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各个国家的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是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 是否普遍联系

C 是否运动发展

D 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类鸟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

C 农发在田里插秧

D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 文化传统D 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A 绿色植物B食草动物C 食肉动物D 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 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 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生物学、道德、宗教

B 逻辑学、哲学、道德

C 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 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 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 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 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科学是各种知识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 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在的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 人的物质属性

B 人的自然属性

C 人的精神属性

D 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 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 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 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3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3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逐渐消失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4,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劳动力价值要还原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D.劳动力价值决定必须考虑道德的因素

35,在商品价值c+v+m 中( )。

A.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5 ACDDD 6-10 AACBC 11-15 CACCB

16-20 DDAAD 21-25 CDCAA 26-30 ABDBC

31-35 BCCBD

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

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A 批判的和革命的

B 唯物的和辩证的

C 科学的和革命的

D 实践的和科学的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 绝对主义

B 唯物主义

C 不可知论

D 诡辩论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B 世界是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

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

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

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

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

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

因为它是()

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具有宗教信仰

C 具有语言文字

D 具有思想意识

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人口增长的快慢

B 地理环境的优劣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完全同步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2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 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 取得劳动产品方式和多寡不同

24,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心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 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27,群众路线是()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 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 惟一标准

B 必要标准

C 最高标准D潜在标准

2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

A 人生目的

B 人生理想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3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

A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 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 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3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3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3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5 CBCDA 6-10 ABCCB 11-15 DCACC

16-20 AADBD 21-25 ACBAD 26-30 BDCDA

31-35 CDDCA

1、哲学是

A 科学之科学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一元论

B 物质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 意识

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 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 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 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 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C 科学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A 物质生产劳动

B 自觉能动性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A 迂回曲折

B 前进上升运动

C 周而复始的循环

D 直线式的发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A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B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 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1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A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B 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没有任何根据的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A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 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 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1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A 社会存在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科学技术

1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A 他的奉献得到社会的承认

B 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 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1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A 空间的三维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 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1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具体科学和哲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 存在性。

B 运动性。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2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唯物论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4、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A 庸俗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 唯心主义D 辨证唯物主义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2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D人类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

27、“望梅止渴”是关于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B知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D 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2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C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看法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A世界观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C歪曲的世界观D 能够消灭的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3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7、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8、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一、1D 2B 3A 4B 5C 6A 7D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A 20D 21A 22A 23D 24C 25B 26C 27C 28B 29B 30A 31C 32B 33C 34C 35A 36A 37D 38B 39D 40A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3,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

4,在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结构性

B 实物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矛盾性

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 宿命论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6,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 不可知论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 抺煞意识的主观特性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庸俗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9,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 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1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和被反映论的对立

14,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是

A 客观真理

B 客观事实

C 社会实践

D 客观规律

1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说明()

A 革命的运动是由革命的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革命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基础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6,从认识的全过程看,认识的起点是

()

A 实践

B 概念

C 经验

D 感觉

17,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

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D 劳动过程中劳动客体受自然的制约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9,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全部为人类历史的钥匙是()

A 阶级斗争发展史

B 生产劳动发展史

C 政治制度演变史

D 宗教信仰变迁史

20,教育在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成生产力的四类要素中,它是()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D 准备性因素

21,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党组织

C 司法机构

D 武装力量

23,由历史上存在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决定的社会形态分别是()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4,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政治

B 道德

C 宗教

D 哲学

2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 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 根本动力

B 唯一动力

C 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27,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人的历史,认为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唯物主义

B 历史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是()

A 社会政治制度的完善

B 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个人的()

A 天赋能力

B 家庭出身

C 社会关系

D 自由意志

30,人类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从某一必然状态下获得了解放,争得了自由,但尚未认识和征服的领域又会产生。这说明由必然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

A 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 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

C 一个可望但不可及的理想

D 一个可最终完全实现的理想

31、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4、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5、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一、单项选择题(35分)

1-5 DAACC 6-10 CDCBA 11-15 ADCCC

16-20 AADBC 21-25 DAADB 26-30 DBCCA

31-35 CBCDD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

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

A.立法权B.财政权

C.监督权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A.竞争的目的不同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一、选择题(

30分)

1—5 BCCDA 6—10 DACBC 11—15 DBCBD 16—20 BCACD 21—25 DCABD 26—30 DABBA

二、多选题(20分)

31、BCD 32、ABD 33、CD 34、ABC 35、ABC 36、ABCD 37、ABD 38、AB 39、ABC 40、ABCD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下列哪个不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D.科学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

B.制定的路线

C.领导的意图

D.客观存在的事实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朴素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历史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5、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人脑的主观创造

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 宿命论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B.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D.一分为二的观点

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1、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

A.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1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1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争斗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14、质与事物直接同一,是说( )

A.质就是事物B.质可以转化为事物

C.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D.质一旦变化该事物变为他事物

15、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A.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B. 根本性的质变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D.单纯的量变

16、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量体裁衣,因势利导

17、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 辩证否定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 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1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1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21、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和从感性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感性认识到实践和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22、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发明的杀虫农药DDT,因其药效稳定,一度在世界各国大量生产、使用,因此米勒于1948 年获诺贝尔奖。但后来在使用DDT

的实践中发现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被绝大多数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的过程

B. 人们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C. 人们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人们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2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意识形态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5、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意识形态

C. 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26、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2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2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30、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

31、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原因在于他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在生产中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3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33、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4、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是( )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B.工人的剩余劳动

C.工人的必要劳动D.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生产绝对短缺

3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37、下列哪项不属于劳动力的价值(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38、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的是( )

A. 昂利?圣西门

B. 沙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39、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

4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2、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4、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5、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7、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8、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不可能有反复。

10、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5 BADCB 6—10 CDAAC

11—15 CDDDA 16—20 ABCCA

21—25 CABCD 26—30 CDDDA

31—35 CCBBC 36—40 CDDAB

二、判断题(10分)

1—5 ×××√√6—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共50题共100分 一、单选题(共50题,共100分) 1.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2分)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标准答案:A 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②.理论不能代替实践③.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④.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标准答案:D 3. 马克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2分)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标准答案:C 4. 白天和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是()(2分) A.因果联系 B.偶然联系 C.非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标准答案:C 5. 一对兄弟到公园游玩,回来后讲述各自的感受。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弟弟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这说明() (2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见仁见智现象是主体能动作用的表现 C.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相对主义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D.人的看法不同,决定着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标准答案:B 6.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2分)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标准答案:A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2分)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标准答案:C 8.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2分) A.唯物主义时空观 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标准答案:C 9.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2分)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标准答案:B 10. 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2分)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标准答案:A 11. 唯物辩证法所解决的问题是() (2分) A.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

作业二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 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8、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二、辨析题: 1、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答:观点正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名词解释二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科你学以及列宁对其的继承和发展,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由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体征。 4.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基本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7.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8.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 9.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化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1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方面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 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3.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运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14.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16.共产主义: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它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她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知道下,以建立这种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用,即共产主义的实践。 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与动物区别的基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性质和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动因与后果? A.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