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真题笔记QZZN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真题笔记QZZN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真题笔记QZZN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考点真题笔记QZZN

重庆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基础知识》考点真题笔记V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0027745.html,,zzm513)

说两句:这个笔记收纳的真题不多,各考友可自行补充完善;书只有一本,其实可考的东西并不多;只要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归纳考点,确保常考知识不丢分,我想,在事业单位考试路上,能够坚持下来的,都可以上岸!并且可以多次上岸!祝金榜题名!

目录

★考点;▼易错;○课外第一章管理概述 (4)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4)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4)

第四节管理环境 (5)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6)

第二章决策 (7)

第一节决策概述 (7)

第二节预测 (8)

第三节决策与心理 (8)

第四节群体决策 (8)

第五节计划 (9)

第三章组织 (9)

第一节组织概述 (9)

第二节组织设计 (9)

第三节组织结构 (9)

第四节人员配备 (10)

第五节组织文化 (11)

第四章领导 (11)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 (11)

第二节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12)

第三节激励理论 (13)

第四节沟通 (13)

第五章控制 (13)

第一节控制概述 (13)

第二节控制过程 (14)

第三节控制方法 (15)

第六章创新 (15)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15)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5)

第三节创新思维 (16)

第四节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16)

第七章管理方法 (16)

第一节管理方法概述 (16)

第二节刚性管理方法 (17)

第三节柔性管理方法 (18)

第八章管理绩效 (18)

第一节管理成本 (18)

第二节管理效率 (19)

第三节管理绩效的评价 (19)

第四节管理绩效的提高 (20)

第九章事业单位及其改革 (20)

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 (20)

第二节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第三节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21)

附件1经验总结 (22)

1.1答题技巧 (22)

1.2笔试历程 (22)

1.3禁忌事宜 (22)

附件2考试科目大纲(2011年) (22)

附件3知识点记忆树 (27)

1.4管理环境※ (28)

3.1组织概述※ (29)

3.2组织设计 (30)

3.3组织结构※ (31)

3.4人员配备 (32)

3.5组织文化 (33)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070923][判]管理是人类社会生产分工和协作的产物。(对)

★考点:管理的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和创新性

1、两重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即管理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对“度”的把握。

2、目标性: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管理中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3、组织性:构成组织的基本因素是人,其中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4、创新性:在特定的时空条件和管理事务的意义上,管理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方式。[110423江北][单]管理的艺术性是指(实践性)。

[070923][单]管理具有(目标性),成为现代目标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管理具有4特征(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070923][多]管理的组织性表现为(全选)。A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B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行使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C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D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必须按照组织法定的程序进行。

[070923][单]管理具有两重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070923][单]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关键的事情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情常常是多数。”这意味着管理工作最应该重视(D)。A灵活、及时、适度B客观、精确、具体C突出重点,强调例外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2005年国考真题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070923][判] [070923][多]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070923][单]20世纪初,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将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指挥、协调可并称为领导

★考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

[070923][判]政府不属于公共组织。(错)——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070923][单]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公共服务的承担)。——也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具体体现。[070923][多]公共管理的基本特点有()。——5个: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具有独占性,接受公众监督。

[110327][判]公共性是公共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标志。(对)——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这种公共性的存在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标志。

第三节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考点:管理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

2、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10327][多]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角色包括(ABD)。A挂名领导B联络者C谈判者D领导者。——谈判者属“决策制定”方面角色。

★考点:管理者层次

▼[070923][多]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

管理者D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属于整

个组织层次,但不属于管理层次,区别在

于管理者要促成他人努力工作并对他人

工作的结果负责。

[110327][单]基层管理者在(C)上花的时

间多于高层管理者。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考点:管理者领域

1、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2、开发、生产、营销、人事、财务

[110423江北][单]管理人员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

★考点: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10423江北][不定项]通常而言,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070923][判] 技术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

者同等重要。(错)

[110423江北][单](人际技能)对高、中、

基层管理者同等重要。

[110327][判]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掌握不

同的管理技能,管理者层次越高的管理者越

需要掌握人际技能。(错)——不同层次的

管理者对这三个技能的要求程度会有区别。

越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越需要更多地掌握

概念技能。

第四节管理环境

★考点: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最常见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

技术,是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

(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

(Weakness)分析法的简称。

[070923][判]任何组织的经营过程,实际上

是不断在其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与经营目

标三者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对)

▼[110327][单]根据SWOT矩阵分析法,当

一个企业处理SO象限时应选择(A)。A

增长战略B多种经营战略C扭转战略D防御战略

★考点:企业竞争力指标

1、销售增长率

2、市场占有率:横向比较的指标。

3、产品的获利能力:这是反映企业竞争能力能否持续的指标,可用销售利润率表示。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

★考点: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政治与伦理结合、国家家庭个人相联系)、孟子(以和为贵、性善论)、荀子(人生而有欲、性恶论)。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无为而治),政策要有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法治),《孙子兵法》是体现法家管理思想的重要著作,提出“法”有效性,要有管理者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即“术”,和管理者的威信和强制力即“势”两个条件的配合。

4、商家:代表人物范蠡(积著之理、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白圭(治生之学、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110423江北][不定项]法家提出“法”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及威信和强制力即(术、势)。

[110423江北][单]以下属于管理学著作的是(《孙子兵法》)。

▼[110327][多]商家经营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CD)A韩非B孟子C范蠡D白圭。

★考点:古典管理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①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②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做简单的“经济人”来对待。

2、古典组织理论

[110423][判]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对)

▼[110423][判]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二战期间。(错)

★考点:现代管理理论从林

1、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赫兹伯格、布莱克、穆顿,在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3、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代表人物特里司特,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社会协作与技术系统相互协作。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5、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组织是一定目标下由人、物和其他资源组成的一体化系统,组织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依存与制约,其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系统的运行效果。

6、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学派):代表人物伯法,代表作《现代生产管理》。

7、权变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卢桑斯,代表作《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

8、经验或案例学派:代表人物戴尔、德鲁克。

[110327][单]彼得·德鲁克属于(B)。A权变管理学派B经验案例学派C管理科学学派D行为科学学派。

▼[110423江北][判]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

▼[110423江北][不定项]权变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桑斯)。

▼[110423江北][单]现代管理丛林中,哪位是管理科学学派即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D)。A 西蒙B特里斯特C法约尔 D伯法。

▼[110327][多]系统管理理论学派认为(BD)。A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社会协作与技术系统相互协作B组织是一定目标下由人、物、和其他资源组成的一体化系统C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D组织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依存与制约,其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系统的运行效果。

第二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110327][判]无论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工作过程都是由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两部分组成。(对)——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考点: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分:战略性决策、战术性决策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4、按参与决策的决策主体不同,分:个人决策、群体决策

5、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分: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

6、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分:原始决策、追踪决策

7、根据决策涉及时间的长短,分:长期决策、中期决策、短期决策

8、根据决策者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不同,分: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9、根据决策思维方法不同,分:经验决策、推理决策

10、根据决策中可选方案的数量不同,分:开关式决策、旋钮式决策

[070923] [判]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一般组织中约有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对)

[110327][多]决策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序不同分为(CD)。A战略性决策B战术性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070923] [判]主观概率是指在无法取得客观概率的情况下人们对未来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其取得往往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知识、观察力和判断力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程序。(对)

决策树状图:

★考点:决策的主要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保守法(小中取大)、冒险法(大中取大)、折中法

[110327][单]风险型决策应使用(B)。A盈亏平衡点法B决策树法C小中取大法D折中法。[070923] [判]采用保守法的管理者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对)——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分类[070923][单] [070923][多]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序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按参与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070923][单]决策者不知道几种自然状态中的哪种会发生,但是知道有几种状态以及各状态发生的概论的决策是(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决策者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不确定性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的不同是,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确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

[070923][单](盈亏平衡点法)属于确定性决策方法。——决策树法属于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3种(保守法、冒险法、折中法)

[110327][判]现实中,决策以满意为原则,而不以最优为原则。(对)——考察决策的满意原则。

▼[110423][不定项]下列属于决策的原则是(BCD)。A最优原则B满意原则C系统原则D效益原则。——还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

第二节预测

★考点:定性、定量预测法

[070923][多]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110423江北][不定项]定量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

[110327][判]德尔菲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兰德公司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的屈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而提出的定量预测法。(错)——定性预测法

第三节决策与心理

★考点:11种常见心理效应

[070923][单]一俊遮百丑属于(光环效应/暈輪效應)心理效应。——常见心理效应有(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从众效应、定型效应、反衬效应、投射效应)——近因效应对应熟悉人最近一次接触对应认知结构简单人,首因效应对应陌生人——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还包括(乐队效应、黄灯效应、新闻效应、颂歌效应等)——黄灯效应是指决策过程中寻找借口进行拖延的心理现象。——区别近因效应和新闻效应,后者指决策中人们对极为熟悉、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反应的心理现象。

[110327][单]“一好百好”“一俊遮百丑”体现的心理效应是(C)。A首因效应B定型效应C 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晕轮(光环)效应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盖全的社会心理效应。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俊遮百丑”“爱屋及乌”——不要过早决断、注意全面看待

第四节群体决策

[110327][单]群体决策一般采用(C)择案规则。A完全一致B商议一致C多数通过D等级决

定程序——群体决策典型的择案规则大致有以上4种,一般均用多数通过原则,包括简单多数和比例多数。——还有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法)、博尔达计数(打分排序)、赞成投票制(同意表决)、正负表决法(正反净余票)等规则。

[110327][多]群体决策的缺点有(ABCD)。A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花更多时间B支配群体的少数人经常对最终的决策有重要的影响C屈从压力削弱了群体中的批判精神C群体成员分担责任,是实际上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却不清楚D

第五节计划

[110327][判]计划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对)——考察计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协调过程,可减少不确定性,可以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的活动,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进行控制。[110423江北][不定项]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计划、指导性计划)。

第三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考点:组织的特征

1、目标的一致性:体现在,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层次目标的一致性、阶段目标的一致性。

2、原则的统一性:包括目标一致、权责相符、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专业分工、统一指挥、授权、人本管理等原则

3、资源的整合性

4、活动的协调性

[110327][多]组织目标一致性主要体现在(ACD)。A价值目标的一致性B个人目标的一致性C层次目标的一致性D阶段目标的一致性。

[110327][判]组织对管理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意义。(对)——组织是管理的载体和基本途径,管理是组织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机能。

[070923][判]有机式组织一般适用于组织环境变化快、竞争比较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组织规模比较小的组织。(对)——有机式组织与机械式组织相对应,与非正式组织相区别。[110423江北][单]按照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程序,组织可以划分为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

第二节组织设计

▼[110327][判]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相关的关系。(错)——管理幅度就是一个上级直接监管的下属人员的数量,因此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相关系。

第三节组织结构

★考点: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1、包括: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参谋型、事业部制、矩阵型、虚拟网络型、委员会型、多维立体型、蜂窝状

2、各基本类型的优缺点,注意易混内容。

[110327][单]一个组织是由一个精干的核心组织通过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业务关系网络组建而成,这种组织结构类型属于(C)。A矩阵型组织结构B事业部制组织结构C虚拟网络型组织结构D委员会型组织结构

▼[110327][多]对虚拟网络型组织描述正确的是(ABC)。A组织结构松散,管理者对网络组织的控制能力较差B投入资源较少,能够将外部资源为已用C组织透明度较高,不利于商业保密D能使个人的技术与专业化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选项属“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

[070923][单]在主管领导下,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部门,为(?)型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参谋型、事业部制、矩阵型、虚拟网络型)[070923][单]管理幅度大,层次少的组织结构形态是()。

▼[110423江北][单]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矩阵结构中的职员接受双重领导,形成了双道命令系统)。

★考点: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柔性化、多元化、分立化

[070923][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110327][单]组织变革最显著的特征是(A)。A扁平化B网络化C虚拟化D柔性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变革最显著的特征。

第四节人员配备

○[070923][单](人)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070923][多]人员配备的原则()。——6个:经济效益、任人唯贤、因事择人、量才适用、制度规范、促进发展——有利于组织发展和个人进度是所有原则中必须优先遵守的原则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

1、人员选聘程序:制定选聘计划——进行职务分析——发布招聘信息——搜集相关信息——测试与筛选——正式聘用人员

2、内部选聘与外部选聘的优缺点

内部选聘与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的积极性C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D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和新的经营管理方式。

[110423江北][不定项]内部招聘的缺点有()。

★考点:管理人员的考评

1、五个方面: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个性特征。

2、工作业绩考评和能力考评是关键。

3、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110327][判]在人员考评方面中,各方面指标重要性不一样,考评的关键性指标是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错)——工作业绩考评和能力考评是关键。

第五节组织文化

★考点: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文化:表层,如组织纪念品。

2、制度层文化:中间层次,如组织风俗。

3、精神层文化:核心和灵魂,如组织风气。

[110423江北][单]制度层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结构的(中间层)。

[070923][单][070923][单]组织纪念品属于组织文化中的(物质层)文化。

[110327][单]组织风气属于(C)。A物质层文化B制度层文化C精神层文化D观念层文化[070923][单] 组织文化的集中外在体现是()。——物质层文化是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考点:组织文化的类型

——杰弗里·桑南菲德尔,标签理论,四种文化类型:

1、学院型:为想全面掌握每一种新工作的人准备的地方,专才,IBM、可口可乐、保洁。

2、俱乐部型:重视适应、忠诚感和承诺,资历是关键因素,年龄和经验至关重要,通才,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德尔塔航空公司、贝尔公司、政府机构和军队。

3、棒球队型:鼓励冒险和革新,从各种年龄和经验层次的人中寻求有才能的人,薪酬制度以员工绩效水平为标准,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巨额奖励和较大自由度,员工一般都拼命工作,会计、法律、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广告机构、软件开发、生物研究领域。

4、堡垒型:着眼于公司的生存,对于喜欢流动性、挑战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型零售店、林业产品公司、天然气探测公司。

[070923][多]组织文化可以分为(ABCD)。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110327][多]标签理论把组织文化分为(ABCD)。A堡垒型组织文化B棒球队型组织文化C俱乐部型组织文化D堡垒型组织文化。

★考点:组织文化的内容

1、显性内容: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

2、隐性内容:组织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组织精神、组织素养

[110327][单]组织内隐文化的最高层次是(A)。A组织哲学B价值观念C组织精神D组织制定。

[070923][多]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5个:无形性、实践性、独特性、传承性、可塑性。

第四章领导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

[110327][判]现代领导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是天生的,很难以实践培养出来。(错)

——考察领导者素质的动态性,领导者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固然与一定先天的生理素质有关,但决定因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考点: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

[110327][判]领导者的权力会随着职位的消失而消失。(错)——个人权力是发自内心的、长远的,并非来自于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位置,而是来自领导者自身具有某些特殊条件。

第二节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考点: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

1、领导风格四分圈理论:斯托根梯、沙特尔

2、管理方格理论:罗伯特·布莱克、简·穆顿,任务型(9.1)、贫乏型(1.1)、乡村俱乐部型(1.9)、团队型(9.9)

3、领导风格理论:勒温,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4、领导风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施米特,代表作《怎样选择一种领导模式》

▼[110423江北][不定项]管理方格理论由(布莱克、穆顿)提出。

▼[110327][单]根据管理方格理论,以下最注重任务的领导方式是(B)。A6.4型B7.3型C4.8型D2.7型。——关心任务.关心人

[070923][单]不同的领导风格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的是(领导风格的连续统一体)理论。[070923][单]领导者与下属有相当的心理距离,是()型领导方式的特点。A民主B协商C 放任D专制——民主型效率最高

★考点:领导权变理论

1、菲德勒权变理论

①三种情景因素: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

的关系⑵任务结构⑶职位权力

②两种基本风格:⑴关系取向(一个领

导者如对其最不喜欢的同事仍能给予较

高的评价,那么他就是关系型的,他的

LPC值就高)⑵任务取向(相反,易错)。

任务取向型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环境和

非常不利的环境下,效果会更好;而关

系取向型的领导在中间状态的环境下其

效果会更好。

③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要么替换领导者,要么适应领导者。[110327][多]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是(BCD)。A领导风格B 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C任务机构D职位权力。

2、情境领导理论,赫塞和布兰查德

3、途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

4、领导替代理论,史蒂文·克尔、约翰·杰迈尔

▼[110327][单]情境领导理论是由(B)提出的。A菲德勒B赫塞和布兰查德C豪斯D克尔与杰迈尔

▼[110327][单]根据途径-目标理论,领导者设定富于挑战性的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下属能够达到目标,这种领导行为属于(D)。A支持型B参与型C指令型D成就型

第三节激励理论

★考点:人性假设理论

[070923][单]XY理论是(麦格雷戈)提出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957年,《企业中的人性方面》——X人天生懒惰,Y以人为中心

▼[110423江北][不定项]X理论认为(有机会就会逃避工作、缺乏雄心壮志、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安于现状)。——还有缺乏理智,易于受骗和煽动。

★考点:激励理论(马斯洛、赫茨伯格、维克多、亚当斯、斯纳金)

[070923][判] [070923][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对)

[070923][多]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070923][多]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正强化应保持间断性、负强化应保持连续性。

[110423江北][不定项]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外部因素)。——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激励因素是指工作本身。

▼[110423江北][单]强化理论是由(斯纳金)提出的。

★考点:奖励及表扬方法

[110327][多]常用的奖励和表扬的方法有(ABCD)。A薪酬奖励B增加责任C职务与地位的提升D社交活动。——还有适当灵活的优惠、衷心的嘉许与表扬。

第四节沟通

[070923][多]沟通的主要功能有(控制、激励、情绪表达、获取信息)——4个[070923][多]谈判有两种基本方法(零和谈判、双赢谈判)

[070923][多]冲突通常的处理办法有()。——5种: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冲突产生的原因(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第五章控制

第一节控制概述

[110327][单]能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该项属于(D)职能。A协调B执行C指挥D控制——考察控制的概念

▼[110327][判]管理控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限制偏差的扩大。(错)——主要目标在于两点,限制偏差的扩大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070923][多]控制的必要性(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活动的复杂性、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认识并纠正错误是组织发展的必要前提

★考点:控制的前提条件

1、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效的控制是以科学的计划为条件的。

2、建立专门履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控制机构与相应的规章制度越健全,控制工作也越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3、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①确定与控制工作有关的人员在信息传递中的任务与责任②事先规定好信息的传递程序、传递方法和时间要求等事项。

▼[110327][多]控制过程中,信息反馈渠道的设计应抓好(BD)。A要建立健全组织工作机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B确定与控制工作有关的人员在信息传递中的任务与责任C要确立切合

实际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D要事先规定好信息的传递程序、传递方法和事件要求等事项。

★考点:控制的功能(监督、纠偏、协调、激励)

[070923][多]控制的功能(监督、纠偏、协调、激励)——4个

▼[110327][判]管理控制是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纠偏,因此,管理控制不具有激励的作用。(错)——考察控制的激励功能

[070923][单]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型可以把管理控制划分为(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前馈控制能有效的解决反馈控制可能出现的时滞问题。

[110327][多]控制的基本功能是(ABCD)。A监督功能B纠偏功能C协调功能D激励功能。

第二节控制过程

★考点: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与方法

1、确立控制对象:组织活动的成果应该优先作为管理控制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对象,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资源投入、活动过程。

2、选择关键控制点:良好的控制来源于关键点的正确选择。

3、制定控制标准:

▼[110327][多]对那些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这些因素主要有(ABC)。A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B资源投入C活动过程D组织结构。

★考点:定量和定性控制标准

1、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实物标准、价值标准、时间标准

2、尽管定性控制标准具有非定量性质,但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掌握这些方面的工作绩效,有时也都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可度量的方法,例如,产品等级、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对产品质量间接衡量。

[110423江北][不定项]以下属于实物标准的是()。

▼[110327][判]定性控制标准是非定量性,因此,定性控制指标是不可度量的。(错)——

▼[110327][单]以下属于定性标准的是(D)。A产品数量B交货期C单位产品成本D合格率★考点: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按照组织运营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计划信息、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1、计划信息与管理最高层的计划工作任务有关,主要来自外部环境;

2、控制信息与中层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有关,主要来自组织内部;

3、作业信息与组织日常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有关,来自组织内部,基层管理人员是这种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110327][多]按组织运营不同层次,管理信息划分为(ABC)。A计划信息B控制信息C作业信息D产品经营信息。

★考点: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1、并非所有的偏差都可能影响组织运行的最终成果。

2、产生偏差一般有四类原因:①外培环境变化②调整了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③原来制订的计划不合理,需要调整计划④管理不佳

[110327][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某厂8个月的销售量只完成了全年的60%,比去年同期减少15%,这种情况产生偏差的原因是(A)。A外部环境变化,使组织目标无法实现B该厂调整了经营方针和策C管理不佳D原制定的计划不合理,需重新制定计划。

[110327][多]偏差产生的原因有(ABCD)。A外部环境变化B经营方针和策略的调整C原制定的计划不合理D管理不佳。

★考点:内部控制手段

1、包括:人员配备控制、实施评价控制、正式组织结构控制、政策与法规控制、财务控制、自适应控制。

2、财务控制的历史最长,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在这种技术、方法、程序的控制之下。[110327][单]内部控制历史最长的是(C)。A人员配备控制B实施评价控制C财务控制D正式组织结构控制。

第三节控制方法

[070923][单]预算控制属于(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包括(预算控制、财务审计、财务分析)

第六章创新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070923][单](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110327][多]熊彼特认为属于创新的是(ABCD)。A开辟新市场B获得新原料或半成品供应源C引入一种新产品新技术D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还包括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070923][判]创新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对)

★考点:创新的特征

1、创造性:以创为灵魂,以新为追求,以效为目标。

2、风险性:主要有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3、效益性:高风险与高收益成正比关系,因创新而获得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创新积极、对组织的整体发展推进、竞争优势等,熊彼特把创新看成企业家最重要的精神。

4、动态性

5、时效性:创新初期的创新主要是产品创新,然后是过程创新和营销创新。

6、综合性

[070923][单]创新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成(正比)关系。

[110327][多]创新风险表现在(AC)。A技术风险B政治风险C市场风险D个人风险。

[110327][单]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力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这种创新属于(D)。A整体的创新B有组织的创新C运行中的创新D积极攻击型创新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考点:概念创新

1、创新始于概念的创新,概念创新的基础是逆向思维。

2、概念创新的条件:专业知识、自身力量、市场动力。

3、概念创新的基本来源是激发创意和创新路径。

[110327][多]概念创新的条件是(BCD)。A政策许可B专业知识C自身力量D市场动力

★考点:技术推动型创新与市场拉动型创新

▼[110327][判]技术推动型创新活动最早动力是直接受到利益驱使。(错)——利益驱使是市场拉动型创新的最早动力——技术推动型创新活动一部分源于技术开发人员的个人兴趣或志向,另一部分则要看企业资本和技术实力。

★考点:制度创新

[070923][单](制度创新)的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110327][判]衡量一种创新制度是否优越的标准是组织运行成本是否降低。(错)——表述不准确——应当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是否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内部交易成本

[070923][多]企业内部组织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保持组织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和弹性化——组织结构的弹性化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结构创新的一种趋势。

[070923][多]理想的产品生命周期应是(开发期短、成长快、成熟期长、衰退慢)[070923][多]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选择适合自身的企业制度形式,建立创新制度体系,保证制度创新的目标

第三节创新思维

▼[070923][多]最能激发管理者创新思维的因素是(目标、意志、兴趣、情感)——目标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首要因素,意志是创新思维的保证因素

★考点:创新思维的特征

1、包括:新颖性、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

▼[110327][单]创新思维主要特征是(A)。A新颖性、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B目标性、意志性、兴趣性、情感性C简明性、适用性、前瞻性、稳定性D灵活性、艺术性、适用性、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考点:创新的组织要求

1、创新需要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2、促进创新的最好最长久的方法是营造组织的创新文化。

[110327][单]促进创新最好最长久的方法是(B)A正确理解和扮演创新“管理者”角色B营造组织创新文化C制定弹性工作计划D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第七章管理方法

第一节管理方法概述

★考点:管理方法的层次体系

①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方法、管理方法论②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如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等③具有特殊管理职能的具体管理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技术、工具、手段等等。

[110327][多]管理方法体系的层次是(ABCD)。A具有指导意义的管理哲学、方法、方法论B

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如经济、行政、法律方法等C实际技术、工具、手段D具有特殊职能的具体方法。

[110423江北][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管理哲学和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考点: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综合运用

1、主要区别:基础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2、刚性管理方法的优缺点

3、柔性管理方法的优缺点

[110327][多]柔性管理缺点是(BC)。A工作量化易造成员工惰性,员工一味完成分内工作B 缺乏严格职责分工易发生冲突C缺乏明确标准不易考核评估D员工处于被管理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工作的热情。

[070923][判]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虽各有优缺点,但要硬性的评价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对)——以什么为主,完全取决于组织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性质和组织的文化传统。[110423江北][单][070923][单]刚性管理适用于(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主要区别有()

[070923][多]管理方法按照对象的性质分为(人事管理方法、物资管理方法、资金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4种

★考点:管理哲学基础

管理辩证法、管理认识论、管理文化、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110327][判]文化是组织科学与实践、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对)——P135页,整个管理发展史证明了文化是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生存与发展的生命之源。

第二节刚性管理方法

★考点:管理法律方法

1、管理法律方法的内容包括法规、司法和准司法工作。

2、准司法行为与司法活动密切相关或者功能类似,具有一定裁判权或证明权,通常包括仲裁行为(一般仲裁、劳动仲裁、海事仲裁、国际贸易仲裁、行政确权等),鉴定行为(工伤事故鉴定、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交通事故鉴定等),公证行为,行政复议行为、调解行为等。

3、准司法行政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准司法机构不是国家司法机构的组成部分,在准司法活动中行政主体是消极的作为,并不对事实和权利义务进行调整。

4、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预防性。

5、稳定性的具体体现:法律方法相对于其他管理方法来说,运用的程序极其严格和复杂,效力的周期最长,因而稳定性突出,这也是保障长治久安的管理秩序所必需的。[110327][单]具有运用程序极其严格和复杂、效力的周期最长、是保障长治久安的管理秩序所必需的这一特征是管理法律方法(C)。A权威性B规范性C稳定性D预防性。

▼[110423江北][不定项]准司法行为通常包括(仲裁、鉴定、公证、调解)。——还有行政复议。

★考点:行政方法

▼[110423江北][不定项][070923][多]管理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层级性、针对性)——行政方法的权威性主要源于法律的权威性

★考点:经济方法

1、预算、税收、信贷、价格、工资、资金

2、经济方法的特点:诱导性、间接性(迂回)、灵活性、平等性

▼[110327][多]经济方法的特点有(ABC)。A诱导性B灵活性C平等性D针对性。[070923][判]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对)——资金的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目标。

[110423江北][单][110327][判]经济方法中,税收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错)——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是信贷。

第三节柔性管理方法

[070923][多]柔性管理方法主要有(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110327][判]传播的实质是明确传播者与接受者双方利益关系。(对)——考察传播活动的特点:首先,传播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其次,传播的实质是明确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利益关系;最后,传播的目的是使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认识趋于一致。

▼[110423江北][不定项]传播方法的局限性与运用包括(注重双向性、体现共享性、突出快速性、确保真实性)。

★考点:情感方法

1、包括:尊重、信任、关怀

▼[110327][单]情感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有(C)。A说服、教育、交流B会议、谈判、游说C 尊重、信任、关怀D暗示、培训、交流。

[110327][多]在信息科技时代被广泛使用的新的管理方法有(?)A经济方法B心理方法C 情感方法D传播方法。

★考点:心理方法

1、包括:暗示、培训

2、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和期待而产生的神奇功能。▼[110327][单]教师对教育对象特别尊重、信任和期待而产生的某种神奇功能,这种效应称为(A)。A皮革马利翁效应B心理暗示效应C贾克布森效应D塞浦路斯效应。

第八章管理绩效

第一节管理成本

★考点:管理成本的构成

[070923][判] 组织管理成本的原始内涵是,组织管理成本在组织内部的表现,即内部的组织成本。(对)

1、内部的组织成本、外部的交易成本、管理者的机会成本、委托代理成本。

[110327][多]管理成本包括(ABCD)。A内部组织成本B外部交易成本C管理者机会成本D 委托代理成本。

★考点:外部交易成本(搜寻、谈判、履约)

[070923][多]外部的交易成本包括3个(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履约成本是指组织监督交易合同履行所造成的资源支出,在市场变化时均会产生。

[110327][多]外部交易成本包括(ABD)。A搜寻成本B谈判成本C机会成本D履约成本。[070923][判]搜寻成本是指组织主体在市场上搜寻有关交易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对)

★考点:机会成本

1、管理本身是组织使用的一项稀缺性资源。

2、是用来衡量放弃其他选择而导致的潜在损失,并不意味着真实的付出。

3、管理者的机会成本不是指管理者从事某项工作必须放弃另一项工作的损失,而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之间的摩擦和协调时间过长,从而导致组织资源的利息成本支出的损失以及由于延缓市场、投资机遇等产生的一些赚钱机会的错过而发生的代价。

4、是对组织使用管理资源代价的一种度量,反映了组织继续使用管理资源的价值。

★考点:委托代理成本(监督激励、承诺、剩余损失)

▼[070923][判]代理人的行动总是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选择是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二者之间的利益偏差是绝对的,即剩余损失绝对。——委托代理成本表现为3个(监督激励成本、承诺成本、剩余损失)

[110327][判]承诺成本等同于履约成本。(错)——履约成本、承诺成本分别属于外部交易成本、委托代理成本。

★考点: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

组织规模、产权制度、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管理者才能

[110327][多]好的管理者通常能降低管理成本是因为(ABCD)。A好的管理者能适应环境变化B好的管理者能准确把握组织目标C好的管理者能设计好的运作机制进而提高管理效率D好的管理者有较强的控制下属的能力。

▼[110423江北][不定项]组织结构形式最基本的是(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

第二节管理效率

[110327][判]管理者首先考虑把事情做对,然后再考虑把事做好做快。(对)——考察管理效率和管理有效性的关系,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做对事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比如说决策正确、指挥得当等。

▼[070923][多]现代管理效率呈现出的特征()。——3个:多重化、集约化、综合化——管理效能的综合化已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集约化突出表现在智力、信息和科技方面。

第三节管理绩效的评价

★考点:信度和效度

[070923][单]反映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信度)。

[110327][判]信度是指绩效评价所获信息结果与需要评价的真正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序,效度是指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靠性。(错)——反了

★考点:绩效评价的方法

1、比较法:属相对评价

①排序法:⑴直接排序法⑵交替排序法

②配对比较法:所有评价对象一一进行相互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排出名次,即两两比较,然后排序。

③人物比较法:所有的人与“标准人物”进行比较。

④强制分配法:将不同绩效水平的员工按百分比归类。

2、量表法:属绝对评价

①等级择一法:可靠性和有效性较差。

②行为锚定量表法:将业绩测评表和关键事件标准相结合,以等级分值表为基本工具,辅之以关键行为和事件描述,然后分级逐一对人员绩效进行评价。

③综合尺度量表法:采用行为与结果相结合的方式。

④行为对照表法:普洛夫斯特法,将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与表中的描述进行对照。

⑤行为观察量表法:是在行为锚定量表法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通过指出员工表现各种行为的频率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

[110327][单]将所有对象一一进行相互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排出名次,这是一种(C)。A直接排序法B交替排序法C配对比较法D强制分配法。

▼[110327][单]以等级分值表为基本工具,辅之以关键行为和事件描述,然后分级逐一对人员绩效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属于(C)。A比较法B等级择一法C行为锚定量表法D综合尺度量表法。

第四节管理绩效的提高

★考点:绩效提高的方法

1、六西格玛管理: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是99.99966%;质量是靠流程的优化。

2、标杆管理:帕特里夏·基利,是一个识别并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

3、流程再造:达文伯特、朔特,在组织内和组织之间分析和设计工作流程,为了获得某一特定的工作结果而执行的相互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的一系列任务。

[110327][多]流程再造的特征是(ACD)。A以实现组织绩效的飞跃为目标B以最佳实践为标杆C以信息技术为依托D以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为任务。——还有,“以业务流程为再造对象”。

第九章事业单位及其改革

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

[070923][多]在国外,与事业单位相似的组织大多数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是中国的特殊称谓,国外没有相应的名词。

▼[110327][判]中国事业单位等同于国外称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错)——该题有问题,事业单位的概念就教材而言,属中国特有,与国外的非营利或非政府组织在某些方面有相似处,但不能称为等同。

★考点:事业单位概念的4层含义(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非营利性、投资主体多元化、独立性

2、非营利性质,既是事业单位区别于企业之所在,也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企业化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依据。

[110423江北][不定项][070923][多]事业单位概念的含意()。

[070923][判]事业单位的的主体应当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对)——事业单位的公益性

[110327][单]事业单位与企业组织根本差异表现在事业单位的(B)。A公益性B非营利性C 主体多元化D独立性。

[110327][多]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是(ABCD)。A公益性B非营利性C投资主体多元化D独立

信息管理基础课堂练习第二部分答案

第二章信息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基本内容: 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 2.2 信息流与信息管理 2.3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2.4 信息流通与信息使用 2.5 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 思考问题 1、什么叫信息源? 信息发出的源头,既信息的起源。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 信息源在哪里? 任何运动着的事物都可以产生信息,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2、如何寻找信息源? 第一是:要善于发现 第二是:要主动出击。 3、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源? 第一:谁拥有信息源,谁就拥有话语权。第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在拥有信息源的一方,运用了心理学的一则原理:思维定式。第三: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源。 4、举例说明信息源的类别及其特点。 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 例:做股票和做任何生意一样,做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做最好,具体每一步该怎么做,这都是事先要想好的。 5、信息组织主要包括哪三方面?举例说明 信息描述、信息揭示、信息分析 例:众网 6、信息组织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目的? 信息组织的目的:创新。对零散、无序、未加工的信息重新组织。 为实现这个目的,围绕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增值两大过程展开。

7、信息组织的基本要求或者原则是什么? 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系统性、经济性、先进性。 8、什么叫信息流? 信息流是若干信息从信息传播者到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流动。 9、为什么要让信息流动? 必须让信息流动。起始点、终止点、以及数量。若干信息从信息传播者到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流动。必须在信息接收者创造出真正的经济价值时,才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要使信息源产生的信息成为有用的信息,既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也要通过信息传播载体使信息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流动。信息在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的流动就形成了信息源。要想发挥信息的作用,需要对流动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0、如何让信息有效流动? 必须对于信息流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11、在管理的支持下,什么样的信息流才是企业需要的? 把任务的信息细分到各个职能部门,分成有效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将不同的信息传播到工作点。 12、什么叫信息制动? 信息制动直接对信息流进行有效管理,发挥各种力量,保证了信息流的完整、健康和畅通,是实现社会有效管理的关键。 13、信息流的自身规律是什么? 信息流总是从信息密集度高的地方流向信息密集度低的地方,从知识密集型地区流向知识稀薄地区,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从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再到新的不平衡状态的螺旋上升规律。 信息流的不平衡性是由信息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信息对象的差异、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差异性决定的。 14、什么叫信息产品?有什么本质属性?与物质产品的区别 和联系在哪里? 由信息及物质载体构成,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并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成果均可视为信息产品。 信息产品的本质属性: (1)信息产品是信息含量很高的产品; (2)信息产品是信息劳动的结晶;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 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 3.具有时间跨度; 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四)创新性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 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 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 二、具备技能 (一)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公共管理学笔记陈振民版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行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而且所有的大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 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口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二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该领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一、基本知识 1.面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美国最先提出的; 2.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这是从对广义上来描述信息管理定义; 3.信息的特性有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独立性、信息存在具有普扁性和客观性等。 4.从涵盖范围上讲,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5.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中其技术管理阶段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控制 6.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对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工程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举世瞩目的“金桥”工程;所谓“三金”工程,实际上是“金桥”、“金卡”、“金关”三大基础工程式的简称。 7.从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8.齐夫定律要求的一篇较长文章的字数约为5000字以上; 9.对于守恒系统,R信息守恒的含义是信息接受者在接受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 10.追溯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11.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 12.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13.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传递 14.S行为有书写、绘画等 15.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16.共时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17.图书馆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是信息传递模式的多向被动传递 18.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多向主动传递 19.根据信息栈的功能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20.多向对称性法的条件是信息在同介质中传递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

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完整版)信息管理基础试卷

信息管理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今社会,成为与能源、材料三足鼎立的社会支柱是(c )A.土地和矿产 B.石油和天然气 C.信息和信息资源 D.计算机和汽车 2.揭示了文献中词汇分布规律的是(b ) A.洛特卡定律 B.齐夫定律 C.布拉德福定律 D.吉尔德定律 3.把信息分成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是按照哪种分类标准区分 的?(b ) A.按信息内容 B.按获取方式 C.按传播范围 D.按加工程度 4.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d )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信息资源 5.计算机储存常用的基本储存单位是( b ) A.比特 B.字节 C.字长 D.字 6.信息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b ) A.社会物质化 B.社会信息化 C.社会经济化 D.社会现代化 7.文献信息源中期刊类标志是(b )

A.内容成熟,论述全面 B.知识新颖,反映灵活 C.专题性强,水平高深 D.可靠性强,内容规范 8.既是信息交流的归宿,又是信息交流的新起点的是(c ) A.信息源 B.信息渠道 C.信息用户 D.信息环境 9.信息技术服务的三角形结构要素中,中心部分是(a ) A.顾客 B.服务人员 C.服务系统D,服务战略 10.多媒体技术不具备的的特征是(d ) A.多样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独立性 11.由美国建筑师R.S.沃尔曼于1975年提出,与信息组织具有密切关系的是(d ) A.信息资源 B.信息服务 C.信息建设 D.信息构建 12.信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并帮助用户选择所需要 的(d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二次信息 D.三次信息 13.成为信息资源发展的里程碑、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的 是( d ) A.1979年的《信息管理者》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讲义

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目录 1交换技术 (1) 1.1线路交换 (1) 1.2分组交换技术 (1) 1.3帧中继交换 (2) 1.4信元交换技术 (2) 2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 2.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3) 2.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 2.3TCP/IP的分层 (4) 2.4IP协议 (4) 2.5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 2.6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6) 3局域网技术 (6) 3.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7) 3.2以太网Ethernet IEEE802.3 (7) 3.3标记环网Toke Ring IEEE802.5 (8) 3.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ISO9314 (8) 3.5局域网标准 (9) 3.6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0) 3.7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1) 3.8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1)

3.10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2) 3.11ATM局域网 (13) 3.12无线局域网 (13) 3.13城域网 (14) 4广域网技术 (14) 4.1电话网 (14) 4.2点到点通信 (15) 4.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5) 4.4分组交换网 (16) 4.5帧中继网 (18) 4.6ATM网 (19) 4.7数据数据网DDN (20) 4.8移动通信 (21) 4.9卫星通信系统 (21) 4.10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22) 4.11数字用户线 (22) 5网络互连技术 (23) 5.1局域网互连 (23) 5.2网络互连原理 (24) 5.3无连接网络互连 (24) 5.4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25)

公共管理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 【关键术语】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学 非政府组织 公共物品 研究范式 市场失灵 凯恩斯主义 政府失灵 1.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日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自身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1.1.2 公共管理的主体 西方国家公共组织构成vs.中国公共组织的构成 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非营利性、合法性、组织性、服务性 1.1.3 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物品及其分类2.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3.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对象的必然 1.1.4 公共管理的特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目标不同;管理手段不同;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比较的不同特点 管理理念不同;管理主体不同;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同;管理方法不同;管理目的不同 1.2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2.1 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1.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传统范式 1.2.2 传统公共行政学遇到的批评与转变 1.传统范式受到批评的社会原因

2.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2.3 公共管理学的新框架 1.公共管理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1.3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传播与发展 1.3.1 新中国领导人的行政管理思想 1.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邓小平的行政管理思想 3.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行政管理思想 1.3.2 从行政管理学到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1.行政管理学的恢复与发展 2.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围 3.公共管理研究队伍的扩大 1.3.3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1.中国的国情特点 2.当前的学科建设的特点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1.4.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1.是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是促进社会协调进步发展的需要 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管理素质和能力 1.4.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 3.实践抽象法 4.实体分析法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含义? 2.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什么不同?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4.如何认识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 5.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 .doc

《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本科目涵盖“信息管理学基础”、“图书馆情报学概论”和“档案学概论”三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内容,主要测验考生对这三门课的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三门课的试题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掌握适中原则,既有能够选拔出优秀考生前沿研究领域的考题,也有考核考生对信息管理学基本原理掌握程度的考题。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与前沿热点问题相结合。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理论80分 热点问题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9小题(选做其中3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论述题 9小题(选做其中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二)信息技术的组成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 二、信息管理活动 (一)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 (二)信息管理活动的原则 (三)信息管理活动的过程 (四)社会信息管理 三、信息资源人文管理

(一)信息道德的含义 (二)信息道德建设 (三)信息政策法规 (四)信息政策法规的管理实践四、信息资源经济管理 (一)信息经济 (二)信息商品 (三)信息市场管理 (四)信息产业管理 (五)经济信息及管理 (六)电子商务 五、信息资源系统管理 (一)信息系统及特征 (二)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信息系统开发 (四)信息系统管理 六、信息资源管理专门化(一)企业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 (三)行政信息管理 (四)电子政务 (五)文献与信息机构 (六)数字图书馆建设 (七)科学数据管理 第二部分:图书馆情报学概论 一、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二)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三)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四)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二、图书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图书馆学的萌芽 (二)图书馆学的形成 (三)图书馆学的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酸碱盐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酸碱盐知识笔记整理 ?一酸 ?1、酸的涵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一类化合物。 ?HCl=H+ +Cl-H2SO4=2H++SO42- ?2、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3、pH试纸能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即H+ 和OH-的浓度的大小)。 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pH 湿润相当于稀释) ?4、酸碱指示剂: ?⑴定义:在酸和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⑵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许多花汁也可作指示剂)?⑶作用:指示剂可以定性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⑷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5、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⑴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活泼金属+酸→盐+水 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注:单质铁与稀酸反应生成亚盐。)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可用于工业上除锈。 ?①与铁锈反应。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6HCl+Fe2O3=2FeCl3+3H2O ?②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HCl+CuO=CuCl2+H2O ?③CuO+H2SO4=CuSO4+H2O ?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这几个反应也属复分解反应,化合价前后不变) ?⑷与碱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①HCl+NaOH=NaCl+H2O ?②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 =Al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⑸与某些盐反应: ?①与鸡蛋壳(CaCO3)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②AgNO3 + HCl = AgCl↓+HNO3(检验Cl-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③BaCl2+H2SO4=BaSO4↓+2HCl(检验SO42-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6、酸的个性: ?⑴浓盐酸和浓硝酸均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打开浓盐酸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