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几点探讨

关于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几点探讨

关于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几点探讨
关于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几点探讨

关于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几点探讨

自卑是人的一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复杂的消极意识。自卑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处处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悲观失望,经常为自己的不行动寻找合理的理由,从而又陷于怠惰和无所事事。因而,自卑心理是个人前进的巨大阻碍。许多残疾人敏感多疑、封闭孤独,不愿面对现实,不敢承受挫折,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受自身生理缺陷的限制,生活极其不便,如果再让自卑的阴影紧紧跟随,那么他们就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或成功了。因此,可以说,残疾人事业要有所发展,残疾人要取得成功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就必须消除自卑。而要消除自卑,又有必要先弄清楚自卑产生的根源。

那么造成残疾人自卑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都需

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够成功并为成功而自豪,为失败而感到羞愧。残疾人因为自身生理上的缺陷,某些方面的能力就会落后于别人。当他们看到别人成功后的快乐,他们就会更深地陷入失败的痛楚。多次失败体验的积累,也就使他们丧失了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丧失勇气和信心。

二、家庭对残疾人的错误态度。可以说,许多残疾人的

自卑心理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对残疾子女、家庭成员对残疾兄弟姐妹、或是夫妻一方对残疾配偶缺乏信心,视其为负担,认为他们的缺陷惹人讨厌,对残疾人缺乏公正的评价,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残疾人也认为自己的残疾是一件悲哀的、对不起人的事情,于是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他们软弱、胆怯的性格;另一些人对家庭中的残疾人又恰恰相反,他们把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孩子的生理缺陷视为自己的过错,对残疾人怀有负疚心理,或是认为残疾人很可怜,所以事事包办、代替,这就造成了残疾人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而害怕与人交往;更有一些人不能正视现实,认为家中有个残疾人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因而不与残疾人交流,甚至将残疾人禁锢在家里以躲避别人的讥笑,人为地让残疾人失去了与人交往锻炼的机会,让残疾人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孤独。

三、社会的冷漠与歧视。残疾人在性格上本来就比正常

人脆弱、敏感、多疑,而在交往中,难免会遭到一些嘲笑,甚至是捉弄和欺负,这种现象在残疾儿童身边容易发生,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堪忍受他人的冷嘲热讽,因此有过这种体验的孩子一般不敢与人交往。对于成年残疾人来说,社会的冷漠与歧视是造成他们自卑的最大原因。虽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嘲笑残疾人或是欺辱残疾人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是歧视与冷漠却依旧普遍。在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上,很多企事业单位从本质上来说并非睢不起残疾人,但在用人却对残疾人关上了大门;在教育方面,能适合残疾人就读的学校并不普及,让很多残疾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甚至于很多大、中专都不录用残疾学生。残疾人文化、科技素质提不上去,就更没有能力与正常人竞争,从而又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在社会生活中,能让残疾人参加的活动少而又少,残疾人缺乏交流的平台,心中郁积的烦恼无处发泄和倾诉,只能让自己陷进封闭孤独的世界……社会对残疾人越是忽略、漠视,残疾人就越没有能力参与社会,所谓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只能沦为一句空话,拖在他们身后的就只能是一道道长长的自卑的阴影。

既然残疾人自卑心理的形成跟自身、家庭、社会有着

必然的联系,那么我们就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残疾人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

一、社会应该做的

(一)改善环境,给与真爱。社会是大环境,社会的先

进思想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广泛地宣传人道主义思想,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只有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享有劳动的权利,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残疾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也才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不断取得进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应该说,残疾人这一群体

的整体素质并不高,但这一点并不能由残疾人自己来承担责任。特殊教育学校、特殊设施的缺乏都让许多残疾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更何况许多残疾家庭家境贫寒,更无力承担昂贵的教育费用,相当多的高校对残疾学生关上大门。残疾人从实质意义上无法享受教育的权利,自然也无法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正常人相比,肯定没有竞争能力。屡次的失败后残疾人能不自卑吗?

(三)开展活动,促进交流。社会应提供残疾人的交流

平台,让残疾人有与人交往的机会,才不至于陷入孤独与自我封闭之中。残疾人社区、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等比赛,都可以让残疾人相互交流与鼓励。成功残疾人士所起到的榜样作用,是残疾人增强自信的良好动力。

二、家庭应该做的

(一)真诚关爱,以乐观、正确的态度看待残疾人,让

残疾人意识到有亲人在爱他,支持他,让残疾人知道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勇气的表现,同时也让残疾人知道,家人需要他,被人重视与需要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这样能让残疾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能很好地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

(二)发掘潜力,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作为家人,与

残疾人的接触较多。因而应该善于发现残疾人的优势并加以培养。比如说,耳朵听不见了,但也许对色彩很敏感,可以画画;眼睛看不见了,但也许有着音乐上的天赋;腿不方便了,但也许歌唱得很好。上帝有时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许又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残疾人在优势方面获取成就感,增加愉悦的情绪体验,就会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三)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评判观,正视生理缺陷,

学会自我肯定。有残疾人的家庭,家人应正确对待残疾人的残疾,既不视残疾人为累赘,也不刻意把残疾人当作处处需要照顾的对象。要引导残疾人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从而培养残疾人的自信心。

三、“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消除残疾人的自卑心理,关键还得靠残疾人自己。

美国残疾人艾德.罗伯茨十四岁时感染小儿麻痹,颈部以下瘫痪,坐在轮椅上,只能依靠一个呼吸设备维持生命。但他在二十岁时终于认识到自怨自艾于事无补,他开始不间断地教育和影响大众,十五年坚持不懈,社会终于注意到残疾人的权利。今天的无障碍设施、残疾人参与社会管理等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他当时的努力。残疾人要想超越自我,让自身得到发展必须消除自卑心理。对于残疾人来说,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来消除自卑:

一、扔掉身心缺陷的包袱。残疾不能用“有色眼镜”看自己,更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别人。残疾人不要想到“我是残疾人,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只能需要别人的帮助”,首先就否定自己,就没有努力的动力,做事肯定做不好。也不要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都歧视残疾人,不愿请求别人的帮助而把自己孤立起来。

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不把自己跟别人从整体上进行比较,要从某方面比,在比较中比出信心。

二、积极行动,从小目标做起。空想与怨天尤人于事无补。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就去承认它的存在,并用行动来弥补。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不要立即强制去做,先从容易处入手,获得自信后,再做较为复杂的事,以便一步一步去实现。

三、抛弃太强的荣誉感。一般说来,自卑心理太强的人往往会有过高的自尊,他们的心理包袱太大,怕失败了更被别人睢不起,无法轻装上阵。太强的荣誉感一方面会促使人去努力奋斗,可是一旦失败,会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内心所承受的打击更大。残疾人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过份强调成功,丢掉虚荣心,参与就是最好。

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残疾人不应该只是等待别人的帮助,自己主动帮助别人,在助人中得到对自己价值的认同,享受助人的快乐。

五、报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是生活中的智慧。伟大的残疾科学家霍金说:“我的一根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案例描述】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初中学生中有不少的人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的总人数的三份之一,不良的心理状况,不仅会导致初中学生自身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造成初中学生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产生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帮助初中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呢?我校有一位女生,家长把她送到学校就全身发抖,说学校有同学追杀她,并且口里说胡话。【干预辅导】 (一)原因分析 这位同学自述:我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我。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进入中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感到十分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呢?

这是典型的中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 从小学到中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二)辅导方法 “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表现在爱好、兴趣、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某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这是很正常的。”倾听了这位同学的烦恼后,心理咨询教师的一番轻言细语,让她烦躁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有人说,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你觉得你有很宽阔的胸怀吗?”老师的话让她陷入了沉思。“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学会接纳别人,悦纳自己;要敢于付出,不计回报。”老师继续开导说:“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感觉到自己多了很多的朋友,多了很多的快乐,少了很多的烦恼。” “我所说的用宽阔的胸怀来面对别人,不是要我们忍气吞声,不是任其发展,而是要善意地指出别人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老师进一步解释道。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2019 年 11 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 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 50 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特点 (得分: 0.5 )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快乐原则 (得分: 0.5 )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性的冲突 (得分: 0.5 )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防御机制 (得分: 0.5 )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分 值: 0.5] 您的回答: C. 顺利地度过 “性心理 ”发展的每个阶段 6. 在人本主义看来, “存在焦虑 ”是: [ 分值: 0.5] 您的回 答: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得分: 0.5 )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由 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您的 回答: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得分: 0.5 )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抑郁状态 (得分: 0.5 )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A. 幻觉 (得分: 0.5 )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C. 内脏性幻觉 (得分: 0.5 )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B. 假性幻觉 (得分: 0.5 ) 14. 思维鸣响属于: [ 分值: 0.5] 您的回答: D. 感知障碍 (得分: 0.5 ) 得分: 0.5 ) (得分: 0.5 ) [ 分值: 0.5] 得分: 0.5 )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面面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

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精彩试题(卷)(有问题详解)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 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为:C A 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发展考察分析 B 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 C 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心世界为准,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评价 D 以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A 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 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 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的情绪 4、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 A 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 环境适应力 C 心理自控能力 D 社交能力 5、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围:D A 见人都热情接待 B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 经常努力工作 D 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6、郭念锋认为: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称为:A A 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 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康复能力 D 环境适应能力 7、潜意识与意识或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心理健康状态破坏的在机制,这理论来自:A A 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8、郭念锋认为: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诉说体验,我们称这个人:A A 心理活动在一致性 B 人格相对稳定性 C 心理活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 D心理活动协调性 9、不合理信念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用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评价环境,便会产生心理障碍,这一理论来自:D A 精神分析学派 B 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10、郭念锋认为:心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反应强度强烈,影响思维逻辑性的心理活动属于:B A 心理问题 B 心理紊乱 C 边缘状态 D 神经症 11、关于错觉的理解,以下那些是正确的:A A 是歪曲的错觉 B 只在病人中存在 C 病理性错觉多持续时间较短 D 错觉存在时间较短 12、以下哪些症状属于思维障碍:D A 错觉 B 虚构 C 注意增强 D 妄想 13、错构是:D A 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其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 B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 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原因,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 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14、超价观念是指:B

克服自卑心理健康课教案

种古怪心理的支配下,他竟一直都未能跳过去,并且这一挫折影响到了其他方面。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阴影。 情景三:马杰同学在一次联欢会上唱歌跑了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背后管他叫“马驴”。他很苦恼,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情景四:王利是个养子。虽然养父母对他很好,但他总是缺乏自信,在同学面前感到抬不起头来,时刻猜疑别人会指着他的后背说:“这个人不是爸妈亲生的。” (2)、讨论: 1、该同学的自卑来自于哪一方面? 2、该同学的弱点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可以改变的? 3、若是可以改变的,他(她)应如何去做?若是不可以改变的,他(她)又该如何看待? (3)、师生共同分析 情景一:生理方面的自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与人之间的身体发育状况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发育的年龄、发育的特征、速度都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一些发育较晚及先天生长发育有疾患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及成长过程总结出:一个人由身体

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虽然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但是它同时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中外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半夜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贝多芬在維也納的第一个十年里,获得极高的成就。可惜二十八岁开始耳聋,最后完全聋掉。此事曾对贝多芬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耳聋状态下完 成的。贝多芬曾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张海迪,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当过无线电修理工,自学多门外语,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2、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⑴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1553505.html, ⑵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⑶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⑷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⑸心理活动耐受力。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类精神刺激,它长期反复地在生活中出现,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久。有人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刺激当作生活斗争的乐趣,当作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他们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受力。 ⑹心理康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极大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其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1553505.html, ⑺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和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难以察觉罢了。精神活动和过程的随意性程度以及自觉控制的水平高低,是与自控能力有关的。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失为一个健康指标。 ⑻自信心。当一个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于自信心过高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可

克服自卑心理健康课教案 (1)

克服自卑心理,扬自信风帆 西峡县丹水二中王存活动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对自卑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认识自卑心理的危害,树立自信心。 活动形式及步骤 1.小调查:分发调查表——学生填写——教师结果解释 2.小编辑:学生分组——填小辞典——全班交流 3.为自卑者画像:为自卑者画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4.心理在线——情景展示——师生分析 5.擂台赛——小组讨论——小组比赛 6.学生演讲 7.实战演习——作战内容——迎战计划 8. “填一填” 活动方案 (1)请学生完成心理“小调查” (2)统计得分 有一个肯定答案得1分。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分数是4.88分,非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分是7.07分。7分------8分以上的同学自卑倾向较严重。 (3)引出主题: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自卑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自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设法弥补。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挑战自卑”。我们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

自我诊断 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如别人 身材、娱乐、家庭、容貌、社交能力、性格、学习、知识面、其他 其中最大的不满意之处是: 这是(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每当谈起或想到这些不满意之处,就觉得: 第二环节 自我诊断结束后,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共同分析一下自卑者的表现。 (1)编辑部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卑常用语”小辞典的编辑工作 例:我很笨;我不行;我不是学习的料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主编代表发言,由责任编辑记录。 (2)教师补充:“谁都比我强”“我天生不是唱歌得了”“我不敢”“我害怕”等。 (3)请你来画像 可以以画的形式或语言的形式来描绘自卑者的表现。(范围涉及生活、学习、身体、性格、交往等诸多方面) 例:自怨自艾消沉失落 (4)教师补充:精神不振沮丧颓唐自暴自弃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 第三环节 了解到自卑者的表之后,我们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第三环节回答什么是自卑?人为什么会自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教师小结 第四环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克服自卑心理健康课教学导案

克服自卑心理健康课教案

————————————————————————————————作者:————————————————————————————————日期: 2

克服自卑心理,扬自信风帆 西峡县丹水二中王存活动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对自卑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认识自卑心理的危害,树立自信心。 活动形式及步骤 1.小调查:分发调查表——学生填写——教师结果解释 2.小编辑:学生分组——填小辞典——全班交流 3.为自卑者画像:为自卑者画像——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4.心理在线——情景展示——师生分析 5.擂台赛——小组讨论——小组比赛 6.学生演讲 7.实战演习——作战内容——迎战计划 8. “填一填” 活动方案 (1)请学生完成心理“小调查” (2)统计得分 有一个肯定答案得1分。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分数是4.88分,非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分是7.07分。7分------8分以上的同学自卑倾向较严重。 (3)引出主题: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自卑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自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出自己的不足,设法弥补。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挑战自卑”。我们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

自我诊断 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如别人 身材、娱乐、家庭、容貌、社交能力、性格、学习、知识面、其他 其中最大的不满意之处是: 这是(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每当谈起或想到 这些不满意之处,就觉得: 第二环节 自我诊断结束后,我们就进入第二环节:共同分析一下自卑者的表现。 (1)编辑部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卑常用语”小辞典的编辑工作 例:我很笨;我不行;我不是学习的料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主编代表发言,由责任编辑记录。 (2)教师补充:“谁都比我强”“我天生不是唱歌得了”“我不敢”“我害怕”等。 (3)请你来画像 可以以画的形式或语言的形式来描绘自卑者的表现。(范围涉及生活、学习、身体、性格、交往等诸多方面) 例:自怨自艾消沉失落 (4)教师补充:精神不振沮丧颓唐自暴自弃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 第三环节 了解到自卑者的表之后,我们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第三环节回答什么是自卑?人为什么会自卑?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教师小结 第四环节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 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 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克服自卑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对自卑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认识自卑心理的危害,树立自信心。 活动难点 同学们讨论、概括自卑心理的危害和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活动形式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一)四位学生表演小故事,学生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1、从刚才的小故事里我们看出小花怎么样?为什么? 2、大家猜猜小花最后的结局会怎么样? 3、如果让你给这个小故事起个题目,你认为起个什么题目比较 好? (二)观察漫画《照镜子后》,说说漫画表现了那两种心理?(自信和自卑)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面五个问题: 1、什么叫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2、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的起因是?

1、学习成绩不 2、长相不好 3、智力水平低、能力差 4、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 5、单亲家庭 6、父母、老师的消极评价…… 3、有了自卑心理的人会是怎样的? 孤僻、忧郁、悲观、低落,消沉、沮丧、害羞、内疚、胆怯、自暴自弃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和群…… 4、自卑心理对我们的危害有哪些? 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学习没动力、缺乏同伴、生活没快乐…… 5、我们如何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呢? 前提:1、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2、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方法一:表现法:积极交往,表现自我 方法二:补偿法:扬己长,补己短 方法三:尝试法:不要惧怕失败 方法四:暗示法:肯定自己,鼓励自我 三、老师赠言 成功的大厦建筑在自信的基础上,而自信则源于不断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地去尝试成功。 四、课后作业 学生互相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树立自信心的话,给自己也给同学看,树立一种乐观自信的氛围。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自卑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自卑心理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通过训练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3、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准备工作: 1、进行自信心测试:"自信心自测"、"自信程度自评"。 2、关于气质的心理健康辅导。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辅助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自卑心理 请同学们通过以下对话形象地了解自卑心理现象。 课件一:自卑的心理现象(录像片断) 对话: 甲:"你怎么不去参加英语讲故事比赛?" 乙:"我怎么能行呢?" 这段对话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这表现出乙缺乏自信,自卑。 教师:自卑心理就是还没有开始做某件事时就已断定自己不行的情绪,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二、自卑的危害 课件二:flash动画 l、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自卑心理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告终,过于自卑等于自我毁灭。 既然自卑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必须冲破自卑的束缚,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教师:要消除自卑,必须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自卑产生的原因 课件三: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由此画面引出心理学家关于大象的成长实验:一只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经过无数次努力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链子放在身上不加任何固定,它也木会去努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小时候每一次想站起来都站不起来,他就形成了自己不行的认识。 教师:过去的行为结果告诉它自己不行。其实它现在行不行?

心理健康教育_克服自卑心理2

榆中县东湾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运行记载 心理健康辅导小组 2013年9月7日

榆中县东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载

附: 克服自卑心理 【辅导目的】 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具体表现,有了自卑心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辅导重点】 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的几种方法。 【辅导难点】 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辅导方式】 ⒈讲述与讨论。 ⒉角色扮演。 ⒊游戏。 【辅导准备】 收录机、投影器、灯片、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 【辅导课时】 1课时。 【辅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⒈教师读《小博士报》灵灵姐姐收到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我长得很丑,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灵灵姐姐,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 ⒉学生发表意见。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⒊对比、自查。 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 ⒋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丢失许多成功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 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 二、理性认识: ⒈什么叫自卑心理? 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亦即自卑心理。 ⒉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 ⒊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 (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 ①学习成绩不佳。 ②长相、身材不好。 ③智力水平低,能力差。 ④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 ⑤单亲家庭。 ⑥父母、教师的消极评价。 ⒋有了自卑心理会使人变得怎样?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课程知识要点 第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的要求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不断发展健全人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教程第-页) 知识点: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知识点: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知识点:心理健康七标准 要点: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条件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将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不足取。 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教程第-页)知识点: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身心统一原则 .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知识点: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生理方面的途径

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克服自卑心理》教学设计
桦甸三中 徐金艳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 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心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 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其中,对自己缺 乏自信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 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 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 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为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 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b5E2RGbCAP 辅导目的: 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具体表现,有了自卑心 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 到健康发展。 p1EanqFDPw 辅导重点: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 理的几种方法。 辅导难点: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3、游戏。 辅导前准备: 收录机、电脑、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 课时:1 课时。 辅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读《小博士报》灵灵姐姐收到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我长得很丑,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灵灵姐 姐,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 2、学生发表意见。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对比、自查。 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 4、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 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 丢失许多成功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
DXDiTa9E3d
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 二、理性认识: 1、什么叫自卑心理? 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亦即自卑心理。 2、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 3、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 (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 ①学习成绩不佳。 ②长相、身材不好。 ③智力水平低,能力差。 ④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 ⑤单亲家庭。 ⑥父母、教师的消极评价。 4、有了自卑心理会使人变得怎样?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 (孤僻、忧郁、悲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合群)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行为训练 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 若以自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泄气。若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有 信心。 情境一: 表现法:积极交往,表现自我。 拼图形游戏。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 - 五 克服自卑心理 全国通用

五克服自卑心理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心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其中,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一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为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辅导目的: 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具体表现,有了自卑心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辅导重点: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的几种方法。 辅导难点: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自信心。 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3、游戏。 辅导前准备: 收录机、投影器、灯片、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 课时:1课时。 辅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读《小博士报》灵灵姐姐收到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我长得很丑,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灵灵姐姐,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 2、学生发表意见。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对比、自查。 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 4、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快乐,常处于忧郁之中,并丢失许多成功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 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 二、理性认识: 1、什么叫自卑心理? 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亦即自卑心理。 2、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 3、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 (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 ①学习成绩不佳。 ②长相、身材不好。 ③智力水平低,能力差。 ④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 ⑤单亲家庭。 ⑥父母、教师的消极评价。 4、有了自卑心理会使人变得怎样?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 (孤僻、忧郁、悲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合群) 三、克服自卑心理的行为训练 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

(完整word版)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面对自卑怯懦的学生.doc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面对自卑怯懦的学生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初级中学秦晓伟 案例介绍 小李是我班一位初二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 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 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 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 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 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 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 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 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 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 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 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 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 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 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 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 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 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 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 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 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 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