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

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

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
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

强县扩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所以本文献综述只将国内相关学者在“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实行省直管县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强权扩县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具体来说大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1扩权的原因

1.1

市管县体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市管县体制改革

的目的是希望“

以城带乡、城乡互补”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除省会城市外所显示出来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出现了“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等情况。并逐步演化成了“

市吃县、市刮县”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1.2市管县体制造成管理层次增多,管理幅度变小,增加了行政成本

原先的地区行署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人

员、机构设置较为简单。但“地改市”以后,“市”成为一级实在的政府,按照我国科层制设置要求就需要相应地增设人大、政协等权力组织,扩充相关的职能部门,这势必要大幅地增加工作人员,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增加行政开支。从经济意义上看,每个地级市一年运行的成本都在数亿元以上,以一个中等地级市的市级为例,一般地厅级干部20人,县处级干部200人,科级干部1000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在1万人以上,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元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在

5亿元左右,而全国共有260多个地级市,匡算下

来,每年全国单地级市本级的财政支出就要在

1300亿元以上。

1.3市管县体制降低了行政效率

推行市管县以后,我国行政区划的层级由省

县乡三级变为省市县乡四级。凡是县与省之间需要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的问题,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业务性的,本来可以直接沟通,但现在都要再经市一级中转。很显然,信息传递增加了一套程序,影响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行政效率。从行政次序来看,地级市已成为阻碍行政效率的焦点层级,现在的地级市一个很大职能是“上传下达”,在这一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成了最常用的执政办法。

我国的市本质上是广域型政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城市虚化现象严重。

2扩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更强调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逐步调

整,我国省市两级政府的职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务性工作明显减少,上级政府不再向下级政府分配物资和下达计划指标。特别是近些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加入WTO后,中央和地方对行政审批项目都做了大幅度的削减,削减幅度在50%左右。随着改革的深化,需要政府审批的事项将会越来越少。政府职能的这种变化,使得县以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由微观逐渐转向宏观,省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管理幅度可以增大。对“

强县扩权”有深人研究的理论界人士李丹阳分析认为,为了与已经高度分散化的市场决策权力格局相一致,必须在公共行政层面上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使公共行政权力“零距离”地接近自己的服务对象。应该说,“强县扩权”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市场经济和公共行政发展需求的应时之举。

2.2县域经济在短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与供给

以诺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

度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内生变量。制度创新与供给能使其它因素之间耦合度提高,提

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

杨瑞锋,

张卫东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0907(2007)06-0079-03

收稿日期:2007-06-12

作者简介:杨瑞锋(1978-),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79 ̄81

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

高经济效益。县域经济产量与生产因素关系式:GGDP=k?F(K、R、L、I);其中:GGDP是县域绿色县级国内生产总值,K是资金、R是土地资源、L是劳动力、I是制度,k是技术进步系数。制度变迁可使县域制度的增量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县域经济在短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与供给。县域制度的最大供给者是县级政府。一方面是县委、县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取诱发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或制度移植方式,避免制度变迁的“死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要扩大县委、县政府制度创新容量与能量,就必须给予其足够权利,那么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是必然之路。

2.3省有能力直接领导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话、电视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远程通讯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水平的提高,政府间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使得省级政府可以领导更多的下属机构。

2.4市不管县顺应城乡分治的国际惯例

市和县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他们各自的经济发展原则是不同的,用所谓的工业理念抓农业、单靠行政手段将农民变成市民,都不符合城乡各自的发展规律。实行市县分治以后,使市和县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地位上,二者通过经济发展的力量进行优化重组,才能真正谈得上城乡的协调发展,而且这也是符合国际城乡分治的惯例。2.5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强县扩权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行政决策和管理更加贴近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自主、公平、效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县扩权无疑大大提高了县的行政自主权,使其成为真正的一级权力主体,其发展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大幅度提高。2.6有利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走的是城镇化道路,不是一味发展大城市。强县扩权是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

另外还有学者对市、县两级的矛盾、城乡关系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3强县扩权的走向

“强县扩权”意味着终止市管县体制,从而减少行政层级,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将由省直接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一中间环节。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必将使市(地)的行政建制发生重要变化。在市管县体制下,管县的市是广域型的行政建制,其管理范围既包括市区和郊区,也包括广大农村。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后,市(地)由广域型的行政建制转变为城市型的行政建制,其管理范围只是市区和郊区,而不再管理周边的广大农村区域。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将意味着重新构建省、市(地)、县的关系,扩大县级政府的管理自主权。在省直管县体制下,市(地)与县之间,不再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协商与合作的关系。

大家对省的管理范围也做出了分析。有学者认为省管县应在50个左右,还有学者认为应逐步调整省的规模,把大省缩小。从国内外的经验和管理需要出发,全国省级建制可以设至50~60个。划小省(区)的办法:一是将一个省一分为二,二是从几个省中划出一块设一个省,三是以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增设几个重庆模式的直辖市。第三种办法是比较好的办法,增加机构少、震动小,比较容易为地方接受。

4扩权的做法

4.1各地应如何扩权

就全国而言,改革的类型可能有3种:一是在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和积极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直辖市和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青岛、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可重点加大推进撤县建区的力度(较发达的地级市也可扩大管辖范围,改近郊县为市辖区);二是在西部面积比较大的欠发达地区,如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区,在区划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仍维持目前的行政管理格局,但可向县级单位下放一些权力;三是在上述两种情况外的大部分区域,积极探索省管县的改革,条件成熟时实行省直管县。4.2保留市级建制,转换市的职能

地级市的行政建制不应立即撤销,其相应的机构编制和工作人员仍需保留。当然,由于市的主要精力不再管县,工作量必然会大大减少,精简机构和裁撤冗员也在所难免。此外,还需要对市和市辖区的机构、规模和职能等进行调整,理清关系,合理规划,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发展势头较好而发展空间受限的地市,可通过市辖区的

80内蒙古农业科技No.6

调整来拓展其发展空间。同时,对于那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周边地区产生着辐射作用的市,其中心城市地位不应削弱而应加强,真正成为几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4.3调整县的区划面积

县级区划的调整合并需遵循“地域相邻,经济互补”的原则。对规模过小的县也可以合并,合并后,县的总数减少,更有利于省直接管县体制的推行。将人口规模低于20万人的小县按照地域相邻、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基本相似、历史联系紧密、发展与管治方向基本一致等基本原则进行合并。4.4创建“都市联盟”

为了减轻省级政府的管理压力,还可借鉴国外城市群的管理经验,组建跨界的区域性协调机构——

—“都市联盟”或城市联合委员会,在省的领导下,自主协商共同遇到的问题。

4.5实行市县分等的制度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地域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将省辖市县可分为1~5类,各类市县机构编制数量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职级和工资待遇不一样,同是县长,一类县的县长可以享受司厅级待遇,三类县的县长是处级待遇,三类县干得好的县长可以晋升到一、二类县。

4.6在条件成熟后改乡镇政府为县级单位的派出机构,合理确定乡镇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可考虑把乡镇一级政府改成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财政由县政府掌控和统筹,这样也可防止新的“三农”政策落实出现反弹。从服务于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的高度出发,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撤小乡并大乡工作。

5实证分析

5.1市管县体制下的地级市并没有产生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

对照浙江的发展实际,我们发现许多地市并没有实力发挥集聚和带动作用,其所辖的县域经济反而更具活力。

5.2相对较小的地域面积和发达的经济

浙江省地域面积不大,全省陆域面积只有16万多km2,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06%,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5.3现行财政制度与人事制度的地方特色浙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市管县体制至今,在实际运作中就一直有所保留,除宁波市外,其他地区并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市管县体制。这一在过去看来不太规范的做法,恰恰为浙江今天率先试行省管县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体制上讲,行政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以及行政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财政体制与人事制度。而浙江恰恰在这两个方面保留了与市管县体制不一致的做法,这在全国各省区中是独一无二的,即县(市)财政直接对省负责,县的主要领导(正职)也由省任免。

6反面观点(不支持扩权的理由)

6.1重庆、海南等省实行“省直管县”不具有普遍可行性

因为川、渝分治不涉及其他省区,操作相对简单,且巴、蜀本来就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而海南毕竟是一个只有3.4万km2和820万人口的小省,即便是省级政府直接管理20个县市也不存在什么管理幅度过宽的技术问题。

6.2省管县解决不了目前市管县的弊端,反而可能产生新的问题

比如一是鞭长莫及。管理幅度的扩大,给省级财政增加了压力。二是行政管理与财政管理不一致。目前,地方行政架构是“省管市”、“市管县”,而财政实行“省管县”,无形中从财政上越过市级,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市级行政管理权的实施。三是体制的变化将削减市级帮扶县级发展的积极性。“省管县”实施后,市对县财政的管理职能只能体现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报表汇总等方面,很难对所属县市财政困难继续给予帮助。据一些地方反映,政策实行之初,县里的干部将“强县扩权”形象地比喻为“一喜一愣一凉”,即:看到文件一喜,到部门办事一愣,最终心里一凉。有的是因为政策与现有法律不配套造成放权无法律依据,更多的是因为有关部门和地市不愿放权。

7跳出扩权看扩权

7.1推行“复合行政”

“复合行政”概念汲取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实践的某些理论资源(如多中心治理和自主治理的理念),结合学者对中国行政体制当下面临问题的思考,就如何解决行政区划与经济一体化的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最主要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对阻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行政体制根源做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强调造成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根

6期杨瑞锋等:强县扩权的研究综述81

(下转84页)

国家乃至我国的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种植密度过低是其原因之一。玉米种植密度一般只有5000株/hm2左右,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这不仅仅是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的因素,缺少耐密品种也是因素之一。实现高产的技术途径之一是增加种植密度,单株大穗品种的增产潜力已十分有限。选择中大均匀果穗的玉米品种,是今后实现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因此,应从基础材料的创造和自交系选育上做起,明确选择目标,加大选择压力,研究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关系,尽快选育出耐密植的玉米品种,以满足生产需要。3.1.4专用高淀粉玉米育种方法采用基因聚合、生化育种、早代微量快速鉴定筛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育种步伐,将会极大地提高高淀粉玉米育种效率。

3.2加强玉米品种资源的研究

首先要对现有的品质资源特别是优良地方资源进行系统的鉴定研究,充分发挥现有种质资源的作用;努力收集新的种质资源,特别要加强低纬度热带玉米种质和美国玉米种质引入研究与利用,通过温热互导等多种途径,创造新种质,提高育种效率,从而突破玉米育种的瓶颈。

3.3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加快种子产业化进程种子产业化是大势所趋。因此,由单纯科研型转变为科研经营型,最后发展到实业科研型,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是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把育种研究融入种子产业,实现政府行为向公司行为的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加强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搞好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同种子部门、推广部门的密切配合,依靠集体力量,形成集团优势,尽快将新品种推向市场,以此为龙头促进种子产业化、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苏俊.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2007,15(3):144-146,149.

(责任编辑侯旭光)

本原因,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二是强调解决上述冲突,必须跳出在行政区划调整上做文章的思路,把着眼点转移到治理结构的创新上来,认为“在不改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单靠行政区划的调整解决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突,只能陷入行政区划调整——

—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的冲突——

—行政区划再调整的恶性循环”。

7.2“省管县”难逃历史怪圈

“省管县”能否跳出地方行政分层的历史周期率,这还是一个有待实践检验和时间印证的。一个行政系统内部层次越少,则效率越高;而另一方面,每一级行政所辖下级单位数目越少,则指挥、监察越便利。显然,这两者互相矛盾,即在一个具有既定地域和人口的行政系统中,行政层次的减少必然意味着每一层次管辖的下级单位增多;反之,要减少每一层次所管辖下级单位的数额,就需要增加行政层次。我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分层之所以在“二级制”与“三级制”之间反复变更,主要就是因为统治者经常陷于顾此失彼的矛盾之中:实行“二级制”则感到呼应不灵,鞭长莫及;实行“三级制”则感到中间隔阻,政令不畅。于是,今日顾此而失彼,明日顾彼而亡此,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鱼与熊掌终难兼得。

8扩权带来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者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扩权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条管”和“块管”相冲突,制约、监督权力的机制不健全,省辖市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减弱,省直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模糊等。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了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的关系、中心城市的扩张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扩权与束权的关系、扩权与扩责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克群.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6,(2):46-48.

[2]徐竹青.省管县建制模式研究——

—浙江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6):94-99.

[3]戴均良.省直接领导县: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改革创新[J].中国改革,2004,(6):64-66.

[4]方大春,郑垂勇.强县扩权与县域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06,(7):42-43.

[5]张占斌.省直管县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J].学习月刊,2005,(11):19-20.

[6]魏光奇.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分层的反复变更看“省管县”改革[J].领导之友,2006,(4):54-55.

(责任编辑侯旭光)

84内蒙古农业科技No.6(上接81页)

!!!!!!!!!!!!!!!!!!!!!!!!!!!!!!!!!!!!!!!!!!!!!!!!!!!!!!!!!!!!!!

我国强县扩权实践模式的案例分析

我国强县扩权实践模式的案例分析Ξ 孙学玉 内容提要 实践表明,强县扩权涉及体制、机制,触及多方利益,政策性性强,复杂程度高,需要周密部署,审慎推进。实施强县扩权改革以来,全国十多个省市在注意把握与法律、政策衔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方法不同,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全国出现的代表性模式进行分类梳理,对其特点和利弊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层级结构 权力关系 县域发展 案例分析 2002年以来,在浙江省财政直管体制影响下,湖北、河南、安徽、广东、江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和江苏等19省开展了“强县扩权”改革,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海南省的原有体制,目前已有24个省(市)实行了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社会管理权近似于“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这其中既有东部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的省份,也有中西部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从实施情况来看,各地改革的方略步骤各有特点:有的省对经济强县实施放权,充分发挥经济强县的示范效应;有的省不分县(市)强弱,一律平等放权,充分调动县(市)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是分类推进,按照时序进度先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有的则是能放就放,依法合规,全面推进。笔者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东、中、西三个不同区域中有代表性省(市)的改革举措进行分析,尝试性地寻求其中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强县扩权的几种实践模式 强县扩权涉及要素多,触及利益多,推进难度大。各地以财政放权为突破口,根据各地社会发展水平,选取不同推进路径,体现出不同特点。这里仅择取浙江、湖北、河南、四川、海南和重庆等省市之做法和特点进行描述式梳理。 (一)财政突破与体制创新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下辖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区域单位总数101个。作为我国陆域面积偏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多年来占据着全国“百强县”近1/3的席位,创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1年排名各省区榜首的记录。农民利益的普惠,县域实力的劲增,与该省的强县扩权改革以及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该省是自全国实施“市管县”体制后进行强县 Ξ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扩权强县与市管县体制改革”(06BZZ024)和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知道质量强市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吗?不知道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范文吧。 篇一按照成都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照《成都市XX年全国质量强市行动计划》(成质强领〔XX〕4号)及《XX年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专项工作目标》(成府目督发〔XX〕10号)等文件精神,现对我区质量强区工作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成华质量强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精神,把质量强市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积极想办法、拿方案,出台配套文件,采取有力措施,使我区质量强区工作深入有力的推进。 (一)领导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及时成立了组织。成华质量强区领导小组根据人员变动、职务调整,及时调整了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街道均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了各类计划方案。及时制定了《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意见》、《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实施方案》和

《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计划》等文件,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方案,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为全力推进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下拔专项资金80多万元,制作下发各类登统计本1300余本,印制各类规章制度及宣传资料10000余册。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提前筹划,工作措施到位 XX年成华质量强区工作确立了以政府质量奖励为牵引,以目标任务为抓手的工作方针。 一是高调实施政府质量奖励,调动企业质量创优积极性。为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扶持名优产品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争创更高层次名牌品牌产品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提升质量,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成华府〔XX〕28号)文件精神,区政府历史性地拿出经费万元,对获得“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实施奖励,在企业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以目标任务为抓手,对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考核。根据《成华区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四大质量提升工作分别由质监、发改、环保和城建等四个部门主抓,将今年我区重点开展的“三大计量民生工程”列入目标内容,年底将对成员单位进行全面

2020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docx

2020年紧紧围绕"筒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目标,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权力监督,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工作氛围 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XX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调整后行政许可事项和重新编制的办事指南、网上办事操作流程等,做到到宣传到位,公开到位,切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将办理的相关事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办事群众知晓率,努力营造深厚的工作氛围。 二、强化服务便民,让群众少跑路 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中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主要为规避部门责任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积极推行延时、预约、代办、上门等多种服务形式,尽量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按照应进必进原则,进一步整合审批职能,将由相关部门负责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对涉及现场勘查、专家论证、检验检测程序的,由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对于不需要部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审批服务事项,由各部门授权的窗口首席代表签批办结。对梳理出的事项在四川省政务服务网上进行加载,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各项业务办理效率。 四、提高网办水平、强化并联审批 通过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指定专人,指导办事群众通过政务服务网在线申请办理业务,推进办证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提高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由于不同审批事项权限分布不同,为便于医疗机构申请办理,统一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审批机关为“并联审批”受理机关,即就地受理后让信息“跑路”,通过行政部门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实现“一窗交件、一窗领件”。 目前,XX区卫计局共保留行政许可13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处罚218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强制10项,行政给付2项,行政检查15项,行政奖励15项,其他行政权力2项。今年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事项3404件,受理3418件,同意率99.59%;截至12月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数据行政许可信息录入251条。

《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实施扩权强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打造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平台的基石。自省、市实施扩权强镇以来,我县积极围绕“放好权,接好权,用好权,管好权”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扎实有效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试点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在此,就凤阳县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我县大庙镇、刘府镇、临淮关镇、武店镇四个乡镇xx年被确定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后,为认真贯彻落实滁发[xx]10号《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立即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扩权强镇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在发改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扩权强镇的日常工作。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凤阳县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凤发…xx?13号)。各试点镇和有关部门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创造条件,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依法放权,分批到位。我县首批拟下放发改、经贸等9部门下放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3项。目前,我们相关授权部门己制定规范操作流程,正在组织人员业务培训。扩权镇因行使委托职能,需要上岗证、资格证、检查证的,由授权部门统一组织培训,并做好向上级部门的申报领证工作,做到—1—

持证上岗。 (三)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各试点镇正在开展镇域总体规划、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以确保试点镇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四)坚持产业强镇。按照“依托产业、体现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各试点镇结合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镇域产业,如武店的水泥、石灰建材产业,大庙的石英砂深加工业,临淮的商贸服务业,刘府镇的汽车折旧和零部件再制造等。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我县千方百计加大对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小城镇街道道路、公益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入开展“拆违、治乱、保洁、绿化、亮景”活动,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思想认识深度问题。对于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的干部畏难情绪较重,缺乏发展信心,存有“等、靠、要”思想。 (二)投入不足问题。扩权强镇政策的实施,给试点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百业待兴,需要大批量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与省内外经济强镇相比,我县试点镇经济总量偏低,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质量强县考核汇报材料

质量强县考核汇报材料 篇一:小河镇2013年质量强县工作总结2 小河镇2013年质量强县工作情况汇报 我镇质量强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方针,把质量强县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发展品牌经济,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重点,对照目标任务,做好相关工作。 1.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在镇质量兴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站所和村委会的工作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的质量监管工作,充分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2、抓好质量监督管理。为了形成质量强县工作合力,我们充不断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上下联动,推动质量强县、质量强村、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今年共开展各类检查指导活动4次,检查指导各类企业20多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进行不定期督查14次,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质量理念,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全面开展。 3、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围绕我镇非金属加工、优质富硒稻、服装箱包加工等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全力为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牯牛水泥自筹1500万元资金对落后的磨机进行淘汰,新上一条60万吨生产线,莘田米业投入100余万元,新上1条烘干设施,并对原稻米加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正在对产品进行申报认证。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建立“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市场预防机制。设立市场突发事件 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反应灵敏、处置有效的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加强宣传保护,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借助宣传“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通过上街宣传、悬挂标语和走入企业提供服务等形式动员广大群众、企业参与质量兴镇活动,为做好质量兴镇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对开展质量强县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开展的还不平衡、不扎实、不深入;二是有些企业对质量强县的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打算 紧紧围绕"质量强县"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及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县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展镇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和规范,深化学习,推进我镇质量强县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开展。 1、继续积极推进“质量兴县”战略,鼓励企业以质取胜,以质量求生存。制定目标,全面提升我镇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2、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综合运用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做好监管,严格做好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的使用和安全生产工作。 3、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围绕我镇主导产业,推进牯牛水泥、安徽沃丰、莘田粮油等相关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注册申报工作。 篇二:质量工作考核汇报(区修改版) 关于我区质量工作情况的汇报

扩权强区改革实施方案

扩权强区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争创经济强区,建设调和”新进程,根据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扩权强区改革的若干意见》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用途径,把实施扩权强区改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严重抓手、推进创新发展的有用途径、加快统筹发展的严重保障、应对当前发展难题的巨大举措,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统筹协调管理能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正确把握扩权强区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根据市下放权限,注重统筹安排,把握节奏,协调推进,实现原有权限和下放权限的有用衔接,确保下放权限通顺运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坚持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对于承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行安排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事项以及可以立即承接的事项,再针对难点,研究针对性的举措,确保如期承接到位。 第2页共6页 3.规范运行,权责一致。强化向上沟通协调,规范下放权限运行,实现权力和义务相对等、权限与责任相匹配,各项事权的事前、事中、事后相匹配,确保以权力的规范运行来推进工作。 4.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以扩权强区、权限下放为契机,着力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立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科学发展。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9-08-05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推进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试点镇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努力把试点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二、实施范围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临溪镇。

三、发展目标 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趋增强。试点镇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镇域产业,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走在全县前列,更好地发挥对全县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二是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承载能力日趋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道路、绿化、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创新城镇管理方式,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镇容镇貌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拆违、治乱、保洁、绿化、亮景”工作,通过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提高城镇品位,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日趋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消防等社会公共设施,实现社会事业、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全面发展,形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推动部门管理权限下放。按照“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原则,坚持能放则放,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镇级管理职能。报县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广汉市商务局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

广汉市商务局 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总结 2007年7月省政府川府发[2007]58号文件出台后,我局及时由局长江涛同志带队到省商务厅向省厅领导汇报我局的各项商务工作,了解了省商务厅各处室的情况,明确了各分管副局长直接联系省商务厅分管领导,各职能科室也直接与省商务厅的各处室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省上的最新要求,并要求各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尽快熟悉掌握了“扩权强县”后的工作职责。省商务厅谢开华厅长及相关处室也到广汉进行了专题调研。 扩权强县四年来:我市的商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商务工作,一些下放的权力还需要全部落实到位,并配套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有力推动了我市商务工作的迅速发展 扩权强县后,我市外贸发展迅速,2006年进出口3.4亿美元,其中出口:2.42亿万美元,2010年进出口7.27亿美元,其中出口2.56亿美元、2011年1-6月进出口5.09亿美元,其中出口1.85亿美元,预计今年进出口达9亿,力争达10亿美元。 外资审批方面:实际利用外资从2006年1183.3万美元 1

上升到2010年3150万美元。 国内贸易: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为理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100%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金额累计达到2.1亿元,销售台数逾92000台。各类市场在我市相继落实开建,逐步构建起大开放、大流通、大服务的现代商务工作新格局。 二、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扩权强县后,减少了管理层次,省商务厅的政策信息直接到我局,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的会议、培训,我局对政策掌握更透彻、准确、全面,上下沟通更便利,提高了行政效率,信息反馈更及时,对企业的服务更到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扩权强县后,各项权力落实情况 我局能直接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外贸、外资各项会议、培训,涉及外贸的政策也能直接到我局,我局能够将我市企业情况及时上报省商务厅。 绝大部份专项资金项目能够直接上报受理,部份专项资金项目需通过市州上报。 外资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3000万美元以下的国家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的外资审批权下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没 2

2020年上半年质量强县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质量强县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XX乡紧紧围绕质量强县的战略目标,结合我乡实际情况,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质量强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xx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推进工作情况 我乡专门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质量强县工作小组,将我乡各项质量强县的工作落实到位,做到有计划方案,有考评标准,有检查落实,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质量强县相关文件,从制度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落实管理档案,确保了质量强县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相关措施制定情况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产品质量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乡不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生产、检测体系,逐步推广现代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型企业建立。截至目前,我乡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2.工程质量目标任务 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我乡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规定确

保质量安全。 3.服务质量目标任务 为全面实现我乡旅游服务业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让我乡服务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我乡大力培育服务企业。现在,我乡依托现有资源环境,正致力于打造精品旅游村寨、幸福美丽新村,以壮大我乡第三产业实力,提高我乡旅游服务业质量,从而增强我乡服务业竞争力。为全面实现我乡服务质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4.产业质量目标任务 我乡依托现有农林业资源,致力于建立产业创新体系,用现金技术突破改造传统行业,以促进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目前,我乡已建成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升茶叶整体水平,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产销产业体系,促进转型升级。为每个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安全的茶产品。我乡还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以合理利用我乡现有土地、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工作制度建立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的质量强县工作小组,相关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质量强县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具体落实。 现在我乡建立的相关工作机制,包括工作责任制、农副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第三产业引导机制、自然灾害巡查机制等,全方位进行产

1关于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改.)

绥阳县蒲场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外向化”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增比进位和赶超跨越目标,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积极推进全省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发改体改【2010】987号)和省发改委《关于同意绥阳县蒲场镇列为省级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乡镇的批复》(黔发改体改【2012】157号)等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镇村统筹规划、产业统筹布局、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机构人员统筹整合、基层服务统筹安排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发展、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蒲场镇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基地、文化旅游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使蒲场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宜居、宜商、宜游”小城市,成为黔北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具体目标是: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速推进蒲场镇与遵义城区、绥阳城区同城化步伐,建成集镇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最新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8年工作总结和 2018年工作计划 根据县推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由行政许可科牵头,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审批事项的清单,并对照省气象局最新的指导目录,梳理我局的办事项目,明确属于最多跑一次范畴的行政许可4项,行政确认1项,公共服务1项,共计事项6项。并对这6项重新编制办事指南,进一步完善办事流程。截至今年10月31日,共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6件、公共服务事项45件,均做到最多跑一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深化改革,助推最多跑一次 根据中国气象局和国家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国务院清理审批事项的文件精神以及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职能分离的改革要求,我局对原有的部分许可事项进行清理,并对原有的防雷下属单位进行撤销和剥离,率先推动职能转化,原防雷中心的防雷中介服务于16年年底停止,行政许可部门与中介机构实际不存在从属关系;并联合其他部门,组织召开全县防雷改革协调会,将原气象局主管的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安全行政许可划转到住建部门,完成建设工程防雷行政许可有关改革调整,且建立相关机制,初步完成相关工作划转衔接,做到联合审批划转一家。目前,建设工程防雷行政许可涉及中介服务由县住建局为主委托,建设单位不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走,助推我县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扎实推进联审改革措施 我局和住建、消防、人防等部门联合发文《XX县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进施工图联合审查的实施方案》(善建【2018】23号),将气象部门涉及的易燃易爆危化品等建筑的防雷图审纳入到施工图联合审查中,扎实推进多证合一、多图合一、测验合一、联合验收等方面改革措施落实,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联合机制,实现部门流转,切实提高图审效率,方便办事群众。 其中:防雷项目委托审批中心投资项目统一窗口受理,再由后台将易燃易爆及危化品等项目分割出来,交由气象局办理;其他不属于投资项目的事项也委托审批中心统一窗口受理;对于统一受理窗口接收的共性材料,气象局也不再重复收取。 三、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进一步减少审批的环节,对照国务院及省、市气象部门的指导目录,在XX本地大力改革的大环境下,借势而行,能由事中事后监管的项目不再纳入受理环节,达到我局的审批条件均比国家、省、市要求的数量少。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决定,尽力创造多元竞争,健康有序的防雷新格局。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防雷减灾服务市场规则,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安全监管职能。

2018年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2018年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一、扩权强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扩权强镇工作思路。我镇根据县扩权强镇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下设镇扩权强镇推进工作办公室,并抽调业务精、政策熟的骨干人员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为推进扩权强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镇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商讨扩权强镇工作推动措施,制定了《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确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的思路,全力推动扩权强镇战略,逐步解决问题,推进事权对接,确保扩权强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营造扩权强镇舆论氛围。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扩权强镇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屏委发〔XX〕10号)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领会有关扩权强镇的精神实质。举办各类报告会,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氛围,引导干部在创新、务实、见效上下真功夫,为做好扩权强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自身,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以“做强中心镇,打造生态城,将建设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中心小城市”为目

标,坚持以小城市标准规划,以皇城特色建设,以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做大做强中心镇,以生态旅游休闲秀美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各项规划。为此,我镇聘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实地勘察,突出城镇功能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原则,着手进行中心镇总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目前中心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产业发展规划正进一步细化。 (四)充实队伍,加强督导,全力做好下放事权对接。积极加强与县级放权部门沟通联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放权全面对接准备工作。一是充实队伍。以前涉及权力下放的部门中有不少只有一名或两名工作人员,权力下放后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工作要求将会更高,为此我们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部分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相关站所。二是调整分工。重新调整了党政领导分工和干部岗位,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对涉及权力下放站所的领导责任,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分管领导定期向镇党委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三是调整任务目标。组织相关站所对照所下放的权力,编制上报XX年工作计划,确保权责统一。镇政府通过与相关站所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制定目标责任书,使各相关站所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工作奖罚分明。四是加强监督。镇扩权强镇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度会,督导各部门工作进展及下放事权的承接情况。

质量提升工作总结汇报

XXX公司“质量提升”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市“质量监管、质量提升”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市、县质监部门的指导下,从七月初开始,公司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质量提升工作。通过质量体系贯标、标准化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员工的质量意识、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为加强对质量提升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司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成立了质量提升工作办公室,确定了公司质量提升工作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各部室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各部门质量提升计划和具体措施,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安全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共达工作目标努力工作的氛围。 二、措施到位,提升有力 1、建设公司质量文化,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公司以全市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为契机,针对公司特点,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生产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利用公司展板、宣传标语宣传市、县及公司有关质量提升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贯彻和落实“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管理求效益、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方针,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员工提高对开展质量提升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企业的质量文化。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公司将质量提升工作与ISO9001:2008贯标工作结合起来,对公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运行评审,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整改和完善。通过企业标准体系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适应性,将标准化的思想真正贯彻到公司的具体工作中,使标准化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的运行规则、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各级质量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基本建立健全了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及与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相配套的公司标准化体系。 3、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摘要:强县扩权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较明晰的市县之间职能定位以及较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 标签:强县扩权;城乡一体化发展;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以县域经济为主的乡村经济发展,形成城乡平等的法律地位;强县扩权在实践上已经证明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地位,因而强县扩权可以通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而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但强县扩权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本文旨在探索分析这些条件。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把县及其以下行政区域视为乡村,把地级市及市辖区视为城市,这样城乡关系即是市县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是指市与县的协调发展。 一、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制度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是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不仅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是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而且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强县扩权实施的前提条件。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一)市场经济体制是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经济系统生产要素与乡村经济系统生产要素能够通畅地流动,城乡两个专业化地域系统在资源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生态上有较大的共生性,在经济上有较大的相依性。然而,城乡之间这种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共生性、经济上的依存性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乡村是城市的附庸,城市依据其行政权力优势采取“城市偏向”政策,使得资源更多地单向向城市移动,经济发展更多以城市为主,城乡之间资源的互补性和经济的依存性不能形成,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产主体人格化和独立化、市场竞争平等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等特征使得城市和乡村两个独立主体能够平等竞争、按市场规则运作,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依存性得以实现,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一体化发展加速。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强县扩权产生的前提条件 计划经济体制是以政府高度垄断为特征的,政企、政事、政社合一的宏观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下,各级政府不仅要拟定并下达各种经济社会计划指标,还要尽可能合理地分配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承担社会生活的繁重事务。政府职能范围无限膨胀,运转负荷强度大。在这种体制下,省级政府直接管理地市合并后的几十个县比较困难,政府不得不以增加层次、减少管理幅度来减轻工作负荷,确保

提案参考::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 建议 郊区政协副主席王振涛,区政协委员王淑芹反映:2011年12月,我省启动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这一体制的变革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扩权之后,试点县(市、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扩权强县优惠政策,在简化扩权事项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办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全省扩权强县工作正有序推进。 但是,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在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有试点自身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实质权力下放不够。虽然目前省政府已经下放一些管理权限,但是这些下放权限有不少是虚设,大多是审批次数较少,甚至“零审批”的权限,实质性权限的具体操作仍然在省级执行。 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目前国家财政分税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着财力与事权不对称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县级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所限,在接受权限后还存在业务操作和政策层面应用上不足、操作不顺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只有正视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放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应将能放的大量实质性行政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区政府,切实赋予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省级部门应该加大对试点县(市)对接落实工作的协调指导,市级部门应尽快下放应该下放的各种审批权和收费权,特别需加强协调沟通,使得垂直管理部门下放权限进度相应跟进。 二、理顺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应提高对试点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对省、市、县共同负担的项目,应适当降低县级负担的比例。同时,建议将相对固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下放至县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主动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一方面,省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试点县区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行权能力。县级政府在扩权的同时一定要守住“精兵简政”关口;另一方面,试点县还需进一步研究、吃透扩权强县相关政策精神,借鉴兄弟县区转型综改和扩权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总结(最新)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总结(最新) X年以来,X市X区采取“三先”举措,以新的姿态,全面实行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并将其当作“一号工程”,打响“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攻坚,加快改革步伐,优化改革成果,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一、在理念上领先,全面落实改革工作部署 一是高点站位,把握方向。紧紧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牢固树立“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与便民利民的“店小二”服务观念,以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核心,紧扣市场主体的办事需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厘清各相关事项,降低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环节,完善登记制度,主动协调、勇于创新,着力做细做实“无差别受理”工作。 二是从严考核,全程督查。为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实效,该区多次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督察组、省局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督促和协调整改落实,印发《工作责任清单落实督查方案》,对“最

多跑一次”事项的公开和方案落实情况、窗口办件流程和手续简化情况、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运行情况等八个方面重点开展督查。督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随机选取服务对象无记名问卷调查,找出问题所在。二是组织一批企业开展体验和检验行动,以真实案例考查改革工作,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三是坚持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多种方法,扩大工作督查覆盖面,提高督查效能。 二、在行动上率先,全面提升服务便利性 一是推行“一站式咨询服务”。在全市率先设置引导岗、咨询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融入党建元素,以创建“伊心一意”党建品牌为契机,配备骨干力量,以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标准全方位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企业登记、许可申请在内的一条龙咨询服务。率先开通电话、微信、QQ咨询,实现多途径、一站式咨询,努力做到咨询电话一打就通、咨询事项一口说清、网上咨询一键到位。 二是推行“全区通办”。打破人为办证区域限制,最多跑一次实行全部进中心,允许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或者北苑市场监管局

乡镇质量强县的工作总结

乡镇质量强县的工作总结 一年来,公议乡,紧紧围绕建设“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战略目标,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突出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重点,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质量强县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质量责任落实。 成立了以乡长张永志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勇同志为副组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公议乡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保障经费,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协调承担工作任务;并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我乡目标管理,提出了质量强市乡级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做到层层签订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坚持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推进质量强县活动的开展。二、加强学习宣传,科学安排质量建设。 为切实落实质量强市工作,我乡详细制定了《公议乡质量强市工作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质量强市活动精神,截止2013年12月31日,我乡、村(社区)、企业共组织质量强市相关培训5场次,累计培训人员150余人;积极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强市工作。科技下乡进村服务活动,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活动,农副产品质量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载体,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广播、横幅、宣传栏等手段广泛宣传,把质量强市工作融入在全乡工农业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种养植户和一般百姓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为我乡质量强市工作打下了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

三、抓好标准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生产。 以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主要的种植基地、大户为抓手,通过农业标准化示验示范、典型引导、重点扶持及项目实施,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全乡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建立完善农、工产品标准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善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规程和高产、有机、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逐步完善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优势,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和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 四、落实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狠抓产品质量安全软环境建设,提升全乡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工作,全乡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连续多年来未发生过重大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及环境污染事故。 五、明年工作打算 在2014年的工作中,我乡将本着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方针,大力实施名牌、生态、有机、无公害战略,努力促进产业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质量强市工作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我乡工业、农业竞争的综合能力,开创质量强市的新局面,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doc

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 问题和建议 今天,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扩权强县试点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郊区政协副主席王振涛,区政协委员王淑芹反映:2011年12月,我省启动了扩权强县试点工作,这一体制的变革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扩权之后,试点县(市、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扩权强县优惠政策,在简化扩权事项审批流程、推动项目办理、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全省扩权强县工作正有序推进。 但是,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在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其中有试点自身的问题,也有政策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实质权力下放不够。虽然目前省政府已经下放一些管理权限,但是这些下放权限有不少是虚设,大多是审批次数较少,甚至“零审批”的权限,实质性权限的具体操作仍然在省级执行。 二、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目前国家财政分税管理体制下,县级政府承担着财力与事权不对称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 三、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县级职能部门受人员编制、业务水平、工

作经验所限,在接受权限后还存在业务操作和政策层面应用上不足、操作不顺的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只有正视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我省的扩权强县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放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应将能放的大量实质性行政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区政府,切实赋予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省级部门应该加大对试点县(市)对接落实工作的协调指导,市级部门应尽快下放应该下放的各种审批权和收费权,特别需加强协调沟通,使得垂直管理部门下放权限进度相应跟进。 二、理顺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级财政应提高对试点县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对省、市、县共同负担的项目,应适当降低县级负担的比例。同时,建议将相对固定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范围,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下放至县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主动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一方面,省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试点县区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行权能力。县级政府在扩权的同时一定要守住“精兵简政”关口;另一方面,试点县还需进一步研究、吃透扩权强县相关政策精神,借鉴兄弟县区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的成功经验,主动工作,先行先试,将扩权强县的优惠政策真正转化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权力下放到县,增加了权力寻租的风险,应尽快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严防权力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