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3 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3 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3 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案3 岳麓版必修2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教师寄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

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课标要求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探讨

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

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探讨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难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点拨、习题训练

学习用具导学案、教材、多媒体

【课前——新知导学(基础细细梳理)】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 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 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为世界 、发展中国家第二;

2001年为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 ; 2006年为世界

,超过法国和英国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 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 的奋斗目

标。

(3)2007年,中共“ ”提出,增强发展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

1、含义:是指 、 和 、 、 模式

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 。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发展倾向:

(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 倾向,形成城市群的

雏形。

三大城市群: 、 、 。

(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 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托。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背景:(1) 化时代到来。

(2) 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 技术的进步。

2、表现:(1) 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

(2)至2007年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72亿。

(3)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 的方方面面。

3、影响:(1)使 、 更迅速、便利的传递和共享 。

(2)改变着人们的 、 、 、 方

式。

(3)改变着人们的 以及 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

1、背景: 以来,经济文化发展。

2、表现:(1)思想观念上: 、 、 意识成为很

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衣 住 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住条件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 ”。

(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词语、 词汇、 语言

等。

【课堂——思考探究(享受动脑的快乐)】

一、回首——从GDP看沧桑巨变

中国GDP统计示意图

(1) 根据预习内容和示意图,了解建国以来GDP的巨变。

(2) 世界银行专家评价道:“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探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腾飞的原因

二、感受——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

感受一:社会生活

感受二:城市化进程

小栓的故事

小栓前几年一直在深圳打工,连春节都不回家,今年回家过年,这不,刚过初八,几个同伴又来问他啥时回去。小栓说:“我不想去了,咱们这儿不是前几年那个农村土旮旯了,建了那么多乡镇企业,工资待遇不比外边差;再说,外地民工都上我们这来打工,我们却舍近求远,图啥啊?我们隔北京和上海都不远,大城市发展这么快,我们这肯定差不了。”

探究:小栓的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栓觉得在家的生活太幸福了:进了一家外资企业,搬进了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是没想到啊,自己那么荒凉落后的小村子也能变得如此时尚!

歇班时,小栓想去看看小时候摸鱼的村边小河。天哪,还没走近就闻到刺鼻的臭味,几条水管从附近的厂子里伸出来,脏水还在源源不断的流入“河”中,小栓忽然觉得心里很凉很凉。

探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快想个办法让小栓的心暖起来吧!

小栓买了一双鞋,奶奶说怎么两只鞋颜色还不一样?在哪买的?能不能回去换换?小栓说,您老OUT了,这叫个性!我在网上买的,咱这边商店还没有呢!老太太一头雾水:啥?网上?半天没回过神来。

感受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七嘴八舌:中国哪年开展互联网业务?

你是什么时候接触互联网的?你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

你觉得网络给你和你周围的人们带来了那些影响?

小结:世界在变,中国在变,越变越好。

升华:珍惜今天的幸福,用心经营自己的学习、生活,别忘了,我们和2002年还有个约会,那就是17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展望未来——建设小康社会

你对你的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期待和设计呢?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 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②新文化运动③新中国的成立④改革开放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3.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现在城乡广大民人对吃饭的要求是

A.吃饱即可

B.大鱼大肉天天有

C.科学合理

D.无所谓

5.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6.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7.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体现在①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④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我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在

A.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92年十四大 C.2002年 十六大 D.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10. ACBCA CAC

9.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 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4分)

9.(1)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4分)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

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2分)

(2)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4分)

(3)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4分)

经济学与人生

经济学与人生 摘要: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的发展规律的学科,其中的许多原则效应,表现了经济发展的规则,然而,这些规则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规划中也同样没有错。我们人生中的计划抉择,在一般看来,有时候很难,但从经济学上来思考,却立刻变得很简单,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的发展,寻找最优利于经济发展的道路,而我们的人生中的抉择恰好也是为了自己最好的活着,目的都是一样的。所以,经济学中的许多道理完全可以用来经营我们的人生。 Abstract: the economics is a cours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aw of the discipline, many of these principles e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ules, however, these rules used in our daily life and life planning also not wrong. The life of our plan choice, in the general opinion, sometimes it's hard to, but came up from the economic thinking, and immediately became very simple, the truth is simpl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looking for the best economic benefit to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and our life is just for your own choice of the best alive, the purpose is the same. So, many of the economics is can be used to the running of our complete life.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经济学有三大原则:成本收益原则、边际均衡原则和风险收益原则,可以理解为对于某件事做或不做、做多少合适、什么时候推出。如何把你人生的资源(金钱、更重要的事时间、精力)在各种选择之间做出合理的分配呢?记住第一要优先选择效用大的,第二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每一元钱或每一分钟用于每件事产生的效用要相等——达到均衡。这里切实关系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如果在某件事上消耗的资源太少,边际效用很高,请不要吝啬;如果在某件事上消耗的资源太多,边际效用太低,(甚至边际效用为负),此为过犹不及。 经济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在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解答起来确实如此简单,更是可以改变你的人生。经济学的博弈论中非常受人们的追捧,其间自然是因为博弈论本身的思维方式不得不让人们佩服。 囚徒的困境的故事里,说有两个小偷,同时被警察抓了,但证据不足,就把他们两个关在两个隔离的房间里面被“严刑”逼供,他们两个都可以选择说谎或者坦白,承认或者不承认。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个人都不承认,两人均无罪释放;如果有人都承认,两人判2年;如果一个人承认,一个人不承认,承认的人是污点证人,减刑,判1年,不承认的人妨碍司法公正罪加一等,判10年。这样两个人在无法沟通,或者沟通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决策,称为博弈。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囚徒”会如何选择(博弈)呢?如果你是囚徒,你可以认真想一想,你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对方的决策随机,而你承认的话,你的最好情况是判一年,最坏情况是判3年;如果里不承认的话,最好情况是无罪释放,最坏情况是判10年。你会怎么选择,如果博弈只是一次,你可能会选择不承认,赌一把,可能很幸运,你无罪释放了。但是如果博弈是多次的,你被判10年监禁,你严重明白10年和2年的区别,10年出狱后再让你再决策一次,你会怎么选择?记住,你承认的话最不好就是2年,好的话1年就完事了。不管你信不信,我会选择承认,坦白从宽。 博弈多次,互相有输赢以后,大家都会这样想,所以均衡点在坦白从宽那里,大家都判3年。这里有一个很好的选择原则就是:最坏情况最好。我们可以演绎一下“囚徒困境”,变成做“生意人困境”:你可

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B)1.总效用 (C)2.边际效用 (A)3.收入效应 (D)4.替代效应 (H)5.二级价格歧视 (F)6.纳什均衡 (E)7.博弈论 (I)8.三级价格歧视 (G)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J)10.巿场失灵 A.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B.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C.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 D.指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相对产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E.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 F.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 G.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 H.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

I.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J.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1.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B)。 A.欲望B.效用 C.边际效用 D.偏好2.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二件衬衫。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C)。 A.55 B.35 C.15 D.27.5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4.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B)。 A.无差异曲线B.消费者预算约束线 C.等产量线 D.企业预算线 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 A.实际所得B.主观感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教案第26课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教案2009版点击数:247 【字体:小大】【收藏】【查看评论】接收回传【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⑵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⑶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截至2005年2月,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是168个,世界上大约有200个主权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就有168个。可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7个。那么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国际形势?新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呢?我们来学习27课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综合实力 线索:由于这一课内容比较多,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我把教材整理了一下。学习的时候,我们分成三大部分来学习: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七十年代的中国外交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外交

经济学对生活的作用

经济学对生活的作用 什么是经济学?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经济学是研究生活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论和历史的多种学科的总称。其中,经济学是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科学,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因此经济学就成为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成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必先掌握的思想理论。 一、经济学对政治生活的作用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政治、法律等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等,归根结柢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是为维护经济基础而服务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是以维护整个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财产和经济利益而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法律等,则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而确定的,就是以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维护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服务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使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经济学和研究国家制度、法律等的政治学、法学等紧密联系起来。经济学要联系国家制度、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政治学、法学等要联系所要维护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研究各种国家制度、各种法律等。这种相互

经济学与生活部分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形成性考核说明: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每位学员在以下10题中任选四题作答,每题答案不少于500字,依次答在题后空白处。每题满分25分,共100分。 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有效的治理措施? 2、“摩的”在许多城市都很普遍,但“摩的”会带来许多危害,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实行了“禁摩”政策,“摩的”应当被禁止吗?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你认为如何治理“摩的”比较合理? 3、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在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又出现的新的一轮“读书无用论”,试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4、2004年,我国煤矿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人数,为减少煤矿死亡事故的发生,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关闭小煤窑,请问这种对小煤窑取缔、严打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降低采煤中的事故率?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那些措施。 5、“囚徒困境”是源自于“经济人”的假设,你是如何看待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没有建立在个人理性基础上的集体理性是否稳定?请设计一种机制来避免“囚徒的困境”。 6、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你认为的解决之道。 7、我们发现微软公司推出的操作体统,所占空间越来越大。请问这种现象除了技术因素外,有没有经济上的考虑?试说明你的分析。 8、试说明你上电大读大学的成本与可能的收益,现在看来你当初的决策是否明智?请简述之。 9、每年春运期间,铁路与公路运输都会涨价,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现象。 10、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各种矿产品等),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会越来越多,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能否被用完?又为何许多可再生资源,如动植物会绝迹?却又是否有过猫、狗、牛的灭绝问题?如果没有,为什么? 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 当前的这个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数千年的观念习惯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当然究其根源也是经济问题,不过是几千年前的经济问题。从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来看,农耕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而游牧,商业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其原因是不同性别在不同经济模式下的不同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农业活动中,妇女作用较小,而在牧商活动中作用相对较高。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是属于标准的农耕民族,所以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开始明显高于妇女,随之的社会地位就开始逐步提高,并随着农耕文明的延续,而日益增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老一辈人们生活都比较贫穷,父母都希望生下的孩子能够尽量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生活中的经济学考试自考试题

一、单选题(题数:20,共 60.0 分) 1 下列不属于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3.0分 A、 卖者是一个垄断者,或者它至少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因而他可以控制价格。 B、 卖者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买者购买商品的意愿或能力。也就是说,他知道不同的买者对商品所具有的不同的需求弹性。 C、 各个市场是相互分离的。 D、 卖者必须确切地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意愿,对每个消费者所索取的价格高到使他几乎要拒绝购买,但又不会拒绝购买的程度。 我的答案:D 2 根据本课程的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3.0分 ?A、 本课程认为:“经济人”以最佳为理性,而“经济文化人”以实用为理性。 ? ?B、 在实现了配置效率的情况下,只有减少一个人的效用才能增加另一个人的效用。 ? ?C、 制度学派也认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完全成立。 ? ?D、 古典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 ? 我的答案:C 3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卷烟厂缘何成为纳税大户? 3.0分 ?A、 上瘾物品的经济学消费欲望严重依赖于曾经消费的物品,故烟草需求缺乏弹性,税收通常由生产这承担。? ?B、

上瘾物品的经济学消费欲望严重依赖于曾经消费的物品,故烟草需求富有弹性,税收通常转嫁给烟草的消费者。 ? ?C、 上瘾物品的经济学消费欲望严重依赖于曾经消费的物品,故烟草需求缺乏弹性,税收通常转嫁给烟草的消费者。 ? ?D、 上瘾物品的经济学消费欲望严重依赖于曾经消费的物品,故烟草需求富有弹性,税收通常由生产这承担。 ? 我的答案:C 4 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我们称之为: 3.0分 ?A、 供给的价格弹性 ? ?B、 价值悖论 ? ?C、 需求的价格弹性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辛亥革命兴起和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史学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推动当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难点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一) 海峡两岸分歧多又大,为什么都要纪念辛亥革命?(学生有可能回答,则组织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直接过渡到探究环节)我们该怎样纪念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播放幻灯片二) 展示课标要求(播放幻灯片三) 二、展示预习成果,师生探究 1、学生通过回答辛亥革命的过程初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随后提点哪些是辛亥革命背景。五个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行动

2、师生探究 (探究一)思考: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二)临时约法 大家在刚才的自学当中基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现在我们来共同探究一下本课的重点内容: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评价。 辛亥革命的最直接的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是如何维护的?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以来,英美法德等主要资产阶级国家纷纷通过制订宪法的方式维护其革命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播放幻灯片四) 师: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国家虽然同属共和政体,但由于各自的历史和国情不同,共和政体也有差别。 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接近于哪个国家的宪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 2.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性质、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片五) 根据民权主义,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即主要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经济学与生活网考答案

1. 比如,粮食绝收的地方,一斤大米可以卖100元,大丰收的时候,也许只能卖1毛钱,这一斤大米的分子组成一模一样,还是那么多米粒,价格却不同是为什么?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规律调节社会经济资源即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二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来实现的. 三.价值规律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决定的基础。 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对于大多数正常商品而言,一般情况下,是属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 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使用价值和供求关系:使用价值方面,例如,同类产品中质量较好的可以有较高的价格,又例如,对于奢侈品,其价格往往取决于其给人们在荣誉感、自我满足感等心理方面带来的效用,而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的物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如果将使用价值的内涵扩大而涵盖 心理方面的价值,那么使用价值决定价格仍然是说得通的。至于供求关系方面,同一种商品淡旺季的价格差异是一个例子。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存在垄断时,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会出现分离的,因为定价权被独占的缘故。如存在管制时,价格可能低于价值,但这样做的成本是很高的。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价格的差异与边际效用的差别有关。例如,水对于人类的生存很有价值,但消费量大、供给量也大,边际效用较低,因此价格不高(这个解释其实有问题的,似乎更应该是水的现有开采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价格还取决于资源稀缺性,即供求关系的实质,例如,在水稀缺的条件下,如沙漠中,水的使用价值上升,可能就有很高的价格;价格、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和彼此关系,一直存有争论。详细说,最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2. 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了,人们会少买猪肉,这句话对不对?你怎么看 .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了,人们会少买猪肉,这句话对。供求关系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在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占统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就下落;求大于供,价格就上升。 3. 有人喜欢吃爆米花,当他吃第一包的时候,感觉十分美味,他获得了很大的效用,然后他吃了第二包,他的总满足感更大了,效用又增加了。但是,他一定有个感觉,虽然第二包也很好吃,但是感觉没有第一包那么强烈了,虽然因为吃了第二包,总的满足感在增加,但是从第二包中得到的满足感,没有第一包那么多。然后,的三包的满足感没有第二包大,比第一包当然就更差的远。第四包的感觉比第三包的还差,说实话,已经没有多少美味的感觉了,当然,还能吃得下去,他的总满足感为此又增加了一点,但是,他不再想吃第五包了,已经觉得第五包索然无味,甚至有点不舒服了,如果吃了这一包,还不如不吃,就是他吃了它,他的总满足感反而会下降。结果,他只会吃四包爆米花。此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他吃爆米花的总的满足感何时达到最大? 经济学把从消费某种东西中所获得的全部效用,叫总效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1次平时作业答案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第1次平时作业答案 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国内生产总值 (F)2.实际GDP (H)3.名义GDP (E)4.生产可能性曲线 (D)5.价格上限 (G)6.价格下限 (A)7.需求收入弹性 (C)8.需求交叉弹性 (J)9.需求 (I)10.需求量 A.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变动1%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 B.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C.指某种其他物品的价格每变化1%,会使该物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D.政府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大价格。 E.最优产出量的集合的几何表示,表示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时,同时进行两种或者更多的商品、服务的生产时,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F.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它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H.用当前的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I.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

J.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C)。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A) A.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 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 D.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3.机会成本是指(C)。 A.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 B.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C.作现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最好的一种 D.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 4.由政府来回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B)。 A.混合经济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案岳麓版选修2 第13课《国际工人运动》

国际工人运动 课标要求: 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一、共产主义同盟 1、共产主义同盟建立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2)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 (3)马克思、恩格斯的积极投入; (4)正义者同盟领导信服马、恩的观点,决定改组。 2、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1947年6月,恩格斯参加伦敦会议内容: 1)改组 2)通过了新章程和新纲领草案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用先进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并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人运动。 3、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2 发表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主要内容: 1)全面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 第一章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同时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第三章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章阐明了共产党的原则和策略,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同时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 2)把眼前斗争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3)坚决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斗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4、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的革命实践 问题:共产主义同盟成立后,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同盟与1848年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创建并公布纲领的同时,恰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1848年欧洲革命。这次革命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尽管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参与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这场革命投入了极大热情和精力。 1)成立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指导革命,并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参加战斗; 2)创办民主派的机关报——《新莱茵报》; 3)恩格斯亲自参加三次战役。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生活中的经济学(继续教育学院)模拟考试五

1. 垄断厂商把商品购买量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购买量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上我们称之为()。 A. 一级差别定价 B. 二级差别定价 C. 三级差别定价 D. 四级差别定价 正确答案: B 2. 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在发改委通报的具体情况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在汽车零部件反垄断案中和轴承反垄断案中,各有一家企业因为率先出来充当“污点证人”而被免除了处罚,坦白越晚的企业遭受的处罚也就越重。 这里用到了什么经济学理论?() A. 占优策略 B. “囚徒困境”模型 C. 胜者全得 D. 多数原则 正确答案: B 3. 下面有关需求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缺乏弹性。 B. 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缺乏弹性。 C. 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 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正确答案: C 4. 根据本课程,有关经济与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文化是浪漫的经济,经济是实在的文化。 B. 没有无文化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文化。 C. 经济的人和文化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统一,存在着严格的界限。

正确答案: C 5. 如果某物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我们则认为该物品()。 A. 富有需求弹性 B. 单位需求弹性 C. 正常需求弹性 D. 缺乏需求弹性 正确答案: A 6. 根据本课程观点,有关消费者价格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由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要程度决定。 B. 和消费者个人的心理感受和评估有关。 C. 和消费者偏好有关。 D. 现实中实实在在支付的价格。 正确答案: D 7. 有关对消费者剩余解释错误的是()。 A. 消费者剩余是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B.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得到的大于我们支付的” C. 产生消费者剩余这种额外好处的根源是边际效用递减。 D.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总是购买比他们需要的更多的商品,所以出现消费者的剩余商品。正确答案: D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富有弹性; B. 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富有弹性; C. 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 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西方经济学与我的生活

西方经济学与我的生活 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角度,简单探讨了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基于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方面大学毕业人数年年增长,其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人,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大学年年扩招,录取率节节攀升,以安徽省为例,据统计,2010年我省高考录取率达67.3%,创历史新高,也是我省高考录取率首次突破60%。近两年,我省高考录取率大幅攀升,2009年高考录取率达到57.9%,比2008年增加6.8个百分点,2010年更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严重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就业局面,再加上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担心。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和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

或者没有适合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再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由于技术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劳动力的不流动性等。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职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还是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根据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基本上属于被迫的自愿性失业。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其一:大学生之所以不接受现有的工作机会,是由于对工资水平和工作岗位不甚满意,毕业生的期望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实际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且大学生认为在其工资中体现不出大学生上大学所应得的水平。其二:大学生不愿意从事某些工作岗位,从经济学来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良好的晋升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

网课生活中的经济学答案(含考试)

1 本课程所讲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是教你: ?A、成为研究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经济学家; ?B、如何在生活中理财; ?C、学会如何管理经济运行; ?D、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运用经济学的理念进行人生抉择。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根据本课程,有关经济与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文化是浪漫的经济,经济是实在的文化; ?B、没有无文化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文化; ?C、经济的人和文化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统一,存在着严格的界限;?D、人类在创造财富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已经把文化融入经济活动之中。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最早提出消费者主权的是: ?A、哈耶克 ?B、亚当斯密 ?C、奥地利学派

?D、加尔布雷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4 下面与“生产者主权”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偏好进行生产; ?B、不仅设计和生产产品,而且控制者产品的销售价格;?C、通过庞大的广告、通讯网络和推销机构对消费者进行劝说;?D、对政府进行游说,左右政府采购。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5 最早提出生产者主权的是: ?A、亚当斯密 ?B、加尔布雷斯 ?C、哈耶克 ?D、剑桥学派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1 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的变动量;

?B、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微弱时,我们说这种物品缺乏弹性;?C、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比较强烈时,我们说这种物品富有弹性;?D、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数值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2 如果某物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恰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我们则认为该物品:?A、富有需求弹性 ?B、单位需求弹性 ?C、正常需求弹性 ?D、缺乏需求弹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拥有替代品的比没有替代品的更富有弹性; ?B、消费者有较长时间调整其行为的物品更富有弹性; ?C、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 ?D、奢侈品更缺乏弹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同时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较详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且本课内容涉及航海家们的探险活动,学生较有兴趣。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起着承上届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必须引导学生学好。 教学方法 1.课前发给学生该课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教材,做好预习工作,同时课上学习更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 2.让学生课下自制新航路开辟动态示意图,通过课上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新航路开辟过程的艰险,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使学生记住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 3.教师可通过设问提出问题,学生课堂阅读、讨论、探究;教师再适当补充史

料,点拨释疑,归纳升华。课堂小结可采用表格旧类、图示归纳的方式提炼重要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学习方法 1.学生先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搜集航海家探险的故事和图片资料等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2.利用学生用多媒体制作的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让学生分组介绍四位航海家航海的历程。 3.利用老师补充的资料,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4.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谈话法教学,在谈话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开辟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