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版经济史复习1

岳麓版经济史复习1

岳麓版经济史复习1
岳麓版经济史复习1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单元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

1.起源: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采集经济还不是农业)

2: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粟麦南水稻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 ,“六畜”

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骨器

2.商周:少量青铜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

4.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不用人力)

三)著名水利设施

1.春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

2.西汉西域:坎儿井

四)小农经济

1.原始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2.小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

2)产生原因:①铁农具、牛耕②私有土地出现

3)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③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

④勉强自给自足⑤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对社会经济有一定阻碍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1)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

2)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

“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崩溃、瓦解:由于铁农具使用,

“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

3.土地私有的确立: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

4.土地私有形式:

1)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2)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

3)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均田制

5.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东汉的庄园经济:“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2)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明清普遍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劳动者有一定生产自主权六)经济重心的南移

1.西汉四大经济区域:

1)区域分布:山东、山西经济实力强,是经济重心

江南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

2)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二.领先世界的手工业

1.金属冶炼技术商周青铜

春秋冶炼生铁和块炼钢

南北朝灌钢法

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用煤冶铁

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开来

2.纺织1)丝织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上古已学会养蚕缫丝

西周丝织工艺成熟

唐缂丝技艺

2)棉纺织宋元棉植向内地传播

元黄道婆革新棉织技术,松江成棉纺织中心

明棉布成主要衣料

3.陶瓷东汉青瓷

南北朝白瓷

元青花和釉里红,彩瓷

明斗彩,五彩瓷

清粉彩和珐琅彩

4.手工业经营方式

1)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

2)官营手工业西周至明占主导,代表当时技艺最高水平

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供官府调拨,不成本,不入市场,弊端多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兴起

明中叶后占主导,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三.曲折发展的中国古代商业

1.商业

商朝产生

西周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私商占主导

隋唐商业大都会

宋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起

元纸币广泛流通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主导,广泛使用白银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区域性商帮

周秦至唐县治以上设市,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宋坊市界限打破,形成街市,乡村允许设市,出现夜市

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2.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1)战国时期由于商人流动性与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重农抑商”思想产生2)西汉全面控制工商业,沉重打击私商

3)明清“海禁”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对外贸易

四.近代前夜(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的发展与迟滞

1. 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农业双季稻扩种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广泛植棉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商业白银广泛流通,工商业城市兴起

综合国立强盛世界范围内大体领先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明中叶后

1)特点: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听大户呼织”

2)阻碍因素:①自然经济(根本原因)②重农抑商政策③海禁政策

3.近代前夜的危机:

(内因)明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守农耕经济

(外因)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对外侵略扩张

单元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一、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左右)

1. 原因:寻找黄金、开辟东西方直接的商路、传播基督教

2. 客观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过程:迪亚士绕非洲海岸到达好望角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哥伦布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

4.影响:①使欧洲同各大洲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欧洲主要商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活动,为西欧(但不包括西、葡)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④使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统一整体

二、西欧早期(指工业革命前)的殖民活动

1.主要方式:以武力殖民扩张与掠夺、奴隶贸易、组建商业公司

2.过程:

荷兰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

英国18世纪下半叶起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3.影响:①促进了欧洲(不包括西、葡)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②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三、两次工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市场需求的扩大

2)时间:1760年左右(18世纪60年代)开始

3)过程: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凯伊发明的飞梭引起该行业连锁发明

纺织和铁路成为两个主要领先部门

4)重要发明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铁路汽轮采煤业兴起

5)影响: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

②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大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2)时间:1870年左右(19世纪70年代)开始

3)重要发明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电车、地铁

内燃机的创制、使用汽车、飞机出现,石油工业兴起

人工合成化学材料兴起

电讯业的发明电话和无线电报等

4)影响:①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垄断产生,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而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原因: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等经济特权,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2)表现:东南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3)影响: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2.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业产生(1861年)

1)目的:清内外交困,企图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来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

2)内容:前期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所需资金燃料不足,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3)影响:①标志中国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起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②甲午战争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原因: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欧风美雨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3)阻碍根源:

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阻碍

五.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原因:①帝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的影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2)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重工业起步

2.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萎缩

1)沦陷区:由于日疯狂经济掠夺,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2)国统治区:由于官僚资本的压榨和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萎缩

六.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生活习俗的变迁

1)原因:①欧风美雨的影响②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思潮的推动

2)表现

物质生活衣:传统长袍马褂与洋服并行,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食:出现西餐馆,吃西餐、喝西式饮料

住:出现洋房、里弄

风俗习惯断发、不缠足

礼仪婚丧:由讲究贵贱尊卑、繁琐到追求自由、平等和简洁

2.大众传媒

1)表现:出现近代报刊和电影

2)影响:及时传播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人们视野

3.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1)表现: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2)影响:①加快人们生活节凑②促进经济发展③改变人们观念④加强了各地联系

单元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

1)背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内忧外患

2)内容:①余粮征集制②普遍国有化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强制劳动

3)作用:前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政权

后期企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引起了农民不满而失败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无力直接经营所有企业

2)内容:①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社会生产

4)作用:有利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为苏俄指明了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3.斯大林经济体制(20世纪30年代建立)

1)表现:①单一公有制②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以行政手(而不是靠经济手段)段管理经济2)经验教训:①使苏联经济取得过突出成就,1941年苏工业欧第一,世界第二

②后逐渐僵化,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尤其是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弊端越来越严重。③战后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搬.

4.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农业是改革重点,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加上改革的盲目性和赫个人急躁作风失败。

2)勃涅日涅夫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

3)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继续滑坡,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导致苏联解体。

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原因:①(根)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直)生产相对过剩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3)影响:①导致国际关系紧张②资本主义面临空前政治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1)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首要环节)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环节)

③减少农业生产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2)特点: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核心是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4.影响:①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但使经济得到了一定恢复;

②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时代,战后被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所借鉴,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企业股票分散化和由专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但决定权仍在资本家手中

3)出现福利国家

4)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重比重不断提高

5)50-60年代西方经济普遍高速发展。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单元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53一五计划开始,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开端

2.195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正确的探索:①1956“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指出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社会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失误:①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③十年文革“左倾”错误,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

3)成就:1956—1966年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经济改革序幕

2.内容:①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1992党的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2党的十四大确立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上海浦东→内陆省会城市

2.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中国: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性统一市场,是经济全球化产物,1995年成立,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2001年中国经济中年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

2.20世纪80年代中进入互联网时代,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人们价值观及思想观念

单元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原因:①为了稳定世界经济

②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2. 影响:①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确立了美国长期经济霸主地位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原因:通过经济合作,协调国与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2.表现:欧盟:1993年正式成立,具有经济政治一体化性质(一体化程度最深)

东盟:1967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美、加、墨

亚太经合组织:1989 (成员国差异最大)

三.经济全球化

1.原因:①科技是根本推动力②国际分工的产物

2.表现: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②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增多

3.问题与展望:

1)问题: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②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

③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引发全球性环境恶化

2)展望: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②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③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5课

第二单元第5课 学业达标 1.“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D) A.民族性格B.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D.地理环境 【解析】地理环境对希腊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三面环海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2.下列统计表是对古代雅典相关人群及其人数的统计。对统计表格分析正确的是(D) B.所有雅典人均能享有平等权利 C.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约3000人,所占比例相当小,这说明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3.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进行选举。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A) A.1票B.2票 C.3票D.4票 【解析】据所学知识,在古代雅典能享有政治权利的人群是成年男性公民,题干中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男主人,故选A项。 4.公元前480年左右,雅典有公民2.5~3万人,面积只有北京的七分之一大。雅典城邦的这一特点直接导致(D) A.城邦小国寡民 B.公民参政素质较高

C.公民珍视个人自由 D.公民有较多机会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解析】B、C两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A项是材料体现出的特点,D项是特点导致的结果。 5.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A) A.发展工商业B.实行民主政治 C.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提高农业技术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雅典人多地少、依赖进口,这使它采取的对应措施是发展工商业。 6.“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她”指的是(B) A.古中国B.古希腊 C.古印度D.地中海 【解析】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渊源。 7.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B) A.小国寡民B.各邦长期独立自主 C.人民民主D.轮番而治 【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可知B项符合题意。 8.哈里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30岁,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要去参加公民大会,他的妻子却不能与其一块进入会场,原因是(D) A.看门人与其有仇趁机报复 B.会场太小 C.他的妻子不足30岁 D.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公民政治的局限性,古代雅典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9.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练习三十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知识点练习三十 第1题【单选题】 A、工业生产严重急躁冒进 B、资本主义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C、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 D、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结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有误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出有误 A、中国经济中心的转移趋势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D、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6年6月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诉印度限制进口农产品措施案的上诉机构报告,裁定印度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农产品采取的限制措施违反了相关世贸规则。这说明了( ) A、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已经建立 B、美国等大国操纵世界贸易组织 C、WTO仲裁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 D、印度加入世贸不利于产品出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一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诗词俗语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②“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④“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A、①②④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利弊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利弊分析 杨喜双 (依安县第一中学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500 )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也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结合教学实际与教学历程,对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研读,提出本人对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利弊 实施新课程改革是针对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等版本。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大力发展历史教材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完善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着教学效果。经过实践教学,我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详细的研读,认为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体系较为完整,对课标的把握也比较灵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岳麓版教材基于课标,将专题进行了整合和排序,“中外混编,古今贯通”。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从“整体史观”的角度手法去编写的。从世界历史整体性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历史本是纵横联系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正是借鉴了“整体史观”的理念编撰而成。 (二)岳麓版教材实现了图文并茂,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历史教材感观。在内容编写上,岳麓版教材重视历史图片和史料的载入。相比于人教版刻板抽象的教材感观,岳麓教材的图文并茂便于吸引学生的眼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讨问题的积极性,更受学生们喜欢。大量的图片、史料、地图、文献引文、启发性设问等等,都是岳麓版教材的鲜明特点。 (三)岳麓版教材别具一格,设置“特色栏目”。“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等栏目是岳麓版教材所特有的设置。实现了学生知识的层层升华。这样的特色栏目设置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贯穿,更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利弊分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特色鲜明,对历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但同时也弊端。 (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优点分析。首先,新教材改变了以前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在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研究中,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加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巩固第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请将这些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曲辕犁;②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③灌钢法;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这里的“三服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 ) A、民间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 A、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B、市场对铁器需求大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高中历史岳麓版大事年表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岳麓版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点整理

岳麓版高一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知识点整理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问题设置: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什么原因?有什么意义? 过渡:中国古代曾经积极对外联系,但这些活动在时间上并不连贯,地区上也并非全球,世界各地还是鼓孤立的,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大多数民族只是和本民族居住地周边的其他地区和民族有联系。而这样的状态是什么时候大视改变的呢?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发展的? 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的新时代,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 问题设置: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有哪些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问题设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与物体在世界各地的流动变得容易、便捷,方便。、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条。“冷战”之后,世界形势趋向缓和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把增强综合国力作为战略重点,经济因素再国际关系中得作用日益突出。“冷战”时期处于对峙状态得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得交流。、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促进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惊醒全球性,贸易、资本、科技等领域进一步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国际资金流通速度加快,国际金融市场加强相互依存。、国际协调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欧盟、东盟和亚泰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合作。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问题设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性总结、国际贸易发展,贸易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更加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详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课标要求: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和特点 一、分封制 内容西周实行,又称封邦建国; 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主体:同姓亲族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周王一一诸侯二—卿、大夫二二士”的等级序列。 二、宗法制 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度(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在当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特权 ②有禾U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始皇帝的来历与皇权的至高无上;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一、始皇帝的来历 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 二、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表现 皇帝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三、秦朝中央官制一一三公九卿 内容: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监查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四、郡县制 内容:秦地方分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 五、秦中央集权制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 响第三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目的: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内容: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内阁与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一、隋唐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 六部,分管各种事务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二、明朝内阁 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亲自裁决过程:①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后来,内阁地位上升,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成为“批红”,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