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心理学1-6

教师心理学1-6

教师心理学1-6
教师心理学1-6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C

A.形成阶段;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D.修正阶段

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

A.多元化态势;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D.表象化态势

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D.投身社会实践

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8、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9、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11、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2、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3、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需要层次理论包括()。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8、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错对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对

3、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错对错

4、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错对错

5、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对错

6、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错对错

7、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对对

8、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对对错

9、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对错

10、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对错

11、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错对错

12、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对对错

13、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对对错

14、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对

对错

15、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对对错

16、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对

对错

17、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错对错

18、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对错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对错

20、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错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D应激

3、记忆过程包括( )。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4、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B.罗杰斯;

C.魏特海默;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8、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D.补偿作用

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

互作用的产物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3、(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4、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B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1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18、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9、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21、“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2、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2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A

A.心理现象;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D.管理现象

25、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6、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D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28、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D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1、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4、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5、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6、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37、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4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人的心理实质是()。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AC

A.遗传素质;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D.自我反思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D.投身社会实践

5、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6、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7、意义学习的特点是()。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8、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AB

A.亲和行为;

B.侵犯行为;

C.选择行为;

D.知觉行为

9、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10、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

11、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2、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3、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14、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5、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6、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ABCD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17、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AC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成分

18、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BD

A.心理辅导者;

B.社会服务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术研究者

19、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B

A.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C.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

D.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对错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对对错

3、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错对错

4、心理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增强的过程,也指衰退、减弱的变化。对对错

5、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对

对错

6、先行组织者的实质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先前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对错

7、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错对错

8、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对对错

9、侵犯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般包括了动机、行为和后果。错对错

10、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对对错

11、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错对错

12、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对对错

13、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对对错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对错

15、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错

对错

16、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对对错

17、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对对错

18、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对对错

19、在大学群体文化建设中,无需顾忌师生间的互动。错对错

20、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对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D应激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5、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现()。A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D.发展的关键期

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9、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D.补偿作用

10、“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

11、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4、(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7、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18、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20、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21、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2、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3、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A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道德水平

25、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26、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7、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28、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9、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32、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6、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37、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38、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9、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40、广义的文化指的是()。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ABCD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C

A.间接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3、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4、从性格结构来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包括()。ABCD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

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ACD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表征;

C.知识的存储;

D.知识的提取

6、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7、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8、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9、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AB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

10、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B.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ABC

A.自我意识提高;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12、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ABCD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

13、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

14、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6、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矫正功能

17、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ABCD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

18、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AB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19、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对对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对

3、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错对错

4、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错对错

5、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错对错

6、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对错

7、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错对错

8、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对错

9、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对对错

10、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对错

11、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错对错

1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对错

13、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对对错

14、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对对错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对错

16、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对对错

17、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对对错

18、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错对错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对错

2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错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B.罗杰斯;

C.魏特海默;D.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7、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20、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1、“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2、“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3、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A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道德水平

25、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26、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7、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28、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B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

32、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3、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4、“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D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35、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6、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38、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3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4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实质是()。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

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4、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AD

A.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B.自尊与自卑并存;

C.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D.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5、意义学习的特点是()。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6、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7、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8、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9、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AD

A.印象整饰;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

D.印象控制

10、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1、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2、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ABD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13、大学生要学会品德修养的一些常用方法,如()。BCD

A.启发诱导法;

B.学思并重法;

C.省察克治法;

D.积善成德法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D

A.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B.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BCD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个性一旦形成,又调节和支配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是构成统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 理意志过程(意) 现 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6、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探索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和指导实践使用。 8、影响心理的因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 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0、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美)代表人物:杜威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代表人物: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11、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奈塞尔(美) 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人:马斯洛,罗杰斯 12、心理的实质(大题) 所谓心理的实质问题,主要就是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心理,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心里和客观事物是什么关系等问题。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但是脑本身并不能单独产生心理,心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是指人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体自身结构及其内部生理状态。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机械被动的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只有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人脑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产生心理,并使人的心理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1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使用科学。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3、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和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1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和德育心理规律的科学。 1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列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1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及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从观察者的参和程度划分,参和性观察和非参和性观察 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划分,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系统性观察和非系统性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作出概括化的结论。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 1. 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 有利于了解全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 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 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5.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 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培训内容: 1. 教师心里减压 2.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 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 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6、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注意身体保养。 三、培训形式: 1.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2. 聘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四、培训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2、骨干教师讲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3、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 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 2015年3月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2012年莱芜市钢城区)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为主。 A.书本知识 B.课堂教学 C.教师指导 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 3.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的影响。(2013年烟台市龙口市)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4.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5.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发现后不准该生再带手机到学校。这种做法属于【】(济南天桥)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6.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学习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因为作业写完可以看几个小时电视,所以每天一回家就做功课

8.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9.奥苏贝尔提出了【】(济南高新)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 D.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0.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强调【】(2015年山东真题) A.直观教学 B.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C.学生的发现 D.学生的学习动机 11.儿童智能用数手指的策略计算3+8的结果,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2015年山东真题) A.物质活动阶段 B.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12.梅耶的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是【】(2014年菏泽市郓城县)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1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淄博文昌湖)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洛克 14.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2014年青州)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5.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这里发生了【】的学习。 A.言语学习 B.智慧学习 C.动作学习 D.态度 1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我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心理 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 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 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 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 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 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 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

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 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 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 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 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 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 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 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 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 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方式: 1.培训讲座 2.团队辅导 3.个别辅导 4.体验式辅导、拓展训练 5.团队交流平台 五、培训流程: (一)心理评估与分析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惠诚软件)对教师进行测评分析,撰写分析报告,结合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辅导需求分析,根据结果提交初步辅导建议书。 (二)培训联系 (三)培训实施

2017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 约 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 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 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定新中学李大林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班主任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这次,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虽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两天的学习之后,感觉收获颇丰,过去百思不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王文向 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新云南省曲靖市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技能形成与训练 一、技能定义和特点 (一)技能的定义——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合乎 法则的活动方式,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它是后天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而非知识 3.技能不同于习惯,他要遵守一定的活动法则,并且各动作要素要有一定的执 行顺序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序顺路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体操,田径运动)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依靠肌肉骨骼与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 实现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1)由动作或动作组、体能和认知能力三种成分构成 2)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 3)操作技能的执行时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4)就动作结构而言,在结构上具有开展性和协调性 5)操作技能要求精确性和适应性,且动作技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动作的一 致性和稳定性

(二)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写作、解题)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所具备的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区别又有密切 的联系。操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动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活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心智技能对操作技能起着调节作用,而操作技能则是心智技能的依据和体现。人们在完成比较爱复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手脑并用,即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三、技能的作用 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2.技能还是活的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调节者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 得的手段 四、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 阶段 (一)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认识的过程,这是操作技能的初期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关键词是: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 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知识掌握心理学; 3.技能形成心理学; 4.品德心理学; 5.教学心理 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 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 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 ?⑵智力技能的学习 ?⑶动作技能的 ?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⑴言语信息的学习 ?⑵智慧技能的学习 ?⑶认知策略的学习 ?⑷运动技能的学习 ?⑸态度的学习 ? 3.布卢姆的分类 ?⑴认知领域的学习 ?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⑶情感领域的学习 ?

(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 盖茨(A.L.Gates )1956年说过 ?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在盛行唯智主义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提醒人们不要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初尝人生经验,感受发现的喜悦,回味奋斗的乐趣,体味创业的艰辛,领悟朋友的情谊,重温父母的恩情,理解老师的胸怀。 三、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 ?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心理学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 1.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 ? 2.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 ?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 ? 4.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 ? 5.教学: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指导方法。 ? 6.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实例1: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1)尝试法 ?(2)有次序地计数 ?(3)知识建构法 ? 四、学习动机含义、结构与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心理学知识既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能解决好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在健康心理的阳光下成长,下面是带来的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两天心理学基础课学下来,受益匪浅。这得感谢西南师大的张教授,他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话语,常常引得一片欢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他总是有很多的生活经历穿插在里面,但都和他讲的知识是有关的,所以并不觉得他是在卖弄,而是紧紧的结合了生活实际。尤其是他讲的教学上的经历和经验,让我觉得眼前仿佛打开一扇天窗,突然变得明朗开阔起来。 我教学工作17年,但是并没接受过职业的培训,只是自己跟着感觉走,也没什么成就感,现在是陷入了茫然。我虽然不想显声扬名,可是这种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很让人失落,近乎是抑郁了。我想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有我这种感觉吧:工作十多年,自己仿佛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工作上再没有发展的机会了,梦想早已经破灭,日子过的浑浑噩噩。 这两天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只是按照教学的常规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即使有课堂的创新,也跳不出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搞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的时间,花的力气都是无效的。老师们每堂课上下来都是怨声载道,包括我,恨学生不听课,恨学生生的太笨。更有过分的老师骂了学生笨,还骂学生的父母不懂优生优育。老师带着怨气教,学生也带着怨气学,

效果就更加坏了。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曾经在教学中踏步不前,其根源在于我们还在传统观念里无法自拔:老师居高临下,学生俯首贴耳。我们太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艺术,如何艺术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真正的提高。 心理学教师培训,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也来的太及时了,把我从长时间的迷茫中解脱了出来,我知道了我将来在教学中该去做什么,怎么做了。 让我们开始新的旅程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精选4篇)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精选4篇)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一: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二: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1679字) 上周五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想我应该深入思考这几个问题了“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018年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绪论 1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30分) D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2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0分) C A、第斯多惠 B、威廉·冯·洪堡 C、赫尔巴特 D、瓦根舍因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40分) ABCD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认识认知 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C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2()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C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3对大学生感知觉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33.34分) A A、自我中心意识到达顶峰 B、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C、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 D、逻辑性直觉水平不断提高 我的黄金时代 1“有时热情开朗、有时寡言少语”,体现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30分) A

A、交往目的 B、交往心理 C、交往内容 D、交往动机 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30分) A A、交往目的不同 B、交往风格不同 C、交往认知不同 D、交往情感不同 3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40分) ABCD A、自我完善 B、认知他人 C、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D、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3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40分) ABCD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2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D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1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30分) A A、交往目的不同 B、交往风格不同 C、交往认知不同 D、交往情感不同 大学生活的一天 1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3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2元认知是对()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33.33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 在帕伦学校(小学与中学混合的学校),教师鼓励8年级的学生做1年级学生的辅导员。 8年级学生帮助1年级的学生学习阅读、教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目。杰克、斯蒂文参加了这一活动,辅导贝利·埃姆斯差不多有一个月了。 “嗨,小个子!”杰克在某天的辅导时段看到贝利时打招呼。 “嗨,杰克!”像往常一样,贝利非常高兴见到他的大朋友。但是,有好问候之后,贝利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你耳朵上戴的是什么?” “你没见过耳环吗?” “我觉得只有女弦才会戴的!” 杰克笑道:“不一样的,你看得出吗?” 贝利斜倪着这只耳环,它的形状是一把小小的剑,“真可怕!” “还有呢,”杰克说,。“女孩戴两个,而男孩只戴一个。许多男孩都戴的。” “耳朵上穿个洞不痛吗?” “有点痛,但我很坚强!要是我妈妈知道了会发疯的,所以回家前,我必须把耳环摘掉,然后,在上学的路上再戴上。” “但是你妈妈不……”.≮ “好了,别啰嗦了!你好有许多数学题要做呢。我们开始吧!” 杰克和贝利的对话反映了儿童世界与青少年世界的迥然不同 1 3岁的杰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青春期少年。他自愿做贝利的辅导教师,关心贝利,并对他的学习负有责任,这些都表明杰克是一个有理想、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少年。同时,杰克又违背母亲的意愿,用穿耳洞、戴耳环等行为方式显示他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得到同伴群体的有力支持.因而,其实质还是一种依赖,只不过依赖的对象从父母和教师转向了同辈。他戴一个耳环的主要目的是迎合同辈群体所认可的方式与标准,而不是迎合成年人。然而,在做出影响未来的重要决策时,杰克仍然需要父母和成人给予建议和支持。因此,他回家时就摘掉耳环,以免与父母发生严重的冲突。 贝利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他羡慕杰克的大胆,但是他绝不会像杰克那样去做。贝利的世界只有简单的规则。首先,男孩就是男孩,而女孩就是女孩。所以贝利对杰克轻视传统观念、戴上只有女孩子才戴的耳环感到震惊。他对杰克违背母亲的意愿也同样感到不可思议。贝利也许会表现出不良行为,但肯定很少。他确信规则就是规划,而且完全相信违反规则将套受到惩罚。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培训学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培训学心得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提高;随着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提高教师素质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竞聘激烈,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导致目前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动力,但太大的压力却会成为恶梦,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也不例外。有关权威媒体曾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3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0.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因此可以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非关注不可了,一个心理学教授总结出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一)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还常常表现为身体症状。(二)人际关系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要做家庭主要事务的承担者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但是很多教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三)职业行为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如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不理,听之任之。(四)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疾患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课程学习和自我反思,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外部因素:(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外界看法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有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但是教师们还是要无奈地面对,有时候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过重;(2)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从教师个人自身而言,主要可能有以下内部因素:(1)个人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问题,对自我要求过高;(2)教师家庭生活的压力大,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灰暗情绪,有的还出现心理机能失调等。(3)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压力。有调查发现,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等。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教师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自身调整方面;二是社会认可方面。 先谈谈如何进行自身调整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一、教师本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清醒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我。要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先学会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然后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二、既对工作负责,又要顺其自然,接受现实。教师要充满自信,乐观豁达,调适心理坐标期望值。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必须认真工作,只有依照客观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工作,成功和失败都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学会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把握情绪提高调解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制怒,合理宣泄,进行自我调节等。三、要学会休息和放松,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