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大学英语2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2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2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2第四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2第四册课文翻译

Unit 1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享受幽默——什么东西令人开怀?

1 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发笑、很开心,古今中外都一样。这一现象或许同语言本身一样悠久。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会使一个故事或笑话让人感到滑稽可笑的呢?

2 我是第一次辨识出幽默便喜欢上它的人,因此我曾试图跟学生议论和探讨幽默。这些学生文化差异很大,有来自拉丁美洲的,也有来自中国的。我还认真地思考过一些滑稽有趣的故事。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喜好。

3 为什么听我讲完一个笑话后,班上有些学生会笑得前仰后合,而其他学生看上去就像刚听我读了天气预报一样呢?显然,有些人对幽默比别人更敏感。而且,我们也发现有的人很善于讲笑话,而有的人要想说一点有趣的事却要费好大的劲。我们都听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笑话,但我讲不好,也总是记不住。”有些人比别人更有幽默感,就像有些人更具有音乐、数学之类的才能一样。一个真正风趣的人在任何场合都有笑话可讲,而且

讲了一个笑话,就会从他记忆里引出一连串的笑话。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不可能成为一群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不仅受人喜爱,而且在任何聚会上也往往是人们注意的焦点。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4 甚至有些动物也具有幽默感。我岳母从前经常来我们家,并能住上很长一段时间。通常她不喜欢狗,但却很喜欢布利茨恩——我们养过的一条拉布拉多母猎犬。而且,她们的这种好感是相互的。布利茨恩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戏弄外祖母。当外祖母坐在起居室里她最喜欢的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时,布利茨恩就故意把她卧室里的一只拖鞋叼到起居室,并在外祖母刚好够不到的地方蹦来跳去,一直逗得外祖母忍不住站起来去拿那只拖鞋。外祖母从椅子上一起来,布利茨恩就迅速跳上那椅子,从它那闪亮的棕色眼睛里掠过一丝拉布拉多式的微笑,无疑是在说:“啊哈,你又上了我的当。”

5 典型的笑话或幽默故事由明显的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铺垫(即背景),接下来是

主干部分(即故事情节),随后便是妙语(即一个出人意料或令人惊讶的结尾)。如果这

个妙语含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这个笑话便会很有趣。通常笑话都包含这三部分,而且每部分都必须交代清楚。如果讲故事或说笑话的人使用听众都熟悉的手势和语言,则有助于增强效果。

6 我们可以对幽默这种娱乐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令人发笑。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幽默有以下几种,包括了从最显而易见的幽默到比较微妙含蓄的幽默。

7 “滑稽剧”是最明显的幽默。它语言简单、直截了当,常常以取笑他人为乐。说笑打闹这种形式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滑稽说笑演员和小丑的惯用技巧。它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喜爱。几乎本世纪的每个讲英语的滑稽说笑演员都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说过下面这则笑话。一位男士问另一位男士:“昨晚我看到的那位和你在一起的夫人是谁?”那位男士回答道:“那可不是什么夫人,那是我老婆。”这个笑话的幽默之处在于第二位男士说他的妻子不是一位夫人,也就是说她不是一个高雅的女人。这个笑话并没有

因为经常讲而变得不再那么好笑。由于这是一个经典笑话,观众都知道要说什么,而且因为大家对这个笑话很熟悉而更加珍爱它。

8 中国的相声是一种特殊的滑稽剧。相声中两名中国喜剧演员幽默地谈论诸如官僚主义者、家庭问题或其他一些有关个人的话题。相声随处都能听到,无论是在乡村的小舞台上,还是在北京最大的剧院里,抑或在广播、电视上。它显然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传统的幽默形式。

9 “文字游戏”不像滑稽剧那样浅显,它是因语言的误用或误解而引人发笑。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例子是三位年长的绅士在英国乘火车旅行的故事。当火车慢慢停下来时,第一位绅士问道:“这是Wembley(温布利)吗?”“不,”第二位绅士说:“是Thursday(星期四)。”“我也是,”第三位说道,“让我们下车喝杯啤酒吧。”我们知道上了年纪的人往

往耳背,因此会把Wembley(温布利)听成了Wednesday(星期三),把17hursday(星期

四)听成了thirsty(渴了),这样一来就为第三位老人的妙语做好了铺垫。

10著名的中国漫画家和幽默家丁聪便是一位文字游戏大师。在他的一幅幽默漫画中,一

位老师说:“你为什么一字不改地抄别人的作业?”那位年轻的学生回答道:“我没有一字不改地抄。我把作业上的名字改成自己的了。”在丁聪的另一幅经典漫画里,一位生气

的父亲问道:“告诉我,l加2等于几?”儿子说:“我不知道。”这位不耐烦的父亲接着说道:“比方说,你、你妈妈和我,我们加起来一共是几个,傻瓜?”儿子得意地回答道:“是三个傻瓜。”这些故事无论是漫画还是笑话,是由演滑稽剧的喜剧演员说还是由

搭档的相声演员讲,都为各地人们所喜爱。人们喜爱这些有趣的故事,因为它们贴近现实生活,而且里面那些出人意料的妙语十分有趣。

11 双关语是一种更微妙的文字游戏。它使用的技巧是利用发音相似的词或同一个词的不

同意思。有些批评家认为双关语是最低级的幽默,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双关语与其他形式的幽默相比需要更细微、更巧妙的语言技巧;然而,简单的双关语甚至很小的孩子也能利用。例如,谜语或脑筋急转弯问题常使用双关语做铺垫、制造故事情节,而且更多地是用在妙语部分。双关语是我最早懂得的幽默。记得大约在五岁时我听到了下面这个谜语。一个人问:“什么东西整个儿是黑的、白的和红的?”另外一个人通常猜不出来,于是问道:“我不猜了。是什么呀?”出谜语的人回答:“是报纸。”如果你知道在英语中“red (红色)”和“read(读)”的读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同,答案就很明显了。

12 D0UBLE ENTENDRES(法语中的“一语双关”)是双关语的特殊形式,其中的词或

短语有双重意思。两个意思往往很不相同,一个比较恰当,另一个往往比较粗俗——但并不总是这样。我喜欢那个关于一位中学教师和校长因看见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接吻而感到担心的故事。故事并不过火。那位教师对学生们说:“我和校长已经决定停止在学校操场上接吻。”听到笑声,她意识到她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于是补充说:“我的意思是不能再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发生接吻这样的事了。”当然,这个解释并没有纠正她的第一句话,反

而使这个笑话的双重含义变得更加好笑。

13一些专业的幽默家认为如今的幽默大多缺乏智慧,不够巧妙。他们不喜欢在幽默中过

多使用有色情意味或粗俗的语言,而且觉得大多数幽默家缺乏创造性。的确,现在有些幽默令人震惊,但我认为这不是幽默的过错。幽默本身是活泼健康的,它还会继续生存下去,只因为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一些有幽默感的人会看到、听到这些有趣的事情,并把它们编成妙趣横生、令人开心的笑话和故事。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致命诱惑

1 英国离奇谋杀案小说的女皇,毫无疑问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虽然作者本人在20多年前就去世了,但她创作的78部侦探小说还是非常畅销。它们已经被译成了10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了20亿册。

2 阿加莎的小说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如此受人喜爱并不难理解。她的每本

书都构思精巧。她创造的人物一眼就能辨认出,情节的发展非常规范、准确、流畅。但最重要的是,她所有的故事都给读者一个谜团。

3 克里斯蒂的作品几乎都是以谋杀开场,迫使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谁干的?”,

而最后总是水落石出。读者的乐趣就在于根据故事里隐含的线索顺藤摸瓜,试图在作者揭开谜底之前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模式吸引了人类最强烈的本能——好奇心——而人们对这种模式欢迎的程度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

4 很多离奇的案子都是由克里斯蒂笔下某个常常出场的侦探破解,例如那个非常自信的

比利时人埃居尔·波洛探长,或者是那个显然没有恶意的小老太太马普尔小姐。她同时也为她的故事创造了一个特有的背景,这一背景,如同她创作的一些人物一样为人们所熟知。那是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那儿的小村庄里社区关系紧密,生活安静,或者是城里的阔佬们在乡下的豪宅里度周末。

5 这个世界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乡下宅子的主人,很可能是贵族成员,占据着社

会的顶层,然后是那些职业阶层:医生、律师和商人。处于底层的则是一般民众,在书中通常作为仆从、厨师和园丁出场。当谋杀案发生时,需要调查的嫌疑人不在少数。

6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这就是她的作品还没有过时的原

因之一。这是一个安定、循规蹈矩的世界,然后谋杀案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必须侦破案件,抓住杀人犯,恢复宁静的生活。

7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的大部分时问里,英国的杀人犯都被处以死刑。因此,她作

品中的谋杀案一旦破获,找出了杀人犯,那么他或者她的末日也就到了。不会有未了结的事情,读者于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8 当然,在真实的世界里,事情并非完全如此。罪犯会逍遥法外,法律会伤及无辜,审

判不公时有发生。简单地说,真实世界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的读者喜欢逃避现实,埋头于一本老式的、结局完全可预测的侦探小说。

9 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侦探小说当然可谓风格陈旧。当代描写破案的作家几乎没人

再写这样的作品了。现代的侦探小说在道德上和心理上都更趋复杂,经常在“是谁干的?”之外再加上“为什么这样干?”这个问题。现代作家更感兴趣的是了解罪犯的心理

和杀人动机。他们所探讨的犯罪世界比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能想象的要黑暗得多。当代的破案小说不仅不能给读者带来慰藉,反而使他们感到不安。

10但是对于这种美国人称之为“舒适型”的侦探小说流派,英国人依旧十分喜爱。谋杀

故事仍被看作是一种消遣娱乐,而且电视节目表里也充斥着那些以杀人犯肯定被捕而告终的侦探剧。

11从酒店提供的“周末谋杀奇案”活动也可以看出侦探小说有多么流行。客人们扮演那

些经典侦探小说中的嫌疑人,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找出他们中的哪一个是“杀人犯”。或

者举办“谋杀案侦破晚宴”: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在餐桌上利用预先准备好的关于人物性

格和行踪的线索破解一桩疑案。如果餐桌上的谋杀案提不起你的兴趣,还有各种各样的棋盘游戏和计算机游戏来测试你的侦探能力。

12但是有些人会沉迷于此无法自拔。 (例如,)所有小说里最有名的侦探也许是舍洛克·福尔摩斯,他的住所是“伦敦贝克街22lB号”。现在仍有信件寄到那里,要求他帮助解决各种各样的迷案。因为有如此多的信件寄给这位大侦探,现在使用该处的公司雇用了

一个人,专门回复这些信件。

13只要人类还有好奇心,那么毫无疑问,各种各样的侦探小说就会继续发挥它致命的诱

惑力。

Passage II

哇噢,真希望我也能那样

l 16岁的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杂耍。我在一个电视广告中看到两个人开始玩杂耍,把冻橘子汁罐头抛来抛去。

2 哇噢,我真希望自己也能那样做!我想象着自己在表演,面前的观众在鼓掌。

3 真是异想天开。即便我会杂耍,站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我也会被吓死的。但是后来发生

了一件奇妙的巧事,使人觉得自己的祈祷得到了回应——甚至在你还没有真正祈祷的时候就得到回应了。几天之后,我哥哥杰夫和我正在朋友那里作客,有个和我同岁的男孩说:“嘿,你该看看我哥哥学会的本事。”他带我到他哥哥的房间,他哥哥正在教杰夫怎么耍

高尔夫球。

4 “我也想学,”我说。

5 没有多久我就着迷了。虽然最初我经常接不住球,但我很快就会了,连我自己都感到

惊讶。最初,我只能把一个球抛到空中,用另一只手去接住。然后我试着抛两个球,每只手抛出一个,让它们在空中交叉。

6 终于我可以抛三个球了。做法很简单:我右手拿两个高尔夫球,左手拿一个。我用右

手将一个球抛到空中,等它到达弧线的最高点,就把左手的球抛起来,以便这两个球互相交叉。在那只球落下之前,我把留在右手里的那只球抛到空中。我反反复复地接球,抛球。如果掉了一个球,我就重新开始。到了那天傍晚的时候,我就能抛10次而不掉一个球了。

7 这是一种挑战,我必须使自己的技术尽善尽美。第二天我找来三个网球,在车库里练

了起来,直到我可以连续抛球20次而不掉球。我拼命地练呀练呀。我想做得像电视里的人一样出色。

8 随着我技术的进步,我开始加上花样:抛球时让一个经过其他球的上方,或者经过其

他球的下方;或者我让一个球弹在我的头上或者臂肘上,并继续按原来的方式抛球。

9 可笑的是,我以为是我自己创造了那些花样。然而有一天我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关于

杂耍的书,所有我玩的花样,里面都有!三个球的基本花样叫层叠,将球抛成一个圆圈叫

簇旋,将一只球抛得最高叫半簇旋。

10我买了一套杂耍棒,我的父母为我买了一套杂耍圈。我给家人和一些朋友表演,可是

我从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演员。那样的话就意味着在一群观众面前站起来。不可能!我可

做不到这一点。

1l五年之后,当我21岁时,在圣诞节期间的一天,母亲把我叫到一边说:“丹,你愿不愿意给今年的救世军聚餐会表演杂耍?”在过去的两年里母亲和她的老板一直在给一年一

度的聚餐会帮忙。

12 “还有其他节目呢,”她急忙补充了一句。“你只要在吃饭的时候,站在会堂的一边表演杂耍就行了。”

13圣诞节的前两天,当人群涌入会堂的时候,我就在那儿,在会堂一边的一个小舞台上

表演杂耍。我很紧张,但不知为什么,那紧张也给了我勇气。我开始耍花样,包括我刚刚掌握的:在我的背后去玩杂耍。然后我耍起了杂耍棒,最后耍起了一个保龄球和两个小

球。孩子们拥在舞台周围,哈哈大笑。人们鼓掌喝彩。

14突然间,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得意洋洋的感觉。我在为观众表演,而且他们喜

欢看!

15我继续在家中练习。我开始耍雪茄盒、刀和火把。当我的一个叔叔把他的独轮车送给

我的时候,我学会了一边骑车一边杂耍。

16我开始考虑成为一个职业杂耍演员。我知道仅仅耍花样是不够的;我得能说会道,能

讲笑话等等。书上就是这么说的。于是我为之祈祷。当又在全家面前表演杂耍的时候,我加上了些笑话。我希望先在自己家人面前试试这一套,这样会让我在观众面前做同样事情

的时候更放松些。

17我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我被邀请到一个波利尼西亚主题的时装展示会上表演耍火把。

我光着脚,赤裸着上身,穿着傻乎乎的短裤,脸上画着黑色条纹。我正要上台,有人给了我一个写着通知的单子。“请在你的节目表演完之后念一下,”晚会的女主持人说。打退堂鼓已经来不及了。

18我从没这么紧张过!我有三次没有接住火把!可是我不想让观众看出我有多么紧张,

便尽量使我的失误看起来是节目安排的一部分。我发疯般地跳舞,在火把上跨来跨去,发出丛林里的声音,直到我可以把它们捡起来继续杂耍表演。人们鼓掌喝彩。他们喜欢我的节目。我也总算念完了那些通知。

19过了一个月,我接到一个当地小学校长的电话。一个老演员请了病假,我能否接替他

表演,并且寓教于乐?“没问题,”我答道。

20三个星期后,我站在两百来个热切的孩子面前。我用自己学习杂耍的经历为例,给他

们讲道理。当我开始表演杂耍的时候,我故意把球掉在地上。我把它们捡起来,又让它们落在地上。

21“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我说。可是,随着节目的进展,我的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

我骑着独轮车耍球,我躺着耍球,慢慢站起来而又不让一个球掉下去。

22 45分钟以后,我给了孩子们一句忠告,作为节目的结束语:“不论是杂耍还是别的,如果你们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努力。你们能做到,只是永远不能放弃。”

Unit 2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便笺的力量

l 我当体育编辑,最早是为蒙彼利埃(俄亥俄州)的((企业导报》工作,当时我很少收

到体育迷的来信。因此,一天早晨放在我桌上的一封来信把我吸引住了。

2 打开来信,我看到了下面的话:“关于老虎队的述评很不错,再接再厉。”签名的是体

育编辑堂·沃尔夫。当时我只有十几岁(为每一竖栏写一英寸文字,稿酬总计达15美分),因此他的话最鼓舞人心了。我把这封信一直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后来它的边角都卷

起来了。每当我怀疑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料时,重温一下堂的便笺,就又会树起信心来。

3 后来,我逐渐对堂有所了解,知道给各行各业的人写快捷而鼓舞人心的便笺是他养成

的习惯。他告诉我说:“当我使别人充满信心时,自己也感觉好极了。”

4 因此毫不奇怪,他的朋友圈子就像附近的伊利湖那么大。去年他去世了,享年75岁。电话与悼函像潮水般涌向报社,都来自于曾经得到过他激励(文字)的人们。

5 多年来,我努力效仿堂以及我的其他朋友,他们关心别人,常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话

语,因为我觉得,他们这样做是很有意义的。在这样一个惯于冷漠、无动于衷的世界上,这种便笺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安慰。我们都时不时地需要鼓励,大家知道几行赞扬的话会

改变一个人的一天,甚至一生。

6 那么,这些激励人心的便笺的作者为什么寥若晨星呢?我猜想很多人回避写,是因为

他们太看重人们的看法。他们担心会被误解,怕别人觉得他们自作多情或者言不由衷。还有,写也要花时间,远不如打电话方便。

7 当然打电话的缺点是:说过的话留不住。而一张便笺使我们的良好意愿显得更加珍

贵。便笺是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东西,而且我们写下的字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并珍藏起来。

8 尽管写便笺会多花一些时间,但一些非常忙的人也在这么做,其中包括乔治·布什。

有人说,他政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枝随时准备写字的笔。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每次与人们接触之后,他几乎都随后写封信,内容亲切——一

句赞美之辞,一行表扬的话,或一段感谢语。他不仅写给朋友和同事,还写给萍水相逢的人以及完全陌生的人——比如那位借伞给他的人,后来收到他热情的赞扬信,感到很惊讶。

9 那些通常做作的公司高层经理们,其领导作风只能被形容为强硬、冷漠、脱离群众。

甚至这些人也开始学习写便笺去鼓舞人心,且从中获益匪浅。唐纳德·彼得森,福特公司的前主席,把每天写便笺鼓励同事当作一件日常工作。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时走出低谷取得成功主要是他的功劳。“我只不过匆匆地在备忘录或信的角上写一些鼓舞人心的话,然后传递出去,”他说道。“每天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就是鼓舞那些为你工作的人的那10分钟。”

10“太多的时候,”他说,“那些我们真正喜欢的人并不知道我们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太多的时候,我们会以为,我并没有说过什么批评的话,为什么非得去说好话呢?我们忘了,

人类需要正面的肯定或鼓励——事实上,我们靠这个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ll怎样才能写出振奋精神、温暖人心的信呢?只需要我们愿意表达我们的赏识。写这种

便笺的高手都具有我所谓的“4 S”技巧。

12 1)真诚(sincere)。没人要听虚假的赞美。

13 2)简短(shon)。如果不能用三句话表达出你的意思,你很可能过火了,写得太长。

14 3)具体(specmc)。赞扬一位业务伙伴“演讲精彩”太笼统含糊;告诉他“关于沃伦·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讲得很精彩”才是一语中的。

15 4)自然(spontaneous)。这使得便笺充满了生气,洋溢着热情,并使读者的心灵长久地感受这种生气和热情。

16当你非得到处找写信用品时,写出来的东西就难以自然,因此我总是把纸、信封和邮

票放在手边,甚至在旅行时也是如此。信封信笺不需要很花哨,重要的是要表达的思想。17那么,你周围又有谁值得你写便笺表示感谢或鼓励呢?一位邻居?为你服务的那位图

书馆管理员?一位亲戚?你的市长?你的伙伴?一位教师?你的医生?你不必富有诗意。

如果你需要一个写的理由,就找一个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例如你们共同参加的某个特殊事件的周年纪念日、生日或者节日。例如,过去的25年里,我总是为远方的朋友每年准备一张圣诞卡,而且常常在上面亲笔写上一句感谢或祝贺的话。鉴于圣诞节的氛围,就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功与得到的好运特意表示谢忱似乎是最恰到好处的。

18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言。像“最了不起的”、“最聪明的”、“最漂亮的”这种最高级的表达法使大家都感到高兴。即使你的赞美之词与现实相比稍稍超前了一点也没关系,记住,梦想的实现往往孕育于期望之中。

19今天,我收到了以前的老板和精神导师诺曼·文森特·皮尔的一封温暖的赞扬信。这

张小小的便笺上满是鼓舞人心的词句,这促使我坐到了打字机前来完成几封我早就该写的信。我不知道这些信会不会使别人的一天别有意义,但是,对我而言确实如此。正如我的

朋友堂·沃尔夫所说的:使别人充满信心,也就使自己感觉很好。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美言尽在其中

1 我当时在明尼苏达州莫里斯市的圣玛丽学校任教,马克·埃克隆是我教的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全班34个学生都和我很亲密,但马克确是百里挑一。他衣冠整洁,一副乐天派的样子,即便偶尔调皮一下,也显得那么可爱。

2 马克上课时还会说个不停。我只得一次次提醒他,未经允许讲话是不可以的。然而,每次我不得不纠正他的捣乱行为时,他的反应总是那么真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您纠正我的行为,好老师!”起初我不明白他的话到底什么意思,可是不久我就习惯了,每天都听他这么说好多遍。

3 一天上午,当马克又在不停地说话时,我没了耐心,而且犯了一个见习教师常犯的错误。我看着马克说道:“如果你再说一个字,我就用胶带把你的嘴封住!”

4 不到十秒钟就听见查克突然嚷起来:“马克又说话了。”我并没有让任何学生帮我看着马克,可是既然我已经在全班面前讲了我的惩罚办法,就要说到做到。

5 我还记得那时的情景,就好像是今天上午才发生的。我当时走到自己的桌前,不慌不忙地拉开抽屉,拿出一卷遮蔽胶带,接着一言不发地走到马克桌前,撕下两条胶带,在他的嘴上贴成一个大大的叉。然后我又回到教室的前面。

6 当我瞥了马克一眼想看看他的反应时,他对我眨了眨眼。他得逞了!我笑了起来。我

回到马克的桌旁,撕掉了贴在他嘴上的胶带,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这时全班都欢呼起来。撕掉胶带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您纠正我的行为,好老师。”

7 那年年底的时候我被安排去教初中数学。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马克又坐在了我的教室里。他比过去更英俊了,而且还是那么彬彬有礼。因为不得不仔细听我讲解“新数学”,九年级的马克不再像在三年级时那么爱讲话了。

8 有个星期五,情况使人感到有点不对头。整整一周我们都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我感觉到学生们开始泄气了,而且彼此之间变得急躁易怒。我得改变一下班级的气氛以免情况失控。于是我让他们把班上其他同学的名字列在两张纸上,在名字之间留出些空间。然后我让他们想出有关每个同学的最好的评价,并把它写下来。

9 那堂课剩下的时间全花在了完成这项工作上。但是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每人都把他们写好的两张纸递给我。查克面带微笑。马克对我说:“谢谢您教我,好老师。祝您周末愉快。”

10那个星期六,我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分别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其他人说的关于那个人

的话都一一列在上面。星期一,我把这些纸发给每个学生自己。有的有两页之多。没多久,全班都在微笑。“真的吗?”我听见有人轻声说。“我从没想到会有人看重那件事。”“我没想到别人会这么喜欢我!”

ll没有人在班上再提起那些纸。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课后或与他们的父母谈论过那些(列在纸上的)事,可是那并不重要。这次活动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学生们又感到快乐了,相互之间又愉快相处了。

12那一拨学生接着该去哪儿去哪儿了。几年后,我度假回来,父母到机场接我。开车回

家的路上,母亲问了些关于旅行的事,都是老一套:天气怎么样以及大体的旅行经历。然后谈话中有点儿冷场。母亲瞟了父亲一眼,简捷地说:“她爸?”于是父亲清了清喉咙,就像通常他要说些重要的事情之前做的那样。“埃克隆夫妇昨晚打电话来了,”他开始说道。13“真的?”我说。“我已经好几年没和他们联系了,不知道马克怎么样了。”

14爸爸平静地回答我。“马克死在越南了,”他说。“明天举行葬礼。他父母希望你能参加。”直到今天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父亲是在494号州际公路的哪个地方告诉我马克的事的。

15我以前从没见过躺在军用棺材里的军人。马克看上去是那么英俊,那么成熟。那一时刻,我的脑海里只有这么一句话:马克,只要你能和我说句话,我愿意付出一切。

16葬礼过后,马克的大多数同学到查克的农舍去吃午饭。马克的父母在那儿,他们显然

在等我。“我们想给你看样东西,”马克的爸爸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皮夹。“这是马克牺牲后他们在他身上发现的。我们想你也许能认得这个。”

17他把皮夹打开,小心翼翼地拿出两张破旧的笔记本纸。很明显,那纸已经用胶带粘贴,反反复复地折叠过。我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纸,我在那上面列出了每个同学说过的马克的优点。“真是感谢你做了这样的事,”马克的妈妈说。“你能看得出,马克很珍视它。”

18马克的同学纷纷围住了我们。查理十分腼腆地笑着说:“我还留着我的那份呢。放在我家书桌最顶层的抽屉里。”查克的妻子说:“查克让我把他的那份放在我们的结婚像册里。”“我那份也留着呢,”玛里琳说。“夹在我的日记里。”另一个同学维姬伸手到她的皮包里,拿出了她的皮夹,把她那张破旧不堪的纸给大家看。“我一直把它带在身上,”维姬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我们都留着自己的这些(优点)单子。”

19就在那个时候,我终于坐下来,哭了,为马克,也为所有永远不能再见到他的那些朋

友而流泪。

PassageⅡ

母语

l 我是个作家。顾名思义,我是那种一直喜爱语言的人。我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着迷。

我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语言的力量——它是如何唤起情感、描绘视觉图像、阐述复杂的观

点或者展示简单的事实的。语言是我的谋生工具。我使用所有的英语——在我成长过程中接触过的各种英语。

2 最近, (有件事)使我强烈地意识到我确实在使用各种各样的英语。当时,我正在给

一大群人演说,该演说我已给其他听众作过六次。演说的中心内容是关于我的创作、我的生活、以及我的书((喜福会》。演说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我想起了这次演说与以往的演说

有一个极大的不同,这使得整个演说听起来不对劲。我母亲在演说厅里。这也许是她第一次听我长篇大论,用的是我从未在她面前用过的那种英语——演讲中满是精心构造的、合乎语法的词组,大量名词化结构,过去完成时,条件短语(这些我似乎是突然发现的)。

所有这些我在学校和书本中学到的标准语言结构,都不是我在家里和母亲交谈时使用的英语形式。

3 就在上个星期,我和我母亲一起走在街上,我发现自己又一次注意到了我所用的英

语,也就是我和母亲交谈时所说的英语。我们当时正在谈论新旧家具的价格,我听见自己在说:“不那样浪费钱。(Not waste money that way.)”我丈夫也和我们在一起,他并没有注

意到我英语的变化。随即我就想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我们朝夕相处的20年里,我经常在他面前说这种英语,有时候甚至他也用这种英语和我交谈。这已经成了我们的私人语言,一种只和家人交谈时使用的特殊英语,一种伴随我成长的语言。

4 要知道,我母亲的英语表达能力并不能反映她实际上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她看财务报告,听“华尔街周”(一个有关金融新闻的电视节目),每天和她的股票经纪人谈话,而且能轻松地阅读多种书籍。可是我有些朋友跟我说他们只能听懂我母亲50%的话。有些说他

们能懂80%到90%。有些说他们一点儿也听不懂,就好像她讲的是纯粹的中文。但是对我而言,我母亲的英语是再清楚、再自然不过的了。这是我的母语。在我听来,她的语言生动、直接,富有洞察力和意象。就是这样的语言帮助我形成了我看问题、表达思想、认识世界的方式。

5 最近,我对于我母亲说的那种英语思考得更多了。跟其他人一样,在他人面前,我一

直把它称作“蹩脚”英语。可是每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就会因痛苦而畏缩。让我一直不安的是,除了用“蹩脚”一词,我想不出别的方式来形容它,就好像母亲说的英语有缺陷,需要修补,就好像它缺乏某种整体性和完整性。我听说过其他的说法,例如,“有限的英语”。但是这样说听起来也一样不合适,就好像什么都是有限的,就连人们对于说“有限的英语”的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6 我知道事情的确是这样,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有限的”英语限制了我对

她的了解。我曾为她说的英语而羞愧。我曾以为她的英语反映了她要说的话的质量。也就是说,因为她表达得不够完善,她的思想也不够完善。而且我有很多实证来支持我的观点:百货公司、银行和饭店里的工作人员不把她当回事,不为她提供优质的服务,假装听不懂她的话,或者甚至假装没听见她讲话。

7 我母亲也早就意识到她说的英语不怎么样。当我15岁的时候,她老让我假装成她给人打电话。我不得不假借她的名义进行咨询,或者甚至是向那些曾对她无礼的家伙抱怨并大喊大叫。有一次是给她在纽约的股票经纪人打电话。她已把一小笔股票投资组合卖掉,而我们刚好要在下个星期到纽约去,那是我们第一次离开加利福尼亚。我只好拿起电话用难以令人相信的、少年的嗓音说:“我是谭夫人。”

8 我母亲就站在我身后悄声说:“为什么他不寄我支票,已经两个星期晚了。很生气他对我撒谎,损失了我的钱。”

9 然后我用标准的英语说:“是的,我对此非常担忧。两个星期之前你就答应把支票寄过来,但是支票仍未寄到。”

10然后母亲的嗓门开始加大:“他想要什么,我到纽约来,当他老板的面说,你欺骗我?”我一边尽力使她平静下来,让她小点声,并同时告诉那个股票经纪人:“我无法再容忍任何借口。如果我没有立刻收到支票,我将在下个星期到纽约的时候和你的经理面谈。”

ll为什么在美国文学中没有更多的亚裔美国人涌现呢?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学习创作性写

作这一课程的人数会如此之少?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中国学生学习工科?这些都是我无法

回答的广义上的社会学问题。但是从社会调查中我已经注意到,就整体而言,亚裔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大大好于英语成绩。这使我想到或许还会有别的亚裔美国学生,他们在家里说的英语也可以被说成是“蹩脚的”或者“有限的”。也许也会有老师试图引导他们放弃

写作,学习数学和理科,就如同我当年那样。幸好,我生性叛逆,乐于证明人们对我的看法是错误的,我喜欢这种挑战。在我被录取为医学预科生之后,我在大学的第一年就成了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

Unit 3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从文化角度看性别角色

l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无数次地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构成男子阳刚之气和女子阴

柔之气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为、情感、和兴趣都既是遗传又是文化熏陶的结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学会了细微的行为举止,数量之多数以百计,这一切都带有文化的烙印,成了他们性别特征的一部分。有些行为举止是直接学到的。也就是说,别人教孩子如

何恰如其分地行事,男有男的规矩,女有女的标准。另一些跟性别有关的具体举止是无意识地或间接地学会的,因为文化为女孩子和男孩子提供的形象、向往的目标以及成人的榜样各不相同。

2 例如,最近对美国公立学校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教育中存在一种男孩比女孩更受偏爱

的文化偏见。据研究人员反映,这种偏爱是无意的、不知不觉的,但它确实存在,并每年都在影响着数百万计学生的生活。为了研究在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爱,戴维·赛德克博士和迈拉·赛德克博士,夫妇两个录制了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情形。他们的研究显示,许多自认为无性别偏爱的教师惊奇地发现,从录像带上看他们竟是那么偏心。从幼儿园到研究生课程,都可以看到教师们请男生回答问题的次数远比女生多。这对学习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总的来说,那些积极的课堂活动参与者对学习更加乐观有信心,并能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美国东北部多所最好的女子学院向男生开放之后,教授们和女学生们都发现男孩们正在“接管”课堂讨论,而女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则明显下降。近年来,在法学院和医学院的课堂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与男生相比女生处于次要的地位。

3 赛德克夫妇所做的研究显示,教师有时候会按照固有的性别模式给女孩子和男孩子布

置不同的任务,这样便不知不觉地使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一样积极地参与。例如,有位教师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上自然科学课时,不断地让小男孩去操作科学“实验”,而让女孩子只是做一些安置材料的工作。既然使用课堂材料动手操作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女孩子就这样被剥夺了重要的学习经历,这会影响到她们今后的整个人生。

4 美国教师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想法是,男孩擅长数学和自然科学,这些学科都是“难懂的”、“适合于男性的”,而女孩会在语言和阅读技能上比男孩强。这是教育中性别偏见的另一种表现。结果美国的男孩们确实在阅读上出了问题,而在数学方面女孩尽管在九岁以前一直比男孩强,但此后却落在了他们后面。这成了预言自我应验的一个例子。然而这些特征是文化造成的,而非遗传原因。例如,在德国,读书学习都被看作是“适合于男性的”,于是在阅读上有问题的便是女孩子了。而在日本,由于早期教育似乎不分性别,女

孩和男孩在阅读上就旗鼓相当。

5 在教育过程中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态度始于家庭。例如,有一项研究显示了这样一种

情况:让学龄前儿童看一幢房子的图片,然后要他们说出家里允许他们走开多远,这时男孩所指的范围要比女孩大得多,女孩指出的范围很有限,而且离家很近。女孩们不像男孩那样受到鼓励去发展求知欲和动手能力,这些正是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有用的;对女孩的教育使她们对自己家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而且期望别人对自己的优良品格和循规蹈矩加以认可。这类教诲从家庭一直延续到课堂。于是,在课堂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女孩们更依赖教师,更注重的是作业的形式和整洁而不是内容,更在乎她们所给的答案是否“正确”而不在乎智力方面的独立自主以及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教育过程占据了孩子除睡眠以外的大部分时间,社会则通过这一过程加强了它固有的价值观,并按其传统的、期望的模式造就了不同性别的人。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男生是老师的宠儿

1 教室是男生的天下;即使在他们人数并不占多数时,老师三分之二的注意力仍花在他

们身上。他们被允许取笑女生,他们作业做得马虎却受表扬,要是女生做这样的作业就得不到宽容。男生们已经习惯于做老师的宠儿。如果女生也得到同等待遇,男生就会抗议,甚至扰乱课堂。

2 以上这些话是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讲师戴尔·斯彭德在她本周出版的一本书中讲的。

她认为在男女同校的学校里,歧视女生的现象太典型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实行男女生分班上课。

3 她是根据她自己和其他老师的课堂录像这样说的。像斯彭德一样,许多老师曾有意给

女生公平的机会。斯彭德说:“有时我甚至觉得我做得太过分了,我花在女生身上的时间比男生多。”

4 录像显示并非如此。在录了像的10节课(包括中学和大学课堂)里,斯彭德对女生的

关注从未超出42%(平均为38%),而对男生的关注均超过58%。其他男女老师的情况也都相似。

5 也就是说,当老师花在女生身上的时间超过三分之一时,他们就觉得自己剥夺了男生

应得的时间。男生们自己也这样认为。“她老是问女生问题,”当老师在课堂上给了女生34%注意力时,一位男生这样说——“她不喜欢男生,她只听女生发言,”另一个班上的一位男生说——而在他的班上,老师对男生的关注占到63%。

6 男生认为老师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他们身上是公平的——如果少于这个时间,就会在

课堂上捣乱,甚至向上级主管投诉。一位老师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他们会表现得很糟糕。”

7 根据斯彭德的研究,课堂教学普遍实行双重标准。“当男生提问、表示反对甚至质疑老师时,他们通常得到尊重和奖励;而女生这样做却常常受到批评和惩罚。”

8 当男生需要老师关注时,能很快得到老师的回应。“然而女生的要求会被忽视;她们长时间地举着手,通常很礼貌地请求帮助但老师不予理睬,因为老师必须关注那些男生。”

9 一位女生在谈及一位男教师时评论道:“如果你是个女生,起火了你都不想举手告诉他。因为在他问你想说什么之前,我们已全都烧死了。”

10斯彭德说,男生的书面作业也是按不同的标准来评判的。当她让教师评判学生的论文

和课题时,在告诉老师这是男生做的之后,同样的作业给的分数会高些。一位教师在谈到一项关于发明的课题时说:“当男生决定把作业当回事时,没有哪个女生能比得上他。”但实际上,这项课题是一位女生完成的。

ll女生交上来的整洁干净的作业被嗤之以鼻。“我想她本可以多花些时间补充些事实,而不是花时间让作业显得美观,”一位老师这样评论。“很典型,是不是?所有的努力只是为

了让它好看些——你不能因为女生关注外表而揍他们一顿啊,”另一位老师这样看。但是当斯彭德指出作业是一位男生做的以后,语气就明显地改变了。

12斯彭德总结说,女生在男女混合班中总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女生像男生一样吵闹、

野心勃勃,那么她们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如果她们安静而顺从的话,又会被忽视。

13斯彭德说,有些学校推行了数学课和自然科学课男女分班上课的办法,并且发现女生

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她建议说,最有希望的解决办法是在学校内对某些课程实行男女

分班上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男女分校上学。

Passage II

你拥有哪一种大脑?

l 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有本质区别吗?我的理论是,女人的大脑生来富有同情心,

而男人的大脑则生来擅长理解和构建系统。

2 同情心是一种本能,使人们愿意去发现他人的感情和想法并用适当的情感做出反应;

而使事物系统化是另外一种本能,使人们愿意分析和探索系统结构并推导出支配系统功能的基本规则;它同时也是构建系统的本能。

3 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有一个具体的“大脑类型”。大脑通常有三种类型:有些人,同

情性强于系统性,这种大脑称作女性大脑,或E型大脑。而另一些人,系统性强于同情性,这种大脑称作男性大脑,或S型大脑。还有一些人具有同样强的同情性和系统性,这种大脑被称作“平衡型大脑”,或者B型大脑。

4 这个理论的重要特点是,你的性别不能说明你拥有哪一类型的大脑。并非所有的男人

都有男性大脑,同样并非所有女人都有女性大脑。这个理论的核心主张是,总的来说男性拥有S型大脑的人比女性多,而女性拥有E型大脑的人比男性多。

5 是不是女人更富有同情心呢?就我们平时的所见所闻来说,这个理论是成立的。例

如,我们都知道,人们在火车站台或机场休息室的报刊亭里会选择不同的读物。女人更有可能去看杂志架上有关时尚、爱情、美容、亲情、人际关系顾问、父母须知的杂志,而男人却更可能去看杂志架上有关计算机、汽车、船舶、摄影、自己动手知识、体育运动、高保真音响设备、枪械、工具的杂志。

6 但是E—S理论不只是停留在日常见闻所提供的证据上,而是收集整理了科学证据,并研究这些差异的根源。

7 关于女性富有同情心的证据来自许多不同方面。例如,研究表明,当一群孩子在一起

玩一个带单目镜的小电影放映机时,男孩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占用那个单目镜向里)

观看。他们干脆把女孩们挤到一边去了。同情心少了点,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又例如,如果你把一些孩子们可以坐在上面开的大塑料汽车放在那里让他们玩,你会看到更多的小男孩在玩“撞击”游戏。他们故意开车去撞别的小孩。而小女孩开车会小心些,经常避开其他小孩。这表明女孩对他人更体谅。

8 同情心方面的性别差异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明显表现出来的呢?的确,在12个月大的时候,女孩就比男孩做更多的目光接触。然而,我在剑桥大学自己实验室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刚出生时,女孩看脸孔的时间更长些,而男孩花更多的时间看悬在空中由机械装置控制的风铃。另外,剑桥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孩子进行多少目光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出生前的睾丸素这个生物因素。测量羊水中该荷尔蒙的含量证实了这一发现。

9 所有这些构成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女性在同情心方面有优势,其中至少涉及一些生物

方面的决定因素。那么男性在系统性方面有优势又是怎么回事呢?

10从蹒跚学步起,男孩子就对汽车、卡车、飞机、刀枪、积木以及机械玩具这些系统感

兴趣。他们似乎喜欢组装东西,搭建玩具塔和城镇或是装配车辆。男孩还喜欢玩有明确功能的玩具,喜欢有按钮的东西、会亮的东西或者能使别的物体运动的装置。

ll在成人的工作场所,你会看到同样的情况。有些职业的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都是男性。

例如金属加工、武器制造、乐器制作或建造工业如造船之类。这些职业的核心是建造系统装置。像数学、物理和工程类职业,系统性要求很高,也大都是男性的选择。

12男性更喜欢将兴趣集中在系统装置上,这一点也很早就表现出来了。我们在剑桥的研

究发现,一岁时小男孩就更爱看汽车(机械装置)题材的电影,而不是有脸孔(具有许多

面部感情的)的电影。小女孩的喜好则刚好相反。

13当然,我们知道假以时日,文化和社会化确实在决定男性大脑或女性大脑方面起一定

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都强烈表明生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作用。

14这样的理论会引起忧虑吗?一些人也许会担心:这意味着一种性别比另一种性别更优

越。但稍稍思考一下,就清楚对此不必过分担忧。这个理论是说,通常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在于吸引他们的事物和他们认为容易的事情不同,但是两性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总的来说,没有哪个性别更优越。

Unit 4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思考

1 教育界和商业界的专家们说,具有创造性是通向光明前程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下学校和家长如何才能鼓励孩子发展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

2 如果1925年迪克·德鲁听从了他老板的意见,也许我们就不会有遮护胶带这种用品了。现在我们几乎离不开它。德鲁当时就职于“明尼苏达制造和矿业公司”,通常称为3M 公司。在工作中,他研制了一种用于胶带有黏性那面的物质,黏性很强,能使物体粘在一起。但是老板却不让他做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德鲁只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改进了这种胶带。这种胶带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而他原来工作过的3M公司也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了教训:现在该公司鼓励员工抽出15%的工作时间专门用来开动脑筋搞创新。

3 现在这种策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而且全国各地的专家认为,对待孩子也应仿效这种做法,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教育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他们就能在明天的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受益于创造性的不只限于音乐和艺术领域。能取得成功的学生和成人都是那些会寻求各种办法解决问题的人。

5 创造性并非与生俱来,也不一定就是高智慧的特征。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能创造性地发挥才智。创造性是指能利用已有的资源想出新点子,而这些点子有助于解决某方面的问题。

6 遗憾的是,学校还没有想到要促使学生发挥创造性。许多教育者十分看重考试分数,强调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往往因追求正确的答案而牺牲了对创造性的培养。其结果是,孩子们能够反馈所学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灵活地应用知识。比如,他们可能熟记乘法表,却不会用它来解决数学应用题。

7 然而,在有些学校里,教育者们正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致力于研究能启发学生创

造性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把基础知识和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不再简单地问学生哥伦布何时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可能让学生思考如果哥伦布首先到达的不是加勒比地区而是纽约,情况会是如何。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应用自己掌握的关于哥伦布、纽约和加勒比地区的知识。教师们认为即便学生的回答会很可笑,也毫无关系,这也许是通向创造性的重要一步。专家认为,在课堂以及在家里,必须允许孩子们有些荒唐的念头。家长和教师们则有责任和孩子共同努力,使那些念头成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提问来鼓励孩子,同时对他们的想法和新点子表示赞赏。专家认为必须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氛围,一个尊重和赞赏而不是鄙视或不理会荒诞想法的环境。

8 在家里,家长可以做一些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的事情。如果遇到合适的问题,家长可以就该问题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决策将会带来的各种后果。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大声谈论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大声地谈论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9 具有幽默感对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也非常重要。当家长表现出幽默时,孩子们就看到了最地道的创造性。从本质上看,幽默跨越了常规界限,打破了固有模式。要创造往往也得如此。

10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也很重要。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并清楚其后果,要让孩子

从尽可能早的年龄开始这样做。做决定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即便只是在午餐的两种食物的选择上做决定也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让孩子自己做主支配时间或金钱;当他

们作出错误的决定时,不要不假思索地给予过多的帮助。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孩子迷惑不解,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有很强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从混乱中创造秩序。这是他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培养创造性——任重道远(1)

1 金陵饭店是一座舒适、现代化的宾馆,位于中国东部大城市南京市的中心。1987年春天我和妻子埃伦及我们一岁半的儿子本杰明曾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当时我们在研究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我们房间的钥匙系在一块大塑料牌上,牌上印有房间号。饭店希望客人在外出时交还钥匙,可以交给服务员或通过一个窄孔把钥匙投进一个盒子里。因为钥匙孔很窄,又是长方形的,所以塞钥匙和钥匙牌时得很小心才能对准那个孔。

2 本杰明喜欢拿着钥匙,边走边使劲摇。他也很喜欢把钥匙往钥匙孔里塞。他总是把钥匙拿到钥匙孔附近,就要把它塞进去。可是因为他太小,手不灵活,又不完全理解钥匙要放在“正好”的位置才能插进钥匙孔里,所以,他往往放不进去。但是本杰明一点儿都不烦恼。他喜欢用钥匙砰砰敲打窄孔,也许他从钥匙的撞击声以及敲敲打打给他带来的肢体感受中得到的乐趣,不亚于偶尔有几次把钥匙真的插入窄孔时所给予他的乐趣。

3 埃伦和我都很乐意让本杰明拿着钥匙在钥匙孔周围折腾。我们通常都不赶时间,他也玩得很高兴,这种“探索行为”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任何一位中国服务员——有时甚至只是个过路的中国人——只要是在附近,都会走过来注视着本杰明。一旦这个观察者明白了我们的孩子正在做什么,并注意到他对既定要做的事最初没有成功,她(少数几次是他)就会设法干预。一般来说,她会抓住本杰明的手,轻轻地但又是坚定地引导他的手直接去找钥匙孔,必要时重新调整方向,帮助本杰明把钥匙塞进去。然后她会有所期待地对埃伦或者我微笑,好像在等着我们感谢她——或者有时也会微微地皱起眉头,好像是在批评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尽到责任。

4 遗憾的是,即使是为了中美友谊,我们也并不特别感激这种干预。毕竟,这又不是本杰明在到处乱跑或者没人看管;很明显,我们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我们自己都没有干预他。然而,同样明显的是,在希望孩子怎样行事,在孩子融入社会生活时大人应起的作用方面,我们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5 带着一个小孩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就有很多机会拿本杰明和中国小孩相比较,并观察大人与小孩之间通常存在的关系。很多次大人们会走近本杰明,有时只是说句“你好”或者只是为了和他玩玩(这种情况全世界都有),但(大人)常常是想好了做什么。有时

大人们会逗本杰明,假装要给他或给他看什么东西,然后又把答应给的奖赏收回去。更多的情况是,这些大人会帮着本杰明,例如找回他在玩的球,帮他在座位上坐直,给他理理衬衣下摆或者整整鞋子,引导他远离不安全的地方,或者当他笨拙地到处乱推婴儿车时指引他一下。

6 在我们看来,对某些中国人来说小孩子显然是“该纠错的对象”。大人(甚至青少

年)几乎毫不犹豫地干涉小孩成长的过程。可能会有人认为本杰明的外貌容易让人这样做,因为他是中国人,我们在台湾收养的他;但是其他西方人也报道过类似的干预,他们的孩子可是一点儿都不像中国人。另外一点也很清楚,在多数情况下,在抚养小孩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些中国人都有一致的看法。这些看法就反映在他们和本杰明及其他西方小孩的随意交往中。

Passage II

培养创造性——任重道远(2)

1 我很快发现这件事和我在中国要做的工作直接相关:调查早期儿童教育方法(尤其在

艺术方面),更广义地说,即阐明中国人对创造力的态度。所以不久,在与中国教育者们

的谈话中,我就提起了这个“钥匙孔”的故事。我告诉他们事情的经过,要看看他们的反应。我的中国同事所持的态度与金陵饭店的那些服务员一样,极少例外。他们会说,既然大人们知道如何把钥匙放到钥匙孔里,既然这是接近钥匙孔的最终目的,既然初学走路的孩子不够大,也不够灵巧,无法独立完成想做的事,那么老让小孩子这样乱折腾有什么好处?他很可能会感到受挫或不高兴——这当然是不希望有的结果。为什么不做给他看呢?他会很高兴(他身边的人会更高兴),他会更快地学会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然后他可以去完

成更复杂的动作,例如开门或要钥匙。

2 我们在倾听他们的解释时,表示理解。我们也同意有时候告诉一个小孩怎么做是很重

要的,而且我们当然不想让本杰明受挫折。但是,正如我曾说过的,对自己毫无经验的尝试他几乎没有感到什么沮丧;相反,用“高兴”这个词来形容他应该更恰当。我们接着指出,关于这种问题很多美国人持不同的观点。

3 首先,我们不太在意本杰明是否能成功地将钥匙插进窄孔。在我们看来重要的是两件事:他玩得很痛快并且在探索。然而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设法教本杰明:人可以靠自己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自立精神在美国的中产阶级中是培养小孩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不管是把钥匙放进钥匙孔,还是画一只公鸡,或者是为做错事而道歉,只要是有人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做某件事,他就不太可能去自己弄清楚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更广义地说,他就不太会像许多美国人那样,把生活看作是一系列的境遇,在这些境遇中,一个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甚至于去发现新问题,并且用新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4 回想起来,我开始明白这个事件所反映的问题确实很关键,而且不止在一个方面很关键。它表明我们两个国家在教育和艺术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区别。说得更确切些,这件貌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教育、创造力和艺术等方面揭示了一些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感兴趣的问题。

5 正如菲利普·杰克逊指出的那样,人们可以看出,在教育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而且可以追溯到希腊时代。一种很有影响的方式是“模仿”式。在这种方式中,老师(还有“课本”)毫无疑问被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要求学生记住信息,并在随后的时间里,把传授给他们的或者说是用依葫芦画瓢的办法提供给他们的信息再反馈出来。与此传统相反的是“转化”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老师更像是个教练,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某些品质。老师会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向学生提问并把学生的注意力转l箩到新现象上,期望学生的理解力会因此而提高。可以说,在“模仿”式传统中,首要任务是培养基础技能;而在“转化”模式中,最看重的则是激发小孩的表达、创造和认识能力。

UNIT 5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运动员应该是行为榜样

1 我喜欢查尔斯·巴克利,就像他是我的亲兄弟一样,而且除了比赛中在篮板下彼此冲撞的时候(我在犹他爵士队;他在菲尼克斯太阳队),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们的爱好不

一定完全相同:查尔斯酷爱高尔夫球,要是可能的话他中场休息时都会打,我却认为把优良的牧地造成高尔夫球场是浪费。而我们能很好相处的一个原因是,我俩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管别人会怎么想——这也意味着我们时常会意见不一致。有一个例子能说明我的意思:我不同意查尔斯在他做的耐克广告中说的话。在那则广告里,他强调说:“我不是

一个行为榜样。”查尔斯,你完全可以否认自己是行为榜样,但是我认为这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我们没想要做行为榜样,而是大家要我们做。我们唯一能选择的是做一个好榜样还

是做一个坏榜样。

2 我认为成了著名运动员后,我们不能只接受随之而来的荣誉和金钱,却拒绝承担作为

榜样的责任,或者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甚至一些成年人正关注着我们,期望我们树立起一

个榜样。我的意思是,首先为什么我们能有机会做广告呢?因为有人会以我们为榜样,他

们买某种运动鞋或某种麦片,(仅仅)因为我们在用这些东西。

3 我喜欢成为榜样,并努力去做个好榜样。但这并不是说我总是做得很好。我决非圣

贤,我会犯错误,而且有时还会做一些非常幼稚的事情。我并非每天早上醒来都具备了做

榜样的好心情。有些日子,我并不想同遇见的每个球迷都摆姿势合影,不想抱起婴儿拥

抱、亲吻(无论他们有多可爱)。处在这种时候,我就尽量避开公众。

4 但做个好榜样并不需要十全十美,而且人们也不应该期盼完美。如果由我来判定一个

篮球运动员是否是个好榜样,我想知道的是:他在球场之外,是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积

极的影响?他自己付出了多少时间或金钱去帮助那些敬仰他的人?他显示出一个优秀者应

具有的诸如诚实、毅力这些品格吗?但我不会问他是否以我的那种方式生活,或者是否以

我处理事情的方式来应付每一个局面。

5 查尔斯在他的广告中所说的有一点我赞成,那就是“我能扣篮并不意味着我应该养育

你们的孩子。”但是,有时家长们也需要一点帮助。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说:“你想想卡尔·

马龙、斯科蒂·皮蓬、查尔斯·巴克利或大卫·罗宾逊会那样做吗?”有时候,这是很管用的。如果有人这样提到我的名字,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父母应该成为自己孩子的行为

榜样。然而实际情况是孩子们有许多其他的行为榜样——老师、电影明星、运动员、甚至

其他孩子。作为运动员,我们不能取代父母,但是我们能协助他们去加强和巩固他们努力

教给孩子的那些思想。

6 父母们一定不能做得太过火。他们有时把我们奉若神明,使我们感到是在走钢索——

在这么细的钢索上我们最终必定会摔下来。这不是一件让我感到特别自豪的事:在犹他州

曾经有孩子家长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要知道,卡尔,我们全家都对你崇拜得五体投地,在我们家里,我们把你的照片和基督画像一起并排挂在墙上。”这就太过分了。难怪有些运动员不愿做行为榜样。谁会愿意被拔得那样高呢,那是能达到的标准吗?设想一下,有人把

你真人大小的照片挂在墙上,而且每晚睡觉前都要对着你的照片倾诉一番,这是很可怕的。

7 时刻处在公众的注视之下有时令人难以忍受。我十分同情迈克尔·乔丹,他不得不对

付有关他赌博的负面报道。我想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分分秒秒、日复一日都被如此密切

地注视着是什么滋味。曾经有人对我说,我个人的情况还不至于那么糟,因为出了犹他州

就没人认识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自从我作为梦之队的一员参加了奥运会的比赛后,我

无论到哪里都会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这有时使人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我有好几次想

买一辆哈利一戴维森牌的大摩托车,骑着它逛逛街。首先爵士队会大发雷霆,说这太危险。其次,每个人都会盯着我,看我是否戴了头盔,是否按照限定的速度行驶,是否安全转

弯,不一而足。一旦我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就会有人说:“这给其他骑摩托车的人树立了什么榜样啊?”

8 但是,做一个行为榜样的好处要多于坏处。想到某个孩子决定在学业上再做一番尝试

而不是辍学,或者碰到有人向他兜售毒品时,能从毒贩子身边走开,而这其中也有你的一

小部分功劳时,那种感觉好极了。但是我要鼓励父母们去做一件事,那就是提醒他们的孩

子无论他们敬仰哪位运动员,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这样一来,如果孩子们心目中的英

雄犯了错误,他们就不会觉得世界末日到了。

9 我决不会因为某个人说了心里话而批评他。如果查尔斯认为他自己不是个行为榜样,

这是他的权利。但我认为他是一个行为榜样,而且是一个好榜样。如果他能戴上NBA的冠军戒指,我也许会把他当作我自己的行为榜样。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运动员不应是行为榜样

1 如今有关运动员犯罪行为的报道如此之多,以至于体育专栏变得像警方报告栏了。这是怎么回事?美国的体育迷们在吃早点喝咖啡时不禁都会问:我们的英雄们怎么了?

2 我们渴望运动员成为英雄,这不难理解。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运动员们展现出了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体内焕发着活力。体育运动的确让我们目睹了真正可以称之为勇敢、激动人心、优美乃至高尚的行为。在一个日益复杂无序的世界中,体育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时常目睹某种伟大表现的竞技场。

3 然而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社会想从英雄身上寻求的品质,如大公无私、社会意识等等,恰好与运动员所需的品质大相径庭,用这些品质是无法把一个有体育天赋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的街坊小孩变成迈克尔·乔丹的。要成为一名体育明星,你必须具备非凡的竞争意识,并全力以赴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这些品质很可能会造就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却未必能塑造一个伟人。此外,我们的社会用它自己创建的培养运动员的制度,进一步助长了这些特征。该制度的特点是:责任有限,待遇丰厚。

4 运动员自身也为这种制度付出了代价。由于受到的训练是,永远拿自己与周围人的成

绩相比较,许多年轻运动员便产生了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被社会学家沃尔特·谢弗称之为“有条件的自我价值”。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只要自己被看作是“胜者”,便会被父母、

教练以及同伴这些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人所接受。不幸的是,他们变得很自负,表现得就像他们的运动生涯会永远辉煌下去。

5 年轻的运动员们深知,是成功给他们带来了回报,而不是艰辛和诚实的比赛。对于那

些能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体育竞技中崭露头角的运动员来说,“回报”往往是一种人为设置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使他们免于承担其他学生要面对的许多责任。教练自身的工作当然取决于如何保住获胜的项目,他们会保护运动员,确保他们的参赛资格不受到任何威胁。例如,如果某个运动员惹上了官司,教练便很可能会干预——请一位律师,甚至还会设法使案件悄悄驳回不予受理。在某些学校,运动员甚至不用自己选课或买书,体育系替他们包办了一切。体育系的员工早上叫醒队员并带他们去课堂,这也并非闻所未闻的事。

6 鉴于上述情况,许多年轻的美国运动员缺乏成熟的是非观也就不足为奇了。爱达荷大学的莎伦·斯托尔教授对全国从初中到大学的一万多名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她报道说在伦理道德方面,运动员们总是比非运动员得分低,而且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得分越低。

7 大学的过分呵护、当地社区的吹捧、公众给予的明星地位,以及七八位数字的年薪,

这些使得成功的运动员必然形成这样的感觉:他们是有特权的人——他们也确实是有特权的人。当他们因为享有特权便自认为可以为所欲为时,危险就随之而至。

8 迈克·泰森当然是这一现象最明显的例子。他年轻时就被灌输他是与众不同的——他

的教练员屈斯·达马托单独为他制定了一套训练规则,而为所有其他拳击手制定了另一套要求更高的规则——而且他的整个成年时期都生活在一群仰慕他的“奴隶”中。泰森终于渐渐相信,他所见到的一切都理应归其所有,俨然一个中世纪的国王。由于一生可享尽荣华富贵,他将拳击台外的时间都用来追逐又抛弃他所要的东西:房子、汽车、珠宝、服饰以及女人。由于强奸案的曝光,无数的女人讲述了当泰森向他们提出性要求而被拒绝时,他竟吃惊地说道:“你们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不用说,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像迈克·泰森那样;有许多运动员认识到自己此生被赋予了非凡才能,愿意给社会一些回报。

9 总有一些杰出的个人会从我们所创建的畸形的体育制度中脱颖而出。明尼苏达海盗队

的艾伦·佩奇从橄榄球队退役后,成了一名成功的律师并创立了佩奇教育基金会,资助全

国的少数民族和贫困儿童上大学。明尼苏达州的法官原先总是由联谊会任命的,由于对这

一体制不满,佩奇在法庭上对此提出了质疑,并终于获选为最高法院的法官。他于是成为

第一个当选为明尼苏达州州级官员的黑人。令人欣慰的是,在职业运动员的行列里,总能

找到一些真正的英雄(或者,用一个更现代的词:行为榜样)。

10然而,人们期望运动员来充当社会的英雄是一种误导,也许比我们期待在演员、律师

或者管道工等行业中产生社会英雄更不明智。运动员所起的社会作用的确很重要(设想一

个没有体育运动的社会,我是不愿意生活在其中的),但他们与英雄所起的作用有本质的

不同。

PassageⅡ

为胜利而拼搏

l 我女儿是一名运动员。如今这话不再使许多父母觉得不同寻常,但对我依然非同一

般。安在上高中前对体育并不真正感兴趣。打球时,她不喜欢四处跑动,时常失球,还有

一个讨厌的习惯,在运动场或球场上会笑个不停。

2 安对体育不感兴趣还不算,还有一个不利于体育生涯的因素,那就是安越长越漂亮。

到了八年级,天生丽质外加牙科矫形,使她出落成一个身高5英尺8英寸、重125磅、有着迷人微笑和棕色眼睛的美人。人们也都这样对她说。正如许多年轻女性所知,长得漂亮并永葆青春靓丽被认为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成就。它可以使你坐享美貌带来的无条件的回报。安

喜欢引人注目,在八年级年鉴中获得女性“靓发”称号时,她不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3 所以,当她成为运动员时,大家都吃了一惊。最初显示她对体育开始感兴趣的迹象是

她加入了高中的越野队。她9月初报名入队,三天内就成了队里的第三名。不仅如此。在11 月一个雨天的下午,安跑完3.1英里的山地越野赛后,到家时满身是泥,衣衫不整。她头发都湿透了,早晨小心翼翼涂上的睫毛膏,在眼睛下成了一个个黑圈。我想,这下好了,等

着阿斯特小姐瞧瞧她在镜中的模样吧。但是,在八年级拥有最漂亮头发的她,坚持完成了

赛季,后来相继在越野赛、英式足球、篮球和橄榄球比赛中获得校名(首)字母奖励。

4 “我非常喜欢运动,”她告诉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我也喜欢运动,尽管人到中年

还攻读博士学位的我几乎无暇打球或者观看比赛。我对运动的热爱与我的生活目标以及我

对三个女儿的殷切希望密切相关。我已开始感受到体育的意义,它与女人们通常感受到的

有关生活的意义截然不同。我认为这挺好。

5 拿我丈夫来说吧,他以全然不同的方式与安交谈,因为此时他意识到安参加比赛是认

真的,不像有些人只想健身以便在班级舞会上穿上礼服时看上去漂亮些。他提醒安,攻击

性要强,向球冲去,要全身心投入。

6 要全身心投入。正当篮球赛季,安的热情却有所减退,她受到了父亲最严厉的批评。“你假装打得很卖力,”他说。“你喜欢坐在一旁当替补?你喜欢旁观队友打球?”

7 我真想知道,面对这类忠告,这孩子是怎么想的呢?多年来,在家里,在学校,无数

的广告都在告戒她:要文静,要乖,要稳重。学校老师曾说过,安话太多,不够听话,太

肤浅。我曾给她穿上有很多褶边的裙子,嘱咐她别弄脏了。理想的女性在广告中都稳重而

冷静,面无表情,从而显得优雅成熟。一位少女如何能知道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呢?你有没

有真正注意过什么是全身心投入?它既不是文静也不是优雅,也绝对不是漂亮。

8 终于,她又恢复了往日的紧张认真。在中场休息时,她会寻找她的父亲,于是他从露

天看台出来,和她讨论如何应对严密防守,如何发现没有被盯死的队友,如何改善她的跳

投动作。我总是在球场边看着他们,一个高个子男人和一个高个子女孩,讨论如何打好

球。

9 并不是说她们这一代女性没有潜伏的危险。偶尔我脑海中会呈现这种恐怖场面:一个律师模样文质彬彬的英俊青年看上了我的女儿安。他下意识地自言自语道:集中了多好的遗传基因啊,与我的宝马车和住房不是很相配吗?之后,我就看见安梳着漂亮的新发型,和那家伙吻别后,就和她漂亮的朋友们到最近的购物中心花钱去了。

10有一天傍晚6点,她从垒球选拔赛回来。她眼睛下又有黑圈,这是疲惫不堪而不是化妆引起的。“我今天太卖力了,”她说。“我感觉要病倒了。”

11体力恢复后,她解释说,她想打某个位置,但这个位置竞争很大。她说:“我不会让别人得到这个位置,我得证明我能行。”后来,我们得知她没能得到她很想要的三垒位置,不过她将加入学校体育代表队。我丈夫向她解释教练的做法,并要求她继续努力。“你现在做得很好,”他说。她脸上露出了那种“我会不断努力”的神情。

12当然,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没有意识到她的自我定义能力。当我建议她参加学

校戏剧演出或年鉴编写时,她告诉我:“妈妈,我是一名运动员。”但是她确实使我们几个人重新考虑自己的生存观点:她的两个妹妹认为女子参加运动是天经地义的,她父亲则更加支持女性,我也一样。这不,每当我怀疑自己的能力时,我就对自己说:玛格丽特,要奋力拼搏。难道你想当替补队员吗?

13于是我又激情万丈了。

14我不是说参加体育运动是年轻女性的必然选择。这绝非易事——要输球,受妒忌,面

对残酷的竞争,还有针对你个人表现的激烈批评。

15我并不是暗示运动场景也是一种道德剧。女孩子的运动可以很有趣。你不能忘记,在

绿茵场上的是一群深谙“可爱”这个词含义的人。有一次比赛,我注意到安的马尾辫上扎着一根蓝丝带,后来我发现队里每个女孩都系着一模一样的蝴蝶结。但我有点无法想象聚集在波士顿花园更衣间的凯尔特人队的球员们会同意系同色的汗巾。

16追求运动的理想以及一个女孩勇敢地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一现实,使我感动,令

我惊奇,让我充满希望,让我惊叹得说不出话来。

17我看她在场上带球。我们在看台上大声地为她加油,尽管我知道她听不见。她竭尽全力,脸涨得通红,全力以赴投入比赛:运球、吸引防守、过人、奔跑。队友又把球回传给她。她们冲破了对手的防线,她冲向球篮。她的父亲看着她;她的两个妹妹看着她;我看着她。我在想着,冲啊,安,快冲。

UNIT6

课内阅读参考译文

风险与你

1 在说不定的某个时候,我们大家都曾充当过疑病症患者的角色,只凭一些轻微的症状便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可怕的病。有的人只要一听说一种新的疾病,就会去检查,看自己是否可能患了这种病。然而,对疾病的恐惧并非我们唯一的恐惧。同样,患病的危险也并非我们唯一会遇上的危险。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威胁,诸如对我们生命的威胁,对我们平和心境的威胁,对我们家人的威胁,对我们未来的威胁。从而产生了好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我买的食品安全吗?给孩子们的玩具会伤害他们吗?我们家的人是不是不

该吃熏肉?我度假时会不会遭抢劫?我们的疑虑就无休止地增加。

2 对生活中风险的担忧与疑病症有相似之处;二者的恐惧或忧虑皆起因于信息不全面。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别。疑病症患者通常可以求助于医生,以便澄清疑虑——要么你得了你所怀疑的疾病,要么你没得。但当涉及到其他形式的风险时,事情就要困难

得多,因为对许多风险来说,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3 风险几乎总是一个可能性的问题而无确定性可言。你也许会问:“我该不该系安全带?”如果你坐的车要与其他车正面相撞,那当然该系安全带。倘若你的车侧面被撞,因安全带装置遭破坏而被困在车里,无法挣脱,那怎么办呢?这是否意味着你该再花些钱在车内安

一个保险气袋呢?同样,在正面相撞的情况下,保险气袋完全可以救你一命。但是,万一

正当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保险气袋突然意外充气膨胀,从而导致了本来绝不会发生的事故,那又该如何是好?

4 上面说的这一切,只是从另一角度说明我们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有

些风险——常常是潜在的重大风险——与我们的每个业余爱好、所做的每项工作、所吃的每种食物有关,换句话说,与所进行的任何活动有关。但我们又不能,也不该因危险存在于我们将要做的每件事,而变成战战兢兢的神经症患者。有些活动是比其他活动更危险。关键在于要让自己了解相应的风险,然后相机行事。

5 例如,两车相撞时,大车总的说来要比小车安全些。可究竟能安全多少呢?答案是这样:在一起严重的车祸中坐小车丧生的可能性是坐大车的两倍左右。然而,大车通常比小车贵(并且消耗更多的汽油,由此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风险!)。那么我们该怎样确定什么

时候值得为降低风险增加花费呢?例如,避免风险最保险的做法也许是去买一辆坦克或装

甲车,从而把撞车时死亡或受伤的风险降到最小。然而,即便你买得起,这笔额外的费用以及忍受坦克或装甲车所带来的不便是否值得呢?

6 在我们尚不知所涉及的风险程度之前,我们还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

去衡量风险程度呢?有些人似乎认为答案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例如,我们知道每年

大约有25,000人死于车祸。相比之下,每年只有大约300人死于矿山事故和灾难。这难道就意味着乘坐汽车要比采矿危险得多吗?未必。事实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两亿人经常性

地以车代步;而大概只有70万人从事采矿作业。我们评估一种风险时,所需要的有关数字是一个比率或分数。该分数的分子告诉我们在某个特定时期由于从事某种特定活动而丧生或受伤的人数;其分母告诉我们在这一时期从事这种活动的总人数。这样,所有的风险程度都是由比率或分数表示,其大小介于0(无风险)到1(完全风险)之间。

7 通过把所有风险都简化为这种比率或分数,我们便可以开始比较不同种类的风险,如

比较采矿与乘坐汽车。这个比率越大,也就是说它越接近l,那么有关活动的风险就越大。在刚才讨论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用每一活动中死亡的人数除以参与该活动的总人数,从而找出汽车旅行与采煤的相对安全性。此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乘坐汽车旅行的风险是每一万人中大约有一人丧生;而就采矿而言,其危险程度是每一万矿工中大约有四人死亡。所以,尽管在车祸中丧生的人远比采矿要多,其实后者的风险是前者的四倍。这些比率使我们能够对毫不相干的活动或情形的危险性加以比较,即便差别如苹果与橘子那样大也能比较。如果你反对冒险,你就会选择风险比率较小的活动。如果你无所畏惧,那么你往往会对高比率不太在乎,除非它们大得令人难以承受。

8 我们一旦明白了风险是永远无法从任何情况中完全去除的,因而就没有绝对安全的

事,我们也就会明白问题的关键不是要彻底避免风险,而是要理智地管理风险。风险管理需要两大要素:常识以及与我们可能要承担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相关的信息。

课外阅读参考译文

健康威胁

l 民意调查一再告诉我们,美国人最为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健康,其次才是环境问题。这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身体健康显然比生病要好。美国人现在对健康如此关注,是有点令人吃惊,因为他们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健康得多。许多曾令人恐惧的疾病现在或者

新编大学英语教案(第二册)_unit2communicationproblems

新编大学英语教案(第二册)_U n i t2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 s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Unit Two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eaching Objectives 1. Let the students have some ideas of the common ways we usually use in our daily life to communicate. 2. Make the students find the efficient way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3. Let the students come up with the ways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Teaching allotment six academic hours Focus points 1.key words and phrases assume, conflict, convey, emphasis, ignore, misinterpret, react, verge, feel like, for effect, on the verge of, pull out, take----lightly 2.difficult sentences 1) When Martians and Venusians first got together, they encountered many of the problems with relationships we have today. 2) So when communication problems emerged, they assumed it was just one of those expected misunderstandings and that with a little assistance they would sure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3) To fully express their feelings, women would tend to exaggerate the facts a little bit for effect and use various superlatives, metaphors, and generalizations. 3.grammar focus prefix “mis---”的不同意义 Related Information It is well-known that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is never easy, an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older one is when one attempts a new language, the more difficult it becomes. This is at least partly due to what is known as language interference, meaning that the linguistic patterns of our first language interfere with those of the second because no two languages have exactly the same sounds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a very large vocabulary because it has incorporated words from many other languages over the centuries. This is nowhere more apparent than in its color words. For example, there are many words that express the color “purple”, describing its different shades and hues: mauve, violet, lilac, or lavender. An interesting 2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课文翻译一善良之心,久久相依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是爸爸帮我保持平衡奥古斯塔斯 , J , 布洛克 1 随着我渐渐长大,当别人看见我和爸爸在一起,我会觉得很尴尬。他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跛得很厉害。我们一起走时,他要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才能保持平衡,人们就会盯着我们看。对这种不必要的注意我觉得非常难堪。他也许曾注意到,或着觉得烦恼,但他从来没有流露出来。2 要协调我们的步伐并不容易,他(的步子)一瘸一拐的,我(走起来)则缺乏耐心。因此,我们走路的时候并不怎么说话。但出发时,他总是说:“你定步伐,我会尽量跟上。”3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往,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不论生病还是碰到恶劣的天气他都去上班,几乎没有旷过一天工。即使别人无法上班,他也要去办公室。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自豪。4 当地上有冰或雪的时候,即使有人帮忙他也无法走路。这时,我或者我的姐妹就用孩子玩的雪撬拉着他,穿过纽约布鲁克林的街道,直到地铁的入口处。一到那儿,他就能紧紧抓住扶手一直走下去, 地铁道里比较暖和,下面的楼梯不结冰。曼哈顿的地铁站正好是他办公楼的地下室,因此除了从布鲁克林我们去接他的地方到回家为止,他都不用再出去。5 一个成年男子要有多少勇气才能承受这种屈辱和压力,我现在想来惊讶不已。他从没有痛苦或抱怨,他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我感到不可思议。6 他从不把自己当作同情的对象,也从不对更幸运的或更能干的人表示任何嫉妒。他在别人身上所寻找的是一颗“善心”。如果他找到了一颗善心,那么有这么颗心的人对他来说就是一位大好人了。7 由于年龄的增长,我相信那是一种用来判断人的恰当的标准,尽管我还不能精确地知道什么是一颗“善心”。但是,当我自己没有的时候,我是知道的。8 尽管很多活动我爸爸不能参加,但他还是尽量用某种方式参与。当本地的一支棒球队发现缺经理的时候,他使它维持下去。他是一个很懂行的棒球迷,经常带我去埃贝茨球场看布鲁克林的道奇队打球。

新编大学英语4课文翻译(包括课后文章翻译)和答案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BDCAC AADBB Vocabulary 1. 1) A. entertaining B. entertainment C. entertained D. entertainer 2) A. recognizable B. recognized C. recognition 3) A. tempting B. temptation C. tempt 4) A. reasoned B. reasoning C. reasonable D. reason 5) A. analyzed B. analytical C. analyst D. analysis 6) A. valuable B. valuation C. valued/values D. values 7) A. humorist B. humor C. humorous D. humorless 8) A. understandable B. understanding C. understand D. misunderstood 2. 1)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2) a sense of safety/security 3) a sense of inferiority 4) a sense of superiority 5) a sense of rhythm 6) a sense of justice 7) a sense of shame 8)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9) a sense of direction 10) a sense of urgency 3. 1) Lively behavior is normal 2) Fast cars appeal to 3) diverse arguments 4) I asked my boss for clarification 5) sensitive to light 6) Mutual encouragement 7) made fun of him 8) persists in his opinion/viewpoint 9) to be the focus/center of attention 10) we buy our tickets in advance 4. 1)certain/sure 2) involved 3) end 4) behavior 5) disciplining 6) agreed 7) individually 8) first 9) response 10) question 11) attempt 12) voice 13) directly 14) followed 15) trouble Unit 2 便笺的力量 Reading comprehension 1略 2 FFTFTFTFTTFTFT Vocabulary 1. Creating Compound Words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原文翻译详细笔记

Finding fossil man 发现化?石?人 Why are legends handed down by storytellers useful? We can read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5,000 years ago in the Near East, where people first learned to write. But there are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even now people cannot write. The only way that they can preserve their history is to recount it as sagas -- legends hand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of storytellers to another. These legend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migrat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long ago, but none could write down what they did. Anthropologists wondered where the remote ancestors of the Polynesian peoples now living in the Pacific Islands came from. The sagas of these people explain that some of them came from Indonesia about 2,000 years ago. But the first people who were like ourselves lived so long ago that even their sagas, if they had any, are forgotten. So archaeologists have neither history nor legends to help them to find out where the first 'modern men' came from. Fortunately, however, ancient men made tools of stone, especially flint, because this is easier to shape than other kinds. They may also have used wood and skins, but these have rotted away. Stone does not decay, and so the tools of long ago have remained when even the bones of the men who made them have disappeared without trace. 读到flint 打?火?石anthropomorphic ?人格 化拟1anthropo ?人类 的让步?一?一trace back date back read of read about a trace of ?一些

新编大学英语2课文原文

【1-A】 A Good Heart to Lean On ore than I realized, Dad has helped me keep my balance. Augustus J. Bullock [1] 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as embarrassed to be seen with my father. He was severely crippled and very short, and when we would walk together, his hand on my arm for balance, people would stare. I would be ashamed of the unwanted attention. If he ever noticed or was bothered, he never let on. [2] It was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our steps—his halting, mine impatient—and because of that, we didn't say much as we went along. But as we started out, he always said, “You set the pace. I will try to adjust to you. ” [3] Our usual walk was to or from the subway, which was how he got to work. He went to work sick, and despite nasty weather. He almost never missed a day, and would make it to the office even if others could not. It was a matter of pride for him. [4] When snow or ice was on the ground,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walk, even with help. At such times my sisters or I would pull him through the streets of Brooklyn , N.Y. , on a child's sleigh to the subway entrance. Once there, he would cling to the handrail until he reached the lower steps that the warmer tunnel air kept ice-free. In Manhattan the subway station was the basement of his office building, and he would not have to go outside again until we met him in Brooklyn on his way home. [5] When I think of it now, I marvel at how much courage it must have taken for a grown man to subject himself to such indignity and stress. And I marvel at how he did it—without bitterness or complaint. [6] He never talked about himself as an object of pity, nor did he show any envy of the more fortunate or able. What he looked for in others was a “good heart”, and if he found one, the owner was good enough for him. [7] Now that I am older, I believe that is a proper standard by which to judge people, even though I still don't know precisely what a “good heart” is. But I know the times I don't have one myself. [8] Unable to engage in many activities, my father still tried to participate in some way. When a local baseball team found itself without a manager, he kept it going. He was a knowledgeable baseball fan and often took me to Ebbets Field to see the Brooklyn Dodgers play. He liked to go to dances and parties, where he could have a good time just sitting and watching. [9] On one memorable occasion a fight broke out at a beach party, with everyone punching and shoving. He wasn't content to sit and watch, but he couldn't stand unaided on the soft sand. In frustration he began to shout, “I'll fight anyone who will sit down with me! I'll fight anyone who will sit dow n with me! ” [10] Nobody did. But the next day people kidded him by saying it was the first time any fighter was urged to take a dive even before the bout began. [11] I now know he participated in some things vicariously through me, his only son. When I played ball (poorly), he “played” too. When I joined the Navy, he “joined” too. And when I came home on leave, he saw to it that I visited his office. Introducing me, he was really saying, “This is my son, but it is also me, and I could have done this, too, if things had been different. ” Those words were never said aloud. [12] He has been gone many years now, but I think of him often. I wonder if he sensed my reluctance to be seen with him during our walks. If he did, I am sorry I never told him how sorry I was, how unworthy I was, how I regretted it. I think of him when I complain about trifles, when I am envious of another's good fortune, when I don't have a “good heart”. [13] At such times I put my hand on his arm to regain my balance, and say, “You se t the pace. I will try to adjust to you.” ( 703 words)

新编大学英语4unit2book4听力原文和答案核对版

Part 1 Listening 1 Ex1: C A D C B Ex2: 1) approaching 2) left 3) toilet 4) locked 5) Tickets please 6) pushed 7) stamped Scripts: Two Belgians and two Dutchmen traveled regularly to work on the same train. After a while the Dutchmen saw that the two Belgians only had one ticket between them and asked how they managed to achieve this. The Belgians explained that when they heard the conductor approaching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carriage, the two of them left their seats, went into the toilet and locked the door. When the conductor knocked on the toilet door, saying, "Tickets, please!", they pushed one ticket under the door. It was then stamped and pushed back under the door again. The Dutchmen thought this was a very good idea and the following morning bought one ticket between them. When they got to their carriage there was only one Belgian. They told him what they had done and asked the Belgian if he had a ticket as he was traveling on his own. The Belgian said he did not have a ticket at all and when they asked how he proposed to manage to travel free of charge, he told them they would have to wait and see until the conductor arrived, but he had no doubt that he would manage it without difficulty. As soon as they heard the conductor coming, the two Dutchmen immediately went to the toilet and locked the door. A few moments later, the Belgian followed them down the corridor and knocked on the toilet door, saying, "Tickets, please!" One ticket appeared under the door. Questions: 1.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2. What did the two Dutchmen want to know from the two Belgians 3. How did the Dutchmen feel about the Belgians' behavior 4. What did the Belgian do when asked if he had a ticket 5. Who finally managed to travel free of charge Listening 2 Ex1: 1 department store 2. attend college 3. difficult 4. physical education 5. terrified Ex2: FTTFT Scripts: My name is Atsuko Saeki. I work as a salesclerk in a big department store in Fuji, Japan. Six years ago when I was 21 years old, I went to California to attend college.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I had ever imagined. It wasn't like the descriptions I had read in my textbooks. People often seemed tense and so I felt very alone. One of my hardest classes was physical education. We often played volleyball. All the other students were good at it, but I clearly wasn't. One afternoon, the teacher asked me to hit the ball to my classmates. For most people, this would be easy but I was terrified that I would make a fool of myself. When one of the boys on my team saw how nervous I was, he walked up to me and whispered, "Come on, you can do that." You can't imagine how those words of encouragement made me feel. I was so happy that I almost cried. I managed to hit the ball and I think I thanked the young man, but I'm not sure. I have never forgotten his kind words of encouragement. He probably doesn't even remember what he said to me or how much his kindness meant to me. Whenever things aren't going well, I think of those simple words of encouragement: Come on, you can do that.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0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0 【课文】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What does the computer industry thrive on apart from anarchy? Technology trends may push Silicon Valley back to the future. Carver Mead, a pioneer 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tes there are now work-stations that enable engineers to design, test and produce chips right on their desks, much the way an editor creates a newsletter on a Macintosh. As the time and cost of making a chip drop to a few days and a few hundred dollars, engineers may soon be free to let their imaginations soar without being penalized by expensive failures. Mead predicts that inventors will be able to perfect powerful customized chips over a weekend at the office -- spawning a new generation of garage start-ups and giving the U.S. a jump on its foreign rivals in getting new products to market fast. 'We've got more garages with smart people,' Mead observes. 'We really thrive on anarchy.' And on Asians. Already, orientals and Asian Americans constitute the majority of the engineering staffs at many Valley firms. And Chinese, Korean, Filipino and Indian engineers are graduating in droves from California's colleges. As the heads of next-generation start-ups, these Asian innovators can draw on customs and languages to forge tighter

新编大学英语(浙大版)第二单元2-2 课文

Unit 2 Psychology in Our Daily Life After-Class Reading PASSAGE I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New Words account * n. 账户,户头 e.g. I opened an account at my bank in your name. charge accounts 赊欠户,赊欠帐 actually * adv. in fact, really 实际上 e.g. I didn't actually see her--I just heard her voice. addicted * adj. unable to stop doing or using something, especially something harmful 上瘾的,沉湎于......的 e.g. She's become addicted to love stories. addiction n. 瘾,沉溺 advertise * v. 为......做广告,宣传 advertiser * n. 广告商 alcohol * n. drinks that can make people drunk, such as beer, wine, and whisky 酒 amount * n. a collection or mass (especially of something which cannot be counted) 数量,数额 e.g. I still do a certain amount of work for them. assignment * n. task, homework 任务,作业 e.g. The student's assignment was to write a book report.

浙大出版社 英语答案(第四册)

新编大学英语4(浙大版)课后习题答案共同学们欣赏嘎嘎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转载自W~XなK¤转载于2010年03月15日 11:55 阅读(0) 评论(0) 分类:移花接木权限: 公开 Unit1 1. 1) A entertaining B entertainment C entertained D entertainer 2) A recognizable B recognized C recognition D 3) A tempting B temptation C tempt 4) A reasoned B reasoning C reasonable D reason 5) A analyzed B analytical C analyst D analysis 6) A valuable B valuation C valued/values D values 7) A humorist B humor C humorous D humorless 8) A understandable B understanding C understand D misunderstood 2. 1)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2) a sense of safety/security 3) a sense of inferiority 4) a sense of superiority 5) a sense of rhythm 6) a sense of justice 7) a sense of shame 8) a sense of helplessness 9) a sense of direction 10) a sense of urgency 3. 1) Lively behavior is normal 2) Fast cars appeal to 3) diverse arguments 4) I asked my boss for clarification 5) sensitive to light 6) Mutual encouragement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1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41 【课文】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t what point does the training of a captive wild elephant begin? Two main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for training elephants, which we may call respectively the tough and the gentle. The former method simply consists of setting an elephant to work and beating him until he does what is expected of him. Apart from any moral considerations this is a stupid method of training, for it produces a resentful animal who at a later stage may well turn man-killer. The gentle method requires more patience in the early stages, but produces a cheerful, good-tempered elephant who will give many years of loyal service. The first essential in elephant training is to assign to the animal a single mahout who will be entirely responsible for the job. Elephants like to have one master just as dogs do, and are capable of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personal affection. There are even stories of half-trained elephant calves who have refused to feed and pined to death when by some unavoidable circumstance they have been deprived of their own trainer. Such extreme cases must probably be taken with a grain of salt, but they do underline the general principl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phant and mahout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aining. The most economical age to capture an elephant for training is between fifteen and twenty years, for it is then almost ready to undertake heavy work and can begin to earn its keep straight away. But animals of this age do not easily become subservient to man, and a very firm hand must be employed in the early stages. The captive elephant, still roped to a tree, plunges and screams every time a man approaches, and for several days will probably refuse all food through anger and fear. Sometimes a tame elephant is tethered nearby to give the wild one confidence, and in most cases the captive gradually quietens down and begins to accept its food. The next stage is to get the elephant to the training establishment, a ticklish business which is achieved with the aid of two tame elephants roped to the captive on either side. When several elephants are being trained at one time, it is customary for the new arrival to be placed between the stalls of two captives whose training is already well advanced. It is then left completely undisturbed with plenty of food and water so that it can absorb the atmosphere of its new home and see that nothing particularly alarming is happening to its companions. When it is eating normally, its own training begins. The trainer stands in front of the elephant holding a long stick with a sharp metal point. Tw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