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敦煌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敦煌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敦煌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研究对策

方婷

(定西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敦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艺术及丝路风情, 为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内涵。本文就敦煌市的旅游现状特点,提出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对策。不断加快旅游深度开发,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使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敦煌旅游思路对策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 全市总面积3. 12 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8 万人, 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自古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凭借其奇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发展机遇, 现已成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1]

因此,对敦煌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关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其旅游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敦煌市旅游发展的现状特点

1、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富集。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4A级景点3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在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人文自然景观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发以独特的大漠戈壁和绿洲田园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以万亩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万亩日光温室为主的优质瓜菜和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园区等构成的特色观光旅游资源,以民俗博物馆、历史博览园、雷音寺、西云关等为主的民俗宗教旅游资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2、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敦煌铁路、313线高等级公路建成投用,敦煌机场建成4C级并实现了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即将扩建为4D级,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完善了月牙泉、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把城市建设作为突破口,坚持用敦煌文化元素包装、改造城市,全面实施了党河风情线、敦煌风情城、城市立面改造、夜景灯光设置、城市道路改造和平房拆迁等城市建设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28家,其中星级宾馆35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13家),总床位13700多张、标准床位10034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50家,取得资格的导游982人。城乡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组,为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

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等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成功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展和旅游推介会,相继与日本日光市、镰仓市、臼杵市和韩国南海郡缔结为友好城市,敦煌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暨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出版发行了一批外宣精品,协助拍摄了多部影视佳作,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展示了敦煌形象,不断拓宽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4、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依托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

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研发生产工艺骆驼、夜光杯、铜雕、蜡染等旅游商品12大类3000余种,书画、古玩、奇石等特色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建成酒吧、网吧、健身房等各类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场馆130多个,特别是建成敦煌大剧院并实现了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在旅游旺季成功商演,极大地满足了来敦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5、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

从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来看,旅游人数从2005年起突破100万大关,2006年120万人次,2007年140万人次,2008年受金融危机、藏独事件等影响下滑到92万人次,2009年回升至12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6年6.99亿元,2007年8.06亿元,2008年4.96亿元,2009年预计达7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5%,旅游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形成。从品牌资源综合评价方面来看,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先后荣获“感动世界品牌城市”、“国家旅游名片”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十强景区”,敦煌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

6、良好的旅游形象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敦煌旅游业已逐渐树立起以敦煌艺术和大漠奇观为中心的良好旅游形象。莫高窟先后于1991、2001 年入选“中国旅游四十佳”, 鸣沙山- 月牙泉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 级景区, 敦煌于1999 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敦煌热”的兴起, 敦煌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

地之一, 同时其旅游发展正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水平逼进。[2]

二、敦煌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不足,整体合力不强

敦煌虽然是一个开放较早的城市,但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市上下的思想解放程度还不高,对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认识不足,“大旅游”、“大开放”的格局还未形成。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知存在偏差,不能从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全民兴旅游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特别是一些责任部门围绕旅游搞服务的意识淡漠,服务主体缺失,推动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

2、旅游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滞后

我市不缺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缺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策划开发和建设水平,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由于资金匮乏,部分旅游景区景点基础建设落后,服务设施简陋,部分景点道路、供排水、厕所、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餐饮、休闲、购物场所档次较低,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宣传营销乏力,市场拓展缓慢

旅游市场培育力度不够,宣传促销不足,我市至今尚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策划,在对外宣传推介上还没有一张精致的“名片”,全市包括各景区景点,旅游形象的宣传主题概念不明确、不独到、不生动,宣传力度、广度、深度都不够,对于游客缺乏感染力和冲击力。

4、产品层次较低,内涵品味不高

旅游业规模较小、运作较差、效益较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还不强,资源优势远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旅游产品种类较少,层次较低,标准不高,创收能

力不强。旅游六要素中“行、游、娱”都是短腿,“行”的渠道不畅,开通的航班航线和铁路运营线路不多,且旅游成本较高;“游”的项目比较单一,现有景区景点大都是静态的、非参与性的观光型景观,缺乏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消费项目,特别是缺乏一些高档次、高品位的休闲娱乐项目,无法满足高端客源市场的需求。同时,旅游淡旺季分明,启动冬春旅游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5、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

“政府主导、市场动作”模式还未建立,没有形成直接有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管理权限不明确,部门之间存在相互掣肘的问题。全市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的状况,特别是旅行社比较多,为了争夺有限的旅游客源,采用压低价格、降低产品质量、减少服务环节等不正当手段进行不良竞争,健康的旅游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6、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人才缺乏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旅游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景点导游、宾馆饭店服务员、旅游出租车驾驶员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

7、缺乏旅游发展资金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当地经济强有力的支撑, 敦煌地处西北内陆,自身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民间资本及外资等投资都较少。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投资政策的西倾, 旅游业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和战略地位, 敦煌市已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地方政府开始逐渐加大对其投入, 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也逐步扩大, 但相对其旅游资源的规模、丰度及知名度而言, 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3]

三敦煌旅游发展的研究对策

1、加大舆论引导力度,树立全民兴旅游的观念

以“我爱敦煌”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内涵,通过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敦煌历史文化知识学习、普通话推广、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用活动的实际成效来影响人、带动人,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支持敦煌建设、服务旅游发展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大力倡导各行各业为旅游服务,一切工作为旅游让路,所有环节为旅游“开绿灯”,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旅游、全民兴旅游的良好氛围。

2、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拓展旅游市场空间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旅游宣传促销,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客源市场。一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统一制作精美旅游宣传图册,继续丰富和完善旅游频道,策划实施旅游特色展示活动,争取在中央媒体和境外媒体开辟旅游宣传专栏,在市内主要节点和省内外旅游热点城市设置大型敦煌形象广告牌,充分展示敦煌旅游新形象。二要借助节会集中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性、世界性的交易会、博览会,举办层次高、规模大、轰动效应强的会展、旅游节庆活动,营造旅游氛围,打响旅游品牌。2010年,要积极策划筹办第五届中国·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第三届敦煌葡萄节、敦煌国际服饰职业模特大赛及国际模特摄影大赛等大型活动,并有效借助抢抓上海世博会、博鳌论坛以及津洽会、兰洽会等高端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敦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区域联合协作,发挥中心带动能力

充分发挥敦煌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和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全省旅游的西翼中心城市和以敦煌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和省市的大旅游经济圈。积极争取敦格铁路、敦煌机场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早日实施,同时,加大与各航空公司及铁路管理部门的联系协调,采取补贴旅游航班航线、鼓励旅行社包机、组织旅游专列等形式,争取开通更多的旅游航班航线和铁路运营线路,畅通游客来敦旅游的渠道。积极与周边肃北、阿克塞、瓜州、嘉峪关、酒泉等旅游城市开展营销合作,向东延伸到张掖、武威,主打石窟宝藏、丝绸古

道、古关古城、大漠风情、神奇探险等旅游品牌。加强与周边新疆、青海、西安、宁夏等旅游大省和乌鲁木齐、西宁、西安、银川等热点旅游城市的沟通与协调,争取联合推出更多的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形成各为一体、相互连贯、互促共荣的旅游业发展局面。与此同时,积极策划运作敦煌旅游整体上市,着力推进旅游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4、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旅游组织结构由政府主办、粗放管理、分散经营向政府主导、集约化经营,各种经济形式互补方向调整。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推进依法管理进程,努力形成“行业管理、部门支持、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统筹旅游资源要素联动发展,鼓励支持各行各业集中策划实施一批旅游项目,制订出台金融、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对引进旅游项目、资金和节会,获得国家和省级旅游荣誉称号,对促进敦煌旅游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积极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5、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规范,推进标准化管理,分类制定旅行社、导游、景区(点)、旅游车辆和旅游宾馆饭店等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大力推行旅游国际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组建成立旅游执法大队,严厉查处和打击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私拿回扣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建立规范统一的旅游指示标识系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咨询、游客投诉和遇险紧急救援等旅游服务工作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成熟旅游产品网上交易系统,星级宾馆饭店全部加盟百度网或携程网,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整合劳动、旅游、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培

训资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进一步完善敦煌旅游艺术中专教育体系,加大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生源的输送力度,有重点地为旅游业发展培养一批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组织和引导产业经营者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改变我市旅游产业在项目层次、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落后局面。

[4]

综上所述,敦煌市的旅游现状特点良好,可是仍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处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敦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把当地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产业,把文化需求转为市场机制,带动整个甘肃旅游业的长足发展。[5]要用科学发展观去引导敦煌旅游资源的有理有度开发,使敦煌旅游在文化经济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昔保,张建明敦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2004.02

[2]魏小安. 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3]杨永生. 对酒泉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 . 旅游调研, 2002( 7) .

[4]孙玉龙. 敦煌市旅游[A] 2005.07

[5]田雪蓉. 酒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2008.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