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氧诱导因子_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1]

低氧诱导因子_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1]

低氧诱导因子_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1]
低氧诱导因子_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1]

2 Gredoer C W ,B lackbum EH 1I dentificati on of a tetrahy mena extract 〔J 〕1Cell,1985;43(2p t1):4052131

3 Ki m NW 1Advances in quantificati on and characteriazti on of tel omerase

activity by the tel omeric repaet a mp lificati on p r ot ocol 2TRAP 〔J 〕1Nucleic Acids Res,1997;25(3):2595271

4 Ya maguchi T,Takahashi H,Harada Y,et al 1Tel omere shortening in hu 2man HL60cells by treat m ent with deoxyguanosine anal ogs 〔J 〕1Nucleic Acids Sy mp Ser (Oxf ),2004;48:187281

5 Melana S M ,Holland JF,Pogo BG 1I nhibiti on of cell gr owth and tel omer 2

ase ac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in vitr o by 3′2azido 23′deoxyt hy m idine

〔J 〕1Clin Cancer Res,1998;4(3):693261

6 周 峻,金 岩,何 勇,等1端粒酶抑制剂对舌癌细胞株端粒酶活

性和细胞周期的作用〔J 〕1中国癌症杂志,2002;12(2):110221

7 Mo Y,Gan Y,Song S,et al 1Si m ultaneous targeting of tel omeres and te 2

l omerase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app r oach 〔J 〕1Cancer Res,2003;63(3):5792851

8 Shay J W ,W right W E 1Tel omerase:a target f or cancer therapeutics 〔J 〕1Cancer Cell,2002;2(4):2572651

9 Komata T,Kanza wa T,Kondo Y,et al 1Tel omerase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 or malignant gli omas 〔J 〕1Oncogene,2002;21(4):6562631

10 Mergny JL,R i ou JF,Mailliet P,et al 1Natural and phar macol ogical regu 2

lati on of tel omerase 〔J 〕1Nucleic Acids Res,2002;30(4):839265111 Pendino F,Tarkanyi I,Dudognon C 1Tel omeres and tel omerase:Phar ma 2

col ogical targets f or ne w anticancer strategies 〔J 〕1Curr CancerD rug Tar 2gets,2006;6(2):1472801

12 Cunningha m AP,Love W K,Zhang RW ,et al 1Tel omerase inhibiti on in

cancer therapertics:molecular 2based app r oaches 〔J 〕1Curr Med Che m,2006;13(24):28752881

13 Feng L,Funk WD,W ang SS,et al 1The RNA component of human te 2

l omerase 〔J 〕1Science,1995;26(5228):12361

14 Meta JE,Joshi SS,Palen B,et al 1A hexa meric phos phor othi oate oligonu 2

cleotide tel omerase inhibit or arrests gr owth of Burkitt ′s ly mphoma cells

in vitr o and vivo 〔J 〕1T oxicol App l Phar macol,1997;144(1):189297115 N ielsen PE,Eghol m M ,Berg RH,et al 1Seguence selective recogniti on of

RNA by strand dis p lace mentwith a thy m ine subscituted polya m ide 〔J 〕1Science,1991;254:149725001

16 Nort on JC,Piatyszek MA,W right W E,et al 1I nhibiti on of human tel om 2

erase activity by pep tide nucleic acids 〔J 〕1Nat B i otechnol,1996;14(5):615291

17 Kanaza wa Y,Ohka wa K,Ueda K,et al 1Ha mmerhead ribozy m e mediated

inhibiti on of tel o merase activity in extracts of human hepat ocellular carci 2no ma cells 〔J 〕1B i oche m B i ophys Res Co mmun,1996;225(2):57026118 Yokoya ma Y,Takahashi Y,Shinohara A,et al 1The 5′2end of hTERT

mRNA is a good target f or hammerhead ribozy me t o supp ress tel omerase activity 〔J 〕1B i oche m B i ophys Res Commun,2000;273(1):316221119 Leszcynski D,Joenvaara S,Foegh ML,et al 1Pr otein kinase C 2al pha reg 2

ulates p r oliferati on but not apop t osis in rat cor onavy cascnlar s mooth muscle cells 〔J 〕1L ife Sci,1996;58(7):59926061

20 Chun Y L,Lee YH,Yen SH,et al 1An ovel app r oach for nas 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 m ent use s phenybutyrate as a p r otein kinase C modula 2t or:i m p licati ons for radi o sensitizati on and EBV 2targeted ther py 〔J 〕1Clin Cancer Res,2000;6(4):1452281

21 Yu CC,Lo SC,W ang TC 1Tel omerase is regulated by p r otein kinase C 2

zetain human nas opharyngeal cancer cells 〔J 〕1B i oche m J,2001;355:4592641

22 Bestilny LJ,B r own CB,M iura Y,et al 1Selective inhibiti on of tel omerase

activity during ter m inal differentiati on of i m mortal cell lines 〔J 〕1Cancer Res,1996;56(16):37961

23 Mueller BM ,Ruf Wolfra m 1Require ment for binding of catalytically ac 2

tive fact or Ⅶon tissue fact or 2dependent experi m ental metastasis 〔J 〕1Clin I nvest,1998;101:1372281

〔2007202223收稿 2007205228修回〕

(编辑 张 铭)

低氧诱导因子2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

陆蕴松 高忠礼 刘光耀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33)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中图分类号〕 R6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9)0720905203

通讯作者:刘光耀(19712),男,副教授,主要从事骨肉瘤及四肢关节的

临床及基础研究。

第一作者:陆蕴松(19782),男,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骨肉瘤及四肢关节

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低氧诱导因子21(hypoxia inducible fact or 21,H I F 21)是1992年由Se menza 〔1〕

对经缺氧处理HepG 2和Hep3B 细胞株的核提取物进行分析时发现的。它是哺乳动物机体功能在缺氧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氧依赖转录激活因子,通过与低氧反应元件

(hypoxia res ponsive ele ment,HRE )结合,引发下游诸如促红细

胞生长素(EP O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 OS )、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 owth fact or,VEGF )等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血管发生、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缺氧反应。而VEGF 是机体内最主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对促进血管新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H I F 21对VEGF 的调控,以及对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H I F 21的结构

H I F 2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四聚体较少见)转录因子,其两个亚基H I F 21α和H I F 21β均属于bHLH 2P AS (basic 2Helix 2Loop 2

?

509?陆蕴松等 低氧诱导因子2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控 第7期

Helix2Per2ARNT/Abr2Si m)家族蛋白。其中α亚基的羧基末端包含有参与转录活化的两个结构域(T AD2N和T AD2C),两者分列在H I F21α的N端和C端。N端由碱性螺旋2环2螺旋结构域(bHLH)和P AS结构域组成,是与H I F21α形成异二聚体和结合DNA上顺式反应元件的区域〔2〕,其间为抑制结构域(I D),能降低两个结构域的转录活性,正常细胞氧浓度下这种抑制明显,目前对H I F21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H I F21α上。H I F21β为H I F21的组成性表达,是几种转录因子的共同亚基,不受氧浓度的调解〔3〕,因此,H I F21的生理活性主要取决于H I F21α亚基的活性和表达〔4〕。

2 H I F21α氧依赖调节的特性

H I F21α较不稳定,常氧条件下极易降解,其半衰期约5m in。与其降解有关的结构域称为氧依赖的结构域((oxygen2dependent degradati on do main,ODDD),位于H I F21α的4012603位氨基酸。ODD区含有两个类PEST结构域,即含有脯氨酸(P)、谷氨酸(E)、丝氨酸(S)和苏氨酸(T)的一段氨基酸序列,ODD区存在于半衰期不到2h的蛋白质中,与蛋白质在细胞内迅速降解有较大关系〔5〕。在常氧下,ODD区上的核心脯氨酸(Pr o564)被脯氨酸羟化酶(PHD)羟化,致使H I F21α与肿瘤抑制基因(Von H i pp2 el2L indau tu mor supp ress or p r otein,pVHL)结合。pVHL是调节H I F21α亚基稳定性的关键分子,其与H I F21α的ODD区结合后,被E3泛素蛋白连接酶识别,H I F21α亚基降解,而H I F21α亚基564位脯氨酸残基羟基化完成依赖于环境中O2的参与〔6〕,也是pVHL与之结合的必要条件〔7〕。此外,人H I F21α的p r o803有天冬酰胺存在,在Fe2+与O

2

的直接作用下,H I F抑制因子(fact or inhibiting H I F,F I H)可将此处的天冬酰胺羟基化,进而阻止H I F2 1α与转录辅激活因子p300的结合,从而导致H I F21丧失转录活

性〔8〕。以上两种羟化反应都有O

2

的直接参与,并作为抑制步骤调控了H I F21的活性和稳定性,由此可进一步解释细胞内的氧浓度对直接调控H I F21α表达的基础。在低氧状态下,脯氨酸羟化酶(PHD)活性受到抑制,肿瘤抑制基因pVHL与H I F21α解离,蛋白质的降解途径中断,细胞内的H I F21α在核内聚积,并和β亚基结合后,识别低氧反应目标基因启动子内的H I F反应元件HRE,引发下游诸如VEGF等基因的转录。

3 H I F21α对VEGF的调控机制

311 VEGF概况 VEGF是1989年初Ferrara等〔9〕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分离纯化出来的由二硫键连接相对分子质量为36×103~42×103的糖蛋白二聚体,它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当中,但它的受体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因此它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因子,是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基因,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的功能。VEGF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性丝裂原,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血管形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诱导因子〔10〕。

312 H I F21α对VEGF的调节 VEGF基因作为低氧敏感基因,是H I F21α重要的靶基因,低氧是调节其表达的主要因素。

H I F21α可在多个层面上调控VEGF的表达,进而引起组织毛细血管增生。在低氧环境下,首先,细胞核中的H I F21被p24/p44MAPK直接活化,活化的H I F21二聚体与HRE结合,导致VEGF基因活化,诱导VEGF转录水平的提高,即直接启动VEGF的转录;其次H I F21α还可以上调VEGF受体Flt21的转录:Flt21受体的表达增加,有效的加强了VEGF的转录活性,在新血管生成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1〕;再次,H I F21α还可通过增强VEGF mRNA的稳定性来提高VEGF的表达〔12〕;最后VEGF mRNA5′非转录区含有一个固定核蛋白体输入位点(int2 ernal ribos ome entry site,I RES),这样即使在缺氧状态下, H I F21α仍然能够进行VEGF mRNA的翻译〔13〕。VEGF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大约在1kb的5′端有一长28bp的HRE,由H I F21结合位点和上游激活蛋白1(activat or p r otein1,AP1)构成,其中H I F21结合位点序列为5′2CAC AG23′和5′2T ACGTGGGG23′〔14〕。Se menza〔15〕研究报道,包括HRE在内的受H I F21调节的基因和酶在某一段都具有共同的基因序列25′2T ACGTGCT23′。H I F21α通过与VEGF5′端增强子结合来调节对VEGF的转录。当H I F21αDNA结合位点HRE的活性被诱导时,H I F21α便与之结合,使VEGF的转录活性和表达增强。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H I F21α突变则不能与VEGF5′增强子内的HRE结合,则转录作用不能发挥,此时VEGF mRNA未能被诱导表达;如果VEGF5′增强子内的HRE缺失,同样不能使H I F21α与其结合,进而不能发挥转录作用;过度表达则会提高VEGF mRNA的水平〔16〕。

4 H I F21α和VEGF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

血管新生的方式有两种,即血管生成和血管形成。血管生成是微小血管以出芽的形式,从血管床中长出,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丛及分支,是已存在于血管内的成熟的经过充分分化了的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重塑的结果〔17〕。而血管形成是来源于骨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或干细胞,经过动员、增殖、分化和重塑形成新的血管〔18〕。在血管新生的初期,H I F21α的表达增强可以上调VEGF及配体的表达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VEGF进而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1和VEGFR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生,同时在血管生成素(angi ogenin,ANG)22的参与下,形成血管芽在血管形成时期,在VEGF、ANG21及整合素的作用下,单个的血管芽形成血管腔,并与邻近血管芽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罗明华等〔19〕研究发现,胃癌组织中H I F21α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胃癌组织中H I F2lα的过度表达明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这也表明H I F2lα的过度表达有助于血管形成。

5 展 望

机体损伤是一个缺血缺氧的病理过程,充分利用H I F21对VEGF的直接调控作用,进而促进血管新生的特点,将大大有利于包括骨折在内的机体损伤后缺血缺氧组织的修复和愈合。通过利用和加强H I F21促进血管生成,可为治疗机体损伤尤其是临床治疗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新的理论依据,从而开拓新的治疗方法。

6 参考文献

1 Semenza G L1Pers pectives on oxygen sensing〔J〕1Cell,1999;98(3): 281241

?

6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4月第29卷

2 J iang BH,Rue E 1W ang Gl,et al 1D i m erizati on,DNA binding,and trans 2

activati on p r opeties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 or 1〔J 〕1J B i ol Che m,1996;271(30):17771281

3 M ichel G,M inet E,Ernest I,et al 1Molecular modeling of the hypoxia 2in 2

ducible fact or 21(H I F 21)〔J 〕1Theor Che m Acc,1999;101:512614 B r own J M ,W ils on WR 1Exp l oiting tumour hypoxia in cancer treat m ent

〔J 〕1Nat Rev Cancer,2004;4(6):4372471

5 Berchner 2Pfannschm idt U,Ya mac H,Trinidad B ,et al 1N itric oxide mod 2

ulates oxygen sensing by hypoxia 2inducible fact or 12dependent inducti on of p r olyl hydr oxylase 2〔J 〕1J B i ol Che m,2007;282(3):178829616 M iller F,Kentsis A,O s man R,et al 1I nactivati on of VHL by tumorigenic mutati ons that disrup t dyna m ic coup ling of the pVHL 1hypoxia 2inducible transcri p ti on fact or 21al pha comp lex 〔J 〕1J B i ol Che m,2005;280(9):79852961

7 Oehme F,Ellinghaus P,Kolkhof P,et al 1Overexp ressi on of PH 24,a novel

putative p r oline 42hydr oxylase,modulates activity of hypoxia 2inducible transcri p ti on fact ors 〔J 〕1B i oche m B i ophys Res Commun,2002;296(2):343291

8 Chan DA,Sut phin P D,Yen SE,et al 1Coordinate regulati on of the oxygen 2

dependent degradati on domains of hypoxia 2inducible fact or 1al pha 〔J 〕1Mol Cell B i ol,2005;25(15):64152261

9 Ferrara N,Henzel WJ 1Pituitary f ollicular cells secrete a novel heparin 2

binding gr owth fact or 〔J 〕1B i oche m B i ophys Res Commun,1989;161(2):8512621

10 Pl ouet J,Mor o F,Bertagnolli S,et al 1Extracelluar cleavage of the vascu 2

lar endothelial gr owth fact or 1892a m ino acid for m by ur okinase is re 2quired f or its m it ogenic effect 〔J 〕1J B i ol Chem,1997;272:1339026111 L iang WC,W u X,Peale F V,et al 1Cr oss 2s peci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 owth fact or (VEGF )2bl ocking antibodies comp letely inhibit the gr owth of human tumor xenografts and measure the contributi on of str o 2mal VEGF 〔J 〕1J B i ol Che m,2006;281(2):9512611

12 Berra E,Pages G,Pouyssegur J 1MAP kinases and hypoxia in the contr ol

of VEGF exp ress 〔J 〕1CancerMetastasis Rev,2000;19(122):139245113 Lang KJ,Kappel A,Goodall GJ 1Hypoxia 2inducible fact or 21al pha mRNA

contains an internal ribos ome entry site that all ows efficient translati on during nor moxia and hypoxia 〔J 〕1Mol B i ol Cell,2002;13(5):179228011

14 A ragon és J,SchneiderM ,Van Geyte K 1Deficiency or inhibiti on of oxy 2

gen sens or Phd1induces hypoxia t olerance by rep r ogra mm ing basal me 2tabolis m 〔J 〕1Nat Genet,2008;40(2):1702801

15 Semenza G L 1H I F 21:mediat or of physi ol ogical and pathophysi ol ogical re 2

s ponses t o hypoxia 〔J 〕1J App l Physi ol,2000;88(4):1474280116 Cumm ins EP,Tayl or CT 1Hypoxia 2res ponsive transcri p ti on fact ors 〔J 〕1

Pflugers A rch,2005;450(6):3632711

17 Bdolah Y,Sukhat m e VP,Karumanchi S A 1Angi ogenic i m balbnce in the

pathophysi ol ogy of p reecla mp sia:ne wer insights 〔J 〕1Sem in Nephr ol,2004;24:5482561

18 Tepper OM ,Galiano RD,Kalka C,et al 1Endothelial p r ogenit or cells:the

p r om ise of vascular ste m cells f or p lastic surgery 〔J 〕1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1:8461

19 罗明华,詹伏兰,蔡广玲,等1缺氧诱导因子21α、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与胃癌血管生成及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1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8:182221

〔2008211224收稿 2009201206修回〕

(编辑 曲 莉)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郑 炜 吴雅臻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吉林 长春 130041)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7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9202(2009)0720907203

通讯作者:吴雅臻(19502),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眼底疾病的

临床与基础研究。

第一作者:郑 炜(19792),男,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 ocyte gr owth fact or,HGF )属于纤溶酶原依赖性的生长因子家族,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它作为一个旁分泌或内分泌介质,具有促细胞分裂、增生、迁移以及分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通过上皮2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血管生成、组织器官再生、创伤愈合、形态发生和肿瘤形成过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

HGF 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 r 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 2thy,P VR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

述如下。

1 P VR 的发病机制

P VR 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其视网膜复位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以视网膜前、后形成细胞结构的膜为特点,膜的收缩造成视网膜的固定皱褶。

P VR 发生发展中的具体机制,目前还未能完全明了,但是大多数人公认的P VR 发病机制是一个细胞介导的病理过程〔1〕。有研究表明,P VR 的细胞成分是多源性的,它们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 ig ment ep ithelialiu m,RPE )、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玻璃体细胞,甚至还有炎性细胞〔2〕。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导致P VR 形成的主要细胞,且细胞外基质对RPE 细胞的形态和行为有重要作用〔3〕。目前的研究表明,P VR 是由于视网膜裂孔形成、长期视网膜脱离、外伤或手术时的冷凝等原因导致组织损伤,血2视网膜、血2房水屏障破坏,血清中的各种生长因子以及炎症产生的炎症因子促进基

?

709?郑 炜等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第7期

肿瘤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先决条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出芽和迁移等。这一过程中有众多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调节和激活血管生成的开关。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形成一种抗血管生成疗法,来达到控制肿瘤血管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血管生成开关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体积超过2-3mm3后局部缺血缺氧[ 1] , 需要产生新的毛细血管以维持肿瘤的生长, 丰富的血管可向肿瘤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清除各种降解产物, 肿瘤细胞亦经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血行转移, 否则肿瘤将发生退行性坏死[ 2].新血管的形成发展取决于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当血管生长因子与血管抑制因子达到平衡时,血管生成不被启动; 当此平衡趋向于血管生成时,血管开关被开启,新生血管开始生成。在正常组织中, 由于缺少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被高水平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血管生成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但在肿瘤组织中, 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抑制因子表达过低, 改变了这个平衡, 开启了肿瘤血管生成的表型, 导致新血管的生长。因此,有学者认为肿瘤血管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失衡,并且这种失衡会持续出现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并提出了通过抑制血管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3]1.肿瘤血管生成开关机制 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大多数人类肿瘤生成早期不诱导血管生成和并存在于原位,在无血供数月至数年后,肿瘤中的一些细胞向血管生成的表型转变,这种现象称为血管生成开关。这一机制的分子基础可能是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减少以及血管生成因子产量增加所致[4]。因此,血管生成表型的开关是由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来调节。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在进行新生物制品产品开发时,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建立理化对照品及活性标准品。理化对照品主要用于产品肽图、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纯度等理化性质的检测;活性参考品主要用于产品生物学活性的检测[1]。进行理化对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方法的研究既便于检测和跟踪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也是产品进一步走向临床和市场的必然要求,《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也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2-3]。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是有VEGF阻断作用的重组蛋白,由2种不同的人VEGF受体VEGFR1和VEGFR2的细胞外区域,融合到人免疫球蛋白IgG1的Fc部分组成,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其蛋白质相对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 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毕华,陶磊,韩春梅,秦玺,范文红,杨靖清,丁有学,饶春明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重组药物室,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利用HEK293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生物学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含量;质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液质肽图及糖基化位点分析、二硫键分析、N-寡糖糖型及比例分析; SDS-PAGE及SEC-HPLC法分析纯度;等点聚焦法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Edman降解法进行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要求。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符合理化对照品的相关规定,具有保证该理化对照品结构正确、质量可控的特点。检定合格的理化对照品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79.1+9R39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03(2017)08-0833-05 Establishment of methods and standar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BI Hua,TAO Lei,HAN Chun-mei,QIN Xi,FAN Wen-hong,YANG Jing-qing,DING You-xue,RAO Chun-ming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Beijing10005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RAO Chun-ming,E-mail:raocm@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0031365.html,; DING You-xue,E-mail:dingyouxue@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0031365.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s and standar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rhVEGF inhibitor).Method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rhVEGF inhibitor was determined by HEK293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test,while the protein content by ultraviolet(UV)spectrophotometry.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liquid peptide map,glycosylation site, disulfide bond,type and proportion of N-oligosaccharide of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were analy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while the purity by SDS-PAGE and SEC-HPLC,the charge heterogeneity by isoelectric focusing,and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sequence by Edman degradation method.Results All the indexes of rhVEGF inhibitor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Guidelin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Recombinant DNA Products for Human Use and Chinese Pharmacopoeia(Volume III, 2015edition).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thods and standard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releva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s,which may assure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ubstance is correct and the quality is controllable.The qualified reference substance may be used for the routine quality control of products of the same kind. Key words: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hibitor;Physicochemical reference substance;Quality control ·治疗性制剂· 通讯作者:饶春明,E-mail:raocm@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0031365.html,; 丁有学,E-mail:dingyouxue@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0031365.html, DOI:10.132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0031365.html,ki.cjb.001845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使用说明书 【试剂盒名称】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定量检测试剂盒(ELISA) 【试剂盒用途】 定量检测人子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将标准品、待测样本加入到预先包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透明酶标包被板中,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再加入酶标工作液,温育足够时间后,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依次加入底物A、B,底物(TMB)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下转化为蓝色产物,在酸的作用下变成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呈正相关,450nm波长下测定OD值,根据标准品和样品的OD值,计算样本中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 【试剂盒组成】 1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7 底物夜A6mL 2 标准品:1600pg/ml0.6mL 8 底物夜B6mL 3 20倍浓缩洗涤液20mL9 终止液6mL 4 标准品稀释液6mL10 说明书1份 5 样本稀释液6mL 11 封板膜1张 6 酶标试剂6mL12 密封袋1个 备注:标准品用标准品稀释液依次稀释为:1600、800、400、200、100、50pg/ml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操作步骤】 1、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室温复温平衡30分钟。 2、配液:用蒸馏水将20倍浓缩洗涤液稀释成原倍的洗涤液。 3、加标准品和待测样本:取足够数量的酶标包被板,固定于框架上,分别设置标准品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5种不同的亚型,根据氨基酸的数目命名为: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其中VEGF165为VEGF主要存在形式。 二家族及受体1.家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个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GF)。通常VEGF即VEGF-A。VEGF-A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VEGF-B在非新生血管形成的肿瘤中起作用,VEGF-C和VEGF-D在癌组织的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VEGF-E也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P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PGF的表达明显增高。 2.受体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受体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主要分为3类VEGFR-1、VEGFR-2、VEGFR-3。VEGFR-1和VEGFR-2主要分布在肿瘤血管内皮表面,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R-3主要分布在淋巴内皮表面,调节肿瘤淋巴管的生成。 三生物学功能1.促进内皮细胞增生VEGF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可诱导血管增生。尤其是在低氧环境下,VEGF与内皮细胞膜上VEGF 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的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实现VEGF的有丝分裂原特性,诱导内皮细胞增生。 2.促进血管增生在低氧环境下,VEGF通过提高血浆酶原活化因子(PA)和血浆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因子-l(PAI-1)的mRNA表达,来提高血浆酶原活化因子的活性,促进细胞外蛋白水解,进而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3.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是最强的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物质之一,是通过细胞小囊泡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在原有血管基础上生成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并在肿瘤组织内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受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 1、鸡胚准备和接种组织:选择北京白鸡种蛋,洗净,用l: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浸泡3分钟,置37.8土0.5℃培养箱中孵育。鸡胚发育第7天,蛋壳消毒后,标记制作2cmX3cm左右观察窗。接种组织视研究目的而定,一定要在接种当日取材,充分清洗除去血污和粘液,再剪成1——2mm 组织小块。 2、组织接种:在制备鸡胚观察窗的次日,即鸡胚发育第8天进行组织接种。每个鸡胚可接种5—7个组织小块于接种部位CAM表面,再用透明胶纸封好,继续孵育。 3、接种组织的收获与观察:组织接种后每12小时观察一次,到组织接种第11天(鸡胚发育第18天)收获接种组织,取出鸡胚,置接种组织连同周围的CAM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并用10%甲醛固定保存,部分组织可作石蜡切片,用作血管生成研究的免疫组化染色等。 4、CAM的血管生成表现:组织接种24小时后,CAM血管开始向接种组织生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血管数目及直径均明显增加;第2天,新细小血管直接趋向组织;第3天,新生血管形成以接种组织为中心,10——20条放射状

血管网;尔后,CAM血管继续明显增加。非接种部位与接种部位比较,CAM 血管数目少,大血管与小血管呈脉样均匀分布;而接种部位的CAM血管在接种组织周围弥散样增加,以组织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在首先与组织发生联系的区域CAM血管更多。第4天,可见新生细小CAM血管生长形成中、粗血管,并在中、粗血管继续分支出细小血管,形成新的血管网。CAM血管管腔结构清晰,可区别动、静脉。 注意事项 该类体外实验研究,有很多人为因素影响,不能代表体内生理反应,因为内皮细胞在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了很长一段时间,已被激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类与体内生理反应有关的血管生成实验方法,尤其是与人类血管生成有关的血管生成实验。 CAM血管生成模型用于血管生成的研究,可取得两方面结果: ①检测评价接种物刺激CAM血管增生的血管生成作用,用于分析研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抑制因子的活性和作用的检测,如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等; ②对接种物,如肿瘤组织、自身的血管生成进行研究,用于分析不同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如肿瘤组织有引发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人血清血浆中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VEGF的浓度 VEGF简介: VEGF属于PDGF因子家族,是A、B、C、D四种亚类的一类因子的总称,它们在血管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在血管再生和内皮细胞的再生过程中,VEGF-A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已发现VEGF-A有许多种因切割后氨基酸数不同的亚型,其中含有的肝磷脂接合区域,能与胞外基质内的肝磷脂结合,以VEGF165量最多。VEGF-A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45kDa的糖蛋白。 VEGF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伤口的愈合和女性生殖周期循环上。在病理组织中,VEGF能提升血管通透性。这就是肿瘤的转移和肿瘤复发的基础。在胚胎期,VEGF的作用表现为调控胚胎细胞的增殖、转移和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力上,通过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蓦集作用提升骨形成的效率。VEGF-A的功能还表现在一些如血管再生和血管通透相关联的生理过程中。肿瘤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能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分裂为血小板,这样就间接增加了VEGF-A 向肿瘤的迁移。 骨组织、心肌、肝实质、成骨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角化细胞、棕色脂肪组织、CD34+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和组织均可表达 VEGF。 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样本中VEGF 的浓度。VEGF 捕获抗体已预包被于酶标板上,当加入标本或参考品时,其中的VEGF 会与捕获抗体结合,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当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VEGF 抗体后,抗人VEGF 抗体与VEGF 接合,形成夹心的免疫复合物,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随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生物素与亲合素特异性结合,亲合素连接的酶就会与夹心的免疫复合物连接起来;其它游离的成分通过洗涤的过程被除去。最后加入显色剂,若样本中存在VEGF 将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辣根过氧化物酶会催化无色的显色剂氧化成蓝色物质,在加入终止液后呈黄色。通过酶标仪检测,读其450nm处的OD值,VEGF 浓度与OD450值之间呈正比,通过参考品绘制标准曲线,对照未知样本中OD值,即可算出标本中VEGF 浓度。 实验过程需自备的材料: 1.不同规格的加样枪及相应的枪头; 2.酶标仪; 3.自动洗板机; 4.去离子水或双蒸水; 注意事项: 1.试剂盒请保存在2~8℃。 2.浓缩洗涤液因在低温下可能有结晶,请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配制工作液。 3.若标准品复溶后,请在三天内用完。 4.底物请勿接触氧化剂和金属。 5.加样时,请及时更换枪头,避免交叉污染。 6.严禁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组份。 7.充分混匀对保证反应结果的准性很重要,在加液后请轻轻叩击边缘以保证混匀。 8.室温反应,请严格控制在25~28℃。 9.洗涤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洗涤不充分会使精确度下降并导致结果误差较大。 10.试验中标准品和样本检测时建议作双复孔。 11.加样过程中避免气泡的产生。 12.血清和血浆标本的检测时,检测抗体的孵育时间应适当延长。 标本收集: 1.标本的收集请按下列流程进行操作: A.细胞上清标本离心去除悬浮物后即可; B.血清标本应是自然凝固后,取上清,避免在冰箱中凝固血液; C.血浆标本,推荐用EDTA的方法收集;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和意义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和 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3例初治乳腺癌、36例复发乳腺癌、35例定期随访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VEGF浓度。结果复治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随访组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血清VEGF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及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以及转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多数实体瘤均过度表达VEGF,且常伴有血清VEGF的增高。笔者通过对104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浓度的检测,探讨血清VEGF在乳腺癌诊断、预后估计和病情监测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9例,其中乳腺癌术后巩固化疗患者33例(初治组),复发转移乳腺癌36例(复治组)。后期乳腺癌术后0.5~3年定期复查

者35例(随访组)。初治组年龄28~59岁,复治组年龄32~67岁,随访组31~6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确诊,其中单纯癌22例,浸润性导管癌50例,髓样癌7例,乳头状癌1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年龄20~57岁。

1.2 检测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1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血清VEGF定量试剂由晶美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测试步骤进行,VEGF水平范围6 2.5~250ng/L。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各组血清VEGF检测结果,见表1。复治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初治组、随访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1 各组血清VEGF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研究表明[1,2],新的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和转移灶生长的必要条件,而VEGF是调节新的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VEGF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促进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血管的渗透性来加速肿瘤细胞进出血管,因而加速肿瘤的转移。到目前为止,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前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检测到VEGF的表达。由于VEGF具有血管通透性,肿瘤细胞合成的VEGF进入血循环,测定血清VEGF对判断肿瘤的预后的意义[3,4],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本实验技术来源于SciMall科学在线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信号通路图 血管生成是通过人体中存在的诸多互补和复杂的信号途径调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素(Ang)-Tie2轴和Dll4-Notch这3个复杂的、相辅相成的信号传导通路可在调节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VEGF与内皮细胞上的两种受体KDR和Flt-1高亲和力结合后,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迁移和形成官腔样结构;同时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外渗,并通过诱导间质产生而促进体内新生血管生成。VEGF在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中枢性的调控作用,是关键的血管形成刺激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TNF-α是一类具有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炎性细胞因子MCP-1,IL-6和IL-8等的释放,促进异位内膜及基质细胞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异位病灶。 (来源:Scimall科学在线) 本信号转导涉及的信号分子主要包括: HIF1α,PHDs,HIF1β,PI3K,Akt,mTOR,S6K,4E-BP1,eIF4E1,elF4E1,Ras,MEK1,MEK2,Erk1,Erk2,MNK,CBP,P300,TCEB1,TCEB2,Rbx1,Cul2,VHL,MMP,Cox2,PAI-1,VEGF,PDGFR-β,VEGFR2,Tie2,FGFR,IGFR,TGFα-R,SLIT,ROBO,Src,FAK,p38,MAPK,Smad2,Smad3,PLCγ,NOS等。 点击图中信号分子,自动寻找相关试剂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药学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作为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我国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赤魟就是这丰富资源中的一种。 魟鱼[1] (Ray)俗称鯆鱼,草帽鱼,蒲扇鱼,黄貂鱼。英文名:Red stingray。它属暖温类底层鱼,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r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鳐目(或魟目)Rajiformes,魟科Dasyatidae和燕魟科Myliobatidae。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赤魟主要分布于我们南海和东海,长江口咸谈水中亦有分布。浙江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以赤魟(Dasyatis akajei)资源最为丰富。 魟软骨味尚佳,皮厚实,无血有光泽,含丰富的胶质,水发后烹制成“大扒鱼皮”,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珍品。此外,作为药用,其肉性味甘、咸平,无毒,具有健脾补气、滋补强身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其药性咸、寒,有小毒,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有清热消炎、化结、除癥之功效。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煮食后能治夜盲症。 但是,国内外对赤魟的生物活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几乎空白,资源量丰富、营养药用价值高的赤魟仅处于被人们日常食用的阶段。上文所述赤魟的药用价值大多都是对赤魟尾刺提取物、赤魟肝脏活性蛋白、赤魟软骨多糖或其软骨活性蛋白的研究。 如肖湘等对赤魟肝脏活性蛋白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2],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50柱层析的方法从赤魟肝脏分离活性蛋白,测定活性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三个蛋白峰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罗红宇等对赤魟软骨黏多糖的制备研究[3],探索利用碱浸提和酶法去蛋白从赤魟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一)

银屑病与血管生成因子(一)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血管生成是银屑病病理改变的特征之一。作为银屑病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就目前若干银屑病血管生成研究中较热点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反应蛋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为其组织病理三要素。目前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处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扩张迂曲,通透性增高,血管数量增多,并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1]。银屑病中最先发生的病理改变是血管的分布和形成的改变1,2]。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皮肤中亦常能见到异常扩张的血管2]。银屑病的复发则与皮损内真皮乳头内皮细胞的过度表达有关。且银屑病患者皮肤血管生成只与表皮变化有关,而与真皮无关3]。微血管是皮肤组织与循环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对银屑病血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目前有关银屑病血管生成,特别是一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促血管生成物质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大致可分解为以下几步:①内皮细胞激活;②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③内皮细胞增生,并迁移到血管周围基质形成管腔;④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现就近几年在银屑病研究中的若干热点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4,5]。 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有4种不同的亚型,在人类细胞中的氨基酸残基数分别为121,165,189,2066],是由同一基因因mRNA剪接差异而生成的不同表达产物。VEGF在体内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在体外则作为内皮细胞选择性的有丝分裂原。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它能改变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VEGF 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两个酪氨酸激酶受体kdr与flt-1结合,使胞浆内Ca++浓度上升,刺激三磷酸肌醇(IP3)聚集,这一作用被认为与磷酸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有关6,7]。Siemeister 等8]报道:人工合成的VEGF变异体能抑制VEGF介导的受体自动磷酸化和内皮细胞增生。其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囊泡-液泡细胞器(vesicular-vacuolarorganelleVVO)起效的6]。VEGF能上调囊泡-液泡细胞器功能,调节血管基底膜上窗孔的开放或关闭,它的促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较组胺强50000倍9]。另有报道,VEGF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信号级联(guanylatecyclasesignalingcascade)放大起作用的10]。Detmar等9]报道,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明显增加,而在正常人皮肤中几乎没有VEGFmRNA表达。患者非皮损处VEGF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亦增加,且出现银屑病早期病理改变。研究发现VEGF染色位于基底层上(suprabasal)的KC胞浆内,kdr 与flt-1的mRNA则表达于活动期皮损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在正常人或皮损更深部位则无kdr与flt-1的mRNA表达。同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TGF-α/EGF)对培养的人KC中VEGFmRNA的表达有剂量依赖的诱导上调作用,TGF-α/EGF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也明显增高。TGF-α能刺激VEGF合成分泌。另外VEGFmRNA和TGF-αmRNA在表皮KC的相同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观点。最近有研究表明,KC通过自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bFGF)上调VEGFmRNA来表达其血管生成活性11]。 由此可见VEGF所介导的银屑病血管生成过程是:表皮KC在受到刺激后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释放细胞因子,促进VEGF表达,而VEGF则通过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kdr 和flt-1使胞内发生一系列改变,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最终导致新生血管形成。 二、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又名扩散因子(SF),是由基质细胞(stromalcell)、成纤维细胞及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抗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中药均为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廉价无毒等优点,随着其抗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草药极有希望成为理想 而全面的癌症预防和治疗药物。 【关键词】肿瘤血管抑制因子综述 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1中草药研究动态 1.1去甲斑蝥素范跃祖等观察了去甲斑蝥素(NCTD对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NCTD可有效抑制、破坏胆囊癌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胆囊癌的增殖与生长。其机制可能与NCTD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管内皮细胞PCNA/凋亡比、下调血管生成因子VEGFA n期2和上调血管抑制因子TSP TIMP2表达有关[1]。 1.2小檗碱小檗碱(berberine)为黄连(毛茛科植物)、黄柏等

(芸香科植物)植物的一种生物碱,作为抗菌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初步研究表明它在体内、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2]。娄金丽等研究小檗碱对bFGF活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小檗碱对bFGF活化HUVEC勺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细胞内钙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小檗碱能明显抑制bFGF活化的HUVE(增殖,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使细胞在GG以G1期的比例明显增多;使细胞核浓缩、甚至裂解成碎块,同时使细胞内钙增多;并诱导活化HUVEC 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将bFGF活化的HUVEC田胞周期阻滞在G期G1期,抑制活化HUVEC勺增殖;诱导活化HUVEC田胞发生凋亡等机制,阻止新生血管形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 1.3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目前至少已经在21个科,31个属的72 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早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 调节血脂、抗病原微生物、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自从Jang等于1997年系统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后,迄今已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而且可以抑制肿瘤血管形成。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能够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 2.对血管生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体外研究使用、不用于临床诊断!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VEGF-A含量。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VEGF-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VEGF-A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 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VEGF-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标板:一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请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每瓶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室温静置大约10分钟,同时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2,000pg/ml,然后做系列倍比稀释(注:不要直接在板中进行倍比稀释),分别配制成2,000pg/ml,1,000pg/ml,500 pg/ml,250pg/ml,125pg/ml,62.5pg/ml,31.2p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空白孔0pg/ml。如配制1,000pg/ml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2,000p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3、样品稀释液:1×20ml。 4、检测稀释液A:1×10ml。 5、检测稀释液B:1×10ml。 6、检测溶液A:1×120/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如:10检测溶液A/990检测稀释液A),充分混匀,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100/孔),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血管新生概念及其调控因子网络

血管新生概念及其调控因子网络 1.1病理性血管新生与治疗性血管新生 任何组织损伤后的修复都离不开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组织修复的中心。血管生成过程包括血管新生、血管发生和原已存在的血管剪切重构形成的成熟毛细血管网。血管新生,是指毛细血管从原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血管床的过程。通常存在于胚胎形成和产后组织正常生长的过程中,成年女性生殖系统子宫内膜血管的周期性反复重建和组织受损后正常的修复也有血管生成的参与。在这些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启动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仅随刺激信号的出现开启短暂时间,然后即被关闭。所以,体内血管的生长与抑制处于动态平衡,以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这一状态一旦被打破,即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5]。在创伤、缺血、炎症、伤口愈合、肿瘤生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许多病理条件下亦可发生新的血管形成。血管新生包括以下几个过程[6]:①小血管(常常为毛细血管后静脉)基底膜和基质的降解,参与这一过程的有胶原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②内皮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迁移,bFGF、VEGF、IL-8等对这一过程均具有促进作用;③内皮细胞增殖;④在内皮芽生的基础上形成管腔;⑤芽生的管腔相互融合成环状血管分支,形成三维管状结构,允许血流通过;⑥血管周细胞进一步构建血管结构;⑦血管周围基膜的形成。 血管新生性疾病即指与微血管异常生长有关的疾病,表现为血管生成的过度与缺陷。自1971年Folkman[7]提出:“三维生长的肿瘤 2mm×2mm×2mm之后是绝对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观点后,血管生成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飞速进步。探讨血管生成发生机理和研制逆转血管生成病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是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抑制血管新生(抗病理性血管新生)研究与肿瘤的治疗密切相关;而对促进血管新生(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多围绕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治疗展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渐进型冠状动脉闭塞常能形成侧枝循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2948?[22] [23] [24] [25] [26]匡堂筮述!Q塑生!Q旦箜!!鲞笙!!翅丛!ii型塾!!!唑!!!塑:Q堕!Q鲤:!!!:!§,盟!:!! proteinincreasesdoxorubicin sensitivity andnuclearaccumulation anddisruptsitssequestrationinlysosomes[J].MolCancerTher,200r7,6(6):1804.1813. HuhHJ。ParkCJ,JangS,eta1.Prognosticsignificanceofmultidrug resistancegenel(MDRl),muh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MRP)andlungresistanceprotein(LRP)mRNAexpressionina—cuteleukemia[J].JKoreanMedSci,2006,21(2):253-258. BergerW,Spiegl—KreineckerS,BuchroithnerJ。eta1.Over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inastracyticbraintumorcells[J].InlJCancer.2001,94(3):377-382. BergerW,ElbtingL,MickscheM.ExpressionofthemajorvaultproteinLRPinhuman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s:activationbyshort—termexposaretoantineoplasticdrugs[J].IntJCancer。2000,88(2):293-300. SteinU,BergmannS,sche艉rGL,eta1.YB—lfacilitatesbasaland5-fluorouraeil-inducihleexpressionofthehumanmajorvaultpro-tein(MVP)gene[J].Oncogene,2005,24(22):3606-3618. 1kutaK,TakemuraK,SasakiK,eta1.Expressionofmuhidrugre- sistaneeproteinsandaccumulationofcisplatininhumannon—smallcelllung cancercells[J].BiolPharmBull,2005,28(4):707-712.[271I(jtazonoM,Sumiz.awaT,TakebayashiY,da/.Muhidrugresistanceandthe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inhumancoloncarcinoma SW-620cellslJ1.JNatlCancerlnst,1999。91(19):1647-1653.[28】LewinJM,LwaleedBA,CooperAJ,eta1.Thedirecteffectofnacle— arporesoilnuclearchemotherapeuticconcentrationinmuhidrug resistantbladdercancer:thenuclearsparingphenomenonJ】.J Urol。2007.177(4):1526一1530. [29】YasunamiT,WangYH,TsujiK,eta1.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 expressionofaduhT-cellleukemia/lymphoma【J1.kukRes, 2007.31(4):465-470. [30]樊娟,周慧,张丽,等.急性白JlIL病细胞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9): 1477-1479. [31]KourtiM,VavatsiN,GombakisN,eta1.Expressionofmultidrug resistance1(MDRI),multidru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1 (MRPI),lungresistanceprotein(LRP),andbreastcancerre? sistanceprotein(BCRP)genesandclinicaloutcomeinchild— hood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J].IntJHematol,2007, 86(2):166-173. 收稿日期:2009-03-30修回日期:2009-07-10 血小板第四因子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张华1△(综述),任宏轩h,伍治平2(审校) (1.云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昆明650018;2.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昆明650018)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9-2948-03 摘要:血小板因子4是由活化的血小板ot颗粒分泌的趋化因子,属于CXC4家族,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属于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园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园子介导的血管内皮的增殖;削弱p21的下调,抑制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防止新生血管向周围组织的蔓延等。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血小板因子4;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 ResearchProgressinAnti—tulnorAngiogenesisofPlateletFactor.4Z托4NGHual.兄FNHong.z“Ⅱ,l‘.删Zhi-pin92.(1.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ynn,zⅡnProvinceTumorHospital。Kunmin9650018,傩i—w;2.CancerResearchInstituteofy“n№n,Kunming650018.吼ina) Abstract:Plateletfactor-4isachemokinereleasedbytheactivatedplateletintheplasma.whichisin.dexedintheCX(=4 superfamily.It hasanti?angiogenesisactivity.istheantiangiogenesisinvivo.ThrotIghavarietyofmechanisms,plateletfactor-4caninhibittumorangiogenesis.SU(-hasinhihitingVECF。bFGF-medi.atedprolifer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weakenthedownwardofp21.inhibitedendothelialeelldivisionandproliferation;inhibitingtheexpress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opreventneovascularizationspreada.roundtheorganizatinnsoastoeffectivelyinhibittumorangiogenesis. Keywords:Plateletfactor-4;Angiogenasis;Anti—angiogenesis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 类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日益增高。临床 上绝大多数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远处转移。血管 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 是肿瘤转移的必需条件…。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4,PF4)属于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可以 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 的热点[23。 1PF4及其生物学活性 早在1948年,Conley就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对肝素的敏感性异常增加,从而推测血小板可能释放某种具有中和肝素抗凝活性的因子,此后被其他学者陆续证实,并部分纯化了这种血小板蛋白,并命名为PF4。因其有中和肝素的作用又称其为肝素结合蛋白或抗肝素因子。PF4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生理状态下存在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at颗粒致密体中,在血小板黏附、聚集等 活化状态下以高分子质量蛋白多糖一PF4复合物的形 式释放。因此,它可以作为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以及 血小板活化的一种标志物∞J,但是最近研究显示单 核.巨噬细胞在细菌、真菌、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血小 板碱性蛋白等的刺激下也可以分泌PF4HJ。酶联免 疫吸附法测定其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0.9 ~5.5斗g/LⅢ。 PF4属于人趋化因子超家族C.x—C亚族,含有 70个氨基酸,由4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相对分子质 量为7.8×103,单体是N端的可变区通过二硫键锚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