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

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

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
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

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芝麻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排便的影响。方

法将9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芝麻油,B组:口服果导,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预防便秘的常规护理,A组每晚临睡前给予20ml芝麻油口服,B组每晚临睡前给予2片果导口服,连续14d。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每日的排便情况。结果A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发生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烦躁焦虑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芝麻油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排便情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

为有效预防和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我科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研究比较了口服芝麻油与口服果导对AMI患者排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5月~2006年5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符合WHO有关AMI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的AMI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1.4岁。人选标准:①入院前大便正常,无习惯性便秘;②无胃肠道器质性病变;③无心血管疾病以外的严重疾病;④尊重患者的饮食喜好。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芝麻油组;B组:口服果导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比较,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A组患者每晚临睡前口服20ml芝麻油,B组患者每晚临睡前口服2片果导,连续14d。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AMI常规进行预防便秘的护理:①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②向患者说明便秘对疾病的影响及其危害,指导并协助床上使用排便器,避免用力排便;③入院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步改为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以低热量、低脂肪、低钠、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少产气的食物为宜,每日饮水l000~1500ml;④活动指导:急性期12h绝对卧床,若无并发症,24h后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量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⑤协助患者双腿屈曲,顺时针方向以手掌腹部按摩,2次/d,每次15min/次。

1.2.2资料收集方法患者入院后持续观察14d,观察记录2组患者排便的次数、量、性状、排便时的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及病人的主诉,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排气是否停止,有无使用辅助手法解除便秘。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使用x2检验。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精选-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格检查

心肌梗死病人的一般情况姓名:00 男65 岁退休工人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 小时入院。 用物准备:体温表(甩至35 度以下),手电筒(亮的),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弯盘,纱布,笔,纸,挂表,尺 个人准备:洗手 环境准备:病房安静,舒适,明亮,具有私密性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站于病人右侧作自我介绍:你好,张伟。(你好) 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叫........ ,为了你早日康复,有关你发病的情况我想 了解一下,请配合我好吗?(好的) 护理评估:四史 1 现病史: 你现在哪里不舒服?(这里疼,胸闷)指给我看一下好吗。(指着胸骨后)怎么个疼法?(像一块石头压着)如果从0到10来形容疼的话,0表示不疼,10表示很疼很疼,你会用几来形容?(7,8 吧) 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早上9 点左右)持续有多长时间了?(1 个 小时)当时什么情况?(我搬东西的时候突然就感到胸前疼)还有 其它地方疼吗?(这边疼的时候带着左肩有点疼)别的地方有没有什 么不舒服?(没有,就吐了两次)吐的什么?(之前吃的饭)吐了 多少?(不多,两三口)当时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吃药?(没有,就 坐下来休息了一下) 有没有好一点?(没有) 2 既往史:你以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过什么病?(身体还好,除了有 高血压七八年,没有其它什么病)用过哪些药吗?效果怎么样?(间断口服降压药,平时血压在130/95mmH)g 药的名字知道 吗?(记不清了) 3 家族史:你的家人身体好吗?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没有和你 一样的病?(他们都很好,没得过什么病) 4 过敏史:有没有什么药物或食物过敏?(没有) 五方面 1 饮食:平时食欲怎么样?喜欢吃些什么?(食欲正常,一日三餐,喜欢吃荤菜) 2 休息和睡眠:晚上睡眠怎么样?(还好)平时中午睡觉吗?(大概睡1 个小 时左右吧) 3 二便:大小便正常吗?(正常) 4 自理:平时生活能自理吗?(能) 5 烟酒嗜好:平时抽烟吗?(抽) 一天抽多少?(一天半包)

急性心梗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定义】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 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为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1h以上即可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那个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死即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2/3病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恶化最为严重。 (二)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质可与过去曾发作的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前者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不典型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易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牙龈、颈部,常被误诊为相应的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3.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以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4.心律失常: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教案 授课人:??? 【概念】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病因】 主要病因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病理过程 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肌弹力型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 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根据其病变发展过程将其细分为6型: I型脂质点: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为小范围的巨噬细胞含脂滴形成泡沫细胞积聚。 Ⅱ型脂质条纹:动脉内膜见黄色条纹,为巨噬细胞成层并含脂滴,内膜有平滑肌细胞也含脂滴,有T淋巴细胞浸润。 Ⅲ型斑块前期:细胞外出现较多脂滴,在内膜和中膜平滑肌层之间形成脂核,但尚未形成脂质池。 Ⅳ型粥样斑块:脂质积聚多,形成脂质池,内膜结构破坏,动脉壁变形。 V型纤维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呈白色斑块突人动脉腔内引起管腔狭窄。斑块表面内膜被破坏而由增生的纤维膜(纤维帽)覆盖于脂质池之上。病变并可向中膜扩展,破坏管壁,并同时可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坏死等继发病变。 Ⅵ型复合病变:为严重病变。由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粥样斑块可因内膜表面破溃而形成所谓粥样溃疡。破溃后粥样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 诱因 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

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至少应卧床2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1]。但欧美一些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康复方案,实行这一方案并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反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为了促使AMI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并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科对无合并症AMI患者进行早期康 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收住我科CCU被确诊为AMI 210例中,选Killip心功能Ⅰ级及Ⅱ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病,如肺气肿、贫血、神经、精神疾病等,共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按AMI常规给予肝素或(和)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符合早期溶栓指征的患者作溶栓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CK-MB 峰值、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等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 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内容分为活动内容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监护程序、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康复意义、出院指导所用药物的性能以及心脏的解剖与发病机制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为4~5周,康复组住院后的前2周实行本研究制 订的方案,见表1。 表1 康复指导方案 住院日康复组对照组 1~2 d 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 生活由护工照顾 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 生活由护工照顾 3~4 d 半坐卧位3次,每次10 min,部分生活 自理 同上 5~6 d 床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30 min,可在 别人扶持下室内 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 同上 7~10 d 在走廊慢步走动,每日3~4次,每次10~ 15 min, 日常生活自理 床上部分生活自理,床上坐起每日3次, 每次10 min, 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 次,每次10 min 11~14 d 步行300~400 m,每日2次,可在院内 缓慢散步,每日 2次,每次15~20 min 床上生活完全自理,床边坐椅每日3次, 每次10 min 15~21 d 模拟出院后早期活动量,日常生活自理, 接近正常 步速,每日院内散步3次,每次15~ 20 min 按康复组7~10 d活动量循序渐进 22~30 d 接近正常步速每日室外散步3次,每次 20~30 min, 缓慢登台阶2~3层 按康复组11~14 d活动量循序渐进 按康复指导方案逐渐增加活动量,当增加运动量时,严密监测患者活动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及有无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如增加运动量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明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绞痛发作史;有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有无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诱因。 (二)身体状况 1.先兆大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 (2)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天,24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现象),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休克:见于约20%的病人,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6)心力衰竭:发病率约为32%~48%,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评估的指导分析 马志玲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评估的指导分析马志玲 发表时间:2018-04-27T10:48:55.8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作者:马志玲宋秋菊,王东,王淑艳,张雅琴[导读] 探以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为指导依据,制定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计划,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评估的指导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实施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P<0.05),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家属(P<0.05)。结论探以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为指导依据,制定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计划,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急性心梗;护理评估;指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cardiac troponin levels in the evaluation of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7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general group. Venous blood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the dete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erum troponin level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two patients, nursing care plan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results, used in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nursing. Results the rate of disease recurrenc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group (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ener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o explore the nursing plan of AMI patient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level of serum tropo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ood nursing effect can be obtained. Keyword: serum troponin level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assessment; guidance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心脏受损早期,心肌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得游离形式的血清肌钙蛋白进入组织间隙,并经淋巴流入血液,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不断升高[1]。血清肌钙蛋白这一阶段的表达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心肌疾病,制定心肌疾病护理措施提供指导价值[2]。为证实这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我院本次研究探讨了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评估的指导价值,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出以下整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74例患者入院后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急性心梗,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采用硬币法将74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研究组37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5 2.3±1.3)岁。一般组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51.9±1.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上存在的差异极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P>0.05)。两组患者的家属均对我院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且均在参与研究前签署我院制定的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血液标本采集与检验一般组患者入院后第2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之后根据医嘱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研究组患者于入院时和发病24h后各采集一次静脉血,之后每隔4h采集一次静脉血。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均送入检验室进行生化检验分析。 1.2.2护理评估本次研究根据一般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和心理情绪的变化判断患者的心肌损害程度,被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急性心梗患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的心肌损害程度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及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进行判断。 1.2.3护理计划的制定根据研究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制定临床护理措施。①当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处于上升期、高峰期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休息、饮食、排便等进行指导。②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解决患者活动无耐力、心肌缺氧等问题,③预防和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4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由护理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护理计划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成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疾病复发率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理满意度的获取方式为问卷调查。由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两组患者的家属发放,问卷中共包括三项内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计数型指标以(n,%)表示,x2进行检验,计量型资料以(x±s)表示,t进行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疾病复发率比较临床护理过程中,研究组37例患者中,4例患者急性心梗复发,疾病复发率为10.8%。一般组37例患者中,9例患者急性心梗复发,疾病复发率为24.3%。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6.117,P<0.05)。 2.2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37名家属中,26名为非常满意,8名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9%。一般组患者37名家属中,18名为非常满意,7名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7.6%。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x2=8.009,P<0.05)。 3讨论 血清肌钙蛋白首次被应用于急性心梗的临床诊断是在1987年,大量的临床实践开始对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与急性心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3]。200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联合发布了一份文件,文件中提出在心肌缺血的前提下,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说明患者的心肌有一定量的坏死,即可确立为心肌梗死[4]。这一文件的发布确立了血清肌钙蛋白在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诊断和护理计划制定中的血清生物学地位 [5]。 我院本次研究根据急性心梗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6,7]。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一般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根究急性心梗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入院宣教: 1、心理指导 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伴有心前区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目前的治疗进展、良好的预后等进行介绍,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而主动配合。发病6h内采取溶栓治疗是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危险期。1周内严禁探视,避免情绪激动。 2、饮食指导 2.1饮食上宜遵循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注意。前3d要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果汁、菜汁等,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 2.2戒烟、酒,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可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致缺血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酒中的乙醇直接损伤肝脏,影响脂肪代谢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3、休息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一定要保证充分休息,在安静休息时,患者处于基础代谢水平,心脏负荷减少,有利于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平衡,可避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可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还可减少因不适当的体力活动而诱发室壁瘤的发生,以致心脏破裂;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在6周~8周,一般认为,血流阻断后心肌因严重缺血发生凝固性坏死,表现为心肌间质充血、水肿,24h后炎细胞浸润,3d~7d后出现肉芽组织,1周一2周肉芽组织开始被纤维组织代替,3周~4周肉芽组织基本被纤维化,6周~8周形成瘢痕愈合。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处经8周瘢痕形成后,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且每次活动以20min为最大极限。 4、排便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因屏气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便后易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或室颤而致死。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询问并观察患者的排便习惯,准确记录每日的排便次数,保持每天排便1次。对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应正确指导和训练定期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和屏气。给予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清淡低脂食物及水果,易于排便,防止便秘;同时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常规服用缓泻剂,如有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必要时低压肥皂水灌肠。 5、用药指导 5.1镇静止痛,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物,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或10~15mg静脉滴注,如疼痛症状仍未缓解,给予地西泮或哌替啶肌肉注射。 5.2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可出现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血压下降引起晕厥,服药后应平卧片刻,或在医护人员监护下用药。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142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142例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心梗患者,观察临床给予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急性心梗患者14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急性心梗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71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的方法;B1组(观察组71例):临床选择针对性护理+健康指导的方法。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急性心梗患者,分别完成临床干预后,在生活质量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急性心梗患者(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梗患者,临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指导,能够凸显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的临床价值。 标签:急性心梗;针对性护理;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指的是患者出现了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的情况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急危重症,临床表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出发病突然以及疾病变化迅速等特点,此外患者往往表现出诸多的合并症,疾病情况较为严重,对此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诸多的要求[1]。为了研究最佳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健康指导后,最终获得确切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142例急性心梗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急性心梗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71例):男42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3~7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75±11.25)岁;B1组(71例):男45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79±11.32)岁;所有患者全部有效诊断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对比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针对B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选择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方法。针对B1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选择针对性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于疾病的早期要求患者需要适当卧床休息,之后逐渐开始进行适当活动,在患者患病前1~2w,要求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半流质饮食,并且需要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并且容易消化等。此外要求患者需要戒烟戒酒,观察疾病情况有所好转后,逐渐转换为普通饮食;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选择药物予以镇痛治疗,对患者用药治疗后,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发生的变化实施观察,避免患者表现出恶性并发症的现象[2]。要求患者需要保持排便习惯良好,在排便过程中严禁出现过于用力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情况[3];对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确保患者保持平稳心态接受患者的治疗,最终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端正患者的态度面对自身所患疾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疾病情况极为危机,并且疾病变化较为迅速,针对病情恶化征兆可以做到有效发现,有效确保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4]。

心肌梗死病人地护理的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定义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这些情况是: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心梗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而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临床表现心肌梗塞的症状随梗塞范围的大小、部位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1、疼痛: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放射区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持久更剧烈,可达数小时至数天,休息及口含硝酸甘油无效。2、胃肠道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等。3、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心动过速、血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左右。4、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自觉心悸、乏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昏厥。5、低血压和休克: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原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是休克。休克时的表现为:血压(收缩压)低于10、64kpa,且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快而细、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迷等。6、心力衰竭:约占1/3,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紫钳、烦躁等。 并发症 1.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 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4.其他白细胞数 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念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若重体力活动、激动的情绪变化使心肌需氧量猛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出血、外科手术等导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锐减时,引起心肌缺血与坏死。 二、临床特点 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使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 2、给氧持续吸氧3~7天。 3、饮食低盐、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4、建立静脉通路。 (二)专科护理 1、疼痛的护理 积极采取止痛措施,遵医嘱给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若病人心情紧张、恐惧等,应给予及时安慰,做好心理疏导。 2、活动指导 可根据病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洗漱、饮食、大小便,并对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第二阶段为床上活动阶段。抬高床头,使病人容易起身,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或轻微动作。第三阶段为离床活动。可由床边站立至室内缓慢走动,教病人使用病房中的辅助设备,如床栏杆、椅背、走廊的扶手等等。活动量渐增,要询问病人有无心慌、胸憋等不适,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活动。嘱病人不要用力排便,严禁在急性期内下床。 3、防止便秘 排便。若2~3天无排便,可给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

温盐水低压灌肠。 (三)病情观察 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四、健康教育 (一)环境适宜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11℃~20℃,湿度50%~70%。 (二)饮食选择 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类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活动量,6周后可进行步行锻炼,打太极拳等。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应暂时中断或减轻活动量。 保持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心理卫生 使病人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的重要性,防治疾病再次复发。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指导病人正确的用药方式,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给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化。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急性心梗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患者,男,60岁,五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程度剧烈,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乏力,来院急诊。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否认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病史。有胃食管返流病、萎缩性胃炎病史。预防接种患者不能回忆。出身原籍,久居上海。否认疫水疫地接触史,有吸烟史数十年,200支一年,否认饮酒史。家人均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 体格检查:T:36.8℃,P:74次/分,R:45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体型偏胖,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明显,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未见抬举样搏动,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明显杂音。腹隆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扣痛(-),murphy’s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未见浮肿。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CK:190U/L,AST:30U/L,LDH:300U/L,WBC:11×109/L。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v2-6胸前导联ST段压低,V3R、V4R、V5RST段抬高。 请问: 1.列出医疗诊断? 2. 怎样采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答案: 1.急性心肌梗死。 2.护理评估: 主观资料:患者,男,60岁,五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程度剧烈,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乏力。有吸烟史数十年,200支一年。 客观资料:T:36.8℃,P:74次/分,R:45次/分,BP:90/60mmHg。体型偏胖,平卧位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低。CK:190U/L,AST:30U/L, LDH:300U/L,WBC:11×109/L。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弓 背向上抬高,v2-6胸前导联ST段压低,V3R、V4R、V5RST段抬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