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法复习提纲

行政法复习提纲

行政法复习提纲
行政法复习提纲

第一章

1、行政:是组织的一种职能,任何组织(包括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行使执行、管理职能(行政职能)。

2、行政包括公行政与私行政。

公行政包括国家行政与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行政。非国家的公共组织,如公会、妇联等社会团体,律师协会、医师协会等行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行政。P2

非国家行政主要指私行政,即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

国家行政又有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之分。

3、现代行政法之所以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实施的公行政也

纳入其调整范围,现代行政法学之所以将之纳入其研究范围,主要原因见P3

4、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公行政,主要是国家行政、形式行政。

国家行政是行政法的基本调整对象,从而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5、公权力包括国家公权力(强)、国际公权力(弱)和社会公权力(弱)。

国家公权力包括国家立法权(最重要)、国家行政权(最主要)和国家司法权。

6、行政法不同于行政。

所谓行政国家,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同时导致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7、20世纪行政新扩充的领域主要包括 P9

8、行政国家的异化,也称“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

A 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威胁。

B 腐败和滥用权力。

C 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帕金森定律)。

D 人、财、物资源的大量浪费。

E 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退化。P10

帕金森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又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9、到20世纪后期,大多数“行政国家”陆续逐步过渡到“有限政府”。这种过渡的一般途径是①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限制行政权。

②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③加强社会自治,转化行政权。P11

10、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行政法虽然是关于行政或调整行政的,然而不是有了行政就有了行政法。P12 11、行政国家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发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法治国家时代的重要标志是行政法。P12

12、行政法的主要流派及理论P14

①管理论:“治民法”,“官治法”,主张保障国家和社会公益。

②控权论:控制政府权力,主张保障私人权利和自由。

③平衡论:试图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13、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P18

14、行政法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现象的法学学科。行政法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法学学科。

第二章

1、法源界定为各法律部门法的表现形式,亦即各法律部门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行政法法源即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例如:宪法、正式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

2、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正式法源):宪法与法律,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立法,条约与协定。

3、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只做参考):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行政法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4、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无论是行政法还是其他法律部门,其正式法源一般都为制定法源,在非制定法法源中,只承认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

5、在我国,判例不具有法的效力,但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定,登载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例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1、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①依法行政原则②信赖保护原则⑤比例原则

2、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①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第五章

1、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如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其他国家机关等。

2、在实际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亦可以是个人。有时,某一方的主体可以同时包括组织和个人。

3、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受者,不包括所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参与人。

4、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关系主体

5、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

6、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

7、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公权力组织。

8、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a 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b 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和结构

c 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

d 国家行政机关设立、变更、撤销的程序

e 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活动原则和制度

9、就整体而言,行政组织法体系应包括中央行政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两大部分。

10、中央行政组织法只有一个《国务院组织法》,地方行政组织法有一个《地方组织法》。

第六章

1、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2、行政机关的性质:1)执行机关,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

2)行政主体,相对于行政相对人。

3、行政机关的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

交道

4、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行政机关(重点,请看书P122)

区别)派出机关:属于独立的行政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为和由其自身

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国具体的派出机关有:地区行署、区

所、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为和由其自身

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以派出机关的名义行为,并由派出机

关对其行为负责,除非有法律、法规的专门规定。我国具体

的派出机构有公安派出所、工商派出所。

5、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1)保障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秩序

3)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4)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

5)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6)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6、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

2)行政命令权

3)行政处理权

4)行政监督权

5)行政裁决权

6)行政强制权

7)行政处罚权

7、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

2)编制和执行计划、规划

3)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

4)征收税费、财政资助和征收、征用财产

5)调查统计和发布经济、社会信息

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

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8)实施行政裁制

9)缔结行政合同

10)提供行政指导

8、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1)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国务院的工作部门(部、委、行、署、局等)2)一般地方行政机关:分三级: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县、县级市及市(指下设区、县的市)辖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3)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

4)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

第七章其他行政主体

第一节其他行政主体概述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

所谓“其他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二.其他行政主体的种类

其他行政主体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类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另一类为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137页)

第二节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含义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首先,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其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的是特定行政职能而非一般行政职能。

第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的职能为具体法律、法规所授,而非行政组织法所授。二.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合范围

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被授权组织的条件。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法理,相应组织应具备下述条件,法律、法规才能授权其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

其一,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其二,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

其三,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其四,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予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的条件,如保密、技术、安全、技术、经验以及工作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等。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授权的情况,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类: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指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的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二)行业组织

是现代社会发展最快、最广泛的社会公权力组织。

(三)工青妇等社会团体

法律、法规授权共青妇等社会团体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一定行政事务的情况是大量的、常见的。

(四)事业与企业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事业组织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情况是较多的。相对于事业组织来说,法律、法规较少授权企业组织行使行政权。

(五)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三.被授予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二)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

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三)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第三节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一、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的含义

是指法律、法规未授权行使公权力情况下的社会公权力组织。

二、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144页)

三、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的范围

就实际情况而言,“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的范围要大于被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公权力组织的范围。

第四节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

一、行政委托概述

本节研究的“行政委托”不是行政机关的相互委托,而是指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

二、受委托组织的含义

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首先,受委托的组织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其他国家机关。

其次,受委托的组织仅能根据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而不能行使一般的行政职能。

再次,受委托的组织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而非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

最后,受委托组织与委托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于行政机关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三、受委托组织的条件合和范围

(一)受委托组织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受委托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三)受委托组织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它应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四、受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它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有:(147页)

第八章公务员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

1.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我国公务员是指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

3.我国公务员包括执政党和参政党机关以及公共社会社团中履行公职、纳入

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

公务员任用的主要方式:选任、考任、聘任、调任四种

用人单位未经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公务员是非法的,所授予的公务员资格是无效的。

公务员分类:西方国家,公务员通常非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我国公务员分为一般职务公务员和特别职公务员。

此外根据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公务员法》将我国公务员划分为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政执法三个类别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这里是重点,由于太多太乱了,麻烦大家看书本P151页)

第二节公职关系

公职关系:公务员因担任公职、执行公务而与作为公权力主体的机关或组织发生的法律关系。

公职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一种。

公职关系从属于外部行政关系,是因外部行政关系而产生的关系。

公职关系的产生(重点)

1.考任:国家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录用公务员。竞争考试是法治国家录用公

务员的最基本的方式。

2.选任:国家通过选举(包括公民直接选举和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

的方式产生公务员。

3.聘任:聘任指机关通过与拟任公务员的公民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任用公务

员。

4.调任:行政机关将行政系统外部(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

团体等)的人员直接调任入行政机关任职。

公职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管理而产生的关系,即人事管理关系;其二是公务员从行政机关获取工资福利待遇而产生的关系,即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劳动关系。

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公务员的管理主要有5项制度:考核、奖励、惩戒(书P156)、晋升、回避(书P157)

公职关系的消灭:公务员退休、公务员辞职、公务员辞退、公务员死亡、开除

第九章行政相对人

概念: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利益的个人、组织。

首先,行政相对人是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

其次,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组织。

再次,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一)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个人相对人不一定是单个的个人,在一定的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行为可能涉及多个个人。只要这些个人不构成一定的组织体,相互之间无组织上的联系,即使这些个人数量再多,他们仍然为个人相对人,而非组织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组织主要是指各种具体法人地位的企业组织、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包括在我国取得法人资格的外国企、事业组织。)

(二)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直接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间接的不能无条件提起)

(三)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的行为相对人

(四)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

(五)授益相对人与侵权相对人

法律地位:首先,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其次,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再次,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一)申请权(二)参与权(三)知情权(四)正当程序权(五)批评、建议权(六)申诉、控告、检举权(七)申请复议权(八)提起行政诉讼权(九)请求国家赔偿、补偿

(十)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十一章:行政行为概诉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P177)

(一)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

1、行政行为的服务性

2、行政行为的从属法律性

(二)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1、行政行为的单方性

2、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3、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P179)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两者的区别是:行政行为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处于已经发生的法律事实中的行政相对人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而处于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事实中的行政相对人则是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做的行政行为。

二、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没有灵活性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法规范的适用具有灵活性的行政行为。

二、依职权行政行为和应申请行政行为;

五、授益行政行为和不利行政行为;

六、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七、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九、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第十二章抽象行政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

(二)、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P200—202看)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职权合法

2、内容合法

3、程序和形式合法

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除了行政立法行为以外,还有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对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要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在个别部门和地方所发布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规定中,也基本体现了职权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要件。

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P204)

首先,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或其他组织。

其次,行政立法应依法进行。行政立法的主体、权限、程序均由法定。

再次,行政立法是一种立法活动。行政立法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适用于不特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普遍性规则,及行政法规和规章。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 (P207)

(一)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根据行政立法权的取得方式,可将行政立法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职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组织法所赋予的行政立法权所进行的立法活动。

授权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单行法律和法规或授权决议所授予的立法权而进行的立法。

(二)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根据行政立法的功能,可分为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执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或实现特定法律和法规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

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和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

(三)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根据立法的主体,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中央立法是指中央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活动,在全国范围都具有法律效率。

地方立法是指地方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规章的活动。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三、行政立法原则(P208)

1、民主立法原则;

2、法制统一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四、行政立法的程序(P210)

(二)行政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和审议(主体、内容、处理意见)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草案起草完毕后,一般要交由行政立法主体的法制机构进行审查。行政法规草案的审查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式进行,规章草案的审查由相应行政主体的法制机构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该项行政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项草案在内容上的合法性和该项立法在权限上的合法性,该草案的必要条款是否完备及在内容、结构和文字上是否具有科学性,所需的实施细则草案是否已经拟定及是否与本草案相一致。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机构可以缓办或退回起草部门:制定行政法规的基本条件上不成熟,或有关部门对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起草部门未与有关部门协商的,或上报审稿不符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所要求的形式和程序条件的。

(三)行政法规、规章的发布

经审议通过的行政法规、规章,应由行政立法主体的行政首长签署命令发布,并刊载于相应媒体。

第三节指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为

一、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P212)

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及被授权组织为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

1、制定主体

2、制定程序

3、名称

4、性质

二、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P213)

(一)创制性文件1、依职权的创制性文件2、依授权的创制性文件

(二)解释性文件1、法定解释性文件2、自主解释性文件

(三)指导性文件

三、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地位(P218)

(一)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并非都是法源

(二)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都是“依据”(三)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位阶

国务院和规章制定主体制定的非法源性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范间的效力关系。

1、国务院制定的非法源性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范间的效力关系

2、规章制定主体制定的非法源性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范间的效

力关系

3、非法源性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违反法律规范和上级其他行政规范性文

件的处理

第十三章具体行政行为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有以下几个:P230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权限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行为形式合法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有以下几种:P231(了解)

1、误写和误算。

2、表述不明。

3、机械故障。

三、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更正:P234(了解)

1、更正的原则:法律史上,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原则,主观主义原则和客观主义原则。现代学者认为,法律行为的解释应当坚持一客观主义为主、以主观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2、更正的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更正的机关应当是做出该行为的行政主体。

3、更正的方式: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行政主体对要式具体行政行为的更正应当采用法律对该行为所规定的方式。

4、更正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更正的直接效果,就是消除了所存在的意思表示错误,权利义务按经更正的具体行政行为确定,有关争议按经更正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解决。

四、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P236(了解)

1、明显轻微的违法

2、重大而明显的违法

五、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P240(重点)

1、公定力: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2、确定力: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包括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

3、约束力: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4、执行力: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六、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和失效问题:P245(重点)

1、生效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或附款规定之时。

2、执行力的追溯: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在能够保证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预见性并有利于相对人的条件下,也可以具有追溯力。追溯力仅限于执行力,而不包括公定力、确定力和约束力。

3、效力的延迟:效力延迟的情况主要包括实效告知错误、附款规定、不可抗力。

4、效力的终止:包括非法终止、合法终止。

5、失效时间:包括内容已实现、期限届满、无效、撤销、废止和其他失效情形。

第十四章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

一,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方能作出,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

二、行政许可的种类

(一)学理上的行政许可分类方法

1,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2,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3,独立证书许可和附文件许可;4,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行政许可。

(二)实定法上的行政许可类型

1,一般许可;2,特许;3,认可;4,核准;5,登记

三、行政许可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实现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过度,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及人民大众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

3,有利于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搞好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

4,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5,有利于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消极作用

1,行政管理人员利用行政许可权贪污腐败、鱼肉人民以及行政许可重叠交叉的现象日益增多。

2,行政许可是建立在一般禁止的基础上的制度。会导致被许可人失去积极的竞争或进取精神,使其停滞不前,没有危机感。

四、《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一)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建设“有限政府”

(二)信息公开、公平合理、一视同仁

(三)便民第一、办事高效、优质服务

(四)保障相对人的陈述权、申辩权和寻求救济权

(五)确立对行政许可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原则

(六)规范和约束权力,保障法制统一

(七)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民主制约

五、行政给付的概念

所谓行政给付,亦称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以及在公民下岗、失业、低经济收入或者遭受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下,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政策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有关的授益性行政行为。

首先,行政给付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人给付金钱或者实物的授益性行政行为。

其次,行政给付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再次,行政给付的对象是特定的行政相对人。

最后,行政给付是依法做出的行政行为。

六、行政给付的种类

(一)抚恤金(二)特定人员离退休金(三)社会救济、福利金(四)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

七、行政奖励的概念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模范的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首先,行政奖励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其次,行政奖励的对象是贡献突出或者模范遵纪守法的组织或者个人。

再次,行政奖励是行政主体实施的不具有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

最后,行政奖励是一种法定的行政行为。

八、行政奖励的种类与形式

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如下:(一)精神方面的权益,即给予受奖人某种荣誉,如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通报表扬、通令嘉奖、记功,发给奖状、荣誉证书、奖章等。

(二)物质方面的权益,即发给奖金或者各种奖品。

(三)职务方面的权益,即予以晋级或者晋职。

九、行政裁决的概念

所谓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范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

十、行政裁决的种类

(一)权属纠纷裁决(二)侵权纠纷的裁决(三)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

第十五章行政处理(二)——依职权行政行为

第一节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

1、依职权行政行为具有下述特征:(一)法定性(二)强制性(三)主动性

(四)及时、迅捷性(五)侵权救济性。P293

第三节行政命令

一、行政命令的种类P303

(一)行政命令的分类

1、分为形式意义上的行政命令和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命令。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命令——指一切使用“令”作为形式或者名称的命令,如授权令、执行令、禁止令、任免令、公告令、委任令等。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不拘泥于其形式和名称,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方式,还可以是动作方式;其名称通常用“命令”(如“某某政府命令”),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用“命令”名称,而用“布告”、“指示”或者“通知”等名称。其内容只涉及相对人的义务,而不涉及相对人的权利。

2、分为作为命令和不作为命令。是按其行政命令所规定的义务内容,分为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来进行分类的。

(二)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作为命令的典型)

1、改正违法行为,包括停止违法行为,积极主动地协助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调查取证,取消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造成损害的,则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依法予以赔偿。而有些违法行为的改正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拆除违法建筑物、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补种毁坏的树木等,故应责令限期改正。

2、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不同:1、概念有别。2、性质及内容不同。3、形式不同。4、角度不同。

联系:1、起因相同。2、目的一致。3、同步进行。

第四节行政征收P305

1、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

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费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2、行政征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法定性。

3、行政征收的种类:(一)税(1、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资源

税、收益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五种。2、按照税收支配权的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3、目的:调节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各行各业协调发展。4、只能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负责征收。)(二)费

第五节行政处罚(重点)P309

1、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

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的特征:(一)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

依据法定权限。(二)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三)行政处罚的目的注重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四)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制裁。

3、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人身罚(亦称自由罚,是限制或者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行政处

罚。)

形式:1、行政拘留。2、劳动教育。3、驱逐出境、禁止进境或者出境、限期出境。

(二)财产罚(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的其他组织强迫违法者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一定数量的物品,或者限制、剥夺其某种财产权的处罚。)

形式:1、罚款。2、没收。

(三)行为罚(亦称能力罚,是限制或者剥夺行政违法者某些特定行为能力和资格的处罚。)

形式:1、责令停产停业。2、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四)申诫罚(亦称精神罚或者影响声誉罚,是执行机关向违法者发出警戒,申明其有违法行为,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警惕,使其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

形式:1、警告。2、通报批评。

4、行政处罚的原则

(一)处罚法定的原则。(二)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四)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五)职能分离的原则。(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5、行政处罚的程序

分为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一)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1.简易程序

(1)简易程序的概念:

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

法律授权的组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罚事项,当场作出行

政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

(2)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①违法事实确凿;②有法定依据;

③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3)简易程序的内容

①表明身份②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③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④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

⑤备案

2.一般程序

(1)一般程序的概念:

一般程序,或者称为普通程序,是指除法律特别规定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的以外,行政处罚通常所应适用的程序。

(2)一般程序的特征

①适用的范围广②较简易程序严格、复杂③同时作

为听证程序的前提程序和后续程序。

(3)一般程序的步骤:

①立案②调查③决定④制作拟处罚决定书⑤说

明理由并告知权利⑥当事人陈述并申辩⑦正式

裁决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3.听证程序

(1)听证程序的概念:

行政法上的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合理、有效地制作和实施行政决定,公平举行由全部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避免违法或不当的行政决定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

(2)听证程序的特征

①听证是由行政机关主持的并由有关利害关系人参

加的程序②听证公开进行③听证程序只适用于

行政处罚领域,但并非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都可以

适用④听证程序的适用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⑤

组织听证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

(3)听证程序的组织

①听证的申请与决定②听证通知③听证形式④听证

的主持与参与⑤听证笔录⑥听证费用

(4)听证处罚决定: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的最后决定权在行政机关而不在主持听证的工作人员。

(二)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1.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概念:

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保证行政处罚决定所确

定的当事人的义务得以履行的程序。

2.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原则

(1)申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

(2)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原则。

3.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内容

(1)专门机构收缴罚款

①专门机构收缴罚款的适用范围。以下两种情况属于

该原则的例外:其一,规定当场收缴的;其二,依

法采取执行措施收缴的罚款。

②专门机构收缴罚款的程序。首先,通知送达;其次,

催交;再次,收受罚款。

(2)当场收缴罚款

①当场收缴罚款的适用范围:其一,依法给予20元

以下罚款的;其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其三,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

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②当场收缴罚款的程序:首先,出具罚款收据。其次,

罚款的缴付。

(3)强制执行

①执行措施:其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其二,根

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

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其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

行。

②强制执行的例外。客观上不能履行或确实有经济困

难的。

第六节行政强制P325

1、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

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

2、行政强制的种类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间接强制和直接强制。

1.间接强制。间接强制是指行政主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分为代

执行和执行罚二种。

(1)代执行

①代执行,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履行法律直接规定

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相对人的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

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②代执行的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

③代执行的主体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其制定的第三人。

④代执行的程序,一般为告诫、代执行和征收费用三个阶段。

(2)执行罚

执行罚,亦称强制金,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

或者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

务,以迫使其履行的强制执行措施。

2.直接强制。直接强制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的行政相对人施以人身或者财产强制力,以达到与义务主体履行义

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即时强制的种类

1.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

2.对住宅、事务所等进行的强制

3.对财产的强制。

三)行政调查中强制的种类

1.行政调查中强制首先可以分为特定调查中强制和一般调查中强制

2.行政调查中强制还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中的强制、临时调查中的

强制和具体案件调查中的强制。

3.行政调查包括任意调查、强制调查和间接强制任意调查。

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 1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2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行政法: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特点:A属于国内公法B内容庞大,没有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法典C程序法与实体法经常合在一起,程序法占有重要地位D行政法目的在于控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3、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同点:A性质不同: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的不同B范围不同:行政法不能调整所有的行政关系C与行政法联系不同D时间先后不同:行政关系存在在先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A在多数情况下,其变化(形成、变更、消灭)具有单方意志性,主要由行政主体决定B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C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对等性、不可自由处分性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A含义: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B 意义:落实法治原则,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弥补现行行政法律规范的漏洞;方便学习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属性C:特点:全过程、约束主体的多方性、特殊情况下司法适用的的可行性D原则:一、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活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应受宪法的直接约束;行政应受一般法律原则(民主、效率、公正、公平)的约束;行政应受法律约束;违反的法律行为应当接受审查并承担不利后果;行政法原则具有层次性;遵守法律,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有冲突时,法律优先二、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的启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无法律即无行政三、职权法定及不得越权原则四、比例原则对行政的裁量权的限制,是行政权行使的内在界限(1适当性原则:行政行为方式必须要符合行政及法律授权的目的2必要性原则:行政行为不超越实现目的之必要限度,采取对相对人影响最轻微的手段3衡量性原则: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即任何干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应低于达成目的的所获得的利益才合算。即衡量成本与收益)五、诚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指现代法治国家中,基于保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考虑,行政主体对其在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可预测的行为、承诺、规则、惯例、状态等因素,必须遵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变更时也必须作出相应补救措施。 1、行政主体:指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分类:A内部、外部行政主体B职权性行政主体:凡事行政职权随组织的依法成立而自然取得,无法经专门法律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授权性行政主体:行政职权的取得并不伴随组织的成立而是来自于有权机关的授予(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公署B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所C市辖区、不得设区的市设立的的街道办事处 4、法律法规授权的形态:A行政机构一、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委员会)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三、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B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群众性组织) 1、行政行为:A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B特征:一、公共服务性即行政管理是服务,应当无偿提供,不得与民争利二、从属法律性即依据法律进行,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的规定三、裁量性四、单方意志性即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的作出不需要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者征得其同意五,效力先定性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后,就事先假定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向对方以及其他国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9.吴某因打架被某公安机关予以拘留。吴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吴某认为处罚过重,在拘留执行期间与民警发生争执,吴某不慎被殴打致死。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 吴某的学生 B. 吴某的女友 C. 吴某的父亲 D. 人民检察院 10.某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行政案件时,认为当地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与国务院某部委制定的规章不一致,应当如何处理?() A. 由该基层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B. 由中级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C. 由高级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D.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行政法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例题1·多选】下列关于民法与行政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民法调整的是主体之间地位平等的社会关系,比如合同关系;而行政法调整的是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比如行政处罚关系 B.由于行政法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诉讼地位不平等 C.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中主体之间的权利能力是平等的 D.民法调整财产关系,行政法调整人身关系,只有经济法既调整财产关系又调整人身关系 E.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民法则可以有民法典 【解析】该题考点是关于民法与行政法的跨章节综合性题目。通过该题目,大家应掌握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行政法的概念特征;二是行政法与民法特征的对比;三是行政诉讼中的双方的诉讼地位不对等问题。 【例题2·单选】行政合法的基本原则即()原则。 A、行政法治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案】A 【解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与实施的根本准则,具有其他任何原则不能替代的作用。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BCD三项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分解,本题是单选题,因此只能选A。 【例题3·单选】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时期,高速公路管理局对部分高速路段实施封路措施,体现了行政法的()。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 D、行政责任原则 【例题4·多选】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具有规章制定权的有()。 A.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事机构 B.国家体育总局——部门规章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办事机构 D.审计署——部门规章 E.深圳市政府——地方规章 【答案】BDE 【解析】规章制定权。通过该题,大家需要掌握三个章节(本章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祝大家考试成功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

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4.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6.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7.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8.专利行政许可属于() A.共存行政许可 B.非排他性行政许可 C.特殊行政许可 D.排他性行政许可 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受托人 10.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11.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补偿 D.行政给付 1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13.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行政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职务纠纷 D.特定的民事纠纷 14.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行政诉讼中,决定适用于( ) A.驳回起诉 B.起诉不予受理 C.指定法定代理人 D.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 2. 参加行政处罚的听证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 ) A.4—5人 B.3—4人 C.2—3人 D.1—2人 3.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 案件,除由法律规定外,还可以由( ) A.行政法规规定 B.地方性法规规定 C.法规规定 D.法规和规章规定 4.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5. 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改变其原具体行政行为( ) A.是可以的 B.须经法院同意后可以 C.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D.是不可以的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按照审计目的对审计监督进行分类的项是( ) A.专项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 D.财政法纪审计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由( ) A.人民法院解决 B.行政复议机关解决 C.行政机关解决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解决 8.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行使其追偿权。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前提是有故意或者() A.过失 B.重大过失 C.过错 D.重大过错 9.《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0.下列制度中不是行政处罚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的有() A.说明理由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合议制度 11.能够接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 A.组织 B.组织或者个人 C.企业组织 D.事业组织 12.许可证的撤销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许可证持有人的一种()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执行 13.执行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是() A.依法给予5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50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 14.排他性许可又称() A.独立的许可 B.权利性许可 C.特殊许可 D.独占许可 15.下列组织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有()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人民政府 D.镇人民政府 1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与否,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任何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应遵守或服从。行政行为的这种法律效力称为()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拘束力 17.公安机关对轻微违法犯罪且正在流窜作案的嫌疑人采取的收容审查行为属于() A.执行性强制 B.预防性强制 C.教育性强制 D.制止性强制 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训诫 B.罚款 C.代执行 D.拘留 1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天内提出 B.1个月内提出 C.3个月内提出 D.半年内提出 20.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理范围大体相同,这种行政机关的体制称为() A.层次制 B.职能制 C.首长制 D.分权制

【事业单位考试】行政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资源】

一、判断题 1. 行政法的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V 2. 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X 3. 我国已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X 4.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X 5.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X 6. 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制定。X 7. 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V 8. 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也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作出规定。X 9.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所调整,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关系。X 10. 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 X 11. 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V 12. 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 X 13. 并非所有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都是行政机关。V 14.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X 15. 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 X 16. 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V 17. 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V 18. 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适用行政复议,但不得提起行政诉讼。X 19. 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强制执行的效力。V 20. 行政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的行为。X 21.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X 22.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处罚。V 2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 24. 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是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 V 25.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 26. 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X 27. 罚款主要适用于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违法行为。V 28.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X 29. 除法律、行政法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X 30.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V 31. 行为人违反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不应属于违法行为。V 32.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V 33. 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X 34. 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 X 35. 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 V 36. 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V 37.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V 并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 申辩权。V

行政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有———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 B ) 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 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 2、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B )。 A.委托诉讼代理人B.撒诉 C.申请回避D.提起上诉 3、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 ). A.申诫牲处罚B.财产性处罚 C. 行为性处罚D.人身自由性处罚 4、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 B ) A.原机关和复议机关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D.原机关 5、《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B )。 A.宪法B.法律 C. 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6、———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 ) A.行政程序B.行政程序法 C. 行政方式D.行政制度 7、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D )。 A. 法律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D.规章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B )。 A. 可以申请复议B.不得申请复议 C. 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9、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C) A.从属法律性B.裁量性 C.等价有偿性D.单方性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D)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11、依据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 C )。 A.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D.法规性立法与规章立法 12、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B )。 A.第一审过程中B.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C.第二审之前 D.第二审庭审结束之前

《行政法期末试卷》Word文档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保留事项的是:() A.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B.吊销许可证、执照的行政处罚 C.冻结存款的行政强制措施 D.冻结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 2.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处罚无效 B.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C.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要由司法机关裁判认定 D.行政处罚行为的无效无须经由司法机关裁判认定 3.以下哪种文件不能作为行政诉讼执行的根据? A.行政处罚决定书 B.先于执行裁定书 C.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书 D.行政赔偿调解书 4.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行政诉讼执行中对行政机关采取的执行措施()A.强制划拨 B.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C.提出司法建议 D.追究刑事责任 5.下列哪个组织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范围()A.检察机关 B.九三学社 C.律师协会 D.某县党委宣传机关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无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A.部门规章 B.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 A.某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取消张某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资格 B.某行政机关批准在某村附近建一化工厂的行为 C.某市民外出,车辆追尾造成交通事故,请求行政机关救助,行政机关拖延推诿D.某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张某因违反纪律被人事部门处以降职处分

8.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行政相对人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类行政规定。 A.民政部的规章 B.铁道部的规定 C.某省人民政府的规定 D.某县公安机关的规范性文件 9.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有权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B.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 C.地方性法规只能设定查封和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 D.根据宪法规定,强制进入公民住宅和限制公民通信自由,应当由法律设定 10.下列不属于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是() A.责令停产停业 B.暂扣许可证和执照 C.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D.较大数额罚款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2.根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上级命令。 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案件的依据。 4.行政复议受理不服抽象行政行为的案件。 5.我国行政诉讼二审程序与大多数国家的行政诉讼二审程序一样,只审查法律问题,属法律审。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的体现 2.简析行政行为的撤销与无效 3.代履行 4.《行政处罚法》中的简易程序 5.如何理解规章在行政审判中的“参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2.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甲县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的要求,组成了甲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内设乙执行机构,主要职责是执行强制拆迁任务。乙执行机构委托丙保安公司帮助招募工作人员,并委托丙保安公司负责对其所招募工作人员进

行政法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本科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练习题 一、多项选择 1、【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有(BC)。 A、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B、强制执行平等公正的原则 C、强制执行效率的原则 D、依法强制执行的原则 2、【多选题】我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就是(BCD)。 A、宪法 B、行政法 C、刑法 D、民法 3、【多选题】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所包括的内容有(CD)。 A、实体合法 B、程序合法 C、格式合法 D、行为合法 4、【多选题】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有(ABD)。 A、法律依据 B、职责权限 C、职称评定 D、任职期限 5、【多选题】行政行为撤销的后果就是(AD)。 A、自始至终不发生法律效力 B、给相对方带来损失时,行政主体予以适当补偿 C、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D、行政行为因行政主体或行政相对方的不同过错归属而有不同的责任结果 6、【多选题】关于行政机关的概念,正确的理解就是(ABCD)。 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B、权力依照就是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 C、行使的就是国家权力 D、就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7、【多选题】行政法基本原则,它包括(AB)。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具体性原则 D、行政抽象性原则

8、【多选题】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AC)。 A、行政违法 B、自由裁量权 C、行政不当 D、灵活行政 9、【多选题】行政机关依法定的职权对行政主体及执行公务人员的行政责任进行追究,方式有(BCD)。 A、行政主体依法自我承担行政责任 B、行政复议制度 C、行政诉讼制度 D、行政主体的上级机关通过监督检查的方式发现其职权行为违法或不当,以撤销、纠正或责令行政主体撤销、纠正等方式,要求行政主体承担责任,并可对执行公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10、【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ABC)。 A、罢免 B、行政处分 C、停止违法行为 D、撤销违法决定 11、【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D)。 A、行政赔偿 B、纠正不当 C、行政处分 D、撤销违法的抽象行为 12、【多选题】以下属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有(ABC)。 A、通报批评 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撤销违法决定 D、行政处分 13、【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BD)。 A、对国家各级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4、【多选题】以下属于审计机关的职责有(ACD)。 A、对国家事业单位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B、对集体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C、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D、对社会公共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行政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5年10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征税,这说明税收征缴是(A)8-117 A. 羁束行政行为B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抽象行政行为D .授益行政行为 2. 房产登记行为属于一种(B)10-183 A. 行政规划B .行政确认C .行政许可D .行政调查 3. 行政征收的必要条件是(D)12-216 A.政府发展的需要B .生产发展的需要C .商业利益的需要D .公共利益的需要 4. 下列属于非强制的行政行为是(D)16-270 A.行政确认B .行政规划C .行政调查D .行政指导 5. 对财政预算的制作与执行的监督主体是(B)19-322 A.各级党委B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人民法院D .人民检察院 6. 下列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是(D)25-445 A.对交通违章罚款的行为B .对外国人出入境的限制行为 C.对报考公务员的录用行为D .国防管理行为 7. 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是(A)30-545

A.人民法院B ?审判委员会C ?行政审判庭D ?合议庭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一,这一要求体现了行政许可的(D)3-44 A.法定原则B ?责任制原则C ?时效原则D ?信赖保护原则 9?国家公务员认为其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所在机关的侵犯或不公正的待遇,他有权提 起(A)6-91 A.行政申诉B ?行政仲裁C ?行政复议D ?行政诉讼 10.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向(B)29-541 A.下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B .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C.上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D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11. 《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作出是否予以行政赔偿决定的期限是: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的(B)22-396 A. —个月内B .两个月内C .三个月内D .六个月内 12. 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提起复议申请,其复议管辖机关是 (B)21-361 A.上级人民政府B .上一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政府D .地方人民政府的专门复议机关 13. 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其管辖法院是(C)26-478 A. 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D.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 末考试重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试题及答案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就是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也可以就是————及——。 2.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3·——就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法律术语。 4.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与直接磋商等方式。 5.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 6.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与——。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行政——或行政——· 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救济与——救济。 9.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就是——,一类就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L行政委托 2.即时强制 3.行政监督 4.行政不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就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 ( )。 A.故成为行政诉讼的共同被告 D.故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巴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n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2.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就是通过( )加以实现的。 丸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 C听证制度n咨询制度 3.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就是( )。 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U.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 D.既借鉴她国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 4.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 )。 丸民间团体救济U.行政机关救济 C民政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5.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行政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张某在某商店买东西,因对所买东西质量不满而与商店老板发生争吵,在争吵中张某用手中的啤酒瓶将商店老板砸伤。商店店员拨打110报警,辖区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将张某带回派出所,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由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并责令其赔偿商店老板医药费7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派出所的处罚行为是违法的,超越了派出所的职权范围 b.派出所的处罚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的,所以是合法的 c.派出所的处罚是否合法取决于商店老板的伤势 d.张某如果不服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应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程序的? a.因有关纳税问题与税务机关、海关产生的争议 b.公安局对中国公民出境的申请不予批准 c.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 d.对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3.某县公安局认为刘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在公共场合侮辱某女土,情节严重,对其处以5日行政拘留。刘某不服,向市公安局提起复议,市公安局作出复议决定,对其处以10日的行政拘留。刘某又不服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可以以县公安局或者市公安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b.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决定,则市公安局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复议结果相同的复议决定 c.法院如果认为对刘某的行政处罚过重,显失公平,有权据此作出变更判决,直接判决将行政拘留时间减为1天 d.若人民法院认为对刘某的处罚适用的法律错误,不得判决撤销处罚决定 4.某省行政机关对违反我国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某外国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该公司罚款20万元。该公司不服,提起诉讼。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该公司应该向该省具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该公司的行为发生在某项法律生效以前,行政机关在新法生效之后作出该处罚决定的,当事人不能依照新法的规定提起诉讼c.如果该案件是在该省发生的,法院可以参照该省政府制定的规章 d.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适用的某项法律具体条文存在两种合理解释,其中一种解释与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应当选择与国际条约一致的解释,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5.某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7年,陈某不服提出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经县人民检察院申请,原审法院将案件退回县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县人民检察院经补充侦查认定陈某构成犯罪证据不足,遂作出不起诉决定。陈某提起国家赔偿请求,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应为下列哪一机关? a.县人民检察院和县人民法院 b.县人民法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 c.市中级人民法院 d.县人民检察院 6.按照《教师资格条例》,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05年10月,张某向北京市教育局申请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当适用《教师资格条例》,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b.《教师资格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应当服从《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教育局应当适用《行政许可法》,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c.教育局可以选择适用《教师资格条例》或者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作出决定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不一致的,教育局应当通过北京市政府报请国务院决定 7.下列何种国家侵权行为可以适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 a.公安人员盘问过程中殴打张三 b.海关违法扣留张某8小时

行政法期末考试练习题

综合练习题(一)(一)名词区别与联系(15分) 1.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 (二)填空题(10分) 1.美国行政法学家F.J.古德诺认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 2.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的组织。 3.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六种。 4.行政合同的履行主要应遵循实际履行、、三原则。 3.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管辖。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5分)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D.行政法治原则 2、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大常委会D.省级人民政府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A.宪法B.法律 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4、省环保局的赔偿费用由财政支出。()A.中央政府B.省人民政府 C.省环保局D.国家环保局 5、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A.行政机关处理离婚纠纷的调解书 B.行政机关任命其工作人员担任某职务的决定 C.行政机关颁布禁止燃放爆竹的决定 D.行政机关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决定 (四)多项选择题(10分) 1.行政主体可能是下列。(ABD)A.国家行政机关B.行政监督检查机关 C.行政相对方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下列可以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BC)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