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技术内陆开放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1]3号)

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技术内陆开放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1]3号)

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技术内陆开放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1]3号)
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技术内陆开放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1]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若干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技术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近年来,我市技术标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标准总体水平不高,与中央赋予我市的战略要求相比,标准化基础仍然薄弱,必须重视和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标准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亟需提速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外部需求、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标准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措施,努力开创内陆技术标准高地建设的新局面。现就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

— 1 —

式,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重点产业振兴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紧扣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紧扣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紧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促进进出口贸易快速崛起;紧扣“五个重庆”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着力构建先进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推进技术标准运行机制创新,着力完善技术标准法规政策,全面增强“重庆标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推进策略。

坚持“企业主体、需求导向、自主创新、服务发展”的方针,坚持结构、质量、速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国际“五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保持标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增强政府推动力。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与调控作用,整合有效资源,加大政策聚焦力度,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增强企业主动力。发挥企业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实施工作,走“以质取胜、标准兴企”的发展路子。

——增强创新驱动力。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标准转化率,促进科技、标准与产业同步发展。

——增强社会联动力。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新闻媒体— 2 —

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积极性,增强全民标准意识。

——增强国际接合力。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力度,推动创新成果标准化、重庆标准国际化,全面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三)工作目标。

到2015年,制定修订各类标准总量进入内陆前列,基本建成内陆技术标准高地框架。

——先进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成,带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品牌企业群。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新增20项、800项、1000项。新增备案企业产品标准5000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采标率保持在85%以上。

——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能力明显提升,带动形成重庆标准的话语权。新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工作组(WG)10个,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取得实质性突破。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家。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水平明显提高,带动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出口产品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建立防控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健全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区县(自治县)、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四体联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体系。

——标准化示范园区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带动形成标准引领生产生活的浓厚氛围。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市级

— 3 —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市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0个。

到2020年,力争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标准化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内陆技术标准高地。

二、实施构建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五大工程”

(一)实施现代产业技术标准引领工程。

1.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标准化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围绕我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密切跟进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能源等支柱产业的标准制定修订情况,填补刷新和主导制定修订一批地方标准,并择机上升为国家标准。促进标准化资源的军民共建共享,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适应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趋势,以标准助推内陆加工贸易发展,重点跟踪分析国际国内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加快笔记本电脑及相关加工产业的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建成内陆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抢占战略新兴产业标准制高点。围绕我市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计划和两江新区“5+3”战略性布局,突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新一代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的标准研制和推广工作。根据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集中力量、分类突破,加快计算机制造、新一代通信设备及终端、高端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物联网、轨道交通装备、智能仪器仪表、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

— 4 —

环保技术及装备、生物医学、制药、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LED、风电装备及应用、光伏等18条战略新兴产业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先形成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进技术标准,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3.拓展现代服务业标准覆盖面。围绕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保税物流标准化,在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展保税物流标准化试点,逐步建立覆盖商品运输、配送、仓储、包装、加工及物流信息等服务的保税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做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产品、服务标准化发展规划,启动建立金融标准体系。在软件研发和测试、全球呼叫、全球订单分拨和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上取得突破,促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发展。加快文化创意领域标准研制,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完善商贸、旅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引导和培育消费的重要作用。构建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生活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实施统筹城乡技术标准助推工程。

1.突出都市农业发展,推进“一圈”农业服务标准化。做好会展农业、超市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农业标准化新模式。拓展标准化服务

— 5 —

深度和广度,促进都市农业生产向农业服务延伸,支持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的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

2.突出万元增收工程,推进“两翼”农业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和发挥农业产业和资源优势,分期分批建设国家级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依托国家粮食主产区县(自治县),建设商品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托长江优质柑桔产业带,建设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利用长江库区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鱼;重点支持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林下土鸡,着力推进生猪和草食牲畜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依托渝西、渝南、三峡库区名优茶叶种植基地,着力打造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托遂渝高速公路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高山错季蔬菜生产区、三峡库区加工蔬菜带以及区域中心城市蔬菜供应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抓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要素市场三个关键,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化”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模式,加快对生产环境、加工包装、保鲜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标准研制,加强生产技术规程、质量安全等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的研制,形成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3.突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标准建设。针对我市山地特点,加大耕地质量、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地方标准研制力度,推进农村环保技术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设施

— 6 —

标准体系。加快“万村千乡”标准化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结合国家“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试点,推进农资和农产品市场流通的标准化建设。

(三)实施内陆开放技术标准促进工程。

1.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水平。指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前瞻性研究,建立高效快捷的出口重点区县(自治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市WTO/TBT中心、行业协会等机构互联互通的应对体系。帮助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国外出口产品注册资格,建立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大宗特色农产品等主要出口品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引导企业规避风险。积极开展省际、国际间标准化交流活动,组建摩托车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联盟。

2.加大标准化服务开放平台力度。以两江新区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作为技术标准孵化基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新模式,围绕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搭建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大力开展电子口岸标准化建设,加大物流和信息流数据标准研制力度,抓紧制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网络安全的执行标准,为沿长江大通关口岸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支撑,统一规范口岸信息标准,稳步推进口岸代码

— 7 —

标准化,为我市与其他地区的口岸信息交流与共享奠定基础。

(四)实施城市品质技术标准提升工程。

1.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标准服务能力建设。适应我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需要,围绕工程质量安全、绿色建筑、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关键技术,开展绿化与园林、环境卫生与市容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污染防控技术、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等标准研制,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与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能源、资源与环境标准体系,加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力度,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低碳技术、清洁生产标准制定,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制定公租房编码管理办法,推进人口信息化等标准制定,保障人口有序流动,提升户籍管理水平。

2.加强城乡安全保障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食品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的研制,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卫生限量、品质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等基础标准研究,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全过程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消费品检测方法标准、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标准体系,确保食品和消费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交通、煤矿、建筑、消防、水利、危化、特种设备等事故灾害多发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增强事故预警防控与应急救护的综合能力。加强异常气候变化、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监测预警和应急

— 8 —

处置环节的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促进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平安重庆”建设。

3.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和基本民生事务的标准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卫生、人口、劳动保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标准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开展教育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快先进医疗设备、远程诊疗技术、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快速检验技术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强节育新技术、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标准的研制,促进生殖健康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加强老年人保障和残疾人的医疗保健、无障碍生活等领域标准化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的权益。

(五)实施自主创新技术标准转化工程。

1.加大标准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两手抓,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研制水平,以标准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科研与标准研制同步、科研成果推广与标准发布同步、产业化与标准实施同步等“三同步”工作,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和战略性产业,淘汰落后产品和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支持企业结合技术研发、市场经营开展标准化活动,鼓励企业与

— 9 —

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组成创新联盟,共同研制技术标准。

2.大力推行企业联盟标准。鼓励在电子信息、摩托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行实施企业联盟标准,形成一批实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产业发展。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结合自身优势研制企业联盟标准,推动联盟标准的研发与实施,填补标准空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实现有序竞争和联合发展。

三、全方位推动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

(一)引导和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要积极引导产品生产者制定严于推荐性标准的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鼓励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企业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标准联盟,引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等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标准化活动,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二)完善标准实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度。

制定出台《重庆市标准化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标准化监督管理办法》,加大标准在全社会推广和实施工作力度。广泛开展标准化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全民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倡导以标

— 10 —

准为依据的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行为。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在汽摩、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和建立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标准工作。

(三)完善标准实施和监督机制。

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健全以标准为依据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制度,充分运用合格评定、市场监管以及政府采购等手段,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加强农业、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围绕标准的制定、实施、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质量综合评价与绩效考核。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市标准化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强化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指导。建立形成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化发展规划、资金保障、奖励措施统一管理和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标准研制和实施具体负责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标准化问题协调力度。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范围。各大中型企

— 11 —

业特别是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设立专职机构负责技术标准战略的组织实施。

(二)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专题规划。建立健全政府对采购、科研、税收、奖励制度等方面支持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激励机制,重点完成科技工作与标准化工作衔接、标准创新奖励等办法的制定,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紧密结合。把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准研制项目列入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定的范围。技术标准研究成果可作为技术职称评定的依据。加强对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标准化评审,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在政策扶持上予以适当倾斜。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各级财政安排、部门纳入预算、争取国家支持、承担单位主要投入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逐步加大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标准化经费的统筹力度,大力支持重点产业的标准研制和体系构建、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标准的研制和实施,积极支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市政府建立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奖励补助办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将标准化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开设标准化— 12 —

课程、职业院校开设标准化专业。完善标准化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机制,实行考评结合和以评代考制度。加强企事业单位应用型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将标准化列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试行将标准制定修订及标准科研成果等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体系。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标准化、熟练掌握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五)完善标准服务体系。

高水平建设西部地区检测基地,把检测服务和标准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形成更多的产业高地。高起点规划建设市标准馆,使其成为集标准信息共享和服务、标准研制、科技成果标准转化和WTO/TBT风险预警于一体的标准化活动基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高标准资源、信息的跟踪、收集和传递效率,为全市标准化工作提供权威、快捷、准确的标准信息服务。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积极组织“世界标准日”、“科技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标准化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设立“重庆市标准创新贡献奖”,对研制和采用先进标准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单位给予表彰。

— 13 —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七大举措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七大举措 2011 年是“十二五”第一年,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关键之年。2010 年重庆市利用外资63.7 亿美元,位列内陆第一;进出口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4.3 亿美元;对外投资50亿美元,与东部地区齐头并进。在2010 年开放高地建设基础上,持续、有效保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力度,力争进出口200 亿美元、利用外资80 亿美元、对外投资50 亿美元。 2011 年重点举措包括: 一是以工业利用外资为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一是工业板块利用外资扩大规模。目前,重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已成体系。房地产、金融板块贡献较大,2011年继续保持2010 年规模。工业过板块过去两年利用外资规模不大,2011 年将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力量。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情况交纳入政府有关考核事项,实施一票否决制度。 初步判断:2011 年,重庆工业利用外资的重点是: 惠普、宏碁两大品牌商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商和上百个零部件企业笔记本电脑的产能至少超过10 亿美元;正在推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20万台服务器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40个区县招商引资也将达到十几亿美元。 二是把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走出去”。重庆“走出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走出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已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可以平衡外汇储备,顺应经济规律。另一方面,“走出去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我们投资铁矿石、农业、装备,都是国内所需所缺的东西,是面向国内市场的海外投资。同时,“走出去”也是招商引资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过去,招商引资像去“讨项目”,侧重于让利优惠,现在,重庆主要靠龙头企业招商,靠产业链集聚招商,靠战略性远见招商,靠资本招商,通过资本对外投资,获取技术和资源,既要重视发达国家,也要重视发展中国家,要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调整投资心态。 三是以加工贸易大规模突破促进进出口贸易大发展。进出口贸易方面不能简单靠实体经济的一般贸易,而要在加工贸易上实现大规模突破。重庆惠普、宏碁项目将大规模投产,这一块做实了,就能产生200 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由于有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标准战略

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标准战略 技术标准化是与工业化过程伴生的一项制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费用、促进规模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最近10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上述基础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的同时,技术标准作为市场竞争的战略工具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凸显。我国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面对发达国家输出技术标准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技术标准竞争产生的机遇,加强对技术标准化和产业标准战略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应和主要影响因素 标准通常被定义为根据集体的理性选择就如何解决常见问题达成共识的一组结构。技术标准是标准在技术领域的应用,它是指一组得到认可的关于产品、技术和工艺的特性及参数的规范,其目的是要保证产品和系统间的互联与互换,维护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正常交流和合理秩序。由此可见,技术标准提供了编码化的关于产品和工艺的相关信息,有助于降低厂商之间、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成本,而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就是提高技术发展的规范程度,从而改进经济活动效率的过程。 技术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分类。根据技术标准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形成过程,可以区分为非产品类标准和产品要素标准。非产品类标准主要是基于公共利益的技术基础设施,这类标准往往是由政府或相关标准化组织制定,而且绝大部分属于强制性标准(De jure)。比较而言,产品要素标准则常常是由于一个或数个厂商垄断了市场,从而迫使其他厂商接受其专有技术,进而形成事实标准(De facto)。因此,作为事实标准的产品要素标准通常无须经过标准化组织的正式发布,而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出来。 技术标准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技术的标准化,体现规模经济的大批量生产才能得以实现,市场也才能平等且有效地进行交易。时至今日,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基础设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应,不少学者做过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包括:激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规模效益;改善市场结构,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需求的精致化水平;创新生产要素,推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鼓励产业间贸易发展。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以上,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1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加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建成带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功能强大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第一节加强“三中心”建设 加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参与中心商业区、主力商圈、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等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贸易运营控制、交易服务、大宗商品价格发现、口岸集散等现代商贸功能,建成西部商贸中心。加快建设西部航空货运枢纽、铁路货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 加强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总部商务区和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集聚区为载体,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壮大金融总量,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 加强科技中心建设。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以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为重点,深化“高科技成都”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智力支撑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资源聚合能力,增强科技辐射力。第二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以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开放化为重点,积极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西博会、欧洽会等国际化平台,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加快优势领域总部经济发展,突出抓好航空航天、重装设备、核工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总部集聚发展。加快形成“198”生态总部基地、天府新城和人南科技商务区等集群发展格局,形成法律、咨询、投资管理、会计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优良商务服务环境和高能级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西部企业总部最多、产业能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总部基地。 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合作 重点加强与云南边贸和旅游经济合作以及与贵州资源开发与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北海通道实现与广西区域合作升级,支持成兰新铁路建设,打通西南至欧洲新的欧亚大陆桥。积极参与支持西藏、新疆各方面的资源开发建设,加强与西藏、新疆合作打通南亚、西亚、中亚通道。全面加强与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产业、旅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 加快发展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台湾农村居民创业园,以吸引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为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深化与上海在金融、产业、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与泛珠三角地区在产业、项目、产品等方面多层次实质性合作;积极开展与京津冀地区在科技、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第五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 E安全 10-11 16:55 大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建设智慧城市有助于实现城市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到协同一体的革命性转变,对全面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3G/4G/WLAN网络覆盖能力进一步加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更加完善,城市传感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其中,路灯感知覆盖率90%,社会公共区域视频覆盖率95%以上,重要隧道、桥梁等感知覆盖率100%。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等近30个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并面向全市提供智慧化的信息服务。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发展,智慧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国内领先的国家中心城市。二、工

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规制标准的调控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并发挥其主力军作用,以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电子政务体系改革任务为核心,以“平台先行、行业示范、分建共享、集中服务”为路径,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五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试点工作,促进数据开放和规范应用,深入推进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先行。先行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政府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行业示范。选择基础较好、需求强烈的行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分建共享。市级部门各司其职,按职能分工开展本行业智慧专项建设,建设成果全市共享。――集中服务。建设成果逐步实现集中化管理,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序开放与服务。三、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光网城市、高速无线城市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枢纽,完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水土政务资源数据中心,改造升级城市智能感知设施,加快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及信息共享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中人、物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全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简述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简述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互联互通的要求越发迫切,把标准化的浪潮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近年来,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围绕标准化发展战略之争愈演愈烈,发达国家不惜投入相当的经费和人力去进行标准化战略研究。我国在“十五”期间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进行了“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预测了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标准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首先我讲一下中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架构 中国技术标准战略的整体架构,包括技术标准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取向、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战略措施和建议。 中国技术标准的战略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技术标准适应性和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满足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和贸易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技术标准的需求,支撑和引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国技术标准的战略取向是技术标准的发展方向向注重制定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转变;国际标准化工作向有效采用、重点竞争转变;标准体制向以自愿性标准为基础的体制转变;发展重点向支持建立和谐社会的标准转变。 中国技术标准的总体战略目标是2010年前,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我国技术标准的整体

水平跟上国际水平;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中反映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比例明显增加;成为推动亚洲地区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2020年前,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以及标准中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含量显著提高;以我国标准为基础制定国际标准的比例明显上升;标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领域技术标准的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成为区域乃至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实现技术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技术标准的发展重点是选择了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等产业中的重要技术标准以及基础公益、安全、健康、环保、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公益类技术标准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技术标准的战略措施和建议:创建提升技术标准自主技术含量的机制;建立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机制;建设以自愿性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模式;完善标准化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实施技术标准推动工程;加强标准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讲一下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大意义 首先、应该认识到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向世界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全球经济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认识到,技术标准在保证商品质量和提高市场信任度、维护公平竞争以及加速商品流通、推动全球大市场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WTO 通过签署《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和《实施卫生与

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

1 新西部 NEW WEST 2019年4月上旬刊 自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重要门户 与核心节点城市,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进一步实现亚欧合作交流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西安提出了“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建设和实施方案,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 西安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渐形成集聚连片发展的新模式;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作出重要指示: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2015年3月28日,随着国家发改委等三个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 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被赋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任。为此,西安市委第十三届四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努力跻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西 安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落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精神和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讲话精神基础上,提出建设“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总体定位。 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达到相当层次影响力的项目,分为“引进来,走出去”两种类型。“走出去”的重大项目,重点是指与沿线国家在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开展基础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项目;“引进来”的项目,一方面是指引进沿线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本地,另一方面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吸引国内重大项目落户本地,以及本地政府、企业实施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西安提出“战略规划+行动计划+项目带动”的方式,通过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对加快西安实施“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和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西安核心节点城市地位,为推进西安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引擎;有利于发挥西安元首外交优势,为打造对外交往中心提供助力;有利于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为实现丝路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新路径;有利于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探索和实施丝路文化高地建设提供新模式;有利于发挥对外贸易基础设施资源优势,为加快聚焦欧亚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支持;有利于发挥国家综合交通信息枢纽资源,为加快实现“立体丝绸之路”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提供支撑。 西安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 从“十二五”末进入“十三五”,西安经济保持较快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与核心节点城市,围绕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战略目标,西安提出了“三个中心,两个高地,一个枢纽”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以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来推动大西安发展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西安的禀赋和基础优势,在承接重大项目的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来推动大西安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路径。 文丨/张 弘 杨 勇 许铭芳 以承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动大西安发展 ◎ “发挥西安重要节点城市作用 承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布局研究”项目(负责人:张弘,项目编号:SXTY2018-08-04)研究成果 The Belt and Road 丨一带一路T

标准化项目管理办法

精心整理浙江省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市场主体运用标准提升和标准创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二章重点项目申报 第六条凡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可以申报承担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第七条重点项目申报类型:

(一)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块状产业联盟标准,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名牌准入联盟标准(包括技术、管理和诚信要求),在产业内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块状产业整体质量水平; (九)促进块状产业质量提升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申报原则要求: (一)坚持自愿申请原则; (二)企业或块状产业有提升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或块状产业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出台支持重

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技术改造、科技等方面); (四)重点项目有明确目标、内容、措施和可预见的效果。 第九条申报单位应填写《浙江省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申报表》(附表1),对块状产业整体提升的重点项目还应填写《块状产业情况分析报告》(附表2)),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一式 划做好对比分析和总结,每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向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 第十五条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重点项目申报内容和计划安排,定期开展检查,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抄报省质量技术监督

局。报告内容包括: (一)计划期内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二)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数据对比); (三)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六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正在实施的重点项目组织开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总结(包括项目建设前后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报告); (三)、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县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对策研究_以重庆_两江新区_为视角

西部大开发 摘要:在西部大开发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内陆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314”总体部署的政策指引,重庆作为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区,加快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具有重要的改革发展意义。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抓住当前全球和国内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历史机遇,重庆应该加快对策研究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为实现“314”总体部署奠定重要的前沿基础,并将对内陆开放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内陆开放;先行区;政府能力建设 Abstract: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ened in-land has grea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t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Based on the pollicy of overall deployment of“314”,Chongqing’s 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area of opened in-land has great meaning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Be-cause Chongqing acts as important experimental zone of open policy so that i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deepening reform.Especi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Chongqing should seize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dustrial pattern’s deeply adjustment nowadays,ac-celerate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o improve its degree of openness,and establish the leading basis of achieving the policy of overall deployment of“314”, which will bring about constructive demonstration ef-fect for the opened inland. Keywords:opened inland;advanced area;government ability construction 在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背景下,随着“两江新区”的成立,重庆正在成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示范中心,实现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这一重大使命。2008年以来,重庆提出了加快把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但是,金融危机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冲突中处于协调和修善阶段,重庆要在5年内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面临着极大的外部问题,同时也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重庆加快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是在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期构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模式的最佳路径选择,也是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的速度与效益的最佳结合方式。 一、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战略意义 把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的新起点。以“两江新区”为核心,重庆加快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1.有助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重庆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中提出,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调整之中,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给各国经济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市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作用,就是要把握新形势下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传统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的产业结构组合,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产业结构。 2.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正在逐步增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力度,同时也要求国内的金融体系的改革朝着多元化、多层次的进程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城乡统筹的国内发展背景下,“两江新区”融合了城乡金融的双层范畴,金融体系改革必须兼顾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营销模式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从制度上充分保障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权益。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作用,就是要在国际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沿,试点资本合作的最优模式,完善金融风险的监控机制,实现金融秩序的持续稳定发展。 3.有助于扩大内外贸易协作功能的拓展联结 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体现在内外贸易的功能结构上,如国际化的零售批发交易功能、口岸贸易功能、物流配送功能、信息化连结功能等等。因此,重庆必须以“两江新区”为枢纽打造立体的贸易多功能区,联结西部内陆城市的优势资源,充分发展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制度优势,才能延伸贸易内容、拓展贸易网络、提升贸易功能、扩大市场开放度,实现重庆内外贸易的集群优势,提高贸易便利度和竞争力,打造出我国西部国际化的贸易平台。 4.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政府能力建设 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对策研究 ——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视角 □曾文革廖明 (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44) 208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11年1月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1-5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板告 f征求意见稿j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二〇〇四年八月 目录 、战略制定背景 (一)我国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现状 1.我国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1)初步建立了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协调发展的法律依据(法律基础) (2)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环境基础) (3)初步建立了技术标准研究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提供了平台基础 (4)科技研发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和专利,为技术标准提供技术基础 2.存在问题 (1)大量科技研发成果没有转化为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科技含量偏低 (2)多数技术标准还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趋势,技术标 准的技术水平落后 (3)技术标准没有发挥出在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和催化剂的作

用 3.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1)技术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主体不相关 (2)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过程不融合 (3)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联系的渠道不畅通 (二)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1.国外促进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状况 (1)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国际背景 (2)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各国基本状况 2.经验与启示 (1)欧、美、日、加拿大等国在标准化发展战略中十分强调技术标准与科技研 发的协调,以便促进国家、产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 高 (2)建立坚实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3)政府鼓励、支持民间组织的各级标准化协会承担标准化工作 (4)注重技术升级和技术标准对产品市场开拓的作用 (5)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合理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推广、扩散促 进产业技术进步与投资科技研发获得合理回报的关系 (6)形成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的内化机制 (二)协调发展策略的需求 1.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紧迫性 (四) 策略设计的依据 1.不同的经济体制背景下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二者之间的关系 2.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应把握的原则 (1)应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协调发展 (2)应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相一致 (3)应符合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要求 (4)应与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步 3.实现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条件和特征 (1)协调发展的条件 (2)协调发展的特征 4.协调发展的模式分析及选择 (1)促进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各种模式

标准化战略

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全文) (2006-2010)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发展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精神,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深圳市标准化战略实施纲要(2006-2010)》(以下简称《纲要》)。 一、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标准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标准化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战略地位。标准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以标准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当前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主

要表现形式。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标准化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主要标准化组织纷纷出台了标准化发展战略,我国也即将制定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圳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又是外贸出口大市,其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迫切需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深圳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增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在紧约束条件下加快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做出了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决策,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现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必然抉择和迫切要求。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是促进自主创新的基础及平台。标准是技术积累的结晶,标准化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快速扩散,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标准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来规范人类对资源的行为,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标准化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建设国际化城市要求实现经济

江苏鹏飞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

江苏鹏飞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 江苏鹏飞集团股份的限公司是中国水泥机械龙头企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建材机械行业标准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省、市、县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根据建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求,公司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举办了“标准化工作人员培训班”,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标准审查老师讲解标准化相关知识,让老师结合建材机械标准要求,进行剖析,并予以答疑,使参加培训的人员深入浅出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培训人数近30人次,为有效推进建材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着眼于国内建材机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技术领域,普及和提高标准化意识,强化新标准的宣贯工作,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感知、重视程度,全面提高行业各类标准的覆盖率,创造更加良好的标准化工作发展空间。公司在企业内部制定并实施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有效组织推进实施,先后参与国家建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GB/T27976-2011水泥工业管磨装备、JC/T845-2011水泥工业用辊压机、JC/T401-2011建材机械用铸钢件技术条件、JC/T335-2006水泥工业用回转烘干机、JC/T999-2006水泥工业用组合式选粉机、 JC/T406-2006水泥机械包装技术条件、JC/T405-2006水泥工业用增湿塔等8项产品标准起草工作,2011年企业顺利通过江苏省AAA级标准化

良好形为验收,连续被评为全国建材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极大地提升鹏飞集团在建材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

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质与意义(创新策略之39)

创新策略— 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质与意义 标准的定义和具体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得到充实和变化,并不是全部的标准都能实施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技术领域,而这些标准又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标准,往往是国际化标准、区域化标准或产业联盟颁布的标准。 一、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质 (一)技术与标准技术的差别 技术与标准技术之间的差距是“质的差别”。“质的差别”是占有与不占有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本质区别。标准技术的全球技术许可,能给标准的拥有者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美国的CDMA巨人高通公司就是这样的企业。高通公司总部一层大厅树立着一面专利墙,这个专利墙由1400块玻璃砖构成,而每块玻璃砖,代表着高通公司的一个核心技术专利。高通现在的影响力,就是这1400个专利已经占据了CDMA整个技术标准所散发出来的光和热。 (二)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步骤 现实中,我们对于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人认为许可本身仅仅就是标准的许可,也有人认为只要建标准就可以坐享技术许可的成果。殊不知现代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

战略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工程。这一管理工作在建立标准之前就先行介入了,沿用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这一思路,并且贯穿于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始终。 1、技术专利化 从建立标准的初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工作就要介入,首先是申请专利。专利技术是技术标准实施许可战略的基础,而在专利申请之前的技术标准的公布,往往又会造成专利的“新颖性”丧失,从而失去获得专利的可能,这会使标准技术的对外许可效益大打折扣。 2、专利标准化 其次是在技术标准化阶段将这些专利技术融入到标准中,在建标准的同时就要构建此标准体系的技术许可框架。 3、标准许可化 最后才是标准建立后全球技术许可的实施。在每一个阶段,由于标准技术的不同,又会有不同的操作。因此又表现为许多种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韩国的数字电视采用美国的ATSC标准,按该标准提供的方案设计电视机接收机集成电路芯片,即使设计和生产的工作由自己完成,每一套也要向美国交纳30—40美元的专利技术费,因为标准中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如果中国也全套采用外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按中国市场3亿台数字电视计算,我们要交纳1000亿人民币的技术

心得体会: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新高地先进经验(最新)

心得体会: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新高地先进经验(最新) 一、贸易顶层设计产业对接合作 一是X市提出了“1581”工作思路,即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总目标,强化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建设,打造自由贸易园区、国际人文交流、国际展会展示、国际机构汇集、科技创新驱动五大平台,通过实施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丝路信息走廊、产业合作基地、园区示范载体、人文交流纽带、城市功能聚集、体制机制改革八大任务,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项目预期投资规模1万亿元。 二是在推进“一带一路”产业中主推四大领域,力争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共享、共赢。能源装备和资源开发合作领域:X兰石装备工程有限公司首次向埃及出口1000HP拖挂式快速移动钻机等;农业畜牧业合作领域:X瑞达公司在阿拉木图投资建设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已投入运营,豫兰生物科技在印尼利用生物技术积极开发农业项目等;生物医药合作领域:甘肃新丝路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建立了中国—吉尔吉斯中医中心,佛慈制药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

中成药销售网络;对外经贸服务领域:甘肃国合进出口公司积极承接甘肃省商务厅驻伊朗商务代表处工作,中甘国际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建设商业中心,为两市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 二、对外经贸交流构建对外载体 一是对外经贸交流方面:近年来,X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全市有实绩进出口外贸企业达到272家,出口7大类1300多种商品,出口到香港、美国、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等13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5大类290多种商品,涉及民主刚果、马来西亚、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6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5.55亿元,同比增长53.21%。其中,出口37.07亿元,进口28.48亿元。二是甘肃(X)国际陆港建设方面:甘肃(X)国际陆港是全国城镇体系9大综合交通枢纽、21个物流节点、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X铁路口岸成功获批国家铁路临时开放口岸,现已成为X “一带一路”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和转运站。X中川机场升级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已成为冰鲜水产品、肉类和水果进口指定口岸。四是X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方面:X 新区综合保税区自2015年12月封关运营以来,重点以保税加工、研发、制造、检

标准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标准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一、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技术基础 1、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要求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社会化、全球化。例如波音飞机有450万个零件,由六个国家一千多家大企业和一万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这样的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必须依靠标准化,才能使生产活动高度协调统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而标准化则是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前提。通过标准化活动,合理简化品种,零部件系列化、通用化和互换,可大大缩短设计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依据 现代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为确保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技术上的相互衔接、管理上的协调一致,必须制定共同遵守的各类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的依据。 二、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科学管理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之父”泰勒早就指出:标准化为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要使所有的工具、设备、工作条件以及工人操作时的每一

个操作都达到标准化。 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之成为增值的过程,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 标淮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晶的载体,为企业管理提供以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准则。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又为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将大大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 三、标准化是企业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标准是产品质量的依据。没有先进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性能提出一系列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和装配工艺、检验、包装、运输、储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既保证了各项技术标准的有效实施,又保证了产品实现全过程受控,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通过持续改进和各项标准的修订及实施,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四、标准化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业健康、加强环境管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制定了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大量这些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贯彻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环境、职业健康、节能标准,才能防止生产事故,减少职业危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物流大通道支撑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崛起

物流大通道支撑陆开放高地崛起 2012-08-14 15:24:35|分类:发展|标签:陆开放高地畅通路径十二五规划|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核心提示】近年来,距离出有2000公里之遥的,以建设物流大通道为抓手,构筑物流大平台为依托,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将一个陆城市由销地型城市转变为国外各类要素的集散地,引发了中国物流格局的巨变—— 八大对外通道示意图 “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示意 山城正在大步实现自己的“开放梦”——一个以为源点,开放为动力,整合全球资源的宏大蓝图,正在把这个陆城市,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个蓝图,就是“一江两翼”战略。

所谓“一江”,即长江黄金水道,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通达东南亚、美洲和澳洲。 “两翼”,一是包括“西北翼”——通过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出境,通达欧非、中亚和南亚; 二是“西南翼”——通过现有公路网络或铁公联运通道,到达东盟、东南亚地区。 这是一个整合并升华了古时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和下西洋路径的新构想,它使这个关山阻隔的城市,有了三条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从而构筑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地理版图。 2015年,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建成陆重要复合型枢纽机场。 位于连接印度与日的中点,还是连接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的中转枢纽。 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使具备了通达全球、全国最快捷高效的方式,物流效率迅速提升,成为高附加值产业、产品以及强时效性产品物流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不断强化航空基础设施,着力完善空道网络,截至2011年底,已经形成“一大两小”民航机场的格局。2011年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货邮吞吐量近24万吨,同比增长21%。江北国际机场第一和第二跑道已经建成投用,年吞吐能力达到1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45万吨/年。3800米第三跑道及45万平方米东航站区项目控制性工程已经正式奠基。 目前,可承运国际货物的航线已经达到33条。其中,国际货运定期航线11条,货运专机可到达达卡、列日、台北、卢森堡、马德拉斯、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班加罗尔、加尔各答等地。可承运国际货物的航班增加到31班/周,可承运IT国际货物的航空公司达到11家。其中国际货运定期航班达到平均20余班/每周。江北国际机场跨入全国九大、世界百强机场行列。航空物流快速发展,支撑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快速崛起。2011年,笔记本电脑全年生产2500万台,出口1574万台,占出口的1/4强,量值增幅均超过1000倍,而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通过航空运输方式送达全球。 到2015年,将建成陆重要复合型枢纽机场。 2015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300公里,干线铁路复线率达到70%,铁路覆盖80%的区县,实现“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将成西部最大铁路枢纽。 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陆上运输的绿色通道,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同时是实施“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完善国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推动开发开放的主要依托。 过去的6年是铁路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截至2011年底,市铁路网已形成渝湘、成渝、渝遂、渝怀、渝黔、达万利、三万南“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境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42公里。也是西部地区铁路投资最多的地区。铁路枢纽在建兰渝、渝利、渝黔、渝万、成渝客专、渝遂二线、渝怀二线、南涪、三万南9条铁路,在建里程1156公里,境总投资113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37亿元。 为拓展铁路枢纽发展空间,按照“客外货”的布局原则,调整主城区铁路枢纽货运系统布局,调整后的“1+9”主城铁路枢纽货运系统,“1”即1个铁路货运编组站,“9”即团结村、白市驿、黄磏、鱼嘴(唐家沱站)、洛碛站、珞璜(小岚垭)站、磨心坡、北碚、伏牛溪站。铁路货物的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已经开通至、、、、新疆阿拉山口等地的“五定”班列。 目前,至德国杜伊斯堡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开行共计17班,运送699个40英尺集装箱,97万台“造”笔记本电脑,20万台“造”显示器通过班列运到欧洲。同时,实现了华向集货、运往欧洲的目标。至缅甸和东盟的铁海联运通道正在开展试验运行的前期筹备工作。

餐饮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之标准化战略

餐饮业的竞争战略选择之标准化战略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笔者前面几篇文章中曾介绍过餐饮业的几种竞争战略:顾客价值战略、卫生战略和特色战略。现在笔者继续讨论餐饮业的第四种竞争战略——标准化战略。 从现在的餐饮业竞争态势看,介于服务产品的诸多特殊性,以及目标顾客群的区域局限性,以特许经营的经营业态来扩张现有规模是很多餐饮企业的首选方式,正因为如此,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同时还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 何为标准化呢!加工饭菜和提供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像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完全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同一地点提供的服务也会有前后区别,多少会让顾客感觉到有所区别,这是服务产品所具有的天然特征。因此,严格来说,餐饮服务的标准化就是努力使这些差异的服务在经过周密的计划和控制后尽力熨平目标顾客的不同消费感受,从而保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都能使顾客感受到相同的服务水准。 并不值得怀疑,作为手段的服务标准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倘若仅仅将标准化作为企业经营的一时手段,将不足以沉淀为企业的优势竞争力,更无法进行高度的复制——特许经营。因此,标准化战略是一种竞争战略,一种竞争手段,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或为了实现特许经营的目标,使现有的服务环节和服务程序都框定在一个标准的范围下的一种经营手段。 加工饭菜和提供附加在饭菜上的服务都属于餐饮业所涵盖的服务形式,因此,企业提供这些服务形式时,必定按照一套既定的步骤或程序来进行。倘若企业的所

有员工都依照各自的理解、各自的方式、或各自的心态来为顾客服务,这时就会出现许多不和谐的形式或节奏,这势必导致顾客无所适从,进而难以使企业有好的业绩,更无法进行特许经营。诚然如此,企业的诸多服务形式从横向看,应该有许多环节组成,从纵向看,各个服务环节又会有许多服务程序组成。显然,这些服务环节和程序就是标准化的具体应用对象。 大多数餐饮企业都会有比较相同的服务环节,可能因为各自市场定位或营销方式的不同,这些服务环节可能略有不同。具体来说,一般的餐饮企业都有采购环节、加工环节、待客环节、结算环节和附加服务环节等组成,企业的管理行为也都将围绕这些环节展开。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服务环节都不是孤立运作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一部分,从而组成整套服务程序服务于顾客。如果某一个环节不具有标准化,这将会导致与其衔接的服务环节也将出现非标准现象,这是因为下一个环节为了迎合上一个环节,不得不被动作出临时修正举措。企业管理者从整体上粗略地看,往往被整体服务“有条不紊”的表象所迷惑,事实上,在这些环节上服务的员工可能正在为了上下环节的协调而疲于奔命。如果员工一旦出现心理或情绪上的波动,就会有听之任之的危险,从而使整套服务程序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变化中,这就是服务往往难以标准化的形成机理。 毫无疑问,为了确保服务中上下环节始终以标准化的衔接方式,就必须让这些服务环节保持相对的稳定,如果是在某一个特殊时期,如促销和整改时期,服务环节的临时变动,管理者都应该严格修订新的衔接机制,并确定上下环节联系的节点,让员工依照这些衔接机制和联系节点开展工作或服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