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第20卷第10期 2012年10月

Vol.20 No.10

Oct,2012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26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王萌炜,张洪颖,滕 玥,高 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心排出量(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心外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85例,对其进行无创CO监测,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picco检查,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的CO监测情况。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三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无创CO监测、心脏彩超检查、picco检查测得到CO平均值分别是5.07L/min 、4.91 L/min、5.14L/ min,经方差分析,P <0.01,故认为三种检测方法测得的CO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用q检验,按α=0.05水准,可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心脏彩超检查得的CO值、心脏彩超检查与picco检查查得的CO值有差别,还不能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picco检查得的CO值有差别。结论 无创CO监测与picco监测CO都是监测CO的好方法,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且较心脏彩超检查的CO效果更好,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无创;心排血量;危重病

中图分类号:R 541 文献标识码:B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危重病患者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CO)是反映心功能最为常用的指标,对危重病患者开展CO监测意义重大。它包括无创和有创2种。对于有创CO监测,大量文献中已经有详实的报导,在此不再重复。近年来无创CO监测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无创CO监测、心脏彩超检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三者在危重病患者中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探讨无创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急诊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85例,其中男64例,女21例。年龄48-75岁,平均(65.1±7.9)岁。其中:心力衰竭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心肌梗死14例,休克11例,肺部感染8例,急性肾衰竭8例,心律失常6例、心包积液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2例。

1.2 监测方法

对85例患者均进行无创CO监测,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picco检查。所选用的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CHMT3002)是由山东宝利好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监测CO,每间隔十min记录一下数值,在30min内记录3次,并求其平均值;多普勒心脏彩超是利用超声技术算出降主动脉血流量(Q),降主动脉血流速度(V),降主动脉同一解剖水平的横截面积(A)等。通Q=A×V计算得出Q,依据Q占左心输出量的比例推出CO。本次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测量降主动脉横截面积、血流的速度,可利用计算机模块确切得出CO等多项参数;在选用PICCO监测时,采用美国Arrow公司制造的标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由右颈内静脉插管,于股动脉处置入Fussion PICCO专用监测导管,测量的时候,把2℃-15℃10mL的生理盐水由中心静脉匀速射入,4 s内注射完毕。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温度变化波形可以提供如心排量(CO)等重要临床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三个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q检验,检验水准α均取0.05。

2 结果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A组)、心脏彩超检查(B组)、picco 检查(C组)三者组次分别是2、1、3,测得到CO平均值分别是5.07L/min 、4.91 L/min、5.14L/min,经方差分析,F处理=7.93,按α=0.05水准,ν1=2、ν2=176(88×2)查F界值表,得F0。05(2,176)=3.04,F0。0,1(2,176)=4.71,由于7.93>4.71,故P <0.01。故可以认为三种检测方法测得的CO 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再把这三个样本均数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结果如附表:

附表 三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值及P值

对比组次 i 一 j a q q0.05q0.01P

1,2 0.16 2 3.72 2.83 3.76 <0.05 1,3 0.95 3 6.17 3.40 4.28 <0.01 2,3 0.07 2 2.74 2.83 3.76 >0.05按α=0.05水准,三个对比组中1与2组、1与3组总体均数不等,可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心脏彩超检查得的CO 值、心脏彩超检查与picco检查查得的CO值有差别,还不能认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picco检查得的CO值有差别。

3 讨论

CO测定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它对于监测患者病情,指导针对性用药,验证药物疗效,均有重要意义[1]。能进行CO测定的方法很多,当前,插入肺动脉漂浮导管以温度稀释法(TDCO)测定CO仍是判断CO的金标准,但它操作起来对患者会造成创伤,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因此,应用并不普遍[2]。有文献报导,用无创CO监测仪所测CO无论其准确性还是精确性都与有创CO相似[3]。加之它具有无创性、可连续操作、实施方便、价格低下等优点,故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调查显示:无创CO监测与picco监测CO结果差别无显著性,这说明两者都是监测CO的好方法。但是采用picco监测相对比较麻烦,它要求每8小时校正picco1次。而且操作的时候,一般要求2名护理人员,置管后应对患者进行不定期的护理,防止发生意外拔管、影响监测结果的各种情形,并对导管进行定期护理,防止发生脱管、堵管等各种不良情形,并且应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为了使患者配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而且picco 监测对患者还有一定的创伤,且有可能引起一定的并发症[4];无创CO监测系统操作起来相对简便,只要对患者做好皮肤消毒,电极安放正确就行:一般让患者取仰卧位,在其2侧耳垂正下方的颈部、胸部剑突水平的左右腋中线上的这4个点贴上4个类似心电监护的电极就可以,并和监测仪相连,x x

临床研究

? ?

收稿日期:2012-08-27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 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1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1 有创法 是经典法。优点:准确;缺点:存在一定的潜在不安全性,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不适于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监测参数少,适用范围受限(不适用于危重患者、轻症患者和健康人),监测费用高。 1.2 无创法 有多种方法,目前认为心阻抗法最好。优点:安全,操作简易,可长时间、多次反复使用,可迅速连续逐搏监测多个参数,适用范围广,监测费用低廉。心阻抗法过去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阻抗的信号噪声比小,信号基线受呼吸影响大,参数计算方法不当等,所以测出的参数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差,适用范围也受一定限制。现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心阻抗法与有创法的相关系数达0.9左右,一致性好。 2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1 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左心室开始收缩后,室内压力急剧增大,上升到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左室血液迅速流入主动脉,使主动脉中血液的流量产生大的脉动变化。因为血液是导体,当流量增加时,使胸腔阻抗减小。胸腔的阻抗就产生相应的脉动变化。根据胸腔阻抗的变化,就可测得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这就是心阻抗法的工作原理。 2.2 心阻抗法的工作波形图 阻抗图:阻抗变化信号ΔZ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图,反映阻抗的变化。血流增大,血管容积增大,胸腔阻抗减小。为直观表示血管容积的增减,纵坐标向上代表阻抗减小,即血管容积增大。 阻抗微分图:dz/dt描记成的波形图称为阻抗微分图,反映阻抗变化速率。dz/dt对阻抗变化即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得更明显和更灵敏。dz/dt波形上有4个主要的波,波的峰点、谷点和B点是5个重要的点,称之为dz/dt波形上的5个特征点。波的形状和5个特征点的位置(时间和幅度), 反映左心室射血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血流动力学状态。 心电图(ECG):将Q起点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始点。 心音图(PCG):除必要时用于自动找点或人工调点外,也可单独用于对心音图的分析。 3 心阻抗法的临床价值 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可以提供很多极有价值的生理信息,对医疗和科研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阻抗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简易、准确、价廉、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最新版】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目的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为各级政府提供传染病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并且保证其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信息的通畅。这是政府决策者准确掌握事件动态、及时正确进行决策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场、林场、煤矿、劳教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3、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5)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常规疫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特殊疫情报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菌中、毒种丢失的报告。 (1)甲、乙、丙类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传染病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制,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2)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 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病例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电话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做好认真记录与调查核实。 (4)医疗机构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后,要认真做好疫情记录,登记报告人、报告电话、报告事件、疫情发生时间、地点、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在ICU中监测的护理进展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在ICU中监测的护理进展 【摘要】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作为一种新的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近年来刚刚步入临床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还在逐步成熟和完善阶段。就此,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危重症护理人员在应用此技术时有辅助意义。【关键词】心排血量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 PiCCO nurse development in ICU monitor LU Mei-shan,ZHANG Xin.Department of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30,China [Abstract]As a new cardiac output monitor technique,PiCCO have just entered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recently years.It will be completed and perfected when monitoring and nursing come into mature in proc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thus summarize the relative literature.We hope it can be helpful to staff who nurse critical cases in clinical in using this technique. [Key words]cardiac output;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ursing 对危重病人进行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是了解其循环状态及心脏功能的重要数据之一,目前CO监测的金标准是通过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热稀释法进行的,但该方法不仅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而且操作本身会使病人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1,2]。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应用肺动脉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病死率较未使用组高出39%[2]。因此临床医师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反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良好监测方法,既要准确同时还要创伤小。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初步研究显示,它不但创伤小、并发症减少以及对医护人员维护需求减少都使医疗成本大大减低,而且在连续监测CO、肺水含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3]。 1 重要监测指标 PiCCO监测仪是一种新的容量监测设备,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CO,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脉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心脏功能指数(cardiac function index)、外周血管阻力(SVR)等参数。此技术之所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与推荐,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微创伤、低危险、简便、精确、连续监测CO的技术,而更主要是它所提供的一些对临床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监测指标,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适用于危重病新生儿和婴儿[4]。 1.1 心脏前负荷指标 1.1.1 ITBV和GEDV 临床上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常用参数包括:中心静脉压力(CVP)、肺动脉嵌顿压力(PAW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都是通过以压力代容积的方法来反映心脏的前负荷,会受到心室顺应性、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影响[5]。就心脏前负荷的严格定义[6]“心脏舒张末期心肌纤维的初长”而言,即已指出心室充盈压不是前负荷的正确指标,只有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才是正确指标[7]。 GEDV、ITBV是以胸腔和心腔内的血容量指标直接来反映心脏的前负荷,避免了以往以压力代容积、以右心代全心的缺陷。以容量参数反映心脏容量状态消除了胸腔内压力及心肌顺应性等因素对压力参数的干扰,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脏容量负荷的真实情况[8]。已有大量文献证实ITBV和GEDV在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远比CVP、PAWP、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更强[9~11]。冠脉搭桥和肺移植手术中都有应用PiCCO监测心脏前负荷的报道,结果均是ITBV比CVP和PAWP 能更可靠地反映心脏前负荷变化[12,13]。最主要的优点是它们在分别给血容量调整、儿茶酚胺和机械通气等多种改变时,不受影响仍能给出准确的前负荷变化[14~17]。 1.1.2 SVV和PPV 是评价心脏前负荷的另一项重要参数,也是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指标,多用于有机械通气的病人。SVV和PPV通过记录单位时间内每次心脏搏动时的每搏量(SV)和脉压,计算出它们在该段时间内的变异程度,以此来预测心血管系统对液体负荷的反映效果,从而更准确、更有效率地判断循环系统前负荷状态,优于心脏前负荷的静态参数[18~20]。一些临床研究显示,SVV是指导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病人液体治疗的良好指标[21]。

心内科常见护理问题

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 一心力衰竭(急性、慢性) ?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力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体液过多与右心力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有关 ?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焦虑与病程长、影响工作、生活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二、心律失常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潜在并发症昏厥、猝死: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晕厥有关 三、心脏瓣膜病 ?体温过高与风湿活动或感染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虚弱/疲劳 ?潜在并发症:心衰、心律失常、栓塞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焦虑担心预后,工作,生活和前途 ?其他潜在并发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猝死等 四、冠心病 ?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

?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生活自理缺陷与疼痛不适有关 ?知识缺乏 五、高血压 ?疼痛:与血压升高引起头痛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压增高致头痛、体位性低血压有关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疾病、心脏衰竭、肾衰竭以及视网膜病变 ?知识缺乏与缺乏原发性高血压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知识有关 ?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有关 六、心肌炎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心律失常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体温过高 ?焦虑 七、心包炎 ?气体交换受损 ?疼痛 ?体温过高 ?活动无耐力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焦虑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手指扪脉”哪一项不对() A.可监测心率快慢、不规则心律及房颤 B.检测部位多为浅表的动脉 C.是临床上判断心跳骤停的经典方法 D.低血压时,浅表动脉的搏动微弱 E.心动过速时脉率计数不准确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关于食管听诊器哪项不正确() A.不能用于新生儿和重症婴儿 B.因位于食管内,会导致气道阻塞 C.直径有F12、13和F24三种 D.心诊器头靠近心脏,心音响且清楚 E.容易损伤新生儿食管粘膜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3、有关Korotkoff音原理下列哪一点不对() A.是血压计袖套放气后在其远端听到的声音 B.典型的Korotkoff音可分为五相 C.第一相开始有响亮的柯氏音,即为收缩压 D.第五相开始,音调变低,为舒张压 E.一般放气速度为每2~3次心跳放气2~3mmHg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TEE用于心功能监测时哪项不正确() A.可同时测定CO、EF和EDV等参数 B.有二尖瓣返流时,CO测定值比实际CO值小 C.不规则心律可致时间、流速积分发生变化 D.只要二尖瓣口舒张期保持恒定,及瓣口必须呈环形才能测定CO E.可代替漂浮导管,耗费较漂浮导管低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关于“手指扪脉”不正确的是() A.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无创方法 B.常用的检测部位是浅表的颞动脉或桡动脉 C.低血压时可扪肱动脉、股动脉或颈总动脉 D.可监测心率快慢、规则与否及搏动强弱 E.扪桡动脉依然是临床判断心跳骤停的经典方法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6、关于袖套测压法错误的是() A.袖套太宽,读数相对较低 B.一般袖套宽度应为上臂周径的2/3 C.婴儿只宜使用2.5cm的袖套 D.小儿袖套宽度需覆盖上臂长度的2/3 E.袖套太狭窄,压力读数偏高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以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CO,下述哪项不是必须条件() A.环形二尖瓣瓣口 B.血流层流 C.无返流 D.心律规则 E.心率50~100次/分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8、关于自动化间断测压法错误的是() A.基本原理是采用振荡技术 B.不能反映每一心动周期的血压 C.无创性、重复性好 D.有动脉压波形显示 E.低温、血容量不足时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9、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输出量时常将左室视为()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与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与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以及其她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与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与职业中毒事件的。防保科或 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 通知院长与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 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与调查、医疗救治、 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1、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与职责,各级管理人员与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2、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3、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与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她人隐瞒、缓报、谎报。 5、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与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与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及治疗(完整版)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及治疗(完整版) 1、心源性休克的概述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心输出量显著下降,导致组织低灌注从而发生临床和生化改变的一种状态。心肌梗死相关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是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尽管心梗后再灌注治疗率提高,但心梗相关的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 2、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根据血容量状态和外周循环将心源性休克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分之二的心梗所致心源性休克是湿冷型。 CI(心脏指数):为反应每分钟心脏搏血的供需关系,正常值约3-7L/min/m2。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反应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通常此压力与左房压基本相等。是左心前负荷的重要指标。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SVR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

a.湿冷型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表现,约占心肌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的2/3。 b. 干冷型是对利尿剂尚有反应的慢性心衰亚急性失代偿期患者的常见症状,但28%急性心梗相关心源性休克也表现为干冷型。与湿冷型心源性休克相比,干冷型心源性休克通常PCWP 较低,且既往常无心梗史或慢性肾脏疾病史。 c. 暖湿型可见于心肌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管舒张反应后,此型心源性休克体循环血管阻力较低,脓毒血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d. 血压正常型心源性休克尽管SBP ≥90 mmHg,但存在外周灌注不足的表现,与血压降低型心源性休克相比,体循环血管阻力显著升高。 e. 右心室梗死型心源性休克占心梗相关心源性休克的5.3%,其具有较高的中心静脉压。 3、心源性休克监测指标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制订万松园小学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 一、工作原则: 1、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二、具体做法: 1、在校所有教职员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员,有责任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事件进行报告。 2、执行晨检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对每位教职员工、学生进行相关健康状况及卫生状况检查,并留有详细记录。 3、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每位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均有权利和义务向在校疫情管理人员报告或直接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4、在学校以每个班级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办公室为单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由班主任、教研组长每天定时向学校卫生领导小组报告有无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 5、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时,由学校的疫情报告人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6、对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7、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8、严格疫情报告: 发现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以及疑似病人、2小时内报教育局或上级防疫部门。 发现乙例病毒性肝炎、伤寒、乙脑等传染病和疑似病人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发现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2小时内上报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 9、上报工作由主管行政、卫生老师负责。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心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一、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1、前后负荷增加或减少2、后负荷增加3、心肌收缩力降低 4、心动过速或过缓 5、心瓣闭锁不全 评估1、评估心输出量减少的指征2、监测并记录心衰病人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3、测量生命体征 4、观察周围血管灌注不良的症状:出汗、脉细数、皮肤发凉、失眠、头晕、 毛细血管充盈度差、陈—施呼吸5、监测右心衰竭产生的体静脉充血增强的迹象:颈静脉怒张、腹水、眼眶水肿、肝肿大6、测量并记录尿量7、评估肺呼吸和喘鸣音 措施1、让病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液体平衡,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3、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监测有无电解质失调4、提供病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5、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体位6、吸氧7、必要时每日称体重 8、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量9、遵医嘱给下列药物,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抗心律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二、体液过多 相关因素1、排尿量减少继发于心力衰竭2、饮食不当3、腹水继发于心衰/肾衰 措施1、抬高床头,半卧位2、详细记录24h液体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限制一天摄入包括食物中钠的摄入,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3、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4、鼓励病人经常自己翻身,保持床上有床档,下地活动时有扶手或拐杖5、每日称体重 三、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 危险因素1、体液总量增加导致电解质浓度降低2、肾灌注量减少导致钾、钠的再吸收增加 3、利尿治疗增加了体液及钾、钠的排泄 4、低钠饮食 措施A\低钠血症1、遵医嘱限盐,提供饮食指导2、遵医嘱给利尿剂,并监测效果 B、低钾血症1、遵医嘱口服或静脉补液,口服补液应在饭后或进餐时,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2、鼓励病人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葡萄干、香蕉、马铃薯 四、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1、心输出量下降2、病情恶化 措施1、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决定病人的活动量2、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3、教会病人使用环境中的辅助设施,以增加活动耐力和自理程度 4、在病人活动量允许的范围内,让病人尽可能自理,并为病人自理活动提供方便条件 5、病人 活动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减轻焦虑及恐惧6、吸氧 五、缺乏知识 相关因素1、对疾病及治疗不熟悉2、焦虑3、信息缺乏 措施1、教会病人疾病知识、药物的作用、治疗的重要性、常见症状 2、活动量要适宜,以不引起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为原则,避免劳累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4、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限制钠盐摄入,肥胖者要减轻体重,禁刺激性食物, 戒烟酒5、定期复查6、鼓励病人/家属提问题 六、气体交换受损 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肺淤血) 相关因素1、肺静脉淤血2、肺泡—毛细血管床改变 措施1、让病人半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盒减少静脉回心血量2、鼓励病人尽量做缓慢的深呼吸,协助病人咳嗽,必要时吸痰3、遵医嘱给病人20%——50%的酒精湿化吸氧 4、遵医嘱给药:吗啡、硝酸酯类、利尿剂、氨茶碱 心源性休克 相关因素1、血流改变2、毛细血管—肺泡膜的改变 措施1、抬高床头以利于病人呼吸2、吸氧3、必要时吸痰 七、疼痛 相关因素:1、心肌缺血缺氧2、高血压 措施1、卧床休息2、吸氧3、遵医嘱给药:硝酸甘油、吗啡或杜冷丁,降压药 4、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八、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 措施1、立即进行心外心脏按压2、如出现室速或室颤,应立即给予电除颤 3、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药和输液,纠正酸中毒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5、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 6、做好抢救记录

心排血量

常用血流动力学测定参数 心排血量(CO)5~6L/min 中心静脉压(CVP)5~12 cmH2O 射血分数(EF)>0.50 心脏排血指数(CI) 2.5~4.5L/(min*m2) 左房压(LAP)5~14mmHg 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70ml/m2 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51~61gm/m2 肺动脉舒张压(PADP)5~14mmHg 肺动脉收缩15~30 mmHg 肺动脉楔压(PAWP)5~14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PASP)压(PCWP)5~14mmHg 左室每搏功指数(RVSWI)8~12gm/m2 血气分析各参数正常值 血浆酸碱度PH 7.4+-0.05 血氧饱和度SO2 SaO2(动脉血) 0.9~1.0 SvO2(静脉血)0.64~0.88 动脉血氧分压PaO2 80~100 mmHg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成人男性35~48 mmHg,女性32~45 mmHg 儿童27~41 mmHg 二氧化碳总量TCO2 成人2.3~31mmol/L 儿童20~28 mmol/L 标准碳酸氢盐SB 成人25+-3 mmol/L,儿童21+-25 mmol/L 缓冲碱BB 45~55 mmol/L 碱剩余BE 成人-3~+-3 mmol/L 儿童-4~+-2 mmol/L

心外科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参考表 抗生素 药名参考剂量用法 青霉素钠轻症3~5万u/(kg*d),分2~3次静脉或肌肉注射 青霉素钾重症20~40万u/(kg*d),分2~3次 力百丁成人0.625~1.0g,2次/d 口服 儿童80mg/(kg*次)3次/d 羟氨苄青霉素50~100mg/(kg*d),分3~4次/d 口服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成人0.25~0.5g/次,3~4次/d 口服 儿童25~50mg/(kg*d),分3~4次 头孢拉定成人1~2g/d,分3~4次口服 2~4g/d,分3~4次静脉滴注 头孢克洛成人0.25g/次,3~4次/d 口服 儿童20~40mg/(kg*d),分3次 头孢曲松成人1~2g/d,1次/d 静脉滴注 儿童20~80 mg/(kg*d),1次/d 头孢他定成人1~ 2g/d,分2~3次静脉滴注 儿童30~100mg/(kg*d),分2~3次 3代,对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口服不吸收,体内不代谢,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不良反应:小剂量对肝、肾、造血系统毒性极小,大剂量可偶见血清转氨酶、尿素氮等暂时上升,局部反应为肌注部位疼痛,静注过快可致静脉炎等。 头孢吡扝成人1~2g/d,分2次静脉滴注 儿童30~50 mg/(kg*次),3次/d 庆大霉素成人80mg/次,2~3次/d 口服 儿童10~15mg/(kg*d),分3次口服 2~5 mg/(kg*d),分3次静脉滴注 成人或儿童每日3~5mg/kg,分1~2次肌注或静滴 血药浓度高峰在0.5~1h到达,半衰期约2小时,肾功能不全者要减量。不良反应:1、发生率较多的有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2、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3、食欲减退、极度口渴(肾毒性);4、步履不稳,眩晕(影响前庭);5、发生率较低者有呼吸困难、哮喘,极度软弱无力;6、过敏。禁忌症:过敏的,肾功能严重不良或听力严重下降的病人不宜选用。 奈替米星成人100mg/次,2次/d 静脉滴注 儿童6~7.5mg/(kg*d),分2~3次 红霉素成人1~2g/d,分3次口服 儿童20~4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 罗红霉素成人150mg/次,2次/d 口服 儿童2.5~5 mg/(kg*次),2次/d 克拉霉素成人250mg,2次/d 口服 儿童7.5 mg/(kg*次),2次/d 万古霉素成人1g/次,2次/d 静脉滴注 儿童40mg/(kg*d),分2次

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 9、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神底小学 2015.9【下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一、高血压诊疗常规 1、定义: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压≥90mmHg且可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分级诊断: 收缩压(mmHg)舒压(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 <90 3、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诊断: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见注),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如6个月后无效,再给药物治疗。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外,给予药物治疗。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必须药物治疗,或高血压3级病人,但无其他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包括糖尿病),必须尽快给予强化治疗。 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水平(1~3级),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65),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纤维蛋白原升高,靶器官损害伴随的临床情况。 4、症状、体征: 大多数起病缓慢,一般缺乏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以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五分之一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体检时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汇总

【技术探究】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有几种方法? 导言:血压是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参数之一,血压监测也是临床最基本的监测要素。现今,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或血压调控治疗中往往需要监测每搏连续血压,以便医生随时了解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表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精确的连续血压监测往往被忽视。比如,各地心导管室一般不做常规血压监测,也缺乏在血管介入手术中进行连续血压监测的观念。大家的潜意识里,侥幸地认为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出现意外的几率很小。“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万一的后果很严重。” 连续地测量病人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反映血压变化的趋势及瞬时改变的情况,从而使医护人员深入、全面地了解病情,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条件。 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1)对于重度休克及危重病人需经动脉输液或输血,可以争取时间,提高血压,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2)对于复杂病情、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的血压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3)对于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资料,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使术中创面失血明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每搏血压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动态血压监测,并非真正意义的每博连续血压监测,这种动态监测也是一种间隔式的袖带血压监测。 过去,传统的血压监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无创间隔式袖带血压监测和有创每搏连续血压监测。传统无创袖带间隔式血压监测,因为无法做到连续每搏监测,因此对于病情变化剧烈的病人,会产生监测“盲区”,会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血压骤变而对病人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有创穿刺血压监测虽然可以弥补上述缺点,但因为需要破坏动脉血管,可能引发感染、出血,严重的可引起肢体末端缺血等风险,因此临床使用受局限。 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既能兼顾以上两种传统方法的优点,又能弥补这两种方法的不足?这个需求导致了“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系统”的研发和推广。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几种“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方法”?其工作原理又有哪些不同?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连云港市徐山中心小学 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学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二、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症状病例,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疫情报告人,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等。 三、教职工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症状病例,各完小校长、园长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疫情报告人,上报内容同1。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同时上报到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五、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六、报告病种时限和内容 1.国家法定传染病 ①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②在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应当在6小时内报告。 2.学校常见传染病 ①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班主任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②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③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④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七、各校、各园、各班级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疫情防控每日“零报告”制度。对于漏报、迟报、瞒报、谎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八、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

低心排综合征及其处理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排血量(CO)为4—6L/min,如果用心指数(CI)表示则为2.5—4L/(min·m2)。人们通常把CO<3L/min或CI<2L/(min·m2)称为低心排血量或低心排出量。低心排血量不等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反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不一定全部都是低心排血量,少部分具有正常心排量。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否发生,取决于心排血量与末梢循环必须量之间的关系。末梢循环需要量正常,心排血量减低,当然可以引起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果心排血量“正常”,而末梢循环必须量增加,同样可以引起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若既有低心排血量,又有末梢循环需要量增加,则可造成严重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综上所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指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末梢循环必需量,而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之综合病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定义应该包括:①低心排血量;②由于低心排血量引起的周围血管收缩反应;③组织灌注不足。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原因及病理生理 1.1 左心前负荷降低 1.1.1 低血容量 病人术前摄入不足及利尿过度,即可造成原始的血容量不足;术中对血液丢失估计不足,补充不够,体外循环引起血液向第三件间隙的转移,造成体液暂时不能在循环中利用;复温、血管扩张药物、麻醉等造成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术后引流不畅,丢失量补充不足;术后利尿不当;少数病人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消化液丢失引起低血容量。 1.1.2心脏压塞 既可引起舒张末期容量即前负荷不足;也可严重影响心肌收缩力,使每搏容量明显下降。造成心脏压塞的因素有:术中术野止血不彻底;病人凝血机制不佳,尤其是紫绀型右心衰竭病人更易发生。术后引流不畅造成心脏压塞,或者心包内积血不多但凝血块对心室流出道造成压迫,同样可以出现心脏压塞类似的低心排表现。 1.1.3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压力过高,肺阻力过高,右心负荷增大,可以造成右心衰竭,进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1.1.4 液气胸 液气胸时由于胸膜腔负压消失,引起静脉回流量的减少,导致低血容量。 1.1.5 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 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导致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1.2 左心后负荷增加 1.2.1 外周血管收缩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增加,则可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做功多即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心脏不能代偿,则可引起心排血量下降。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机体低体温也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 1.2.2容量过负荷 肾功能不全,尿量过少,引起体内的水潴留,或者由于输液 过快过多,引起机体循环超负荷,左心后负荷,心排出量减少。 1.3 心肌收缩力减弱 1.3.1 术前心功能不 1.3.3 术中心肌顿抑 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主要现象是心肌收缩无力,如果术中心肌保护不佳,冠脉损伤或气栓,更加重心肌收缩功能的损害;麻醉处理不当,尤其是是使用了对心肌损害的麻醉药和药物过量时;左心引流不佳,心脏在术中过渡膨胀,心肌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肌收缩力;心脏手术矫正不彻底等,以及心肌缺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心肌炎症、肥厚、水肿、梗塞等。 1.3.4 电解质及酸硷内稳态失衡 体外循环术后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大量使用库存血时,血清钙离子失活,引起钙离子的减少,使心肌收缩力下降;术中与术后呼吸机使用不当,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大量输血时枸橼酸盐经肝脏代谢造成HCO3-增多,加上利尿剂和激素的使用,都可以造成代谢性碱中毒。碱中毒可以引起氧解离困难,组织缺氧,低血钾,这些都可以造成心功能损害。 1.4 心律失常 1.4.1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较慢,每搏输出量不变则心排血量下降。 1.4.4 心动过速:心率快时,使舒张期充盈减少,每搏容量减少如果快的心率不1能代偿每搏容量减少,可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心律失常,尤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