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现代数学的三大学派

浅谈现代数学的三大学派

浅谈现代数学的三大学派
浅谈现代数学的三大学派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年论文

浅谈现代数学基础的三大学派

郭秋平

(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20081428)

指导老师:王亚辉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现代数学基础的三大学派产生的背景,导致各学派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现代数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字:逻辑派;直觉派;形式公理派

一、引言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左右,由于集合悖论的发现,使许多数学家卷入了一场大辩论之中。他们看到这次数学危机动摇了数学大厦的根基,因此必须对数学基础进行严密的考察。原来还不十分明显的意见分歧成为学派之争,相应于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数学基础从它诞生开始便分成了三大哲学流派,这就是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派,它强调逻辑而排斥直觉,主张逻辑是整个数学的唯一基础;以布劳威尔为代表的直觉派,它强调直觉而排斥逻辑,主张直觉才是数学的唯一基础;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公理派,认为逻辑具有先验的真理性以及数学整个地具有逻辑的特征,它主张通过逻辑的相容性即无矛盾性来维护数学的数学的真理性和合法性。三派之间的热烈辩论成为现代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基础大论战。他们从各自的哲学观点出发,对悖论引起的数学危机,从概念的准确性、提法的严密性、推理的合理性等方面一一加以审查,对数学的本质、数学对象的存在性、数学的真理性以及与数学有关的逻辑问题等进行哲学思考。

二、逻辑派

逻辑主义学派主张把数学还原于逻辑,试图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全部数学。在他们看来,数学不过是逻辑的自然展延,数学可以从逻辑推导出来,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显定义而从逻辑概念推导出来,数学定理可以通过纯粹的逻辑演绎法而从逻辑公理推导出来,因此数学即逻辑。

逻辑主义学派的先驱是德国的戴德金和弗雷格,戴德金在集合的概念定义自然数时,便主张把数学还原于逻辑,这就是:从少量的逻辑概念出发,去定义出全部的数学概念;从少量的逻辑命题出发,去演绎出全部的数学理论。

(一)逻辑派的产生

逻辑派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莱布尼茨,但他本人并没有做具体的工作。弗雷格在研究算术公理化时发现,所有的算数概念都可以借助于逻辑概念来定义,所有的算术法则也都可以借助于逻辑法则来证明,从而弗雷格逐渐形成了数学还原为逻辑的观点。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算数基础》和《算数的基本定理》中。罗素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皮亚诺的自然数公理系统来作为自己的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于1903年完成了他的《数学的原理》,第一次系统的介绍自己

用逻辑来推算出的数学成果。1910—1913年,罗素与怀特海合著了《数学原理》,完整和更为详细地从公理出发,借助符号逻辑的手段把数学加以严格的处理。

(二)逻辑派的失败

在《数学原理》中并没有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罗素和怀特海在定义无穷基数时,不得不加一条“无穷公理”,不然就不能定义出自然数全体和无理数,就无法建立一个超穷数理论和实数理论。在证明“非归纳数必定是自反数”时,又必须引进选择公理,否则有很多数学定理就不能成立,而“无穷公理”和“选择公理”都不是逻辑公理。另外,在用类型论来处理分析中的问题时,为了避免复杂性,他们又引进了“可化归公理”。由于这一公理随意性很大,因此受到众人的反对。所以逻辑派将数学还原逻辑的企图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逻辑派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过分夸大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同一性,而对于数学与逻辑之间质的区别完全抹杀了。我们说数学与逻辑既有同一性,又有他们之间的差别性。他们的同一性首先表现在相互依赖上。数学离不开逻辑,如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实质上就是逻辑方法在数学中的直接应用,在公理系统中所有的命题和有关概念都是逻辑地联系起来的。另一方面,数学也促进了逻辑的发展,由传统逻辑向数学逻辑的演进正是数学方法的应用结果。其次,数学与逻辑的同一性表现在两者的共同特性上,这种共同特性最重要的在于它们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性。数学与逻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不同上,尽管它们都是抽象的,但抽象的内容不同,逻辑是研究如何单纯的依据语句的逻辑结构去解决推理的有效性问题,而数学舍弃了事物质的属性,从量的侧面研究客观世界的量的规律性。

(三)逻辑派的贡献

尽管逻辑派的数学哲学观是错误的,但他们在数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还是应该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

(1)由于佛罗格、罗素等逻辑学派的工作,形式逻辑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逻辑到数学逻辑的发展;

(2)《数学原理》已相当成功的把古典数学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公理系统,这就为公理化方法的近代发展奠定了一个必要的基础;

(3)罗素的类型论对于排除悖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为现代数理逻辑奠定了基础。而符号逻辑的公理化,揭示了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关系,对于当今计算机的研制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具有巨

大现实意义。

三、直觉派

直觉主义学派也称为构造主义学派,他们主张数学产生于直觉,认为只有能直觉地感受到的东西才有意义,数学的对象只能由心智所构成,数学的真理性与经验无关。他们不同意逻辑主义学派把数学归于逻辑的主张,认为不是数学依靠逻辑,而是逻辑依靠数学逻辑命题不过是一种更为普通的数学命题。在他们看来,数学思维先于逻辑和经验,决定数学思维正确性的既不是逻辑,也不是经验,而是一种带构造性的直觉。

直觉主义的主要先驱是克罗内克和庞加莱,但作为一个学派则是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开创的,比起早期先驱者,无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数学上,都更加彻底、完整地发展了直觉主义观点。布劳威尔坚持认为概念性思维不是数学本身的一个部分,概念只不过是理性对创造的性质加以隔离而产生的纯消极产物,概念

性思维不能给数学带来任何有益的贡献,在直觉中是找不到概念思维的。布劳威尔的宗旨是以“直觉上的可靠性”作为“可信性”的标准对全部已有的数学进行彻底的审查和改造。

直觉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数学独立于逻辑,数学的基础是一种能使人“知觉单位”1以及自然数列的原始直觉。坚持数学对象的“构造性“定义,是直觉主义哲学的精粹。

(一)直觉派的产生

直觉派认为,集合论悖论决不是偶然现象,它是整个数学所感染的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悖论问题不可能通过对已有数学做某些局部的修改和限制加以解决,而必须依据可信性标准对已有数学做全面的审视改造。那么什么样的方法和概念才是可信的呢?在直觉派看来,这就是“直觉上的可构造性”。直觉派有句著名的口号是:“存在必须是被改造”。这就是说,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必须是构造性的。非构造型的证明是直觉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直觉主义者所说的“直觉”并不是指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直接把握的能力,而是指思维的本能,是一种心智活动。直觉派把数学建立在自然数理论基础上。而自然数理论,在他们看来,是直接建立在原始数学直觉之上的,从而也就不需要其他的基础了。所谓原始直觉,就是一个人某一时刻集中注意某一对象,紧接着又集中注意另一对象,这就形成了数1,2,接着又构造法形成3,4,等等,如此构造下去就可以产生出任何一个自然数。为了进一步展开直觉派数学,布劳威尔又依构造性的标准建立实数理论。

(二)直觉派的失败

直觉派由于“存在必须被构造”的原则出发,对古典逻辑中的排中律、双重否定律等相当一部分原则持排斥态度,对古典数学结构性的结论采取否定态度,对数学中的实无限的对象和方法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从而也就抛弃了相当多的数学理论。这是因为直觉派并没有按照他们的目标来重建古典数学。即使直觉派建立起的直觉数学与古典数学相比,有很多地方显得非常繁琐,也并不直观,因此按照直觉派的观点来重建数学是失败的。直觉派重建数学其失败的症结在于他们完全否定数学的客观性。否定非构造性数学和传统逻辑是行不通的。由于直觉派在本质上是主观的和荒谬的,因此,他们以直觉上的可构造性为由来绝对地肯定直觉派数学也就必定是不正确的。离开实践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数学理论的可靠性。

(三)直觉派的贡献

直觉主义派强调可构造性或可行性对现代递归函数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计算机数学的发展意义更大。直觉主义逻辑仍将是数理逻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是它已经输入了辨证的新时代精神而继续对数学进行哲学思考。

四、形式公理派

形式公理派的创始人是希尔伯特。希尔伯特规划是他在数基础问题上的数学观的主体现,其核心是:以形式公理化为基础,以有限立场的推理工具,去证明整个数学的相容性,从而把整个数学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可靠基础上。

(一)形式公理派的产生

为了解决悖论问题,希尔伯特指出:只要证明了数学理论的无矛盾性,那么悖论永远就排除了。在1992年汉堡一次会议上,希尔伯特提出了数学基础研究

的具体规划,这就是首先将数学理论组织成形式系统,然后,再用有限的方法证明这一系统的无矛盾性。这里所说的形式系统就是形式公理化,所谓的一个数学理论的形式公理化,就是要纯化掉数学对象的一切与形式无关的内容和解释,使数学能从一组公理出发,构成一个纯形式的演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那些作为出发点的命题就是公理或假设,而其余一切命题或定理都能遵循某些假设形式规划与符号逻辑则逐个地推演出来。

在希尔伯特看来,可信性只存在于有限之中,而对于无限的任何涉及都是不可靠的。为了确保数学的可靠性,希尔伯特把数学划分为“真实数学”和“理想数学”两大类。凡涉及实无限概念和超穷推理方法的数学都称为理想数学,其余的为真实数学。把理想数学组织成形式系统,然后证明其不矛盾性。这样就使无限的思想成分的应用与有限性的观点获得统一,从而也就解决了数学基础问题。

希尔伯特规划包含了对形式系统的全面研究,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证明古典数学的每个分支都可公理化;

(2)证明这样的系统是完备的;

(3)证明这样的系统是不矛盾的;

(4)证明这样的系统所相应的模型是同构的;

(5)寻找这样的一种方法,借助于它,可以在有限步骤内判定任一命题的可证明性。

(二)形式公理派的失败

首先,形式主义者数学的真理性归结为逻辑的无矛盾性是有其片面性的。因为满足逻辑无矛盾的公理系统不一定都是真理,它仅是发展数学和验证数学真假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次,1931年哥德尔公布了“不完备性定理”,这一定理证明了希尔伯特规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希尔伯特规划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在基础研究中坚持的立场是错误的。他完全否认了无限概念和方法的客观意义,过分夸大了形式研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的真理性并不存在于形式系统的严格证明里,而归根结底要在与物质世界联系的实践过程中去验证。

(三)形式公理派的贡献

尽管希尔伯特规划失败了,但他们对数学的发展还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希尔伯特奠定的形式化研究方法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2)希尔伯特在进行形式公理化研究时涉及到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称之为对象系统),而对“对象系统”进行研究时所作用到的数学理论,即“元数学”,亦即形式化研究导致“元数学”的产生。把数学证明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就产生了“证明论”。证明论这个新兴数学分支的产生,正是希尔伯特致力于其规划的结果,其意义在于使数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论

上述关于逻辑派、直觉派、形式公理派这三大学派在20世纪前30年为了数学基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方面各有其局限,另一方面也各有其创见,而且通过激烈的辩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互相借鉴与互相促进的作用。现在看来,通过这场论战,尽管数学基础问题仍尚未完全得到彻底解决,但各个学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它们的研究却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引向了空前的深度,而且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允许不同的数学观点

和学派的存在和争论,对数学的发展是有益的。20世纪30年代,在哥德尔定理引起的震动之后,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渐趋淡化,数学家更多地专注于数理逻辑的具体研究,三大学派在基础问题上积累的深刻的成果,都被纳入数理逻辑研究的范畴而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形成与发展。

六、参考文献

【1】数学史选讲/王亚辉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1

【2 】数学方法论/叶立军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6

教育学人物总结

教育学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论语》、教学无类、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偏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理性、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通过教育或者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培养圣人、人才分为四个等级(俗人、俗儒、雅儒、大儒)、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闻---见---知---行)、强调尊师、 墨翟------------兼爱、非攻,主要体现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重视“说之”。 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 《学记》---------1、教育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政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个体功能 2、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学不跦等-----遵循学生的心里发展 西方 苏格拉底----------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对儿童分阶 段进行教育,后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昆良体------------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建立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的事物交给一切的人”, 教育应适应自然,学制系统(诞生到成年分成了四个阶段),班级授课制 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卢梭----------性善论、《爱弥儿》、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有儿童的样子。 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完全是教育的结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今年,我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论,感受颇深。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 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

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 探索式学习。 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精品文档 现代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技术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利用技术来进行教育,从而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技术与教学,学习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技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矗教育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理论基础也就是辅助教育技术产生的其他理论。它不同于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则是教育技术本身的理论,是教育技术所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它应该包括基于媒体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多媒体技术(这是前台技术,其中包含了非线性编辑等数字时代的教育电视技术)、数据库技术(这是后台技术,其中不仅包括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还包括图书情报信息专业的数据库技术,而且必须从教育资源建设的角度将这两方面技术整合起来)、通讯技术(包括天网、地网和人机通讯技术),将这三大技术基础整合起来的是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各种复杂技术要想在教育中广泛采用,必须人性化、“傻瓜化”,也就是智能化。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艺术基础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口才与文才是传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艺术基础)、数字视觉艺术、数字听觉艺术(后两者是多媒体在教学和社会中广泛采用后,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将这三大艺术基础整合起来,尚未引起教育技术学专 1 / 5 精品文档 业的足够重视,而且缺乏一个相应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称其为数字文化艺术。数字文化艺术不仅应该成为现实与未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应该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艺术素养。

上面分别是教育技术的教育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和艺术基础理论。他们都是教育技术应该研究的内容。从更深层次上说,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技术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结合就形成了教育技术观。 以前,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上一直局限在很狭隘的范围内。认为技术就是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这种应用是就是利用技术来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完全没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技术是作为一门交叉的学科,从而理论上从教育学搬来,技术就是媒体的直接应用。致使教育技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教育技术如何在教育中有效的应用,媒体和学习教学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才应该是我们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教育技术在教育学理论和技术支撑的同时还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恰恰却忽略了这种规律的研究。这正是技术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切合点所在,也是教育技术得以存在的依据。从而使教育技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技术发展还不成熟,我们对它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它的理论也都是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自己的 2 / 5 精品文档 理论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评价是教育技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不断加强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和对它本身理论体系的构建。这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教育技术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利用技术来进行教育,从而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技术与教学,学习等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以下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技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矗教育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理论基础也就是辅助教育技术产生的其他理论。它不同于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则是教育

自然辩证法试题2

自然辩证法试题 选择题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 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 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里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德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E、苏格拉底 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 A、析因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模拟实验 D、验证性实验 E、判决性实验 简述题(共30分) 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7分)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分)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

《现代教育理论研读》 1、联系陶行知生活的教理论,结合下面的故事,谈谈教育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答:本故事反应的是一种“注入式”的教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地灌知识,学生被迫地接受知识,但效果更佳,而陶行知教学理论中就提倡改变旧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做”的统一。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师在课堂上只担任引导学生的角色,做到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这既达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双赢”效果。 2、有一位学生由于他不太会说话、瘦弱、成绩差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是收到一些强势同学的欺负,当然都是老师不在的场合下。老师也曾想到给他调到前排等办法来保护他,但是,还是会有同学欺负他,而且他也不敢讲出这些学生的名字,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讲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答:作为班主任,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对于这位被欺负的学生,班主任要用心灵去感化他。由于他不太会说话、瘦弱、成绩差而产生了自卑心理,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地开导他,鼓励他学习,鼓励他大胆地跟同学交流,而自己能做到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从而拉近了跟他的距离。(2)而对于欺负他的那些学生,班主任要加强对他们心理上的疏导,要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欺负其他同学是不对的,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相互友爱。 3、你打算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你的教学实践中? 答:首先教师应该知道,多元智能理论最主要的就是要达到“为真正理解并学于致用而教”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而老师只做间接的引导,看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的概念,进行知识内化;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发生新的推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老师最后对于还没有掌握好的内容再加指导,通过这样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比较好地学习新知识。 4.在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教师用一把塑料梳子,在一名学生的头上轻轻梳几下,然后将梳子接近另一个同学的头发,奇迹出现了,梳子像着了魔似的把头发吸引住而掉不下来,在学生惊奇不已之时导入新课。试用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对这种课堂导入方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答:《摩擦起电》一课的这导入方式非常好,它很好地反应出构建主意中的情境教学,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提倡

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现代教育理论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什么是教育思想?( ) 2、简述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 3、教育思想具有哪些功能?( ) 4、简述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 ) 5、什么是教育思想创新?(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 A.教育认识 B.教育理论 C.教育规律 D.教育经验 7、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育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A.科技发展 B.经济发展 C.知识创新 D.社会发展 8、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A.通才教育 B.主体教育 C.自由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9、()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A.主体意识 B.主体人格 C.主体能力 D.主体精神 10、()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 A.科学方法与能力 B.科学知识与技能 C.科学行为与习惯 D.科学思想与态度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控制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

师爱为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文章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 2、《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3、关于教育的起源,朱熹所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说。 4、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处于最底层的是首陀罗。 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 5、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文化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

6、“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等级性。 7、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8、原始社会的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9、学生个性发展中,三种心理内化形式: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 1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2、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事物来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13、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适应自然,其中“自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14、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15、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16、卢梭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17、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8、西周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国学和乡学。 19、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0、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21、东晋武帝咸宁二年下令设立国子学。 22、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 23、依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 24、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传播学基础知识16讲_试题篇_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 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一方面,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须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之中和以后日益壮大。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再次,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一方面手中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 (最后,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臵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3篇 教育理论的繁荣没有带来与之对称的教育实践改进是不争的事实,这使教育理论蕴藏信誉危机。下面是OK带来的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___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理论学说部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人物理论学说部分 一、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1、目标模式——泰勒(美国)《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称为“目标模式”。 2、斯腾豪斯(英国)的过程模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缺乏可操作性。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三、夸美纽斯(捷克)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观点如下: 1、“泛智”教育。普及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2、教育适应自然。 3、班级授课制。 4、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四、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 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4、教学四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形成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五、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派 提出“新三中心论”即“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还提出“学校即社会”。 2、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

传播学三大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着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 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着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读现代教育理论有感 (1)

读现代教育理论有感 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有泱泱中华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迈入21的传统理论与教育模式需要有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更新。作为一个能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纪的幸运的小学教师,深深地感觉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看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文章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而现代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宽、有创造力、有适应性、有独立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东方人才模式特点: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知识深度、较强的理解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观念的“T”型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要做到“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还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重点(二)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②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③论教育内容 孔子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在孔子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④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启发诱导;第二,因材施教;第三,学、思、行相结合;第四,温故知新。(2)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持“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的教育思想

与孟子相反,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闻—见—知—行。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 (5)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6)《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①教学相长。 ②尊师重道。 ③藏息相辅。 ④豫时孙摩。

⑤启发诱导。 ⑥长善救失。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2. 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学的思想主要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陈力丹 (2005-11-29 15:52:24.0) 内容提要:本文从传播学方法论角度,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学派,分别对它们的形成背景和研究特点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三个方法论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需要在方法论上相互补充,因为组合的整体力量大于分散力量之和。 关键词: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近来读了陈卫星和胡翼青的书《传播的观念》、《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很受启发。我赞同他们将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虽然表述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总的看法相同。陈卫星划分为经验-功能、控制论、结构主义方法论三个学派;胡翼青划分为经验主义、技术主义、批判主义三种研究范式。 这样的划分对于深刻理解传播学很有必要。过去把技术主义控制论方向的传播研究大多归到经验主义学派,也有的被归到批判学派。其实,它与这两个学派的思路很不相同。在新媒介技术急遽发展的当前,这种独特的研究视角到了应当独立看待的时候了。 斟酌用词,“批判学派”之说,难以显示出所指学派的方法论特征,概括得过于笼统;“结构主义方法论”,体现不出该学派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即追究表象背后的权力因素。“经验主义”亦没有完整地表现出这个学派的方法论特征。技术主义的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三论”,特别是控制论。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使用“经验-功能”、“技术控制论”、“结构主义符号-权力”这样的表述,从方法论角度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三个学派,与陈、胡的划分依据差不多,有些地方略有不同。 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 为说明学派的划分,需要讨论传播学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信息的传播并没有被当作一种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的发轫都源于社会关注,而任何社会关注来源于重大的社会变迁。 传播得以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只能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从照相术、电报、电话、电影的发明和普及,到20世纪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人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如何使用新传媒的问题。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情景几乎同时浮出水面,即工业国家城市人口的急遽增长。这类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读和写的传播成为必需,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比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和更复杂的信息需求,他们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业化激起的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以及迅速的城市化,促使人们必须关注传播。因为一系列新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等,均已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如果从古代学者那里找寻关于传播现象的论述,总会有一些。但是作为现代传播学的较为直接的学科思想先驱者,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以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er,1857-1913)。还有一位优秀的记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也在20世纪初为后来的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杜威是库利、帕克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只有通过有机系统内循环的信息分享,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科学最终要汇集到能够产生相互理解、允许产生合作行为的传播当中。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社会变迁的工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把人通过别人认识自己视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传播是这个过程的惟一关键要素。新的传媒修改了传统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反应,改变了个人的日常生活概念。他于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是第一本关于社会传播的专著。他和另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George Mead)共同创立了关于社会信息交换的“象征互动论”。 帕克是最早研究报纸的理论家,他在20多年中通过报纸持续考察不同种族背景的社会群体在美国社会的同化、移民整合问题。他认为传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所在,它创造着和维持着社会。他提出了传媒与舆论如何相互影响、人际网络如何与传媒连接、媒体如何促进社会变迁等后来传播学的前沿问题。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广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中小学通用)——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广义的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的态度、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人或事物。 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活动的人。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它既包括在学校中学 习的儿童、青少年,又包括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二者互为主客体。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共同的活动对象——教育内容,二者还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与其他事物一样,教育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 天的意志】(错误的,非科学的)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教育学 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利托尔诺在其教育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而且存在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与动物界。沛西·能则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源于动物的 本能,是种族发展的需要】(它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相对教育的 神话起源说而言,是一大进步。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人 类教育活动和动物本能之间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 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3.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被认为是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把教育看成是人类的本能, 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