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教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教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教案
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一、授课学时:5学时

二、教学目的:

学习有关道德的理论知识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明确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自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三、重点:①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③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四、难点::①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无

七、相关学科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

八、教学法:讲授法为主,讨论法、案例法为辅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回顾与衔接:(5分钟)

上学期所讲内容。(互动)与本学期学习内容的联系。

导入语:(5分钟)

人生于世,谁都想拥有一个幸福、美满、有价值的人生,这不仅需要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观念、对价值有正确的评判,而且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又不得不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皆见,人人都知道道德,可并非人人都说得清道德是怎么回事。比如说: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什么用?讲道德有什么好处?不讲道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些行为的善恶为什么人们众说纷纭?有些时候为什么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学们可能有着许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吧。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现象反思-------------------------------------10分钟

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他经济体的国度,在物质日益丰裕,初步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之时,精神何求?生活以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5分钟

1、道德的词源解释。从词源的解释了解道德起源。--------------------2分钟

2、道德的起源(视频:道德起源)----------------------------------8分钟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

德才得以产生。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资料:道德的起源与本质-----------------------------------------8分钟

对于道德的人性根源,对于伦理、道德来自何处的问题,其实设计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问题:历史的时事,以及道德规范的权威性。

(1)道德的种族起源——社会的生产实践关系

(2)道德的个体起源——儿童的协作活动

3、道德的本质----------------------------------------------------7分钟

道德即是行为规范,又是实现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称之为实践精神。

实践精神是人类以践履意向为特征的理性能力,它不同于理论意识、科学学说,实践精神是一种行动的冲动,是以指向行为为目的、要与人的行为方式相拥抱的精神活动,体现为善或恶。这是理论不满足于自身,要冲出自身的经管局限,决开自茧的束缚,投入到行动中以实现腾冲一跃,这是理性的天性,是人类一种自然取向,也是把潜能、应然化为显示,转变为实在的冲动。

实践精神以善恶来指向行为,善与恶对于人们的影响极大。孔子说过,“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见善良,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遇见邪恶,赶紧避开,如同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案例分析:免费用伞)---------------------------------------------------------------10分钟元素:1、上海虽然可以说是精英城市,但也是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不能概况为上海市民。

2、雨伞归还时间没具体说明。

3、中国的“免费使用”意识与外国的有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4、所谓的素质要求是国际标准还是个人标准。

5、不能从一件事就说明哪个城市的市民素质不高。不过通过数据对比能基本估计外国的人平均素质看上去是比中国人高,只能是估计。我估计三万把雨伞放到全国任何地方都可能没什么人还。

结论: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5分钟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10分钟

1、道德的认识功能

举例:“公正”

2、道德的规范功能

补充内容:道德评价

3、道德的调节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5分钟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

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25分钟

(一)人类道德发展的不同历史类型(5种)----------------------20分钟

(二)人类道德人类道德的发展的规律----------------------------5分钟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1、道德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2分钟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8分钟

概念辨析: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3分钟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此外,中华传统美德还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

(互动:结合中国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说说你印象深刻的传统道德小故事)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5分钟

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学理指导: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

中国传统道德在我国的历史上发挥了精神纽带的作用,成为百姓日用的伦常。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应当倡导什么样的道德,梳理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补充: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倾向

◆1、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2、全盘西化的思潮

◆3、对这两种思潮的评价

3、与吸收国外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

●为什么要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1、从人类道德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看,一定类型的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的挑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2、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通过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

●怎样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

1、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的积极成果

2、掌握好鉴别取舍的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精华。

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安排自主学习内容)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5分钟

1、概念。

2、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3、中国革命道德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学生自学,课堂考察)----------------------30分钟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5分钟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学术前沿:市场经济与道德---------------------------------------8分钟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7分钟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2、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20分钟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道德建设的核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要求,而且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5分钟

良好道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实践,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十、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罗国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十一、教学后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 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 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 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 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 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 教学课时:3学时 实践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 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 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 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 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 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最新思修课实践教学手册2016版

南阳师范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实施手册 学院: 专业: 班级: 上课时间:星期第节 第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修教研室制

教学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内容:教材各章节 教学方式方法:1、学生全员参与,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网络课程互动及答疑。网址:http://115.158.18.67/sxdd/ 一、课内教学操作流程 (一)教师 事先设计好课本各个章节的实践教学课题或项目,并将学生参与课题或项目的方式方法及要求布置给学生。 (二)学生 1、分组 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以每6-10人为标准将“专业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2、选题 “小组”同学根据老师给定课题,选定其中一个作为“小组”的研讨课题;各“小组”选定的课题不能重合。 3、论证与讨论 “小组”选定课题后,严格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 ①小组成员根据所选课题,写出自己的“论证报告”; ②小组成员持“论证报告”参与小组讨论; ③小组成员从讨论中集体得出结论,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④在课堂上,小组将课题讨论过程、结果以PPT形式展示,由专人向全 班同学讲解并回答质疑。 4、注意事项:每位同学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发言)不得少于3次。

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单独开展。鼓励参与社团、协会、学生会、团委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想。每位同学一学期社会实践不少于3次。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专业班级班长:负责督促本专业班级各小组组长的工作,负责小组材料的收集和上交,负责与老师、其他班级班长的沟通协调工作;负责督促本班级同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小组组长:负责开展本小组整体工作。填写《操作手册》相关表格、收集和上交小组材料;与老师、班长沟通协调;完成老师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1、考核内容: 小组“讨论报告” 个人“主题论证”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个人社会实践感想 课堂讲解及讨论质量、出勤率、课堂表现。 2、考核办法 讨论报告20分。每小组提交1份。 论证报告20分。每位同学提交1份。 课堂ppt讲解10分。 出勤率10分。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情况)10分。 课外社会实践活动30分:其中个人社会实践计划10分;社会实践活动感想20分(附活动内容的照片或视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教学内容: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之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并对于人与理想的关系形成一个深入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想的概念; 2.理想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想与人的关系; 2.理想的现实性与超前性; 3.理想的科学性与理想的层次性; 授课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10分钟) 以“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这一基本问题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于人与理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人是一种理想存在”这一基本结论,使学生对于理想的认识进入一个理性反思的宏观视野。 【案例引用】《礼记·大学》的“知止”概念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当中的经典台词 【案例分析】 《礼记·大学》当中提出“知止”的概念,认为人应当“知其所止”,也就是人应当有目标、有追求,这是人之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前提。对于9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对于流行文化非常熟悉。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周星驰在其电影《少林足球》当中说出了“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一经典台词,以通俗的方式表明了理想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结合周星驰本人的人生经历,指出他对于演员理想的顽强追求,以及由此获得的人生超越。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约80分钟) 1.理想的含义(5分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图表演示】显示理想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并对其进行讲解分析。 2.理想的特征(45分钟) (1)时代性与阶级性 理想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当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这表明,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对于理想,人们应当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 (2)现实性与超前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任何理想都必须产生于现实的土壤,同时又向未来开放,其作为一种与人之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而存在于人的思想当中,并最终落实为人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实践性与多样性 理想不是空想,它源自于人的具体实践,是具有实现可能的理性追求。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理想具有多样性。 【课堂讨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0分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当前许多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其对于青年大学生的理想认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理性认识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辨清楚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学生们最终认识到此种论调的错误在于将理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形成对立。 3.理想的类型(20分钟) 理想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重要的是按照性质划分的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以及按照层次划分的一般理想与崇高理想。 【案例引用】:爱因斯坦关于理想的名言,以及青年毛泽东的诗篇 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对人的激励和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作为青年大学生应当树立科学和崇高的理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