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TextM...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TextM...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TextM...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TextM...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

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3

刘 阳1

 吴 钢

133

 高正文

2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

2

云南省环境保护局,昆明650032)

摘 要 基于遥感技术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个典型高原湖泊抚仙湖和杞麓湖流

域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5年2个流域森林(灌丛)和建筑用地大量增长,荒地和农田有所减少,杞麓湖的污染程度比抚仙湖严重,2个湖泊的水质都呈下降趋势;湖滨200m 左右的缓冲带变化明显,且比流域其它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影响更大;城镇化和密集的农业耕作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影响湖泊水质状况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2个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也导致二者之间水质的差异。关键词 水质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污染负荷;面源污染中图分类号 S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8)03-0447-07I m pacts of l and 2use change i n Fux i a n and Q ilu ba si n s of Y unnan Prov i n ce on l ake wa ter

qua lity .L I U Yang 1,WU Gang 1,G AO Zheng 2wen 2(1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U rban and R eg ion 2al Ecology,R esearch Cen ter for Eco 2Environm enta l Sciences,Chinese A 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085,China;2

Yunnan P rovincial Environm ental B ureau,Kunm ing 650032,China ).Ch 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8,27(3):447-453.

Abstract:Based on re mote sensing and correlati on analysis,this paper exa m ined the relati on 2shi p s bet w een land 2use change and lake water quality in Fuxian and Q ilu basins of Yunnan Pr ov 2ince in 1989-200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t w o basins,f orest/shrub land and construc 2ti on 2use land increased largely,while unused and cr op lands had s ome what decrease .Q ilu Lake was more heavily polluted than Fuxian Lake,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 w o lakes beca me worse .The i m pact of land 2use change on lake water quality was more obvi ous in a 200m buffer z one ar ound the lakes .U rbanizati on and intensive far m ing were the t w o maj or fact ors causing the continued degradati on of lake water quality,and the difference in land use structure bet w een the t w o basins als o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in water quality of the t w o lakes .Key words:water polluti on;land 2use change;polluti on l oad;non 2point s ource polluti on .

3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2004YX43)。33通讯作者E 2mail:wug@rcees .ac .cn 收稿日期:2007209207 接受日期:2007211228

全球可利用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

018%,却为地球6%的物种提供生存保障(Dudgeon et al .,2006),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量90%的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储存罐”。然而,地球的淡水资源特别是湖泊水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正在持续恶化,一方面是地理、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流域人类活动带来的点源及非点源污染,如高营养负荷的废水排放和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等。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在改变,这种改变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

如肠道疾病问题和富营养化问题等(Bartra m &Bal 2lance,1996)。研究表明,湖泊水质主要受地理位

置、植被、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和大气沉积物污染等因素的影响(M üller et a l .,1998;Mosell o et al .,2002)。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大国,拥有2300多

个面积在1km 2

以上的湖泊(金湘灿,1995)和东北

平原、东部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4大湖区,它们占中国淡水总资源的98%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2)。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围湖造田等活动,使国内大部分湖泊水质大幅度下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W ang &Fan,1995),目前许多湖泊依然受到工业化、城市扩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08,27(3):447-453

张和密集农业带来的威胁,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力治理,尤其是对湖泊富营养化开展了大量工作

(Ongley,2004),但是污染依然给区域生态系统、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风险(Falk 2en mark,2005)。中国云南省的湖泊大都是海拔超过2000m 、处在亚热带森林中的高原湖泊,有着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灌溉农业等重要作用,并为一些特殊种群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Sket,2000)。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是大部分高原湖泊入湖污染物的主要载体(W hit m ore et al .,1994,1997;Gao et a l .,2005)。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条件相似、水质差异较大的2个典型高原湖泊的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以及水质变化,结合2个湖泊的承载力和污染负荷研究,发现一些合理利用土地从而促进湖泊水质改善的有效方法。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选在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抚仙湖和杞麓

湖。抚仙湖(24°13′N —24°46′N,102°39′E —

103°00′E )湖泊面积212km 2

,平均水深87m ,流域年均降雨量917mm;杞麓湖(24°4′N —24°14′N,

102°33′48″E —102°52′36″E )湖泊面积38km 2

,平均水深319m ,流域年均降雨量885mm 。2个湖泊均被农田、村镇和坡度为10°~35°的低山环绕。

云南省共有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洱海、泸沽湖、滇池、澄海等7大高原湖泊(图1)。

从地理位置

图1 云南省主要高原湖泊分布位置示意图

F i g .1 L oca ti on s of ma jor l akes and ma jor r i vers i n Y un 2nan Prov i n ce

和污染状况2方面考虑,选择了抚仙湖和杞麓湖,2个湖泊同属滇南湖群,相距不到100km 。湖泊的水

质状况差异十分大,抚仙湖是Ⅰ类水质,属于水源地和保护区,而杞麓湖是劣Ⅴ类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湖泊功能基本丧失。112 数据来源与方法11211 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 考虑到各年度土地

覆盖类型的可比性,各年度的影像摄取时间选择尽可能地一致。另外,数据选择的另一重要条件是保证该区域没有云、雾、雪的遮盖。最后确定的遥感数据是,1989年3月1日、1994年2月11日、1999年2月25日、2005年2月25日的4个时相的T M

数据。

图像的几何精校正采用以2005年T M 精校正的图像作为基准,其它时相的卫星图像分别与之相匹配的方法。在研究区内,采集GPS 定位点17个,与2005年影像进行配准,R MS 误差低于13m 。同时运用数字高程(DE M )数据确定抚仙湖和杞麓湖的流域边界,在野外调查和图像光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用T M 图像的波段1、2、3、4、5、7共6个波段的光谱信息及其形状和尺度信息来逐年度地提取影像对象(R ichards,1986)。利用人机交互的方法进行分类后处理和误分类别的修正,最终分为森林(包括灌丛)、农田(包括菜地)、水域、建筑用地、荒地5个土地利用类型。11212 水质数据处理 研究采用了1990—2005年间相近时段的水质数据,包括生物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 )、酸碱度(pH )、总磷(TP )、总氮(T N )5个指标,在水质采样时每个湖泊设置了4个

监测点,每一年每个湖泊分别在枯水期(3月)、平水

期(6月)和丰水期(9月)进行采样监测。通过计算不同湖泊、年份和季节之间的水质变异系数(CV )来比较不同位置、年份和季节序列之间的变化程度。并通过执行S AS 程序运用t 检验(Cody &S m ith,1997)来研究水质指标在2湖之间、每个湖泊4个年份以及同年3个季节之间的不同,经过对变异系数和t 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来发现控制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2 结果与分析

211 土地利用变化

抚仙湖流域面积为61719km 2

,比杞麓湖大近

8

44 生态学杂志 第27卷 第3期 

50%,森林和水域是抚仙湖流域2种主要的土地利

用类型,而杞麓湖占优势的2种土地利用类型是森林和农田。2湖之间森林(灌丛)和荒地面积所占比例几乎相同,杞麓湖农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比例要比抚仙湖高2倍,抚仙湖的水域面积比例是杞麓湖的4倍(图2和图3)。

在1989—2005年,抚仙湖流域建筑用地占流域总面积比例由210%上升到315%,而杞麓湖流域建筑用地所占比例由417%上升到719%。农田所占比例在抚仙湖由919%降至7135%,在杞麓湖由2418%下降至2114%。森林(灌丛)和建筑用地比例有所增加以及农田和荒地比例显著减少成为这段时间2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共同特点。

在2个湖泊湖滨200m 的缓冲带,除了杞麓湖中的建筑用地外,其它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都与整个流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图3),但土地利用比例

和变化量在200m 缓冲带和整个流域之间并不相同。研究表明,在1989—2005年,抚仙湖200m 缓

冲带内建筑用地面积增加超过了200%,农田减少70%,森林(灌丛)增加了52%;而在流域内建筑用地增加了77%,农田减少了35%,森林(灌丛)增加了39%。杞麓湖流域建筑用地面积在200m 缓冲带内减少了21%,森林(灌丛)增加7倍多,而在流域内建筑用地的比例增加了70%,森林(灌丛)增加了23%。

2湖流域的湖滨带都有显著的土地利用变化,抚仙湖和杞麓湖的湖滨带分别可以看到新增的建筑用地和灌丛出现(图2)。另外,在抚仙湖湖泊边缘北部和杞麓湖整个湖滨可看到大量建筑用地和农田的交错混合带,但是,由于防洪大提修建和自然岩石堤岸存在,湖泊水域面积在研究时段内一直没有明显变化

图2 1989—2005年抚仙湖和杞麓湖土地利用变化F i g .2 Co m par ison i n l and 2use change between Fux i a n and Q ilu l akes fro m 1989to 2005

9

44刘 阳等: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图3 抚仙湖、杞麓湖流域和200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及变化

F i g.3 Proporti on s and dynam i cs of l and2use types w ith i n Fux i a n and Q ilu ca tch m en ts and200m buffer zones around the two l akes

212 水质变化

2个湖泊每种水质指标的变异系数(CV)要小于每年或每个季节水质指标的变异系数(表1),而同一种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异系数与季节变异系数比较接近。t检验结果表明:在2个湖泊之间、4个年份之间各个水质指标都有显著的不同(P<010001) (表1),而在不同季节之间,T N未明显变化。

抚仙湖和杞麓湖的BOD、COD、T N、TP的平均值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表2),可以看出,2个湖泊的水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杞麓湖的BOD、COD、

表1 抚仙湖和杞麓湖水质指标不同样本的变异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Tab.1 CV and t2test for f i ve wa ter qua lity i n d i ces between Fux i a n and Q ilu l akes

指标样本来源变异系数(%)P

BOD2湖之间2617<010001

4个年度之间7010<010001

3个季节之间6815<010005 COD2湖之间812<010001

4个年度之间8215<010001

3个季节之间8213<0105

pH2湖之间114<010001

4个年度之间210<010001

3个季节之间213<010005

T N2湖之间2215<010001

4个年度之间9017<010001

3个季节之间9011<0105

TP2湖之间3714<010001

4个年度之间7910<010005

3个季节之间8210<01001T N、TP的指标平均值分别是抚仙湖的5倍、9倍、17倍和12倍,即使2湖之间pH值变异程度<4%,杞麓湖的pH平均值仍然高于抚仙湖(P<010001)。

从图4可以看出,1989—2005年,抚仙湖BOD 和COD指数全面增长,pH和T N变化较小,而TP 有大幅度的下降。杞麓湖的BOD和COD的变化趋势与抚仙湖相同,都呈增长状态,但杞麓湖的pH值下降的同时T N、TP有所增加。图5可见,2个湖泊的各种水质指标都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并且趋势相同,即从丰水期2平水期2枯水期呈增长趋势。

213 土地利用与水质的相关性

抚仙湖和杞麓湖2个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湖泊水质之间的差异较大,而且这种空间上的差异要远大于湖泊自身时间上的差异,抚仙湖水环境保持较好,而杞麓湖污染严重。2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不同反映了人类对土地使用方式的差异,而2个湖泊之间水质状况的不同也是直接或间接的受人类在流域中使用土地方式的影响。因此,比较2个水环境质量相差很大的湖泊,可以找到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水质施加重要影响的线索。

本研究表明,建筑用地和农田的比例特别是在湖泊缓冲带的比例对湖泊水质有很大影响,200m 缓冲带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造成湖泊污染的重要因素。而湖泊水质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湖泊的W/C值,即湖泊储水量与湖泊流域面积的比值。抚仙湖储水量189亿m3,远远大于杞麓湖115亿m3的储水量(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97),抚仙湖

054 生态学杂志 第27卷 第3期 

表2 1990—2005年抚仙湖和杞麓湖不同水质指标Tab .2 I nd i ces of wa ter qua lity between Fux i a n and Q ilu l akes dur i n g 1990-2005

BOD (mg ?L -1)

平均值标准差COD (mg ?L -1)

平均值标准差pH

平均值标准差T N (mg ?L -1)

平均值标准差TP (mg ?L -1)

平均值标准差抚仙湖01699012900197001104815450107601178010340100901109杞麓湖

31331013969107701522818470117531124018130100301

020

的W /C 值(189/61719)大约是杞麓湖W /C 值

(115/40311)的82倍,如果假设一个湖泊未受污染和严重污染之间存在理论上的W /C 分界值,这个W /C 一定远高于杞麓湖而低于抚仙湖。

50年代以来流域内新增了很多农业用地,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围湖造田,而由于杞麓湖湖泊深度较

浅,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主要是受国家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等原因的影响,这种人为活动为当地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了食物保障,但同时也造成了湖泊水质严重污染和水体的萎缩。虽然近几年农田面积有所减少,但耕作方式的不合理使农业面源污染更加严重,1990—2005年,抚仙湖的化肥施用量增长了63%,杞麓湖

增长了85%(玉溪市人民政府统计局,1991—2006)。尤其是杞麓湖的农田面积在流域中所占比例依然很大,远高于抚仙湖。杞麓湖所在地通海县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基地之一,湖滨和湖边坡耕地大面积、高强度的蔬菜种植仍然比较普遍,这也导致了杞麓湖T N 、TP 含量的大幅度升高。建筑用地的增长也是与水质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1989年以来,2湖流域的建筑用地增长达到13%左右(Shen,2006),而且与农业发展相互促进,位置与农田相互

交叉,这些都属于生态不友好的人类活动,这些变化与湖泊的水质状况下降有明显关联,可以说耕地面积和耕作方式的合理控制是改善水质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改善湖泊水质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尤其是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计划(Zhang et al .,2000)和退耕还林政策(L i,2004)后,2湖流域的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大恢复,面积有所增加,而荒地和农田面积持续下降,尤其是杞麓湖在流域建筑用地整体呈增加趋势的情况下,200m 缓冲带内建筑用地有所减少,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整个流域的植被增加,大部分体现在山上和河流径流区域,这种增加不足以有效控制水质污染,因为湖滨带的土地利用情况对湖泊水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从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抚仙湖的BOD 、COD 以及杞麓湖除pH 外的其余

4种指标都呈增长趋势,其中抚仙湖的BOD 增长是

由于抚仙湖是当地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200m 缓冲带内增加了一些旅游设施等建筑用地,这些问题都表明改善高原湖泊水质污染仍然是十分困难的(Falken mark,2000)。

如果密集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不

1

54刘 阳等: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得到控制,单纯依靠植被恢复来改善水质是不会成功的,计算机模拟的农业耕作表明,大量削减磷的残留量对控制残留污染水质有重要作用(Schi ppers et al.,2006),抚仙湖由于改善耕作方式控制磷肥施用就取得了一定效果,湖水TP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控制过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在雨季前施肥和施肥后不要马上进行大面积农田灌溉(Zhang et a l., 2004),另外当底泥在磷释放期和吸收期要注意调节湖泊水容量和循环,从而提高湖泊尤其是较浅的湖泊的防御功能(Spears et a l.,2007)。

214 湖泊不同污染源污染负荷

湖泊的水质不但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也与湖泊本身的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有关。水环境承载能力指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状态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湖泊的环境容量指在满足该湖泊的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其所能接受的最大污染物量。规划水域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按入湖污染物量与水体最大允许纳污量进行比较,如果污染物超标则应削减。

从表3可以看出,抚仙湖和杞麓湖的最主要污染源都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其次是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抚仙湖流域内,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基本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磷化工为支柱,旅游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各类固体废弃物及畜禽粪便尚无规范的收集、清运和处理系统,各类污水

表3 2004年抚仙湖和杞麓湖不同污染源污染负荷(t?a-1)

Tab.3 Pollut an t load of var i ous polluti on sources i n Fux2 i a n and Q ilu l akes i n2004

污染源BOD T N TP

城市生活污水抚仙湖197388

杞麓湖76716031

农村生活污水抚仙湖523551

杞麓湖560471

工业排污抚仙湖1502971

杞麓湖59766718

农业排污抚仙湖227054123

杞麓湖1388112548

旅游抚仙湖3571

杞麓湖710

大气抚仙湖018690

杞麓湖0725

总计抚仙湖3379100297

杞麓湖33192073103与区间地表径流,大多经大小沟渠汇集后形成直接入湖的污染局面。杞麓湖的水质状况极端恶劣,农业面源污染更是主要的污染源,从面源污染物贡献比例来看,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是面源污染中最主要的部分。

抚仙湖的湖泊容量远远大于杞麓湖,而且抚仙湖的湖泊面积、湖泊深度、年均流入量等均要大于杞麓湖,但2湖各项污染指标的污染负荷量基本相同,这也是土地利用方式之外导致杞麓湖污染严重的核心因素。高强度的耕作导致的面源污染是主导因素,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污也是污染重要来源。防止湖泊水质恶化,特别是针对湖泊容量较小的杞麓湖,需要控制污水和废物排放,同时减轻农业耕作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入湖污染不要超过湖泊容量和承载力,减小面源污染所占比例。

3 结论与建议

抚仙湖和杞麓湖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和模式,水质状况也不尽相同,虽然2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但2个湖泊都受到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快速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污染。在抚仙湖流域,由于经济发展和当地推行城镇化政策,建筑用地的大量增加,这是对环境起消极作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抚仙湖湖泊水质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而杞麓湖的农田面积有所减少,但水质污染严重并且依然有恶化的危险,主要因为农田在流域中尤其是湖滨带的比例依然很大,在整个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中占优势地位,即使进行了大量的植被恢复工作,仍然无法改变这一因素对水质的破坏作用。

在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进行的增加植被、退耕还湖、底泥疏浚等工作,对水质改善并未起到明显作用,这一点从投资巨大却未收到很好效果的滇池治理也可以得到教训。改良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和农村畜禽养殖,推广生活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产出量,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减少面源污染,是恢复湖泊水质的必须手段。抚仙湖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要禁止盲目重复建设旅游设施,过度开发旅游资源,控制城市和工厂的排污渠道。在杞麓湖流域治理中,由于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和人民生活需要,不能完全消除农田或大范围限制农业生产,所以需要找到其它方法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给湖泊带

254 生态学杂志 第27卷 第3期 

来的危害,比较有效的是加强对湖滨带尤其是200 m缓冲区的管理,湖泊缓冲区要严格限制农业种植,并逐步扩大缓冲区的范围加强缓冲区的植被恢复力度,当地应该积极推广科学耕作,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等合理种植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负荷,控制排污总量,使高原湖泊的水质得到恢复和改善。

参考文献

玉溪市人民政府统计局.1991-2006.玉溪市统计年鉴(1990-2005).玉溪:云南省人民出版社.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97.滇南湖群环境治理总体规划.昆明:云南省科技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2.中国水资源评价.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Bartra m J,Ballance R.1996.W ater Quality Monit oring:A p ractical guide t o the design and i m p le mentati on of fresh wa2 ter quality studies and monit oring p r ogra mmes.London: UNES CO,WHO and UNEP.

Cody RP,S m ith JK.1997.App lied Statistics and the S AS Pr o2 gra mm ing Language(4th ed.).Ne w Jersey:Prentice2 Hall.

Dudgeon D,A rthingt on AH,Gessner MO,et al.2006.Fresh2 water bi odiversity:I m portance,threats,status and conser2 vati on challenges.B iological Revie w,81:163-182. Falken mark M.2000.Se m iarid cr op p r oducti on fr om a hydr o2 l ogical pers pective:Gap bet w een potential and actual yields.C ritical Revie w s in P lant Sciences,19:319-346. Falken mark M.2005.W ater usability degradati on:Econom ist wisdom or s ocietal madness.W ater International,30:136 -146.

Gao L,Zhou J M,Yang H,et al.2005.Phos phorus fracti ons in sedi m ent p r ofiles and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 ons t o eu2 tr ophicati on in D ianchi Lake.Environm ental Geology,48:

835-844.

L iWH.2004.Degradati on and rest orati on of f orest ecosyste m s in China.Forest Ecology and M anage m ent,201:33-41. Mosell o R,Lam i A,Marchett o A,et al.2002.Trends in the water che m istry of high altitude lakes in Eur ope.W ater,

A ir&Soil Pollution:Focus,2:75-89.Müller B,Lotter AF,Stur m M,et al.1998.I nfluence of catch2 ment quality and altitude on the water and sedi m ent compo2 siti on of68s mall lakes in central Eur ope.A quatic Sciences, 60:316-337.

Ongley E D.2004.Non2point s ource water polluti on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 r os pects.W ater International, 29:299-306.

R ichards AJ.1986.Re mote Sensing D igital I m age Analysis:An

I ntr oducti on.Ne w York:S p ringer2Verlag.

Schi ppers P,van de W eerd H,de Klein J,et al.2006.I m2 pacts of agricultural phos phorus use in catchments on shal2 l ow lake water quality:About buffers,ti m e delays and equilibri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 ent,369:280-

294.

Shen JF.2006.Esti m ating urbanizati on levels in Chinese p r ov2 inces in1982-2000.International S tatistical Revie w,74:

89-107.

Sket B.2000.Fuxiana yangi g.n.,s p.n.(Crustacea:Am2 phi poda),a“baikal oid”a mphi pod fr om the dep ths of Fux2 ian Hu,an ancient lake in the karst of Yunnan,China.A r2 chiv fur Hydrobiologie,147:241-255.

Spears B M,Carvalho L,Paters on DM.2007.Phos phorus parti2 ti oning in a shall ow lake:I m p licati ons f or water quality manage ment.W ater and Environm ent Journal,21:47-53. W ang DR,Fan Z N.1995.D istributi on and infestati on of water hyacinth and the contr ol strategy in China.Journal of W eed Science,9:49-51.

W hit m ore TJ,B rennerM,Engstr om DR,et al.1994.Acceler2 ated s oil2er osi on in watersheds of Yunnan Pr ovince,China.

Journal of Soil A nd W ater Conservation,49:67-72.

W hit m ore TJ,B renner M,J iang Z,et al.1997.W ater quality and sedi m ent geoche m istry in lakes of Yunnan Pr ovince,

Southern China.Environm ental Geology,32:45-55. Zhang NM,Yu Y,Hong B,et al.2004.Fact ors influencing runoff P l osses fr om far m lands of the D ianchi Lake W ater2 shed in Yunnan,China.Pedosphere,14:259-262. Zhang P,Shao G,Zhao G,et al.2000.China’s forest policy

f or the21st century.Science,288:2135-2136.

作者简介 刘 阳,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E2mail:kinglear1111@yaho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1649013.html,

责任编辑 刘丽娟

354

刘 阳等: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试行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推进工业用地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实施意见(试行)各州、市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市场 定,将意向出让、租赁地块的位置、用途、土地使用条件、意向用地者和土地价格等信息向社会公示后,抓紧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在2007年6月30日前签订完毕。不符合上述条件或者超过上述期限的,应按规定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 划拨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办理土地出让或改变用途的,按

照国家及省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 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形式 我省工业用地出让采取按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组织出让和按用地者申请组织出让两种形式。 按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组织出让是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 三、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具体要求 我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要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的规定和程序执行,并针对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特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一)工业用地供应计划编制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投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规划,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市场状况、招商引资情况等,编制本行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投资、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工业用地出让进度安排或用地者提出的用地申请情况,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结构、布局等因素,明确土地使用的具体要求,编制拟供应具体地块的供应信息,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日。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和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

第26卷第3期自然资源学报 Vol.26No.32011年3月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Mar.,2011 收稿日期:2009-10-01;修订日期:2010-12-20。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水环境遥感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09ZX07527-006)。第一作者简介:夏叡(1984-),男,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遥感应用和水环境遥感监测的研究 。E-mail :xiarui123@yahoo.com.cn *通信作者,E-mail :liyunmei@njnu.edu.cn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和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 夏叡1,李云梅1*,王桥2,吕恒1,金鑫1,王彦飞 1 (1.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6;2.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 摘要: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2003年7月和12月两景SPOT -5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断面水质数据,利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以监测断面为中心的缓冲区距离的空间变化与水质监测指标之间有很明显的响应关系,建立的模型显示,丰水期DO 、CODMn 、BOD5、TN 和TP 的最大响应宽度分别为100、100、300、200和100m ,枯水期的最大响应宽度则为500、200、300、400和200m 。运河的水质污染主要受离河岸较近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耕地上产生的农业污水、商业和工业中的废水以及大面积裸地上居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污水是导致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关 键 词:遥感;土地利用;空间统计;水质响应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1)03-0364-09 非点源污染或面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包括灌溉)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大气、地面 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等水体而造成的水污染[1] 。无论局地尺度、区域尺度还是全球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都是人类活动影响水文、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土地 利用类型的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对水循环及物质的输移产生极大的影响[2] 。 国外学者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土地利用与水质响应的研究。如D.S.Fisher 等[3]指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Steiner 等[4]探讨了低密度住 宅、商业、工业、休闲等土地利用类型与水源水质的内在联系。Sliva 等[5] 利用GIS 和多元分 析手段对安大略湖南部水源地区的水质、 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P.Maillard 等[6] 在巴西东南部某大型流域半干旱环境下建立了不同缓冲区宽度下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确定了不同水质参数的河滨土地响应宽度。国内学者从上世纪末开始 进行相应的研究[7-17],如张然等[7] 利用GIS 和RS 技术从动态角度揭示了滇池地区30a 来 土地利用变化对滇池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官宝红等[14] 采用缓冲区的方法研究了杭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研究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水质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定 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运河水质变化的影响, 可以揭示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运河污染的影响程度,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污染控制措施,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对运河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无锡市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源 京杭大运河(图1)贯穿无锡市区,新运河段在城北黄埠墩与老运河分流,在城东南下甸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一、执法依据

二、执法种类及职权职责 行政许可(共4项) 第一项:抚仙湖渔业捕捞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七项:“对抚仙湖水域统一进行渔业规划,增殖渔业资源;组织发放捕捞许可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费。”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在抚仙湖从事渔业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捕捞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缴纳渔资源增殖保护费。” (3)“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审核发放《捕捞许可证》,收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年度检审;”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二项:抚仙湖取水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四项:“制定抚仙湖水

量年度调度计划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海口节制闸;”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直接从抚仙湖取水的,必须申请取水许可证,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少量取水,家庭生活、畜禽饮水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除外。 (3)《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政府确定的标准,组织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居民生活用水,畜禽饮水和其它少量取水除外。” (4)“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抚仙湖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保护水域设施、水位标志;”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三项:机动船入湖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九项:“批准船只入湖航运,负责港航监督,收取船舶安全管理监督费。” (2)《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抚仙湖管理局依法对抚仙湖机动运输船舶实行宏观调控,下达年度投放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澄江抚仙湖旅游攻略 抚仙湖主要景点 抚仙湖水质优良,沿岸景色优美,1988年抚仙湖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沿岸主要景点包括: 澄江动物群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抚仙湖北岸,澂江县东部,是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主要组成部分。 界鱼石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门票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 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 抚仙湖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市南部客运站乘开往澄江县的中巴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17元,澄江县每 天都有发往禄充村的往返公交,票价3元。门票。抚仙湖景区内禄充村门票10元。提示:景区泳场开放时间为8:00-19:00。[2] 孤山岛 孤山岛是抚仙湖惟一的岛屿,位于江川县境内抚仙湖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孤山 南面与海门公园相隔,北面与碧云寺上的莲花峰相望。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人便前往 孤山做庙会。 明星景区 明星景区位于抚仙湖的西岸,江川县与澄江县的交界处,距离禄充12公里。在澄江 至江川公路西侧百米处有座碧云山,山上有碧云寺,寺内大多是道教仿古建筑。每到农历 三月初三,是碧云寺的庙会日。碧云山下往北1.5公里,有一个明星鱼洞,每年3-9月, 是捕捞抗浪鱼的主要季节,可品尝到铜锅煮鲜鱼的风味小吃。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行车2.5小时,到江城下车,在转乘 开往澄江的客车,到明星下车,票价3元。 禄充村

禄充村位于抚仙湖西岸,距澄江县城20公里,位于风景秀丽的抚仙湖西岸,辖区面 积9.5平方公里,景区内渔村风情浓郁,盛产名贵鱼种抗浪鱼,景区背山面海,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称。景区由风光秀丽的抚仙湖,形 如笔架的笔架山,状如金钟的玉笋山和浓荫蔽日的古榕树,以及古老独特的车水捕鱼等景 观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景区景点资源主要由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气 候类构成。景区里旅游设施星罗棋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 胜地。[3] 交通 从昆明东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17.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车2.5小时,再从江门票城乘开往明星、澄江的客车,约19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界鱼石 简介 界鱼石位于江川县海门,海门为星云湖的出水口,这里有星云湖和抚仙湖相通的水道,被称为隔河,长2公里,河中有一堵伸到水面的嶙峋石壁,据说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 的抗浪鱼,以石为界,到此便各自调头而返,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交通 从昆明南部汽车客运站乘开往江川的客车,票价25元,到江城下车,约92公里,行 车2小时左右,再从江城乘开往隔河的公交车车,约8公里,到界鱼石下车,票价2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戴 丽,王志芸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从湖泊地质结构、湖泊水文、湖泊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湖水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玉溪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湖泊保护;抚仙湖;玉溪市 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7)06-0054-04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中盆地中心,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3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半封闭湖泊,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加重,保护抚仙湖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1 1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 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 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1 2 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 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 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 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 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 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1 3 抚仙湖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54-57 C N53-1205/X I SSN1673-9655 收稿日期:2007-07-30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入库审批、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设施管护、资金使用及管理等工作,根据《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方式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云南省使用中央或地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省级以上财政性资金安排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入库、实施、竣工验收等行政管理工作。所属土地整理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受委托进行项目踏勘复核、入库材料和规划设计初审、项目实施监督及成果初验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州(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管理,所属相关事业单位负责项目踏勘、材料初审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管理,所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是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 第四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入库、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设施管护、资金使用等监督管理并提供技术服务,对拟上报的基本农田面积、灌溉水田面积、项目资金安排明细等有关情况进行核查。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在省级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按不超过当年国家和省级项目投资预算的2%安排,不得截留、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第五条项目管理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 (四)、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侯鹏程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要:土地利用是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反映,它的变化可以引起许多自然和生态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展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与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发生于任何时空尺度,它不仅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产力。客观反映人类改变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再现了陆地表面的时空变化过程[1]。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一切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都是土地利用的概念;而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自然形成的或者人为引起的覆盖状况,例如:与前面所述各种用地相关的物质现状包括各类作物、森林、草地、房屋、水泥及沥青路面等则为土地覆盖的概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另一个则是各种地表过程(包括土地利用)的产物[2]。无论是在全球的尺度还是国家或者区域的尺度上,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不断地导致土地覆盖的加速变化。 总之,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概念。土地利用一般是指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状况,包含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定义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简称为:LUCC)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是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响应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由于影响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如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到地球生物化学圈层的结构、功能以及地球系统能量与物质循环等方面,与全球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持续性等密切相关[4]。而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对全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的一种方式。总而言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是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开拓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作用是全球变化的关键,是自然与人文科学领域的“桥梁工程”。 [收稿日期]2007-08-21

第五章-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

5 IMPACT OF LAND USE ON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land surface is exposed to different contaminant sources (air, household, dump sites, industry, traffic and agriculture). Contamination may reach subsurface waters enhanced by special surface receptors (e.g. interception evaporation) and become transported by overland flow, interflow and infiltration (Sect.1.4) to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The emission of contaminants is partly produced by combustion processes, introducing H3O+, NO x, SO x, CO2,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y subsequently reach the land cover either by interception (dry and wet) or directly by precipitation (wash out). Usually the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in interception deposition and in air are equal. The former may even be larger because of evaporation at the interceptor surfaces (tree leafs). In rainy deposi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contaminant content is mostly diluted. A contaminants in the air have been accumulate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can not be regulated, that is, at this scale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to clean the atmosphere by technical means on a short term. Their presence is most prominent close to the emitting source, and in forest areas, especially at the regional air moisture condensation level where moisture condensation may contribute as much to precipitation as rain itself. The pollution is usually higher in air moisture than in precipitation, so that the pollution deposition is much stronger than by rain alone. The deposition is lowest on bare soils. Another contamination source for land surfaces is the excessive distribution of agrochemicals (organic and inorganic), used to support and enhance soil fertility and to protect plants. Its impact on subsurface resources can to some extend be governed as far as the application is not too excessive and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with respect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s carefully selected. Groundwater is not completely exposed to all contaminants, as some of them become sorbed on soils or are being exported in dissolved condition or particle bound by interflow (Sect.1.3).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the contaminants may undergo chemical or microbial disintegration as far as the habitat and flow conditions favor microbial activities. Artificial tracer and natural isotope methods may be applied to trace the history of elements, to recognize the efficiency of chemical or microbial environments like biofilms, and time spans for disintegration processes. They can also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long-term strategies of groundwater protection (Seiler et al. 1992). In this respect an interesting field of applications are the biporous media to which belong most of the Mesozoic hard rocks 65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摘要:对抚仙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工业源和城市生活源负荷进行评价,得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污区域及主要排污行业,并对抚仙湖污染源控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抚仙湖,污染源,污染控制 一、自然情况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抚仙湖流域人口16.03万人。其中,澄江县12.13万人(农业人口10.29万人),江川县3.04万人(农业人口2.91万人),华宁县0.85万人(农业人口0.85万人)。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包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等。工业以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水产品为主,其中磷化工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流域内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总产值的25.55%。 三、水资源现状 抚仙湖蓄水量206.2亿m3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9572万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55m3 ,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值,湖泊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见表2-1 表2-1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表(单位:万m3 ) 四、主要污染源现状调查 (1)收集资料 污染物类型: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域内农田产生的面源污染、流域内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包括磷矿企业和磷化工企业)等。

抚仙湖基础资料

抚 仙 湖 基 础 资 料 姓名:熊坪俊 学号:2011021158 班级:11化学班

抚仙湖基础资料 1.抚仙湖简介: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 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 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 45.5%,最大水深158.9米, 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 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 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 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 量的9.16%。蓄水量达185 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 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 蓄水量的四倍。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 1.6亿立方米。 2水体的水文、气候、地 质和地貌资料 1.抚仙湖地貌资料 抚仙湖,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 2.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 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 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 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 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 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 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爱林 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省市境,宋朝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最高点是位于境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省围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虫、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罗平-丘北-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由于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信风区,是热带风暴活动的中心区。台风能形成能量巨大的螺旋状气旋,引起高达10米的风暴潮,同时,还可引起波高数十米、波长数

云南省土地分类与原三大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云南省土地分类与原三大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三大类 土地利用现状现状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 类别编码类别编码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 农用地01 耕地 011 水田 0111 平田 0112 梯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131 平旱地 0132 坡地 0133 梯地 0134 轮歇地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它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它林地 04 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10 交通用地104 农村道路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4 坑塘水面 117 沟渠 12 其它土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建设用地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053 商务金融用地 054 其它商服用地06 工矿仓储用地 061 工业用地 062 采矿用地 063 仓储用地 07 住宅用地 071 城镇住宅用地 072 农村宅基地08 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 081 机关团体用地 082新闻出版用地 083 科教用地

三大类 土地利用现状现状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 类别编码类别编码类别编码类别名称类别编码类别名称 084 医卫慈善用地 085 文体娱乐用地 086 公共设施用地 087 公园与绿地 088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建设方用地09 特殊用地 091 军事设施用地 092 使领馆用地 093 监教场所用地 094 宗教用地 095 殡葬用地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1 铁路用地 102 公路用地 103 街巷用地 105 机场用地 106 港口码头用地 107 管道运输用地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 113 水库水面 118 水工建筑物用地12 其它土地121 空闲地 未利用地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04 草地043 其它草地 12 其它土地 124 盐碱地 125 沼泽地 126 沙地 127 裸地 1271 裸土地 1272 裸岩石砾地

南渡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南渡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专业环境科学 作者姓名林尤帆 学号2010203486 单位聊城大学 指导教师姚昕 2014 年 5 月 教务处编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目录 前言 (1) 1南渡江区域概况 (2) 1.1 河流概况 (2) 1.2 植被概况 (2) 1.3 流域污染源现状 (3) 1.4 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控制单元 (3) 2研究内容 (3) 2.1南渡江流域土地利用分析 (4) 2.2南渡江水质调查状况 (7) 2.3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9) 3总结与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要 利用海南环保局近年来南渡江一带的水质数据及水质资料,运用GIS技术和水环境评价方法研究南渡江流域土地利用不同及其水环境效应。从而分析得出南渡江不同断面水质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导致的结果是:上游水源水质由于土地利用因子受影响程度小,水体中物质变化不大,因此水质较为良好,而中、下游土地利用于各个方面的建筑建设,会有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中,最终致使水质状况较差。 关键词:南渡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水环境评价;生态敏感性;水环境效应

Abstract The Ha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in recent years, the water quality data and water quality data of Nandu River area,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wa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method research of Nandujiang River Basin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Nandu River water quality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different land use, the result is optimal: The upstream water quality because the land use factors affected small, little change in water bodies, so the quality is good, and the river, land use in every a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re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water quality is poor. Key words:nandu river area;land use structure;Water environment evaluation;Ecological sensitivity;Effects of water environment

抚仙湖图片

抚仙湖图片 篇一:经典游记:澄江抚仙湖 友谊天长地久——澄江游记 (一)足迹踏往此方 清明时节,天朗气晴。昨日说好,一行四人。独男三女,师大风貌。今早启程,澄江游玩。买票坐车,梦醒到地。初来乍到,喜多少忧。喜在陪伴,忧在找寻。找房砍价,住有保障。吃喝玩聊,行程指定。 (二)向往去向此处 寻地打车,往抚仙湖。刚到感叹,仙湖无涯。熟悉片刻,意犹未尽。站台望眼,拍照留念。湖边戏耍,永成记忆。休息些许,装备赶路。边走边拍,摊下买瓜。路在何方,就在脚下。寻觅下处,往樱花谷。走路一会,公交载往。樱花谷地,千千阙歌。景物各异,主题鲜明。竹椅下躺,石凳上坐。双人寻觅,在水一方。准备回程,照片相送。视为珍物,保留永远。 (三)追寻到往此乡 车载到县,夜色渐深。四人齐走,租房难寻。商议吃喝,完事再找。嘴下有路,不负人心。重回房租,各到卧室。临别言语,稍议明日。吾男独居,望灯忆家。信息传送,吾先去睡。次日早来,鸡鸣就醒。三女睡晚,天白叫醒。决议回去,终有聚餐。重拾装备,启程回市。 (四)心灵付诸此处 觉醒到站,四人分伙。双人建水,双人回校。此地相别,多日再见。回校路 上,感慨颇多。昨日之事,永成美忆。 后记: 有人这样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彼此相遇相识了。在彷徨的思绪中,对完美的追求,有太多默默地吁求和祈盼。然而梦醒十分,恍然大悟。有的人来了,有的人去了,这正是生命中来往的过客,那些难以忘却的人被永久地装在了心间。人世沧桑,物换星移。缘来缘散缘如水,情来情散情如梦。相识欢欣,离去珍重。凝视蓝天,白云悠悠过往,云卷自如,来去潇洒,想必自有聚散的理由。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来来往往,或喜或悲,或乐或忧,各有各的生活轨迹。日子,就在这你来我往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滤去酸、甜、苦、辣的种种,剩下的只有厚重!生命,就在这你来我往中,恋恋诀别或欣慰延续,在痛苦与欢欣中咀嚼着人生的真实与从容。我想是的,在我生命中的过客,有人爱我,有人恨我,有人点水而过,不管哪种人,我都得感谢。 冰心也曾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我想,人生在世,最基本的也不过与此了。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们,感谢我们的相遇!友谊天长地久,就让昨日之事成为永恒的回忆吧! 篇二:抚仙湖自然景观 抚仙湖自然景观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抚仙湖晚霞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云南省 【发布时间】2016-09-29【生效时间】2016-09-29【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 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 (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