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_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St ock Market Devel opment and Econom ic Gr owth:Evidence of China

段鸿斌1 杨 光2

 DUAN Hong2bin Y ANG Guang

(11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00081 2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37)

[摘 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刺激了股票市场规模扩张,而且对股票市场功能的完善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1995—2007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能够促进股票市场发展,而且股票市场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双向因果关系;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要远大于短期影响;提高储蓄动员水平和提供流动性是股票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基本途径。

[关键词]股票市场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9)12-0031-06

一、引言

尽管早在1891年庞巴维克(Bohm Ba werk,1891)就曾指出资本市场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而,系统地研究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内生金融理论的产生,为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学家开始从诸如股票市场的资本形成效率、信息传递、风险分散功能等不同视角,对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给予了更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并揭示了股票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事实上,一个功能完备、流动性充足的股票市场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降低信息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Levine,1991;Pagano,1993;Bencivenga,S m ith and Starr,1996)。

从金融体系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要比金融中介相对严格。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很低,人们只能依靠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达到某个临界值之后,人们才有能力组织和参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才得以形成。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都落后于金融中介组织。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股票市场的诞生正是建立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能力参与股票市场的人数日益增多,由此造成单位交易所负担的成本显著下降,而这又会引发更多的经济主体参与股票市场交易,从而促进股票市场向更高水平发展。反过来,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逐渐显现。有鉴于此,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文献回顾

随着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大批经济学家开始致力于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成果。阿惕杰和杰万诺维奇(A tje and Jovanovic,1993)对40个国家1970—1988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OS L回归,结果表明股市流动性(交易总额/名义G DP)对人均实际G DP的影响显著,并且股市流动性每提高1%都使得人均实际G DP增长率提高大约010851%。莱文和泽尔沃斯(Levine and Zervos,1996)选用股市资本化率、股市流动性指标、股市交易率、换手率和与国际资本市

收稿日期:2009-8-25

作者简介:段鸿斌,男,河南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现供职于新疆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杨光,男,河北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场整合性指标进行了跨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股市流动性及股市总体发展同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哈瑞斯(Harris,1997)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 LS)对49个国家1980—1991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股市流动性并不能促进实际G DP增长率的提高,即使有也最多只是微弱的。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样本而言,股市流动性确实有助于解释实际G DP增长率。辛(Singh,1997)研究了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由于股票市场的脆弱性、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替代性以及银行体系的潜在威胁,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股票市场的扩张不可能加速工业化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莱文和泽尔沃斯(Levine and Zervos,1998)对41个国家1976—199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股票市场总体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在对诸如初始收入(初始人均G DP的对数值)、初始教育(初始中学入学率的对数值)、政治不稳定性(革命与政变的次数)、政府消费支出与G DP的比率、通货膨胀率和黑市汇率等变量进行控制后,股票市场发展仍然与长期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贝克和莱文(Beck and Levine,2001)运用G MM技术对40个国家1976—1998年间的平均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特定国家的影响和潜在的内生性之后,股市流动性和银行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独立的影响。阿若斯惕斯等(A restis,De metriades,and Luintel,2001)对1973—1998年间美国股市交易率和换手率与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交易率和换手率与实际G DP之间有一种正相关关系。常(Chang,2001)发现在股市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但在股市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密切。显然,上述实证研究大都证实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多数成果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为有限。谈儒勇(1999)指出在1994-1998年这段时期内,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王开国(2000)对我国1993-1998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流动性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郑江淮等(2000)对1993—1998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流动性的提高并不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和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而并不影响经济增长。穆青等(2001)选用沪、深交易所A股股票的资本化率、股市交易率及换手率和股市收益波动性作为股市发展指标,选用实际G DP季度环比增长率、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率和居民银行储蓄率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于各变量1994—1999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回归,发现股市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量、降低了居民银行储蓄率,因此,股票市场发展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由此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赵振全(2002)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国1994—2001年间股票市场资本化率与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仅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交易价值和周转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文建东(2004)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1994—2000年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梁琪、滕建州(2005)①采用多元VAR模型对1991年至2004年间我国股市发展、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弱外生检验显示股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意味着股市发展没有促进和导致经济增长。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之间有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且相关关系为负,说明股市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波动对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周波(2006)基于1992—2005年间的股票市场周转率、股票市场融资额和经济增长数据,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股票市场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

三、变量与数据

(一)变量选取与界定

11经济增长指标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两个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一是G DP增长率;二是人均G DP。由于我国缺①梁琪、滕建州:“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5年第10期。

乏连续的季末人口统计数据,本文选取G DP季度增长率(GROW T H)作为衡量我国季度经济增长指标。

21股票市场发展指标

一般而言,股票市场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流动性、波动性三个方面加以度量。根据德莫哥菲克昆特和莱文(De m irgüc2Kunt and Levine,1996)、莱文和泽尔沃斯(Levine and Zervos,1998)的做法,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定四个指标作为衡量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水平的变量。

(1)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CAP I T AL I Z ATI O N),等于深沪两市当季股票市价总值(季度内按月平均)与当季名义G DP的比值。该指标主要用于反映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尽管股票市场越大并不意味着市场运作效率越高,但一般情况下,股票市场规模越大,募集资本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

(2)股票市场交易率(VALUE),等于深沪两市当季股票成交金额与当季名义G DP的比值。该指标能够从总量的视角反映股票市场流动性。

(3)股票市场换手率(T URNOVER),等于深沪两市当季股票成交金额与市价总值的比值,该指标主要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反映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一般而言,换手率高反映出股票市场交易成本较低,或市场投机活跃。

(4)股票市场波动性(VOLATI L I TY),以季度内每日上证综合股价指数(收盘价)波动幅度的标准差代表。不可否认,波动的大小与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通常情况下,“低波动性”还是意味着股票市场发展程度越高。

31控制变量

由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本文选取以下两个指标作为计量模型的控制变量。

(1)通货膨胀率(I N F LATI O N)。考虑到消费物价指数在我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选择消费物价环比指数(上年=100)作为通货膨胀率衡量指标。由于目前我国按月公布消费物价指数,为了尽量减少物价异常波动的影响,本文对消费物价指数采取了季度内按月平均处理。

(2)金融中介指标(F I),等于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各项贷款季末余额与当季名义G DP 的比值。选取该指标的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型,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因此,把该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数据区间及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研究区间为1995年第1季度—2007年第2季度。G DP及其增长速度、股票市价总值、股票成交金额、消费物价指数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季度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996-1~2007-3)》;每日上证综合股价指数(收盘价)来自国信证券鑫网通达信行情交易系统。

四、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与解释

所有变量的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为了消除季度因素对时间序列的影响,本文采用X11方法分别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季节调整。

表1实证变量的统计特征

变量平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GROW TH9120009140001115000710000112594 CAP I T AL I Z ATI O N112047111257219798012105016333 VALUE014166013029218708010292014427 T URNOVER013458012726111275011099012258 VOLATI L I TY701900254184462911398320114055310207

F I413003414240611420217089018273

I N F LATI O N2190201130022216000-211667511144

注:样本个数=50。

(一)单整检验

传统计量经济学在对时间序列进行研究时,通常假设经济数据产生的随机过程是稳定过程。但是,许

多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实际上并不具有稳定过程的特征。因此,如果对非平稳时间序列不加处理地进行计量分析往往会产生所谓的“伪回归”现象。为防止伪回归的产生,在进行协整分析前,必须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利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序列均不能通过置信度为95%的平稳性检验。对所有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然后再次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变量GROW TH、T URNOVER和I N F LATI O N的一阶差分变量能够通过置信度为95%的平稳性检验,其余变量则可通过置信度为99%的平稳性检验。由此可以判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时间序列都是单整的I(1)过程。

表2单位根AD F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值临界值检验形式置信水平GROW TH-11333642-21599224(c,0,0)10% CAP I T AL I Z ATI O N-11034562-21599925(c,0,1)10% VALUE11253953-21599224(c,0,0)10% T URNOVER-11644502-31184230(c,t,2)10% VOLATI L I TY-11261968-21599925(c,0,1)10%

F I-11714704-31181826(c,t,0)10%

I N F LATI O N-21806547-31184230(c,t,2)10%

△GROW TH-61228486-31574446(c,0,0)1%△CAP I T AL I Z ATI O N-21959957-21923780(c,0,0)5%△VALUE-41883775-31574446(c,0,0)5%△T URNOVER-41991465-41165756(c,t,1)1%△VOLATI L I TY-12194308-31574446(c,0,10)1%△F I-81802022-41161144(c,t,0)1%△I N F LATI O N-41067537-31506374(c,t,0)5%注:“△”代表一阶差分,c代表常数项,t代表时间趋势项。

(二)协整检验

在运用Johansen方法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还要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根据A I C和SC信息准则,确定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期为1期。在将金融中介和通货膨胀率作为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标准化协整方程如下:

GROW T H=0172CAP I T AL I Z ATI O N-1138VALUE+3106T URNOVER-0103VOLATI L I TY

Log likelihood=-16219279

上式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股票市场资本化率、换手率之间存在正向协整关系,而与交易率、市场波动性存在反向协整关系。在衡量股市市场发展的四个指标中,股票市场换手率和交易率的协整系数相对较大,表明股票市场流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较强;股票市场总体规模扩大也能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力度并不大;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协整系数最小,表明股市波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较弱。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①

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的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如表3所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不仅能够促进金融市场发展,而且金融市场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的时滞期相对较长。在四个金融市场发展指标中,只有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和换手率构成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两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反映时滞期均超过了15个月。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和交

①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滞后期为1~8期,也即滞后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易率的格兰杰原因,其中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交易率的反映时滞为6个月,而对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的反映时滞为24个月。

表3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零假设F-Stat概率值滞后期GROW T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VALUE3141920104192

T URNOV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5137990100105 CAP I T AL I Z ATI O 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2179340102736

T URNOV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4137780100266 CAP I T AL I Z ATI O 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2194460101927

T URNOV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3174760100557

GROW T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AP I T AL I Z ATI O N2108610107658 CAP I T AL I Z ATI O N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2129630105368

T URNOV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ROW TH2189940101978

(四)方差分解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因果联系,但它无法说明四个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这种重要性的动态特征的基本信息。对经济增长率进行方差分解将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表4变量GR OW TH的方差分解表

时 期S1E1GROW TH CAP I T AL I Z ATI O N VALUE T URNOVER VOLATI L I TY 10144993010010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 2016353659812291001319221013307970109477701638991 3017821949612291201912419019133000128951201727697 4019171229316029111839547117184660152763601906582 5110522019014299931147775217946170178885911128059 6111984168615254841913558412437221106090911439308 7113685928116832771189863611829061133699611856429 8115799047517759291959867816911091160857821386937 9118558186819111413108863111740711186344431010897 10212279986115051116132110151153602108750731679811如表4所示,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率的短期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趋于加强。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和市场交易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力显著强于市场波动性和市场换手率,尤其是在18个月后资本化比率和交易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力会迅速提高。

四、结论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双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不仅能够促进股票市场发展,而且股票市场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较为有限,但长期影响显著。进一步讲,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储蓄动员是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点可以从协整方程中股票市场资本化比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得到印证。事实上,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也确实吸引了大量储蓄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从而增加资本形成。

作为股票市场所提供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服务,流动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换手率不仅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构成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已经能够通过流动性机制发挥信息收集、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功能。

总的来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与此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建设还比较薄弱,并在很大程度上

制约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A restis,P1,De metriades,P1,and Luintel,B1,“Financial Devel opment And Econom ic Gr owth:The Role of St ock Market”,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33,No11,February2001,pp16-17.

[2]A sli De m irgü?-Kunt and Ross Levine,“St ock Market Devel opment and Financial I nter mediaries:Stylized Facts”,The World Bank Eco2 nom ic Revie w,Volume10,Number2,May1996.

[3]A tje,R1,and Jovanovic,B1,“St ocks markets and devel opment”,Eur opean Econom ic Review,1993,37,pp1634-640.

[4]Beck,Thorsten,and Levine,Ross1,“St ock Markets,Banks,and Gr owth:Correlati on or Causality”,World Bank,Working Papers, 2001.

[5]Chang,“St ock Market Devel opment and Econo mic Gr o wth:A Panel Data Appr oach”,Asia Pacifc Manage ment Revie w,2001,pp1357-76.

[6]De m irgü?-Kunt,A sli1,and Levine,Ross1,“St ock Markets,Cor porate Finance,and Econom ic Gr owth:An Overvie w”,World Bank Econom ic Revie w,May1996,19(2),223-40.

[7]Harris,Rechard D1F1,“St ock Market and Devel opment:Re2assess ment”,Eur opean Econom ic Revie w,1997,41(1),pp1139-146.

[8]Levine,R1and Zervos,S1,“St ock market devel opment and l ong2run gr owth”,World Bank Econom ic Review,1996,10,pp1323-339.

[9]Levine,Ross,and Zerv os,Sarra1,“St ock Markets,Banks,and Gr o wth”,American Econo mic Revie w,1998-9,88(3),pp1536-558.

[10]Singh,A1,“Financial L iberalisati on,St ock Markets and Econom ic Devel opment”,The Econom ic Journal,1997,107,pp1771-782.

[11]King,Robert G1,and Levine,Ross1,“Finance and Gr owth:Schumpeter M ight Be R igh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 ics,1993, 108,717-38.

[12]穆箐等1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C]1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三届会员研究成果奖。

[13]谈儒勇1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1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4]王开国1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创新的理性思考[J]1中国社会科学,2001,(1).

[15]文建东1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C]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16]赵振全1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1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17]郑江淮等1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C]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工作论文.

[18]林义相1证券市场的第三次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J]1经济研究,1999,(10).

[19]梁琪,滕建州1股票市场、银行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证分析[J]1金融研究,2005,(10).

[20]周波1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1工业技术经济,2006,(1).

(责任编辑:韩元)

(上接第30页)

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日报1拯救全球金融[M]1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朱民1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1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美]彼得?D?希夫1美元大崩溃[M]1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4]余永定,李向阳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M]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Heikki P1,D e m ocratising Globalisation:The L everage of the Tobin Tax[M],London and New York:Zed Books L td,2001.

[6]H ills,R ichard:Hedge Funds:An Introduction to Skill B ased Invest m ent S trategies[M],Leight on:Rushmere W ynne,1996.

[7]Kahler,M iles,“I ntr oducti on:Cap ital Fl ows and Financial Crises in the1990s”,in M1Kahler(ed):Capital F lo w s and F inancial C rises [M]1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8,p1-22.

[8]Krug man,Paul,“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 ments Crisis”[J],Journal of C redit,M oney and B anking,II:1999,p133.

[9]Valdez,Stephen:An Introduction to Global Financial M arkets[M],London:Mac m illan,1997.

(责任编辑:韩元)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比例,因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不同的含义。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解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因 摘要:文章拟以新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作出诠释。通过分析得出有三大有利因素支撑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一是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二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孕育着新的增长潜力;三是“巨国经济”优势的显现带来强有力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 关键词:要素禀赋; 发展阶段性; “巨国经济” 1978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发展初期的“人口红利”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红利”以及我国市场化改革形成的“制度红利”。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债务风险阴霾重重,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乘势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要素禀赋的改善,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际分工格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世行估计,过去30年,“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用“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必然造成在国际分工中处在不利的“外围”地位。 “人口红利”的优势日趋减弱。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中,因没有科技、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只能借助“人口红利”的优势,利用充裕便宜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参与全球分工链条,实行比较优势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产业国际转移高潮,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低端制造业,每年多至200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被整合到这一体系中,使得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中国对外贸易开始以远高于全球水平的速度增长。以出口为例,从1998年至今的年均增速达到23%,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处于不利地位,会落入“比较利益陷阱”。若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会固化原有产业分工,导致一个经济体在低端产业上实现专业化,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带来暂时繁荣的同时又损害了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毋庸质疑,过去30多年我国比较优势战略是成功的,但在取得经济剩余的同时,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局面。 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我国制定颁发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 教学号:21140731 姓名:王月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5年-2015年三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支出、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CPI、GDP、投资、预算支出、进出口、经济增长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指出,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大类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有,Y=C+I+G+NX。

从公式可知,GDP主要受这四方面影响,因此本文用公共预算支出衡量一部分政府购买,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所以,选取了CPI物价指数来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随着对外经济加强,进出口贸易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出口额也是值得分析的因素。 二、模型设定与参数设计 (一)数据的收集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日期:年月

【摘要】 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作出预测,中 国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有望超过9%,2005年则大约在8%至9%之间。在全球经济不是非常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成了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本文综合了西方经济学中各个流派的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从1985年到2002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易纲、樊纲、李岩在《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自从1997年亚洲发生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理由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不足以支持可持续的增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他的著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特别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尽管他赞扬中国:“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其10多亿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如此快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扩张却没有技术和管理的创新,那么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巨大差别并不难理解。 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微观主体的转变,中国技术进步的状况,中国人力资本结构的提升以及不断走高的人民币汇率和不断增长的官方储备都说明,中国经济的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的判断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来源是没有考虑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应该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而其最根本的是没有认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投资方向有所不同,这二者的技术进步机理也不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产出增长率扣除各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产出效益后的余值,实质上是要素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部分。随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变得越来越精巧,这一余值越来越低。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比较的。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测算出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如果没有考虑这两种经济体技术进步机制的不同及投资方向上的不同,也是不能比较的。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这个热门话题,本文收集了我国1985年到2002年间的GDP,固定资产等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及比较对比分析,分析这段时间里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陈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 (一)经济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 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 表1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 注:其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0折合成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 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α×资本的增长率-(1-α)×劳动力的增长率,α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 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国家步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小组日前发布2018、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预测。预计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2019年GDP增速为6.3%。 2、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2月29日发布报告预测称,基准情景下,2019年CPI 增长1.8%,PPI增长1.6%,实际感观今年所有物价上浮10-20%左右; 3、由于国际形势严峻,外贸遭受严寒,汽车工业发展滞后,销售受到强烈打压,全国大部分汽车制造厂商都有减员现象出现,今年的第二产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4、近几年,由于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农业提倡规模化、成片化、地方优质经济作物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有一定成效,但是未能有效支撑中国的庞大经济体,第一产业未来还有一定发展潜力可挖; 5、中国建设、中国重汽、中国制造的过度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技术含量较低,淘汰大量加工企业的同时,产生技术性、创造

性、科学性企业需要漫长的时间; 6、基建拉动内需的办法逐渐突显颓势,中国的大型基建项目逐渐外移的同时,收益周期较长,导致目前对国内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小; 7、货币政策逐渐放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货币的流向还是向房地产流入,导致银行的大量资金最终还是在房地产业,预计未来中国房地产还有5-10年红利,西部地区周期可能会长一点; 8、税收问题逐渐突显,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目前人力、社会福利、税收等成本,很对企业都被拖死;后续需要大量改善企业竞争力,加大核心成本的投入,提升利润空间;改变企业技术、科技、创新含量,减少人工、税收等成本; 9、就业问题,失业人口的增加影响社会稳定与治安,政府一直对目前就业问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每年公布的新增就业人口保持在1300万左右,但是由于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员的就业问题已经开始突显,后续农业可能会作为就业发展的突破口; 10、老年化问题开始呈现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计量经济学及软件应用课程小论文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小组成员学号 雨 呵呵 庞晓雅 晓锐 指导教师:西超

目录 1.背景 (4) 2.模型的建立 (5) 2.1理论模型的确定 (5) 2.2建立初始模型——OLS (9) 2.2.1使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 (9) 2.2.2对初始模型进行检验 (9) 2.3建立修正模型——WLS (18) 2.3.1使用WLS法进行参数估计 (18) 2.3.2对修正模型进行检验 (19) 3.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与检测 (23) 3.1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结构分析 (23) 3.2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23) 3.2.1被解释变量Y的点预测 (23) 4.结论 (26) 4.1主要结论 (26) 4.2政策建议 (26) 5.参考文献 (27)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三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Eviews软件相关知识,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9年)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劳动力、投资、消费、经济增长、最小二乘法。

1 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与展望课件

20XX年1月12日,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新浪财经对此次盛会进行全程同步报道。以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的精彩发言。 樊纲:谢谢,我没有讲160年我回到30年,而且刚才张院长说了,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完成30年的分析。今天有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想也向大家报告一个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用20XX年的数据对中国过去,比30年长,过去50年,主要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了一个标准的计量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为什么中国过去30年高增长,改革开放发展这些因素都在哪些方面如何起作用?同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析再往前看一看,第一是往前看一看,哪些因素还在,哪些因素不在,我们今后20、30年会怎么样,同时提出任务,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做怎么样的进一步的改革,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我们最近做的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还要落实,还得继续做,但是基本的 一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过去30年的增长确实不仅仅是属于要素投入的结果,很多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我们中国人自己说的,我们没有效率改进,中国人就是投入,就是劳动力便宜,就是靠着资本积累等等,在我们的分析当中,我们过去平均每年9到10的增长速度当中,确实当然要素投入还是主要的部分,79年到88年占6.7%,在全部的增长速度当中。89到98占5.16%,99到05占5.36%,还是主要的部分占60%左右的增长,但是生产力的提高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看这张图的最后一行,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说不是劳动生产率,而且我们要素里面用的是人力资本,教育的因素已经含在里面了,扣除了这些投入的因素之后,纯粹可以认为是效率改进,生产率改进造成的增长,90年代大概有4.4%左右,到了99年以后,仍然有3.7.左右,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贡献,相当大的贡献,我们有效率改进的部分。世界上陆陆续续最近两年有一些新的研究,确实得出的结果也是跟我们这个结果相兼容的,比如说美国布鲁金斯基金会去年有一个研究,关于中国和印度生产率,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比较的不是整个GDP的增长,比较的是制造业的增长结论是过去20年,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这和我们这个研究基本上也兼容,我们做的另外一个工作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生产力的改进,我们就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各种各样的解释,当然这是一个模型里面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我是分成两张图来显示,第一行就是刚才的最后一行,这里面就是,下面有各种因素,当然我们还考虑了很多其他因素,有的是不显著,有的是不明显,我们就去掉了,这里面表现的只是相对比较明显和比较显著的一些因素,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大家都知道有很多数据,很多方面的问题,有的东西 你没法找到数据,你就没法做下去。

中国经济增长的_尾效_分析_薛俊波

第30卷第9期财经研究Vol.30No.9 2004年9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p.2004 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 薛俊波1,王 铮1,朱建武3,吴 兵2 (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 教育部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62;3.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天津300071) 摘 要:根据Romer(2001)的假说,由于资源与土地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文章以此分析为基础,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尾效”,大约为每年1.75个百分点,同时计算了由于“增长尾效”的存在,如果继续推行过去几年的生产要素投入政策,沿着平衡增长路径,要想在2020年实现人均G 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0.6%。文章的分析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关键词:平衡增长路径;增长尾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2;F1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4)09-0005-10 一、引 言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经济增长在经济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如Lucas(1988)所说,一旦人们开始考虑(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思考其他的事情。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如劳动力、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要素,而其中技术进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Ay res和Kneese(1996)指出,应该关注经济增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且认为只考虑局部均衡的方法将导致严重的错误。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体现。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资源的限制。由于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资源限 收稿日期:2004-06-18 作者简介:薛俊波(1977-),男,山东日照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博士; 王 铮(1954-),男,云南陆良人,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 朱建武(1975-),男,山东诸诚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吴 兵(1979-),男,江苏南通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关键词]股市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许多缺陷也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成因,找出改善对策。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1.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23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再到2008年1月的4383.39点,波动极为剧烈。而发达国家近30年中,年股指波动幅度多在10%以内。 2.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庄家”等通过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来操纵股价,从而获取暴利,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有名的“银广夏陷阱”就是例子。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等,代理人就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中损害委托人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股的持有者全体人民,只通过公司的利润再分配间接和被动地获利,这使得他们没有关心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代理者行为的积极性。这些正是导致股市混乱、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盛行的根源。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1.改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控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证监会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证监会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

新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中国历年GDP增长趋势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参与生产和服务活动所形成的增加值。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活动,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当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GDP增长速度不能太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为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急、过快的“大起”,也会很快产生“四高”问题,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胀,很快造成对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均衡关系的破坏,由此而导致随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对GDP崇拜、反对盲目追求和攀比GDP,是正确的。 一、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二、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 三、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在此期间农业改革先行,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海外华人的投资,起点低的后发优势,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1)1979-1982年,由于中国工业刚处与起步阶段政府没有对逐渐恢复的国有企业和经济连进行任何征税收,而是让经济继续发展让人民休养生息,培养民力。此期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9.96%,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73%,CPI 平均值3.8%。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仅远低于GDP增长,也低于CPI增长,(2)1983-1985年,中国经济已初具规模,当时财政开始从活力恢复的国民经济中抽钱,为了来应对当时政府启动城市改革所需资金,并且开始发展中国其他产业并进行一些尖端的科学创新。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9.31%,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8.32%,CPI平均值4.87%。国家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大致保持相当。 (3)1986-1988年,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8.62%,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5.56%,CPI平均值10.60%。又回到了1978-1982年的状况,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增长,甚至没有跑过物价水平,为实质负增长。藏富于民,彻底使人民生收入有大幅度的改观。 (4)1988、1989两年,连续两年出现严重通胀,1989年GDP实际上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亦然。 (5)1990-1992,连续3年,GDP增长平均速度为16.49%,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9 .35%,CPI平均值3.47%。经济增长从89年的衰退中走出,开始加快;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也同步上升,但增长幅度仍大幅低于GDP增长。 (6)1993-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邓/小平借邓小平南巡国经济迅速升温。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