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整顿验收抽查检查清1

质量整顿验收抽查检查清1

质量整顿验收抽查

检查内容

九三二三厂质管部编制

目录

一、质量整顿工作

1、是否明确了质量整顿的组织? (9)

2、是否开展了质量整顿的动员活动,是否宣传了《国防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新工程质量工作的决定》,是否传达了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第二次质量工作会精神,动员阶段的工作效果如何? (9)

3、是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全员质量教育活动,效果如何?干部职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作风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9)

4、是否开展了岗位质量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的培训考核工作? (9)

5、是否开展了清理检查活动,清理检查内容是否包括了人员的思想作风、过程的质量问题、工艺纪律等方面? (10)

6、是否对近年来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是否有分析报告? (10)

7、是否针对发现的技术质量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如何? (10)

8是否针对在制产品和近期交付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了分析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是否采取了预防和改进措施? (11)

9、是否按验收标准对质量整顿工作进行了验收,并有明确的结论,验收过程发现哪些问题? (11)

10质量整顿后,产品质量是否有提高?整顿期间是否发生新的质量问题或事故? (11)

二、质量法规、标准落实

11、是否熟悉和掌握现行有效的各项军工质量法规,并在军工产品研制生产中贯彻落实?执行效果如何? (12)

12、是否对本单位相关的国家军用标准、行业(军用)标准、企业(军用)标准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标准是否现行有效? (12)

13、是否存在使用的标准低于军工质量法规和国家军用标准要求的情况? (12)

14、军工质量法规和军用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是否已经纳入研制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否有审核记录或监督检查记录? (12)

三、质量责任制、组织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

15、单位行政正职作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职责是否落实、各型号是否理顺了管理渠道,型号的质量责任是否落实到有关人员? (14)

16、各单位是否设立了专门的质量部门,型号质量监督管理职能是否落实,是否配置了开展质量工作所需的资源,实际工作效果如何? (15)

17、各单位是否明确了负责可靠性(含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否对本单位各型号的可靠性工作进行了统一管理、指导与监督? (15)

18、检验机构是否实行一级管理,检验组织、检验人员是否能够独立行使职权,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和检验印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17)

19、产品检验是否严格执行设计、工艺文件和检验规程?对检验工作是否实施质量监督,是否存在错漏检现象 (18)

20、高新工程重点型号是否设立型号质量师系统或类似的产品保证工作系统,其质量职责和工作程序是否明确,工作效果如何? (18)

21、是否建立了型号可靠性工作系统,型号可靠性工作程序是否明确,工作效果如何? (19)

22、是否按照国家军用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或通过质量认证),军工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质量文件和岗位作业文件是否齐全,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 (20)

23、是否建立了内部质量审核制度,并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审核及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及时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 (21)

24、是否建立了质量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管理不善和人为责任造成的问题,是否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质量责任? (22)

四、合同管理和配套产品质量控制

25、是否对订货合同(技术协议)进行了复核?是否区分和标识了军品订货合同?订货合同签署、盖章等是否规范? (24)

26、采购是否符合定点要求?是否存在非定点采购? (24)

27、合同中是否有质量保证条款?引用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是否符合军工产品

的质量要求? (24)

28、是否对配套产品采取了质量控制和监督措施,产品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证? (24)

29、是否掌握和了解配套产品的技术状态?配套产品技术状态更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25)

30、是否存在由用户或军方直接采购的配套产品和设备,承制单位对这些产品和设备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25)

31、是否按规定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在规定范围内采购产品 (26)

32、是否按规定对采购产品进行复验、保管和使用,复验人员和保管人员是否经相应培训和考核? (28)

33、关键件、重要件所用的外购器材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五、型号研制管理

34、是否制定了新产品研制程序,程序中阶段划分是否明确、合理,并实施有效控制? (32)

35、跨研制阶段进行并行交叉或紧急放行的,是否有论证和审批等有效的管理措施? (32)

36、在型号研制转阶段或研制过程的关键节点及重大问题,是否组织检查和评审? (32)

37、各型号是否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系统,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了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3)

38、技术状态更改是否有控制程序,并做到“论证充分、协调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归档到位”? (36)

39、是否建立了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制度,工艺和质量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如何? (36)

40、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是否进行充分的论证、试验和鉴定并履行审批程序? (37)

41、设计评审是否作为研制程序的组成部份纳入研制计划,设计评审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7)

42、是否对关键的技术参数、指标进行了复核、复算、复试、复验等独立的设计验证活动? (32)

43、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并实施跟踪管理? (42)

44、试制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与要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要求进行试制前准备状态检查? (45)

45、有无成套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成套技术资料的内容、范围是否完整、齐全? (53)

六、型号质量保证

46、是否进行了质量策划,并按合同、研制任务书及法规、标准要求制定了型号质量保证大纲?大纲是否经严格评审并认真贯彻执行? (55)

47、是否制定、落实了元器件质量保证措施,严格做好电子元器件使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 (55)

48、型号总体单位是否制定了型号元器件优选目录?各研制单位是否严格按元器件优选目录选用,超目录选用元器件是否经总体单位审查批准? (55)

49、是否实行电子元器件“五统一管理”,并按规定对选择、采购、监制、验收、筛选、保管、使用、失效分析、评审等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56)

50、是否明确了高新工程的关键元器件,并按规定对其进行DPA? (56)

51、各型号是否指定一名技术负责人负责软件技术抓总,软件研制工作是否设“双岗”(设计、检查),软件的设计、实现、测试工作是否由不同人员承担? (56)

52、是否按规定建立了软件质量管理制度?是否按要求制定和执行软件开发计划、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57)

53、是否对软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测试和分析报告等软件文档进行正式评审? (60)

54、是否实施了软件分级管理,对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关键功能的软件,是否提交授权的软件测评机构进行独立的测试和评价? (60)

55、软件验收和交付阶段,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对软件进行验收测试和配置审计,交付的软件产品是否有履历本和产品证明书,验收、验证和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60)

56、是否建立了软件“三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软件产品的复制固化,是否编制了操作规程? (61)

57、是否按“归零五条”的原则制定了质量问题归零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工程程序及要求?执行情况如何? (61)

七、型号可靠性工作

58、型号总体单位是否进行了型号可靠性工作的总体策划,明确型号顶层的可靠性要求和技术规范,对分系统、设备和配套产品研制提出明确的可靠性定量、定性要求和工作要求?是否对各型号参研单位可靠性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监督? (62)

59、各型号参研单位是否完成总体单位规定的各项可靠性工作,制订并实施《可靠性大纲》? (66)

60、可靠性大纲确定的工作项目是否纳入型号研制计划,型号总指挥和单位领导是否负责大纲的实施?是否对可靠性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考核? (67)

61、是否全面开展了FMEA工作?是否进行了FTA?效果如何? (68)

62、电子产品是否按规定100%进行了环境应力筛选? (69)

63、是否按要求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效果如何? (70)

64、是否按要求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试验结果如何? (63)

65、是否进行了型号可靠性关键技术攻关?情况如何? (73)

66、是否建立了型号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和工作制度?运行情况如何? (74)

67、是否按要求制定并实施了《维修性保证大纲》效果如何? (77)

68、是否按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安全性大纲》,效果如何? (80)

69、是否按要求制定并实施《综合保障工作计划》,并对供方的综合保障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与控制?效果如何? (83)

70、在型号研制转阶段和大型试验前是否对型号的可靠性工作进行了评审,对关键配套产品的可靠性工作是否实施了监督验收? (85)

71、定型阶段是否制定了型号可靠性验证方案? (8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