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搭载在瑞典CV-90系列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研制历程

北欧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Advanced Mortar System)是由芬兰和瑞典两国联合研制。早在1996年,芬兰帕特里亚(Patria)公司和瑞典赫格隆茨(Hagglunds)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准备为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研制一种120毫米炮塔式双管迫击炮,AMOS即源于此。

不久,研制工作分别在芬兰和瑞典迅速展开,并先后制造出了多门样炮。其中,第一门是基本型试验平台;第二门AMOS样炮完成于1997年,最初采用的是瑞典赫格隆茨公司的CV-90型履带式底盘,后来改用芬兰帕特里亚公司的XA-185型6×6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1999年6月,芬兰防务部队与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要求提供一门采用新型XA-203底盘的完整的AMOS系统,该系统已于2000年底交付,定型为PT1,这可以说是第三门样炮。PT1采用了新的外形设计,具有隐身特点。PT1炮塔重5800千克,根据所用装甲不同以及是否安装炮塔尾舱装弹机重量有所不同。

搭载在6×6轮式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2000年11月,芬兰防务部队开始进行先进迫击炮系统的火力和机动性试验,历时约半年结束。试验用系统采用的是帕特里亚公司的XA-203型6×6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该系统辗转芬兰各地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测试。试验期间共发射了550发120毫米弹药,顺利行驶3000千米(包括公路行驶和越野)。试验结束后,AMOS炮塔被从XA-203底盘上拆下来,然后送往瑞典安装在CV-90全履带底盘上,由瑞典陆军于2002年进行了试验。

搭载在8×8轮式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希望AMOS炮塔将来还能够安装到其它底盘上,包括加长型M-113(轻型机动战术车辆)、LAV-Ⅲ型8×8和8×8多用途装甲车。尽管最初是为安装在装甲战车上研制的,不过AMOS也可用于水面舰艇。2002年下半年,瑞典将AMOS安装到90H式战斗快艇上,首次进行了集

成试验。

搭载高速巡逻艇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总体性能

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研制的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实际上是一种塔式滑膛型双管120毫米迫击炮系统,它包括一个自动装弹系统、数字地图、导航和火控装置。

AMOS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采用和双管联装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它由两管120毫米滑膛迫击炮、封闭式炮塔、炮载火控系统和轮式/履带式裝甲车底盘组成。

AMOS武器系统的主要功能部件都安装在炮塔内,以便于适应不同的平台,同时减少了必需的改动。AMOS代表了炮塔式迫击炮系统的最新技术,它可以以优异的动力性能实现自主操作,包括直瞄和间瞄射击。

AMOS采用的是模组化设计方案,可以通到调整来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根据底盘的不同,AMOS可配用长、短两种身管:履带式底盘配用长身管,采用炮尾装填方式,并附有半自动装填装置;轮式底盘配用短身管,采用炮口装填方式,借助一个特殊装置,炮手可在炮塔内人工装填。

AMOS的炮塔由双管120毫米迫击炮组成,配有自动弹药装填系统和电子目标攻击/发射系统。该炮塔由芬兰的帕特里亚公司负责研发,装有两门同轴的120毫米短炮身后膛迫击炮,没有膛线,炮身长3米,俯仰范围为-5度至+85度。炮塔为全焊接结构,可抵御12.7毫米子

弹和炮弹破片的攻击。此外,炮塔也可通过附加被动式装甲来提高防护能力。炮塔没有采用传统的潜望镜,而是在车长和炮手位置安装了加盖玻璃板的由电脑控制显示的照相潜望镜。该潜望镜与透过装甲安装在炮塔外部的6个锁孔式照相机相结合。可为乘员提供防激光的360°外视图像。由于采用了新的外形设计,可防雷达探测,AMOS因此也具有隐身特点。炮塔两侧配备有电操作的烟幕弹抛射器。炮塔可360°旋转,

炮塔的旋转机构和俯仰机构均为电动,发生故障时也可手动旋转和俯仰。两炮管共用一个摇架,但配有独立的反后坐装置,可单管射击。两个炮管之间装有一个抽烟器。由于炮弹装在可回收利用的短管式封闭容器中,这为直瞄射击提供了便利,使炮管无论处于任何高低角下,都可保证对炮弹进行准确定位。

满载弹药时,整个AMOS炮塔重量为4.4吨,能安装在CV-90、加长型M-113、芬兰XA-200系列轮式装甲车等陆军机动战车上。AMOS

配用不同底盘时,AMOS的战斗全重也不同:CV-90,24吨;XA-203,20.5吨;BMP-3,18.7吨;LAV-Ⅲ,16.5吨;8×8多用途裝甲车,31吨;M-113轻型机动战术车辆,17.5吨;“皮兰哈”Ⅲ,16.5吨;模组化裝甲车,24吨。除了陆上平台,该炮塔还可用于装备排水量在19吨以上的战斗快艇。

将经过改进的AMOS炮塔安装在海军舰船上,可用于近程海上防御。海军型AMOS与陆军型有所不同,其材质为铝合金,而不是钢装甲,炮塔空重2.5吨。AMOS安装在舰艇的舰桥后面,能旋转180°。采用陀螺稳定炮塔和自动装填系统,可配用所有制式120毫米滑膛迫击炮弹和灵巧制导炮弹,具备直瞄和行进间射击能力,最大射程能达到13公里。该系统配有电脑火控系统,最大发射速率为14发/分,从而使这种小艇有了同级舰艇无可比拟的对地攻击以及反舰火力。此外,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有意将海军型AMOS安装在比“战船”90更大的作战艇上,为两栖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该艇名为“迫击炮战斗艇”2010,长20~25米,排水量为40~70吨。

AMOS能使用多种弹药,包括榴弹、增程弹、红外发烟弹、照明弹、子母弹以及瑞典萨博·博福斯公司生产的新型STRIX“林鹄”末制导迫击炮弹等。STRIX炮弹在外形与普通迫击炮弹相似,头部装有红外制导控制装置,中部装有电子装置,尾部装有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折

叠在弹体上的固定翼,采用顶部攻击敌方装甲车的模式,射程达5公里。该弹命中率高,破甲厚度达550毫米。由AMOS系统发射后,STRIX 炮弹的4片尾翼即打开,这样弹丸可保持稳定飞行。一旦从高处发现目标,红外制导装置捕获目标,弹体上的12个小火箭发动机则按处理器要求修正弹道,从而使炮弹快速击中目标。由于弹体上还加装了续航发动机,STRIX炮弹可攻击8公里远的装甲目标。

此外,派特里亚公司还研制了一种120毫米增程迫击炮杀爆弹。用3米长身管的AMOS系统发射无助推装置的炮弹的射程可达到10公里,接近于一般的105毫米榴弹炮。

AMOS炮塔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火控系统,由火控电脑、导航、定位与姿态测定系统组成,能根据不同弹种自动计算射击诸元,与自动装弹机配合使用可具有“多发同时弹着”射击能力,确保14发炮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AMOS炮塔内可携带84枚普通迫击炮弹和6枚STRIX 之类的制导炮弹,其中26枚炮弹储存于炮塔后部两侧的两个自动化旋转弹舱内,两门火炮各有一个装弹机可从旋转弹舱内拿取弹药装入炮膛,装填时炮管可直接维持射击角度而没有任何限制,能缩短反应时间。

由于计算、瞄准与弹药装填作业完全实现了自动化,AMOS拥有极高的作战效率。备炮时间仅需30秒,脱离阵地需10秒,双炮齐发(两炮间具有0.2秒的时差)时可在前8秒发射4枚炮弹,最大射速为26发/分,射程超过10千米,接近一般的105毫米榴弹炮。AMOS的出现大幅度增强了部队的曲射火力以及反装甲作战火力,而且在必要时也能直接攻击近距离目标。

AMOS的炮塔內能容纳3名乘员,车长在左侧,炮手和裝填手在右侧。此外,该炮具有三防能力,能够为乘员提供炮口冲击波和核生化防护。AMOS系统一个突出的优势是能够集成到不同平台满足不同环境和作战的火力支援需求。

装备概况

北欧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最早是为装备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军队而研制的,因其独特的战技性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就连像美国

这样的军事大国也表示看好。芬兰总共订购了24套机动式AMOS系统,这些装备在2006~2008年间交付给芬兰国防军。此外,瑞典军方

做出了采购该武器系统的决定。

捷克也有意采购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目前捷克军方正在研究购买该系统的可行性。捷克军方非常有可能成为AMOS系统的第三位

买家。捷克曾在2005年4月14日宣布招标采购234辆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以取代现役的OT-64型输送车。由于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也

参与了捷方举行的招标活动,并且很有可能获胜,该公司提供的部分装甲输送车上可能会被安装上AMOS系统。

2002年11月,美国宣布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的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已经被列为“未来战斗系统”(FCS)迫击炮项目的最终候

选武器,AMOS的性能完全满足美国陆军对FCS迫击炮项目的所有用户需求。北欧出生的AMOS也将走进“大户人家”。

迫擊炮有“戰場輕騎兵”之譽,是現代步兵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武器。目前各國正在研製的機動迫擊炮不下十種,而“阿莫斯”是第一個正式列裝部隊的機動迫擊炮,它代表了120毫米機動迫擊炮的最先進水準,也為美國非直瞄迫擊炮系統等先進設計概念奠定了基礎。

應需而生

北歐國家長期裝備的牽引式120毫米迫擊炮射擊時炮手完全暴露在外,而且炮彈速度慢、彈道高,極容易被敵方炮兵偵測雷達發現,並招致火力打擊。此外,火炮的展開、撤收費時費力,機動轉移困難。這使北歐國家感覺必須研製一種新型迫擊炮,以滿足未來的步兵作戰需求。

在俄羅斯“諾娜”120毫米系列自行迫榴炮和奧地利SM-4式120毫米四管自行迫擊炮的啟示下,瑞典赫格隆茨車輛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研製類似的自行迫擊炮。1995年春,瑞典赫格隆茨車輛公司和芬蘭派特裏亞公司開始了一項聯合研製計畫,為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研製一種120毫米炮塔式雙管自行迫擊炮,即“阿莫斯”120毫米雙管自行迫擊炮。“阿莫斯”系AMOS的音譯名稱,英文全稱為Advanced Mortar System,意為“先進迫擊炮系統”。1997年6月,兩家公司正式簽訂共同研製“阿莫斯”的合約,前者主要負責炮塔,後者負責120毫米雙管迫擊炮和裝填系統。1997年中期,兩家公司研製出2門樣炮供軍方試驗。

設計先進

“阿莫斯”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採用雙管聯裝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它由兩管120毫米滑膛迫擊炮、封閉式炮塔、炮載火控系統和輪式/履帶式裝甲車底盤組成。

“阿莫斯”採用的是模組化設計方案,可以通過調整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根據底盤的不同,“阿莫斯”可配用長、短兩種身管:履帶式底盤配用長身管,採用炮尾裝填方式,並附有半自動裝填裝置;輪式底盤配用短身管,採用炮口裝填方式,借助一個特殊裝置,炮手可在炮塔內人工裝填。兩門同軸120毫米迫擊炮的俯仰範圍為-30~+850。兩炮管共用一個搖架,但配有獨立的反後坐裝置,可單管射擊。兩個炮管之間裝有一個抽煙器。由於炮彈都裝在可回收利用的短管式封閉容器中,這為直瞄射擊提供了便利,使炮管無論處於任何高低角下,都可保證對炮彈進行準確定位。

“阿莫斯”能配用多種彈藥,包括榴彈、增程彈、紅外發煙彈、照明彈、子母彈以及瑞典博福斯公司研製的新型“林鴞”末制導迫擊炮彈。“林鴞”在外形與普通迫擊炮彈相似,頭部裝有紅外制導控制裝置,中部裝有電子裝置,尾部裝有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折疊在彈體上的固定翼,採用頂部攻擊敵方裝甲車的模式,射程達5公里。該彈命中率高,破甲厚度達550毫米。由“阿莫斯”系統發射後,“林鴞”的4片尾翼即打開,這樣彈丸可保持穩定飛行。一旦從高處發現目標,紅外制導裝置捕獲目標,彈體上的12個小火箭發動機則按處理器要求修正彈道,從而使炮彈快速擊中目標。由於彈體上還加裝了續航發動機,“林鴞”可攻擊8公里遠的裝甲目標。此外,派特裏亞公司還研製了一種120毫米增程迫

擊炮殺爆彈。最初的試驗表明,用3米長身管的“阿莫斯”發射無助推裝置炮彈的射程可達到10公里,接近於一般的105毫米榴彈炮。該彈預計於2008年開始生產。

炮塔為全焊接結構,可抵禦12.7毫米子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此外,炮塔也可通過附加被動式裝甲來提高防護能力。炮塔沒有採用傳統的潛望鏡,而是在車長和炮手位置安裝了加蓋玻璃板的由電腦控制顯示的照相潛望鏡。該潛望鏡與透過裝甲安裝在炮塔外部的6個鎖孔式照相機相結合,可為乘員提供防鐳射的3600外視圖像。由於採用了新的外形設計,可防雷達探測,“阿莫斯”因此也具有隱身特點。炮塔兩側均配備有電操作的煙幕彈拋射器。炮塔可3600旋轉,炮塔的旋轉機構和仰俯機構均為電動,發生故障時也可以手動旋轉和仰俯。

炮塔內配備的火控系統由火控電腦、導航、定位與姿態測定系統組成,能根據不同彈種自動計算射擊諸元,與自動裝彈機配合使用可具有“多發同時彈著”射擊能力,確保14發炮彈同時擊中一個目標。這樣,再堅固的目標也難以承受其打擊威力。炮塔內可攜帶84枚普通迫擊炮彈和6枚“林鴞”之類的制導炮彈,其中26枚炮彈儲存在炮塔後部兩側的兩個自動旋轉彈艙內。兩門火炮各有一個裝彈機,可從旋轉彈艙內取彈藥裝入炮膛,裝填時,炮管可直接維持射擊角度,不受任何限制,這也大大縮短了系統的反應時間。由於計算、火炮瞄準與彈藥裝填作業完全自動化,“阿莫斯”的作戰效率極高:從行駛到停止、開火的時間為30秒,10秒內即可完成射擊、轉移陣地的全過程。雙炮齊發時,前5秒內可發射4枚炮彈,最大射速達26發/分。“阿莫斯”不僅大幅度提高了部隊的曲射火力以及反裝甲火力,而且必要時也能直接射擊近距離目標。

“阿莫斯”的炮塔內能容納3名乘員,車長在左側,炮手和裝填手在右側。由於能夠安裝在多種機動平臺上,“阿莫斯”可進行快速部署和實現“打了就跑”的戰術。此外,該炮具有三防能力,能夠為乘員提供炮口衝擊波和核生化防護。

搭載在瑞典CV-90系列底盤上的A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

表現不凡

2006年4月,“阿莫斯”系統採用瑞典赫格隆茨公司的CV90步兵戰車底盤在沙特進行了一系列火力和機動性測試,成功地完成了晝/夜直接或間接瞄準射擊,以及一些遠端射擊,彰顯其領軍實力。

第一個試驗目標是700米遠處的一個小型建築物,“阿莫斯”通過直瞄射擊的方式將其擊中。在該位置處共進行了三次射擊,均命中目標。隨後,“阿莫斯”被部署到距離第一次試驗位置約100米處的射擊點,對第二個建築物進行射擊。此次射擊只採用單管射擊模式,試驗中使用的是M536A1式120毫米榴彈,該彈配用觸發引信,最終,6發榴彈全部擊中目標。

為測試“阿莫斯”的夜間作戰性能,還特意在晚上進行了一組試驗,首先是一次三發齊射。此外,為了獲取火炮發射時的附加資訊,“阿莫斯”身管上安裝了炮口初速雷達。試驗中所用的炮彈為梅卡公司研製的M530AI式120毫米榴彈,採用間瞄模式對3.2公里以外的目標進行三次雙發射擊,射擊過程中驗證了多發同時彈著技術。

隨後又組織一系列試驗對系統進入/撤出戰鬥的時間進行了演示驗證。第一次試驗要求“阿莫斯”先移動到指定發射位置,隨後向2公里處的目標射擊,然後迅速返回初始位置。此過程重複了5次,共發射10發炮彈。經測算後得出,“阿莫斯”從進入發射陣地到打擊目標平均用時23.1秒,射擊完畢後撤離發射陣地平均用時7.7秒。爾後,試驗內容變為對兩個不同的目標實施快速打擊,要求“阿莫斯”雙發射擊A目標後,迅速轉動炮塔雙發射擊B目標。如此重複射擊4次,共發射16發彈。試驗中,“阿莫斯”轉換射擊目標的平均時間為20.6秒。

在打擊遠距離目標的演示中,“阿莫斯”首先雙發射擊5.5公里距離處的第一個目標,然後再雙發射擊9.1公里處的第二個目標,經過5次相同的演示,測得炮口平均初速為442.5米/秒。在最後一天的重要演示中,“阿莫斯”直瞄射擊700米遠處的一個容器目標,發射了20發炮彈,炮彈在容器內爆炸將其炸碎。

搭載在8X8輪式底盤上的A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

水陸通用

“阿莫斯”系統一個突出的優勢是能夠集成到不同平臺滿足不同環境和作戰的火力支援需求。除了目前的履帶式和輪式底盤,即瑞典CV90履帶式裝甲車底盤和芬蘭XA-203輪式裝甲車底盤外,“阿莫斯”炮塔還可安裝到加長型M113裝甲車、LAV-Ⅲ8×8和8×8多用途裝甲車等底盤上。配用不同底盤時,“阿莫斯”的戰鬥全重也不同:CV90,24噸;XA-203,20.5噸;BMP-3,18.7噸;LAV-Ⅲ,16.5噸;8×8多用途裝甲車,31噸M113輕型機動戰術車輛,17.5噸;“皮蘭哈”Ⅲ,16.5噸;模組化裝甲車,24噸。除了陸上的機動平臺,“阿莫斯”還可用於裝備排水量19噸以上的水上艦艇。

搭載在6X6輪式底盤上的A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

將經過改進的“阿莫斯”炮塔安裝在海軍艦船上,可用于近程海上防禦。只是海軍型“阿莫斯”與陸軍型有所不同,其材質為鋁合金,而不是鋼裝甲,炮塔空重2.5噸。瑞典和挪威曾成功地將“阿莫斯”迫擊炮塔安裝在“戰船”90型快艇上,並在瑞典沿海群島進行了靜止和運動狀態下的發射試驗,完成了迫擊炮下海這一舉世無雙的壯舉。“阿莫斯”安裝在艦艇的艦橋後面,能旋轉1800它採用陀螺穩定炮塔和自動裝填系統,可配用所有制式120毫米滑膛迫擊炮彈和靈巧制導炮彈,具備直瞄射擊和行進間射擊能力,最大射程能達到13公里。該系統配有電腦火控系統,最大發射速率為14發/分,從而使這種小艇有了同級艦艇無以比擬的對地攻擊以及反艦火力。此外,瑞典國防裝備管理局有意將海軍型“阿莫斯”安裝在比“戰船”90更大的作戰艇上,為兩栖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該艇名為“迫擊炮戰鬥艇”2010,長20~25米,排水量為40~70噸。其全尺寸樣艇將於2008年完成,測試工作將在2010年進行。

領跑國際市場

炮尾裝填的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將促進迫擊炮在現代化戰場上的戰術部署,是目前迫擊炮市場上最活躍的部分。“阿莫斯”代表了機動迫擊炮的最先進水準,其銷售前景自然看好。

芬蘭國防軍是“阿莫斯”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的第一個用戶,已於2006年初接收了首門樣炮。芬蘭國防軍首批共訂購了24套。芬蘭的“阿莫斯”將安裝在派特裏亞公司生產的8×8模組化裝甲車上。該系統配用的裝填裝置和瞄準裝置都採用半自動操作,持續射速為12發/分,在頭30秒內能發射8發炮彈,具備10發同時彈著射擊能力。為達到最大性能,該炮可進行快速裝填,使迴圈射速達到26發/分。

搭載高速巡邏艇上的A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

除了芬蘭,瑞典陸軍也打算部署“阿莫斯”系統,至少將採購12套生產型系統。瑞典的“阿莫斯”安裝在CV90底盤上。此外,瑞典也有計劃將“阿莫斯”系統集成到SEP模組化裝甲戰術車族的履帶式和輪式底盤上,以滿足瑞典陸軍的遠期需求。瑞典想要訂購的是全自動“阿莫斯”系統,但由於其正在組建的“歐洲作戰群”對增強型間瞄火力能力的需求非常迫切,瑞典因此加速了“阿莫斯”的採購計畫。目前,派特裏亞?赫格隆茨公司正在就研製所謂的“快速跟蹤”型“阿莫斯”系統和瑞典國防裝備管理局進行談判,該型“阿莫斯”系統與芬蘭訂購的“阿莫斯”類似,只是安裝在CV90履帶式底盤上。“快速跟蹤”型系統也將使用半自動裝填裝置,以後可升級為全自動裝填。

捷克軍方目前正在進行向芬蘭購買“阿莫斯”系統的可行性研究。捷克曾在4月14日宣佈招標採購234輛新型輪式裝甲輸送車以取代現役的OT-64型輸送車。由於派特裏亞公司參與了捷方舉行的招標活動,並且很有可能獲勝,因此,該公司提供的部分裝甲輸送車上可能會安裝“阿莫斯”系統。捷克軍方極有可能成為該系統的第三位元買家。美國亦對“阿莫斯”自行迫擊炮技術和配裝的“林鴞”炮彈表現出了很濃的興趣。

搭載在8X8輪式底盤上的A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進行實彈射擊測試

芬蘭派特裏亞公司在“阿莫斯”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尼莫”120毫米炮塔式滑膛迫擊炮系統,用於填補傳統牽引迫擊炮與“阿莫斯”120毫米雙管迫擊炮之間的市場空白。“尼莫”炮塔僅重1.5噸,其集成平臺比“阿莫斯”更為廣泛,包括多種履帶式和輪式底盤以及多種艦船平臺。“尼莫”的基型系統配用了與“阿莫斯”相同的電腦火控系統,其最大射速為10發/分,持續射速為7發/分,急促射速為3發/l2秒,具備6發彈同時彈著射擊能力。系統的其他性能以及系統配用的彈種大都與“阿莫斯”相同。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06年4月12日刊報導近日,沙烏地阿拉伯評估了派特利亞-赫格隆茨公司的先進迫擊炮系統(Advanced Mortar System,A MOS)120毫米雙管迫擊炮系統。在沙烏地阿拉伯,AMOS系統集成在瑞典赫格隆茨公司的CV90步兵戰車底盤上完成了一系列的火力和機動性測試。目前,派特利亞-赫格隆茨公司正在為芬蘭國防軍部隊生產AMOS系統,據悉,公司將重點放在AMOS系統的出口。

在沙特試驗期間,一個由12名沙特官員、派特利亞-赫格隆茨公司以及梅卡公司(120毫米彈藥的供應商)代表組成的觀察團查看了試驗的整個過程。試驗過程中,AMOS系統成功的完成了一系列的晝/夜直接或間瞄準射擊,另外還了進行一些遠端射擊。

第一個試驗目標是700米外的一個小型建築物,AMOS系統採用直接瞄準射擊的方式將其擊中。三次射擊均命中了目標。接下來AMOS 部署到在距離第一次試驗位置大約100米處的射擊點,對第二個建築物進行射擊。儘管AMOS雙管可以同時射擊,但在此次射擊過程中只採用單管射擊模式。AMOS系統使用的是M536A1式120毫米榴彈,該彈配用觸發引信,試驗使用的六發榴彈全部穿入了目標。

隨後一組試驗安排在晚上進行,最初一次三發齊射。為了提供火炮發射時的附加資訊,在身管上安裝了炮口測速雷達。所用炮彈為梅卡公司的M530A1式120毫米榴彈,採用間接瞄準模式射擊。首先在夜間下對3.2千米以外的目標進行三次雙發射擊(六發彈),射擊過程中採用了多彈同時命中技術。

隨後進行的試驗對系統進入並撤出戰鬥使用的時間進行了演示驗證。在第一次試驗中,AMOS先移動到指定發射位置向2千米外的目標射擊,隨後迅速返回初始位置。這個過程重複了5次,共發射10發炮彈。經測算,AMOS系統從進入發射準備到打擊目標所用的平均時間為23.1秒,射擊完畢後撤離發射陣地的平均時間為7.7秒。

隨後進行的射擊試驗為快速打擊兩個不同的目標。雙發射擊目標區域A後,迅速轉動炮塔雙發射擊目標區域B。重複射擊四次,共發射16發彈丸。轉換射擊目標的平均時間為20.6秒。接下來是打擊遠距離目標的演示。首先AMOS系統雙發射擊距離5.5千米的第一個目標,然後又雙發射擊距離9.1千米的第二個目標,經5次相同的演示後,測得炮口平均初速是442.5米/秒。在最後一天的重要演示日內,AMOS 直接瞄準射擊700米外的一個容器目標,共發射了20發炮彈。炮彈在容器內爆炸,並炸碎了容器。

瑞典、芬兰合制的“阿莫斯”自行迫击炮

北欧的“阿莫斯”自行迫击炮越来越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不仅生产国芬兰陆军决定在2006~2008年间装备“阿莫斯”炮,另一个生产国瑞典陆军已作出采购“阿莫斯”的决定,而且捷克陆军也有了列装“阿莫斯”迫击炮的计划,特别是美国亦对“阿莫斯”自行迫击炮技术和配装的“猫头鹰”炮弹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

迫击炮有“战场轻骑兵”之誉。迫击炮是现代步兵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武器。“阿

莫斯”系AMOS的音译。AMOS是AdvancedMOrtarSystem词组的英文缩写,意为“先进迫击炮系统”。它由瑞典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和芬兰的帕特里亚-万马斯公司联合研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欧迫击炮并不为世人注意。此间,瑞典陆军引进奥地利SM-4式120毫米迫击炮。SM-4式模仿火箭炮,可4管齐射。它火力覆盖快,作战费效比大,能“打了就跑”,机动性高,生存力强。这给瑞典人和芬兰人很大启发。两国相关公司便于1996年商定联合研制“阿莫斯”。

“阿莫斯”有履式和轮式两种底盘,即瑞典CV90履式装甲车底盘和芬兰XA-203轮式装甲车底盘。赫格隆公司负责研发炮塔和计算机火控系统。炮塔为全焊接结构,可防御12.7毫米子弹和炮弹破片的攻击,可通过附加被动式装甲来提供更高水平的防护能力。在炮塔两侧都配备有电操作的烟幕弹抛射器。帕特里亚公司负责研制火炮。炮塔上装有两门同轴的120毫米迫击炮,没有膛线,炮身管长3米。炮塔可360度旋转。满载弹药时,整个AMOS炮塔重量为4.4吨。AMOS 炮塔还可装到加长型M-113装甲车底盘上,或用于装备19吨以上的巡逻艇。

“阿莫斯”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双管120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可达13公里,能在15秒内发射6发弹,可确保16发炮弹同时击中一个目标。这样,再坚固的目标也很难承受它的打击威力。它由行驶到停止、开火的时间为30秒,10秒内即可完成射击、撤退的全过程,提高了战场生存力。

配装的“猫头鹰”(Strix)末制导迫击炮弹将使“阿莫斯”更令人生畏。“猫头鹰”新型迫击炮弹命中率高,破甲厚度达550毫米。“猫头鹰”由瑞典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研制。它外形与普通迫击炮弹相似,头部装有红外制导控制装置,中部装有电子装置,尾部装有固体燃料

火箭发动机和折附在弹体上的固定翼。“猫头鹰”末制导迫击炮弹经“阿莫斯”发射后,炮弹尾部4片尾翼即打开,使弹丸稳定飞行。弹丸飞行由红外制导。红外制导装置具有识别目标能力。一旦从高处发现目标,红外制导装置就会输出捕获和攻击信号,弹体上的12个小火箭发动机便按处理器要求修正弹道,从而使炮弹像“猫头鹰”捕鼠那样快猛击中目标。由于弹体上还加装了续航发动机,“猫头鹰”便具有了攻击8公里远处装甲目标的能力。

弹药学资料

第一章 1.1 弹药的基本组成和主要作用又那些? 答:弹药通常由战斗部,投射部和稳定部等部分组成。 作用:1)破片杀伤作用 2)弹药爆破作用 3)弹药燃烧作用 4)弹药穿甲作用 5)弹药破甲作用 6)弹药碎甲作用 1.2 试述炮弹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答:火炮弹药即炮弹,是指口径在20mm以上,利用火炮发射出去,完成杀伤,爆破,侵彻或其他战术目的的弹药。炮弹组成:弹丸,发射装药;弹丸:引信,弹体,装填物。其它零部件;发射装药:发射药,药筒,底火,辅助元件。 1.3按照用途和弹丸与炮筒的装配关系,弹药可分为哪几种? 答:按用途分:主用弹药,特种弹药,辅助弹药; 按弹丸与药筒的装配关系分:定装式弹药,药筒分装式弹药,药包分装式弹药 1.4简述弹药的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的概念,指出常用的射击密集度的度量方法。 答:射击密集度表示射弹散布中心对预期命中点的偏离程度 射击准确度:表示各个弹着点对散布中心偏离程度的总体度量。度量方法:1)射弹散布概率偏差。 2)散布密度集界。 3)散布圆半径 1.5简要分析现代战场上弹药对付的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的特点 答:空中目标特点:1)空间特征:作战空域答,运动速度高,机动性好。 2)易损性特征:一般没有特殊的装甲防护,只有要害部位有一定的装甲防护。 3)区域环境特征:低空或超低空飞行利用雷达的盲区降低敌方对目标的发现概率。 4)对抗特性:为了提高空中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采取一些对抗措施 地面目标特点:1)位置特性:地面固定目标又确定的空间位置。 2)集群特征:一般为集结的地面目标。 3)防护特性:对纵深的战略目标都有防空部队和地面部队防护。 4)易损性特征:对于为军事目的修筑的建筑和设施都有较好的防护,抗弹能力强。5)隐蔽性特征:一般采用消极防护。 海上目标特点:1)空间特征:属于点目标 2)防护特征:舰艇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包括间接防护和直接防护两种能力。 3)火力特征:具有较强的火力装备,可进行全方位的进攻和自卫。 4)机动性强,要害部位大。 第二章 2.1 弹丸的内弹道射击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和时期? 答:1)点火过程。 2)挤进膛线过程。 3)膛内运动过程。 4)火药气体对弹丸后效作用过程2.2 简述弹形系数和阻力定律的概念,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有何不同?阻力系数和阻力定律有何不同? 答:⑴对于形状相似的弹丸来说,其阻力系数与马赫数的关系曲线是相似的,故常取某一个或某一组弹丸的C*x(Ma)曲线作为标准,并称其为空气阻力定律,而其它的Cx(Ma)关系则以标准弹丸的系数与某一系数的乘积表示,并将该系数定义为弹形系数(i) ⑵弹道系数反映了弹丸保持运动速度的能力 ⑶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弹丸的最大截面积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正比在马赫数小于临界马赫数时近似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包含在一个实验系数中,称为阻力系数。 2.3 简述尾翼稳定原理和陀螺稳定原理 答:尾翼稳定原理:其实质是使空气动力的压力中心处于质心之后,此时的静力矩就是稳定力矩,其作用方向是使攻角减小的方向。 陀螺稳定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陀螺效应来改变轴的运动规律,以此来达到飞行稳定的目的。 2.4 火药和炸药有何异同,在弹药中各有哪些作用?简述火药和炸药的分类。 答:火药:是指在无外界供氧条件下,可由外界能量引燃,自身进行迅速而又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热和气体的物质。 炸药:是指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生爆炸变化,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化合物和混合物。 火药在武器中的作用是提供发射能源。炸药不仅是武器能源,也是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不可或缺的含能材料。 火药分类:1)按火药用途分:枪炮发射药,火箭固体推进剂,其它用途。 2)按火药组成:均质火药,异质火药。 炸药分类:按作用方式:起爆药,猛炸药,推进剂,烟火剂。 2.5 简述药筒的用途。 答:1)盛装并保护发射药,辅助品,点火具等,以免受潮,变质和损坏。 2)发射时密闭火药气体,保护火炮室免受烧蚀,防止火焰由炮闩喷出。 3)连接弹丸及其它零件。 4)装填入膛时以药筒的肩部或底缘起定位作用。 2.6 试分析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的性能特点和结构特点。 答:性能特点:1)加农炮:初速大,射角较小,一般用定装式炮弹,大口径用分装成变装药号数较少。 2)榴弹炮:初速小,射角较大,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多。 3)迫击炮:初速小,射角大,多用尾翼稳定弹,变装药号数多。 结构特点:1)加农炮:炮身长,比同口径其他火炮重。 2)榴弹炮:炮身较加农炮短,全炮较轻。 3)迫击炮:炮身结构简单,全炮很轻。

火炮的物理原理

火炮的物理原理 一、简介 火炮是口径在20毫米以上,用火药的爆发力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通称。火炮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和压制敌方火器,破坏敌防御工事,完成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其它打击任务。 13至14世纪时,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传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欧洲,欧洲的火炮开始发展。19世纪开始,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火炮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发射长形弹的线膛炮,并安装有弹性炮架。 火炮发展至今,已经是儿孙满堂,不仅家族支系众多,而且家族成员的外貌也差别甚大,出现了有善于对付各种目标的专门火炮: 按安装发射的平台不同可分为地面炮、舰炮和航炮; 按运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火炮、机械牵引炮和自行火炮; 按作战用途又可分为地面压制火炮、海岸炮、高射炮、坦克炮、特种炮等; 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大口径炮(高炮在100毫米、地炮在152毫米、舰炮130毫米以 上);中口径炮(高炮在61~100毫米、地炮在76~152毫米、舰 炮在76~130毫米左右);小口径炮(高炮在20~60毫米、地炮在 20~75毫米、舰炮在20~57毫米之间)。 按炮膛结构可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按弹道特性可分为加农炮(弹道低伸)、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和迫击炮(弹道最弯曲)按装填方式可分为前装式火炮和后装式火炮。 二、基本构造 现代火炮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炮身、炮尾、炮闩和炮架等。其作用原理是将发射药在膛内燃烧的能量转换为弹丸的炮口动能以抛射弹丸,同时产生声、光、热等效应。火炮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是初速、射程、精度、射速和机动性等。火炮的主要任务是用于对地面、空中和水上目标射击,毁伤和压制敌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以及完成其它任务。 火炮的结构身管火炮的外观及其组成部件视炮种及其用途而异。尽管有这些差别,然而身管火炮都是按照几乎相同的方法制造的。身管火炮有两个或两组主要部件,就是炮身部分和炮架部分。炮架部分用于支承炮身和保持火炮射击时的稳定性。炮架部分包括瞄准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作为运送炮身部分的手段。炮身部分为发射药燃烧产生的压力提供容器;它使发射药燃烧产生的能量安全地按预定方式传送到弹丸上;它还具有赋予弹丸方向和稳定

高低速榴弹之异同

高、低速榴弹之异同 《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词典》中对榴弹(Grenade)的定义为:主要利用爆炸作用在近距离内毁伤目标的小型弹药,它能以破片(或球丸)、爆轰作用、毒气等杀伤有生目标,能以聚能装药的金属射流破坏装甲目标,并且能完成其他多种战术任务(纵火、施放烟幕等)。 本文介绍的榴弹是指利用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弹径20~60mm、质量50~400g之间的小型榴弹,通常由弹体战斗部、引信、推进装置及辅助件等组成。战斗部一般由壳体、主装药、传爆药、杀伤元(预制、半预制破片或药型罩)及辅助零部件组成;推进装置一般由药筒、底火、发射药等组成。 小型榴弹出现于20世纪中叶,由掷榴弹演变而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上百个弹种,正式装备数十个国家,已成为轻武器弹药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分类方法有很多,按发射时的初速可分为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高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上,低速榴弹的初速在150m/s以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又都可按用途分为主用榴弹、辅助榴弹和特种榴弹三类。主用榴弹还可细分为杀伤榴弹、破甲榴弹、杀伤/破甲榴弹和攻坚榴弹等;辅助榴弹可细分为演习榴弹、

训练榴弹、教练榴弹等;特种榴弹可进一步细分为发烟榴弹、燃烧榴弹、照明榴弹、晕眩榴弹、刺激性榴弹等。 高、低速榴弹的相同之处 由于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由榴弹发射器来发射,因此,不论是外形、结构、战术用途,还是使用方法,都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外形、结构等对比 从外形看,高速榴弹和低速榴弹都是圆柱形弹体;从结构看,二者主要组成部件都相同。其杀伤战斗部一般由壳体(有的还有独立的杀伤元)和装药组成;破甲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聚能装药和药型罩组成;特种战斗部一般由壳体、药剂和传爆(点火)药组成。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延期引信、触发引信、延期/触发引信和其他引信。二者的推进装置都可以采用普通的枪炮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筒和发射药组成;也可以采用高低压发射系统,即由底火、药室、发射药和药筒组成。 从材料上看,二者都可使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包括弹体的材料、药筒的材料等。 从发射能源上看,两种榴弹都可采用单基发射药、双基

中国陆军摩托化步兵旅的基本现行编制

中国陆军摩托化步兵旅的基本现行编制,全旅下编约11个营,共计4000—4500左右的人数,具体编制情况推测如下: [一]摩托化步兵旅直属部队: [旅机关,警侦连,自动化工作站.旅卫生队,修理所,汽车连,教导队] [二]全旅编有4个摩托化步兵营[1234营] 一个北方摩托化步兵营:编有5个连[3个摩托化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 一个摩托化步兵连:[编有3个步兵排,1个火器排] 一个步兵排[编3个步兵班] 一个步兵班[编9个人,列装81或95班用机枪一挺;69-1式40火箭筒一具;85式狙击步枪一支,其余为81或95式自动步枪] 一个连属火器排[编有67-2式7.62毫米通用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目前部队又开始列装QLZ87式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一个摩托化营属炮兵连: 编有1个迫击炮排,6门87式82毫米迫击炮,也有部队换装PP89式100毫米迫击炮. [编有2个无坐力炮排[12门75式82毫米无坐力炮],己有部队开始用98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替换部分无坐炮 一个摩托化营属机枪连: [编有3-4个重机枪排[列装有77式/85式或89式三种型号中的一种,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挺3--6挺],2002年后机枪连可能又新列装一个排的02式75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 [三]全旅编有1个坦克营: 有消息说北方部队编有5个连队,[列装有约30多辆坦克和数辆装甲车及其它后勤保降车辆] [四]全旅编有1个炮兵团:

[编有2个地炮营,1个高炮营[或称防空营];1个反坦克连;1个炮兵指挥连, 一个炮兵指挥连:编有侦察,雷达,测地,通信等排] 1个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营:[也有少数旅列装66式152加榴炮] [包括营部与3个炮兵连,每连6门火炮,全营共计18门122毫米榴弹炮,目前各部队列装型号不相同,但肯定是这三种型号中的其中一种:老式的63式122榴炮,居中的83式122榴炮和最好的86式122榴炮] 1个130毫米自行式火箭炮营: 包括营部与3个火箭炮连,每连6门火炮,全营共计18门130毫米火箭炮,目前列装有82式130毫米30管轮式自行火箭炮.有消息说,2000年后该营改为152毫米加榴炮营,火箭炮缩编为连 1个高射炮营:[或称防空营] 包括营部与3个高炮连,1个单兵肩射防空导弹连 每个高炮连6门火炮,全营共计12门牵引式高炮[型号是74式37毫米双管高炮2个连或87式25毫米双联高炮1个连] 1个单兵肩射防空导弹连,[列装有12具红缨或前卫系列各型单兵导弹] 1个反坦克连:4个排[列编有2个100毫米反坦克炮排,装备6门86式100毫米牵引式向坦克炮;2个反坦克导弹排:[装备有12套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采用北京212吉普车做运载底盘] [五]全旅编有1个工化营: 编有地爆,舟桥,筑城,防化,喷火等分队.列装有,84式122亳米轮式自行火箭布雷车,GSL430轻型火箭破障车,新型轮式轻型伴随桥,防化侦测车,FPH02式轻型喷火器和84式62MM防化单兵火箭燃烧弹等新型装备 [六]全旅编有1个通信营: [编有电子对抗,雷达,电子技术侦察,有线,无线,卫星通信,将来还可能列编无人侦察机连等分队]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断口的宏观形貌、微观形态及断裂机理 按断裂的途径,断口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两大类。穿晶断裂又分为穿晶韧性断裂和穿晶解理断裂(其中包括准解理断裂)。沿晶断裂也分为沿晶韧性断裂和沿晶脆性断裂。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1.穿晶断口 (1)穿晶韧窝型断口断裂穿过晶粒内部,由大量韧窝的成核、扩展、连接而形成的一种断口。 宏观形貌:在拉伸试验情况下,总是先塑性变形,引起缩颈,然后在缩颈部位裂纹沿与外力垂直的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失稳,沿与外力成45°方向快速发展至断裂。众所周知,这种断口称为杯锥状断口。断口表面粗糙不平,无金属光泽,故又称为纤维状断口。 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断口通常是由大量韧窝连接而成的。每个韧窝的底部往往存在着第二相(包括非金属夹杂)质点。第二相质点的尺寸远小于韧窝的尺寸。韧窝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两种形成情况: 1)韧窝底部有第二相质点的情况。由于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力学性能不同(另外,还 有第二相质点与基体的结合能力、热膨胀系数、第二相质点本身的大小、形状等的影响),所以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沿第二相质点边界(或穿过第二相质点)易形成微孔裂纹的核心。在应力作用下,这些微孔裂纹的核心逐渐长大,并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显微孔坑之间的连接部分逐渐变薄,直至最后断裂。图3-41是微孔穿过第二相质点的示意图。若微孔沿第二相点边界成核、扩展形成韧窝型裂纹后,则第二相质点留在韧窝的某一侧。 2)在韧窝的底部没有第二相质点存在的情况。韧窝的形成是由于材料中原来有显微孔穴或者是由于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显微孔穴,这些显微孔穴随塑性变形的增大而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直至断裂。这种韧窝的形成往往需要进行很大的塑性变形后才能够实现。因此,在这类断口上往往只有少量的韧窝或少量变形状韧窝,有的甚至经很大的塑性变形后仍见不到韧窝。当变形不大时,断口呈波纹状或蛇形花样,而当变形很大时,则为无特征的平面。 韧窝的形状与应力状态有较大关系。由于试样的受力情况可能是垂直应力、切应力或由弯矩引起的应力,这三种情况下韧窝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解理与准解理断口 1)解理断口。断裂是穿过晶粒、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解理面)的分离,特别是在低温或快速加载条件下。解理断裂一般是沿体心立方晶格的{100}面,六方晶格的{0001}面发生的。 宏观形貌:解理断裂的宏观断口叫法很多,例如称为“山脊状断口”、“结晶状断口”、以及“萘状断口”等(见图片3-53)。山脊状断口的山脊指向断裂源,可根据山脊状正交曲线群判定断裂起点和断裂方向。萘状断口上有许多取向不同、比较光滑的小平面,它们象条晶体一样闪闪发光。这些取向不同的小平面与晶粒的尺寸相对应,反映了金属晶粒的大小。微观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解理断口呈“河流花样”和“舌状花样”。 2)准解理断口。这种断口在低碳钢中最常见。前述的结晶状断口就是准解理断口,它在宏观上类似解理断口。 准解理断口的微观形态主要是由许多准解理小平面、“河流花样”、“舌状花样”及“撕裂

军用迫击炮

9.1 概述 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称为迫击炮弹。“迫击”两字是由炮弹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迫击炮膛底部的击针,迫使底火发火而来的。 迫击炮弹的特点是膛压低,初速小,弹道弯曲,落角大,可大射角射击,便于城市巷战和山地作战,有利于毁伤隐蔽物后的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迫击炮弹采用近炸引信,利用空炸来提高杀伤效果。改善弹形,减小飞行阻力;提高初速,增大射程;采用闭气装置来提高射程和射击密集度。目前,利用迫击炮弹弹道弯曲的特点,应用末段敏感和制导技术以及子母弹技术,发展迫击炮发射的反坦克弹药,致力于解决从地面有效地攻击坦克顶部装甲的难题。 9.1 概述 目前,各国装备的迫击炮弹有尾翼稳定的,也有旋转稳定的(如美国106.7mm化学迫击炮弹)。除某些大口径迫击炮弹是由后膛装填外,多数迫击炮弹是从炮口装填的。 与线膛火炮相比,迫击炮具有如下优点: 1.弹道弯曲,落角大,死角与死界小,并且容易选择射击阵地; 2.结构简单,质量轻、使用灵活,易于操作和转移阵地,特别适于前沿阵地使用; 3.发射速度高; 4.经济性好。 迫击炮的这些优点,给了它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过去是这样,在未来的战争中,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必需的武器装备。 但是,由于迫击炮的初速低、射程近、散布大,且难于平射,因而也限制着迫击炮弹的使用和发展。 9.2 迫击炮弹的组成与特点 9.2.1 迫击炮弹的组成 迫击炮弹通常是由引信、弹体、填装物(炸药或其它元素)、尾翼装置和发射装药五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图9-1)。 对于内装炸药的迫击炮榴弹来说,也可分为杀伤榴弹、爆破榴弹和杀伤爆破榴弹三种类型。榴弹类型的不同,其装填系数和所配用的范围也不相同。 除了上述传统形式的迫击炮弹外,还有迫击炮长弹和超口径迫击炮弹。图9-2所示,是60mm迫击炮长弹;图9-3所示,是超口径榴弹头。 除迫击炮榴弹外,还有迫击炮弹弹体内装填非炸药的其它元素者,此即为迫击炮特种弹(图9-4)。其中图a是迫击炮发烟弹,图b是迫击炮燃烧弹,图c是迫击炮照明弹,图d是迫

瑞典-AMOS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

搭载在瑞典CV-90系列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研制历程 北欧先进迫击炮系统(AMOS:Advanced Mortar System)是由芬兰和瑞典两国联合研制。早在1996年,芬兰帕特里亚(Patria)公司和瑞典赫格隆茨(Hagglunds)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准备为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研制一种120毫米炮塔式双管迫击炮,AMOS即源于此。 不久,研制工作分别在芬兰和瑞典迅速展开,并先后制造出了多门样炮。其中,第一门是基本型试验平台;第二门AMOS样炮完成于1997年,最初采用的是瑞典赫格隆茨公司的CV-90型履带式底盘,后来改用芬兰帕特里亚公司的XA-185型6×6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1999年6月,芬兰防务部队与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要求提供一门采用新型XA-203底盘的完整的AMOS系统,该系统已于2000年底交付,定型为PT1,这可以说是第三门样炮。PT1采用了新的外形设计,具有隐身特点。PT1炮塔重5800千克,根据所用装甲不同以及是否安装炮塔尾舱装弹机重量有所不同。 搭载在6×6轮式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2000年11月,芬兰防务部队开始进行先进迫击炮系统的火力和机动性试验,历时约半年结束。试验用系统采用的是帕特里亚公司的XA-203型6×6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该系统辗转芬兰各地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测试。试验期间共发射了550发120毫米弹药,顺利行驶3000千米(包括公路行驶和越野)。试验结束后,AMOS炮塔被从XA-203底盘上拆下来,然后送往瑞典安装在CV-90全履带底盘上,由瑞典陆军于2002年进行了试验。 搭载在8×8轮式底盘上的AMOS120毫米双管迫击炮系统 帕特里亚·赫格隆茨公司希望AMOS炮塔将来还能够安装到其它底盘上,包括加长型M-113(轻型机动战术车辆)、LAV-Ⅲ型8×8和8×8多用途装甲车。尽管最初是为安装在装甲战车上研制的,不过AMOS也可用于水面舰艇。2002年下半年,瑞典将AMOS安装到90H式战斗快艇上,首次进行了集

迫击炮原理和简介

掷弹筒也叫超轻型迫击炮或是微型迫击炮的。 二者的区别为:掷弹筒属于单兵武器,一人即可完成操作。迫击炮是班组武器,需要多人协同。另外掷弹筒主要是为了填补手榴弹和迫击炮的火力空隙。 从概念上说传统的掷弹筒是介乎枪榴弹发射器和轻型迫击炮之间的迫击炮型榴弹发 射器,从发射机理上看更接近于迫击炮,也是自带发射药或需要装填发射药包,而枪榴弹需要(步枪或专用的榴弹发射枪)发射空包弹或实弹提供发射能量。掷弹筒和迫击炮都有专用弹药,弹药的结构都很相似(但传),在击发机构上掷弹筒通常需要手动击发,而迫击炮通常能通过高仰角(滑膛)炮筒采用膛口装填让炮弹依靠重力下滑击发,射速上比掷弹筒更有优势。但是大中口径的线膛迫击炮和后膛装填迫击炮以及一些经过改进能够平射的迫击炮都能通过手动击发,这期间有掷弹筒和迫击炮是有交集。实际上掷弹

2英寸轻型迫击炮的构造与50毫米口径掷弹筒几乎没有差别。但是统的掷弹筒弹药没有尾翼稳定,因此有效射程更近大约为120米-600米,更接近枪榴弹,因此掷弹筒是作为步兵的直接支援武器,而轻型迫击炮则具有一定的面压制能力。现代的枪挂枪榴弹发射器使用的弹药实际上已经与通常的膛口发射枪榴弹完全不一样,更接近传统的掷弹筒弹药,只是因为其瞄准装置还是依附在步枪上必须从属于步枪使用而继承了枪榴弹发射器的称呼,但是象美国的XM25这样的独立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就是一具具有独立火控装置、肩射功能,且能够选择点射连射的先进的现代化掷弹筒,而各种如MK19这样的自动枪榴弹发射器实际上就是具有连发功能的自动掷弹筒。在外军的称呼里实际上并没有枪榴弹发射器这个含义,直译的话就是榴弹发射器。我们没有必要被中文名称左右了思维。射程短的就是一个步兵支援武器,射程远的具有面压制能力的不妨称为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得日军认为,为了应付可能要面对的堑壕战,需要一种射程比手榴弹远,同时可以像迫击炮一样打击障碍物后目标的步兵支援武器。掷弹筒(CrenadeDischarger)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支援小队、班一级步兵作战,射程和威力弥补了中口径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发射和调节射程的原理都具有相当的创造性,在二战期间日军使用的各种步兵武器中独树一帜。 独特的结构和发射原理

67式82毫米迫击炮班射击教案(射击准备)

迫击炮班射击准备教案

授课人: 单位: 批准人: 迫击炮班射击准备 作业提要

课目:67式82毫米迫击炮班射击准备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同志们掌握有关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达到“四会”标准。 内容:一、射击准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指挥所(观察所)的射击准备 三、炮阵地的射击准备 方法:理论讲解、组织练习、考核验收、小结讲评。 时间:8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熟记熟背 2、严格训练场纪律,严禁拿武器开玩笑 器材保障:迫击炮一门,教练弹一枚,方向盘一具。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10分钟 1、场地的选择与设置; 2、备课、试讲。 3、教材、器材的准备。

4、示范班的培训。 作业实施…………………………………………………………460分钟 一、射击准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射击准备的主要内容 1、研究敌情、地形,了解地物代名,认清和补选方位物。 2、了解或决定基准时间。 3、组织侦察和通信联络。 4、赋予器材、迫击炮的基准时间。 5、判定地面风和地面气温。 6、擦拭、检查迫击炮和器材,准备炮弹。 7、指示目标和定目标点于图上。 8、准备射击开始诸元。 (二)射击准备的要求 1、一般要求

(1)指挥员应根据上级指示和当时情况,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加强领导,迅速、准确、周密、隐蔽地进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2)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射击准备工作均应遵循先应急、后完善的原则,保证能随时执行射击任务。 (3)对射击准备工作,指挥员应亲自组织检查,并向上级报告。 2、仓促情况下,射击准备的要求 82迫击炮是随伴火炮。因此,在战斗过程中,指挥员应根据上级指示和对敌情地形的判断,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拟定可能展开的位置和行动方案,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迅速占领炮阵地,用最简便、迅速的方法赋予射向。 (2)在保证我军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决定射击开始诸元。 二、指挥所(观察所)的射击准备 1、研究敌情、地形 占领指挥所(观察所)后,指挥员应亲自并组织分队利用一切侦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自行火炮及其保障系统 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为重型师和装甲骑兵团提供主要的间瞄火力支援。与之前的M109型号类似,M109A6式“帕拉丁”采用全履带装甲车体。当前,对“帕拉丁”的配置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主要包括:一是大面积的调整了原有的M109A2/A3车体底盘,二是配备下文将要介绍的全新的炮塔。 “帕拉丁”配有1套用以进行弹道计算和武器控制的车载自动火控系统、1 套火炮定位与导航系统和数套保密无线电通信系统。它采用改进型M284 式身管和M182A1 式底座,此外,还改进了自动推进系统、弹道解算和核生化防护系统等,提高了乘员的微光夜视能力,内置了测试检验设备。对底盘的更多升级改进还包括加装1 套用于快速部署和撤收的摇控行军固定器、1 根用以帮助支撑新型炮塔的扭转杆和1 部带有改进型冷却系统的低温隔离发动机。 与早期的M109系列相比,“帕拉丁”在陆军武器库中被描述成第一种数字化的战斗车辆,它提高了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能力和可靠性。 与之并行的,美国陆军军费结构调整后的努力成果还可见于M992A2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 最基本的M992A0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工业界的一个研发项目,以提供野战自行炮兵部队发射阵地保护,因为它能迅速地执行紧急的弹药再补给和保障。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系统于1983年定型并投入生产,它也是基于M109榴弹炮底盘,这可以使其具有与所保障火炮单元相匹配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特性,从而保证再补给物资的及时到位。该系统与陆军的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实行一对一的成对使用。 M992 系列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主要设计用以为M109 系列榴弹炮提供弹药补给,也可担负其它型号火炮的弹药补给任务。该车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3 种型号,即M992A0、M992A1 和M992A2。M992A2 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一种履带式、铝质装甲、柴油动力弹药补给车,

凶猛的返祖武器:矢车菊速射迫击炮

凶猛的返祖武器:矢车菊速射迫击炮 2B9型“矢车菊”82毫米速射迫击炮正史 1985年6月一个凌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深处一个小村庄,侵阿苏军摩步第306师1团摩步1营秘密包围了这里,据情报声称反苏游击队集结在这个村子,但大家都知道,进攻村庄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给该村不服从阿富汗社会主义政权领导和管教,只听从真主和圣教指引的部族长老们一个深刻教训。 营属炮兵连的嘎斯卡车装载着6门外形怪异的“榴弹炮”迅速进入阵地放列完毕,这火炮的形状很奇特,巨大的炮栓和复进机突出于炮尾,在右侧有类似冲锋枪弹夹口的开口,炮手端着装有四枚炮弹的弹匣插入这个进弹口。随着营长命令下达,火炮在2秒内就将4枚炮弹打了出去。在随后的一分钟内,6门大炮打了10轮齐射,共有240发炮弹劈头盖脸的倾泻到小村庄里,随后两个摩步连乘坐轮式装甲车向前冲击,苏军进村以后,发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大部分村民被炮火杀死在睡梦中,清缴行动很顺利就结束了,也没有激战,更没有伤亡。军事行动就像周末郊游一样轻松,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6门火力凶猛,理论射速高达120发/分种,绰号“瓦西里克”的大炮。这就是本文要讲的苏联2B9型82毫米速射迫击炮。 迫击炮与其他火炮有三个不同之处:一是其炮弹由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的重力下滑,撞击炮膛底部撞针而使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将炮弹推出炮口,“强迫击发“——“迫击”即由此得名;二是其没有反后坐装置,后坐力依靠座钣直接传递给地面。因此整个迫击炮质量轻,结构简单,易拆卸,能伴随步兵分队作战;三是射角较大,弹道弯曲,是一种曲射武器,可以对遮蔽物后面或山背斜面上的目标实施攻击。迫击炮在苏联陆军占有重要地位,据苏军统计,卫国战争时期地面战场死亡人员一半以上由迫击炮造成,在苏军指战员眼中最受宠爱的武器并非是坦克,而是毫不起眼的迫击炮。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大约35万门迫击炮。战后苏军依然重视迫击炮的装备,从步兵营到团、师、军级单位,分别列装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和240毫米迫击炮。

67式82迫击炮单兵训练战斗动作教案

67式迫击炮单兵训练——战斗动作教案 授课人:冯杰 单位:杏花岭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

批准人:杜燕 67式82迫击炮单兵训练战斗动作 作业提要 课目:82迫击炮单兵训练战斗动作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同志们掌握有关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达到“四会”标准。 内容:一、实弹射击组织及靶场勤务 二、实弹射击组织 方法:理论讲解、组织练习、考垓验收、小结讲评。 时间:2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仔细看,熟记熟背 2、严格训练场纪律,严禁拿武器开玩笑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5分钟 1、整理着装,组织验枪,清点人数,向在场的首长报告。 2、宣布科目、目的、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 作业实施…………………………………………………110分钟 一、实弹射击组织及靶场勤务 在实弹射击前,必须严密组织,加强纪律教育,坚决服从指挥,选好射击场地,以保证安全和圆满地完成射击任务。 场的选择与设置 为了保证安全和不损害国家、群众利益,选择靶场除考虑能实施实射击科目的要求外,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高压线及容易发生危险的地区,绝对保证弹道不从居民点、铁路、公路、输电线的上空通过; 不要损坏庄稼; 弹着区外的安全半径,不得小于300米。 根据射击任务设置目标。 视地形情况构筑炮位和指挥所(观察所)。 布置好靶场警戒。相邻警戒点之间应能通视,并保证能阻止人、畜进入靶场(特别是目标安全区)。 二、实弹射击组织 射击指挥组负责指导射击,维持秩序,记录与评定成绩。 指挥员:为全场的总指挥,由射击最高组织者担任。 射击指导:由民兵干部或指定技术较熟练者充任,负责检验诸元、指导射击和讲评。要熟知目标和警戒位置,发现射击口令超出安全距

67式82毫米迫击炮班射击教案(战炮基本射击)

迫击炮班战炮基本射击教案

授课人: 单位:批准人:

战炮基本射击 作业提要 课目:67 式82 毫米迫击炮班战炮基本射击 目的:通过学习训练使同志们掌握迫击炮射击操作的方法要领,学会组织实施训练,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内容:一、简便射击 二、放列观察射击 三、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 四、特种射击 方法:理论讲解、组织练习、考垓验收、小结讲评。 时间:8 小时 地点:专业训练场 要求:1、认真听讲,遵守纪律;

2、按照讲授程序实施训练; 3、提高训练积极性,反复练习; 4、注意爱护武器器材。 练习条件及成绩评定: 1、射击位置选择正确。 2、简便射击:自认清目标后,到最后1 发弹爆炸瞬间止,3 分钟对100 -400 米距离内目标进行射击,使用炮弹3 发,及格命中1 发。 3、放列观察射击:自认清目标起,到最后1 发爆炸瞬间止,6 分钟内对500 -1500 米距离内目标进行射击,发射炮弹 5 发,及格:命中 1 发。 4、单炮多发同时弹着法射击:自认清目标至射击完毕,8 分钟内,首先以 2 发炮弹试射击,取得精确诸元后,进行 3 发同时弹着检验。及格:命中1 发。

作业准备 1、场地的选择与设置; 2、备课、试讲。 3、教材、器材的准备。 4、示范班的培训。 作业实施 ????????????????????? .460 分钟 一、简便射击 简便射击通常使用 0 号装药,开始发射一发,修正后进行急促射, 直至完成任务。 (一)赋予射向 炮手面向目标,身体站正,双手提起炮身,将炮杵夯入地面,双 手扶炮口,并用双手的协力将炮身向目标方向推出,使衣扣线,炮身 白标线与三者与一线,根据经验或简便器格材赋予炮身所需的射角和 射向。此时即赋予好炮身的射向。 (二)赋予射角 根据射击距离在抵近射击简易表中查出并赋予炮身的射角,其赋 予炮 作业进程 .10 分钟

82迫火炮操作

82迫击炮操作教案 授课人:冯杰 单位:杏花岭区常备民兵应急分队

批准人:杜燕 82迫的操作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82迫击炮的操作 目的:使同志们了解八二毫米迫击炮的用途、性能,重点掌握它的基本操作。 内容:一、82迫击炮的用途、性能 二、基本操作 方法:教学示范,讨论研究,组织练习,归纳小结 时间:2小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1、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2、遵守纪律,加强作风培养 3、爱护武器装备,预防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5分钟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示教课目,目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 作业实施………………………………………………110分钟 一、迫击炮的用途、性能及构造 迫击炮是一种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尾翼弹,主要行高射界射击的曲射火炮。 目前,我军装备的迫击炮主要有:1963年式60毫米迫击炮、1967年式82毫米迫击炮。在海、边防部队尚装备少量的1955年式和1964年式120迫击炮。PP87式82毫米迫击炮,是一种随伴步兵作战的滑膛曲射火炮。主要装备于步兵营。行军时,主要用汽车装载,短途也可以用人力背扛。 用途: 1.压制或歼灭敌有生力量及火器 2.破坏敌人的观察所、轻型野战工事 3.破坏敌铁丝网,防步兵雷区和其他障碍物 4.可完成迷盲和照明任务等射击任务,82毫米迫击炮可散发宣传品

性能: (一)主要诸元

(二)特点 (1)弹道弯曲,落角大,能射击遮蔽物后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必要时,可行高射角抵近射击,最大射角可达88.5°,在巷战中及复杂地形情况下,可以大胆接近敌人,充分发挥其威力。 (2)体积小,重量轻,最大件重不超过13或15.5公斤。因而,机动性能较好,能紧密随伴步兵迅速、隐蔽地行动。必要时,可以携带炮身随步兵行动,用简便射击和平射来遂行任务。 (3)构造简单,便于操作、维护和制造战时能大量生产、装备部队和民兵。 (4)发射速度快,可构成较大的火力密度。 二、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是迫击炮完成射击任务的基础技术动作。应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反复操练,精益求精。 第一节迫击炮班的编成及人员分工 一、编成 迫击炮班由班长、副班长和六名炮手组成。副班长和各炮按分工赋予1、2、3、…………号数。迫击炮一门,随同的番号赋予炮的号数。 二、分工 班长:为全班的指挥员,负责组织、指挥全班完成战斗和训练任务;检查与督促所属人员对武器、弹药的保管、保养。分解搬运时,携带标杆、附件包。

电磁炮原理科普完整版

电磁炮原理科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并不神秘的电磁炮 笔者混迹科吧数月,阅贴不少,多有受教于众吧友。常希望用自己所学回馈吧众。幸亏寸有所长,总算写成此科普拙文。笔者将使用不超过中学物理课本的知识对大家喜闻乐见的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做一介绍。因能力所限,时间所限(笔者马上要出差了),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足和不正确之处,请各位指正。 电磁炮是科幻迷们喜闻乐见的未来武器。也被各国军方所重视。它具有很多优秀特性。 1.速度常规火药发射的炮弹受火药气体燃烧速度的限制,初速度很难超过2km 每秒(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从某些迫击炮的不到200米每秒到坦克炮发射大口径穿甲弹时的接近2km每秒),即使加大装药量也无济于事。炮口动能则一般不超过10MJ。而电磁炮没有这个限制,它由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动力而非高温气体膨胀,理论发射速度可达光速。考虑到空气的阻力,大气层内的实用初速也可以超过4km每秒。这样的速度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摧毁能力和更远的射程。 2.电磁炮没有后坐力,更小的震动使得它更加精确。基于更快的速度,它的弹道更加笔直,易于瞄准,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3.射击时没有爆炸的声音和火光,攻击更加隐蔽。 4.因为炮弹没有发射药,更加轻便,可携带更多弹药,减轻后勤压力(不过这一点嘛,电源的重量可就另算了。。。。。。)。 5.炮口初速度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6.电能比火药要便宜。 常见的电磁炮 1.轨道炮

结构和原理最简单的电磁炮,因而技术也越成熟,距离实用化越近。 此结构由两根平行导轨组成,带有电枢的炮弹在轨道上滑动。当大电流(可达数百万安培或更多)通过一根导轨经电枢流向另一根导轨时,在导轨间形成强磁场。电枢受洛伦兹力作用前进。多级导轨炮串联可获得更高初速度。单级的导轨电流毕竟有现实方面的限制,可以增加多级导轨,不管速度如何,只要这个电流还在,就能不断加速(火药炮就没这点好处)。 它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 (1)左手定则 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面向N极(叉进点出),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吧!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超级电源和能受得了超大电流的导轨。还有了能导电的炮弹。可磁场从哪里来呢?要知道普通磁体产生的磁场可是不够的,能产生几个特斯拉强磁场的磁体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几吨重没压力。没关系,我们的安培定则出场了。 1、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 周围的磁场方向。2、假设用右手握住,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一目了然了吧?不信用右手握一下左右两边的导线。 这样强大的磁场不能由普通磁体生成,只能在极其强大的电流中产生。 导轨炮不但原理较为简单,其电路各部件的要求也最为现实,因此成为目前最接近实战的一种。

小度写范文小炮不小 小炮模板

小炮不小小炮 迫击炮和无坐力炮被士兵戏称为“小炮”,它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十分便于步兵班组携带和使用。迫击炮是地面常规火力压制兵器家族中重要一员。在高原山地、山岳丛林地等重型大口径压制火炮使用受限的复杂战场环境中,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我军陆军部(分)队的火力支援兵器系列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迫击炮由缴获、仿制逐步走向独立研制,建国初期曾是我军步兵团、营一级的标准压制火炮。在建国后历次边境防御作战行动中,居于“小炮”辈份的迫击炮。为捍卫祖国疆土发挥了重大作用,真正做到了“小炮不小”。交叉掩护,抵近射击53式82毫米迫击炮支援邦迪拉以北2891高地进攻战斗作战地点:中印边境作战对象:印军时间:1962年11月18日53式82毫米迫击炮是建国后我军装备的第一代中口径迫击炮。主要装备于营属炮兵连的迫击炮排。这种迫击炮是在苏联1941年式82毫米迫击炮基础上仿制的第一种步兵伴随压制武器。该炮口径82毫米,初速211米/秒,使用榴弹时最大射程为2540米,炮身长1220毫米,炮全重36千克。最小射程85米。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著名的邦迪拉之战中,53式82毫米迫击炮在步兵33团攻占2891高地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891高地位于邦迪拉以北约1千米。北可俯视登班,南能控制比里山口,坡陡林密,地势险要,是邦迪拉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印军步兵第48旅旅部率2个营共约1500人负责防守邦迪拉地区。其中,锡克第1营配置在邦迪拉山口及其以西2891高地一线。马德拉斯第1营配置在邦迪拉山口东北山梁一线,加强的106.7毫米迫击炮排(4门炮)配罩在邦迪拉东北山腰的林间空地上,8.6毫米加榴炮排(4门炮)配置在邦迪拉东北公路附近。我步兵33团经7天5夜艰苦的强行军,于11月17日进至拉机地区,切断了德让至邦迪拉的公路,对敌形成包围了态势。此后,该团在原地构筑工事,加强防御,准备阻击印军增援德让的48旅,同时派出3营的2个步兵连在机炮连82迫击炮排支援下。攻占2891高地之敌,占领邦迪拉山口及其以西有利地形,保障我军歼灭被围之敌。18日13时,迫击炮排随2个步兵连,在3营副营长率领下,携带3门火炮、64发炮弹,沿小路向2891高地疾进,14时30分进至该高地以北约1500米处,发现高地上敌人正在抢修工事。步兵连当即沿小路和山林继续接近敌人,接近敌过程中遭到敌猛烈火力压制,无法前进。迫击炮排排长听到枪声后,迅速率领炮排在2891高地北无名高地的林间空地占领了发射阵地。当时雾气浓重,炮排无法观察目标,射击距离无法精确判定。为快速压制敌火力,炮排采取了根据枪声概略判断的方法,以1800米射击距离装定目标诸元,连续发射了5发炮弹,敌人火力被压制。步兵得以继续前进,炮排随即向前转移阵地,准备再次进行火力支援。前进了不到100米,我步兵连又遭到敌火射击。炮排由于2号炮出现故障,只能使用1、3号炮射击。1、3号炮立即占领阵地,使用概略瞄准方法再次对敌火力点射击,发射3发炮弹后,敌火力点被迫停止射击。炮排根据枪声,判断敌火力点射击规律,开始采用交替转移、持续射击的方法支援步兵冲击,始终保持有1门炮对敌实施火力压制。此时浓重的雾气已经消散,观察和射击条件明显好转。炮排决定3号炮原地射击,1号炮前出到有利位置采用精确瞄准射击的方法压制敌迫击炮。当1号炮射击时,3号炮向前转移阵地,3号炮射击时。1号炮再向前转移阵地,如此前进一射击的交替过程中,始终对步兵提供了不间断的火力支援。随后炮排又奉团前指命令在2891高地北侧占领阵地,压制高地西侧之敌,支援步兵连向2891高地冲击。18时,迫击炮排共消耗弹药63发,圆满完成了火力压制任务,保障步兵攻占了2891高地,对合围、全歼印军第48旅起到了重要作用。单炮诱敌,集火打击67式82毫米迫击炮连支援658高地进攻战斗作战地点:中越边境作战对象:越军时间:1979年2月17~18日67式82毫米迫击炮在53式82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设计改进而成,改进工作从1958年开始。改进后的迫击炮减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增加

徒手测距的原理

徒手测距的原理 相信大家在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迫击炮阵地里,一位有经验的炮长平举右臂,竖起大拇指,闭上左眼略一测距,而后报出一串数据,炮手紧跟着调整射击诸原,二炮手装弹击发并一举命中。”这种突出宣染简易瞄准的镜头充分了反映我军指战员作战娴熟、素质过硬优良作风。不过炮长的这一测距动作原理何在,又是怎样计算出距离的呢?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简单的几何原理把其中的奥妙阐述一下,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指正。 徒手测距的实际上是你用了几何中弧长测距及相似三角形原理,在大概判断出目标物体长度后,利用手指宽度或眼间距与臂长的比值间接求出目标到观测物的距离。笔者分别阐述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眼测距 即利用单眼瞄准同侧平举的大拇指测定目标到观测者的距离。 原理如下: 首先,用直尺量一下自己大拇指的宽度,成人的拇指段度约为2cm; 再用皮尺量一下自己胳膊的长度,成人的臂长从拳头肩膀到大臂末端约为60cm; 以手臂为半径,拇指宽度为弧长,可以求得拇指到大笔末端的弧度夹角是: 2cm/60cm=1/30弧度,由于大臂末端与眼睛基本在同一平面,所以认为眼睛到拇指的距离与大臂长度相同,故眼睛瞄向同侧拇指的夹角也是1/30弧; 寻找一个能否判断出尺寸的目标物体,假设目标A尺寸5m,用同侧眼睛瞄准目标物与拇指,形成三点一线; 如果拇指刚好将目标完全覆盖,则证明所视目标物与拇指的弧度角相同,参见下图: 计算方法: 目标物距离R=(A物体尺寸5m)/(1/30弧度)=5m*30=150m。 公式经过整理后得——目标物距离约为:30×目标尺寸,由此可知只要所瞄目标刚好被拇指能覆盖住,则目标距离观测者为30倍目标长度。

电磁炮原理是什么

电磁炮的原理非常简单,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位于磁场中的导线在通电时会受到一个力的推动,同时,如果让导线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导线上也会产生电流。这就是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正是根据这一定律人们发明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它也是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或者说,电磁炮不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动机,因为它的转子不是旋转的,而是作直线加速运动的炮弹。 那么如何产生驱动炮弹的磁场,并让电流经过炮弹,使它获得前进的动力呢?一个最简单的电磁炮设计如下:用两根导体制成轨道,中间放置炮弹,使电流可以通过三者建立回路。把这个装置放在磁场中,并给炮弹通电,炮弹就会加速向前飞出。在1980年,美国西屋公司为“星球大战”建造的实验电磁炮基本就是这样的结构。它把质量为300克的炮弹加速到了每秒约4千米。如果是在真空中,这个速度还可提高到每秒8~10千米,这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具备了作为一种新型航天发射装置的理论资格。 将这一理论上的可能变为实际,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那台实验电磁炮的加速度太大,人无法承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延长加速时间。然而这必须以采用更长的轨道为代价。由于人体只能承受大约3 倍重力加速度的长时间加速,满足人体耐受能力的电磁炮所需的轨道长度(经计算,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约需1000千米!)在技术上难以实现,看来我们暂时只能考虑专作货运发射的了,这样在加速度方面的要求就可大大放宽。 第二,如果把电磁炮水平安装在地面上,飞出炮口后的炮弹仍然会在大气阻力下很快减速,难以顺利达到环绕地球轨道,为此,用于航天发射的电磁炮必须将出口设置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之巅,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自然是首选地点,当然旅游业和环保组织肯定会反对,如何同他们交涉,就看宇航局的实力和有关人员的口才了。 第三,目前电磁炮能够发射的炮弹质量仍然不大,这是加速能力不足造成的。加速炮弹的力与磁场和电流之积成正比,要获得足够强的加速磁场一般靠超导磁体。用超导线圈产生磁场已是相对成熟的技术,但超导磁体需要冷却到很低温度(如液氦温度,约-269°C)才能发挥作用,这对于军事应用是个问题,因为会大大降低发射装置的灵活性,但作为固定使用的航天发射装置,基本上可以不必考虑这些,而且如果高温超导强磁体能够研制成功,对低温条件的要求也可放宽。 关于电磁炮的第四个技术问题和第三个相关,因为在磁场不够强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加速能力就只能让炮弹通过足够大的电流。于是就产生了大电流发热和炮身烧蚀等麻烦。幸好这些麻烦对于航天发射不太重要,因为作为武器的电磁炮得严格限制长度,而作为发射工具,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炮身并不算问题,只是对建设施工时的作业精度要求较高罢了。 此外,延长轨道也可使炮弹承受的加速度降低。经过计算,用5 千米长的轨道使炮弹由静止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的600倍,这已经比普通迫击炮发射时的加速度还小了,可人显然还是无法忍受,而长1000千米的加速轨道在地球上几乎无法建造,因此用电磁炮发射人的想法还是放弃算了。 最后,有人觉得建造公里级长度,配备强磁场的加速轨道可能会有技术困难,但这只是不了解人类现有技术水平的臆测,实际上为数众多的粒子加速器、对撞机等多半具有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长的加速和聚能环。而且它们除了对环道施工的精度要求极高外,各转弯和控制点等处也均需要设置强磁场。换句话说,在建造宇宙电磁炮的基本技术方面,人们早已充分掌握了,仅仅是所用领域不同而已。真正的困难倒是,从来没谁把超级加速器放在高寒山区,而且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目前也不大好,但这个投资大可从别处募集,无须开在宇航局的账上。 至于电磁炮的发射成本,如果不考虑产生强磁场的低温液体费用,仅仅是电和不可回收的炮弹壳体而已,日常维护成本也大概和同长度的高速地铁相仿,最多开口处一小段需要要配备专职扫雪人员,要么加个活动盖子,也就都解决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