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自测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自测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自测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自测

自测

单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 .2009-2018年间,以下哪个碳汇吸收了最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A.陆地生物圈

?B.大气

?C.海洋

2 .2018年,在世界范围内,以下哪一类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最高?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其他可再生能源

3 .根据Kaya分解的结果,截至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对脱钩的最主要原因为以下哪个因素??A.人均GDP的下降

?B.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升高

?C.能源强度(单位GDP能源消耗)的下降

?

多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以下哪个/哪些经济体是隐含碳排放的净进口者?

?A.印度

?

?B.美国

?C.中国

?D.欧盟

2 .为实现低碳发展,未来需要构建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请选出该系统需要包含的要素:(多选)?A.发电量预测及调节

?B.需求响应

?C.高比例核电

?D.车联网等辅助服务

判断题(共5题,每题10分)

1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在时间上不存在波动。

对错

2 .海洋碳汇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可以长期储存二氧化碳,对减缓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错

3 .根据2018年数据,中国仍是全球碳排放最高的经济体,且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对错

4 .为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实现净零排放即可。

对错

5 .为削减碳排放并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我们需要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比例,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对错

气候变化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的无节制排 温室气体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 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 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 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 正文: 1. 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 为10 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1.1 气候变化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 ( climate change )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 Global Warming )、酸雨( Acid Deposition )、臭氧层破坏( Ozone Depletion ),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1.2 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 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

对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平等和可持续政策

对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平等和可持续政策 John Byrne a, Young-doo Wang a, Hoesung Lee b,1, and Jong-dall Kim c 过去两百年里,能源在工业生产和消费中的应用改变了大气的化学结构。自工业时代起,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甲烷和氯氟化物大幅增长(Cicerone, 1989; IPCC, 1990; IPCC, 1996a)。如果考虑到所有的社会活动,全球范围内约有60%的温室气体是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的(Byrne 等,1992)。用气候学家Nicholas Shackleton的话来说,温室气体的排放程度以及对大气化学组成的影响远远超过大自然界在过去50万年所经历过的(New York Times,1990年1月16日)。 许多气候模型预测大气中高浓度的温室气体将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尽管对温室效应的精确度动态影响还有争议,由联合国组织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已得出结论空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正在影响最近的气候模式(IPCC,1990;IPCC,1996b,c)。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及随后于1995年柏林,1996年日内瓦,和1997年京都举行的缔约方大会号召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行动都着眼于能源部门,以及能源部门所采用的燃料和技术。而大多数政策建议的共同点便是从常规能源向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化。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常常引起关于成本和效率的争议,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政策提议采取减排不应过急过快(如Nordhaus,1991)。从广义上来说,在能源政策的制定中应采取两个预防准则――“无悔”和“保险”。然而,每一项准则都很难证实在国际政策中的应用。本文提议用平等和可持续性作为制定全球能源政策的基础,以此来定义和分配为减缓气候变化转化能源部门所需要的成本。 两个主要政策提议 到目前为止,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争议大都集中在“无悔”和“保险”的原则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无悔”政策(Cristofaro,1992;Shelling,1991)是要求国家减少那些没有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的成本有效的活动。基本上,这个政策提议国家加速实施低成本的节能措施比如更换变速电机和高效的荧光灯。由于有市场障碍,这些措施没有得到推广实施,而“无悔”政策可衍变为移除这些障碍的具体策略。 “保险”的政策则旨在采取减缓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全球变暖引起灾难性事件的风险(Cline,1992;Manne和Richels,1992)。这个政策提议实行适度的温室气体减排来避免未来风险,比起“无悔”政策来要更进一步。可是,“保险”的气候变化政策同样是希望通过加速实施低成本的能源效率措施来实现减排。 a.美国特拉华大学能源环境政策中心 b.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 c.韩国庆北国立大学经济系 1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三工作组前任主席。

智慧树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答案 网课2018知到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答案

智慧树知到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第二章单元测试第三章单元测试 名称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08-15 23:59 题目数1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更多答案就在徽信公丛呺【校园柠檬】获取 第四章单元测试 名称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对应章节第四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08-15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建设资源节约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C. 建设科技开发型、能源创新型社会 D. 建设科技开发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最大的能源是 A. 天然气 B. 煤炭 C. 石油 D. 水电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 A. 交通、工业和农业 B. 交通、农业和建筑 C. 工业、交通和建筑 D. 工业、农业和建筑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多选题】(20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 A. 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 B. 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C.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IPCC 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概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于2001 年2 月13~16 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六次会议,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适应能力等问题通过了该工作组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要。 1.最新研究结果 1.1 近期的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已经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了影响 (1)观测表明,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物理的和生物的系统产生了影响,包括:冰川的退缩、冻土的融化、河湖冰的迟冻和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的减少以及开花期、昆虫出现和鸟儿产卵的提前等 (2)降雨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但目前因缺乏足够长的数据序列还无法分析其影响。(3)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等因素也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影响,但在特定个例中很难区分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 1.2 初步研究表明,一些人类社会系统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旱涝的影响有证据表明,一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系统已经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洪涝和干旱的影响,这些系统也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因子如人口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很难将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对影响定量区分。 1.3 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脆弱,有些系统将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自然系统由于其有限的适应能力而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特别脆弱的特征,其中一些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在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北半球北部山区、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受影响系统的数目及遭受破坏的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1.4 许多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中一些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人类社会系统主要有:水资源,农业(特别是粮食保障系统)和林业,海岸带和海洋系统(渔业),人类居住、能源和工业,保险与其它金融系统以及人类健康。这些系统的脆弱性随其地理位置、时间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不利影响包括: (1)对于多数的温度升高预测结果,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2)对于平均温度升高大于几度的情况,多数中纬度地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3)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 (4)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5)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对许多居住区的危险性普遍增加 (6)由于夏季高温降温而导致能源需求增加。 有利影响包括: (1)温度升高低于几度的情况,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 (2)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 (3)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如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4)中高纬度地区居民的冬季死亡率降低; (5)由于冬季高温,取暖所需能源减少。 1.5 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 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对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表现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常常造成破坏、困境和死亡。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对这些极端事件变化估计的不确定性,但与全球变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能源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

电?电?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 刁锐 (清华?学电机?程与应用电?技术系,北京,100084) 摘要:由于电?电?技术“响应性好”、“软控制的灵活性”、“?型轻量化的操控”、“?的效率”等?系列优越的性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更加?泛的应?,重要程度不断提升。本?综述了电?电?技术在混合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上不可低估的作?。 关键词:电?电? 混合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0 前? 为了满??们对汽车的动?性、操作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对环境的友好性等各??不断提?的要求,各种电?装置不断地被应?于汽车[1],使现代汽车成了?个?泛的电?系统,包含?量的电?设备[2].在汽车电?系统中,电?电?技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不仅如此,电?电?技术也是?项对未来开发出具有新特性、功能的设备?分有?的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和化?能源的储量的减少,世界各国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到七?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许多??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亚迪汽车推出纯电动车e6,DM双模电动车和K9纯电动客车,在?些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平,北汽、荣威、众泰等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占有了?定的市场份额。在国家政策的???持和企业、?校的共同努?下,中国汽车?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技术成为“弯道超车”的关键。 1 三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动?系统介绍 根据动?来源的多样性,电动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

动汽车。这些种类均部分或全部地集成了电?动?系统。 通过对框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系统结构?致相同,混合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纯电动汽车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通俗的说,可以将混

2019智慧树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完整单元测试答案

我国是在哪一年的气候大会上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 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科学研究的日程。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 ----是人类历史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温室气体的产生很大程度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上是人类能源消耗的结果。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 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 工业革命以后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文件是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 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矛盾体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答案,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能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的。 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最大的能源是 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 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水平一定随之上升。 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 低碳转型的推力,包括 国际大都市的低碳城市建设的共同经验有 为什么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关于石油的分布和输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关于能源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设备或商品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电能”的是 在世界范围来看,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途径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 以下( )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以下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下列哪一项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历史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气候变迁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将二者结合观察,发现气候温暖有利于社会安定,王朝兴盛,反之,便会引起战争,甚至威胁到王朝的统治。本文从历史气候变迁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两方面论述气候变迁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 引言 自古至今,许多历史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王朝兴衰,朝代更替等问题都会考虑到封建统治者的治国手段,统治的经济基础,被统治阶级的生活等方面,而且,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背景的时候,都会采取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三步分析法。至于地理环境这一因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会被人忽略。张全明先生认为,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本身的因素,其二是地理环境的因素。笔者并非“环境决定论”的信奉者,但纵观中国历史,我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这影响不是绝对的,就如张全明先生说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联系实在复杂,当然,这结论放在中国也是适用的。 在诸多地理环境因素中,我想重点讨论气候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人讲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是取胜的关键。考虑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农业的发展程度对整个社会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而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农业很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天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意义甚大。本文将试图通过探究气候变迁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两方面的影响,探索气候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 1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概述 气候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包括了气温,降水和风等因素,由于我国降水地域差异较时空差异明显,不易分析,因此,本文把气温作为气候变迁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冬季的温度。至于对中国历史气候的气候变迁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已有许多学者为之贡献一己之力,当然,提到前后变迁,不得不参考竺可桢先生所写的丰碑之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氏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把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史分为四个时期:“一,考古时期, 大约公元前3000至1100年, 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刻在甲骨上的例外;二,物候时期, 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 当时有对于物候的文字记载, 但无详细的区域报告;三,方志时期, 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 在我国大半地区有当地写的而时加修改的方志;四,仪器观测时期我国自1900年以来开始有仪器观测气象记载, 但局限于东部沿海区域”,他还划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当然,他对具体分期的准确性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将以张全明先生等学者对四暖四寒分期的具体时间为主要参考,具体分期如下:第一温暖期是人类社会从仰韶文化至殷墟时代,大致为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第一寒冷期为西周中期至西周后期,时间约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第二温暖期从春秋时期起,经历了数百年,时间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初年。第二寒冷期经历了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初,时间约为公元初—公元600年。第三温暖期为隋-唐-五代十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无一不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和日常的热门话题。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达到0.5~0.8℃,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近50年增暖尤其明显,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近10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地区差别和长期波动较大。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均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雨型。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可能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还将严重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变暖的原因在科学性上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多数人或者是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工业化过程当中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增加;另外一种观点是认为这是太阳黑子的变化,或者是生态自然的变化造成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各国的政府应该主动采取一些科学的措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 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自12月7日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备受世界瞩目。世界各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表明立场,并就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作为时代的青年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后续有生力量,我们责无旁贷

气候变化Developing countries(辩论赛:关于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态度)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非常接近或基本一致,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合作行动的“共同愿景”以及发达国家2012年后减排目标上分歧依旧。 “共同愿景”是“巴厘岛路线图”确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讨论的主要话题。代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和中国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强调“共同愿景”并非单一的减排目标,而是包含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等要素。 印度、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大国与中国在“共同愿景”上的立场非常接近。印度代表指出,“共同愿景”要包括“巴厘岛行动计划”的所有要素,公平原则是关键,其中包括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排放权,发达国家由于其历史排放多而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尊重人类的发展权和生存权;“共同愿景”目标中必须纳入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指标。 巴西代表认为,“共同愿景”应以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原则为基础,不能重新谈判,也不能重新建立其他原则,而应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适应方面,必须确保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在减缓方面,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欧盟认为,“共同愿景”是所有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愿景,除发达国家在减排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减排行动。 对此,发展中国家指出,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其历史责任,实现大幅减排,发达国家必须在中期减排目标上作出承诺。 中国强调,发达国家的减排潜力取决于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责任,取决于是否有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意愿,发达国家应当改变其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大幅度减排,尤其是将其高人均排放尽快降至较低水平,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榜样。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北海杯”上海市青少年动手做大赛通知 一、指导思想: 上海世博会展示出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与低碳经济相联系的一系列科技成果,为进一步建设低碳、绿色城市提供了实践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以及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上海市科协、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有关单位拟于2011年5月举行“新能源与低碳生活”上海市青少年“北海杯”动手做系列大赛,以“低碳新概念”车模设计制作、新能源创意模型设计制作、知识竞赛、科幻画等活动为载体,展示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活动成果。 二、活动主题: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 (二)承办单位: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动手做报》社、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能源研究会 (三)协办单位:普陀区青少年中心、上海市北海中学 四、参赛对象: 青少年(中小学生) 五、主要内容: (1)新能源创意模型设计制作竞赛。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如声、光、电、机械传动等知识),以生活中各种废弃物为材料(如废纸盒、废木料、易拉罐、废塑料包装材料等等),设计制作风能、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动力模型,进行创意制作竞赛。竞赛按照原创性、设计构思科学性、制作工艺和外观设计等要求进行评审; (2)太阳能车辆模型载重比赛 参赛学生根据竞赛组委会制定的竞赛规则,用制作材料(太阳能

电池板、电机等)制作太阳能车辆模型,在规定时间及规定赛道进行载重竞速竞赛。 (3)“风帆动力车”模型现场制作比赛 根据竞赛组委会制定的竞赛规则,利用卡纸、竹丝、细吸管、塑料薄膜、细线等简单材料现场制作一辆风帆小车并进行竞速比赛。 (4)“新能源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动手做报》出版节能、环保科普知识专刊,由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编写科普知识题,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科普有奖征答活动。 六、有关事项及时间安排: 1、2011年3月底:举办模型制作竞赛项目教师培训活动;4月份: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初赛; 5月初各区县组织选拔赛,然后向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报送决赛人选;6月上旬举行市级竞赛(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2、参加“新能源与低碳生活”知识竞赛:(1)各参赛学校将参赛人数报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由区县老师统一报《动手做报》朱婕老师,个别区县如无专职老师负责,学校可自行向报社申报,申报邮箱:jelinzj@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10459270.html, ;电话:53828569 。(2)申报时间从4月下旬开始;5月中旬报社将报纸(参赛题)发至学校。(3)知识竞赛获奖比例为10%,其中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为3%、3%、4%。(4)《动手做报——知识竞赛特刊》每份2元。 3、本次大赛设学生等第奖、优秀组织奖,团体奖等;其中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奖的集体及个人,须参加科技制作竞赛和知识竞赛两项活动。 “新能源与低碳生活”—— “北海杯”上海市青少年动手做大赛组委会 2011年3月31日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 IPCC 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概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二工作组于 2001 年 2 月 13~16 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六次会议, 就气候变化的影响、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适应能力等问题通过了该工作组提供给决策者参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要。 1. 最新研究结果 1.1 近期的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升高已经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了影响 (1观测表明,区域气候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物理的和生物的系统产生了影响,包括:冰川的退缩、冻土的融化、河湖冰的迟冻和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的减少以及开花期、昆虫出现和鸟儿产卵的提前等 (2降雨变化的影响也很重要,但目前因缺乏足够长的数据序列还无法分析其影响。 (3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等因素也对生物物理系统产生影响,但在特定个例中很难区分出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 1.2 初步研究表明, 一些人类社会系统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旱涝的影响有证据表明, 一些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系统已经受到了近期频繁发生的洪涝和干旱的影响, 这些系统也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因子如人口增长的影响,一般来说很难将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对影响定量区分。 1.3 自然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脆弱, 有些系统将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自然系统由于其有限的适应能力而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特别脆弱的特征, 其中一些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在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北半球北部山区、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

草地。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 受影响系统的数目及遭受破坏的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1.4 许多人类社会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 其中一些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人类社会系统主要有:水资源, 农业 (特别是粮食保障系统和林业, 海岸带和海洋系统 (渔业 , 人类居住、能源和工业, 保险与其它金融系统以及人类健康。这些系统的脆弱性随其地理位置、时间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不利影响包括: (1对于多数的温度升高预测结果,大部分热带和亚热带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 (2对于平均温度升高大于几度的情况,多数中纬度地区存在着普遍的作物减产可能; (3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 (4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 (5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对许多居住区的危险性普遍增加 (6由于夏季高温降温而导致能源需求增加。 有利影响包括: (1温度升高低于几度的情况,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 (2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 (3对某些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如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4中高纬度地区居民的冬季死亡率降低; (5由于冬季高温,取暖所需能源减少。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张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图1:1970—197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英)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full text) 前言Foreword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气候近50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are a common concern of mankind. Ever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massiv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b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have increased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conspicuous impacts on the natural ecosystems of the Earth, and posed severe challenges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沿海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同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lex climate and a fragile co-environment, China is vulnerabl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has brought substantial threats to the natural ecosystem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hese threats are particularly pressing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forestry, natural ecosystems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in coastal and eco-fragile zones. Therefore, China's priority task at present is to adapt itself to climate change. The multiple pressures of developing the economy, eliminating poverty and mitigating the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constitute difficulties for China in its effort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since the country is undergo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一、气候变化的特征 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智慧树答案100分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智慧树答案100分 文章转载至公众号【多特资料】,已经获得了作者授权 上面的有完整版的,为了省事,我只复制了题目发了上来 以下是题目,希望大家可以点赞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智慧树答案100分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智慧树答案100分 1【单选题】(100分) 我国是在哪一年的气候大会上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A 2015 2014 2013 20121 【判断题】(20分) 温室气体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能源消耗的结果。B 错对2 【判断题】(20分) 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B 对错3 【判断题】(20分) 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A 错对4 【多选题】(20分) 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ACD 哥本哈根谈判阶段《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文本谈判阶段5 【单选题】(20分) 工业革命以后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B 地壳运动能源活动农业活动自然灾害1 【单选题】(20分)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2 【单选题】(20分)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英国的《气候变化法》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欧盟的《气候与能源综合法令》3 【判断题】(20分) 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对错4 【判断题】(20分)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能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的。 对错5 【判断题】(20分) 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 错对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丁一汇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既包括正面影响,同时也包括负面效应。但目前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会花费不小的代价。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并将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自然生态系统按其生长环境可分成陆生与水生两大类生态系统。前者又可按其植被类型分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也可按地形划分高山、盆地、海岸带等生态系统。后者可分成海洋和淡水两类生态系统,其中淡水又分静水(湖泊、池塘、水库、湿地与河口湾)生态系统与流水(江、河、溪流)生态系统。下面选取冰川、湖泊、江河、海岸带、植被(森林、草原)和农业等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为例,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观测事实和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全球生物群落的分布型与全球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自然植被分布的变化最能体现气候变化的影响。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我国植被带明显偏北。现今西北地区的草原与荒漠区,在全新世曾是广阔的温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各种草原动物也非常丰富。但随着全球气温的波动式下降,同时受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隆升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取决于气候变化后物种相互作用的变化,以及物种迁移后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平衡。在移动过程中,生态系统并不是作为一个一个单元整体迁移的,它将产生一个新的生态结构系统,生物物种构成及其优势物种都将会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可能会滞后于气候变化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植被模拟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时,某些物种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濒临灭绝的危险,也可能出现新的物种体系。 全球变暖将对我国植被的水平及垂直分布、面积、结构及生产力等产生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冰川、冻土和积雪可能减少 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冰川将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其规模。由于全球变暖,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如非洲乞里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1912~2000年间减少了81%。1889年它完全由冰雪围绕,今天只剩下15%由冰雪围绕,且主要由季节性冰雪覆盖。 我国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自小冰期后期以来,一直处于后退状态。196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