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新)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新)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新)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新)

大学语文练习题

第一篇《大同》

一、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 )。

A.庄子

B.孔子

C.梁启超

D.孙中山

二、填空题

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 _ _。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句中“与”读音,意思是;“蜡”读音,意思是。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的意思是同“”,是的人。“独”的意思是。

4.“城郭沟池以为固。”中“固”的意思是。

三、翻译题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四、论述题

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

“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

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

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

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

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

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年代

3.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重体,合类。”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五、背诵课文第二段

第二篇《七月》

一、选择题

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诗篇共有( )。

A.305篇B.300篇C.350篇D.298篇

2.《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

A.《生民》B.《七月》C.《氓》D.《大明》

3.《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

A.夏民族B.商民族C.周民族D.原始社会

4.“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莎鸡”是()。

A.公鸡B.蝉C.蝗虫D.纺织娘

5.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

A.内容B.地区C.音乐D.作者

二、填空题

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颂。

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和。

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

5.《七月》全诗以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6.《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

称为诗经“六义”。

三、翻译题

请翻译《七月》的第一章节。

(答案略)

四、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答: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共有305篇,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作品。

③诗歌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3.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悲伤)

(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

(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

(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第三篇《萧萧》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篇不是沈从文的作品( )

A. 八骏图

B. 长河

C. 莫须有先生传

D. 边城

(2)《萧萧》的写作特点是( )(多选题)

A.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B.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

C.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D.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

E.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

二、填空题

(1)《萧萧》的作者沈从文原名,小说的主人公是,小说具有浓郁的风俗画色彩。

三、简答题

谈谈萧萧这个人物形象。

四、研习与思考

1.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答:和三姑娘的清纯不同,萧萧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她和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夭夭一样,天真、单纯、无知无识,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只是被习惯的生活裹挟着向前。身为“童养媳”的萧萧却被长工花狗把肚子睡大,她幻想着和花狗“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却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萧萧“预备跟了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去自由”,还没动身就被家人发觉,萧萧想到过死,却舍不得死,这样她的命运得由本族的人决定,“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读过“子曰”,于是决定“发卖”,可远处却没人来买,而萧萧又生下了儿子,萧萧最后还是做了小丈夫的大妻子。在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中,隐含着作家对原始冒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

2.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答:《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萧萧》中“化外之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明也开始渗入。

第四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填空题: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以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二、字词解释:

1.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略:

2.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系累:

3.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国:则效:

4.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

三、简答题:

1.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公子成的理由:中原是在圣贤之人教化下,以礼乐中心,使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四方夷族学习效法的地方。不能效法蛮夷之道,不能变古之制,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1)实行“胡服骑射”可以加强军备,抵御外辱;(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不必拘泥于旧俗。(3)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4)叔父应该带头。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1)武灵王使人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

(2)武灵王以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2.简述赵武灵王的人物形象。

答:①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②他不因循守旧,能力排众意,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

③在进行改革时能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耐心说服,以理服人,最终使改革成功。

第五篇《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填空题:

1.《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二、字词解释:

1.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就木:

2.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保:

3.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

4.子盍蚤自贰焉?

贰:

5.乃馈盘飨寘璧焉?

寘:

6.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不谷:

三、简答题:

1.唐人刘知几《史通》认为《左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第二段描写重耳和妻子季隗的两句对话,寥寥几笔就使形象活灵活现。试分析文中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本题用意在于体会先秦散文语言简略的特点。对话可见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

隗对重耳的忠贞。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

2.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答:描写有详有略,反映出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狄,开始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第六篇《长恨歌》

一、选择题

1.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

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

2.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

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

二、填空题

1.渔阳鼙鼓动地来,()。

2.夕殿萤飞思悄然,()。

3.行宫见月伤心色,()。

4.春风桃李花开夜,()。

5.玉容寂寞泪阑干,()。

6.在天愿为比翼鸟,()。

7.迟迟钟鼓初长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 )。

三、简答题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又联想到人,

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3.以李杨爱情为内容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有那些名作?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传奇《长生殿》

第七篇《伤逝》

一、分析题

⒈分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答: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⒉分析涓生形象的意义。

答:涓生是一个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但他却“惊醒”子君。这种启蒙教育在当时的中国只能起到这么一点作用。它对整个强大的封建社会起不了多大影响。婚后他还有自欺自慰的想法,却没有新的奋斗目标,没有前进的方向。

⒊分析子君人物形象。

答:故事的开端,子君同涓生的恋爱过程,是涓生用资产阶级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学说,灌输给子君的过程。半年持续不断的启蒙,子君终于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这种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决绝的,她所以有那么大的勇气,勇于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主要动力就是爱情。涓生失业,生活贫困,这使子君变得怯弱了,因为她感觉到冷酷的现实将会破坏她安宁的生活。而精神空虚、夫妻间的隔膜,使爱情生活很快地被毁掉。更可悲的是,在涓生宣判了她的“死刑”后,子君还没有离开这个家,不是她赖着不走,而是她无路可走。但笼子外的猫和鹰伸进了利爪,到笼子里将她抓出去,撕碎了。

二、简答题

1.你认为《伤逝》的主题是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五四时期兴起的新思想、新道德的深入思考,对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追求必须和经济解放、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伤逝》中体现的两难问题包含哪些内容?

答:包含进步与落后、诗意生活与日常生活、真实与虚伪等。

3.分析《伤逝》的文化意义。

答:小说不仅反映了特定时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许多具有超时空意义的两难问题,如诗意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矛盾,真实与虚假的两难,新与旧的交错。4.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在当今社会还有启示作用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有。“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等,都对同时适用于当今的爱情与家庭生活。

5.《伤逝》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传入,当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及时代思潮都是小说常产生的时代背景。

6.在写法上,《伤逝》的特点是什么?

答:小说采用了“手记体”的形式,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诗化小说的风格。7.《伤逝》中反复提到的“加厚的雪花膏”、“鲇鱼须的老东西”代表着什么?

答:代表着当时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

8.《伤逝》的副标题是什么?

9.鲁迅的主要作品。

第八篇:《<老子>五章》

一、填空题

⒈道可道,;名可名,。

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⒊大直若屈,,大辩若讷。

⒋老子,姓,名,字,春秋末期楚国人。是学派的创

始人。《老子》又称《》,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二、词语解释题

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

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与:

⒊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

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

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冲:

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讷:

⒎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奉:

⒏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见:

三、翻译题

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四、简答题。

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⒉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有共同之处?

答: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

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与第八章相似。

3.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之间的不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第九篇《秋水》

一、填空题

1.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3.先秦诸子散文中,想象最丰富,最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下列各句中“乃”可译为“方”、“才”的是 ( )

A.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左,乃陷大泽中。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字词解释题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

4.曲士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曲士: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自多:

四、简答题

1.《秋水》篇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答:在本文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拘于虚”,即受到空间的限制,二是“笃于时”,受到时间的限制,三是“束于教”,即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这种概括有启发人们放眼宇宙而匡正自我的认识价值。

2.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答:首先,在整体构思上,庄子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中河神代表了庄子思想的对立面,海神则是作者的化身。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北海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河水暴涨的景象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浩瀚的景象构成对比,以诗画般的景象引出河伯与海若情趣盎然的对话,直观地说明了天外有天、楼外有楼的道理,而且为下文即将展开的由于环境等的不同而造成认识上的差异做了铺垫。

3.在先秦散文中,《庄子》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结合本文,谈谈表现。

答:(1)本文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河神与海神都具人性,通人情,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2)善用连类比喻以及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第十篇《回答》

一、填空题:

1.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河、杨炼等。

2.“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诗人______ 的笔下,诗

题名为__ ___ 。

二、选择题:

1.北岛的诗作《回答》首先发表于( )

A.《北岛顾城诗选》B.《今天》C.《诗刊》D.《北岛诗歌集》

2.北岛离开祖国的时间是()

A.1989年11月B.1987年10月C.1988年3月D.1989年4月

三、判断题:

1.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是他的代表诗作。

2.《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的代表诗作,表现了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品质。

四、简答题:

1.《回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悲壮的历史情怀和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对于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反思,并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战士一般勇敢不屈的挑战者状态,提出了对历史与现实充满愤激的质疑与指控,在此基础上,又以豪

迈激越的感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以《回答》为例,谈谈北岛对于意象的运用。

答:《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表现时,没有像传统的政治抒情诗那样去直抒胸臆,也没有肤浅地演绎心中的主题概念。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慨的时候,诗人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如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主旨相当明确的政治抒情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第十一篇《命若琴弦》

1. 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是否真实?有多大的可信度?

组织学生简单讨论,确定故事是否可信。

2. 这种可信度是否会影响这篇作品的价值?

故事的真实与否并不影响作品的意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篇哲理小说,其情节合理合情,但并不特别追求细节。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这个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阐述人生的一个道理。3.小说结尾处,老者为什么要告诉徒弟说他记错了师父的遗言?

因为老人要将希望传给少年,所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他,给他以战胜困难、继续生存、看到光明的希望。

4. 结合全文,探讨作品结尾一段的象征意义。

整个故事表示的是人与命运博斗的主题,歌颂了不甘于为命运所播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结尾一段,写两人孤独但顽强的背影,体现的是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是对人类精神的赞颂。

5.小说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人生必须有目的,虽然最终的目的永远只是虚设的、永远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这是人的精神支柱。失去了这样的支柱,生命的源动力就没有了,就只能等待着死亡。

6.这篇寓言式的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揭示了人的生存的艰难与困境,歌颂了不甘为命运所拨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

7.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首先,哲理与叙事的结合。其次,叙述语言朴素真挚,蕴藏着深切的情感

8.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哪些?有什么寓意?

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两代人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轮回,也寄予着一定的宿命色意味。师徒两人的盲目与孤独,是人在宇宙中困境的体现,题目的顽强求生,则投射着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

9.《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者是谁?

史铁生

10.这篇小说在文体上有什么特征?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细致深切,在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第十二篇《世说新语》六则

一、填空题

1.《小儿辈大破贼》出自《世说新语》的门,记录了的临危不乱。2.鲁迅关于魏晋风度的著名文章题目是《》。

3.鲁迅对《世说新语》的评价是、。

二、简答题

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亦称魏晋风流。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魏晋风度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2.简短的词语概括课文中六则故事的意蕴。

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洒脱不羁、即情任性、妙语玄机。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

是指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二、分析题

1.谈谈你对“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与“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对话中所包含的机趣的理解。

两人互相会面,都以孤高自赏,心照不宣。一问一答,包含了智慧和幽默,又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嵇康的傲慢与钟会的机智跃然纸上。

2.《雪夜访戴》一则故事中表现了王徽之怎样的性情?

即情任诞,洒脱无羁,旷放超逸。

3.为什么王徽之为桓子野吹笛而二人不交一言?

因为他们要欣赏的只是纯粹的音乐美。王徽之要求桓伊为他吹笛,因为他知道他能吹得好;桓伊也就为他吹,因为他知道他能欣赏他所吹的。既然如此,吹完听完以后,还有什么别的要交言呢?

4.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

隽永简约,篇幅简短但善用白描手法或借用警言隽语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并时常透出智慧与幽默,令人回味无穷。

第十三篇《春江花月夜》

一、填空题:

1.被闻一多称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的是唐代张若虚的。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七言歌行,沿用旧题。

3.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4.,海上明月共潮生。

5.白云一片去悠悠,。

6.人生代代无穷已,。

7.,江月何年初照人?

8.,鱼龙潜跃水成文。

9.江水流春去欲尽,。

10.不知乘月几人归,。

11.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除了《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

二、简答题:

1.《春江花月夜》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如何表达的?

答:明月高悬、天地一片清明澄澈的美景,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以往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表达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

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2.请简要勾画出《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答:全诗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月的陪衬,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澜的色泽,构成一配如梦如幻般的空明纯美的诗境。全诗由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春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良辰美景又与人生的短暂与愁苦构成对映,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感伤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第十四篇《李白诗二首》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A.李白B.杜甫C.李贺D.苏轼

2.李白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歌行体的代表作是()

A.行路难B.蜀道难C.月下独酌D.宣州谢脁楼校书叔云

3.青莲居士是诗人()的号

A.李清照B.李白C.欧阳修D.李商隐

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小谢”指()

A.谢玄B.谢灵运C.谢脁D.谢安

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是()的诗句

A.李煜B.李商隐C.李白D.李贺

6.“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览”意思是()

A.观看B.浏览C.展览D.同“揽”,抱住

二、填空题:

1.,举杯消愁愁更愁。

2.俱怀逸兴壮思飞,。

3.,对此可以酣高楼。

4.举杯邀明月,。

5.永结同心游,。

三、简答题:

1.简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结构特点。

答:结构大起大落而一气贯注。本诗写的是“今日”饯别,但不泥于题目,却以“今日”为中心,前由“昨日”遥遥领起,末以“明朝”迢迢而去。在这一主脉中,又间以两处似断而续的跳跃。“长风”两句入题,突如其来,是以景物的感召,空间运神,由抑而扬。“欲上青天”后,戛然而断,却是借醉中人意态,落到更深的愁苦中去。扬而又抑后,更从第二次的低谷中振起,发为“明朝”之高唱,便有一种冲决一切的气魄。

2.李白是创作歌行体和乐府诗的能手。在这两种诗歌体裁中,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展露。试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他的乐府诗名篇《将进酒》相比较,看看两者在风格、气势、感情、语言等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风格:浪慢豪放,浮想联翩;

气势:壮大奔放,气势磅礴;

感情:粗犷而多变,真切而浓重;

语言:色泽明朗,自由奔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一写“愁”,一写“独”,但诗人对“愁”没有正面落笔,对“独”更是没有明言,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反衬手法。写“愁”以消解言之,写“独”以相伴为托,均由反面切入,愈显其情之深之切,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之法。

第十五篇《无题》二首

一、选择题: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句的作者是()

A.李煜B.李商隐C.刘禹锡D.杜牧

2.李商隐是()时期的诗人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出自李商隐的()

A.《锦瑟》B.《夜雨寄北》C.《无题》D.《乐游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排比D.拟人

二、填空题

1.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

2.李商隐的《无题》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浓厚的感伤”和。

3.,画楼西畔桂堂东。

4.身无彩凤双飞翼,。

5.来是空言去绝综,。

6.刘郎已恨蓬山远,。

三、简答题:

1.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请以第一首为例说说诗中情与景的描写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诗歌由星辰、夜风到画楼、桂堂,由春酒、蜡灯到走马、兰台,由实有之景物到虚拟的期盼,诗意随着诗人心绪和想象的转移而转移,不完全按照时空的顺序先后排列。

2. 李商隐的《无题》诗向以诗意朦胧著称,清人冯浩玉便说过:“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见《玉谿生诗集笺注》)再阅读若干首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试阐发其中寄托的主题,然后以“解读李商隐‘无题’诗”为题写一篇短论。

答:对于“无题”诗的主题,是写男女之情还是寄托自己身世感慨,或者其他种种,我们认为因为各首非一时一地之作,难以也不必指实,主要应抓住“无题”诗所寄托的“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所构成的美,体会诗人内心的主观情情愫是怎样通过幽眇的诗境和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3. 中国古典诗词对于爱情有多种表现方式,试以李商隐的《无题》与白居易的《长恨歌》

作比较,说说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抓住《长恨歌》重具体事实,重实景实情的表现,《无题》则偏于虚无缥渺,隐约朦胧即可,是我国传流诗歌的两种抒情方式。

第十六篇《论语》十二章

一、填空题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编纂。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已,”。

3.子绝四:“、、、”。

4.不学诗,无以。……不学礼,无以。

5.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二、翻译题: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武断,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学《诗》的道理,听了关于学《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三、论述题

1.结合选文,并阅读《论语》,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略

2.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1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2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5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廧6,傲,非也;廧,非也;君子如向矣7,学莫便乎近其人8,《礼》、《乐》法而不说9,《诗》、《书》故而不切10,《春秋》约而不速11,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12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注释:

1.乎:于。箸:通“贮”。布:表露,流露。形:显露,显现。

2.端:通“喘”。轻声说话。蠕,微动,轻微的举动。一:即全,指人的一言一行。法则:准则,规则。

3.则:转折连词,只有。曷(hē):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4.学:求学,学习。

5.美其身:即使自身完美。禽犊: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用来比喻那些小人用此来做为进身之物。

6.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所以别人没有向你求教而你却告诉他,这叫做急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却回答了两个问题,这叫做唠叨。问:请教,提问。傲:急躁。囋:语声嘈杂,反复地说。

7.向:同“响”。即回响,也就是有问必答。

8.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没有比靠近好的老师更为便捷的了。莫:没有。便:简便,方便。其:代词,指老师一类的人。

9 .说:详说,细说。

10.不切:不切合实际,指不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11 .约:简略,不详细。

12 .方:通“仿”,仿效。习:练习,这里是指按君子的学说去实践。遍:普遍、广泛。周:全。

译文: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所以,别人没有向你提问你却告诉他,这叫做急躁,别人向你提一个问题,你却回答了两个问题,这叫唠叨。急躁不对,唠叨也不对。因此,君子对别人的提问应该像回声似的,问什么回答什么。学习没有比接近老师更便利的了,《礼经》《乐经》虽然记载了一些法度标准,但是却不够详细,《诗经》《尚书》虽然记载了旧的政治事理,但却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春秋》的内容过于简单,因此不能让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师并且亲自学习实践君子的学说,才能培养出高贵的品质而学习到广博的知识,对于世事也就通晓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更快的了。

答:君子通过学习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目的是“成人”,己立则能立人。而不是通过学习来沽名钓誉,谋求利禄,或者是为学而学。前者便是为己之学,后者便是为人之学。钱穆先生说:“为已履道而行,为人,徒能言之。

华师在线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础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欧阳修。 2、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柳永。 3、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秦观。 4、《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 6、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7、李白诗歌特征的有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8、刘大魁、姚鼐、方苞属于桐城派散文家。 9、《苦恼》、《变色龙》属于契诃夫小说代表作。 10、老舍、吴组缃、沈从文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家。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的形象特征为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1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14、《赞美》一诗的作者是穆旦。 15、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16、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18、《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驳论点。 20、《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21、穆旦是九叶诗人的代表诗人。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戴望舒、艾青、徐志摩属于现代诗人。 24、陶渊明诗歌特征的有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的特征。 25、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6、《世说新语》三则中讲述了周侯、王恺、石崇、王徽之、戴安道的故事。 2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2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兼怀子由”,“子由”是指苏辙。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3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31、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专科起点本科)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A、《大同》 B、《秋水》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白 B、辛弃疾 C、杜甫 D、王安石

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B、戊戌变法之前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张巡、张籍、南霁云 B、许远、张巡、南霁云 C、张巡、许远、于嵩 D、张巡、许远、雷万春 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吃掉它,像门下的客人一样。

B.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他们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以为没有谁比得了自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12、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A、《繁星》 B、《寄小读者》 C、《春水》 D、《虹》 13、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文学研究会”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4、《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A、抒情散文 B、游记散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15、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雾》 B、《灭亡》 C、《家》 D、《春》 16、《箱子岩》一文叙述的是()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考试题库

1.例文《××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正文是:"现将《××市国家税务局金税工程考核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由此可以将该通知归类于(B) A、指示性通知 B、批示性通知 C、知照性通知 D、事务性通知 2."请示事项"是请示正文的核心,它应该(ABC) A、实事求是 B、具体清楚 C、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见 D、语气坚决 3.向上级领导机关写报告汇报工作时,可在其中顺便将自己难以解决问题请求领导帮助解决。标准答案:错 4.某单位请示A问题,但上级机关发现B问题更为严重,更需要及时解决,于是在行文时搁置了A问题,而给B问题做了明确的批复。标准答案:错 5.XX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2002年度增值税专用发票清理工作的通知是一典型的指示性通知。标准答案:对 6.我们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也获得了启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A) A、这是一个递进句 B、这是一个并列句 C、这是一个因果句 D、这是一个条件句 7.竞选是"毛遂自荐"。撰写竞选演讲稿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又要开展合理的想象,对某些材料进行典型的艺术加工。标准答案:错 16.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否则就是"先斩后奏",不符合规定。标准答案:对 17.调查报告写作时,一般先摆出观点,再叙述事实。标准答案:错 18.制度的制定强调摆事实、讲道理。标准答案:错 20.写作调查报告的一条毋庸置疑的准则是( B ) A、罗列事实 B、用事实说话 C、用观点说话 D、条列观点 21.批复的正文一般由(BCD)部分组成。 A、主送机关 B、批复依据 C、批复事项 D、执行要求标准答案: 22.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上行文。在这种公文中行文机关(C) A、可以要求上级对报告的质量表明态度 B、可以借此机会要求上级对某个问题作出答复 C、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 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出:《道德经》 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 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 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 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 )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 )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 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31.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古诗十九首 3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编集的《文选》。 33.《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情;思妇感伤之怀。 34.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使用了(比兴)手法,以鸟兽眷恋乡土的本性比拟怀恋故乡的感情。 36.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3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出: (南朝)江淹的《别赋》 3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应用文写作计划范文

篇一: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学习《应用写作》计划 谢景钺 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文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用。作为彼此交往、处理事务、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载体,掌握好应用文写作也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谋求生存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技能,因此,我以《现代应用写作》为学习教材,制定了为期50天的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提升个人应用写作综合能力。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按照整体提高、化整为零、重点突破、合理分配、循环学习的科学方法,循序渐进,依次达到学写、会写、写好的目标,掌握各类应用文写作。 二、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基本目标 在50天内,基本掌握各类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能,达到根据具体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这两类常用文的写作技能。 (二)主要任务 1.了解现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鞭策自己,坚定学习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信念。 2.初步掌握经济文书和规章文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要求写出规范的经济文书和规章文。 3.基本掌握信函文书、专业文书和申论写作。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进行紧扣主题,结构清晰,表达通顺的信函文、专业文和申论。 4.熟练掌握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写作。深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分类、含义、特点和结构,能按照要求写出规范可用的行政公文和事务文。 三、实施措施 (一)全面梳理,总体把握。(第1天) 学习第一章内容,了解应用文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用,认识应用文的广泛性、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对学习应用文的重视程度,梳理现代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应用文知识结构。 (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第2~20天) 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是最常用的两种现代应用文,因此,要将这两种应用文作为训练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填空、问答)

大学语文 一、填空题 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P2 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P7 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P10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P12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P11 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P13 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P8 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P7 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P16 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P16 20.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P16 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26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P26 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P28 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P29 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30。 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P30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P31 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P31 30.儒、道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 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P33 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P34 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P34 34.战国中后期,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P35 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P35 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 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P48 38.《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P50 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P51 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P51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1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C)。 A、 背诵 B、 书写 C、 语感 D、 文采 我的答案: 2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C)。 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我的答案: 3“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社会生活”是(C)的观点。 A、 康德 B、 萨特 C、 维特根斯坦 D、 尼采 我的答案: 4一般认为,张爱玲的成名作是(C)。 A、 《半生缘》 B、 《小团圆》 C、 《倾城之恋》 D、 《金锁记》 我的答案: 5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他的(D)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A、

B、 泛爱众 C、 人道 D、 非暴力 我的答案: 6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C)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A、 杨修 B、 嵇康 C、 陈琳 D、 王粲 我的答案: 7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D)。 A、 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 批判个性的解放 C、 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D、 对她自身的讽刺 我的答案: 8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D)。 A、 《金锁记》 B、 《半生缘》 C、 《琉璃瓦》 D、 《第一炉香》 我的答案: 9“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D)。 A、 有思想 B、 无主题 C、

D、 无个性 我的答案: 10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B)。 A、 清朝中期 B、 明清之际 C、 宋元之际 D、 两宋之际 我的答案: 11“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B)。 A、 《庄子》 B、 《吕氏春秋》 C、 《论语》 D、 《老子》 我的答案: 12《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A)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A、 道 B、 物 C、 俗 D、 己 我的答案: 13《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是(D)的演讲。 A、 希特勒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丘吉尔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题答准不内线封密 c.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威海职业学院 2011 d.向下级机关或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威海市技术学院—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3.在经济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所指的对象称为()。 a.标的 b.酬金 c.价款 d.数量 《大学语文》(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b) 4.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使用()。 a.总结 b.报告 c.决定 d.请示专业:国贸年级:2010 5.下面对简报报头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是套红印刷 b.位于首页间隔横线以下试题说明: c.位于首页间隔横线以上 d.间隔横线一般为红色 1.本试卷满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6.邀请对方参加纪念会、座谈会等活动时使用的礼仪文书是( )。 2.本试卷共3页,六个大题。 a.欢迎词 b.邀请书 c.请柬 d.慰问信 7.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上级机关可以下列哪一文种回复()。 a.通知 b.报告 c.函d.通告 8.某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鉴定,为表庆贺,我们可拟写一份()。 a.祝词 b.答谢词 c.贺词 d.欢送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共10分) 9.以敬语作信的结尾收束全文,正确的格式为()。 1.海尔洗衣机买卖合同中合同的标的为。 a. “祝”、“此致”等词语居中 2.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时使用的文种为。 b.“健康”、“快乐”等祝语后加感叹号 3.从行文方向上看,批复属于。 c. “祝”、“此致”等,要提行,空两格写 4.介绍信的主要特点是。 d.“祝”、“此致”等词语偏右 5.初步的、还未成熟的或比较粗略的计划,我们称之为。 10.期复性、单一性是下列哪种文种的特点()。 6.公告的语言特点为。 a.汇报 b.复函 c.请示 d.批复 7.通过与群众接触、了解影响经济指标完成因素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称为。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如果观点正确,请在对应题号的方 8.写总结的目的是。 9.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组成。 10.在合同中最容易引起纠纷的条款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签发人是发文机关的名称。 2.报告为办件。 3.求职信的结尾无需写祝颂语。 4.在公文写作中,主送机关一概不可省略。 1.下面对签发人的描述错误的是()。 5.调查问卷的问题排列顺序为由易到难。a.下发公文需标识b.上报公文需标识 6.广告语需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与传诵。 c.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 d.批准发出公文的机关领导人的姓名 7.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 2.下面属于上行文行文规则的是()。 8.市场预测报告允许有关资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a.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b.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 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大学语文应用文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浅谈 作者:张丽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要:重视和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对推进大学教育改革,实现大学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现状,本文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应用文;写作;教学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言承载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意义重大。而大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教学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在实现社会需求方面,具备高度的实践性、操作性。而现实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育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使应用文写作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有的虽然认为重要,但只把应用文写作作为工具,把应用文教条化,方式方法不得当,导致力气费了不少,成效却是寥寥,学生往往存在“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状况,应付个考试勉强凑合,一踏入工作岗位之后,就让同事、领导头疼,甚至被问“你大学有没有上,你语文有没有学”。 要改变这种尴尬现状,就要从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思想上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破除“无用论”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其使用非常广泛,实践性很强。从教学的角度讲,应用文写作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语文需要提高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连基本的交流沟通工具都不能掌握,何谈人文素养?从应用的角度讲,比较现实直接的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就要用到应用文,总不能每次都是现学现用、急学急用。再说,毕业后总归要踏入社会,有各种交往。应用文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不是说只有秘书、文职才用,学生将来去到一个生产性、技术性岗位就用不到了,即使到生产性的岗位上也有计划书、总结要写。教育者要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出发,不仅要扭转自己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的错误想法,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克服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不能因为“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而放弃应有的努力。“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不做,永远都做不到。做了,才能在做的过程中逐步的摸索、反思,才能有做好的可能。何况,必须要学的东西,早晚要学要用,就不如早学早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作为教育者,应该教的如 果你在学校里不教或者不教会你的学生,而要让你的学生毕业了去到社会上被人批评之后再学,就不是合格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如果教师教的时候不好好学,却要到社会上碰壁之后再学,则不是聪明的学生。 二、实践中做到“三个统一“,注重实际效果 1.要注重应用文写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适应其工具性要求,基础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如基本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必须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全面、准确、扎实的掌握。适应其人文性的要求,一定要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实用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最终能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要加强学科间横向知识的渗透,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写作者思想修养、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知识技巧等因素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讲授写作理论、写作技巧,还要注重政治思想修养、思维能力、认识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复习题纲 一、题型: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10分 4、问答题20 5、作文30 二、复习资料 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 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 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 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 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郑庄公 B 郑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大同》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大同》一文中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练习题库

模拟试题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的发文字号由三部分组成,放在第一位置的是〔D〕 A.年号 B.顺序号 C.拟稿部门代字 D.发文机关代字 2.报告要以具体的事实和确实的数据作主要内容,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A 〕 A.叙述 B.说明 C.夹叙夹议 D.议论 3.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称为〔A〕 A.指导关系 B.领导关系 C.隶属关系 D.平行关系 4.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所用的公文是〔B〕 A.请示 B.函 C.报告 D.申请书 5.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的公文,称为〔D 〕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通知 6.应对所收公文负有实际办理或有答复责任的主要受文机关,称为〔A 〕 A.主送机关 B.抄报机关 C.抄送机关 D.承办机关 7.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才是国家行政公文的〔B 〕 A.撰稿人 B.法定作者 C.审稿人 D.签发人 8.公文拟稿人把公文拟写完成,此文稿称为〔C 〕 A.标准稿 B.讨论稿 C.草稿 D.定稿 9.计划主体(或内容)的“三要素”是指〔B 〕 A.目标、措施、时间 B.目标、措施、步骤 C.任务、办法、责任人 D.目标、指标、效益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1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 10 . 下级机关的领导口头汇报工作时,作为依据的文字材料是汇报提纲。 11 . 简明扼要地反映某一时期、某一方面信息的简报称为动态性简报。 12 .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使用的公文叫通告。 13 . 公文标题要求明确,集中,简明。 14 . 行为规则是规约性公文正文的核心部分。 15 . 公文标题用于揭示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公文主题的高度概括。 16 . 调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情况的真实可靠和判断的准确无误。

大学语文第二版复习资料.docx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序二篇》 序文:I 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近日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天与人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变型与原型或人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Z屮。道家、儒、佛教都对“天人合一”有自己的理解。 1、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答: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2、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 答: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吋,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儿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其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 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多年前即提倡“作家学者化”,其实优秀的作家开讲学问,也是别具风格的:不是高头讲章,却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 语言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对语言的研究甚至引发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全球性转向。王蒙的演讲当然不是从哲理层血的全方位探讨,但他从社会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谈, 紧紧结合社会、人生的实际,颇有独具只眼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增强社会的批判力,还是自觉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本文对青年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讲演稿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具有针对性、情感性和通俗性的特征。讲演稿的体例讲演稿的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岀下文。有六种形式:A.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B.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C.从讲演题目谈起;D.从讲演缘由引起;E.从另件事引入正题; F.用发人深思问题开头。 第二部分: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A.记叙性讲演稿。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生活画面描述行文;B.议论性讲演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用逻辑方式行文,用观点说服听众;C.抒情性讲演稿。用热烈抒情性语言表明观点,以情感人,说服听众,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 第三部分:结语。是讲演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总结全文,加深印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结束;照应题目,完整文意等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1什么是讲演? 答: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试卷 共 8页第 1 页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说家。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大学语文》试卷共 8页第 1 页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每小题2分,共30分) 答题栏 1.[A] [B] [C] [D] 6.[A] [B] [C] [D] 11.[A] [B] [C] [D] 2.[A] [B] [C] [D] 7.[A] [B] [C] [D] 12.[A] [B] [C] [D] 3.[A] [B] [C] [D] 8.[A] [B] [C] [D] 13.[A] [B] [C] [D] 4.[A] [B] [C] [D] 9.[A] [B] [C] [D] 14.[A] [B] [C] [D] 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 1.《大同》一文选自()。 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A.狄、卫、齐、曹B.宋、郑、楚、秦 C.齐、曹、宋、郑D.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A.七言排律 B.七言歌行 C.古题乐府 D.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叠字夸张对偶比喻 B.夸张对偶比喻对比 C.反复对偶比喻夸张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大学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