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章 传导通路

17章 传导通路

17章  传导通路
17章  传导通路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内容提要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通路:

1.传导通路

肌肉

肌腱 关节 皮肤

薄束(传导躯干下部及来自下肢的信息)、楔束(传导躯干上部及来自上肢的信息)受损,不能确定同侧各关节的位置状态和运动方向及皮肤的两点距离(精细触觉)等,可出现闭目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同时精细触觉和震动觉丧失。若在脑干以上损伤内侧丘系,则功能障碍在对侧。

二、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传导通路

2.损伤后的表现

若在脊髓损伤脊髓丘脑束,对侧伤面1~2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若在脊髓以上损伤此通路,感觉障碍涉及整个对侧躯干和四肢。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1.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头面部皮肤 眼口鼻腔黏膜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丘脑腹后内侧核

2.损伤的表现

若在脑桥及以上部位损伤三叉丘系,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障碍;若损伤三叉神经脊髓束,则感觉障碍在同侧。

四、视觉传导通路

1.传导通路

外侧膝状体

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同侧半的纤维 2.损伤的表现:不同部位的损伤症状不同

⑴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眼全盲

⑵ 视交叉中部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⑶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同侧视野鼻侧偏盲

⑷ 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皮质)损伤: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五、运动传导路

1.组成 锥体系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2.锥体系传导通路

眼外肌

皮质核素束 脑神经 舌肌

咀嚼肌

中央前回 表情肌

咽喉肌

锥体细胞 躯干肌

四肢肌

脊髓侧索 3.损伤后的表现

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如中央前回、内囊、脑干、脊髓等,都可以引起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碍,

即上运动神经元操作所表现的痉挛性瘫痪。

4.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上运动神经元:是位于大脑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构成的锥体束。

下运动神经元:是脑神经运动核(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或脊髓前角细胞及其轴突

组成的脑神经或脊神经。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区别

名 称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伤部位 大脑皮质运动区域、锥体束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

行程的某个部位 脊神经前支及脊神经、脑神经

肌张力 增高(痉挛性瘫痪) 降低(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 亢进 浅、深反射均消失

肌萎缩 无 有

病理反射 有 无

第二节复习题

一、词解释

1 内侧丘系2排尿反射 3 本体感觉(深感觉)

4 瞳孔对反射5锥体外系 6 锥体系

7 上运动神经元8 下运动神经元9 皮质脊髓束

10 皮质核束

二、填空

1 薄束核和楔束核都是和感觉传导通路的

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2 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包括三级神经元,其中第一级神经胞体在

内,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为内的核和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间脑的。

3 躯体一般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构成,其中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内,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为的核,第三级神经元在

的。

4 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视网膜内的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内,称为细胞,第三级神经元是间脑中的,其轴突组成,经,止于距状裂周围的皮质,产生视觉。

5 意识性听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位于内的

构成,第二级神经元为,第三级神经元为,其轴突组成,经内囊,至大脑,产生听觉。

6 锥体系管理运动,可分为和两部分。

7 锥体系由两极神经元组成,上神经元位于和

,它发出的轴突组成束和束,下行分别止于和。下神经元的轴突随

神经和神经终止于效应器,支配全身骨骼肌的运动。

8 皮质脊髓束由大脑皮质和的锥体细胞起始,经

下行,大部分纤维在处交叉至对侧形成,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在脊髓逐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终止于。然后其轴突纤维组成,经神经分布到四肢和躯干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三、填图

1.躯干四肢和头面部痛、温、触(粗)觉的传导通路

2 .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

5 视觉传导通路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内侧丘系( )

C 是交叉前的纤维

D 位于延髓周边

E 传导痛、温、触觉

2.内侧丘系经( )

A 纤维束起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B 位于中缝两侧锥体背方

C 位于被盖腹外侧

D 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E 传导本体党内和粗触觉

3 三叉丘系( )

A 纤维起自三又神经中脑核

B 在中脑越边交叉到对侧

C 止于上丘

D 与痛、温和触觉有关

E 发自三叉脊髓束核及三又神经脑桥核

4 从延髓脑桥沟出人的脑神经,自内向外为( )

A 展神经、面神经

B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C 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D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E 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

5 锥体交叉( )

A 位于延髓背侧下端

B 位于延髓腹侧锥体

C 为皮质核束的纤维交叉

D 交叉后的纤维下行支配对侧躯体运动

E 交叉后的纤维管理同侧四肢肌随意运动

6 对皮质脊髓束的叙述,哪项错误( )

A 经内囊后脚的前部

B 在锥体下端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

C 皮质脊髓侧束为交叉后的纤维组成

D 来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下部

E 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7 皮质核束( )

A 支配对侧动眼神经

B 支配对则动眼神经副核

C 支配双侧舌下神经核

D 支配对侧展神经核

E 支配双侧疑核

8 脊髓丘系止于( )

A 腹后内侧核

B 腹前核

C 背内侧核

D 腹外侧核

E 腹后外侧核

9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损伤结构是( )

A 脊髓丘系

B 三叉丘系

C 内侧丘系

D 外侧丘系

E 内囊后脚

10 左侧视野完全损伤时( )

A 左眼全盲

B 左眼视野左侧偏盲

C 右眼全盲

D 双眼视野左侧偏盲

E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11 对皮质核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内囊膝部下行

B 舌下神经核仅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C 一侧受损,对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D 止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E 又称皮质延髓束或皮质脑干束

12 意识性本本感觉第三级神经元胞体是( )

A 薄束核和楔束核

B 后角固有核

C 胸核

D 腹后外侧核

E 腹后内侧核

A 脊髓颈段

B 脊髓胸段

C 延髓

D 脑桥

E 中脑

14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是( )

A 脊神经节

B 胸核

C 丘脑腹后外侧核

D 下橄榄核

E 脊髓后角细胞

15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纤维位于( )

A 脊髓白质后连合

B 脊髓白质前连合

C 延髓的腹侧

D 脑桥的腹侧

E 中脑的腹侧

16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三级神经元是( )

A 丘脑背内侧核

B 丘脑腹前核

C 丘脑腹外侧核

D 丘脑腹后内侧核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17 躯干、四肢意识性深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是( )

A 底丘脑核

B 外侧膝状体

C 腹后外侧核

D 腹后内侧核

E 腹前核

18 头面部痛、温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

A 脊神经节

B 三叉神经节

C 三叉神经脊束核

D 三叉神经脑桥核

E 三叉神经中脑核

19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

A 脊神经节

B 脊髓后角固有核

C 三叉神经节

D 下橄榄核

E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20 左面神经核损伤,可表现( )

A 右额纹消失

B 左侧不能闭眼,左口角下垂

C 左侧不能闭眼,右口角下垂

D 右侧不能闭眼,右口角下垂

E 右侧不能诸眼,左侧口角下垂

21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损伤部位是( )

A 视交叉外侧部

B 双侧视神经

C 双侧视束

D 视交叉中央部

E 右视辐射

22 锥体系( )

A 起始于中同在后回及中央旁小叶

B 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C 皮质核黄素束支配双侧脑神经核

D 受损后反射消失,但肌不萎缩

E 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

(二)多项选择题

26 脊髓丘脑束( )

A 第一级神经元为后角细胞

B 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边至对侧前外侧索上行

C 行经斜方体内

D 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E 传导对侧痛、温觉和粗触觉

五、简述题

运动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图文)

运动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图文) 运动传导通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 (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量的神经元轴突组成了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在下行的过程中通过延髓锥体,故名为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内止于躯体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锥体系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所发出的轴突分别参与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皮质核束主要由中央前回下部大脑皮质内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即上运动神经元(含胞体和轴突),经内囊膝部下降至脑干,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的下部(支配睑裂以下面肌的核群)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脑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即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眼外肌、咀嚼肌、面肌、舌肌和咽喉肌等。 脑神经或皮质核束损伤引起相应骨骼肌瘫痪,临床上分两种:①核上瘫,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引起的某些骨骼肌瘫痪。当一侧皮质束损伤,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下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骨骼肌,不出现瘫痪。而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因只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故其所支配骨骼肌出现瘫痪,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的舌肌瘫痪。②核下瘫,指由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的纤维损伤,导致所支配的同侧骨骼肌瘫痪。 2.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中脑的大脑脚、脑桥腹侧部,至延髓形成锥体。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沿脊髓侧索下降,称皮质脊髓侧束,纤维沿途止于脊髓各 1

神经传导通路

4. 神经传导通路 头面部(不明确) 意识性深感觉 躯干、四肢部—1 深感觉 头面部(不明确) 非意识性深感觉 躯干、四肢部—2 头面部——————————————3感觉传导路浅感觉 躯干、四肢部———————————4 视觉————————————————————5 听觉————————————————————6 头面部———————————————————7运动传导路 躯干、四肢部————————————————8

Nervous Pathway 意识性深感觉 conscious deep sensation 深感觉(本体感觉) deep sensation (proprioceptive sense) 非意识性深感觉 subconscious deep sensation 感觉传导路浅感觉(superficial sensation) sensory pathway (ascending) 视觉(visual sense) 听觉(auditory sense) 运动传导路 motor pathway(descending)

1、深感觉(又称本体感觉) 由来自身体内部的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包括位置觉、运动觉(kinaesthetic sense)和震动觉。按其传导路的行程与功能不同,可分为意识性深感觉和非意识性深感觉。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fine touch,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1)意识性深感觉 即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为传入大脑皮质的深部感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组成脊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肌腱、骨膜及关节等处的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腱内感受器);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经脊髓后索上行至延髓和丘脑外侧核;最后投射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和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深感觉 又称反射性深感觉,为传入小脑的深部感觉,传导路由2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至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深部感受器,中枢突自后根进入脊髓后角;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末梢传入至脊髓,经上行传导束上行至小脑;小脑接受冲动后,经椎体外系反射性地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2、浅感觉 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肤和黏膜的痛觉(pain sensation)、温度觉(thermic sense)、粗略触觉(crude/rough tactile sensation)和压觉(pressure sensation),由3级神经元组成。

神经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II)——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2)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级)。 2、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脑桥和延髓内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 3、功能: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4、传导束:在脑干为三叉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中央后回下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交叉——对侧三叉丘系——脑干——背侧丘脑

系解笔记(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1.掌握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头面部浅感觉、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锥体束的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起止、行径特点、功能及受损后的症状。 2.熟悉躯体和四肢浅感觉,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所引起的视野缺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位置。 3.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不同部位受损时的瞳孔变化,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比较,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 of nervous system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Motor (descending)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感觉类别感觉器 浅感觉皮肤、粘膜 (痛、温、触、压觉) 深感觉肌肉、肌腱、关节 (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视觉视网膜上感光细胞 听觉螺旋器 平衡觉壶腹嵴、橢圆囊斑、球囊斑 嗅觉嗅粘膜 味觉味蕾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的含义 2.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大脑, 引起意识性感觉. 3.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至小脑, 不产生意识性感觉, 只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 以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 (一)躯体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丘脑腹后外侧核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薄束核 楔束核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二)躯体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略)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Ⅷ层②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侧束 脊神经节 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③ 中央后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radiation of thalamus 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十九章 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肢深部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 A.脊髓前连合 B.脑桥臂 C.延髓丘系交叉 D.中脑结合臂 E.间脑视交叉 2.本体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薄束核和楔束核 B.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C.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D.丘脑前核 E.丘脑底核 3.四肢的精细触觉的传导 A.起始细胞位于后角的背核 B.由薄束,楔束来完成 C.在脊髓交叉到对侧 D.在中脑结合臂交叉

E.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 4.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A.脊神经节 B.三叉神经节 C.三叉神经脊束核 D.三叉神经脑桥核 E.三叉神经中脑核 5.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 A.经脊髓白质后连合 B.经脊髓白质前连合 C.经延髓的腹侧 D.经脑桥的腹侧 E.以上都不是 6.内侧丘系 A.发自脊髓胸核 B.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 C.是非意识性传导纤维 D.发自脊髓固有核 E.传递xx、痛觉 7.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的 A.腹后内侧核

B.腹前核 C.背内侧核 D.腹外侧核 E.腹后外侧核 8.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 A.脊神经节 B.胸核 C.丘脑腹外侧核 D.下橄榄核 E.以上都不是 9.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薄束核和楔束核 B.后角固有核 C.胸核 D.丘脑腹后外侧核 E.以上均不是: 10.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A.脊神经节 B.脊髓后角固有核 C.胸核 D.下橄榄核

E.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 11.头面部的触觉传导至 A.三叉神经脊束核 B.三叉神经中脑核 C.三叉神经脑桥核 D.脊神经节 E.三叉神经运动核 12.颈以下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A.背侧丘脑背内侧核 B.背侧丘脑腹前核 C.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D.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E.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3.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A.腹前核 D.底丘脑核 C.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D.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E.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14.下列关于皮质脊髓束的说法,哪项错误A.经内囊后脚的前部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题目:关于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的实验 实验目的:1、复习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 2、掌握视觉形成的基本通路。 实验内容:观看视觉器官及视觉传导通路的挂图、模型。 实验结果:掌握了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现报告如下: 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的厚度只有0.1-0.5mm,但结构十分复杂。它的主要部分在个体发生上来自前脑泡,故属于神经性结构,其中细胞通过突触相互联系。主要分成两层:外层为色素细胞层,内层主要为位于后2/3部分、具有感光功能的视部,视网膜视部有外向内主要分成感光细胞层(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 从靠近脉络膜的一侧算起,视网膜最外层是色素细胞层;这一层的来源不属神经组织,血液供应也来自脉络膜一侧,与视网膜其他层接受来自视网膜内表面的血液供应有所不同。色素细胞层对视觉的引起并非无关重要,它含在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同它相邻接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是除了色素层可以遮继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外,色素细胞在强光照射视网膜时可以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细胞外段,使其相互隔离,少受其他来源的光刺激;只有在暗光条件下,视杆外段才被

暴露;色素上皮的这种活动受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控制。 此层内侧为感光细胞层。在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作动物,感光细胞分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它们都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是真正的光感受器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态上都可分为四部分,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形成上的区别,也主要在外段它们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锥细胞外段呈圆锥状。视杆细胞中的感光物质主要是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红醛,在亮处分解的视紫红质,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这是可逆反应,平衡点取决于光强,所以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不能区分颜色,对细小结构分辨率差;视锥细胞则分别含有视红、视蓝、视绿三种视锥色素,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和颜色有高度的分辨率。现将它们的比较呈现如下: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视网膜周边区视网膜中部,尤其黄斑 光敏感度高低 光分辨率低高 辨色无有 视色素视紫红质红、绿、蓝三种视色素 功能暗视觉明视觉 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层内的双极细胞发生

人体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因位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非识性本体感觉(反射性本体感觉):传至小脑,不产生本体感觉的意识,反射性调节骨骼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意识本体感觉: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皮肤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等感觉。 (一)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骨骼肌 肌腱 关节 皮肤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脊髓Ⅰ、Ⅳ~Ⅶ层 丘脑腹后外侧核 躯干和 四肢的 皮肤 (后角固有核) (二)头面部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节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脑桥核 丘脑腹后内侧核 头面部 皮肤和 粘膜 三叉神脑桥核 中央后回 的下部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一)视觉传导通路 双极细胞 由三级神经元构成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1、视野visual field:眼球固定不动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鼻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至鼻侧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下半视网膜,下半视野的光线投射至上半视网膜。 2、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所引起的视野症状 ①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视野全盲 ②视交叉中央部(交叉纤维)损伤:双侧眼颞侧视野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④一侧视束、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同侧眼鼻侧视野偏盲和对侧眼颞侧视野偏盲)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光照侧眼的

神经传导通路(借鉴参照)

人体解剖学教案 第19 次课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8日教案完成时间:2012.11.18 课程名称人体系统解剖学年级2012 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五年制 教员杨向群专业技术职 务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大班课 授课题目(章、节) 神经传导通路Neuropathways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基本教材:张传森,等主编. 《模块法教学-人体系统解剖学》2012.6,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的概念,掌握主要感觉传导路、运动传导路的途径。注意纤维的交叉部位。重点: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视觉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锥体系的概念,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 感觉传导路:本体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传导路,50分钟; 2. 运动传导路35分钟。 3.小结5分钟。 4. 病例讨论:3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组长(主讲教员)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 配

神经系统内存在着两大类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方面,经过周围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传来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后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由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周围躯体和内脏效应器。总的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部和传出部。 上行(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周围神经→中枢(数次中继后)→大脑皮质 下行(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效应器 复习大脑皮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定位。 复习脑干和脊髓内重要的传导束。 学习传导路过程中需掌握: 1.传导路的性质和作用; 2.传导路的名称; 3.传导路交换神经元的次数、部位; 4.传导路交叉的次数、部位; 5.起始与终止部位,感受器或效应器; 6.损伤后出现的症状表现。 一、感觉传导路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路proprioceptive sensory pathway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其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除传导深部感觉外,还传导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间距离和物体的性状及纹理粗细等。 1.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骨膜、关节等处的深部感觉感受器,如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腱梭、精细触觉感受器。 2. 神经元:三极神经元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大型假单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5’ 从感觉的种类引引出传导路 55’

视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眼球视网膜视神经部最外层的视椎细胞核视杆细胞为光感受器细胞, 中层的双极细胞为第1级神经元, 最内层的节细胞为第2级神经元,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汇集成视神经。视神经由视神经管入颅,形成视交叉后,延为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鼻侧半的纤维交叉,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布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右侧半的纤维。视束绕过大脑脚向后,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矩状沟上下的视区皮质(纹区),产生视觉 视束中尚有少数纤维经上丘臂终止于上丘核顶盖前区。上丘发出的纤维组成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完成视觉反射。顶盖前区发出纤维到中脑动眼神经副核,构成瞳孔对光反射的一部分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反应成为直接对光反射,光未照射一侧成为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入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听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道通路的第1级神经元为蜗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和脑桥交接处入脑,止于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 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形成斜方体并交叉到对侧至于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大多数止于下丘,其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觉中枢。 少数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还有一些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上橄榄核交换神经元,然后加入同侧的外侧丘系。也有少数外侧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因此听觉冲动是双向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内神经元发出纤维,经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大脑皮质听觉区还可以发出下行纤维,经听觉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中继,影响内耳螺旋器的感受功能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作者: ————————————————————————————————日期:

传导路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回。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角的胸核-同侧外侧索-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腰骶膨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口鼻腔粘膜的浅部感受器-周围突三叉神经的感觉支-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感觉根-升支(触压觉)和降支(痛温触觉)-第二级神经元(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下1/3部。 角膜反射:角膜受到的刺激-三叉神经的眼神经-脑桥三叉神经主核-发出纤维到双侧面神经核-颧支-眼轮匝肌收缩-双眼同时闭合。

各种传导通路汇总

传导路 传导通路分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和下行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上行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后根的内侧部-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薄束和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回。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感受器-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脊神经节)-中枢突-脊髓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角的胸核-同侧外侧索-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腰骶膨节段第V-VII层外侧部-部分交叉-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

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颈膨大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楔小脑束(相当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吻侧束(相当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2.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外侧部(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脊髓第IIVV层后角固有核)-斜越1-2脊髓节段或交叉前上升1-2节段-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内囊枕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后根内侧部(粗略触觉)-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前束-在延髓中部与侧束相融合形成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头面部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 口鼻腔粘膜的浅部感受器-周围突三叉神经的感觉支-第一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中枢突-三叉神经感觉根-升支(触压觉)和降支(痛温触觉) -第二级神经元(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交叉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