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被教”到“我学”

从“被教”到“我学”

从“被教”到“我学”

作者:马世珍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

新的中学数学标准要求教师要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要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以课标为本,更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完成从“老师教学生被教”到“学生学老师辅助学”的转变。在此笔者简谈一下在此转变过程中的教学方法革新的问题。

1 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动独创性。而新课程要求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相互交流。因此首要一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呢?

(1)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

(2)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

(3)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

2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体验型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体验型课堂。特别是在学习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之时。重点内容的学习,是整堂课的教学和学习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学习《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同时,学生也真正感觉到了自己是课堂上的地位,也培养了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智力”品质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主体思维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和可变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

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遵循教学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一节数学课而言,在教学准备阶段,不管是新授课还是温习课,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认知能力,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把学生大致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层教学的实质不是“分学生”而是“分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方案。把学生在智力、知识基础、性格、兴趣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看作是教学资源,并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目的,尽量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正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自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环境,因材施教较好地处理了“普及与提高”、“转差与扶优”的关系,努力使教学面向全体,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

4 不断学习与反思

由于新课改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都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对每位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