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8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

(2015四川德阳二诊)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平均温度高于22 ℃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 ℃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2.甲地入春日期异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接近冬季风源地,气候寒冷

B.山地地形,气温相对较低

C.位于沙漠地带,降水较少

D.地处内陆高原,光照充足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第3~4题。

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导学号25360162?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6.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2015上海卷)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山气候

8.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导学号25360163?

(2015贵州遵义三模)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第9~10题。

9.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少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多

10.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C.甲海拔比乙低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夏特古道沟通新疆天山南北,全长约120千米,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隘道。如今横穿支离破碎的冰川、冰缝及横渡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给徒步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历史上温暖期是该古道使用最多的时期,下列朝代中夏特古道使用最多的是( )

A.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B.唐朝(618—907年)

C.宋朝(960—1279年)

D.明朝(1368—1644年)

12.与夏季相比,目前去夏特古道徒步探险较安全的季节是春、秋季,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流量小

C.降水少

D.冰缝多

(2015吉林一模)下图为我国中部某省区1961年以来冬季日数统计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该省区大部分年份冬季“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冬季风势力减弱

C.距海近

D.纬度较低

14.2013年该省区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6天,利于( )

A.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

B.冬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避免病虫害灾害

D.秋作物的播种

二、综合题

15.图1是非洲南部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2是非洲南部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图1中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

(2)图1中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年均温差异表现为

, 主要原因是

(3)图2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成因为

(4)图2中A、B、C、D四处海域中,渔业资源较丰富的是、,选择其中一处,分析成因。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重后果可能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

考点规范练8气候类型

与全球气候变化

1~2.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大致由南向北逐渐变晚,所以影响

因素是热量。第2题,甲地入春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同一日期比同纬度冷,所以影响因素是山地地形。此处为大兴安岭,海拔高,入春晚。

3~4.3.A 4.B 解析:第3题,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段的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据图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第4题,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6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月份最多。

5~6.5.D 6.B 解析:第5题,该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第6题,该地位于南半球,据图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7月气温

自北向南递减;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

7~8.7.B 8.A 解析:第7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5 000米以上,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第8题,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9~10.9.C 10.D 解析:第9题,据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判断该地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年降

水量甲比乙少;冬季降水量也是甲比乙少。第10题,甲、乙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降水的差异,冬季

受西风影响,乙地是迎风坡,甲地是背风坡。

11~12.11.B 12.B 解析:第11题,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温暖期是古道使用最多的时期,从图中可以

看出这四个朝代中唐朝处于温暖期,所以唐朝使用古道是最多的。第12题,春、秋季节与夏季相比较气温较低,冰川融水较少,古道中河流流量较小,便于徒步探险。

13~14.13.A 14.A 解析:第13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暖冬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第14题,夏季高温日数偏多,则容易发生干旱灾害,晴天日数增多,光照充足,利于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夏季高温如果出现严重旱情,则对冬小麦产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日数偏多有利于蝗虫等病虫害

的繁衍;高温旱情会对秋作物的正常播种极为不利,需要增大灌溉面积。

15.答案:(1)分布特征:大致由东岸向西岸减少(东岸多,西岸少)

(2)内陆比沿海年均温高;东岸比西岸年均温高沿海与内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岸和西岸洋流的性质差异

(3)热带草原气候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干季和湿季

(4)C海域D海域

C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鱼群聚集。

D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沿岸上升流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解析:第(1)题,判断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需要从图示信息切入,着重描述什么区域年降水量多,什么区域年降水量少,极值区在什么区域。第(2)题,回归线地区年均温差异的表现,需要从东岸与西岸、沿海与内陆等方面进行回答,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等方面回答。第(3)题,首先判断气候类型,然后从地理位置、风带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第(4)题,解题时需要从不同海域洋流分布、温度、风向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6.答案:(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夏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捷径,经济价值非常高。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的后果包括冰川融化、水资源短缺、粮食产量减

少、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等。第(2)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受北大西洋

暖流的影响,海冰较少。第(3)题,西北航道可以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经济价值较高。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读下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 (2012·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时间含量 工业化前(1750-1800) 280 1958年315 1990年353 1998年360 单位:体积分数×10-6 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A.35×10-6、10×10-6B.45×10-6、10×10-6 C.45×10-6、1.1×10-6D.45×10-6、2×10-6 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原因造成B.人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 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 2增长曲线 的是() A.A B.B C.C D.D 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小汽车等交通 工具的增多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 C.华北平原 D.横断山脉 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 A.计划生育 B.提升城市化水平 C.节约水源 D.开发新能源 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 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 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 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 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 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 解析:3.D 4.C 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5~6题。 5.加勒比海夏季盛行风为( )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 4 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60 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寒冷一一温暖一一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一一寒冷一一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一一暖湿一一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 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A.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 .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雪线上升B .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 ?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 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 2 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 题。 图甲图乙

4. 图乙中 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 ① BP 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 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 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 50 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 2 月27 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 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 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B .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D .酸雨危害严重 7.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 —月0 C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 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 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8?9 题。 8.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 有利于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 答案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8~9题。 8.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组织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段有关楼兰的材料。录音及图片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那全球气候怎样变化呢? 同学们阅课本91页第一段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 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承转: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的呢? 阅读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 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设问:由以上内容气候变化影响了树木生长的快慢,那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图4-2-3分析图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右纵坐标表示中国年平均气温左纵坐标表示挪威雪线高度知识与技能何为雪线??? 图中蓝虚线为挪威1万年来的雪线升降图 红实线为中国近500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观察二者变化趋势有什么关系?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语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解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征。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 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虽不能直接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但是却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然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 3.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南非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征。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虽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很多国土的地势并不很低。而对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升必将淹没其非常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 4.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波动下降现象 B.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平稳 D.变化不定 解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气候增暖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最新整理)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后练习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 科学家预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4 ℃~5.8 ℃,约是 20 世纪升温幅度的2~10 倍。据此回答 1~2 题。 1.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 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C. 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D. 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 3~4 题。

3.公元前 500 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4.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 年~公元1830 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 1 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 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 图回答 5~6 题。

5.右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6.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ft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图“某地树木 年轮示意图”,回答 7~9 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全球气候变化习题

下图是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公元前3000年到前2000年期间的气候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 B.是气候的寒冷期 C.平均气温比距平高2-3℃左右 D.挪威的雪线高度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 ②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③影响雪线高度的唯一因素是气温 ④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包括气温和降水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变化 B.极地冰川融、冻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变化 4.研究发现,我国可供水稻生长的安全生长期延长了6-10天,而水稻实际生长期却在缩短,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全球变暖,积温上升 B.科技进步,品种改良 C.市场需求扩大 D.运输条件改善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②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上移 ③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④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减小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D.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7.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直接明显减弱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图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题。 8.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树木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呈负相关 B.树木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活动 C.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 D.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A.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和水体运动 C.产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D.光照稳定,利于生物繁衍、演化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图7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题。 10.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11.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主要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习题及答案

第四讲主要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题组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哪些过程有关( ) A.a、b B.a、c C.b、d D.b、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坡向与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3.(2017湖南长沙5月模拟)西侧16~12 km范围内降水出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与风向 B.海拔变化 C.坡度与风向 D.海陆位置

西班牙的耶罗岛(如下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7山东烟台期末)造成耶罗岛多地形雨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下垫面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2017山东烟台期末)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 ) A.受洋流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信风影响 D.受纬度影响 下图为东二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雷达统计图,图中气温与降水量的数值共用同一坐标系统。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该地所在大洲及其气候类型是( ) A.欧洲,地中海气候 B.非洲,热带草原气候 C.亚洲,热带季风气候 D.南美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7.该地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雨林退化 B.水土流失 C.山区石漠化 D.土地荒漠化 提升题组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状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位于热带地区的地点是;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 ) A.④;① B.③;② C.④;③ D.①;③ 9.(2017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下图中,右图为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2018广东韶关期中)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18广东韶关期中)若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则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危害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地理人教高一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_word含解析AwMl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教材第49页活动 (1)冰川的范围可能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 (2)海洋面积可能会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 其他预测:如温带地区因蒸发旺盛,可能会变得更干;高纬度地区可能变得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2.教材第50页活动 首先根据材料,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个原因,然后针对两个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倡导低碳生活,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学业达标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稀疏。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稀疏,中间稠密,可知B为正确选项。 答案:B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C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解析:威尼斯是一个“水城”,那么就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高山和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全球气候变化测试题

知识改变命运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测试题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 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2.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C 【解析】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气候变暖恰好相反。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的波动,总体上气温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据此回答3~4题。 3.全球气温升高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C 【解析】全球气温升高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将会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则不会变大,但1月0 ℃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也会北移,经济结构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是弊大于利。 4.为减轻因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危害,各国政府应(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小二氧化碳排放量 知识改变命运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0:2.4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大会于2016年11月7日~11月19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2.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上升,故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会向北移动,内蒙古草原不可能变成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化,海平面会上升,海南岛的面积会变小,气温升高会加大蒸发量,从而会使得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加剧,选项D正确。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故是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 答案 1.D 2.C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不受影响 C.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4.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植被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解析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 答案 3.C 4.B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2.4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巩固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 0."6℃~o.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2-27回答1~3题。 图2-27 1.图2-27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2.图2-27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4.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C.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B.海平面下降 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5."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将被淹没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6.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题

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变化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②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③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④气候的变化就是指气温和降水数量的变化,没有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变化 A.①③ 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④ 2.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上升趋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回答题。 (1).据观测,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年内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该季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物吸收CO2减少②植物释放CO2增多③人类活动排放CO2增多④森林面积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效应④湖水富营养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4.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围湖造田 B.植树造林 C.利用太阳能取暖D.利用天然湖泊发展淡水养殖 5.如果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我国将被淹没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6.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7.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方式是 A.改变地面状况 B.改变太阳辐射强度 C.改变地表径流量D.改变大气环流 8.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②加大了洪涝威胁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④引发海水入侵⑤引发土壤盐碱化⑥海岸侵蚀加剧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⑥ 9.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