作协调训练等。 注意分配的测量,即检验被试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可用来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可用于医学、体育、交通、军事和特殊职业人员的选拔。 本实验呈现二类刺激:(1)光刺激:8盏led灯对应8个白色按钮,要求被试用左手食指按下随机亮起的一盏灯的对应的按钮。(2)声刺激:声音刺激分高、中、低音三种,要求被试对仪器发出的连续的、随机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用右手食指按相应反应键。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 n-back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 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 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上施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篇一:记忆广度实验 数字、字母、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12级心理系师范班10120330131 李敏 摘要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称为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本实验通过对华师大12级10名被试的数字与字母的短时记忆实验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测定了各个被试的不同材料记忆广度,比较个体差异、材料差异、性别差异等影响因素,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探索性别间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差异。发现数字记----------------精选公文范文---------------- 1

忆广度大于字母记忆广度,数字记忆广度同样大于空间位置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存在被试间差异和性别差异。 关键字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字母数字空间位置 1 引言 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有以下性质: 第一,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约在15秒钟内会遗忘。心理学家对人的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做过实验。当人被传入一个信息后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其回忆是准确无误的。随着保持时间的处长,回忆成绩就急速下降。当延长到15秒钟时,信息的再现率约为10%。但是超过15秒钟以后, ----------------精选公文范文---------------- 2

再现率便不再下降,一直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7±2个信息组块。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以一种非常奇妙的形式被固定好了的,即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信息几乎都只能保持7个左右的项目即组块。这个发现的意义是,如果把低层次信息组块适当地再编排为数量较少的高层次信息组块,则将使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幅度地增加。 短时记忆的容量成为记忆广度(memory span)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刺激系列的内容,一般是呈现后,要求立刻再现,被试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是有个限量的。 有研究表明,不同性质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精选公文范文----------------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