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含大部分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正强化是指 A。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C.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D.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

2.先后两项学习刺激相同,反应相反,则产生B。

A.最大的正迁移

B.最大的负迁移

C.零迁移

D.中等水平的正迁移

3.托尔曼提出了B的概念,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4.第一个用实验证据批判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家是C

A.贾德

B.桑代克

C.詹姆士

D.苛勒

5.儿童害怕闪电,能对这种情绪反应的形成作出解释的是C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工具性条件反射

6.在下列各陈述中,包含了学习的迁移的思想的是B。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温故而知新

C.长善救失

D.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7.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 D。

A.不断变更教学方法

B.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

D.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属性上变化

8.在下述各项行为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是B。

A.蜜蜂造蜂房

B.狗对灯光分泌唾液

C.暗适应现象

D.吃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

9.超额学习(过度学习)的次数越多,则D。

A.保持量越多

B.保持量越少

C.保持量的增加越多

D.保持量的增加越少

10.撤销厌恶刺激以增强一个反应发生可能性叫做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11.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学生方面引起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称作 D

A.德西效应

B.霍桑效应

C.蔡戈尼克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12.在下列陈述中,最接近学习本义的是A。

A.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B.获得种族经验的过程

C.个体行为变化的过程

D.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13.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D。

A.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

B.建立得快,消退得慢

C.建立得慢,消退得快

D.建立得慢,消退得慢

14.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塑造行为的关键是C。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模仿

15.在解释遗忘的各种理论中,适合于解释有意义学习中遗忘的是B。

A.干扰说

B.擦迹同化说

C.痕迹消退说

D.压抑说

16.学生在已具备“哺乳动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17.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C。

A.成熟和平衡

B.学习和环境

C.成熟和学习

D.动机和心向

18.认知结构是指D。

A.学科的知识结构

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

C.教材编排的结构

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20.运动技能与智慧技能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包含精细的肌肉协调

B.是否包含复杂的认知成分

C.是否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D.是否有较高的概括水平

21.保持曲线的横坐标表示D。

A.学习时间

B.学习次数

C.学习所花费的时间

D.学习后间隔的时间

22.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是 C

A.潘菽

B.陈选善

C.廖世承

D.艾伟

23. 赫尔、多拉德(J.Dollard)、米勒(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11350054.html,ler)提出了学习的四要素是线索、反应、强化和A。

A.内驱力

B.模仿

C.认知结构

D.信息加工

24.作为陈述性知识最小单元的命题,相当于D。

A.一个句子

B.一个词

C.一个概念

D.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25.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C。

A.命题

B.命题网络

C.产生式

D.图式

26.与程序性知识含义相当的是C。

A.技能

B.智慧技能

C.智慧技能+运动技能

D.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27.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8.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相当于C。

A.智力

B.习得的认知能力

C.习得的认知能力与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29.下列各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B。

A.摇头

B.系鞋带

C.作心算

D.洁癖

30.儿童道德发展要由他律进入自律,出现最初的自律道德,他的道德判断发展应该处于 C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31.按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品德方面的学习从基本方面说,应属于C。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运动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3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归因3个维度的是。

A.内外源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33.规则学习中的变式的含义是C。

A.无关属性的变化

B.规则陈述方式的变化

C.适合规则的情境的变化

D.教学方法的变化

34.斯金纳提出的强化律(操作性条件作用律)的含义最接近于桑代克的A。

A.效果律

B.练习律

C.频因律

D.准备律

35.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

A.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B.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C.拉依的《实验教育学》

D.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36.科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D。

A.实验法

B.临床法

C.对偶故事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困境)

37.加涅把学习定义为“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其中的“倾向”是指D。

A.言语信息

B.态度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二、判断题

1.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越好。(F)

2.迁移的关系理论是迁移的概括理论(类化说)的一种补充。(T)

3.为当三好生而学习,是一种内部学习动机。(F)

4.负强化即是惩罚。(F)

5.扁虫对弱光形成身体收缩的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现象。(F)

6.任何行为变化都意味着学习。(F)

7.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的影响。(F)

8.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都是学习迁移现象。(T)

9.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F)

10.对于有意义学习来说,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迁移。(T)

11.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F)

12.学习联结理论重视对学习的外部过程和外部条件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T)

13.为了便于记忆,将圆周率π=3.14159……记作“山巅一寺一壶酒……”,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F)

1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T)

15.认知结构是指教材的逻辑结构。(F)

16.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F)

17.教学实验表明:发现式学习的效果优于接受式学习。(F)

18.倡导程序教学并将其建立在强化理论基础上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F)

19.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强化都是奖励。(F)

20.变式就是概念的正例在无关属性上的变化。(T)

21.对有逻辑意义材料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F)

22.超额学习的次数越多,保持量的增加则越少。(T)

23.一个电话接线员通过练习提高了记忆电话号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她记忆任何学习材料。(F)

24.用实验方法批判形式训练说的的一个心理学家是桑代克。(F)

2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F)

26.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上有情境论和阶段论之争,行为主义者是倾向于阶段论的。

27.品德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28.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F)

29.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T)

30.凡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F)

三、概念辨析

1.学习与发展

学习”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后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发展”是个体

整体的有序的变化,表现为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原无关的信息联系并由此产生原不会产生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谈到的是行为后果对于原有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

4.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5.负强化与惩罚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6.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7.表征学习(符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8.类属学习(下位学习)与总括学习(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9.派生类属学习与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即新学习的知识仅仅是学习者已有概念或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一种派生物。另一种是当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类属于原有概念或命题的新知识以后,使自身原有的概念或命题进一步精确化,使其受到限制、修饰或扩展,这种学习称为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科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简单来说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11.有逻辑意义材料与有潜在意义材料

12.学习的外部动机与学习的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13.概念和规则

概念:对事物共同本质的描述(静态),运用概念识别事物并作出反应的过程(动态)。

规则:对概念间的关系的描述(静态),运用规则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态)。

14.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在对事物反复感知和不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最终得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

概念通化: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语言理解新的概念。

15.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16.智慧技能与运动技能

智慧技能: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7.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8.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19.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 )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20.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算法式策略:该策略是一种按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即邀请遵从一套清楚的、固定的且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步骤。

启发式策略:一种单凭经验来做的、不正式的、直觉的并且经常是推测的策略。

21.内反馈与外反馈

外反馈是反馈方式的一种,外反馈是通过对行为结果的知悉而实现的反馈,而内反馈是通过内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而实现的反馈。

22.结果的知识(knowledge of results,KR)与表现的知识(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 KP)

23.品德与道德

首先,研究的范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其次,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所以,尽管有相同的社会、社会阶层、教育环境,但每个人的品德行为表现却不一致.

24.品德与态度

态度:通过经验组织的,个体对有关态度对象与情境施加方向性或动力性影响的心理的和神经的准备状态。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

25道德认知发展的自律水平与他律水平

26.状态焦虑与特征焦虑

状态焦虑是对于未来总有着强烈的担心,焦虑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景。特质焦虑更像是恐惧性焦虑障碍,对于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固定的场景有着与现实不符的焦虑。

四、简答题或问答题

1.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请各自举一例说明。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例:工厂里做工,做的越多,奖金越高。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例:工厂里的女工做工的时候聊天,声音很大,不利于工作效率,工厂设置分贝器,达到一定分贝报警器就响,响声刺耳,就会迫使女工停止讲话,提高工作效率。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例:批评、撤职、降薪、开除等

2.什么是正迁移、负迁移?请举出一个正迁移实例、一个负迁移的实例,一个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的实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3.布鲁纳注重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1)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2分);(2)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2分);联系教学实际(3分)

4.谈谈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影响是双向的。(1分)

(2)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1分)

(3).中等强度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2分)

(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激活作用;指向作用;维持作用。(3分)

5.谈谈发现学习的利与弊。

积极方面:发现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内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适合于问题解决学习。(4分)

消极方面:发现学习耗费时间多,不能成为传授系统知识的主要方法;发现学习的教学指导难于为教师掌握;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3分)

6.谈谈学习、成熟、发展3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7.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下述英文句子:

Children who are slow eat bread that is cold.

然后用自由联想法检测被试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当呈现slow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hildren,而不是与slow临近的bread;当呈现bread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old,而不是与bread临近的slow。请解释这一现象,并将这个句子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没有答案】解释:被试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4分)画出命题网络(3分)。

8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为了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应考虑:

(1)整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逻辑意义水平;(2分)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看其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2分)

(3)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1分)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2分)

9.什么是习得性失助感?如何防止学生的习得性失助感?

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一是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2分)

二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3分)

三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2分)

10.简评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2分)

形式训练说的积极方面是重视迁移的作用。(1分) 不足之处是:

(1)认为各种心理官能是非物质的实体,生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是“心理的肌肉”,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这是对能力的唯心主义的理解。(1分)

(2)只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不重视教材的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导致了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1分)

(3)认为学科、作业越是困难,就越有训练价值,教学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这是违背学习规律的。(1分)

(4)认为迁移是自动实现的,只要某个官能在一个学科上得到训练,就能在任何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这是缺乏根据的。(1分)

11.联系学科教学实际说明变式、正反例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答案要点:】变式:在直观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保留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2分)

正例(肯定例证):一切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概念的正例。(1分)

反例(否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概念本质特征的事物叫反例。(1分)

变式目的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丰富、更有典型性。(2分)

正反例出现有利于知识的分化。(1分)

联系实际,正确举例(5分)

12.联系学校教学实际,谈谈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题要点】(1)正确陈述皮亚杰、科尔伯格的观点(一种或几种)(6分)

(2)恰当地提出这些理论对德育工作的3点以上的启示。(6分)

13.人是用命题而不是用句子将言语信息贮存在头脑中的。心理学提供了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一观点。

14.奥苏伯尔如何用同化论解释有意义学习中的保持与遗忘?

15.试分析态度、品德、价值观等领域的学习与认知领域学习规律的异同点。

16.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如何从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与改进教材编排顺序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17.谈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意义。

18.试就“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如何有效实施惩罚”提出若干指导要点。

20.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中影响知识保持与遗忘的主要条件有何不同?

19. 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运用迁移的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华中师大2005发展心理学试题】

20. 何谓学习策略?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

21.简述学习反馈原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22.列举影响学习的认知变量与非认知变量。谈谈认知变量与非认知变量相互关系。

23.何谓自我效能感?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效的或无效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个体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主观判断与自我感觉。简言之,即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提高方法:a、从擅长领域入手,创造成功体验;

b、树立积极榜样,学习成功经验;

c、分析失败原因,积极正面应对;

d、创造和谐人际环境,培养积极情感;

e、善于自我反思,寻求学习做事技巧。

24.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提出7条建议。

25.下图是克鲁格的一个关于过度学习的实验结果的图示。横坐标表示学习后间隔的时间(天数),纵坐标表示保持的百分比。从图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6.举一个经典条件反射的实例、一个操作条件反射的实例和一个无条件反射的实例。

27.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28.简述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29.比较教材直观的三种类型的优劣。

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

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其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30.何为罗森塔尔效应?它对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就是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这里不是针对教育工作】

31.简述教学工作中惩罚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惩罚的积极作用:(2分)

(1)减少或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让其他学生知晓做出不良行为的后果,抑制不良行为的产生。

惩罚的消极作用(5分)

(1)惩罚只能禁止一个错误的反应;

(2)过多的惩罚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常常故意地对

抗教师,拒绝学习;

(3)连续的惩罚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损害了其心理健康;

(4)惩罚有时候满足了学生“设法引起他人注意的需要”,强化了学生错误的行为;(5)体罚给学生提供了侵犯行为的榜样;

(6)经常性的惩罚会造成学生不良人格。

32.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3.谈谈“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2010第二学期) 一、解释概念(将随机考察5-8个) 1、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 2、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 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 应的条件反应。 3、操作条件作用: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 4、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所以要了解品德必须要了解道德。 5、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6、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7、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站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总和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 8、移情理解:它是一种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10、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11、概念形成: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12、规—例法:指把要学习的规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先前知识加以理解、然后用例子对其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 13、例—规法:指先呈现概念的若干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的教学方法。 14、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16、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7、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18、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19、知识:(1)广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狭义: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取的规则、发放、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21、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2、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23、同伴评估法: 24、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2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相对位置。 26、标准参照评价: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资料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 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 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 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 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 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 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 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 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 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 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 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 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 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 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 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 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 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 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 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 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 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 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 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 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 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 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 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 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 (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 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 (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 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 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 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 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 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 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 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 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 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 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 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 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 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 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 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 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 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 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填空或选择 1、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其1980年 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 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 种心理现象)。”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 育百科全书》指出:“教育心理学是对 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 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 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2、前苏联的彼罗夫斯基在其1972年主 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 育的心理学规律。” 3、(拜瑞斯等人)进行的(良好行为游 戏) 4、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 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强调教育要与心 理学相结合,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 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 发展学生的思维。 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 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付诸了实施。他将教 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 (系统)、(方法)。后来,其学生将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