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_詹启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_詹启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_詹启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_詹启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

詹启生 李义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分析,开创性地构想出以班级为单位,在现行的班委体制中增设“心理委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组织的最基层,创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并且对“心理委员”的产生、培训及职责行使等细节作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心理委员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快速反应模式

【收稿日期】 2004年11月

【作者简介】 詹启生,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讲师;李义丹,天津大学学工部部长、副教授。

心理危机(men tal cris is),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就业危机、学习危机、情感危机等等。心理危机干预(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就是及时帮助处于心理危机境遇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则是医学、心理学或社会工作者使用各种医学手段、心理学方法及其他相关措施介入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之中的模式。本文将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开展一些新的探索。

一、当代大学生的危机特征

正常人一般都是处于心身平衡的状态,即其思维、意志、情感体验与生理参数指标都是处于某种程度的和谐状态。但在不适当的应激发生时,人的原有平衡状态就会受到影响,如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这时人就处在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发展性危机(d evelopmental crisis)与意外性危机(accidental cri-sis)。其中发展性危机是指人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通常又叫做成熟性危机(matura-tional cris is)。而意外性危机就指由于自然灾害、亲人丧失、不治之症等所引发的心理危机。大学生之中所发生的主要是发展性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常有如下特征:①突发性。心理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且具有不可控制性。②紧急性。心理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它需要紧急应对。③痛苦性。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体验一般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到人的尊严丧失或羞辱等。④无助性。心理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与此同时,心理危机的到来使人的未来计划受到破坏和威胁。⑤危险性。心理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危险可能危及学生的日常学习与人际交往等,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学生生命。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已有研究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化解危机并告知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未来的应激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最早源于林德曼(Lin demann,1944),并且经卡普兰(Caplan,1961)等的工作得到了补充与发展。其中卡普兰(1964)最终建立了情绪危机模型,此模型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在一般情况下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当面临生活逆境或不能应对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和悲观失望等情绪问题,导致情绪不平衡。不过此模型没有对危机的过程与阶段做出说明。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可以由处理方式和处理过程进行划分。如在处理方式方面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式危机干预模式,此模式重在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解决心理危机问题。但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因为这同以上所述的心理危机突发性、紧急性、危险性等各种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如果

*天津市教委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号:20042812)。

仅仅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观点来应对心理危机干预,就可能在时间上延误心理危机的处理。另外,心理干预不注重人格重塑,而在于帮助病人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水平。心理咨询的重点则在于人格重塑。不过在保密问题上,两者都是同等重视的。从处理过程方面来说,有情感危机干预的五阶段模式,五阶段包括呆滞期、入侵期、矛盾期、消化期与再塑期(陈仲舜,1995)。事实上,这种在时间顺序上的划分是不确切甚至不正确的。在危机开始时,首先感到的往往就是由于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存在,从而引起消极情感。胡泽卿与邢学毅(2000)则把心理危机干预划分为危机前期、冲击期(或休克期)、防御退缩期、解决期及危机后期,但冲击期、防御退缩期与解决期彼此内容并无相继关系,内容也不很明确。

综合以上各种干预模式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危机的产生、发展到干预这个过程来阐述的,缺乏很好的操作性。对高校而言,如何在大学生日常活动最频繁的班级中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的存在,都没有明确的理论概括与指导。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的探索

我们综合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已有模式的优点,并摒弃其不足,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新模式(参见图1)。

此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设立

“心理委员”,把“委员”建在“班”上,使心理健康工作纳入规范化的学生事务中,从而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体系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危机干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危机的形成、危机的处理与危机的重估。其中,第1阶段是危机干预的基础,第2阶段是危机干预的核心,第3阶段是危机干预的产物,

它也可能成为危机干预的新的起点。

在心理危机发生后,当事人的应激反应系统开始调动起来。此时,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抑郁、急性反应性焦虑、情绪紊乱等。事实上,这些症状并不是疾病,它们只是情感危机的反应过程。但是通过种种症状,可以对心理危机的存在情况进行诊断,并具体确定危机的类型、性质等。

在心理危机的处理阶段,自我作用要大于外界的干预作用。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去摆脱危机,干预只起辅导效果。自我干预的实质就是自我的心理调节,而他人干预就是外人运用专业技能协助当事人进行心理调节。两种危机干预的方式应结合使用,相互补充,从而使危机干预产生最佳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还特别重视以他人为媒介的间接干预系统,那就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经过一定培训的“心理委员”虽不能像心理学专业教师一样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直接干预,但他可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心理危机的信息上传到专业教师,为实质性的危机干预争取宝贵的时间。

四、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的可行性操作大学生危机干预模式只是提供了一个应对大学生危机的总框架,具体如何实施危机干预,还需要一套可行的操作程序。

首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通常说来,出现自残或自杀等倾向的学生除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目的之一就是要甄别学生的心理特质,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危机是逐步形成的,有其根源,或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潜伏着危机。由此可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大学生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应当参与本班学生的心理建档工作,了解全班的心理概况。

其次,正确选择危机干预技术。

危机干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支持技术,二是解决问题技术。其中支持技术,是指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一类技术。它具体包括暗示法、疏泄法、环境改变法、镇静药物法等。而解决问题的技术,是指采用“明确问题、确立方案、执行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危机的技术。它通常包括七个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

步骤:①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②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③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及可行性;④选择最可取的方案;⑤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⑥执行方案;⑦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通过把危机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处理起来就能方便操作了。不过,由于危机的实际情况不同,相应选取的干预技术也应该相一致,这样才能使心理危机得到合理的处理与化解。

即使一次处理不能化解危机,也可以通过“危机再处理”的程序对危机进行再次或多次干预,最终使危机得到较合理、较满意的解决。

第三,现代科技手段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对于大学生危机干预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面对具有突发性的危机事件的干预,现代通讯手段提供了设备上的保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仅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为例,此中心从1991年7月创建到1997年7月的6年间,共接到热线电话就多达5068例。研究还表明,在使用危机干预热线方面,文化程度高者(如本科、研究生)的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如小学文化的人群似乎不大善于利用热线电话帮助解决其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中及时开通热线电话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热线电话的危机干预有一个缺陷,就是通常只有被动等待求助。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委员的设立,通过“心理委员”提供心理危机信息,使心理危机干预教师能主动地去干预学生中突发的心理危机,可以改善甚至扭转这种被动心理危机干预的局面。

五、以“心理委员”为基础创建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体系的方案

截至到2004年11月4日止,笔者先后对513名天津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效问卷511份。具体的问题是“你认为在现有的班委中增设`心理委员'有必要吗?并说明相关的理由。”学生可选答案有两个:“有必要”或“没必要”。在有效问卷中,赞成在班委中设立“心理委员”的人数为336人,占总数的65.7%;认为没有必要在班委中设立“心理委员”的人数为175人,占总数的34.3%。赞成的人数显著地超过了反对的人数。

赞成设立“心理委员”的学生的观点主要有: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更加方便同学的心理健康咨询、同学之间性格彼此了解并容易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协助教师和心理医生搞好心理工作、能把同学们的心理问题更快捷地反映到心理教师、更有效地了解同学心理增强班内联系和同学关系、能将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及时反映到心理问题专家、弥补教师很难真正打入学生内心世界的缺陷起到“绿色沟通渠道”作用、经过一定培训的心理委员能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实情、同辈沟通的效果更好、在其位谋其政有此职管此事,等等。

认为没有必要设立“心理委员”的观点主要有:学生自己心理一般不很成熟也没有专业知识、没有能力指导其他同学、有些话很难和自己的同学说、未经过专业训练担心“帮倒忙”、担心心理委员不能保密、找学校心理老师就行了、怀疑心理委员有心理问题的情况、内心的秘密不应被同龄人干涉、设心理委员可能使心理问题扩大化、同学之间的信任度不够、学校设有心理修养课可以教导学生、不喜欢和熟悉的人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同辈人经历基本相同难胜任此职、班委组织会过于庞大,等等。

持否定意见的学生所提出的上述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采取一定方式来应对。如通过上岗前的培训、心理委员职能的限制(主要是起到对学生心理问题上传、对心理知识下达的作用等)、制定可靠的心理委员产生办法等途径确保消除大学生对“心理委员”这个新生事物的消极观念。考虑到男女性别差异,我们在调查时还专门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在班委中增设心理委员,你觉得是否应该男女生分别设立?”在上述511份有效问卷中,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增设心理委员者,除了14人没有对这个假设问题表明态度外,其他人都作了明确的回答。统计结果参见表1。

 表1主张男女心理委员分设情况调查表

增设态度赞同增设心理委员反对增设心理委员

分设态度男女分设不应分设男女分设不应分设

人 数276(83.1%)56(16.9%)133(81.6%)30(18.4%)总 数332163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增设心理委员,但他们在主张男女心理委员分设方面基本是一致的,累计409名,占总人数的82.63%。而认为男女心理委员不用分设者累计86名,占总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年第3期

人数的17.37%。学生做出此选择的重要原因就是认为男女心理存在性别差异,分设有利于开展工作。支持与反对男女心理委员分设的人数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其中支持的人数显著地高于反对的人数,这就说明每班心理委员设男女各一名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认为,心理委员的职责产生及其培训宜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委员”的职责。

心理委员的所有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形同虚设。具体职责包括:①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进行按月度汇报制度,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经主管学院的辅导员及时提交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情况紧急时,心理委员可直接与心理危机干预老师联系(学校配置心理危机干预热线);②协助学校做好一年一度的全班同学的心理建档工作;③定期收集在同学中存在的一般性心理困惑并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寻求解答;④对需要做心理测试的同学进行集中登记并与心理咨询部门取得联系;⑤组织开展全班性的相关心理活动。

2.“心理委员”的产生。

心理委员由“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咨询师面试”的方式产生。“个人自愿”是指欲担任这一职务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主动帮助同学的愿望,因此,心理委员作为班委的一员,不能简单地通过一般的选举来产生,而是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产生。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再通过“班级推荐”,即获本班半数以上的同学支持即可。然后提交到所在学院主管学生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考察,考察合格后再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师面试,如果符合要求即可确定为“心理委员”。但真正获得行使自己职责的资格还需经过学校规定的心理培训。不合格的心理委员的罢免工作,实行三级否决制,即在班级多数成员、主管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这三个级别中任何一级认为某人已不适合担任此职务时,都可以对其进行罢免。心理委员由于个人情况变化也可以随时向班委申请辞职。

3.“心理委员”的培训。

心理委员产生后,并不能立即开始行使职责,而应该经过心理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在培训合格后,由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和心理委员所在学院联合发证,心理委员方开持证上岗。

除了在班级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可以深入到学生活动频繁的网络世界、学生社团等多种场合,如在学校网站上和本校BBS中设立“心理站长”、在各学生社团中设立“心理部长”等。而“心理站长”、“心理部长”等也纳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体系中。

参考文献

1.Punukollu N.R.(ed)R ecent advances in crisis intervention,Hud-

ders fiel d:IICICP,1991:25~36.

2.季建林等:《热线电话咨询对自杀企图者的危机干预》,《中国

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年第3期。

3.Bornan.B.Crisis and Adjust ment Reactions,In:Textbook of Psychia-

try,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M elbourne,Oxford,1989:129~135.

4.Lindemann,E.(1944).Symptomlolgy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grief.

American Journal of Ps ychiatry,101,141~148.

5.Caplan,G.(1961).An approach to community mental health.Ne w

Y ork:Grunne&Stratton.

6.Caplan,G.(1964).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 ychiatry.New York:

Basic Books.

7.季建林等:《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年第2期。

8.胡泽卿等:《危机干预》,《华西医学》2000年第1期。

9.陈仲舜:《情感危机与危机干预》,《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

第2期。

10.张佩珍:《价值观教育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思想·理论·教

育》2001年第6期。

11.Kaplan,H.I.&Sadock,B.I.(ed).Comprehens ive textbook of

ps ychiatry.V.Bal ti more,Willame&Wilkina,1990,1562~1567.

12.Golder,M.et al.(eds).Oxford textbook of ps ychiatry.Oxford:Ox-

ford University Pres s,1989:694~741.

13.方翠玲:《危机干预热线电话中抑郁患者的特点分析》,《河北

精神卫生》1998年第3期。

14.季伟华等:《危机干预3514次热线电话分析》,《临床精神医学

杂志》1995年第2期。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定西市安定区石泉初级中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目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注意,教育部也就此项工作发布过多项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体现我国宪法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宗旨,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从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消除潜在的压力和焦虑,防止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共民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和法规。因此,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全球学校教育发展接轨的重要措施。 1、预警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较大或重大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要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事件并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疏导措施。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往往和学生接触密切,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只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就能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直接使用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和筛选来自上述两支队伍的信息,通过心理辅导(咨询)室、心理辅导(咨询)信箱、校园网中的心理健康论坛等获得预警信息,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倾向。 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伙伴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他们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如发现有心理危机发生可能的同学和朋友时,应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石鼓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大队部、学生处、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等担任,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制度与流程图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培训制度。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对心理咨询的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年级组长等实行定期培训。 2.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应经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鉴定或到指定的专业医院进行鉴定。 3.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图 甄别问题 转介 (一)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生 班主任课心理区未成年人 属于学校心理 超出学校心咨询、跟专业心理咨询、治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关于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

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 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

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得躁动与感性使她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得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与消除学生得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得自伤或伤害她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得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与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得可能心理困境,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得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心理老师、班主任、校医、保安 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组成员具体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 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得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干预结束后观察与随访、 三、学校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 学生得心理危机问题就是一个时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得广泛关注。而学校预防与干预得作用尤为明显。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在对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过程中,有广大

得作为空间,有不可替代得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提供怡宁空间,营造与谐、宽松得氛围 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历练人格得第一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发展得机会、舞台与空间。不能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得特殊地位与学校管理得需要,以强制性得管教方式,给学生得行为规定了许多禁区,对学生要求也过高,这也不行,那也不准,似乎学生必须象一只温顺得小绵羊绝对服从老师得管理,不能越雷池半步,殊不知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一方面形成低级服从与依赖得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形成消极得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因此作为学校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与谐、充满活力得学习环境,对学生得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得意义。 2、倾注爱心,正确引导 作为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要高度重视,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异常学生得家庭背景、现实处境与遇到得困惑。并及时地找学生谈心,对学生思想产生得误区要给予正确得引导,对学生产生得消极念头要倾注爱心,耐心说服,给她们以精神慰籍,使她们忘却痛苦。 3、实施生命教育,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能力与生命质量,促进个体自我与谐、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促进个体与谐,关心她人,扶助弱势群体,尊重与珍爱她人生命;促进个体与自然得与谐,尊重生命得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如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高校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现结合我系实际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一、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的意义与目的 心理危机是可以预防的,这有赖于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的建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就像一盏心理警示灯一样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尽可能把他们的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它是高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是为了促进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在我系大学生中的普及和推广,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时帮助心理异常学生,指引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为发生危机事件后的当事人和涉及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援助。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休学、自杀等事件逐渐增多,给学生、家长等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工作。 二、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系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联络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心理辅导室危机干预制度

彭家小学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制度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仁怀市五马中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黔教安稳发〔2013〕118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健全领导班子 组长:罗其伟 副组长:周盛 成员:袁泽刚黄德强苏金波聂旭华王永聪刘在龙 彭洪庆周洪林甘文丽政教处工作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继续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积极配合团委、关工委做好“心情驿站”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贫困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5)、教科局将逐步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并充分利用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长效机制,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确保学校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咨询中心决定建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校园心灵使者协会—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疏导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反应,即: 1、通过每班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向心理辅导联络员反映。 2、学校心理辅导联络员得到信息后,须立即向心理辅导中心通报情况并立即对当事人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 3、心理辅导中心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紧急干预,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学生心理危机,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过后的心理护理和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工作。 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心理健康委员和心理辅导员要深入课堂、公寓,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确保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做到及时发现、正确解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危机干预实施细则 1、危机的特征 (1)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情;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危机是一种正常状态,是每一个人在生活经历中的某个时刻都会遇到的情境; (3)危机是一种个人体验,某种情景对某个人来说是危机,但同样的情境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不是危机; (4)危机可在短时间内以这种或那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5)若采纳一些变化,发挥一些潜能,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发展,相反,不良的应对方式会令人们的防御能力下降和社会退缩。 2、危机干预的过程 (1)第一级危机干预也称心理性急救,主要是对危机的情境做出反应,帮助人们稳定下来去处理即刻的需求,协助他们应对当时的情境并给予支持。 (2)第二级危机干预也称危机治疗,在当事人稳定之后,提供治疗性咨询服务,侧重于应对危机的情境和处理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症状。 3、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或有家族史的学生; (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且久治不愈、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且深感自卑的学生;(5)个人感情受挫、人际关系失调或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6)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学习困难或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桥头华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 原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某小学建立心理 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一、总则 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4.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心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中小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 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 2.发展性教育模式 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发展性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 (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 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中心完小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现实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幸福高州的现实要求。为此,特制定周村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

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人际冲突明显、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校长、班主任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校长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现场疏导、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述 1、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2、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自杀与心理危机问题,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卫生部报告称,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200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自杀是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1、知晓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与特点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很多,蔺桂瑞教授将其归纳为八个方面。第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第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同宿舍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第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第五,恋爱与失恋问题。第六,性行为问题。一类学生是过于封闭自我,导致性压抑;另一类学生是过于开放,随便发生性关系,之后又非常后悔自责。第七,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就是人才。现在大学扩招,教育已趋向普及化,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却没有转变,非要找一个理想工作不可,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第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穿名牌衣服,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这都会对那些贫困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我认为,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心理危机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鲜明特点。第一,发展性。大学生面对许多成长中必须解决的发展性课题,这些课题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角色的要求,它们既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动力,也是潜在的应激源。大学生许多心理危机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如果能够得到及时干预处理,能帮助他们安全渡过危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第二,易发性。大学生处在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上,生理方面更多具备了成人的特征,但社会阅历和经验相对不足,处理问题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更是有限,这种反差的存在,使得心理危机在他们身上十分容易得到表现乃至爆发。近年来,高校自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像马加爵杀人案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都从另一角度佐证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易发性。2、明确心理危机的主要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的干预对象主要是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他们一般表现为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有较大改变,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正常的生活模式。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 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家长应警惕孩子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心理干 预 危机的心理反应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和成长期。 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当事人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表现为心理失衡,情绪紊乱,当事人出现心理抵抗、否认事实、拒绝交流等。解决期表现为积极采取 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此时当事人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教师该怎么做 1、帮助学生建立安全感。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周边环境的安全,缓解学生的忧虑。多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安全形势。 2、设计合理的课程。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暂时放缓原先的课程计划,课程不宜太紧凑,减少课外作业。适当增加心理课程和放松活动,重建学生自信心。 3、鼓励学生倾诉和交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将忧虑、恐惧表达出来,告诉他们这些忧虑是灾后的正常心理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减轻。 4、正面回答学生疑问。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经常重

复提出令人惊愕的问题,例如关于流血或死亡。教师应尽量平静、正面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应当直接、客观地把信息传递给他们。例如直接使用“死亡”而非“长眠”。 5、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灾难事件。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尤其要避免学生的自责情绪。 6、预防学生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纠正不安情绪,制止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帮助他们及时冷静下来。 7、强调个人价值。通过课堂活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那些受灾的同胞。例如设计抗灾宣传画、明信片,收集零钱、卖易拉罐赚钱捐赠给需要的人。 8、与其他老师和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全程监督学生在学校、家中和社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需要。 9、调整自身情绪,避免影响学生。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举止,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同其他老师谈论敏感话题。 家长该怎么做 1、避免将孩子重新暴露于灾难的恐惧中。避免或选择性地让孩子观看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与孩子一起观看,并适当讨论,发现和纠正孩子对事实的误解。 2、保持正常的家庭作息。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睡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如体育活动、宗教活动等。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 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盘龙区云波小学 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机制 盘龙区云波小学李翔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少先队、教导处、年级组、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知心姐姐室。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

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 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擢英中学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及怡心小报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简介】梨树县郭家店镇第二中学郭丽的《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于2015年10月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为“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为D/2011/02/443)。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林德曼于1944年最早提出了“心理危机”这一概念;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心理危机干预已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发展出很多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心理危机”这一概念逐渐引入我国。1992年12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讨论会;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式进入起步阶段。但其时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国外理论进行综述和概括的层面。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既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又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严重者还会悲观厌世、出现轻生念头。近几年来,学生因为心理危机而造成的恶性案例不绝于耳。目前至少有16.%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此外,由于学校生活的集群性和群体构成的同质性,发生在学校领域的心理危机往往更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中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紧迫问题,为了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必须实行科学性和强制性的干预,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应急机制。研究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状况,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与心理压力有关的各种问题,这对于维护与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危机:是一种认识,是个体认识到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2、心理危机:是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遭遇(意外伤害、亲人死亡、学习成绩下降、重要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 3、危机干预: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危机的成功解决有利于维护与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人生的宝贵经验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4、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指部学校建立专门的常设机构,通过有效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现有教育、治疗、安全等资源进行预防和控制学生心里突发事件而形成的一整套机制的总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现代心理危机干预之父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但这种心理失衡状态或出现的心理危机是暂时的,只要帮助当事人建立起足以克服困难处境的支持系统,他们就能走出心理危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