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免重点

微免重点

微免重点
微免重点

简答、举例说明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机会致病菌的条件+解释):

①寄居部位改变:某些细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它部位后,由于

脱离了原有的制约因素而无节制生长繁殖,如大肠杆菌进入泌尿系统;②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临床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发生某些病毒性感染等,可致机体免疫功能

低下,使正常菌群在寄居部位引起感染,进而穿透黏膜屏障进入组织

或血液造成进一步扩散;③菌群失调:是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

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如败血症。

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1)荚膜、微荚膜等抗吞噬结构(2)黏附素①菌毛②非菌毛黏附素(3)侵袭性物质(4)形成细菌生物膜(二)毒素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能经甲醛脱毒之后形成类毒素

选择或名13、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液扩散并侵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哦,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内毒血症: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由于细菌在血液中或在感染病灶中大量崩解死亡,释放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相应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地经血流达到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症状。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重点、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1)选择:OT试验①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②其原理是IV型变态反应③可检查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2)简答: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机体对结核杆菌有细胞免疫能力。阴性反应表明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未接种过疫苗,但应考虑以下情况:感染初期;老年人;各种细胞免疫功能底下者,如严重感染的结核患病者、麻疹、艾滋病等严重影响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强阳性,此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需作进一步检查

简答、破伤风杆菌的防治原则:(1)一般措施:正确处理创口及时清创扩创,使用甲硝唑等药物(2)人工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3)人工被动免疫:①紧急预防:除外科手术清创外,必须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剂量为1500~3000U的纯化制品。注射前要作皮肤试验;②特异治疗:应早期、足量用TAT治疗,一般须10万~20万U

简答2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①核心:RNA(8个节段)、RNA聚合酶、核蛋白②膜蛋白:围绕病毒核心③包膜:双层脂质,嵌有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2)化学组成:RNA、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3)功能:功能:①核蛋白抗原稳定,很少发生变异②具有保护核心及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③-70°或冷冻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④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暴发流行论述病毒的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①溶细胞型感染:主要见于无包膜的病毒。溶细胞型感染可致细胞变圆、坏死及脱落。这种现象为细胞病变效应。可使靶器官损伤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若侵犯重要器官,则可危机生命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②稳定状态感染:有包膜的病毒出芽释放,细胞仍能继续生长和分裂,为稳定状态感染。感染病毒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内包涵体的部位即病毒合成部位③细胞凋亡:由病毒本身或编码的蛋白作为诱导因子激活细胞死亡基因引起凋亡④增生和转化:生长和分裂失控而获得旺盛的生长力;失去细胞间的接触抑制呈成堆生长的特点;细胞表面可出现新抗原(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①体液免疫:感染细胞后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与病毒特异性抗体结合,引起Ⅱ型超敏反应。引起肾炎、关节炎或肺毛细支气管炎等Ⅲ型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病毒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促进病毒复制,病情加重。②细胞免疫:CTL导致IV型变态反应③自身免疫:细胞成分改变或隐蔽抗原暴露而诱发自身免疫④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引起宿主免疫抑制,如HTV、麻疹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杀伤清除病原体: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和调理性受体,可有效摄取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并通过氧依赖和氧非依赖杀菌途径杀伤病原体,进而在多种水解酶作用下使之消化降解。大部分降解产物通过胞吐排出,部分加工后与MHC结合形成复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大量巨噬细胞被募集到感染部位而活化。(3)杀伤胞内寄生菌及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有些降解产物可通过胞吐排除,有些能直接激活抗原特异性B细胞。(5)免疫调节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识别活化阶段:指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与APC表面,被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细胞识别结合或抗原直接被B细胞识别结合后,启动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活化的阶段(2)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激活后,在细胞因子作用下,经克隆扩增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和CD4+效应Th1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在某些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效应;CD8+效应CTL细胞和肿瘤/病毒感染靶细胞结合,通过释放细胞毒性介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和发生凋亡的阶段

详细看37、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抗体产生四个阶段:①潜伏期②对数期(此期最适合观察)③平台期④下降期

初次免疫应答:①抗体产生所需潜伏期较长②抗体倍增所需时间较长,抗体含量低③平台期持续时间较短,抗体水平下降迅速④血清中抗体以IgM为主,IgG为辅,且出现相对较晚⑤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较低,为低亲和性抗体再次免疫应答:①诱导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②抗体倍增所需时间短,抗体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③平台期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下降缓慢④血清中抗体以IgG为主⑤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较高,为高亲和性

论述38、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未成熟的DC摄取病原体,经淋巴和血液循环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成熟通过表面高表达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和B7等共刺激分子,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2)影响初始T细胞,分化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①病毒诱导巨噬细胞合成分泌以IL-12为主细胞因子,从而激活NK细胞分泌IFN-r,IL-12为主细胞因子与IFN-r一同诱导产生初始T细胞,进而生成Th1细胞和CTL细胞;②病原体诱导肥大细胞合成分泌生成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进而诱导活化生产初始T细胞,初始T细胞分泌Th2细胞,Th2细胞和B细胞一同生成特异性抗体,并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3)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和肿瘤发生部位:在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固有免疫细胞和补体活化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可使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表达与效应细胞表面相对应的粘附因子和对多种免疫细胞具有趋化/活化作用,有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肿瘤发生部位做好准备

(4)与效应T细胞和抗体密切配合产生免疫效应:Th1细胞进入感染发生部位,受刺激,合成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使之活化

简答40、青霉素为例说明Ⅰ型过敏反应机制: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链球菌溶血素O,S

共同作用:破坏RBC,WBC,血小板

O:对氧气敏感,强抗原性,对心肌有毒性

S:对氧气稳定,无强抗原性,对心肌无毒性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意义:与鉴别细菌有关,与物品的消毒灭菌有关,与外伤感染有关

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淋巴细胞再循环:T/B淋巴细胞经血液→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淋巴或血液→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称淋巴细胞再循环

异种抗原:指来自其它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植物蛋白、动物免疫血清及异种器官移植物等对人而言均为异种抗原

丝裂原:能够非特异性刺激多克隆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又称有丝分裂原。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

补体系统: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脱敏疗法:是将不能避免的并经皮肤试验或其他方法证实或怀疑的主要抗原性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逐渐递增剂量或浓度的方法进行注射,通过反复给病人注射特异性抗原,促使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病毒:一类形体极微小,结构非常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RNA ),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方式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指由活化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理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属免疫效应分子。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医师执照考试微免

A1型题 1.人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胸腺 B 法氏囊 C 淋巴结D脾脏 E 骨髓 2. 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 Fc受体 B C3受体 C LPS受体 D E受体 E SmIg 3.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1 B H-2 C SLA D DLA E HLA 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下列何种过敏反应 A I型 B II型 C III型 D IV型 E V型 5. 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 A、C1 B、C2 C、C3 D、C4 E C5 6.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首先产生并能用于早期诊断的抗体是: A IgG B IgM C IgA D IgD E IgE 7.抗体和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 VL和VH B CH1区 C CH2区 D CH3区 E 铰链区 8.下面哪一种细胞是专职APC A 内皮细胞 B.上皮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 E.成纤维细胞 9..下列哪个是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A 胎盘球蛋白 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 D. 干扰素 E. 类毒素 10 .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多少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A. 8倍 B. 5倍 C. 4倍 D. 3倍 E 2倍 1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 A C4b B C2b C C3bBb D C3Bbn E C4b2b 12 . 人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时期是: A. 老年期 B. 成年期 C. 青年期 D. 童年期 E 胚胎期 13.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14.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是产生: A. C2b B. C3b C. C3bBb D. C4b2b E C5b~9 15. 接触性皮炎属于何型超敏反应: A. Ⅰ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Ⅳ型 E. V型 16. 在T细胞表面,能与TCR组成复合物,参与信号传导的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 17.由粘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并在粘膜免疫中有重要作用的抗体是 A. IgA B. IgD C. IgE D. IgG E IgM

微生物工程总复习整理

微生物工程总复习 名词解释:15题共45分 简答题: 7题共35分 论述题: 2题共20分 第一章概论 微生物工程: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 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又称为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四个阶段特征) 1、天然发酵 2、纯培养技术——第一代发酵技术 3、深层培养技术——第二代发酵技术 4、微生物工程——第三代发酵技术 简述微生物工程组成及研究内容 1、微生物工程组成 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 上游工程 发酵工程 下游工程 2、微生物工程研究内容 (1)无菌生长技术; (2)计算机控制技术; (3)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工艺技术; (4)小试中试动力学模型; (5)发酵工程工艺放大。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 试述生产菌种的来源及其分离思路 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依照生产要求、产物性质、菌种特性(分类地位及生态环境),设计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筛选重点:抗生素及治疗作用的药物产生菌。 试述生物物质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1)定方案 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2)标本采集 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3)增殖: 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4)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5)性能鉴定发酵性能测定 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 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 pH值、提取工艺等。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调节及代谢工程 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新陈代谢(metabolism) 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即: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含义及其间的关系可简单地表示为: 酶活性调节: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 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能荷:细胞 ATP、ADP、AMP可作为代谢反应功能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通 过 ATP、ADP、AMP三者的比例调节代谢。 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 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合作反馈抑制: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着比一种末端产物大 得多的反馈抑制作用。 累积反馈抑制:每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率单独抑制共同途 径中前面的酶,所以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发生累积。 顺序反馈抑制:当 E过多时,抑制 C→D,由于 C浓度过大而促使反 应向 F、G方向进行,结果造成 G浓度的增高。由于 G过多抑制了 C→F,结果造成 C的浓度进一步增高。C过多又对 A→B间的酶发生抑制,从而达到反馈抑制的效果。通过逐步有顺序的方式达到的调节称为顺序反馈抑制。 试述酶活性调节、合成调节的异同点 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酶活性激活系指在分解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中间产物所促进。

微生物与免疫考试试题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2016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考试对象:2013级药学1、2、3、4班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抗体 败血症 培养基 CK MH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仅仅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_______;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_______。 2.细胞因子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 4.存在于人体数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主要行使黏膜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 5.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依其细胞结构、分化程度和化学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壁的特化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病毒的核衣壳由哪两部分构成() A.蛋白质 B.核酸 C.蛋白质和核酸 D.脂蛋白和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的区域是() A.V H B.V L C.V H 和V L D.C H 3.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是() A.消化道 B.飞沫传播 C.呼吸道 D.血液传播 4.下列哪种病原菌可以通过多途经感染()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大肠埃希菌 5.下列关于热压灭菌的温度和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A.100℃,10分钟 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 D.121℃,10分钟 6.免疫系统包括() A.抗原和抗体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微生物免疫期末复习题

微免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 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 的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4、免疫球蛋白:在国际免疫学会议上讲具有抗体火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 球蛋白,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 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6、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同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 泌尿生殖道黏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对人体无害甚至 友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7、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8、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菌、非病原菌的繁殖及芽胞)的方 法。 9、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 10、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11、防腐: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12、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或间断性进入血液,但不再血液中繁殖。只 是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1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 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4、支原体:是一类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能 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 15、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6、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必须 在或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值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7、MHC:编码MHA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二、选择题 1、分辨病毒&真菌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无细胞结构,由单一核酸(RNA 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缺乏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仁和核膜,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包 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典型的核结构,如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真菌 属此类微生物。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 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 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 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 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⑦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进行设备的冲洗、灭菌,空气过滤

2011级业余护理专科班微免部分复习思考题

`2011级业余护理专科班微免部分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热原质无菌操作二重感染医院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甲胎蛋白免疫应答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类毒素丙种球蛋白垂直传播干扰素问答题: 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2.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3.图示说明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5.体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各有哪些细胞参与?效应物质分别是什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各有何生物学功能? 6.试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并说明其实际意义。 7.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制、防治原则。 8.如患者需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白喉抗毒素而皮试为阳性,应采用什么措施预防过敏性休克?原理是什么? 9.试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10.请解释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的原因。 11.简述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消毒剂使用的基本原则)。 12.何谓医院感染?哪些因素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请结合你所在科室的工作,谈谈如何防控医院感染? 13.何谓菌群失调症?哪些情况会导致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14.请列出能经垂直传播方式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15.被狗咬伤后怎样处理才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16.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17.如何避免破伤风的发生? 18.我国常见的性病有哪几种?它们的病原体分别是什么? 19.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如不慎被针头扎伤可能会感染哪些病原微生物?20.何谓乙肝病毒的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 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 2.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3. 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 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4. 医院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5.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6. 脓毒血症:化脓性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7. 甲胎蛋白:一种肿瘤标志物。正常时由卵黄囊及胚胎肝产生,出生一年后维持低水平,肝病时升高,明显增高见于肝细胞性肝癌和畸胎瘤,已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指标之一。 8.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特异免疫效应的过程。 9.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对异种免疫血清可采用短期内小剂量多次注射方法脱敏。这种脱敏是暂时的,很快会重建致敏状态,以后再用异种免疫血清时,仍需做皮肤试验。 10. 类毒素:由于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11. 丙种球蛋白:哺乳动物血清成分之一,因血清电泳图中位于球蛋白第三主峰而得名,主要由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组成。 12.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原体经母体卵巢、子宫或胎盘、初乳、卵黄等传 给子代的过程。(病原体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13.干扰素:细胞因子中的一个家族,以干扰病毒复制而得名。根据产生细胞不 同可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类。 一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表现在免疫防疫,免疫稳定,免疫监视。当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移植排斥,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杀伤与清除突变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时表现为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或发生肿瘤等病理效应。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动物血清和抗毒素,.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隐蔽的自身抗原)(修饰的自身抗(自身正常物质),变应原,肿瘤抗原。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⑴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 生物。 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 剂。⑶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⑷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⑸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⑹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⑺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二、热力灭菌法原理: ⑴干热灭菌法: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 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⑵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 (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三、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四、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五、口腔黏膜消毒可用3%过氧化氢;冲洗阴道、膀胱、尿道等可用0.1%~0.5%氯已定或1g/L高锰酸钾。 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章噬菌体 一、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基本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 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 二、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 ①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②温和噬菌 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性状态。 三、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 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二、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遗传性变异是细菌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改变了 的性状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三、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转化:是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

微免试题及答案

微免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荚膜 2、灭菌 3、毒血症 4、超敏反应 5、菌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和。 3、既有又有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4、免疫的功能包括、和。 5、免疫球蛋白中,在体内出现最早的是,能通过胎盘的是,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是。 6、补体系统可经和两条途径激活,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7、适应性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可人为分为3个阶段:、 和。 8、病毒的增殖周期包括、、、和。 9、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和。 10、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繁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免疫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 2、病毒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Ⅰ型超敏反应为体液免疫反应。() 4、破伤风梭菌经伤口途径感染机体。() 5、淋病的病原体是绿脓杆菌。() 6、内毒素的特点之一是可制备成类毒素。()

7、消毒剂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8、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9、真菌的孢子起繁殖作用。() 10、我国规定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接种卡介苗。()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肥达试验可诊断下列何种疾病( ) A.斑疹伤寒 B.肠热症 C.中毒性痢疾 D. 鼠伤寒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 E. 恙虫病 2、补体经典激活途径顺序() A、C9 B、C124536789 C、C9 D、C9 3、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发热 B、休克 C、DIC D、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很少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A.皮肤化脓性炎症 B.产褥热 C.假膜性肠炎 D.食物中毒 E.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5、研究细菌性状最好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力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煮沸法 D、巴氏消毒法 8、一病人皮肤伤口感染,形成化脓性病灶,可能的病原菌包括()A.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B.霍乱弧菌、痢疾杆菌? C.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D.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9、下列哪种疾病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A、血清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急性荨麻疹 10、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类脂 C、蛋白质 D、核酸

微生物免疫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生物根据大小,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____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______三大类型. 1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真菌___.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1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肽聚糖 D.磷壁酸 E.核心多糖 2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值范围适 A.4.0~6.0 B.5.5~6.5 C.7.2~7.6 D.8.0~9.0 E.8.4~9.2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以 A.孢子出芽方式 B.二分裂法方式 C.增殖方式 D.自我复制方式 E.有丝分裂方式 2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①充足的营养②适宜的温度③合适的酸碱度④必要的气体环境 3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 3无菌:物体上没有活得微生物存在,称为无菌 3消毒外科手术包应采用的消毒方式是 A.焚烧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干烤 D.煮沸 E.间歇灭菌 3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A.煮沸法 B.紫外线照射 C.简写灭菌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E.流通蒸气灭菌 4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__染色体质粒DNA 转位因子噬菌体等___. 4基因转移: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受体菌体内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 4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基因重组。 4细菌的遗传变异中,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包括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_ 4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而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4溶原性转换是指 A.供菌染色体基因与受菌染色体基因的重组 B.噬菌体的基因直接与细菌染色体DNA的重组 C.供体菌质粒DNA与受体 D.细菌染色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E.两种细菌原生质体融合后发生染色体基因的重组 5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5菌的毒力是由_____毒素__ 及_侵袭力_ 决定的。

微生物工程复习重点

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的菌株。 透明圈法、变色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概念) 组成酶:不依赖于酶底物或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 诱导酶:依赖于某种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 代谢工程:利用生物学原理,系统分析细胞代谢网络,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合理设计细胞代谢途径及遗传修饰,进而完成细胞特性改造的应用性学科。 节点: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其中对终产物合成起决定作用的少数节点称为主节点)依赖型网络:如果网络或亚网络中的每一节点都依照化学计量规则将代谢物转化为终端产物的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网络或亚网络就是相依型网络。 独立型网络:若由主要节点流出的代谢物不能完全合成终端产物,即代谢网络的主节点不集中,就属于独立型网络。 原生质体融合:就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分别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PEG)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质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又较大的提高。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抑制剂: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它以每升水中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摄氧率(OU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微生物摄取氧的量。记作rO2 (mmol/L·h)。比耗氧速率:相对于单位质量的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量。也称呼吸强度;用Q O2表示(mmol O2 /g ·h) 临界溶氧浓度:当不存在其他限制性基质时,如果溶氧浓度高于某定值,细胞的比耗氧速率保持恒定;如果溶氧浓度低于该值,细胞的比耗氧速率就会大大下降;则该值即为临界溶氧浓度。[DO]cri 剪应力:单位流体面积上的切向力;F/A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生成,它是一种相对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结果。 变温培养: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采用变温培养比用恒温培养所获得的产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阶段发酵:最适温度分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物合成温度,两者往往不同,各阶段可用不同温度。 呼吸商(RQ):指菌体呼吸过程中,CO2释放率和菌的耗氧速率之比,RQ反映菌的代谢情况。 分批发酵:是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

微经考试用名词解释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够阿米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规模报酬: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用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会计利润: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平。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钟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优势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 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

●发酵工程: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包括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菌种选育与构建、大规模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 ●发酵工程原理:指导发酵产品研究与开发,发酵工厂设计与建设以及发酵生产实践的理论。 ●初级代谢:是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 ●次级代谢: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个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中去,而自身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产物的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抑制剂: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特定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种代谢途径活跃,获得人们所需产物的积累。如生产甘油加抑制剂亚硫酸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这样使乙醇代谢途径中的乙醛不能成为NADH2(还原型辅酶I)的受氢体,而使NADH2在细胞中积累,从而激活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磷酸二羟基丙酮取代乙醛作为NADH2的受氢体而还原为α-磷酸甘油,其水解后即形成甘油。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加巴比妥盐能使利福霉素单位增加,并能使链霉菌推迟自溶,延长分泌期。 ●灭菌: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除掉物料及其器皿中所有的生命体。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分批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的灭菌。 ●连续灭菌: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同时把灭完菌的培养基通入已灭过菌的发酵罐的灭菌方式。 ●对数残留定律:在微生物死亡过程中的任一时刻,活菌数的减少速率与该时刻残留的活菌数成正比,这就是微生物死亡的对数残留定律。微分式为:-dN/dτ=kN;积分式为:τ=(2,303/k)log(N0/Ns) N0开始灭菌时的活菌数 Ns灭菌结束时残留菌数。 ●单种法:一个种子灌接种一只发酵罐的接种方法。 ●双种法:用两只种子灌接种一只发酵罐的接种方法。 ●倒种法:从一只发酵罐中倒出适宜的,适量的发酵液给另一个发酵罐做种子的方法。 ●生长关联型: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之间有平行的准量关系。这样的产品或为菌体本身或初级代谢产物。 ●部分生长关联型:菌体生长出现两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与产物合成无平行的准量关系,第二个生长高峰与产物合成有平行的准量关系。 ●非生长关联型: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无平行的准量关系,只与菌体的总量有关。大部分次级代谢产物属于这一类。 ●凝聚:是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 ●如何从一个菌种得到另一个菌种(如从生产菌种获得缺陷型): ①诱变剂处理:采用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处理细菌。②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 ③检出缺陷型:用一个培养皿即可检出,有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充培养法;在不同培养皿上分别进行对照和检出的有逐个捡出法和影印检出法。④鉴定缺陷型:可借生长谱法进行。

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殖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非己异物,通过应答,产生生物学效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3.抗原:凡能与机体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4.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5.抗原表位:(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半抗原(B表位)+载体(T表位)大多数蛋白质,例: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例:多糖 8.抗体: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9.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0.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1.补体: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2.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特别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BC: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细胞免疫和辅助体液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发育成熟的,执行特异的体液免疫和抗原提呈功能的淋巴细胞。 14.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外,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辅助物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现象的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应用广泛,敏感性可达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1、抗体: 2、免疫系统: 3、抗原: 4、免疫: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免疫功能的主要表现()、()、()。 2、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3、补体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 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5、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三、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异常表现的是()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耐受 2、不具有免疫原性但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蛋白质载体 3、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肿瘤抗原 C、半抗原 D、异嗜性抗原 4、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是() A、复杂的结构 B、分子量大小 C、异物性 D、一定的空间结构 5、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物质的分子量大小 B、化学组成

C、抗原的组织亲缘关系 D、抗原决定簇 6、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抗原() A、葡萄糖 B、丙种球蛋白 C、类毒素 D、抗“O”抗体 7、用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D C、IgE D、IgM 8、Ig的基础结构是() A、四条肽链组成 B、由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C、二硫键连接的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 D、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 9、关于IgG说法错误的是() A、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B、能赋予新生儿6个月的抗感染能力 C、天然的ABO血型抗体属于此类 D、人体内含量最多 10、抗体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2区 B、CH3区 C、C区 D、V区 11、引起输血反应的抗体是() A、IgM B、IgA C、IgG D、IgE 12、只具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的物质称() A、半抗原 B、完全抗原 C、补体 D、抗体 13、免疫系统包括() A、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C、免疫器官和免疫分子 D、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14、对清除细胞内病原体起主要作用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 B、人工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15、胸腺发育不全时,哪种细胞产生不足()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16、T、B细胞识别抗原的结构是() A、E受体 B、抗原受体 C、有丝分裂原受体 D、CD3 17、抗原提成细胞不包括() A、T细胞 B、B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巨噬细胞 18、具有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是() A、粒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19、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时需依赖下列哪种抗体() A、IgM B、IgA C、IgG D、IgE

微免练习题

名解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菌落;菌苔;发酵;培养基;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克隆:抗原决定簇:免疫耐受:免疫佐剂: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超敏反应:单克隆抗体:CD分子:免疫:半抗原:ADCC作用: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免疫缺陷病: 填空: 1.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3.根据病毒壳粒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对称类型:_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__。 4.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5.CD4+T细胞识别抗原受分子限制;CD8+T细胞识别抗原受分子限制。 6.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类别是, 7. 人工自动免疫进入人体的物质是。 8.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两个相同的片段和一个片段。 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 10.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将抗原分为和 。 11.在某些原核微生物细胞壁外,会有一些特殊的附属物,包括、、 、。 12.补体的激活途径有和。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13.细菌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4.细菌基本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细胞质和核质(拟核)。 15.细菌按其形态,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螺形菌三大类。16.G+菌与G-菌的细胞壁共同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G+菌还有_____________,G-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8.革兰阴性菌的外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9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________,液体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 20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22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落。23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24类毒素是由细菌_______经_______处理后制成。 25.抗毒素一般是用_______多次免疫马后,从其_______中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26.“大三阳”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阳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