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

关于政府稳定短期经济波动必要性的思考

经济纵横Economic Review 关于政府稳定短期经济波动必要性的思考 杨云龙 贵州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经济。政府不能代替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应该在发生严重的、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破坏的短期经济波动时采取一些适度的措施。为了论证上述观点,本文将按照如下逻辑进行:探讨经济稳定状态的定义、意义以及经济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讨论政府稳定短期经济波动的手段以及溢出效应;重申应如何面对短期经济波动;回到主题引出结论。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波动;政府干预 一、经济稳定状态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经济稳定通常是指要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还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就是指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这个概念建立在宏观经济学最为重视的两个经济指标:失业率和通胀率上。而经济增长层面上的定义则比较模糊。下面我们就从失业和通货膨胀两个问题来研究经济稳定与波动。 (二)经济稳定的意义 如果不发生技术革命,长期经济将结构稳定,根据人口上升和资本积累稳定缓慢增长。另外对于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经济稳定状态下的低失业率和稳定的物价会稳定社会形势缓和社会矛盾,从而能够保证国家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 经济波动主要有两个原因:总需求移动与总供给变动。总需求变动时总供给无法在短期变化,从而会影响均衡水平,企业产量变动。总需求的降低会降低企业生产量,导致经济衰退。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情形与之类似。而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变动的原因则很多,但除了政府刺激措施和技术革新之外,绝大多数的突然事件都是引起经济衰退的。 (四)经济波动的后果 经济周期在进行到危机和衰退阶段时,总需求急速缩减,投资大量减少,导致平常繁荣的经济活动无法照常进行。总需求崩溃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急速缩减和大量失业,大量失业一般会冲击社会稳定甚至引发战争。即使在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现在,经济危机仍然可能引起政治冲击,例如希腊金色黎明党的出现和壮大。 二、政府稳定短期经济波动 (一)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从历史原因来说,人们的心理因素和缓慢变革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方式都决定了政府参与一切社会行为都是有必然性的。对于经济这一基本的社会活动来说政府有出手干预的必要性:自大卫·李嘉图开始,就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凭借其力量调整国家的收支平衡和弥补市场恶性竞争后果。而从大萧条以来,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交替出现,分别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上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和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就是政府干预的成功例子。 (二)政府的可使用手段 政府稳定经济波动的原理是调整短期内变化了的总需求或总供给从而使经济恢复到波动之前的水平。财政政策常见的有政府支出增加、临时减税、强化社保制度。常见的货币政策有调整利率、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增发货币等。 (三)政府手段的效应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都会起到刺激经济恢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政府会率先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但为了避免货币政策不配合时带来的挤出效应,一般会同时要求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协调。但这种协调政策的力度很难衡量,而且往往引起过度的后果。如果不采取主动政策,政府的税收和支出也会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自动调整,这个自动调整过程将很大程度上缓和恶劣的经济形势,这种机制被称作经济的自动稳定器。 (四)政府手段的溢出效应 尽管比起市场,政府更加擅长长期规划以弥补市场只重视短期利益的偏差,但政府决策行为有着一系列的制约,比如决策成本、利益约束、信息不平衡。政府决策受制于此而天然具有时滞、方向非正义等特点。面对突然的经济波动时政府就更难迅速反应,其政策也会因为时滞而大打折扣。在实际经济环境中政府经常不能准确预测和判断经济形势,其政策也就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对经济复苏的前景过于急躁,从而采用了过量的扩张性政策。中国于08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后都被证明是过量的,最终引起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后果。而有时政府会误判经济形势,主动采取政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比如美国在房产过热时突然提高利率,结果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三、短期经济波动 (一)短期经济波动是否重要 尽管在短期发生经济波动时失业率突然上升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很多短期经济波动是必然现象,失业率上升等也只是短期问题。长期情况下技术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能还会造就更多的就业岗位。短期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失业率上升通过适当的临时财政和社会保障局就可以解决。而出于想要把短期经济波动迅速稳定的愿望,很多政府在经济波动期间的一些政策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间接影响到了萧条后的复苏。 (二)如何面对短期经济波动 市场主义者认为短期经济波动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解决。政府只需要提供自动稳定器的职能就可以了。本文认为政府需要保持社会稳定,但应该是通过政府支付和社会保障的途径来解决,不应该采取过度的措施。政府的政策应该旨在恢复市场信心、保持社会稳定、创造就业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充当资源分配者和危机拯救者的角色。 结语 (一)政府不应过度参与经济调控 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起主要作用。市场的一般均衡机制远比政府的短期政策复杂精细,效果也更好,并且不会有溢出效应。苏联在二战后的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虽然迅速恢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但却留下了政企不分、国有化低效等严重的后遗症。而德国、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恢复政策就效果良好,迅速培育了本国的中小企业,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二)政府应主要发挥辅助性作用 政府的辅助性作用主要在于,能够让市场继续维持下去。主要作用分为,恢复人们的投资信心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保证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以维持社会稳定。二战时美国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公共支出,从而迅速恢复了市场运行和保证了失业人群的生活稳定,避免了二战对本土的间接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维普肖特.凯恩斯大战哈耶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 [2]弗雷德里希·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8. [3]陈东琪.新政府干预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0-2. 作者简介: 杨云龙,男,1989年出生,汉族,山东济南人,现在读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 才智 /7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核心理论的比较

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述评 作者兰星天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伊始,对于政府应不应该采取行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和政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次危机开始时,以财政部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其政策在方向上一直摇摆不定,力度也相当欠缺,还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最终选择了政府干预主义。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家干预,这在形式上确实意味着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启动。最近一段时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救市举措,奥巴马在竞选中提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亦承诺了一连串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及军事方面的支出项目以推动经济及改善民生,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奥巴马政府短期内将不可避免推行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正在急速下滑的实体经济。以上这些都有力地证实了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新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这种新干预主义和传统凯恩斯主义本质相同,那就是在市场失灵时由政府出面,帮助市场恢复信心,恢复市场正常运作。因此,西方很多媒体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经济危机的出现,同时就意味着又一场各经济学派三分天下的角逐的来临。一直是非主流但同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也同样引起学术界很多的关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就力挺奥地利学派,并宣称要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张维迎教授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不如说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政府目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与其说在解决危机,不如说在延缓和恶化危机。”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市场自由放任,而正是因为政府对市场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 由此可见,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相关理论 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

经济思想史

从三次大论战的角度来浅析奥地利学派经济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从经济思想史上奥地利学派与其他学派所展开的三次论战为主线,来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进行综述。这三次论战包括:19世纪中后期,同德国历史学派就经济学方法论展开的论战,20世纪就社会主义经济计算同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之间的论战,以及奥地利学派杰出代表哈耶克同凯恩斯就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的思想辩论。本文在对这三次论战简述的基础上,来对奥地利学派思想进行梳理,并作出浅评。 关键词:抽象演绎个人主义主观价值市场过程 一、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之争 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关经济学方法论范式的论战。论战的核心是在经济学研究当中,应当坚持历史归纳法还理性演绎法。德国历史学派坚持历史归纳法,主张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经验中进行归纳总结,来得出经济学规律。而奥地利学派则主张理性演绎法,认为存在先验经济学真理,经济学家的任务只是去发现,并加以推理演绎。论战主要在奥地利学派先驱门格尔和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施穆勒及其各自的追随者之间进行。 德国历史学派坚持经验归纳的方法,主张从具体的经济实践中进行总结概括。其核心观点在于,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国情,必须从具体的经济发展实践出发,才能寻求经济规律。经济学中,并不存在先验的规律。依靠设定假设,然后进行推演所得出的结论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因而缺乏科学性。 奥地利学派作为坚持理性演绎的一方,则反对这种观点。其认为,经济学也可以像数学一样成为一门精确的学科。经济学中是存在先验的精确规律的,这种规律的存在是绝对的,永恒的,普适的,不随历史的变化而改变。经济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去揭示这种规律。而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在进行假设的前提下,进行演绎推理才能做出科学的论断。 奥地利学派坚持演绎推理与其个人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分不开的。奥地利学派

哈耶克的知识分工

一、引言哈耶克(F﹒A﹒Hayek,1899-1992)是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对各种形式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是坚定的自由主义捍卫者。由于对自由市场的坚定信奉和市场经济的深刻洞见,哈耶克荣获了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除了是集众多二十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的“朝圣山学社”(theMontPelerinSociety)的创立者外,哈耶克还是数个领域的精神领袖,一生涉猎的科学领域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政治理论,法哲学等。并且在所涉的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众多领域作了跨学科的研究之后,哈耶克建立起了一个庞杂而坚固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正如J.Gray所说:“哈耶克的论著阐发了一个思想体系,其抱负之宏大完全可与穆勒(John﹒Mill)(由于翻译原因,后文的约翰﹒密尔指同一个人)和马克思(K﹒Marx)的思想体系相媲美,但是却远不如它们易于受到批判,因为哈耶克的体系乃是一种在哲学上站得住脚的有关理性之范围和限度的观点为基础的……。”凯恩斯(J﹒M﹒Keynes)说“这个世界其实是由思想统治的”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在我国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哈耶克的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哈耶克的热潮,已翻译出版了哈耶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著作。本文的目的在于理出其思想体系的基石。在我看来,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基础的是他于1936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EconomicsandKnowledge)中提出的“知识分工”的思想。由于“知识分工”的存在,使人们必然对现实世界中的很多事件处于必然的无知状态。每个行为主体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所掌握的信息作决策。作为传递信息的系统的市场协调着不同的行为主体的行动。市场和其它的制度要有效的运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个人必须能自主的做各种决策。因此,自由是必不可少的。而法治是自由的真正保障。故哈耶克的思想脉络可简单表述为:知识分工到自由,再到法治。早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哈耶克作为专业经济学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声誉,是坚定的反凯恩斯主义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干预主义成了时代的最显著的特征,凯恩斯的干预思想成为思想界的主流,作为凯恩斯长期论敌的哈耶克从大论战中败下阵来。尽管在那个年代哈耶克仍然写出了不少在今天看来属经典之作的论著,但这些都被知识界对凯恩斯的追捧所淹没了。直到1944年发表《通往奴役之路》(Theroadtoserfdom),哈耶克又为自己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一次,不仅仅是在经济学家中,而且在普通百姓中,哈耶克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通往奴役之路》很快成为畅销书。但这也给他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在职业经济学家们看来,一个严肃的经济学家是不应写出如此大众化的读物的。传言这还使得他未能在当时快如日中天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谋得一个教职,倒是后来却成为该校“社会思想委员会”的主要教授。在与凯恩斯论辩的数年中,哈耶克对凯恩斯的很多主要著作都作了批判。但由于凯恩斯在学术上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且往往在论辩中不能针锋相对,使得哈耶克渐渐厌倦了这种争论。以致于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哈耶克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更猛烈的批判,这也成了他终身遗憾之事。在凯恩斯的思想风靡之时,哈耶克发现仅仅从经济学上对凯恩斯主义及其它形形色色的干预思想进行批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更基本的思想渊源进行彻底的攻击。这一次,哈耶克的雄心更大,他不仅要对各种各样的干预思想进行猛烈的批判,而且还要建立起牢固的自由思想体系,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得到延续,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empirenews.page--]二、对新古典均衡理论的批判作为哈耶克思想体系的基石的即是与凯恩斯的《通论》同年发表的《经济学与知识》(因为这两篇文章,1936年应是经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年份)。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第一次提出了“知识分工”的思想。至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年发表《国富论》以后,他的自由市场的思想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也得到了继承,但作为其核心思想的分工理论却没有得到发展,只是在1928年杨格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人们重新重视分工思想。显然,哈耶克这篇文章里把分工理论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中,会有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基本假设,如信息是完全的、个人偏好不会发生变化、不考虑时间因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

经济学专业书籍推荐目录2013(8个学期)

经济学专业书籍推荐目录 第一学期 1.陈鹏飞.《关于经济学的100个故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该书力主简约不简单,透过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众所周知的故事,以及一些名人的成功案例等,来诠释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解释经济学领域的各种现象。 2. 张立辉.《每天读点趣味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每天读点趣味经济学》是一本让你生活得更睿智的趣味经济学读本。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经济学本身就是有趣的,人类的生活同样充满神秘。现在,让我们一起用经济学的金钥匙,开启你精彩的人生之旅吧!抛开数字与图表,从生活趣闻、社会热点、名人案例中发现经济学,学习经济学,你会进入一座趣味而神奇的经济学殿堂,轻松把握经济的脉搏。 3. 李任君.《品出经济学三味》.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真正的经济学,既关注于财富本身又不失于人文关怀,经济学犹如一杯浓茶,虽有几分苦涩,几分神秘,但细品则出三味:一味快乐,二味厚重,三味致用。经济学的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却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该书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大量丰富的生活实例来介绍经济学理论,比较适合经济学入门者阅读。 4.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非学术大部头,只是生活小智慧。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本书收录了多个最有趣的例子,是作者历年来的珍藏。根据具体事例理解经济学原理,可以轻松掌握。 5. 郭凯.《王二的经济学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本书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如庖丁解牛般揭开了经济现象的神秘面纱,将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把本来深奥枯涩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文章风趣幽默、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助于读者了解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和方法。 第二学期 1.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999 对社会主义命题40年的研究与反思,大师熊彼特备受争议的“异端之作”。预测资本主义未来,社会主义的诞生,及民主前景的书。作者的意思是,资本主义“最终会被它自己的成功杀死”,创新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蜕变为敌视企业家、官僚的资本主义,从而不可挽回的衰落。而社会主义,但就其经济制度层面的意思来说,替代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作者谨慎的认为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与经济学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1

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

摘要 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尔,创始的经济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 事实上,不但是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19世纪以来经济学中的各流派,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学派属于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而奥地利学派则属于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两个学派在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偶然特别是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二次大战的爆发,致使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成为了潜流。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理论差异

1.凯恩斯主义 1929至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上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派被边缘化了,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凯恩斯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是因为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1.1 凯恩斯主义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依然按照维多利亚时代行之有效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却造成国内投资需求不振,失业人数增加。 庞大的失业大军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降低失业率便成为英国朝野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金本位制的恢复,很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因此从二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提倡以公共工程来减少失业,也就是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就业。但是以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为基调的“财政部观点”反对用公共工程缓和失业。结果英国经济在20年代的萧条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危机爆发。 1.2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由总需求的水平决定。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

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分析

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分析 摘要: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是经济学史上的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论战之一,并且一直到现在仍在持续。本文以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的背景和环境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了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凯恩斯;哈耶克;论战;政府干预;自由放任 引言 “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梁小民如是说。就如同哲学基本问题始终是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般,经济学争论的主线一直到今天也仍是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而这两种思想最突出的代表者便分别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这里就对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的背景与环境做简要分析。 简单来说,凯恩斯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而哈耶克则相信市场经济是完善的,且市场经济完全有能力纠正各种由于投资与货币等引起的问题,因此政府干预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他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一、形成 抛开两人的知识背景与他们老师的不同,凯恩斯与哈耶克两人理论的差异或多或少与他们早期的经历以及个人性格有关。 凯恩斯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在剑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雄辩,讽刺,激进。根据哈耶克的说法,凯恩斯“才华横溢又健谈,兴趣广泛兼有一副好嗓子,很快就折服了我们”。而且乐于用经济学来改善他人生活,并积极地介入政府活动。而与凯恩斯恰恰相反,哈耶克则刻意地与政治保持着距离。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奥地利军队的年轻士兵,奥地利作为德意志的一部分在战败后因为凡尔赛合约沦入贫困境地,而哈耶克和他的全家经历了席卷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的可怕的通货膨胀,他亲眼目睹双亲的积蓄当然无存。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哈耶克会对极有可能带来大规模通货膨胀问题的举措——例如“以大规模公共开支计划来解决失业问题”——表示反对以及哈耶克为什么不愿介入政治。 二、开端 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大约在1923年,就开始了。那时的英国迎来了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这让凯恩斯忍无可忍并逐渐开始怀疑现有的理论,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真的会进入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吗?此后,他便在全国自由俱乐部发表致辞,火力全开地批评政府依赖自由市场解决经济问题的做法并且出版了《货币改革论》来试图挽救危险经济状况下的不列颠。彼时的哈耶克则担任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学会的主任,致力于研究商业周期。他坚信,自由市场就如同达尔文的理论一般是优胜劣汰的,会自然地走向一种均衡的状态,而任何人为的篡改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两人思想的针锋相对就此开始。 三、发展 1、第一次争锋 1929年,这场较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美国陷入股灾,世界卷入金融风暴,大规模失业和赤贫的双重苦难似乎永无尽头。凯恩斯的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大受欢迎,凯恩斯主义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在这段时间,正如凯恩斯所提倡的,政府开始插手: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限制农业生产,调节劳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大获成功,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同时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就此进入国家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认识论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认识论局限性 95财经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0310708.html,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之五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批判之四:《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社会制度属性》的理性剖析与客观性批判的文章中,已经知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社会制度属性: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卫道士与“锦囊妙计”的“药方子”提供者,是资本主体经济学与货币主体经济学,是富人经济学与少数人经济学。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制度的制度性制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的必然性框架作用,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认识论必然性具有片面性、局限性与有限性,从而带来了链式反应的方法论的贫乏与有效性有限性、可持续性难以为继的短期行为性与仅仅是权宜之计的必然性结果,所以,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学属性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剖析与批判,现在就进行:经济学认识论的批判与剖析。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二元论哲学观经济学 我们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思想阐述与理论证明、逻辑推理看出来,它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是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的产物,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在他的经济学体系中是对立性质的经济利益博弈论关系,国家与社会同样是对立性的利益博弈论关系,投资主体与劳动者主体之关系仍然是本质性对立的:资本雇佣关系,这样他的经济学的逻辑性推理就无法突破这些利益冲突性质的社会化博弈主体的核心利益进行:就业与充分就业均衡的逻辑性推理的理论证明与实践性有效性运用。他的逻辑性推理的理论证明仅仅是:学院派的纯粹“理论证明” ,面对格格不入的社会实践性运用就难以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进行了。这样的二元论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成为:悖论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西方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的必然性影响的结果,也是西方二元论价值观、哲学观思想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体系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识论局限性顶层框架的制约性、限制性的必然性结果。任何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都是社会价值观、哲学观与社会制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思想理论体系之结晶与成果而已,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概莫能外。所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必然性是一个:社会生产体系与社会消费体系二元论的经济学认识论体系与方法论系统。这些已经决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先天性价值观、哲学观的错误与逻辑性推理的必然性失误。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认识论基础是资本主体经济学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决定的制度性顶层设计、社会经济框架结构而决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必然性是:以资为本的经济学思想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主体上层建筑决定了: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与主导性、原则性要素,社会的一切都是围绕:资本这个核心与主体进行运作与发展的,无论是政治、法律、道德、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外交等等都是如此。社会经济基础也是如此的私有制资本主体(生产关系的主体)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体的经济机制。

从亚当斯密——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回顾

从亚当斯密——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回顾 1931年在英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名不见经转的奥地利学者哈耶克在伦敦学派罗宾斯的邀请下来到英国,与当时炙手可热的知名人物凯恩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锋。这是市场自由放任理念与政府干预主义思潮的一次正面较量,也是自由论者试图转变当时社会群体观念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虽然这场学术论战最终演化成相互指责和攻击而偃旗息鼓,并且充满枯燥晦涩的专业用语,常人难于理解,但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思想理念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可以说,时代价值与学术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不同的学术思潮通过政治驾御改变着社会不同的走向,也决定着作为社会微观个人分子的共同命运。而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博弈正是如此。 其实,也正如凯恩斯说的那样:“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凯恩斯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但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也标志着传统经济学的稳固地位遭受撼动,逐渐与由看不见的手所驱动的自由市场经济分道扬镳。其中提倡政府调控干预的核心观念不仅得到广大政客的认同,也得到大萧条时代下被救济者以及与政府有着紧密联系的利益群体的拥护。对于凯恩斯来说,如果他像自己的老师马歇尔和对手哈耶克那样注重学术研究,那么或许只能在象牙塔或者大学讲台上度过一生。但是天资聪颖,能言善辩,极具游说辩论禀赋的他注定不甘寂寞,在时代的推动下走向历史舞台。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积极投身于政治领域,在一战期间进入英国财政部工作,由于卓越的能力和出众的表现很快得到上级垂青,被推荐为战后出席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和会之后,凯恩斯对协约国针对德国等战败国家的经济制裁政策大加抨击,认为近乎于疯狂的剥削与敲诈措施不仅不会促使德国处于永久性衰落的窘境,反而会引发激烈的反弹导致集权主义的出现。他专门为此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该书一经出版便得到西方各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在战败国广为流传。这为他积累下足够的知名度和众多的支持者(哈耶克这时都认同他的观点,并且对他的观点大加赞赏)也为他在日后学术界如日中天的地位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的论战就不得不提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关于这个我们在过去从一战到20世纪经济大萧条中已经有过论述。可以说一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但是并没有履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际职责。出于政治私利的驱使,美国采取孤立主义下严重不妥协政策。一方面强迫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进行债务清偿,另一方面捍卫以黄金为支撑的新兴美圆的国际地位,通过各种谈判手段建立起一种以美圆为核心的金兑汇本位制度,即英镑与美圆挂钩,美圆于黄金挂钩。这样一来达到削弱英镑地位间接控制其货币的政策意图,同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关税壁垒等手段抑制进口达到维护国内工业集团既得利益的目的。而作为英国,由于在战争中大量精英的死亡,经济发展失去驱动力,如要恢复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另外试图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拉动经济的战略又受到美国的抑制和反对,并且后者通过道威斯计划扶持德国,美圆与马克挂钩孤立英镑,达到一种胁迫的意图。为了维护英联邦国家对英镑的信心,此外为了应对美圆的强势地位,英国不得已于1925年回归金本位,通过货币高估的手段实行紧缩政策来支撑本已弱势的英镑,由此一来对本已脆弱的国内经济进一步形成重创。于是出现以下的情形:英国通过高利率紧缩政策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国内失业情形加剧,经济严重衰退——债务偿还使资本无法在国内滞留循环,另外低迷的经济产生国内悲观预期诱发资本外流——进一步对国际资本形成依赖。为了应对这种窘境尤其是促使债务尽快得到清偿,此外为了促进出口,美国采取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来支持英国金本位。从当时美国政客的层面来说这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举措,然而他们未曾想到的是,他们长期以邻为壑的外交和政治经济政策严重阻碍了欧洲的战后复苏,并且很快将把自己也推入深渊当中。要知道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急切需要的是债务的延期和减免,在和谐自由经济环境下通过贸易的开展鼓励资本的流动来促进经济循环发展,而缺少这一前提任何行为都是无计可施的。而且极有可能引发相反的效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很庆幸这个学期修读了管理经济学这门课,这门课让我了解了很多管理与经济方面的思想和著作,所学到的很多都是很实用的理论和方法。在这期间我也相应的关注和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麦克〃波特的《竞争论》、科斯/王宁的《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到了期末,老师要求读一本书作为作为期末考核,我想来想去,虽然在大学修读了宏观经济学,但仅限于教科书的知识,对于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却没有认真读过,所以我想选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来认真地读一遍。曾经听大学的老师说过:“如果不读凯恩斯的著作,就没有资格谈论经济学。”,而最能代表凯恩斯思想的著作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它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共同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 于是,我急急忙忙在当当网买了一本全新译本——《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进行阅读。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我这个决定可能不是很明智,这本书真的就如同书里序言第一句所说的“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家所写……”,我的经济学功底那么浅,阅读起来自然是很困难了,真不愧被公认为是一本非常难懂的经济学著作,因此,我赶紧去又去买了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作为参考,后面在阅读的过程中还陆续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让我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汲取其中的精华。由于时间有限,我也只能勉勉强强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多内容都是囫囵吞枣。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了大师的思想魅力,我将我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一、背景介绍 首先,我在看这本书的最大的感觉是,凯恩斯是一个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又才华横溢、雄辩的经济学家,他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内在含义。凯恩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切入了战斗模式,宣称《通论》的目标就是传统经济学。他的准星对准了所有的经济学前辈,不光有他剑桥的亲密同事亚瑟〃庇古,甚至还有他的导师——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其实他也对他之前所信奉和发展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我相信他尖锐地攻击古典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并不是要证明别人是错的,而是希望让分歧更加明确,希望挑起经济学家的争论,只有在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中,经济学的理论才能得到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MV说唱歌词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第一回合 We’ve been going back and forth for a century [Keynes] I want to steer markets, [Hayek] I want them set free There’s a boom and bust cycle and good reason to fear it [Hayek] Blame low interest rates. [Keynes] No… it’s the animal spirits [Keynes Sings:] John Maynard Keynes, wrote the book on modern macro The man you need when the economy’s off track, [whoa] Depression, recession now your question’s in session Have a seat and I’ll school you in one simple lesson BOOM, 1929 the big crash We didn’t bounce back—economy’s in the trash Persistent unemployment, the result of sticky wages

Waiting for recovery? Seriously? That’s outrageous! I had a real plan any fool can understand The advice, real simple—boost aggregate demand! C, I, G, all together gets to Y Make sure the total’s growing, watch the economy fly We’ve been going back and forth for a century [Keynes] I want to steer markets, [Hayek] I want them set free There’s a boom and bust cycle and good reason to fear it [Hayek] Blame low interest rates. [Keynes] No… it’s the animal spirits You see it’s all about spending, hear the register cha-ching Circular flow, the dough is everything So if that flow is getting low, doesn’t matter the reason We need more government spending, now it’s stimu lus season So forget about saving, get it straight out of your head Like I said, in the long run—we’re all dead Savings is destruction, that’s the paradox of thrift

哈耶克的市场自由

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 裔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著作有 《自由秩序原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 的自负》、《通往奴役之路》、《法律、立法与自由》 等,并且于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由是永恒的追求 哈耶克最引人瞩目的观点就是,靠中央政府指令和计划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是行不通的,经济只有在市场和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才能有效运转,政府集中控制的经济不但是低效的,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集权,导致人民失去自由和权利。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充分体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以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人的自主。这种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经济自由。其中,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 哈耶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因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和“自生秩序”而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政策,什么事情都是管得越少越好。他强调的是政府在维护秩序和制度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制定和维护法律的作用。他在《自由秩序原理》和《法、立法与自由》这两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中阐明,市场经济只有在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才能够正常运转。 哈耶克的自由观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对建构理性主义的批判和演进理性的推崇。二是尊重传统的特征,哈耶克在批判建构理性主义自由观时,总是极力地维护和尊重习惯和传统。三是个人主义的特征,哈耶克指出,个人主义与任何政治术语相比受害最深,它不仅被其它反对者歪曲得面目全非,而且被用来描述好几弗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财新网】(专栏作家周文渊)人生若只如初见 凯恩斯是一位绅士,他们不是一代人,在哈耶克面前,凯恩斯更像一位富有魅力的长者。特别是在巴黎和会之后,《凡尔赛合约》签订的短短几个月之后,凯恩斯很快地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后果》,睿智地预言对于德国苛刻的赔款将会造成经济的崩溃和政治的不稳定,很快带来新的战争。这是相当一针见血的批评,并且很快得到了应验。这本书为凯恩斯带来了世界声誉,哈耶克回忆说,凯恩斯是“我们中欧人的英雄”,哈耶克和他那一代年轻的维也纳人都称赞“这本书(《和平的经济后果》)文采斐然,因为它直言不讳,思想独立”。这是很高的评价,思想的独立和原创性是对学者的工作能力的最高赞誉。两位思想大师的最初联系实际上颇有戏剧性,1927年,年轻的哈耶克写信给英国剑桥国王学院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借一本写于50年前的经济学教科书,埃奇沃斯名字怪怪的《数理心理学原理》,至于哈耶克为何会向素未平生又举世闻名的凯恩斯借书,一个可信的解释是因为维特根斯坦。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凯恩斯在剑桥的朋友,而哈耶克是维特根斯坦的远亲,他们在1910年前后认识。维特根斯坦曾经在奥地利军队服役,一战期间驻扎在意大利前线,当时他写信给凯恩斯让他帮忙寄一本剑桥哲学家

罗兰·罗素的新书,凯恩斯及时照办了。远亲的经历无疑给青年哈耶克一种错觉,以至于他提出了这一个有失分寸的请求。虽然这一次凯恩斯没有照办,但是他还是礼貌地回信给哈耶克:“很抱歉,我也没有多余的《数理心理学原理》”。虽不免有些失望,但哈耶克依然把凯恩斯平淡的回复视若珍宝,当成私人纪念品和事业奖杯般保存了整整65年。在1927年的信件往来之后,他们很快就见面了。1928年凯恩斯受邀参加伦敦剑桥经济服务中心召开的会议,在会议快要结束前,两人见面了。高大有力的矜持人物哈耶克迅速地赢得了凯恩斯的注意,“我一提出严肃的反对论点,他就认真对待我,而且自此以后都尊重我。”哈耶克说道;他聪明地把握了凯恩斯的心理“凯恩斯最初会以一种恐吓年轻人的态度,无情地碾压异议,可要是有人站出来公开反对他,哪怕他完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会表现出更友好的兴趣来。”哈耶克的野心初步得到了实现,他赢得了凯恩斯的关注,1929年哈耶克赠送给凯恩斯一本他的任教资格论文《货币理论与商业周期》,对这个礼物,凯恩斯非常友善地写信道谢:“非常感谢您赠送这本书,我对最后一章尤其感兴趣。不过我发现,你们的德文实在是难以搞懂!”;要知道这是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给一位还不到30岁的默默无名的年轻人写信,而且凯恩斯在《货币论》中两次提到哈耶克。作为晚辈,虽然哈耶克的观点可能与凯恩斯有分歧,但是最初凯恩斯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