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窟艺术宝库》说课

《石窟艺术宝库》说课

《石窟艺术宝库》说课
《石窟艺术宝库》说课

《石窟艺术宝库》说课

兴隆镇中心校赵雪兰一、教材分析

《石窟艺术宝库》选自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

20课。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上)》

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石窟艺术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并和我国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

相结合,使之独具中国特色。在烣弘的石窟艺术中,北方甘肃

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南方的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均是璀璨的瑰宝。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期的学生有学习历史的经验,对社会经济与方发展有

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

学能力,基本能自学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五、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1、谈话导入学习目标(3分钟)

2、学生自学(7分钟)

3、检查自学情况(5分钟)

4、通过看视频进一步掌握本课内容(16分钟)

5、巩固练习(9分钟)

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

法制课题研究案例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刘洁 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4、法制渗透目标:

〈1〉、《文物保护法》 〈2〉、《旅游法》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法制渗透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支全是聋哑人跳的舞蹈,并且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一直到现在大家还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千手观音》。 师:对,就是这支舞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的视屏,学生观看录像。)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造型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回答得很准确,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生:1、把敦煌壁画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二、新课 1、(放课件[昔日繁华])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所形成的时代背景。 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 敦煌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汇合地。说到石窟不得不说说佛教,(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它宣扬什么思想?他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宗教的产物,这点从石窟艺术的内容可见。 a.壁画:表现的都是佛传故事以及供养人画像。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说课稿范文

初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3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就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的又一段新的历史体验。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 重点体现方案: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对比媒体展示的“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教师强调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并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以完成目标的和未完成的目标,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局,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取提问讨论、分析综合、、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初中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汇总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且是不可分割的) (1)两个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即所指的方向就是那点的磁场方向。 注意——在磁场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 2.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2)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北出南入)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③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④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3.地磁场 (1)概念: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2)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的。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1)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由甲、乙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3)由甲、丙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 (1)磁场跟条形的磁场是相似的。(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四、电磁铁 1.电磁铁 定义:电磁铁是一个内部插有铁芯的螺线管。 2.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转换法):根据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控制变量法):①电流大小;②有无铁芯;③线圈匝数的多少 结论(1):在电磁铁线圈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结论(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有无铁芯有关,有铁芯的磁性越强。 结论(3):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相同时,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4.电磁铁的优点 (1)电磁铁磁性有无,可由电流的有无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强弱,可由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3)电磁铁的磁性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5.电磁铁的应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选矿机、电铃、电磁自动门等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电磁继电器 (1)结构: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的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由于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

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的时期我 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 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 国古代历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 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 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的民族 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的问题上的正确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民族关系的重 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三)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从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 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应当成为本课的核心。 (四)难点: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民族 同化简单的等同起来,这是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若乙图中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②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③若乙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④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 综合分析②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磁场对电流(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据此制成了电动机;(3)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最新冀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分析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石窟的设计特点和文化由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石窟艺术的造型、色彩、材质的了解。 难点:对于石窟艺术是我们古代艺术宝库的理解。 关键:对佛教文化的简单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敦煌这个地方吗?有没有同学知道敦煌在哪里,以什么最著名呢? 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敦煌的知识探讨一下。首先把你们已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知识说说。 自由汇报后,预习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哪些你不甚了解和想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教授新课 肯定同学们所做的努力,并赞扬学生找的内容很丰富,但你们能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石窟文化的内涵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猜猜或想想它们的由来和制作,便引出探究质疑的过程。 在欣赏敦煌石窟的相关图片之中,以开阔学生眼界为基础,有选择地激发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分出教学的侧重点。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讨论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通过我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和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约公元2世纪)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

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492个(近几年又有新的发现),窟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躯。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赏析 具体欣赏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佛教中所说的“西方净土”是指佛教居住的地方,佛经中说那里没有痛苦,只有欢乐,故俗称极乐世界。虽然它并不存在,但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向往。图版中表现的只是这一幅壁画的一个局部。它着重表现所谓极乐世界其乐无穷的景象。六个人组成的乐队分列两旁,中间一舞伎反弹琵琶,边弹边舞,姿态十分优美。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色调柔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的音、舞蹈和服饰还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一统的汉朝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 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初一学生 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完整版)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9 初三物理中考复习电与磁专题训练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 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2.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C ) 3.小明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安装了一个用导线绕成的螺线管,在板面上均匀 撒满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P、Q 两点相比,P 点处的磁场较强 B.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会减弱 C.若只改变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D.若只增大螺线管中的电流,P、Q 两点处的磁场方向会改变 4.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可以判断( D ) A.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B.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小磁针的 N 极 C.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 S 极 D.a 为电源的负极,b 为小磁针的N 极 5.下列情景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D ) B.测电笔辨别火线 ,A.司南指示方向) , 与零线)

,C.电饭煲通电煮饭) ,D.手摇发电机产生电流) 6.如图是家庭电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能表示数的单位是千瓦 B.与开关 S 直接相连的导线a 是零线 C.若在导线a 和b 之间接一个灯泡 L1,则 L1与L 串联 D.若c 处断开,洗衣机插头插入插座,洗衣机虽能工作但有安全隐患7.下列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用水把火浇灭 C.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离带电体 D.使用试电笔,千万不要接触金属帽 8.1820 年4 月的一天,奥斯特讲课时突发奇想,在沿电流方向的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保证导线和小磁针能平行放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后发现小磁针明显偏转。随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60 多个实验证明电流的确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电磁间本质联系的序幕。 9.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电风扇、洗衣机、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都装有电动机,这些用电器是并联接入家庭电路的。 10.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它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

2020最新七年级美术上册《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2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尝试运用美术欣赏的方式,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赏析,并作出简要评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我国的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知晓珍惜文化遗产,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但本课的敦煌艺术虽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但离本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宗教文化蕴意,因此本课讲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应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敦煌彩塑、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4教学过程 4.1(一)课前准备教师:1、教科书2、制作课件,并准备学生自学的相关资料学生:1、课前搜集莫高窟的相关资料(内容: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莫高窟的概况;藏经洞的发现。)2、教科书3、记录用的笔和纸。(二)课程导入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并提出思考问题:1、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故事的发生地点?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进入本课的氛围,对敦煌总体有初步认识,并在观看后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意图:有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引出佛教由来及佛教壁画,同时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动机、愿望、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知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需怀善心,诚实待人。故事发生在印度。佛教有印度传入我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因宣扬因果报应等思想,为很多人说信仰,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三)讲授新课(多媒体播放展示)提出之前需要学生准备的资料的问题:1、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2、莫高窟的概况;3、藏经洞的发现。(分组回答)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各自整合组员收集的资料,并简练回答出问题答案。通过组内交流,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1、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气候干燥。2、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兴建于前秦建元二年,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3、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看管莫高窟的道士王园箓带人清理16窟的积沙时,意外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5万余件文书、数百件绘画作品,但并没有很好的将文化保护起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人掠夺了大量的藏经洞中的文物,同时有日、俄、美的一些考古专家用很低的价格将文物从王道士手中买走,这是一种耻辱,是一种遗憾。教学意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加深对莫高窟的认识,了解莫高窟的概况。组内启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1、本节课的出处和作用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最后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最后一课。本课从“杰出的科学家”、“文学与戏剧”和“建筑”等方面的几个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集中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昌盛,也是对人类古代文明的总结。 科技和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丰富多彩的古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成果是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东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还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根据古代文明的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和他的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之所以把它们作为本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技和文化成果,体验古代文明的辉煌,充分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性,突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这也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理解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准确的国际意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态度”的要求。 ②本课教学难点是:古代世界东西方建筑出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和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点的变化的理解。

建筑艺术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变化的见证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是多姿多彩的,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学习“建筑”一目时,因为初中阶段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对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难以挖掘教材隐含的信息,即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行升华才能准确把握本课主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年龄的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理论化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和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历史知识易于且乐于接受。在本课的学习中,初三学生对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和古代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易于掌握和提起学习兴趣。 但初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具备历史思维的水平,他们的思维往往存有分散性和孤立性,不能有机地实行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中外历史的比较。在学习“建筑”一目时,探寻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出了初中学生有限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范畴,需要教师化繁为简用更加直观的方法协助他们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规划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水平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建筑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基础知识。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 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故A 正确;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三孔插座,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接触后发生触电事故,故B 正确; C、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因摩擦而带电,吸引碎纸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C 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明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后,可以使导线在磁场中产生运动;(2)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4)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A. 调换磁极 B. 取走一节干电池 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 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 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 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 3.下面所做探究活动与得出结论相匹配的是() A.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结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 活动:观察惯性现象→结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结论:大气压真实存在且很大 D. 活动: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磁感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符合题意; D、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磁感线是研究磁场时假想的线,惯性是性质不是力,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电荷间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下列的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 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题出示。 二、“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题材吗? 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四、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 1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 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线: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第二节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 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9第6课 石窟艺术宝库word教案(6)

第6课《石窟艺术宝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采用导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寻要究源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刻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三、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教学突破: 本课所学的几个石窟艺术所处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知识点相对孤立,比较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景点导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注意做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随

着网络的普及和学生视野的开拓,课前可引导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石窟艺术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理解分析问题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准备关于莫高窟石窟的录像。 ②搜集关于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①课下搜集有关莫高窟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及图片,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②搜集准备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在课堂上展示。 五、《石窟艺术宝库》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参观过我国的古代石窟吗?如果看过,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 如果有学生去看过,就由他向大家介绍他所看到的石窟的情况;如果没有学生看过,可由教师先出示几张有关石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师:石窟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它是否产生于我国呢?如果不是,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入我国的呢? 学生看课本116页上面小字内容,回答石窟艺术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并和我国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居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 师: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我国石窟艺术的绚丽风采。 板书课题:第6课石窟艺术宝库 学习新课 师: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这节课请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来向大家介绍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看我们这一节课都要到哪几个石窟去参观考查。

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初中历史说课稿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说设计理念 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是现阶段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改变的一种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九一八事变》学习网页,通过网页与教材互补来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编排意图及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根据以上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 (1)本课的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处理办法:通过组织学生查看教学网站资料及相关纪录片,使学生掌握事变的经过,并能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电导线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 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C. 改变电流大小,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 D. 任何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都能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 A、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线周围一定存在磁场,故A正确; B、磁场是看不到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为描述磁场分布而引入的,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 C、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线圈受力的方向,即可以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而改变电流大小,并不能改变电动机转动的方向,故C错误; D、导体在磁场中如果沿磁场方向运动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且选项没说明电路是否闭合,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物理学上引入了磁感线,实际上磁感线是不存在的;(3)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线圈受力的方向;(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 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图b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 图c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图d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A、该图中没有电源,即电磁感应现象,此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就会在磁场中运动,即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C符合题意; D、该图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的多少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