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植物化学复习资料

中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植物化学复习资料

中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植物化学复习资料
中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植物化学复习资料

一.掌握天然产物生合成途径:

1、醋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蒽酮类、酚类化合物由此途径生成

2、甲戊二羟酸途径: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由此途径生成

3、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天然产物中具有C6- C3 结构的香豆素、木质素、苯丙素及C6- C3 - C6结构的黄酮类成分由此途径产生。

4、氨基酸途径: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产生

5、复合途径:1) 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

2)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3) 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4) 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

5) 氨基酸—莽草酸途

二.掌握植物化学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及特点

(一)提取方法:如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固相提取法一)溶剂提取法

是根据植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植物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1)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①药材的粉碎度:一般越细提取效率越高。

②温度:一般温度高有利于提取。

③浓度差:越高,提取效率越大。最好的增大浓度差的方法是:搅拌、换溶剂、渗漉。

④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旦组织内外达到提取平衡,再长的时间也是无用的。

⑤植物的新鲜程度: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宜用干燥植物。用水提取含有大量油脂类的植物时,应首先考虑脱脂。

(2)溶剂分类:

①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缺点:回收麻烦;易发霉变质;淀粉:糊化;皂苷、粘液质:产生气泡。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优点:提取效率高,可回收利用,毒性小,价廉;缺点:易燃。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优点:选择性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缺点: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药材中若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很难浸出。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可按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提取:

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水

冷提法:

浸渍法:

优点:操作简便、低温、提取杂质少;有利于酶解作用。适宜于提取热不稳定化合物,挥发性成分,含淀粉多的成分。

缺点:溶剂用量大,提取时间长。

渗漉法:优点:提取效率比浸渍法高;

缺点:溶剂用量大,提取时间长。

热提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优点:提取效率高,尤其是连续回流;

缺点:不适于提取挥发性、热不稳定性物质。

超声提取法:

优点:强烈振动;强烈的空化效应;搅拌作用;能破坏植物的细胞;提出率高。微波提取法:

优点:传热快;时间短;提取能力强;节省溶剂;易控制。

二)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多用此法,要求能挥发、与水不混溶、遇水稳定。

三) 升华法:固态→气态,植物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提取出来。

缺点:适用化合物很少;引起成分分解;容易炭化产生焦油;有时升华不完全。

四)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利用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特殊的流体性能对样品进行提取,为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1、特点:与经典溶剂提取法比较,不用有机溶剂,而是选用一种称为超临界流体(SCF)的物质替代有机溶剂提取。

2、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规律: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溶解能力差别很大,取决于溶质的极性、沸点、分子量。

(1)对亲脂性、低沸点成分溶解能力强,如挥发油、烃类、醚类、酯类等。

(2)成分极性基团(如OH、COOH)越多,越难提取。如糖类、氨基酸的提取压力大。

(3)成分分子量越大,越难提取。

3、SCF优点:提取效率高。可在低温下提取,“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无溶剂残留,对作为制剂的中药提取物的提取是一大优势。提取与蒸馏合为一体,无需回收溶剂。具选择性提取。节省能源,保护环境。

五) 固相提取法:1、杂质被吸附于柱上;

2、需要的化合物被吸附于柱上。

(二)分离方法:如液-液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

二、分离方法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与重结晶:

利用溶剂对有效成分与杂质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以获得结晶的方法。

适宜的溶剂: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酯等。

2、改变混合溶剂极性:

水/醇法:水提液+醇(数倍) 多糖、蛋白质除去。

醇/水法:醇提液+水(数倍) 叶绿素、油脂除去。

醇/醚法、醇/丙酮法。

3、改变pH值

酸性化合物+ 碱成盐加酸沉淀(碱提酸沉)

碱性化合物+ 酸成盐加碱沉淀(酸提碱沉)

4、沉淀法:

金属盐络合法:Pb2+、Ca2+ 等金属离子可与酸、碱性化合物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试剂沉淀法:生物碱沉淀试剂:生物碱;明胶、蛋白质:鞣质;胆甾醇:皂苷。

5、盐析法:盐析法是在植物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

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萃取法:

①分配系数:K=C上/C下;

②分离因子:β= KA/KB (KA > KB),表示分离难易,一般β>100,简单萃取;β< 50,CCD 法;β= 1,无法分离;

③分配比与pH对于酸、碱及两性化合物,pH改变可使存在状态改变HA = H+ +A- Ka=[H+ ][A- ]/[HA] ,pH= pKa + log [A- ]/[HA];

对于酸性化合物,若全部解离,则pH= pKa + 2;若全部游离,则pH= pKa-2。

同理,对于碱性化合物:若全部解离,则pH= pKa-2;若全部游离,则pH= pKa + 2 控制溶液的pH值,即可控制存在状态。

一般,pH<3,酸性物质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呈解离状态(BH+)。

pH>12,酸性物质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呈非解离状态(B)。

萃取操作注意乳化:

(1) 先用小试管猛烈振摇约1分钟,观察萃取后二液层分层现象。如果容易产生乳化,

大量萃取时要避免猛烈振摇,可延长萃取时间。

(2) 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比重1.1~1.2之间,过稀则溶剂用量太大,影响操作。2、逆流分溶法(CCD法)是一种多次连续的液-液萃取分离过程。

CCD法的特点:

①操作条件温和,样品容易回收;

②设备庞大复杂,易碎;

③溶剂消耗量大,分离时间长;

④易于乳化的溶剂系统也不宜采用。

3、液滴逆流色谱(DCCC)是在逆流分溶法基础上创建的色谱装置,可使流动相呈液滴形式在固定相间通过,实现逆流分离。

DCCC的特点:不易乳化和产生泡沫,特别适合分离皂苷;

只有有限的溶剂系统可以使用;

流速慢,分离时间长;容易漏液。

4、高速逆流色谱(HSCCC)

HSCCC的特点:

①没有固态载体,避免了由固态载体存在引起的吸附、变性、失活等现;

②分离效果好(与其他逆流色谱法相比);

③进样量大,操作时间短。

5、纸色谱(PC):是一种以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作为支持剂的分配层析法。

主要用途:为分配薄层及分配柱层析摸索条件。

PC的特点:纸层析比较费时,易产生拖尾、不耐腐蚀性显色剂等,但它对水溶性或亲水性强的成分分离却有独到之处。

6、液-液分配柱色谱: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充于色谱柱中,用流动相洗脱。

(1)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载体:硅胶、纤维素、硅藻土

固定相:水、缓冲液;流动相:氯仿、乙酸乙酯

(2)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载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固定相:RP-2、RP-8 、RP-18;流动相:水、甲醇、乙腈

(3) 加压液相色谱:P>20大气压,HPLC;P>5 大气压,MPLC;P>2 大气压,LPLC HPLC(高效液相色谱):在经典液相色谱基础上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特点。

HPLC特别适合高沸点、大分子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HPLC的应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制备:

(1) 特别适用于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皂苷类)分离;

(2) 先以分析色谱摸索分离条件;

(3) 样品一般要用流动相溶解,再以滤膜过滤。

HPLC仪器:高压输液泵、高效色谱柱、检测器为三大关键部件。

HPLC理想的检测器应具有以下特点:灵敏度高;对温度变化和流量波动不敏感;死体积小,不使峰额外地扩展;对溶剂无响应,能用于梯度洗脱操作;线性范围宽;对所有样品都有响应;对样品无破坏性。

HPLC常用检测器及特点

1)紫外检测器UVD:

优点:UVD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售价便宜、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局限性:物质须具有生色团;流动相无紫外吸收。

低波长紫外检测:但梯度洗脱时出现基线漂移,溶剂峰干扰。

2)示差检测器RID:是通用型检测器,基于色谱柱流出物光折射率变化连续测定样品浓度。优点:通用形检测器,样品不被破坏和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缺点:对工作环境要求严,要恒温、恒流速,且无法采用梯度洗脱。其检测灵敏度也不够高。

3)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diode-array detector):

原理:光源经光学反射镜通过流动池,再经分光系统、狭缝照射到一组光电二极管上,由数据收集系统实时记录下组分的光谱吸收,得到三维的立体谱图。

优点:a. 可得任意波长的色谱图,极为方便;

b. 可得任意时间的光谱图,相当于与紫外联用;

c. 提供组分的定性信息。

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是质量型、高灵敏度的通用液相色谱检测器。

ELSD检测的三个主要过程:

雾化:色谱柱流出物经过针头式的细导管进入雾化器,与气体混合喷成均匀一致的雾滴;蒸发:雾滴经过加热的漂移管,流动相被蒸发,溶质形成极细的颗粒;

检测:溶质颗粒气体在检测池发生散射作用,经光电倍增管成电信号输出。

ELSD的优点:高灵敏度通用检测器。

a.适用范围广:原则上对所有的化合物都能测定,不论化合物是否存在生色团或电活性基团;

b. 适用于梯度洗脱:流动相在样品检测前挥去;

c. 高灵敏度:与示差检测器及低波长紫外检测相比。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A、物理吸附:因构成溶液中溶质及溶剂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特点: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过程可逆,速度快。常见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色谱。

B、化学吸附: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

特点:选择性强,吸附牢固,有时不可逆。

C、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对酮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力量较弱,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

A、物理吸附

1、基本规律:在吸附过程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及溶质分子之间争夺吸附剂表面,吸附强弱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规律。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具有如下特点:a) 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b) 溶剂的极性增大,洗脱能力加强。

活性炭为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溶剂极性降低,洗脱能力增强。

①硅胶分子中具有硅氧烷的交链结构,颗粒表面又有很多硅醇基。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多少有关。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的形成而吸附水分,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的水分增加而降低。不适合分离碱性化合物。用碱处理,成为碱性硅胶。

②氧化铝有碱性,对于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但是氧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酸、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因为碱性氧化铝可与上述成分发生次级反应,如异构化、氧化、消除反应等。用稀硝酸或稀盐酸处理氧化铝,这种氧化铝称为酸性氧化铝。

③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及某些苷。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则较弱。故水的洗脱能力最弱,而有机溶剂则较强。例如以醇-水进行洗脱时,则随乙醇浓度的递增而洗脱力增加。芳香族大于脂肪族化合物;大分子大于小分子化合物。

2、物理吸附应用于化学成分的分离:

1)薄层色谱法(TLC):荧光薄层;络合薄层;pH缓冲薄层。

Rf值是化合物的一种物理常数,即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同一化合物应具有同一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展开剂:极性越大,化合物Rf值就越大

化合物结构:化合物的极性越大,Rf值就越小

通用显色剂:5%硫酸乙醇溶液;5%磷钼酸乙醇溶液;0.5%碘的氯仿溶液;5%香草醛硫酸溶液;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2)柱色谱法(CC):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减压柱色谱。

官能团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COOH > Ar-OH > R-OH > R-NH2, -NH-, -N-> R-CO-N-R”>R-CHO > -CO-> -CO-OR’> R-O-R’> R-X > R-H

常见植物化学成分类型的极性:

极性较大的:苷类、生物碱盐、糖类、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小分子有机酸、亲水性色素。极性小的: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树脂、脂肪、大分子有机酸、亲脂性色素。

以上不是绝对的,具体成分要具体分析。比如,有的苷类化合物极性很小,有的苷元极性很大。

常用有机试剂的极性:

石油醚< 四氯化碳< 二氯乙烷< 己烷< 二氯甲烷< 氯仿(乙醚) < 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常用溶剂系统:石油醚-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

B.化学吸附:碱性氧化铝:酸性化合物;

酸性硅胶:碱性化合物。产生不可逆吸附,一般不能用于分离。

C.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吸附

影响吸附因素:

1、溶质的影响: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2、溶剂的影响:

溶剂洗脱能力:水< 甲醇< 丙酮< 氢氧化钠水溶液<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水溶液

应用范围:黄酮类、酚类、蒽醌类的分离;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离;对鞣质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常用于在提取物中脱去鞣质。

常用溶剂系统:甲醇-水、乙醇-水、丙酮-水、NaOH溶液等

D.大孔吸附树脂:原理:吸附性与分子筛相结合;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

应用: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和富集。如黄酮苷、皂苷、生物碱等的分离和纯化。

去除杂质,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减小样品的吸湿性;有效去除重金属。

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

透析法、超速离心法、超滤法:利用半透膜的膜孔大小进行分离。

应用:主要用于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多糖)的脱盐精制及分离工作。

凝胶过滤法: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进行分离。按照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

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系由平均分子量一定葡聚糖及交联剂交联聚合而成。

只适用于水中使用。分离水溶性成分。如糖、蛋白质的分离。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分子筛(按分子量大小的顺序)原理;反相分配色谱原理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适用于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

原理:样品中能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发生离子交换的化合物将被吸附,中性及不能发生交换的化合物将不被色谱柱吸附。

分类:阳离子(CA TION)交换树脂:强酸性(-SO3-H+);弱酸性(-COO-H+) 阴离子(ANION)交换树脂:强碱性(-N+(CH3)3Cl-);弱碱性(-NH2、>NH、≥N)

思考题:

1、植物化学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几种?

2、溶剂法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冷提法(浸渍法、渗漉法)、热提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3、吸附色谱(硅胶、聚酰胺)、分配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的分离原理、溶剂系统的选择、化合物的洗脱规律?

4、离子交换色谱的种类、分离原理、适用于分离的化合物类型?

5、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6、根据电离方法的不同,质谱(MS)包括哪些技术?各适用于哪类成分的测定?

7、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哪些?这些技术的主要用途?

三.掌握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有效成分结构鉴定方法MS、IR、UV、NMR谱的用途及特征。

有效成分结构鉴定方法:理化方法:如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等。

光谱方法:MS、UV、IR、NMR。

(一)质谱(MS)

质谱的种类:1. EI-MS:电子轰击质谱(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2. CI-MS:化学电离质谱(chemical ionization)

3. FI-MS:场致电离质谱(field ionization)

4. FD-MS:场解析电离质谱(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5. FAB-MS: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st atom bombardment)

6. ESI-MS: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7. MALDI: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8. APCI: 大气压化学电离(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1.EI-MS:需要将样品加热气化,不适合于热不稳定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醇、糖苷、羧酸等成分,往往得不到分子离子峰,看到的只是碎片峰,而高分子化合物也难以气化,不能用EI-MS测定。

2.FD-MS,FAB-MS:无需将物质加热气化就能使化合物电离,故特别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极性大、难挥发的化合物的测定。

不饱和度的计算:U=Ⅳ-Ⅰ/2 +Ⅲ/2 + 1;如C25H30O15, U=25-30/2 + 0/2+1=11 (二)红外光谱(IR)

IR的作用:确证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

确定一个新化合物中某一特殊键或官能团是否存在。

IR八个重要区段:1. O-H、N-H伸缩振动区(3750~3000cm-1)

2. 不饱和烃和芳烃C-H伸缩振动区(3300~3000cm-1)

3. 饱和烃和醛基C-H伸缩振动区(3000~2700cm-1)

4. 三键对称伸缩区(2400~2100cm-1)

5. 羰基的伸缩振动区(1900~1650 cm-1)

6. 双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区(1680~1500 cm-1)

7. C-H弯曲振动区(面内)(1475~1300 cm-1)

8. C-H弯曲振动区(面外)(1000~650cm-1)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含有共轭双键、发色团及具有共轭体系的助色团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200-700 nm)产生吸收。通常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醛、酮、酸、酯)、芳香化合物。加入某些诊断试剂:可判断香豆素类、黄酮类等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及排列方式。

(四)核磁共振谱(NMR)

1、1H-NMR

常见官能团化学位移δ(ppm)

重氢(氘)交换:

确定-XH官能团

2、13C-NMR:常见官能团的化学位移(δ)

3. 13C-NMR谱的不同类型:

a.噪音去偶谱(质子宽带去偶谱BBD,质子全氢去偶谱COM)

所有碳信号作为单峰出现

b.选择氢去偶谱(selective proton decoupling, SPD)

选择照射特定氢核,分别消除相关碳信号,使峰简化。

c.无畸变极化转移技术(DEPT谱)

不同类型C信号在谱图上呈单峰形式分别朝上或朝下伸出,易识别。

d. 2D-NMR:COSY、HMQC(H-C COSY)、HMBC(H-C远程相关)、NOESY 等。

4. 核Overhauser 效应(简称为NOE)

当分子内有在空间位置上互相靠近的两个质子HA 和HB 时。如果选择地照射HB,使另一个质子HA的共振信号强度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核overhauser效应,简称NOE。

NOE主要用来确定两种质子在分子立体空间结构中是否接近,若存在NOE,则表示两者接近,NOE值越大,则两者在空间的距离就越近。

5. 结构解析的步骤:

1、收集关于化合物最原始的信息(分子量、分子式、不饱和度、特定官能团、发色团等);

2、提出未知物的可能结构或候补结构;

3、用候补结构去解释或归属所有能得到的波谱数据。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 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 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 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 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大纲(仅供参考、不够的自己补充哈) 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用杀死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表示的各种药剂的毒力称致死中量;若用浓度为单位则称为致死中浓度。 3、忍受极限中浓度:是对鱼的毒性测定时常用的指标。原则与虫、菌、草一致,即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种鱼接触一定的时间(2 4、48、96h)杀死50%所需的浓度,一般用微克/克表示。 4、相对毒力指数:几种杀虫剂或杀菌剂若在不同时间及不同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时,则每次都得用一个标准药剂做对比,以二者的LD50进行比较,即为相对毒力指数。 5、农药分散体系: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即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6、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株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这种作用的助剂叫做乳化剂。 7、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强弱通常用HLB表示;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值越小,亲油性越强。值为0-20之间。 8、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他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耐药性:由于生物种的不同,所处发育阶段不同,生态状况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由于具有特殊的行为均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力。 9、交互抗性:昆虫的一种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的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思考题.

郑重声明:老师课堂上讲题型可能有选择、填空、简答(具体题型还没确定),发下去的试卷是来自材料专业的老师给的,所以试卷仅供参考哈~~ ——09轻化工程 第一章思考题 1.如何将造纸植物纤维原料进行分类? 一、木材纤维原料(wood fiber) 1 针叶材(Needle leaved wood or Softwood or Coniferous) 叶子多呈针状,材质比较松软,如马尾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火炬松等。 2 阔叶材(Leaf wood or Hardwood or Dicotyledon) 叶子多呈宽阔状,材质较坚硬,如杨木、桉木、桦木、相思木等。 二、非木材纤维原料(non-wood fiber) 1 禾本科纤维原料 稻草、麦草、芦苇、荻、甘蔗渣、高梁杆、玉米秆、麻杆、竹子等。 2 韧皮纤维原料 树皮类:棉秆皮、桑皮、构皮、檀皮、雁皮 麻类:红麻、亚麻、黄麻、青麻、大麻 3 籽毛纤维原料 棉花、棉短绒、棉质破布 4 叶部纤维原料 香蕉叶、龙舌兰麻、龙须草等 三、半木材纤维原料 棉秆,其化学成分、形态结构及物理性质与软阔叶材相近。 2.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写出定义或概念。 主要化学组成是木素和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基通过1,4-β苷键联结而成的均一的线状高分子化合物。 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葡萄糖基、木糖基、甘露糖基、半乳糖基、阿拉伯糖基等)组成的非均一聚糖,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数量不等的支链。 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即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3.比较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异同。 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共同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壁中。 ②纤维素全部由葡萄糖单位聚合而成,而半纤维素是一种杂聚多糖,常含有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等单糖单位。 ③在酸性环境下半纤维素远较纤维素易于水解。 ④半纤维素比纤维素的分子要小,大约含有500到3000个单糖单位,后者大约含有7000到15000个。 ⑤半纤维素是分支的聚糖,而纤维素是不分支的。半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可以造成细胞壁的润胀,赋予纤维弹性。 ⑥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30%的木质素。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

1、薄壁细胞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制浆:蒸煮时吸水量大,液比高。 造纸:长度很短,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于浆中,使浆料的滤水性变差,抄纸时容易粘辊,使纸页断头,使纸页物理强度下降。 2、针叶木、阔叶木、禾本科原料的细胞类型? 针叶木细胞类型:管胞、木薄壁组织木射线管胞和木射线薄壁细胞、树脂道。阔叶木细胞类型:木纤维、管胞、导管、木射线、薄壁细胞。 禾本科细胞类型:纤维细胞、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导管、筛管、伴胞、石细胞。 3、针叶木与阔叶木组织结构特征?

4、针叶木、阔叶木和禾本科中杂细胞? 针叶木:木射线细胞 阔叶木:导管、薄壁细胞、木射线薄壁细胞 禾本科:导管、薄壁细胞、表皮细胞、石细胞、筛管和伴胞5、杂细胞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1、杂细胞含量高,纤维细胞含量则少 2、制浆时吸收大量药液 3、使纸浆滤水性差,影响纸浆洗涤 4、缺乏纤维交织能力,纸张湿强度低、易断头、影响车速 5、影响黑液蒸发和碱回收(结垢) 6、形成纸病 6、选择造纸原料的标准? 1、形态学上:细长,壁薄,腔大。 2、化学成分:含较多的纤维素,较少的木素。

3、原料结构:单纯,非纤维细胞含量少的原料较好。 7、化学组成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主要组分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纤维素:尽量保留 木素:制化学浆时,尽量脱除;制高得率浆时,尽量保留。 半纤维素:化学浆应尽量多保留半纤维素,可提高制浆得率,节省打浆动力,提高纸页,合强度。生产精制浆、纤维素衍生物用化学浆时,半纤维素应尽量除去。 少量组分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有机溶剂抽出物: 阻碍药液渗透;碱法制浆-树脂酸、脂肪酸与碱反应生成皂化物塔尔油;酸法制浆-抽出物被加热、软化成油状物,形成树脂障碍;双氢栎精被氧化成黄色的栎精,使纸浆发黄,分解蒸煮液,使浆难于漂白、白度低、易返黄。 灰分: 原料(特别是草类)碱法制浆过程中灰分中SiO2形成NaSiO3,使废液粘度升高,洗浆时黑液提取率低,对黑液的碱回收造成硅干扰。Cu、Fe、Mn等过渡金属离子对纸浆颜色造成不利影响;影响H2O2、O2、O3等的漂白效果;Ca、Mg等碱土金属离子可稳定漂剂,但是过多也可稳定木素,降低漂白白度。 果胶质: 尽量脱除,是灰分的载体。 8、禾本科原料细胞类型及其对制浆造纸影响? 有纤维细胞、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导管、筛管、伴胞、石细胞等六种。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植物化学保护期末复习试卷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0×2分) 1、农药:防治危害农作物、林业及其产品、环境卫生的有害生物(害虫、植食螨、病菌、杂草、线虫和鼠类等)和有目的地调节植物及昆虫生长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活性物质以及为提高这些物质药效的助剂和增效剂等。 2、触杀剂:通过体壁进入体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保护剂:病害将发生时施药,防止病害入侵。 4、毒力: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或药剂对有害生物的在致死能力。 5、致死中量(LD50):杀死种群50%个体所需的药剂剂量。 6、位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7、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8、适度治理策略:限制药剂使用,降低选择压力,减低抗性基因频率阻止延缓抗性发展。 9、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积累的能力。 10、植物毒素: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的次生代产物。 二、填空题(20×1分) 1、按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的毒性可分为高毒、中毒、低毒 2、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名称;加工制剂类型。 3、杀鼠剂按作用速度可分为:急性、慢型两类。 4、农药的“三致性”是指: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5、影响除草剂被植物叶面吸收的因素:除草剂结构、植物的形态、叶的老嫩和外界环境条件、助剂等。 6、农药分散体系通过原药经加工制成一定机型、制剂通过喷施手段两种途径实现。 7、农药混用优缺点:增效;扩大防治谱;降低成本;降低毒性和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或克服抗药性。 三、选择题(10×1分) 1、抑制AChE活性的药剂为(A) A.敌敌畏 B.杀虫双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2、抑制轴状突神经传递的药剂为(C) A.异丙威 B.吡虫啉 C.氯氰菊酯 D.氯虫双酰胺(康宽) 3、按作用方式分,下列属物理性毒剂的品种为(B) A.敌百虫 B.矿物油 C.灭幼脲 D.溴甲烷 4、下列属灭生性除草剂的品种为(A) A.草甘膦 B.敌稗 C.苄磺隆 D.乙草胺 5、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剂为(B) A.敌敌畏 B.鱼藤酮 C.六六六 D.阿维菌素 6、常用的熏蒸剂为(C)

北京林业大学 考研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

1、薄壁细胞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制浆:蒸煮时吸水量大,液比高。 造纸:长度很短,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于浆中,使浆料的滤水性变差,抄纸时容易粘辊,使纸页断头,使纸页物理强度下降。 2、针叶木、阔叶木、禾本科原料的细胞类型? 针叶木细胞类型:管胞、木薄壁组织木射线管胞和木射线薄壁细胞、树脂道。 阔叶木细胞类型:木纤维、管胞、导管、木射线、薄壁细胞。 禾本科细胞类型:纤维细胞、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导管、筛管、伴胞、石细胞。 3、针叶木与阔叶木组织结构特征? 4、针叶木、阔叶木和禾本科中杂细胞? 针叶木:木射线细胞 阔叶木:导管、薄壁细胞、木射线薄壁细胞 禾本科:导管、薄壁细胞、表皮细胞、石细胞、筛管和伴胞

5、杂细胞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1、杂细胞含量高,纤维细胞含量则少 2、制浆时吸收大量药液 3、使纸浆滤水性差,影响纸浆洗涤 4、缺乏纤维交织能力,纸张湿强度低、易断头、影响车速 5、影响黑液蒸发和碱回收(结垢) 6、形成纸病 6、选择造纸原料的标准? 1、形态学上:细长,壁薄,腔大。 2、化学成分:含较多的纤维素,较少的木素。 3、原料结构:单纯,非纤维细胞含量少的原料较好。 7、化学组成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主要组分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纤维素:尽量保留 木素:制化学浆时,尽量脱除;制高得率浆时,尽量保留。 半纤维素:化学浆应尽量多保留半纤维素,可提高制浆得率,节省打浆动力,提高纸页,合强度。生产精制浆、纤维素衍生物用化学浆时,半纤维素应尽量除去。 少量组分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有机溶剂抽出物: 阻碍药液渗透;碱法制浆-树脂酸、脂肪酸与碱反应生成皂化物塔尔油;酸法制浆-抽出物被加热、软化成油状物,形成树脂障碍;双氢栎精被氧化成黄色的栎精,使纸浆发黄,分解蒸煮液,使浆难于漂白、白度低、易返黄。 灰分: 原料(特别是草类)碱法制浆过程中灰分中SiO2形成NaSiO3,使废液粘度升高,洗浆时黑液提取率低,对黑液的碱回收造成硅干扰。Cu、Fe、Mn等过渡金属离子对纸浆颜色造成不利影响;影响H2O2、O2、O3等的漂白效果;Ca、Mg等碱土金属离子可稳定漂剂,但是过多也可稳定木素,降低漂白白度。 果胶质: 尽量脱除,是灰分的载体。 8、禾本科原料细胞类型及其对制浆造纸影响? 有纤维细胞、薄壁细胞、表皮细胞、导管、筛管、伴胞、石细胞等六种。 ①纤维细胞:属韧皮纤维类,腔小壁厚,外形纤细,比较短小,细胞壁上有横节纹或单纹孔,也有无纹孔的。②薄壁细胞:形态各异,有球形、枕头形、圆柱形等等。容易破碎。③表皮细胞:有长短两种,长的是锯齿细胞;短的是硅细胞和栓质细胞,比重较大,在制浆时容易流失。④导管:存在于维管组织中,导管有环状、螺旋状、梯形和网纹等形式。⑤筛管、伴胞:直径小、壁上多孔,在植物干燥过程中就被破坏。⑥其它细胞:石细胞非常小的厚壁细胞,竹类植物含量较大,在洗涤和净化段容易除掉。 9、可以根据那些组织结构特点鉴别材种? 1、细胞大小、尺寸 2、纹孔构造,特别是交叉场纹孔 3、细胞类型,特别是杂细胞种类 4、对浆料的鉴定 10、纤维形态学因素有哪些?如何评价原料优劣? 1.长度、宽度、壁厚、腔径和非纤维细胞含量等

中科院《植物学》真题98-08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30) 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花图式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 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高等植物模式标本维管束 二、简答题:(10/50任选5题作答) 1、简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生态学入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非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 问答题:1生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叙述被子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及主要时期 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 4虫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 5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 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生态学》 问题题:1生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 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3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5群落结构及意义 第一部分、传统面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自己,你能告诉我些什么?) 这一问题如果面试没有安排自我介绍的时间的话。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考官并不希望你大谈你的个人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生活动力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下面是一个积极正面回答的好例子:“在高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一直努力提高各项运动的成绩。大学期间,我曾在一家服装店打工,我发现我能轻而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我很有竞争意识,力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你可以事先和其他的MBA交流一番。问问他们在毕业后在公司的头5年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这样回答:“我希望能在我的职位上尽力做好工作,由于在同一领域工作的许多人都被提为区域负责人,所以我亦有此打算。”

植物纤维化学 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纤维素:纤维素是由β,D-葡萄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状高分子化合物。 2水解纤维素:纤维素部分水解所生成的不溶于水的产物称为水解纤维素。 3纤维素1:天然纤维素的结晶格子称为纤维素I. 4纤维素2:经过Na-纤维素I的形式在NaOH的作用下得到的纤维素。 5纤维素3:经过NH3-纤维素I的形式,在蒸发所得到的纤维素。 6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及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链接而成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7原本木素:以天然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的木素,未经过任何加工。 8磨木木素:磨木木素又称贝克曼木素,它是在室温下用不引起润胀作用的中性溶剂做介质,仔细的研磨木粉,通过溶剂抽提而获得的高得率的分离木素。 9半纤维素:半纤维素是由多种糖基,糖醛酸基所组成的,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支链的复合聚糖的总称。 10综纤维素:又称总纤维素,指造纸植物纤维原料除去抽出物和木素后所留下的部分(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称) 11克-贝纤维素:由英国人克罗斯和贝文提出的分离纤维素的方法所得到的纤维素称为克-贝纤维素。 12工业半纤维素:习惯上将β-纤维素和γ-纤维素之和称为工业半纤维素。 13硝酸乙醇纤维素:用20%的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处理无抽提物的试样,使其中的木素变为硝化木素、溶于乙醇中而被除去,所得残渣既为硝酸乙醇法纤维素。 14润胀:固体吸收润胀剂后,其体积变大但不失其表观均匀性,分子间的内聚力减小,固体变软的现象。纤维素纤维的润胀分为:有限润胀和无限润胀。 15润胀度:纤维素纤维润胀时的直径增大的百分率称为润胀度。 16纹孔:植物细胞在增厚过程中,并不是整个细胞都产生均匀增厚的,其未增厚的部分细胞壁较薄,在显微镜下观察成一个孔,称为纹孔。 17衍生物:木素大分子中原子或者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得到的物质 18果胶物料:果胶质与其他物料半生在一起的复合体。果胶:果胶酸盐以及酯化了的的果胶酸 19超结构:超过一般光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的细节热塑性:在某一温度下,木素由玻璃态向橡胶态变化的性质 20α-纤维素:包括纤维素和抗碱性纤维素 21β-纤维素:为高度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22γ-纤维素:全为半纤维素 23硅干扰:在碱法制浆中,原料中的硅形成硅酸钠,溶于碱法废液中,大量的硅酸钠使废液的粘度增加,洗桨时黑夜提取率降低,对黑液的蒸发、燃烧、苛化、白泥的回收等过程都带来麻烦。 24树枝障碍:在酸法制浆中,树木的有机抽出物被加热,软化成油状物漂浮在

复习题

植物纤维化学复习题(1) 一.填空(12X3=36) 1. 制浆造纸工业用植物纤维原料大体可分为木材纤维原料和非木材纤维原料两种。 2.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属于碳水化合物,而木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3. 草类原料的有机溶剂抽出物主要为:脂肪和蜡。 4. 针叶材有机溶剂抽出物主要存在于树脂道和木射线薄壁细胞中。 5. 阔叶材有机溶剂抽出物含量一般比针叶材低,其主要组成为:游离及酯化的脂肪酸。 6. 木材原料的灰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草类原料的灰分含量一般多在2%以上。 7. 草类纤维原料灰分含量一般比木材高,而且60%以上是SiO2。 8. 木素结构单元间的联结键有醚键和碳-碳键。 9. 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10. 针叶材的纤维细胞为:管胞,阔叶材的纤维细胞为:木纤维。 11. 在细胞壁各层中,木素浓度最大的在胞间层,但木素的大部分存在于次生壁。 12. 针叶材的木素结构单元主要为:愈疮木基丙烷和少量的对-羟苯基丙烷。 13. 阔叶材的木素结构单元主要为:愈疮木基丙烷和紫丁香基丙烷。 14. 木素的结构单元为:苯基丙烷,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为:D-葡萄糖基。 15. 木素-碳水化合物联接点上的糖基有:D-木糖和D-半乳糖、L-阿拉伯糖。 16. 木素与碳水化合物之间可能有的联接键为:α-醚键和酯键等形式。 17. 在酸性亚硫酸盐法制浆中、应特别注意防止木素的缩合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形成的化学键为不易断开的碳-碳键。 18. 半纤维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糖基构成的不均一聚糖,它与木素有化学键联接。 二.单项选择(14X3=42) 1.聚半乳糖醛酸中的羧基80%以上被甲基化、一部分被中和成盐,所形成的物质称为:。 ①果胶物质②果胶酸※③果胶质④半纤维素 2.阔叶材中比针叶材含有更多的。 ①聚葡萄糖甘露糖※②聚木糖③木素④灰分 3.草类原料的含量大多比较低、接近阔叶材的低值。 ①纤维素②灰分③半纤维素※④木素 4.针叶材的管胞含量约占木质部总容积的。 ①50%②60-70%③80%※④90-95% 5.针叶材的管胞长度一般为:mm。 ※①3-5 ②1-1.5 ③1④20 6.在木材的横切面上、可见到许多颜色较浅的经向条纹称为:。 ①树脂道※②木射线③年轮④髓心 7.在显微镜下观察阔叶木横切面上有许多孔,这些孔是横切面。

2011中科院植物学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名词解释: 离区、 年轮、 花冠、 伴胞、 细胞分化、 髓射线、 系统发育、 原生质体、 质体、 生态位 简答: 1、花序类型 2、在野外怎样区分裸子被子

3、香椿、臭椿的区别 4、植物组织按功能分有哪些 5、形态学分类的局限,分子生物学为何受欢迎 6、植物进化的趋势和样式Q:735074402 7、植物适应干旱的两个策略,耐旱植物的特征 8、举6种果实类型 论述: ABC模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 初生壁 2. 组织 3. 细胞分化 4. 幼苗 5. 不定根 6. 增殖分裂

7. 枝迹8. 花图式9. 世代交替10. 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 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 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层组成。 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植物纤维化学答案

第一章 1.如何将造纸植物纤维原料进行分类 答:①木材纤维原料:针叶材、阔叶材; ②非木材纤维原料: 禾本科纤维原料、韧皮纤维原料、籽毛纤维原料、叶部纤维原料;③半木材纤维原料:这类原料主要指棉秆;④合成纤维、合成浆:人造丝、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⑤二次纤维:旧报纸、旧杂志纸、旧瓦楞箱纸板。 2.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写出定义或概念。 答: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皆由碳水化合物组成,木素则为芳香族 -碳键联结构成具有三度空间结构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答:纤维素和纤维素都是碳水化合物,均存在与绿色植物中,都不溶于水。但纤维素是均一聚糖,只由D-葡萄糖基组成,且有支链,而半纤维素由10种糖组成,且有枝链,纤维素聚合度比半纤维素高,且具有X—射线图。 4.写出综纤维素的定义及四种制备方法,并指出哪种方法比较好 答:综纤维素是指植物纤维原料在除去抽出物和木素后保留的全部碳水化合物。既植物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和。制备方法:氯化法(Cl2)、亚氯酸钠法(NaClO2→ClO2)、二氧化氯法(ClO2)、过醋酸法(CH3COOOH)。其中亚氯酸钠法比较好。 5.如何自综纤维素制备α-纤维素并指出其化学组成。 答:用%NaOH溶液在20℃下处理综纤维素,将其中的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纤维素及抗碱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称为综纤维素的α-纤维素。化学组成:综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及抗碱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 6.如何自漂白化学浆制备α-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并指出各自的化学组成。 答:用%NaOH溶液在20℃下处理漂白化学浆,将其中的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溶出,留下的纤维素及抗碱的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称为化学浆的α-纤维素。将溶解部分用醋酸中和,沉淀出来的部分称为β-纤维素,不沉淀部分称γ-纤维素。化学组成:α-纤维素包括漂白化学浆中的纤维素与抗碱性的半纤维素;β-纤维素含高度降解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γ-纤维素全部为半纤维素。 7.如何制备Cross and Bevan纤维素 答:采用氯气处理湿润的无抽提物试料,使木素转化为氯化木素,然后用亚硫酸及约含2%亚硫酸钠溶液洗涤、以溶出木素。重复以上处理、直至加入亚硫酸钠后仅显淡红色为止。 8.如何制备硝酸乙醇纤维素 答:用20%的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在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处理无抽提的试样,使其中的木素变为硝化木素溶于乙醇中而被除去,所得残渣既为硝酸乙醇法纤维素。 9.写出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定义,并指出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 答:有机溶剂抽出物是指植物纤维原料中可溶于中性有机溶剂的那些化合物。常用的有机溶剂:乙醚、苯、丙酮、乙醇、苯-乙醇混合液、石油醚等。 10.写出针叶材、阔叶材和草类原料各自的有机溶剂抽出物的化学组成及存在的位置 答:①针叶材抽出物主要成分是松香酸、萜烯类化合物、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等。存在位置:树脂道和射线薄壁细胞中。②阔叶材的抽出物主要含游离的已酯化的脂肪酸,中性物;不含或只含少量松香酸(一般为1%以下),主要存在于木射线细胞及木薄壁细胞中。③禾本科原料抽出物主要成分:蜡质,伴以少量的高级脂肪酸、高级醇等,蜡质存在于禾本科原料的外表面。 11. (如麻、棉杆皮、桑皮、檀皮等)含果胶质较多(故灰分含量也高);针叶木及草类原料的果胶质含量较少,通常单子叶植物的果胶质含量仅是双子叶植物的果胶质含量的10%。 12. 13. 答:初生壁P、次生壁外层S1、中层S2、内层S3,瘤层,还有两细胞共有的胞间层ML,三个或四个细胞共有的细胞角隅CC,细胞壁上还有纹孔,胞间联丝等结构。 14.叙述木材的粗视结构。 答:木材由内到外:树心(髓心)、木质部、形成层、树皮(外皮、内皮);其中木质部上具有许多同心圆环,即年轮。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C 8.D 9.C 10.B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2. 下列不属于润湿剂的是()。 a.洗衣粉 b.滑石粉 c.拉开粉 d.纸浆废液 3. 我国粉剂的质量标准为不低于95%的粉粒过()目筛。 a.100 b.150 c.200 d.300 4. 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是()。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5、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参考答案

植物纤维化学研究生试题.doc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造纸工业将植物原料分为:木材纤维、非木材纤维、半木材纤维。 2. 植物纤维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3.阔叶材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主要由愈疮木基丙烷和紫丁香基丙烷单元所构成。 4.针叶材、阔叶材和禾草类木素的木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针叶材 > 阔叶材 > 禾草类。 5.针叶材最主要的细胞是管胞 ,阔叶材最主要的细胞是木纤维 ,禾本科植物纤维原料的主要细胞有:纤维细胞、薄壁细胞。 6. 纤维素是由β-D-葡萄糖结构单元通过 1,4-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7.木素大分子结构中最主要的连接形式为β-芳基醚键。 8.木素总量的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的 S2 层,而木素含量最高的是复合胞间层。 二、名词解释(15分): 1.(3分)早材(春材): 树木的每一个年轮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靠树心部分的颜色浅,是每年生长季节的前期生长出来的,故称为春材,也称早材。 2.(3分)木素: 木素是由苯丙烷结构单元(即C6-C3单元)通过醚键、碳-碳键联接而成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3. (3分)剥皮反应: 在碱的影响下,纤维素具有还原性末端基的葡萄糖基会逐个掉下来,一直到产生纤维素末端基转化为偏变糖酸基的稳定反应发生为止。由于消除下来的烷氧基—OR具有新的还原性末端基(也即是纤维素长链分子具有新的还原性末端基),可以继续进行上述反应,逐个不断地脱掉末端基,所以称为剥皮反应。 4. (3分)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是除纤维素和果胶以外的植物细胞壁聚糖。也可称为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组成的不均一聚糖,大多带有短的侧链,聚合度较低。\ 5. (3分)纤维素的结晶度: 纤维素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率。 三、简答题(60分): 1.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臭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并说明其形成机理?(10分)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放出的臭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硫醇和二甲硫醚。在硫酸盐法蒸煮时,木素结构单元上甲基芳基醚结构和硫化钠发生反应,首先,亲核试剂HS-离子进攻木素芳香环上的甲氧基的碳原子,生成甲硫醇,并在苯环上导出酚羟基;然后,甲硫醇的阴离子(CH3S-)与第二个甲氧基反应,生成二甲硫醚。 2. 对同一种木材,晚材率的大小对制浆造纸有何影响(10分) 晚材率是指树木年轮中晚材的宽度与年轮总宽度之比的百分率。晚材率的大小对制浆造纸有相当大的影响。因为早材是由细胞壁比较薄的细胞组成,所以早材纤维具有弹性和柔韧性,容易打浆,能够制造出抗张强度和耐破强度高的纸张;而晚材纤维壁厚,形成管状,纤维又挺又硬,不容易打浆,抄成的纸除了撕裂度比较高以外,其他指标都不如早材纤维。因此,就同一种木材而言,晚材率低的要优于晚材率高的。 3. 区分两个概念:纤维素,纤维素纤维(10分) -1,4-苷键联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纤维指植物原料经过特定的纤维化学工程所得到的残余物——纸浆,主成分为纤维素,其中还含有一些半纤维素和木素。β纤维素指在常温下不溶于水、稀酸、稀碱的D-葡萄糖基以 4、蒽醌在碱法蒸煮中的作用是什么?(10分)。 -芳醚键的断裂,从而加速木素的脱除,蒽氢醌和木素反应又生成蒽氢醌,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β在碱法蒸煮中,蒽醌氧化碳水化合物,生成糖醛酸末端基,防止剥皮反应的发生,使纸浆得率增加,蒽醌本身被还原蒽氢醌,它与木素的亚甲基醌发生还原作用,促进了木素 5. 为什么纤维素的吸水量随无定形区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10分) 水有一定的极性,所以能进到无定形区,发生结晶区之间的润胀。纤维素的吸着水只能进入无定形区而不能进入结晶区,并且与无定形区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结合。吸着水量随无定形区百分率的增加而增加。 6. 针叶木和阔叶材主要的聚木糖类半纤维素是什么?(10分) 针叶材的聚木糖半纤维素是:聚阿拉伯糖基-4-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木糖, 阔叶材的聚木糖半纤维素是:聚4-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木糖。 四、问答题(55分): 1、纸浆中半纤维素的存在对纸浆的打浆和成纸性能有哪些影响?(15分) (1)由于半纤维素亲水性好,能在打浆过程中促使制浆的润胀,因此能提高打浆的效率。 (2)由于半纤维素形成氢键的能力比较强,但是聚合度较低(DP<200),纸浆中含一定量 的半纤维素有利于提高纸张的物理强度,但半纤维素含量太高会显著影响纸张的强度。。 (3)半纤维素的存在能提高纸张的紧度。但同时降低纸张的不透明度。 (4)半纤维素吸水性好,易受环境中水分的影响,影响纸页的尺寸稳定性。在纸张印刷过程中影响套色。 2. 对于木材纤维,如何用壁腔比大小来判断原料的优劣?(15分) 答:壁腔比就是细胞壁厚度的二倍与细胞腔直径的比值。纤维细胞壁的绝对厚度与纸张性能无关。影响纸张性能的是纤维细胞壁厚度与细胞腔直径的比值(壁腔比)。一般认为细胞壁薄而细胞腔大的纤维抄成的纸张强度比较大。这是由于壁薄腔大的纤维有柔软性,彼此容易结合得好。而壁厚腔小的纤维比较僵硬,彼此结合差,制成的纸张强度比较低,纸页比较疏松,而吸水性好。对木材纤维原料,壁腔比小于1是好原料;等于1是中等原料;大于1是劣等原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