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及其前瞻

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及其前瞻

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及其前瞻

王兵银

【内容提要】近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加之俄罗斯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强化了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俄罗斯实施东北亚地缘战略的意图是: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的作用;为远东地区开发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开放环境;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对金融危机及各种挑战;以“围魏救赵”方略,缓解北约东扩的压力。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政局复杂和本身综合国力的局限性,俄罗斯实现东北亚地缘战略意图不可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俄罗斯东北亚地缘战略

【作者简介】王兵银,1942年生,辽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阳110031)

近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加之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俄罗斯强化了与东北亚国家的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政局复杂和本身综合国力的局限性,俄罗斯实现东北亚地缘战略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东北亚地缘战略,是俄罗斯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时期,俄罗斯不断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其主要表现是:

(一)在促进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2000年俄罗斯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写道,“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睦邻关系地带,促进邻接俄罗斯联邦地区现有的紧张和冲突策源地的消除并防止出现新的紧张和冲突局面”,是俄罗斯外交“致力于实现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2002年10月朝鲜再次掀起核风波[1]之后,俄罗斯是最为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除了同美国、中国、韩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进行广泛接触外,它还派遣副外长罗修科夫作为总统特使访问了朝鲜,提出了解决朝核问题的一揽子建议。2003年8月,俄罗斯参加了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进入2008年之后,俄罗斯更加关注解决朝核问题。在7月制定的新《对外政策构想》明确表示,俄罗斯将积极参与解决朝鲜核问题。9月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会晤到访的韩国总统李明博时重申,俄罗斯主张朝鲜半岛的无核地位,希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在新一轮六方会谈之前,俄罗斯做了充分准备,努力为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由于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验证这一关键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12月8日至11日举行的六方会谈无果而终。虽然如此,在美日公开声明中断对朝提供能源援助的情况下,俄罗斯副外长博罗达夫金仍然表示,俄将按照先前达成的协议继续向朝提供能源援助直到完成其所承担的份额,并澄清了美国的说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称,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其他五方在停止对朝援助问题上已达成一种“谅解”[2]。

(二)在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首先,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4月23日至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胡锦涛主席共同签署的《中国和俄罗斯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详细列举和阐明了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是1996年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有关文件的

总结和发展。“梅德韦杰夫总统此访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

其次,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8年10月27日至29日中俄总理举行第十三次定期会晤,签署了有关石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铺设过境输油管道协议。据此和有关协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与俄管道运输公司,将共同建设和运营从俄远东城市科沃罗季诺到中国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并于2009

年开工。

铺设中俄原油管线从提出动议,至今已十余年。1994年俄方提出,中俄合建一条输油管道,把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蕴藏的石油销往中国。2001年双方签署协议,拟共建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石油管道(安大线)。但2002年安大线被俄否定,俄方又推出了泰舍特至纳霍德卡方案(泰纳线),此后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协议。

另外,中石化还可能获得一项俄罗斯石油资产。该公司正就收购乌拉尔能源公司进行谈判。俄专家认为,将乌拉尔能源公司出售给中国是合理之举[4]。如果中石化收购乌拉尔能源公司成功,将是中俄能源合作的破天荒事件。2002年发生的俄罗斯排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竞拍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事件[5],至今人们记忆犹新。

第三,俄罗斯与中国重开军事技术合作谈判。2008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长访华,与中国就军事技术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上次会谈是在2005年9月。由于知识产权纠纷和俄方不肯向中国提供更加先进的军事技术,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谈判中止了3年。双方对这次会谈都很重视。俄国防部长来华之前,专门与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讨论了访问事宜,访问期间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并且,会谈取得了某些成果[6]。

另外,中俄领土争议问题圆满解决,俄罗斯积极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和邀请中国地震灾区一些中小学生赴俄疗养,2006~2007年中俄相互举办了“国家

年”,2009~2010年两国将举办“语言年”,也都表明俄罗斯不断强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为解决与日领土纠纷再次提出建议

俄日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北方四岛(俄方称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的困扰。北方四岛指日本北海道以北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二战结束以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的管辖之下。多年来,俄日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导致至今未能签署作为两国关系发展基础的和平条约。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是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俄罗斯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首先缔结和平条约,而后解决领土问题;二是共同开发四岛。近半年来,俄罗斯的态度显示出了解决领土问题的决心和灵活性。2008年7月在八国集团峰会期间梅德韦杰夫总统会晤福田康夫首相时表示:“毫无疑问,如果领土问题得到解决,俄日关系将上升到最高层次。目前的两国关系可以发生彻底的变化”[7]。

10月,俄罗斯萨哈林州州长表示:“我们将邀请日本商人来南千岛”[8]。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多次提出联合开发北方领土的方案,但每次都被日本方面拒绝。理由是那样“等于承认俄罗斯的非法占领”。这次,日本政府也不准备回应萨哈林州州长的提议[9]。但是,这是梅德韦杰夫总统显示出解决领土问题决心之后俄罗斯再次提出的建议,而且由地方提出,表明俄罗斯政府和地方都在积极考虑与日本解决领土纠纷问题。

(四)俄韩关系再上新台阶

2008年9月28日至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对俄罗斯进行了正式访问,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全面深化两国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决定,将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俄韩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水平。

俄韩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双方各领域关系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1994年6月双方把俄韩关系定位为“建设性互补伙伴关系”,2004年9月又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了面向未来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这次双方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水平,标志着俄韩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首次与蒙古举行联合军演

2008年11月1日至30日,俄蒙联合维和军事演习在蒙举行。这是苏联解体后,两国首次举行联合军演。两国联合军演的费用全部由俄罗斯承担[10]。

冷战时期,蒙古被称为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苏军常驻蒙古的兵力达到7万人,几乎替蒙古在承担国防任务,而且蒙古本国军队在装备上完全依靠苏联。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俄蒙关系冷淡,俄罗斯对蒙古的控制和影响大为削弱。

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加强与蒙古的军事合作,此次联合军演,标志着俄蒙两军、两国关系前进了一大步。

二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的意图

俄罗斯已今非昔比,虽然称不上是世界强国,但称得上是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国际舆论称其为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巴西、印度一起被称为“金砖四国”。俄罗斯是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在缤纷复杂的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俄罗斯要“实行与其实力相称的对外政策”。

(一)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的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开始确认多极化国际格局,并把建立多极化国际体系当作外交的重要目标。不言而喻,俄罗斯自视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重要一极。但是,由于国力衰败,挑战美国单极化世界构想及其霸权,实力不济。在国际事务上往往迁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委曲求全;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也只能是抱怨和发发牢骚而已,拿不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近几年,俄罗斯国运昌隆,综合国力增强,开始实行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对外政策,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的作用。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说法是,“俄罗斯作为一个积极和真正的‘玩家’重新回归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领域”[11]。因此,俄罗斯有理由说:美国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一极,可以无节制地在世界各个地区争权夺利,使用武力;俄罗斯也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一极,维护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其最起码的诉求。

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是俄罗斯在世界范围内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一极作用的重要环节。前不久俄军深入格鲁吉亚腹地回击格军[12],最近俄军舰访问拉美国家并搞联合军演,2009年将主持由它倡议的“金砖四国”会议[13]等行为,也都是俄罗斯昭示和发挥多极化世界中重要一极作用的事例。

(二)为远东地区开发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和良好的开放环境

2002年俄罗斯政府重新修订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2007年俄联邦政府批准了《俄罗斯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年联邦专项规划》,并在2008年开始实施[14]。俄开发远东地区,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是,目前东北亚地区仍然存在冷战遗留问题——朝鲜半岛南北对立。而且,朝鲜又决意发展核武器,一旦夙愿实现,势必引发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也将成为核国家,东北亚地区将成为名副其

实的火药筒。加上一些人妄图建立亚洲版的“北约”,这些都是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是其中考虑的对策之一。

俄开发远东地区,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放环境。目前,这一条件基本具备。其一,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兴未艾。目前,中、日、韩三国正在酝酿建立双边和三方自由贸易区。可以相信,在三国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出现积极成果。另外,最近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发表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15]。这既是三国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纲领和措施,也是三国对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立场和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将产生巨大吸引力和具有示范作用。其二,中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2003年,中国正式提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7年8月,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作出批复[16]。由于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俄开发远东地区的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对金融危机及各种挑战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并逐步变成失业危机。金融危机给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俄罗斯的能源和金属出口利润下降,各公司债台高筑,资本流失增加,房地产泡沫有破裂之虞,自2008年8月俄政府已累计消耗二成以上外汇储备之后卢布遭遇贬值压力。与此同时,俄失业率上升至7年来最高,达到6.1%。据调查,现在有近半数俄罗斯人担心在未来3个月内失去工作[17]。为应对金融危机,俄罗斯针对自身经济问题,出台了一揽子措施。但是,这远远不够。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出现困难是国际金融危机所致,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还必须开展

国际合作。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俄罗斯总理普京10月30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参加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七次会议时宣布,俄罗斯准备参与改变当前的世界金融体系以促进世界稳定与繁荣[18]。

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的既定方针,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具有特殊意义。首先,是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和国际物资流通领域。其中,金融海啸对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影响之大实属罕见,其下跌的规模和速度可谓“百年一遇”。例如,目前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由2008年7月创纪录的147美元一桶,跌至年底的不到40美元一桶,下跌了73%。当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也有前一个时期价格被炒得实在太高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是原材料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俄罗斯是原材料出口大国,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有利于俄应对金融危机。同样,俄罗斯向中国及其他国家出口武器和军事技术[19],除地缘政治意图外,也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其次,携手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彻底消除产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机制根源。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是中国的坚决主张。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11月召开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讲话中称:“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20]中俄两国都是国际社会主要的“利益攸关方”,两国已商定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1]。在2009年6月即将召开的“金砖四国”会议上,中俄两国将进一步协调立场,与巴西和印度携手,开展金融合作,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另外,俄罗斯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可以有效地打击“三股势力”,打击走私、贩毒等跨国犯罪活动。

(四)以“围魏救赵”方略,缓解北约东扩的压力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欧洲对俄罗斯步步紧逼,在使北约东扩的同时,在独联体国家大搞“颜色革命”,在俄罗斯邻国部署反导系统。为反击西方咄咄逼人的“抑俄、弱俄”攻势,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外交举措。例如。以地区组织为平台,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欧盟加强经济合作和外交,离间欧美关系;直至出兵深入格鲁吉亚腹地。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是俄罗斯反击西方,缓解北约东扩压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俄罗斯派遣军舰访问拉美国家并搞联合军演,也是缓解北约东扩压力的重要举措。历史证明,“围魏救赵”,以攻为守,是行之有效的方略。当然,实施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为基础。目前,俄罗斯开始具备这样的实力,主要是经济已经恢复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说,“从现在起,俄罗斯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国家”[22]。

三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前瞻

俄罗斯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的意图是明确的,而且符合本国实际和国家利益,也基本符合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所以,取得了并将继续取得某些成效。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上的一些原因,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美国将极力维护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社会呼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是,国际社会力量的对比始终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一超多强”局面一直延续至今。美国在思维上和在行动上,是我行我素,实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表明,单靠武力不能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美国不是万能的。近年来,美国单边主义有所收敛,在解决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等重大问题上主张依靠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美国

的实力大打折扣,也使其国际形象受到空前损害。今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将大不如从前。但是,不能由此推断美国将实行收缩战略,不去维护在世界范围内其广泛的利益。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和科技大国,将长期是多极化世界中最重要的一极而无意放弃在世界称霸的野心。冷战时期,东北亚地区是俄美争夺的重要地区。冷战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仍然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鉴此,美国也将极力维护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

俄罗斯日益强化东北亚地缘战略,美国极力维护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但两国不会走向对抗。因为美国、特别是俄罗斯主张实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对抗不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首先,俄美双方都清楚地意识到,两国对抗将会严重冲击东北亚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不得人心。其次,客观而言,意识形态对立不复存在,俄美两国并非是“天然敌人”。第三,两国在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有诸如防核扩散、反恐等共同的战略利益。第四,对抗将两败俱伤。所以,在东北亚地区如同在全球范围一样,俄美两国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二)韩美同盟、日美同盟屏障难以突破

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中枢”,也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朝鲜半岛及东北亚的“战略重点”之一[23]。2008年2月李明博出任韩国总统后,4月即访美国,韩美双方将两国同盟关系提升为“21世纪韩美战略同盟关系”。由于时刻面临北方“军事威胁”,韩国不可能削弱韩美同盟,更不可能以削弱韩美同盟为代价,换取韩俄关系的发展。

美国实施其东北亚战略、亚太战略和全球战略,离不开日本的协助。所以,美国总统布什称,“日美同盟是全球性的同盟”[24]。日本提升自己在亚洲的地位,“摆脱日本战后体制”,修宪和重新定义集体自卫权,成为“普通国家”,争取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等,凡事关国家国际地位诉求的实现,都要仰仗美国的支持。日美同盟是巩固的,日本不可能削弱日美同盟。

韩国和日本都不可能削弱与美国的同盟。俄罗斯难以通过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外交,突破韩美同盟、日美同盟屏障,同美国竞争。如果能够很好加以利用,俄罗斯通过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外交,韩美同盟和日美同盟将成为俄美发展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通过加强外交关系,俄韩、俄日在经贸合作方面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不菲成绩。

(三)美国是东北亚各国外交的主要方向

由于战略利益不尽相同,东北亚国家外交方向各有侧重,但美国都是各国外交主要方向之一。前面已论及日本和韩国,他们视与美国的同盟为争取成为“普通国家”的支柱和“外交的中枢”。至今称“美帝国主义”的朝鲜,实际最重视与美国的外交。它发展核武器,其中一项主要意图就是为了与美国打交道,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东北亚国家,包括俄罗斯,促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在一定意义上是帮助朝鲜与美国发展外交关系。蒙古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称美国为“第三邻国”,明白无误地昭示美国是其外交的重要方向。从国家利益出发和为了建立和谐世界,中国重视中美外交。俄罗斯同样重视俄美外交。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所谓的全方位外交,实际上仍是“一边倒”的美国外交和西方外交。目前所实行的多极化外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其为杠杆,撬动与美国的外交。中俄两国的东北亚外交和两国与美国的外交,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俄罗斯对此毫不隐讳,梅德韦杰夫在访问拉美国家时称,“我们同中国等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所有问题上都朝同一方向走。”[25]

东北亚国家均重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它们对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与美国的战略竞争,有合作,也有竞争。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方面,东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与俄罗斯将相互支持。

(四)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有待加强

俄罗斯东北亚地缘战略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其外交资源是否丰富。美国之所以成为东北亚各国外交的主要方向,就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在东北亚地区有独占鳌头的影响力。冷战时期,蒙古被称为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也是由于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两大霸主之一。所以,俄罗斯成功实施东北亚地缘战略,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

俄罗斯雄心勃勃,力图重新崛起,制订了《俄罗斯202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构想》。据俄政府估算,到2025年俄罗斯人均GDP可以与美国持平;到2030年俄罗斯GDP将相当于美国的70%,高技术产品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0%[26]。目前的金融危机,虽然导致石油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俄罗斯实现预期目标,但明年年底或后年世界经济复苏之后,国际原材料需求将会增加,其价格势必上涨,严重依赖原材料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将重新走上快车道。俄罗斯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有利于俄罗斯实现东北亚地缘战略意图。

(责任编辑陆齐华)

注释:

[1]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计划,美国将负责在大约10年时间内为朝鲜建造一座2 000兆瓦或两座1 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在轻水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铀,作为能源补偿。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平息。2002年10月,朝鲜承认仍在实施其核发展计划,再次掀起朝核危机。

[2]俄新社莫斯科2008年12月13日电。

[3]扬讴:《吴邦国、贾庆林、习近平分别会见梅德韦杰夫》,[4]载《人民日报》2008年5月25日。

[5]〔俄〕《生意人报》2008年12月16日。

2002年11月1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12月18日拍卖政府持有的斯拉夫石油公司74.95%的全部股票。12月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向俄罗斯反垄断政策部递交了参拍申请和《投标保证金协议书》。但是,12月15日下午俄国家杜马突然做出决定,要求政府禁止外国国有公司参加拍卖会,依据是1993年俄罗斯的《国家及地方资产私有化法》(该法规定,禁止国有股份超过25%的俄罗斯法人参加私有化拍卖)。俄国家杜马的决定完全是针对中国公司的,于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次日主动宣布撤回参拍申请。俄罗斯排斥中国公司竞拍的真正原因是对中国存有戒心,担心中国公司进入俄罗斯后损害该国利益。俄罗斯政府的这种思想在其国内具有普遍性。俄罗斯《独立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公司取得斯拉

夫石油公司的矿产后,它就变成了中国的“战略储备”,会破坏俄罗斯“本国的民族利益”。

[6]〔俄〕《生意人报》2008年12月12日。

[7]星岛环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

[8]《俄罗斯萨哈林州州长在北方领土开发问题上送“秋波”》,〔日〕《产经新闻》2008年10月18日。

[9]同上。

[10]http://www. dajunshi. com/int/MilComment/200812/26924.htm

[11]谢尔盖·拉夫罗夫:《21世纪俄罗斯与世界》,载〔俄〕《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2008年第4期。

[12]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武装力量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炮击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俄军随即进入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并最终深入格鲁吉亚腹地。

[13]《首次“金砖四国”峰会定于明年6月在俄举行》,俄新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 新德里2008年12月5日电。

[14]《俄罗斯出台“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年联邦专项规划”》,出处:2007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

部,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ReadNews.asp? Ne-wsID=6047

[15]《温家宝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载《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4日。

[16]钱建强、李瑞英、毕玉才、曾毅、朱伟光:《东北振兴:深层次发展》,载《光明日报》2007年8月21日。

[17]德新社莫斯科2008年12月18日电。

[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News_Show.aspx? I=17256

[19]《2008年俄罗斯军用产品出口额将超过80亿美元》,塔斯社莫斯科2008年12月4日。

[20]《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6日。

[21]2008年10月下旬温家宝总理访俄期间接受俄媒体采访时称,“同俄罗斯领导人沟通情况、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我这次访问的一个重点。我们不仅达成了广泛一致,还协调了立场,研究了合作措施。我们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和金融合作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战略意义。”[22]美联社莫斯科2008年9月6日电。

[23]徐宝康:《弥补裂痕,巩固同盟》,载《人民日报》2008年8月7日。

[24]《安倍访美表明日美同盟关系进入新时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 2007年04月30日13:57新华网

[25]盛世良:《俄罗斯“重返拉美”不仅仅为反美》,2008年12月5日新华网

[26]盛世良:《俄罗斯真的“强势崛起”了吗》,2008年9月4日星岛环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4期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刑广程、王伟 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三是恢复俄

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 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 更替呈不规则状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 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 保障程序。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 50.shtml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

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试析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 蒋莉、刘桂玲、李东 2011-03-07 11:10:19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4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从笼统模糊到具体清晰,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俄独立初期,叶利钦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推行全盘西靠的发展战略,致使俄国家发展失去独立性和主动性。普京执政后,提出了要走符合俄国情的“强国战略”,目标是振兴俄罗斯经济,恢复俄世界强国地位。从目前看,普京的发展思路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并赢得了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俄国内反对派的掣肘,以及西方的不满、担心和阻挠,必将使普京的强国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介绍]蒋莉,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刘桂玲,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李东,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方向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叶利钦的全盘西靠到普京的“强国战略”,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调整和不断演化,并逐渐明晰。本文将在梳理俄国家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普京“强国战略”的内涵,并对其未来走向做出基本判断。 一、俄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 俄罗斯独立初期,全国上下在选择何种国家政体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争论不休,俄领导层内部在国家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从俄当时的政治倾向看,主要存在左、中、右三派主张。代表左派的主要是共产党人,也被称为

保守派,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苏共70年的专制统治使苏联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因此俄多数民众对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支持者仅为原苏共坚定追随者、部分前苏联领导人和持有怀旧情绪的中老年阶层。代表中间派的是各种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他们主张既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开辟一条中间道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但俄罗斯是个易走极端的民族,中间力量历来难有市场,因此其支持者数量极其有限。代表右派的主要是激进民主派和部分民族主义势力,他们坚决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右派势力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对于刚刚摆脱旧体制的俄广大民众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和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仿佛俄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国家前景将一片光明。[1]俄社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绪,对本身就具有颠覆性格的叶利钦总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选择了西式民主自由的国家发展道路,即全盘西靠战略。 首先,搞政治民主化,实行三权分立。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表示要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彻底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变。叶利钦更是打算把“民主体制”推向极致:在政治上建立西式民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从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向“多党议会民主制”过渡,[2]并引进西方宪政制度的法治、主权在民、自由和民主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基本原则。叶利钦在积极推动俄政体三权分立的同时,主张“实行总统制”。[3]因为俄罗斯当时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十分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实行议会制的条件显然不具备。叶利钦希望通过扩大行政权力来控制局势,推行经济改革,最终实现国家复兴。 1993年4月25日,经全民公决通过的俄新宪法草案将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式国家权力体制固定下来。俄总统新闻秘书科斯季科夫称,这一结果意味着俄罗斯将恢复成这样一个国家:具有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发达的联邦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刘清才、王海滨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引发了双方的一系列战略交锋。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对中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俄罗斯美国军事安全战略交锋中国安全 [作者介绍]刘清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王海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在俄罗斯 -北约理事会会议上证实,北约将在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上作出接纳新成员的决定,新成员将可能包括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格鲁吉亚。同年11月,美国向俄罗斯递交的关于双方在欧洲进行反导合作的正式书面建议再次说明,美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政策不会因俄的反对而改变。目前,各种信息表明,2008年美国将努力争取与捷克和波兰正式签署关于在捷波境内部署反导设施的最终协议。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2008年俄罗斯外部军事安全形势将因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进攻”而继续恶化,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也会继续加剧。 一、“地缘进攻”与“地缘防御”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出于称霸世界和最终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需要,一直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冷

战后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导致双方展开战略交锋的根本原因所在。其中,对俄进行地缘军事-政治遏制是美国“遏俄、弱俄”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近年来对俄“地缘进攻”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压缩其地缘政治-军事空间、建立对俄战略“防疫线”,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地缘政治基础。而俄罗斯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力的大幅衰落,面对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扩张回应乏力,只能被动进行“地缘防御”,并将重点放在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其“核心国家”的影响和控制上。 近年来,美国对俄“地缘进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积极推动北约东扩。1999年和2004年的两轮东扩使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了北约,但美国目前仍在继续推动北约扩张,美国参众两院2007年3月投票表决支持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加入北约,其中格鲁吉亚已于2006年成为北约“密切对话”国,距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 其次,使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重心向东转移,并着手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基地。美国根据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的协议,正在上述两国境内建立多处军事基地;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空中力量进驻该地区并担负起空中巡逻任务;美国国防部还在研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并已启动了准备工作,波罗的海三国的军用机场和港口正按北约标准加以改造。 再次,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巩固和扩大军事存在。中亚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战略地位,是美军一直梦想控制却无法插足的地区。“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甚至一度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立了多处军事基地。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使其既可向西和向北威胁俄罗斯,也可向东窥视中国,还可向南遏制阿富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第七章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世界当代史)

第七章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其外交战略 莫斯科公国 伊凡三世自称沙皇 伊凡四世 改革,接受西方文明 领土扩张,北方战争 查理十二 叶卡特琳娜女皇 十月革命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戈尔巴乔夫 第一节苏联的解体及其影响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的再生 198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历史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七大。 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 经济方面,实现加速战略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根本改革”,并要求在15年内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个体劳动法》、《合资企业法》:从法律上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方法转向依靠经济方法。 《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转向全面经济核算,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和自主经营。 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外同时发行《改革与新思维》一书。该书系统论述了对改革和当今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标志着“新思维”理论正式出台。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充分地展现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改革的实质就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 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即承认人类的生存。 “新思维”的内涵 (一)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不活跃人的因素,即不考虑人、劳动集体、社会团体、不同社会集团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不

依靠他们,不把他们吸引到积极的创造活动中来,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就不可能改变国内的环境。 (二)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只有通过始终如一地发展社会主义固有的民主形式,扩大自治,我们才可能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觉的纪律。只有通过民主和依靠民主,改革本身才有可能。 (三)扩大公开性 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公开性和具备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党制下搞政治多元化。 (四)重新认识苏联与世界的关系 改变了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新的安全观:不再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别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不再牺牲别国的安全,承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决权。 “新思维”的内涵:改变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承认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国家关系上,强调国家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 放弃冷战政策,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不再干涉东欧事务。 政局失控导致政治体制“根本改革” 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 反对党派纷纷成立 1991年6月,俄罗斯举行全民投票直接选举首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选。 设立俄罗斯总统,并且赋予他很大的权力,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苏联国家大厦下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地雷。在俄罗斯即将出现一个新的,与苏共中央没有任何联系,并且基本不依赖于苏联政府和苏联总统的权力中心,出现一个与苏联竞争的国家。 ——罗?麦德韦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 “8?19”事变及其后果 1991年8月19日,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管理国家,并在一些地方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告苏联人民书》: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由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走入死胡同。决心采取重大措施,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 幻灯片41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称这是一次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号召俄罗斯公民反击,举行无限期总罢工。 “8?19”事变后,苏联国内掀起了一场独立的浪潮。 8月20-21日,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8月27日,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宣布独立。 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 31日,吉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9日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 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 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场把核武器控制器交给了叶利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中国、俄罗斯、美国的战略关系

中国、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当中。世界局势总体上保持着和平与稳定,但是,局部仍存在着动荡现象。而当今世界,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的国家,正是处于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一举一动,都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变化。 二.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国家概况 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它们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美国,众所周知,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俄罗斯,也是世界上一个具有举足轻重的国家。它作为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对于其他国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它显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对世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而且,随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冷战前三国的战略关系 冷战前三国的战略关系较为复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也与各国的发展状况有关。 1.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十九世纪末,美国与俄国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他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中国进行了侵略。此时,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的关系是敌对关系。 2.二战时三国的关系 由于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危机波及的范围很广,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影响。德国、意大利、日本以来摆脱国内的危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席卷了整个世界。于是,以美国、苏联、英、

法、中等国,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确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此时,中、美国、俄罗斯三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共同反对法西斯。 四.冷战时期三国的战略关系 1.1945—1955年: 在1945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原来的世界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它们的实力遭到了削弱。而美国则借在二战期间,向各国出售军事武器,大发横财。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苏联,在二战中,其军事力量也得到了迅速膨胀,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民国抗衡的国家。雅尔塔会议后,确立了以美苏为主体的两级。1947年,以杜鲁门发表的演讲为标志,它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55年,两大军事阵营正式形成,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及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而此时,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这时,中苏关系为有史以来最佳时期。苏联将大量的军事技术传给中国。 2.1957—1971年: 这一时期,中国、美国、苏联三方关系人格的处于敌对状态。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这令世界各国产生了担心。中美苏三国关系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3.二十世纪70年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重返联合国。这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中美重大变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令资本主义世界国家感到震惊。尼克松访华,史称“破冰之旅”。1979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这增进了两国的关系。而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并未发生改变,美苏,两国仍处于对峙状态。 总之,冷战时期,中美苏三国的关系复杂多样。由于各方利益,这三国都调整了相应的政策,使三国关系随之变化。且由于美苏两国采取了慎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 导读:本文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俄罗斯的战略调整 从2000年初普京开始执政到九一一事件发生的一年多时间里,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较之叶利钦时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元首通过两次最高级会晤签署了《北京宣言》(2000年7月)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深化和加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反对单极世界的理论共识和外交努力。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俄罗斯已经开始酝酿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改善俄美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2002年5月24日两国总统签署的《俄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反映了两国新的关系水平。《宣言》强调:两国将“忠于在友好、合作、共同价值、信任、公开性和可预见性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的原则”,“俄罗斯和美国互相把对方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俄罗斯和美国已经以伙伴和朋友的身份在行动”。上述辞藻当然不能掩盖俄美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的矛盾,但是两国关系自1999年3月科索沃事件以来发生了大幅度改善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普京外交新政基于以下几点基本考虑: 其一,摆脱美国将其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和遏制对象的处境是外交

新政的最核心内容。 其二,这种摆脱的必要性产生于俄罗斯战略分析家们的这样一种担心,即如果继续维持与西方的冷和平状态(至少在1999年已经开始),就等于在西方的孤立中再加上自我孤立,这会使俄罗斯国力衰退更快或恢复更慢。 其三,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开始于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后半期,叶利钦首先是一厢情愿地然后是不大情愿地继承了这一政策,而普京则力图“退够”——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更加符合其除了核武库以外基本是二流国家的实力,为外交政策制定合理的力所能及的目标。 这样,俄罗斯外交政策由于其核心内容(对西方政策)的重要调整而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首先,用与美国直接缓和关系来改变希望靠中俄协作牵制美国来保护自身利益的行为模式,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维护对中俄关系的倚重有所减弱。然而,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由于俄罗斯对美国的不信任、中俄之间漫长的共同边界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而仍将得到很好地保持。 其次,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将更加集中于与本国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直接相关的领域,而不在于争取形式上“平等的”对国际事务的决策权。如对伊拉克问题的特别关注(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特别不关注(既不直接接壤,又无现实经济利益)。其结果是中俄之间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协作点相对减少,两国战略协作关系的重心会更加内向化,即合作重心向双边层次转移。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是一国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战略之一,不同的外贸发展战略会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资源型经济,从而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下的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这种贸易战略虽使得俄罗斯经济得到发展,但在长期实施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且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所以俄罗斯想尽快的走向世界前列必须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的竞争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走出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它还有一端路程要走。 一俄罗斯对外贸易的文化背景 俄罗斯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疆域和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地缘优势,而且有着独一无二而又极为深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这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不仅决定了俄罗斯人与他国人民不同的处世哲学和社会价值观,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常常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以一种特立独行的面貌令世人刮目相看。 二俄罗斯对外贸易运行与贸易政策 1999年底,时任俄总理的普京提出,国家应当积极支持本国企业的外经贸业务;要建立联邦出口支持署,向本国厂商提供出口担保;坚决抵制国际商品和投资市场上外国对俄的歧视做法,制定俄反倾销法并付诸实施;加入国际经济关 系调节机构首先是加入世贸组织。 2000年,俄贸易部采取较为严格和积极的贸易政策,加大国家对出口的支持力度;消除国际市场上外国对俄商品的限制;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俄不再提供单方面让步,而要求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年中,俄政府在其长期社会经济政策及近期措施计划中确定了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继续使俄与国际分工体系实行有效的一体化并促进经济的结构改革,以此作为稳定经济体制和加速经济增 长的最重要条件。 2000-2001年俄对外经济政策的方向是:保证俄商品、服务、劳动力以最佳条件进入国际市场并合理保护国内商品、服务、劳动力市场;保证引进对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资源(如:资本、技术及俄本国不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和服务);保证良好的国际支付地位;保证遵守对等原则,使相互的让步和义务达到良好的平衡。 2007年,俄外贸政策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国家调节措施保证进出口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提高俄商品的竞争力并扶持其走向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者,推动“入世”进程,扩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在扶持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采取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和国家担保在内的措施,提高俄出口潜力和扩大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构成中的比重;举办各种展览会推动俄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实施灵活的关税调节措施。在关税调节领域,主要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市场,扶持国内商品生产者,吸引投资和提高俄罗斯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年内俄共出台了65个相关政府令,修改商品名录和进出口关税,还多次调整了奶、肉、粮、油等与民生直接有关产品的进出口关税,实行临时降低进口税和提高出口税等措施,对保障国内市场商品和农产品供应,克服临时短缺,抑制通货

浅析俄罗斯亚太战略

科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院别:马克思主义学院 班级:12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梁冰 学号:1210217022 授课教师:梁晓理

浅析俄罗斯亚太战略 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下降,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幅的提升,冷战后,俄罗斯逐步形成了稳定的亚太战略,更加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对亚太地区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俄罗斯亚太战略的背景、形成发展、内容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俄罗斯、亚太战略、目标、意义 一、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基本背景 作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无视世界经济而在世界主要市场中顺利地解决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各国的相互依存性正在加强,科技的作用也在不断增长,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其中当然也包括俄罗斯的经济,不用说不与国外合作,就是不深入地参与世界市场一体化,便无法顺利发展。毗邻俄罗斯东部边界的亚太国家及其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也正在加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选择了"一边倒"的政策,即"不仅要成为美国和西方的伙伴,而且要成为它们的盟国",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俄罗斯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民族尊严受到极大伤害。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俄罗斯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与亚洲国家合作,对抗美国推行的单极世界;发挥东部地区的各种资源优势,参加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亚洲邻国共同 消除紧张和不安定因素,为国家经济发展营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加强东部地区与亚太经济一体化是现阶段俄罗斯经济振兴的关键一步。尤其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发展战略重心明显向亚太地区倾斜,并采取积极主动和务实的态度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多领域合作。2000年11月8日,普京发表了《俄罗斯:东方的前景》的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俄罗斯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主要领土位于亚洲,俄罗斯到了同亚太地区国家在一起的时候了,要加强与它们的政治、经济和其他联系。"普京还强调,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

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1日/第005版 理论月刊?访谈 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趋势 访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所长、研究员邢广程 本报特约记者王伟 记者:近年来,俄罗斯各种经济指标、内政走向和外交姿态都从不同角度表明,其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恢复和发展,俄正在谋求崛起。今后一二十年内俄罗斯将会走向何方,将会以何种方式崛起,所有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值得我们研究。您对此如何评价? 邢广程:普京正在谋求政治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保证现有政治秩序的连续性,保证当前制度和“强国富民”发展战略不因权力更迭而出现反复,是普京政权最关注的政治任务。 未来俄罗斯政治上将会呈现出以下主要战略趋势:第一,普京没有采取修改宪法的办法来直接延续自己的总统任期,他竭力保持宪法框架和政治规则的总体稳定性。不过,不排除未来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修改宪法以增加今后总统任期年限的可能性(普京已经明确表示四年总统任期太短,七年总统任期比较合适)。第二,继续加强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继续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第三,着眼于建设并完善两个强大的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和“公正俄罗斯”党,试图以主导政治力量的稳定来保证其战略和政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记者:普京多次强调要实施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多样化,这表明普京并不想完全依赖能源使俄罗斯强大起来,他要通过能源收入的支持刺激创新经济的发展。 邢广程:是的。发展创新经济问题是普京追求的重要的经济目标。市场经济改革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2003年普京在其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十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主要依靠发展创新经济和经济多样化来实现。不仅如此,普京还提出了创新战略。《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中提出了使经济结构向高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行业转化的创新战略方案。创新战略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施。同时,普京还指出,俄罗斯当前已经具备了启动创新模式的条件:一是对工业产品的内需不断增长:二是本国商业已经有能力对高技术产品进行投资。根据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的预测,如果按创新模式,到2020年俄罗斯GDP总量的70%都将来自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经济多样化战略也是普京提出来的。2007年2月19日普京在支持工业发展措施的会议上说,经济多样化是现代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罗斯经济中的关键问题,要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多样化。 从长远来看,创新经济战略将是俄罗斯改变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手段。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俄罗斯创新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立足于高新产业,这主要集中在军事技术领域。在对大工业进行一体化战略重组过程中,强调俄罗斯要在军民两个高新产业市场上占据高端地位。 记者:能源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能源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俄罗斯通过打击寡头、国家赎买、兼并重组等各种手段基本上实现了对能源工业的绝对控制。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战略。能源燃料综合体在俄罗斯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俄罗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谋求更优越的能源资产和销售市场,以争夺更多的利益。那么,俄罗斯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打能源这张重要的牌呢? 邢广程:俄罗斯在其外交政策新构想中已经明确表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一样,不会放弃天赋的竞争优势,也不会损害本国利益。能源因素在俄罗斯外交中的意义越来越大。鉴于这种情况,

徐翀:近十年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徐翀:近十年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随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集在了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古国身上,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及日益凸显的影响力使中国以全方位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俄罗斯民众对华的基本态度如何? 他们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他们眼里的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本文将结合俄罗斯三家主流民意调查机构近十年来的数据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改善俄民众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提出建议。 俄罗斯民众对华的基本态度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基本态度会影响其对该事物进一步判断的方向和视角,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亦是如此,其对华基本态度对全面认知中国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从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来看,俄民众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中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并不深入,相当一部分观点还只是停留在最表层和对过去事物的了解上。大部分俄民众提到中国首先会想起中国的商品和市场、众多的人口、国家的迅猛发展、质量低劣的商品和廉价的劳动力等方面,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更缺乏人文等深层次领域的分析。可以说,俄罗斯

民众对当今的中国缺少深入具体的了解。 其次,从俄民众对中国人的总体印象来看,俄民众与中国人接触较少。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 ( Фонд“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мнение”,以下简称基金会) 2007年8 月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仅有26% 的受访者曾有机会与中国人进行过接触。在此基础上,基金会又向受访者提出: “总体来说,您对中国人是有好感,还是反感?”在全部受访者中,有50%的人对中国人持有正面印象,有23% 的人持有负面印象,有27%的人觉得难以回答( 详见图1) 。 图1 总体来说,您对中国人是持着带有好感的正面印象还是带有反感的负面印象? 注: 图数据引自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网站,08. 02. 2007,Опрос населения,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http: / /bd. fom. ru /report /cat /inter_pol /count_/china /d070624 虽然只有26%的受访者曾与中国人有过接触,但半数受访者对中国人持带有好感的正面印象,可见当今中国人在俄罗斯民众眼中的整体形象并不差。然而,对受访人群进行细化分析后可发现,在未曾与中国人接触过的民众中,对中国人持有正面印象的比例仅为47%,另有高达31%的受访者对中国人的认知是模糊的,正是由于缺乏民众间的直接接触才造成了这种认知上的模糊,可见加强两国间的人文交

从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看苏俄两次对华宣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3988610.html, 从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看苏俄两次对华宣言 作者:李英俊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2期 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出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体现的精神有着明显的差异。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与苏俄所面临不同的形势有关。本文从两次对华宣言出台之前苏俄面临的形势出发,逐步分析宣言差异的原因。 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憾了资本主义世界。到1918年3月,俄国各地方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苏俄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此后革命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国内,敌对势力依靠协约国的援助,屡屡发动叛乱,直接威胁到苏维埃新政权的安全;在国外,一战结束之后的协约国加紧武装干涉苏俄革命,企图扼杀苏维埃新政权于摇篮之中。 在国内,高尔察克和尤登尼奇的白匪盘踞在远东地区,直接威胁着西伯利亚地区的稳定;在国外,早在1918年初,日本制定了出兵西伯利亚的方案,并向中国北洋政府施压,共同出兵苏俄。日本出兵的目的是“乘俄国革命给西伯利亚造成的政治真空,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在东西伯利亚建立对帝国友善巩固的统治机关,从而形成缓冲地带”。日本出兵的实质是要抢夺原属于沙俄的土地及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扩大自己在远东地区的霸权范围。8月22日, 北洋政府也发表了出兵的《海参崴宣言》,与协约国一起干涉苏俄革命。 苏俄为了打破协约国在远东的封锁与干涉,急需从协约国内部寻找突破口。苏俄把突破口选在中国,原因有四:第一,苏俄与中国有几千公里的边境接攘地带,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被俄国领土包围,协约国军队若选择横穿东北,从苏俄远东地区直插西伯利亚,无疑是绝佳路线。苏俄若能稳住中国,便能赢得足够多的时间反击白匪军和协约国干涉军的进攻。第二,中国满蒙地区存在众多的白匪军,在协约国的支持下,这些反动武装势力不断地向苏俄发动进攻,直接威胁苏俄新政权的安全。1919年春,协约国支援高尔察克,并组织了以尤登尼奇为 首的白匪军对彼得格勒发动进攻。在中国“自1918年初第一个霍尔瓦特反革命政府在北京成立之日起到1922年滨海省远东反革命政府末日止,中国,主要是北满,中东铁路地区是形形色色的白匪军的最近根据地。”这不得不使苏俄下定决心,争取中国的支持,减轻外部压力。第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为苏俄寻求与中国的和解找到了契合点。如果中国提出废除同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归还中东铁路问题等对中国有利的要求,“苏俄可以慷慨地予以满足,以便为自己获得一个盟友。”第四,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也促使苏俄极力拉拢中国。十月革命后,当时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便指出,俄国爆发革命,其远东地区势力必然衰微,日本出兵干涉苏俄革命,是“使中国从属于日本的绝好机会”,苏俄自然不会容忍这种局面的出现。 鉴于以上因素,1919年7月25日,加拉罕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名义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言明确指出“放弃了沙皇政府攫取的一切占领区,放弃了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苏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