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理论”主张、思潮及流派

“建筑理论”主张、思潮及流派

“建筑理论”主张、思潮及流派

“建筑理论”主张、思潮及流派

(一)

1. 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与演变----1850年到1950年

2. 当代高技派——高技术与高情感

3. 新现代主义——经典现代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4. 地域主义——地域传统的回归

5. 后现代主义——“戏说”古典与传统

6. 解构主义——形式构成法则的消解

7.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在理性高度重建历史连续性

8. 当代生态建筑——绿色的呼唤

(二)

1.City Form and City Design: Kevin Lynch and his Normative Approach

城市形式与城市设计:凯文?林奇之规范性取向

2.Pattern language and Informal Building System: Christopher Alexander and his Design Theory

模式语言与非正式营造系统: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之模式语言

3.Environmental idealism and Social Engineering in Anglo-American Tradition: People-Environment Studies and Their recent Trends

英美传统中的环境唯心论与社会工程学:人与环境研究及其最近之趋势

4.A Critical Historical Project: Manfredo Tafuri and the School of Venice

批判的历史计划:曼菲德?塔夫里与威尼斯学派

5.From Structuralism to Post-Structualism: Roland Barthes and Urban Semiotic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罗兰?巴特与都市符号学

6.A Politi cal Theory of Cultural Form of Space: Terry Eagleton’s DiscourseAnalysis and Michel Foucault’s Power and Space

空间的文化形式之政治理论:泰雷?伊格顿之论述分析与米歇尔?福柯之权力与空间

7.Urbanization of Capital and Consciousness: David Harvey’s Ti me-Space Theory

资本与意识之都市化:戴维?哈维之时—空理论

8.Urban Symbolic, Urban Meanings, Urban Movements and Space of Flows: Manuel Castells’ Contribution

都市象征、都市意义、都市运动与流动空间:曼威?柯司特

9.Henri Lefebvre’s Productuion of Space and Edward Soja’s Spatiality

空间生产、空间性

10.Feminist Critique of Man-Made Space

男造空间之女性主义批判

11.

公共建筑设计课标

《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50102121 适用专业: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方向)(560201) 课程类型:□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教学时数:148学时 总学分数:9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是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方向)专业课程学习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2.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是专业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授,结合具体设计题目的设计训练,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原理,掌握公共建筑设计从题目分析、方案构思到设计表达全过程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公共建筑的功能分析、空间组合、设计表达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独立处理功能、技术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完成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设计能力,并为学生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采用按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项目课程来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并配以案例分析、课题设计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项目课题来源主要依托于我校建筑规划设计院承接的公共建筑设计合同项目、网上教学训练项目或虚拟地形的建筑项目,模拟或仿真建筑设计单位开展建筑设计实际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将项目任务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工作模块,并根据每个模块的任务特点来组织和设计教学;课程结构从公共建筑设计的操作步骤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准备来设立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模块;每个模块的参考课时主要依据实际工作中完成该阶段工作内容占项目总时间的比例来确定。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造型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建筑材料与构造》等;后续课程:《居住区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等;该课程在专业的课程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建筑设计理论主要参考书籍

建筑设计理论主要参考书籍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 3、《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外国古代建筑史》王其钧武汉大学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罗小未中国建工 6、《永恒的辉煌:外国古代建筑史》王其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08出版) 7、《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 8、《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 》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 9、《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同济大学出版社 10、《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毛坚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3出版) 11、《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 13、《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建筑构造(上)》李必瑜、魏宏杨 15、《建筑构造(下)》刘建荣、翁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建筑物理(第2版)》 (东南大学) 柳孝图编著 17、《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第2版) 》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18、《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 19、《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樊振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7出版) 20、《建筑历史考研复习指导》赵晓峰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建筑模式语言(上下)》亚历山大等、李道增、高亦兰、兲肇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02出版) 23、《建筑的永恒之道(精装)亚历山大 (Alexander)》赵冰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01出版) 建筑设计快题推荐参考书籍 1、《建筑快速设计100例》(第三版)黎志涛 2、《快速建筑设计方法入门》黎志涛中国建筑工业 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快速建筑设计50例第二版》 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 7、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8、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9、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读后感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把带领我们这些初学者走向设计之路的钥匙,使建筑设计成为了可教学的艺术。《公共建筑设计 原理》一书,内容简洁明了、观点鲜明。下面就是读本书后的收获及部分个人观点。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云月老师主编的。在本书的导论中,介绍了建筑观的来源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当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范围。首先人们在城市中穿行,周围被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所环绕。现实中这些真实的建筑带给人们最初的印象形成了一个直观的看法,即规模是把建筑同一般物品及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等)区分来的一个重要标准。我认为这让我们对建筑有了一个形象的概念,让我们了解建筑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必须品,更是一种艺术。当我们路过建筑工地时,看到那复杂的分工、组织和建设的过程,就会对“规模”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即这是一种与社会和城市相适应的规模。书上说建筑不是自然之物而是存在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交接面上的物体。这种哲学上意味的看法恰如其分的反应了建筑的存在方式。我们在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总是面对着三种建筑现象:真实的、图像的和意象的。其中,图像的层面是建筑设计的主要领域,而真实的和意象的层面则构成的设计的双重原型。“建筑”一词既表示了按一定目的的或原型而展开的营造活动,同时又表示了这种设计过程的结果,达到真实的和意

向的统一。而建筑学设计原理便是把原型落实到图像层面(设计过程)的方法体系。也就是说在平面构图、空间布局、组织以及立体构成等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和最终解决来自真实原型方面的诸如结构受力的安全性、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而当代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功能性和审美性,因此,建筑对象的研究对象便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因此建筑设计原理研究中所设计的知识范畴,称之为“设计中的理论”,由于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从专业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包括了为建造一座建筑物所需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建筑设计原理本质上就是解决建筑设计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体系。 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空间形式与认知、形式及空间构成、建筑方案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形式与空间设计的三大基础理论。首先来说空间的形式与认知,本书先从两个例子让我们空间上有着不同的类型,有自然空间和建筑空间。在建筑层面上又可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住建筑空间等,然而各种划分不是有空间本身造成的而是与实习相对的概念。建筑空间就是观察者的一种知觉空间,而建筑设计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某种空间。空间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建筑师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进展是通过控制和组织标志空间中存在的某些因素取得的。这些形式领域包括形状、形象、尺寸、尺度、色彩、质感等。它们是标志着建筑空间存在的视觉属性。视觉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

建筑风格与流派

建筑风格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 一、分类 1.按国家(民族)和地区分 中国风格、日本、新加坡风格、英国风格、法国风格、美国风格、等。 常用一个地区概括,如:欧陆风格、欧美风格、地中海式风格、澳洲风格、非洲风格、拉丁美洲风格等。 2.按建筑物的类型分 住宅建筑风格 别墅建筑风格 写字楼建筑风格 商业建筑风格 宗教建筑风格 其他公共(如学校、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建筑风格等 3.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 (1)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古罗马建筑风格,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罗马建筑风格正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 (3)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领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不断冲破学院式、城堡式的封闭 以上四类可称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5)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曾三度出现,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它是欧洲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点是体量宏伟,柱式运用严谨,而且很少用装饰。另一次出现在1900-1920年,带有一定的复古特征。第三次出现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并加入新形势,这一风格在当今世界各国颇为流行。 (6)现代评论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7)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建筑设计和理论

甘科计[2007]28号 省科技厅关于组织2008年度 省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市(州)科技局,有关单位: 为做好2008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原则 (一)落实《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的原则。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必须紧密围绕《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规划》确定的10个科技重大专项和48个优先项目主题的技术创新目标与容,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以及页脚.

重大成果产业化的目标与容。 (二)突出省级目标的原则。紧密围绕我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为重点,集成攻关,实现突破。 (三)突出自主创新的原则。把促进自主创新摆在科技计划的突出位置。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原始创新,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调整中的重大科技需求问题,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申报程序 1.请各有关部门、市州科技局和有关单位,在分析近年行业、区域科技进步目标的基础上,按照申报原则,遴选本行业、部门和本地区重点领域的重点技术需求项目,根据各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和具体要求,通过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信息传输。 2.通过“信息系统”已注册并取得用户名和密码的申报单位,请妥善保管用户名和密码。为便于申报单位组织课题组编写项目,申报单位可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维护功能,增设下属单位并授权密码。(建议申报单位用户名后缀课题负责人名,如:用户名12345-wangtong) 3.为提高网络传输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客户端软件,各项目申报单位可下载离线版本并安装,在本地计算机上填写审核后,再导入“信息系统”申报。 页脚.

最新最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包含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 作用: 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 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 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

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 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 ⑴梦得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

近现代建筑流派风格

从早期现代主意运动到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直至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由于理论界的推波助澜,加之不同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观念迥异,产生出繁多的建筑流派。这些建筑流派或曾经独领风骚,或自我标榜,或默默无闻,或昙花一现,不同流派的创作丰富了我们的建筑、人文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基本处于学习模仿和探索阶段,对人文景观和传统的把握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倡多元并存、兼收并蓄也许是对待不同流派的正确态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方法有所了解,对不同流派和思想有所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建筑走向的正确预测,努力创造一个与时俱进,低碳环保,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生产空间。 包豪斯校舍、联合国总部大厦等代表建筑带来了人类建筑史上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平民化运动,它还推出了像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这样的新一代建筑大师,而他们的许多又同是城市规划师,通过作品,他们将讲求功能和理性主义,讲求求新技术、新材料的观点传播到世界各处,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澜,这是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交结处,以后的建筑思潮的变化,再也没有像这次这样来得迅猛和深刻。从此,构成主义,风格派,功能主义,有机建筑,密斯风格,晚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未来派建筑,新现代主义,高技派等等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设计重点和首要因素,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案,形成了今天的多元建筑风格。 当代建筑流派的观点不一,有的激进,有的趋于理性,有的强调变

与动,等等,它们各有偏颇,甚至是极端,如密斯风格和国际式建筑,但是它们的出现,都是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一战以来,城市的快速重建和恢复的要求,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使得古典建筑的繁复精美的装饰成为众矢之的,古典建筑的已有形体也已不能满足新需求,因此也被当作改变的重点之一,而旧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区划,代表旧制度和等级观念,为新兴的民主平等思想所不容,于是更趋于平民化的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便诞生了。 当代建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主义建筑,晚期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及其他建筑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后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必然性,现代主义重视功能与空间的思想使之与古典主义和学院形式主义相区别,成为新型建筑的先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特点。当现代主义发展到了反形式主义的顶峰时,问题接踵而至,由技术中产生的纯粹性似乎成了一种清教主义,即形式主义,出现了世人诟病的“方盒子”建筑。于是基于传承与改良现代主义的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出现了,它是人们追求高科技与高情感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自然关系启迪人们建立起观念的物化秩序,而语言和符合学从相反的方向使建筑师们试图对一切现象都进行一次稳固的、确定的分析,力图寻找一个公理式的深层结构来说明表层现象。正是旧秩序已经经过了现代主义的冲击,又经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建立新秩序的尝试与努力,走向了反面-----破坏旧秩序----这正是解构主义的任务。当然,破坏旧秩序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建筑思潮的多元化也成了解构主义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住宅建筑设计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进行 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 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一般应 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 3.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 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 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5.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6.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7.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 8.工程设计的规模和项目组成。 9.项目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要求。 10.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 11.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 它由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纸、 投资估算、 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 一些大型或重要的建筑, 根据工程的需要可加做建筑模 型。 建筑方案 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以及确定投资的有关指标、 定额和费用标准规定。 建筑方案设计的 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一般应包括总平面、 建筑、结构、给水排 水、电气、采暖通风及空调、动力和投资估算等专业,除总平面和建筑专业应绘制图纸外, 其它专业以设计说明简述设计内容, 但当仅以设计说明还难以表达设计意图时, 简图进行表示。 建筑方案设计可以由业主直接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竞选的方式进行设计。 方案设计竞选可以采用公开竞选和邀请竞选两种方式。 竞选应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 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 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为: 1.封面; 2.扉页; 3.初 步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图纸; 6.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工程概算书。在可以用设计 也可以采取 建筑方案设计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2、行为主义流派中,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斯金纳用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他们都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3、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接触倡导者凯利提出了个体建构论。证明人格除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人自身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4、社会认知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这种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中的强化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观察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还包括:当一个人模仿他人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确定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评价自己、要求自己。这就是自我规范或自我调节。班杜拉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 *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2、精神分析论将心理发展视为心理性欲的发展,或称性的发展。 3、相互作用论: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制约: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主要是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 4、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代表人物是格塞尔。他的观点来源于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 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 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 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 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 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概括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F1703建筑理论与技术综合

科目代码: F1703 科目名称:建筑理论与技术综合 一、考试要求 《建筑理论与技术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术学位)及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理论与技术综合是建筑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综合了解建筑理论发展动态,掌握建筑设计原理与建筑技术科学知识。其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研究方法的程度以及分析探索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建筑理论与技术综合考试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分析问题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建筑理论与技术科目考试涵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原理的各个领域。要求考生: (1)能够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建筑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准确理解有关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发展进程等方面的知识。 (2)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建筑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定义、范畴、规律和规范。 (3)掌握公共建筑的设计理论、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具有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设计技能,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从空间组合的角度掌握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熟悉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并能举一反三,继而达到加深设计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4)正确理解和掌握建筑构造中的相关概念、原理、方法和要点。具有进行一般的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能力。 (5)能够运用本专业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比较和分析有关建筑设计现象,能够综 合运用有关建筑设计理论评析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6)了解建筑哲学思想与建筑设计方法论。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建筑设计原理:约40% (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公共建筑的类型 2.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与构思立意 3.公共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4.公共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 5.公共建筑的外观与造型 6.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 (二)建筑空间组合论 1.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 3.形式美的客观规律,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4.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的处理 (三)现代建筑理论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建筑美学;建筑思潮;建筑符号学;建筑现象学;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建筑类型学;当代西方建筑形式设计策略;建筑形态学;模式语言;数字建筑的理论和实践;西方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装饰理论;图式思维理论;生态建筑学等。 第二部分:建筑构造原理:约30% (一)大量性民用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概论:建筑物的基本构造组成、建筑物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建筑的类型、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建筑模数协调。 2.建筑构造:墙体、楼地层、饰面装修、楼梯、屋顶、门和窗、基础、变形缝。(二)大型性公共建筑构造高层建筑构造、建筑装修构造、大跨度建筑构造、工业化建筑构造。 第三部分:建筑物理:约15% 建筑光声热环境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社会心理学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884]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心理学、心理学流派与社会心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一)普通心理学50分 (二)心理学流派50分 (三)社会心理学5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普通心理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能运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解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3、了解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发展。

考试内容: 一、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二)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要探索什么;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研究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态度与方法;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脑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生;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回路。(三)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三、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 七、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内分泌腺的概念;内分泌的分类及机能;神经—体液调节。 三、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感觉;近刺激和远刺激;感觉的编码;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 当代建筑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4 浏览量: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发表着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着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笔试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部分笔试试题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建筑设计原理:100分 一.名词解释 1.空间序列:建筑作为三度空间的实体,人们不能一眼就看到它的全部,而是只有在运动中,也就是在连续行进的过程中,从一个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才能逐一地看到它的各个部分,从而形成整体印象,即建筑的空间序列。人们在观赏建筑的时候,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同时还要涉及到时间变化的因素。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综合运用对比、重复、过渡、衔接、引导等一系列处理手法,把空间的排列和时间的先后这两种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为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空间序列通常由:序列、过渡、高潮、尾声等组成。对称式布局和自由式布局是空间序列的两种常见形式。(见空间组合论第5章P53-55) 2.比例与尺度:比例指的长宽高这三个方向度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指的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比例主要表现为各部分数量关系之比,是相对的,可不涉及具体尺寸。尺度却要涉及真实大小和尺寸。当两者一致的时候,则建筑形象正确地反映了建筑的真实大小,如果不一致,则建筑形象歪曲了建筑物的真实大小。(见空间组合论P39-41) 3.行为单元:人类生活完成所有居住行为所需要的个体空间称为“行为单元”,是构成住宅户型架构的基本元素。对行为单元所表现出的特征分析,户型功能分区主要包括三大类:居住部分,辅助部分,交通部分。(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4.均衡:指的是物体在重力下保持稳定的状态。建筑的均衡包括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种。静态均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动态均衡指的是人对于建筑的观赏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连续运动的过程中来观赏建筑。因此必须从各个角度考察建筑体形的均衡,特别是从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来看建筑体型和外轮廓线的变化。(来自组合论第四章形式美P37) 5.绿色建筑:源经济和较低费用,全寿命设计,宜人性设计,灵活性设计,传统与现代建筑相统一,建筑理论与环境科学相统一。(本题来自工大建筑学院提供的样卷原题,答案也为样卷所附答案) 6.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不是降低建筑标准。它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修建的普通住房。这类住宅因减免了工程报建中的部分费用,其成本略低于普通商品房,故又称为经济适用房。(来自网络) 二.简答题 1.影响剧场视觉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视线上障碍物问题 一般说,视线上的障碍物主要是前排观众对后排观众的遮挡;其次是楼座栏板或横向过道栏板对后面对内观众的遮挡。 (二)视距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实例 ——贝律铭作品分析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贝律铭的图书馆建筑,依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探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综合地解决建筑面临的种种矛盾。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贝律铭,美术馆 在我们的设计中,往往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去解决,有时往往回到最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上来。从最基本的点出发,抓住最主要的矛盾,然后再丰富发展,力求做到完善。贝律铭的作品往往一开始面临很大的挑战,从开始到完成体现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他不是从形式到功能,也不单单是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而是综合环境、城市脉络、轴线、功能、空间、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等等各方面因素。 一、大师简介 贝律铭是最富盛名的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博采众长,受柯布西耶影响,建筑中表现雕塑性,同时受密斯风格的影响,展现结构之间的直接相接的构筑美,他自己也摸索适合自己的建筑材料,其中最擅长的便是混凝土的应用。在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贝氏加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元素,为现代建筑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他表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的观念,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的方向。相对于中国其他探索中国式建筑的建筑师们任意拼贴中国式的建筑元素,贝律铭的方法显然高明的多,是从中国建筑的本质出发进行的探索。 二、作品分析 (一)、伊弗森美术馆 该作品是贝律铭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任务面临两项挑战:(1)该馆需要经常进行特展和巡展,所以空间要适应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厅。(2)该馆是地方性的小美术馆,且位于市中心更新区,想要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第一个挑战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第二个挑战是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贝律铭从造型着手,做了高低错落、大小不同十余个展示厅,既满足了不同类型展馆的需求,也形成了丰富的体型。 主体的展室厅是外挑的四个大小高低不同的方盒子,深深的外挑展现了结构美,同时高低错落,榫卯相接,很有层次,也表现出几何形体的雕塑感。从总平面图可以看出,主体建筑是四个展馆围绕中心的内廷雕塑厅,形成一个风车的形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