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是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这类物质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员或者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重庆开县2003年12月23日的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出并顺风扩散,使得附近村民大量伤亡,其中有243人死亡,就诊的门诊病人累计达1.4万余人。在此事故发生前,多数村民不知道硫化氢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出了事故如何防护,应该怎样逃生。如果他们了解这些安全知识,恐怕就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因此本章重点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标签等,让读者了解一些基本知识,以便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化学品时,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

1.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目前我国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少爆炸危险的物品。如:叠氮钠、黑索金、2,4,6——三硝基甲苯(TNT),三硝基苯酚、火药等均属于爆炸品。

爆炸品除了具有爆炸性强的特点外,还有对热、火花、撞击、摩擦、冲击波等敏感和极易发生爆炸的特性。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气体。当其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超过限制范围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如:液化石油气就属于这类气体。

本类物品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

(1)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2)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等;

(3)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6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

3.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者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其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易燃液体特性:

①易挥发性

易燃液体大部分属于沸点低、闪点低及挥发性强的物质。当其蒸气与空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②易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具有流动和扩散性,大部分黏度较小,易流动,有蔓延和扩大火灾的危险。

③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液体表面蒸气压同时随之增加,部分液体挥发成蒸气。在密闭容器中贮存时,常常会出现鼓桶或挥发现象,如果体积急剧膨胀就可能引起爆炸。

④带电性

大部分易燃液体为非极性物质,在管道、贮罐、槽车、油船的输送、灌装、摇晃、搅拌和高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产生静电,当所带的静电荷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静

电火花,有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⑤毒害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本类物品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形成,按其燃烧特性分为以下三项:

(1)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易燃固体主要特性:

①易燃性与氧化性

易燃固体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火种、热源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②可分散性

固体具有可分散性。一般来讲,物质的颗粒越细,分散性就越强。当固体粒度小于0.01mm 时,可悬浮于空气中。

③热分解性

某些易燃固体受热后熔融,而发生分解现象。有的受热后边熔融边分解,如硝酸氨在分解过程中,往往放出NH3或N02、NO等有毒气体。一般来说,热分解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危险性的大小,受热分解温度越低的物质,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④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

易燃固体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化学品受摩擦、震动或撞击等也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⑤毒害性

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硫磺、五硫化二磷等。

(2)自燃物品:是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

某些化学性质很不稳定的物质,在空气中会自行分解,积蓄的分解热也会引起自燃,如硝化纤维素、赛璐珞、硝化甘油等。 (3)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遇湿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钾、钠等。某些遇湿易燃物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金属磷化物等。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以下两项:

(1)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

(2)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氧化剂最突出的性质是遇易燃物品、可燃物品、有机物、还原剂等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有机过氧化物比无机氧化剂具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许多氧化剂如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储运中要轻装轻卸,以免增加其爆炸的危险性。

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例如过氧化钠(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遇硫酸立即发生爆炸。这些氧化剂不得与酸类物质接触,也不能使用酸碱灭火剂灭火。

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钾)等,遇水分解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这些氧化剂应防止受潮,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

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例如铬酸盐、重铬酸盐等既有毒性,又会烧伤皮肤;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如亚硝酸盐、次亚氯酸盐等遇到比它们强的氧化剂时显示还原性,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所以各种氧化剂也不可任意混储混运。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系指进入肌体后,累计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该类分为毒害品、感染性物品两项。毒害品如:氰化钠、氰化钾、砷酸盐、农药、酚类、氯化钡、硫酸二甲酯等。

毒害品分为剧毒品和有毒品。

7.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000Bq/kg的物品。按其放射性大小可细分为一级放射性物品、二级放射性物品和三级放射性物品。如金属铀、六氟化铀、金属钍等。 8.腐蚀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其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 /年的固体或液体。

该类化学品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酸性腐蚀品 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2)碱性腐蚀品 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乙醇钠等。

(3)其他腐蚀品 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

按其腐蚀性的强弱又可细分为一级腐蚀品和二级腐蚀品。

1.2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及使用说明

1.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志是通过图案、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危险化学品标志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识。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志设有主标志和副标志。主标志是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组成的菱形标志。副标志中没有危险性类别号。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用副标志表示重要的其他危险类别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执行。标志可以用粘贴、钉附及喷涂等方法标打在包装上。标志由生产单位在货物出厂前标打,出厂后如果改换包装,其标志由改换包装单位标打,标志应该清晰,并且保证在货物储运期内不脱落。

标志的位置: 箱状包装:位于包装端面或侧面的明显处;

袋、捆包装:位于包装明显处;

桶形包装:位于桶身或桶盖处;

集装箱、成组货物:粘贴包装的四个侧面。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003年卫生部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用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

所、设备及产品的标识。标准中包含以下几项标识: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图形标识

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人内”标识。

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

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

提示标识——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

图形标识可与相应的警示语句配合使用,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作业场所入口处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

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入口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应根据需要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警示线

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按照需要,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

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

在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设置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在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设置红色警示线,只限于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的专业人员进入此区域。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其内外分别是危害区和洁净区,在黄色警示线以内的人员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出入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例如:“非典”流行时期黄色警示线设在救援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患者的抢救治疗、指挥机构设在此区域内。

(3)警示语句

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盼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

(4)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根据实际需要,由各类图形标识和文字组合成《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下简称《告知卡》)。《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告知卡》设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詈。

1.3化学品安全标签及其使用

化学品安全标签用于标识化学品的特性,使用者通过辨识安全标签的内容,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以便在使用、储存、运输、销毁等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护。

化学品标签由简单明了的文字、图形符号和编码组合而成,它表示该化学品所具有的特性、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的基本要求。危险化学品标签包括化学品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成分及组成、编号、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批号、生产企业的信息、提示、应急电话等内容。

危险化学品标签由生产单位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拴挂(或印刷)在包装的明显位置。出厂后如果更换包装,标签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拴挂。标签的粘贴、拴挂(或印届)应该牢固、可靠,保证运输、储存期间不会脱落。

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上的标签,在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撕下,否则不能随意撕下。

1.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为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提供了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等

方面的信息,并提供了有关化学品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的资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用户了解化学品基本信息的工具,化学品生产和供应企业必须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为使各国在化学品安全信息方面的表述一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我国也制定了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l6483—2000),标准规定了十六大项内容,编写时不能随意删除或者合并,顺序也不能变更。说明书的内容从制作之日起,每5年更新一次。若发现新的危害,在有关信息发布的半年内,生产企业必须对其内容进行修订。

化学品的使用对象要认真阅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危险性,并根据使用情形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选用合适的防护用具及培训作业人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简称“一书一签”。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与控制

2.1毒物

1.毒物的定义

从理论上讲,任何化学物质只要给予足够剂量,都可引起生物体的损害。也就是说,任何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所不同的是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习惯上,人们把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体损害的那些化学物质叫做毒物,其余为非毒物。但实际上,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着明确的、绝对的界限,而只是以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剂量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别。 毒物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2.毒物的形态和分类

在一般条件下,毒物常以下列五种状态存在:

(1)粉尘:为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O.1mm,大都在机械粉碎、碾磨固体物质时形成。如制造铅丹颜料时的铅尘,碾磨锰矿时产生的锰尘等。

(2)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为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l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氧化凝聚而成。如熔化锌时放出的锌蒸气所产生的氧化锌烟尘,熔铜时产生的氧化铜烟尘等。

(3)雾:为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如电镀时的铬酸雾,喷漆作业中的含苯漆雾等。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4)蒸气:为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的磷蒸气等。

(5)气体:为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常温常压下的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人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影响呼吸道吸收毒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较大颗粒的粉尘部分可以被鼻毛滤掉,呼吸道的气管上的纤毛可以将沉积在气管壁上的粉尘通过粘液运送到咽部排出,只有较小的粉尘颗粒才能到达肺泡区。可见,肉眼看不到的较小的颗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更大。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可见裸露的皮肤出汗时更容易被毒物侵害。

(3)消化道

消化道吸收是毒物进入人体的另一个途径。毒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没有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彻底,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进入消化道。另一个原因是当操作者在工作场所进餐、吸烟时,由于食物、饮料或香烟被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气体、蒸汽、飘尘所污染,进入消化道。

所以,在搬运毒物过程中严禁吸烟、进食或者喝水,而且工作完毕后必须用流动的水洗手。

2.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分布量有多有少。有些毒物相对集中于某组织或器官中,例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

(2)生物转化

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其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或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排出

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用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方法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情况。

2.3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了解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按毒物作用的性质划分,毒物的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及致畸性等。

(1)刺激性

①对皮肤的刺激

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化学品可使皮肤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称作皮炎,许多化学品都能引起皮炎。

②对眼睛的刺激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会产生流泪、酸痛等感觉,导致的伤害轻微时有暂时性的不适,严重时可能会永久伤残,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毒性、中毒的剂量以及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③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雾状、气态的化学刺激物和呼吸系统(鼻和咽喉)接触时,会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

一些刺激物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如二氧化硫、氯气、煤尘等。一些化学物质将会渗透到肺泡区,引起强烈的刺激或导致肺水肿。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缺氧以及痰多。例如二氧化氮、臭氧以及光气等。

①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是指接触化学品后,在身体接触部位或其它部位产生的皮炎(皮疹或水疱)。如: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等都可使皮肤过敏。

②呼吸系统过敏

呼吸系统对化学物质的过敏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常包括咳嗽,特别是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如气喘和呼吸短促,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脂、福尔马林等。

(3)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两种: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①单纯窒息

这种情况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或氦气,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果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空间有限的工作场所,缺氧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②化学窒息

由于某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以及和氧结合的能力而造成机体缺氧。如:一氧化碳与血液的结合能力强于氧,它是典型的窒息性物质。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1%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另一些物质直接影响机体细胞和氧结合的能力,如氰化氢、硫化氢等。

(4)昏迷和麻醉

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但也会导致一些人沉醉于这种麻醉品。

(5)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对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6)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物质以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发生职业肿瘤的部位是变化多样的,未必局限于接触区域,如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鼻腔癌和鼻窦癌是由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引起的;膀胱癌与接触联苯胺、苯胺、皮革粉尘等有关;皮肤癌与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有关;接触氯乙烯单体可引起肝癌;接触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7)致畸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要器官正在发育。一些研究表明,化学物质可能干扰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如麻醉性气体、水银和有机溶剂等,从而导致胎儿畸形。

(8)致突变

某些化学品对人类遗传基因可能发生损害,从而导致后代发育异常,实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

(9)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造成的。尘肺很难在早期发现,当X射线检查发现这些变化的时候,病情一般已经较重了。尘

肺病患者的肺的换气功能下降,在紧张活动时将发生呼吸短促症状,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石英晶体、石棉、滑石粉及煤粉等。

(10)烧伤

腐蚀品与人体接触后,能够和人体细胞发生反应,使细胞受到破坏而造成烧伤。如:浓硫酸、浓硝酸都属于这类化学品。

2.4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及对人类的影响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充分利用化学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废弃物,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毫无控制地随意排放以及化学品从其他途径的泄放,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严重污染了环境。如何认识化学品污染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品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已是当前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4.1化学品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1.大气污染

(1)破坏臭氧层

研究结果表明,含氯元素的化学物质,特别是氯氟烃进入大气会破坏同温层的臭氧,另外,其他化学品对臭氧也有破坏作用。

臭氧可以减少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的辐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从而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大量增加。

(2)导致温室效应

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都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这些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组分,称为温室气体。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O、氟氯烷烃等,其中C0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索。

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使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3)引起酸雨

由于硫氧化物(主要为S02)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它们在空气中遇水蒸汽形成酸雨。对动物、植物、人类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4)形成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极大。1952年12月5~8日伦敦的大雾在一周之内导致4000余人死亡。汽车、工厂等排人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日光的作用下,形成以臭氧、过氧乙酰酯酸酰为主的光化学烟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美国在1955年的一次污染事件中仅65岁以上的老人就死亡400多人。这些都是光化学烟雾的作用。

2.对土壤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向陆地排放有害化学废弃物2千多万吨,由于大量化学废弃物进入土壤,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碱化和土壤板结。

3.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中的污染物概括地说可分为四大类: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含氮、磷及其他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养分过多,藻类大量繁殖,海水变红,称为“赤潮"。由于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鱼类生存。重金属、农药、挥发性酚类、氧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中生物体内富集,造成其损害和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2.4。2化学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①急性危害

在短时间内(或者是一次性的),有害物大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急性危害对人体影响最为明显,较为典型的是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这种事

件在许多国家发生过,但有些情况下,由于人们这方面知识不足,没有充分估计或认识到。

②慢性危害

小剂量的有害物质经过长时期的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一般要经过长时间之后才逐渐显露出来,对人的危害是慢性的。例如由铜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便是慢性中毒的典型例子。

③远期危害

化学物质往往会通过遗传影响到子孙后代,引起胎儿致畸,致突变等。

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80%~85%与化学因素有关。

2.5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控制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又不可能离开这些危险品,因此只能尽力控制其危害,降低危害的程度。在这里介绍一些控制的方法。

2.5.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一点并不是总能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中使用的苯,用其它无毒或低毒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苯等。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利用乙炔为原料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要用汞来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有害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 4.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的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

对于点式扩散源,一般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全面通风则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进而稀释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而降低其浓度。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有时,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要同时使用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

2.5.2个人防护措施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作业人员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1.皮肤的防护

皮肤防护就是减少皮肤裸露的机会。皮肤防护常采用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还可在外露皮肤上涂一些防护油膏。防护用品应该根据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种类选用。例如:在操作腐蚀性物品时,必须穿戴橡胶防护手套和橡胶围裙。从事接触腐蚀性气体的工作时,必须穿合适的工作服,不能赤裸身体的任何部分。

2.呼吸系统防护

对毒物和粉尘的防护,应使用过滤式和隔离式防毒用具。过滤式防毒用具有简易防毒口罩、防尘口罩和过滤式防毒面具等;隔离式防毒用具可分为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自吸式长管面具和送风式防毒面具等。使用什么样的防毒面具,应根据现场作业环境的条件(含氧量、毒物的性质、毒性和浓度等)正确选用。尘毒岗位工人下班后应进行淋浴冲洗。 3.讲究卫生

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

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4.高毒作业的防护

高毒作业场所的防毒措施:

(1)作业场所必须与生活场所分开,且不得住人。

(2)高毒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有效隔离

(3)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

(4)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5)以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7)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8)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和处理从事高毒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

2.5.3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过管理手段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对作业场所进行危害识别,张贴标志,在化学品包装上粘贴安全标签,化学品运输、经营过程中附化学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资质认定,采取接触监测、医学监督等措施均可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2.6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和处理

现场抢救是能否挽救生命、减少伤亡的关键,目的是使患者脱离有毒环境,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防治急性吸收毒物,保护已受损的器官,为进一步的急救、治疗赢得时间,奠定基础。

现场急救应当根据毒物品种、性质、中毒方式和患者的病情确定急救方法。

2.6.1窒息性气体中毒

高浓度的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空气中氧浓度降低至14%(特别是10%)以下时,可导致接触者意识立即丧失,甚至出现电击样死亡。如果救护者救人心切,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中毒事故现场,则极易导致立即昏倒、死亡,造成更多人员伤亡事故。因此,进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抢救工作,必须立即向中毒事故现场内送风;救护者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面具,并系好安全带;抢救现场设置警戒岗,由专人对抢救情况进行监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如现场缺乏防护面罩,在救护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应当先向现场放置动物,观察动物的变化,在确认动物没有毒性反应表现时,人员才能进入现场。对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搬移至事故现场的上风侧,给予吸痰、人工呼吸等处理。

2.6.2刺激性气体中毒

酸雾、氯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氨、臭氧、硫的氧化物、某些酯类、金属化合物以及八氟异丁烯、氟光气、六氟丙烯、氟聚合物的裂解残液气和热解气、氮芥气、亚当氏气、路易氏气、溴甲烷、有机磷等刺激性气体弥漫迅速,常导致多人中毒。救护者进入现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系好安全带。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掩口鼻进入现场,但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现场停留时间不宜太长。对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搬移至事故现场的上风侧处理。

2.6.3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有一个反应过程,开始时并不感觉疼痛,要经过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后才能表现出它的严重程度,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物理烧伤后伤害可以不继续加深,而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后,灼伤逐步加剧,愈合很慢,还会留下疤痕。

强酸、强碱等可以造成皮肤、眼睛灼伤的化学品约25000多种,我国约有数百种,除常见的强酸、强碱类硫酸、盐酸、硝酸、其他无机酸、氢氟酸、石灰、氢氧化钠、氨水外,还有酚、苯、电石、乙炔、有机磷、铬酸盐等。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脱去被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和袜子,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忌用热水,冲洗时间为20~30分钟。用清水清洗后,必要时可用中和剂冲洗,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洗去中和剂。对吸湿性强,遇水生成刺激性更强或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物(如生石灰、四氯化碳等),应先用软纸、软布抹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对黄磷引起的灼伤,应用清水浸泡、湿布覆盖,以隔绝空气防止着火。

2.6.4脱离现场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的应给予人工呼吸、吸氧,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 3.注意保暖。

4.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和假牙等,维持呼吸道畅通。

5.检查头、胸、腹等部位是否有外伤,特别要注意是否有骨折。

6.就近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治疗。

7.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病人,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安静休息,加强观察,预防迟发性肺水肿。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

3.1燃烧和爆炸

3.1.1燃烧

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叫做燃烧。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着火源),这三个因素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统称燃烧的三要素。但并非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就一定能引起燃烧,而是可燃物、助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比例,点火源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且三者相互作用下才能燃烧。因此,燃烧是可以控制的。当燃烧失去控制时,就形成了火灾。

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木材、煤、硫磺等,否则称为不燃物。有些在一定条件下不燃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成为可燃物。例如: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能够激烈燃烧。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例如:空气、氧气都属于助燃物。但有时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合二为一的,如硝化甘油。能够引起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为点火源。点火源包括:明火、摩擦或撞击产生的火花、电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等。

燃烧可以分为闪燃、自燃、点燃三种形式。

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叫做闪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可燃物在没有外界点火源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明火与可燃物直接接触引起燃烧,移去火源后继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点燃。可燃物被点燃且持续燃烧(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闪点、自燃点、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它们越低,表示燃烧的危险性越大。

3.1.2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并且在瞬间以声、光、热、机械功形式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它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能量释放的过程。

爆炸按照起因可以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如气瓶爆炸、锅炉爆炸等属于物理爆炸。TNT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爆炸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碎片、热量、有毒气体等,会破坏建筑物和对人类造成危害。爆炸后有时还会发生火灾。如1979年12月吉林液化石油气厂2号球罐破裂时,涌出的石油气遇明火而爆炸燃烧,大火整整持续了23个小时.造成巨大的损失。 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都可以发生爆炸的,它们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遇到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体(包括蒸汽、粉尘)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其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由此可以看出,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

3.2防火防爆措施

从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因素一般包括:可燃物和助燃物达到燃烧或爆炸的条件,存在足够能量的引火源,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3.2.1控制可燃爆系统的形成

控制可燃物用量,加强密闭,防止气体或粉尘逸出,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具体措施是:

1.控制工艺过程中可燃物用量

在生产中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可燃物,以不燃或者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但是这种办法只限于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用的范围有限,所以必须考虑其他防护措施。

2.工艺设备密闭化

为了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设法使生产设备和容器尽可能密闭,以防止气体或粉尘逸出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

(1)对真空设备,应防止空气流人设备内部达到爆炸极限。

(2)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没有保护的玻璃瓶等。不许贮存易燃液体;

(3)不耐压的容器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

(4)对危险设备及系统应尽量少用法兰连接,但要保证安装检修方便。

(5)输送危险气体、液体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盛装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开关和阀门,腐蚀性液体应从顶部抽吸排出;如设备本身不能密封,可采用液封、负压操作,以防系统中有毒或可燃性气体溢人厂房。

(6)所有压缩机、液泵、导管、阀门、法兰接头等容易漏油、漏气部位应经常检查,填料如有损坏应立即调换,以防渗漏。设备在运转中也应经常检查气密情况,操作压力必须严格控制,不允许超压运行。

3.搞好通风除尘

要使设备完全密封是有困难的,尽管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但总会有部分蒸气、气体或粉尘泄漏到器外。对此,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证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在厂房(含库房)的含量里不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通风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按照作用范围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局部通风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的污染;全面通风是向厂房供给新鲜空气,同时从室内排除污染空气,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4.惰性化

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充人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降低氧气和可燃物的浓度百分比,从而消除爆炸危险和阻止火焰的传播,这就是惰性化。 5.定期监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含量

定期测定厂房空气中、生产设备系统内易燃气体、蒸气和粉尘浓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厂房或设备内部要动火检修时,要测定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是否超过卫生标准或爆炸极限,当有人进入设备时,还应监测含氧量,不论过高或过低均不相宜。 在可燃有毒物质(气体、蒸气、粉尘)可能泄漏的区域设置报警仪,这是监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6.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物料比等等。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而对工艺参数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则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3.2.2着火源及其控制

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碰撞、绝热压缩、自动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消灭点火源的措施有:

1.防止摩擦和撞击

(1)防止由于摩擦发热起火。机器上的轴承等转动部件,应保证有良好的润滑,及时加油.并经常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机件摩擦部分,如搅拌机和通风机上的轴承,最好采用有色金属或用塑料制造的轴瓦。

(2)防止金属零件、铁钉等落入粉碎机、反应器、提升机等设备内,由于铁器和机件的撞击会起火星。

(3)铁器的相互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等都有可能成为火灾爆炸的起因,因此在易燃易爆场所严禁穿带钉鞋进入,用铜制、木制工具代替铁制工具,凡是会发生撞击或者摩

擦的两部分应该采用不同的金属。

(4)输送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防止破裂或接口松脱喷射起火。

(5)搬运金属容器,严禁在地上抛掷或拖拉,在容器可能碰撞部位覆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

(6)防爆生产厂房地面材料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地坪。

(7)吊装盛有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金属容器用吊车,应经常重点检查,以防吊绳断裂、吊钩松滑,造成坠落冲击起火。

(8)不能随意抛掷、撞击金属设备、管道。

2.防止明火及高温表面成为热源

(1)加热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该避免用明火,宜采用蒸汽、热水间接加热。必须采用明火时,设备应严格密闭.并注意环境通风。

(2)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烟头的温度可达700--800℃,而且往往可以阴燃很长时间。因此,易燃易爆场所内必须严禁吸烟,也严禁带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场所的车辆也应该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库房必须采用遮阳措施,将玻璃涂上白漆或采用磨砂玻璃。

(4)动火维修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5)油抹布、油棉纱等易自燃引起火灾,应放置在安全地点或装入金属桶内,及时外运。 3.消除静电

物料之间摩擦会产生静电,聚积起来可达到很高的电压。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能点燃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静电火花放电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消除静电的主要方法有:泄漏法、中和法和工艺控制法

(1)接地

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为了防止静电火花造成事故,应采取以下接地措施:

①凡用来加工、贮存、运输各种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或粉体的设备,都必须接地。

②工厂和车间的氧气、乙炔等管道、其他有产生静电可能的管道设备必须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予以接地。

③注油漏斗、浮顶油罐罐顶、工作站台、磅秤、金属检尺等辅助设备均应接地。

④移动设备,如汽车槽车、火车罐车、油轮、手推车先拆掉油管,经一定时间(一般是3~5分钟以上)的静止,才能把接地线拆除。

(2)增湿

增加空气中相对湿度可以降低静电产生的可能性,一般相对湿度在80%时几乎不产生静电。增湿方法可采用通风系统调湿、地面洒水及喷放水蒸汽等。

(3)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也叫抗静电添加剂,它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增加抗静电剂是在生产工艺上控制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剂,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或表面电阻,加速静电泄漏,消除静电危害。但应注意防止某些抗静电剂的毒性和腐蚀性造成的危害。

(4)人体静电的消除

人体静电的消除,可利用接地、穿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等具体措施,减少静电在人体上的积累。

①人体接地。防静电的场所入口处、外侧,应有裸露的金属接地物,如采用接地的金属门、扶手、支架等。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捧,当手接触时即可导出人体静电。

②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应注意着装,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化纤衣物。

③采用导电工作地面。产生静电场所的工作地面应是静电的导体,其泄漏电阻既要小到防止人体积聚静电,又要考虑不会由于误触动力电导致人体伤害。

④安全操作。在工作中尽量不做可能发生静电放电的动作,如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或处于与地相绝缘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不允许脱衣服、鞋、帽及不梳头等;在有静电的危险场所操作、巡检时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手表、戒指等进入现场。 4.防止电气火花和雷电

电气火花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多是由电弧、电火花、电热或者漏电造成的。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根据电气设备产生火花、电弧的情况以及电气设备表面的发热温度,对电气设备本身采取各种防爆措施。应该注意的是,电气设备应该整体防爆,否则不能起到防爆作用。例如:某起爆药生产车间电气线路故障,电工将开关拆下,由于没有合适的防爆开关,用普通开关暂时替代。当再次开工后,由于车间内湿度过低,关闭电气时,引起浮药爆炸,当场炸死3人。

由以上电气事故可以得到这样的教训:电气设备必须整体防爆,否则就起不到防爆作用。 另外,雷电也是引起燃烧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防雷电的主要措施是按照规范安装避雷针,在数量、质量上都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3.2.3工艺和操作控制

3.2.3.1典型化学反应过程的危险性控制

1.氧化

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有的氧化反应,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导致爆炸起火。氧化剂本身、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若遇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因此,氧化反应过程的控制对于防火防爆非常重要。

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1)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起火和爆炸的危险。

(2)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体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3)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回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4)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绝不许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5)烘干产品时,应控制其温度不超过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物料起火。有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特别是在高温下的氧化,在设备及管道内可能产生焦状物,应及时清除,以防自燃。

(6)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防止摩擦和撞击等。如果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7)在设备系统中宜设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还原

还原是化工过程常见的反应,反应过程的防火防爆措施有:

(1)还原过程总是有氢气存在(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如果操作失误或因设备缺陷有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着火源即会爆炸。所以,应该注意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流量。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电线及电线接线盒不宜在车间顶部敷设安装。厂房通风要好,应采用轻质屋顶、设置天窗或风帽,以使氢气及时逸出。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可用排气管导出车间屋顶,并高于屋脊2m以上,经过阻火器向外排放。加压反应的设备应配备安全阀,反应中产生压力的设备要装设爆破片,安装氢气检测和报警装置。

(2)还原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雷氏镍吸潮后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即使没有着火源存在,也能将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当用它们来活化氢气进行还原反应时,必须先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全部空气,并经测定证实含氧量降到标准后,才可通人氢气。反应结束后应先用氮气将氢气置换干净。才可打开孔盖出料,以免外界空气与反应器内的氢气相遇。雷氏镍应当储存于酒精中。钯碳回收时应用酒精及清水充分洗涤,过滤抽真空时不得抽得太干,以免氧化着火。

(3)固体还原剂保险粉、硼氢化钾、氢化铝锂等都是遇湿易燃危险品,保存和使用时应该妥善保管,防止受潮。保险粉用于溶解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可以在开动搅拌的情况下,将保险粉分批加入水中,待溶解后再与有机物接触反应,当使用硼氢化钠(钾)作还原剂时,在工艺过程中调解酸碱度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加酸过快、过多。当使用氢化铝锂作还原剂时,要特别注意,必须在氮气保护下使用,平时浸没于煤油中储存。以上还原剂,遇氧化剂会发生猛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具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故不得与氧化剂混存。

(4)还原反应的中间体,特别是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的中间体,也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例如,在邻硝基苯甲醚还原为邻氨基苯甲醚的过程中,产生氧化偶氮苯甲醚,该中间体受热到150℃能自燃。苯胺在生产中如果反应条件控制不好,可生成爆炸危险性很大的环己胺。所以在反应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种反应参数和反应条件。

3.硝化

硝化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在硝化反应中,中途不能停止搅拌和冷却水供应,加料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会使温度猛增,混酸氧化能力加强,并有多硝基物生成,容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2)在制备硝化剂时,应防止加入水。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和蒸发,不仅会导致设备的强烈腐蚀,还可造成爆炸事故。

(3)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硝化产品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着火源。

4.电解

电解操作过程的防护要点是:

(1)控制电解槽中电解液的高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高度。

(2)检查电解槽的隔膜和阴阳级室的压力,防止阴阳级气体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3)厂房应该有足够的防爆泄压面积

(4)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在突然停电或突然停车时。熟悉高压阀等开关的关闭顺序,避免液体或气体逸出。

5.聚合

聚合按照聚合方式可以分为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缩合聚合。 (1)本体聚合反应往往由于聚合热不容易散出而导致危险。例如:聚乙烯生产中,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移去,就会使乙烯分解,强烈放热,有发生暴聚的危险,一旦暴聚,则堵塞设备,压

力骤增,极易发生爆炸。

(2)溶液聚合反应中,易燃溶剂容易挥发和产生静电火花。

(3)悬浮聚合反应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溢料,否则溢出的未聚合单体和引发剂遇火源极易引发着火或爆炸。

(4)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氧化物在介质中的配比,防止温度过高,反应速度过快,发生冲料。

(5)缩合聚合反应危险性较小,但是,也应该注意防止压力增高。

6.催化

催化反应过程的操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控制催化剂的加入量和温度,防止局部反应剧烈,散热不良,发生燃烧或爆炸。

(2)控制反应过程的压力,防止反应中问产物燃烧或者爆炸。

(3)减少原料气中某种能与催化剂发生反应的杂质含量,可以降低爆炸危险。例如,在乙烯催化氧化合成乙醛的反应中,由于催化剂中常含有大量的亚铜盐,若原料气中含乙炔过高,则乙炔就会与亚铜盐反应生成乙炔铜。乙炔铜是一种极敏感的爆炸物,干燥状态下极易爆炸,在空气作用下易氧化并且易起火。

7.裂化

热裂化过程应该防止油品和气体漏出。因为热裂化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温度一般超过油品的自燃点,若漏出油品则会立即起火;反应过程中的裂化气若泄漏,会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催化裂化过程必须防止再生器内的空气和火焰进入反应器中,引起恶性爆炸。

加氢裂化应加强设备或管道检查,适时更换.因为在高压下钢与氢气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被氢气夺取,使碳钢硬度增大而降低强度。发生氢脆现象。

8.氯化

氯化过程的危险与防火要点:

应严格控制各种着火源,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氯化反应中最常用的氯化剂是液态或气态的氯。氯气本身毒性较大,氧化性极强,储存压力较高,一旦泄漏是很危险的。所以贮罐中的液氯在进入氯化器使用之前,必须先进入蒸发器使其气化。在一般情况下不准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贮罐使用,因为这样有可能使被氯化的有机物质倒流进气瓶或槽车引起爆炸。对于一般氯化器应装设氯气缓冲罐,防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一般氯化反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并严格控制氯气的流量,以免因流量过快,温度急剧升高而引起事故。

由于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因此所用的设备必须防腐蚀,设备应保证严密不漏。因为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通过增设吸收和冷却装置就可以除去尾气中绝大部分的氯化氢。

9.重氮化

重氮化反应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所产生的重氮盐,它们在温度稍高或在光的作用下,极易分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也能分解。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力大,受热、摩擦或撞击能分解爆炸。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也能引起着火或爆炸。在酸性介质中,有些金属如铁、铜、锌等能促使重氮化合物激烈地分解,甚至引起爆炸。

3.2.3.2操作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控制

化工单元操作是指各种化工生产中以物理过程为主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加压、负压操作、冷冻、物料输送、熔融、干燥、蒸发与蒸馏等。在这些操作中,应该注意

以下事项:

1.加热

在加热操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和温度极限。温度过高会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若是放热反应,一旦散热不及时,温度失控,发生冲料,甚至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升温速度过快不仅容易使反应超温,而且还会损坏设备。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加以保护;若加热温度接近物料的分解温度,此生产工艺称为危险工艺,必须设法改进工艺条件,如负压或加压操作。

2.冷却

冷却的方法有:用空气或循环水、地下水、冷冻盐水作为冷却介质。还可以借某种沸点较低的介质的蒸发从需冷却的物料中获得热量来实现冷却,如:氟里昂、氨等。冷却操作时.冷却介质不能中断,否则会造成积热,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引起爆炸。开车时,应先通冷却介质;停车时,应先停物料,后停冷却系统。有些凝固点较高的物料,遇冷易变得粘稠或凝固,在冷却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物料卡住搅拌器或堵塞设备及管道。

3.加压操作

凡操作压力超过大气压的都属于加压操作。加压操作所使用的设备要符合压力容器的要求,加压系统不得泄漏,否则在压力下物料以高速喷出,产生静电,极易发生火灾爆炸。所用的各种仪表及安全设施(如爆破泄压片、紧急排放管等)都必须齐全好用。

4.负压操作

负压操作即低于大气压下的操作。负压系统的设备也和压力设备一样,必须符合强度要求,以防在负压下把设备抽瘪。负压系统必须有良好的密封,否则一旦空气进入设备内部,形成爆炸混合物,易引起爆炸。当需要恢复常压时,应待温度降低后,缓缓放进空气,以防自燃或爆炸。

5.冷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蒸气、气体的液化,某些组分的低温分离,常需冷冻或制冷操作。在制冷操作中,某些致冷剂易燃且有毒。如氨,应防止致冷剂泄漏。对于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管路,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耐压等级和气密性,防止泄漏。

6.物料输送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序间输送物料也常常会发生事故。气流输送系统除本身会产生故障之外,最大的问题是系统的堵塞和由静电引起的粉尘爆炸。因此,粉料气流输送系统应保持良好的严密性,其管道材料应选择导电性材料并有良好的接地,如采用绝缘材料管道,则管外应采取接地措施。输送速度不应超过该物料允许的流速。粉料不要堆积在管内,要及时清理管壁。用泵类输送易燃可燃液体时,流速过快能产生静电积累,其管内流速不应超过安全速度。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危险的物料时,要采用氮、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代替空气,以防燃烧或爆炸。输送可燃气体物料的管道应经常保持正压,防止空气进入,并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回止阀、水封和阻火器等安全装置。

7.熔融

熔融过程中的碱屑或碱液飞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会造成灼伤。碱融物和磺酸盐中若含有无机盐等杂质,应尽量除掉,否则这些无机盐因不熔融会造成局部过热、烧焦,致使熔融物喷出,容易造成烧伤。

为防止熔融过程局部过热,必须不间断地搅拌。

8.干燥

干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局部过热,以免造成物料分解爆炸。在干燥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不应与明火和高温表面接触,防止燃爆。在气流干燥中应有防触电措施,在滚筒干燥中应适当调整刮刀与筒壁的间隙,以防止产生火花。

9.蒸发

蒸发是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所含溶剂不断气化,以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使溶质析出的物理过程。蒸发按其操作压力不同可分为常压、加压和减压蒸发。

凡蒸发的溶液皆具有一定的特性。如溶质在浓缩过程中可能有结晶、沉淀和污垢生成,这些都能导致传热效率的降低,并产生局部过热,促使物料分解、燃烧和爆炸。因此要控制蒸发温度。为防止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可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降低蒸发温度,或采用高效蒸发器,增加蒸发面积,减少停留时间。

lO.蒸馏

对不同的物料应选择正确的蒸馏方法和设备。在处理难于挥发的物料(常压下沸点在150℃以上)应采用真空蒸馏,这样可以降低蒸馏温度,防止物料在高温下分解、变质或聚合。在处理中等挥发性物料(沸点为1OO℃左右)时,采用常压蒸馏。对低于30℃的物料,应该采用加压蒸馏。

3.2.4维修过程的防火防爆

1.检修的安全管理

生产设备和管道中有很多残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而化工检修又离不开动火、进罐作业,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化学灼伤等事故,据统计资料表明.国际国内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中,停车检修作业或在运行中抢修作业时发生的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从事检修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技术,熟悉和掌握不同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了解检修过程中的危险和防护措施。

检修过程的安全管理应该做到:

(1)建立检修指挥系统,负责检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调度人力、物力,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检修对象进行分析,制定检修的安全对策,办理动火、动土及检修许可证。

(2)进行安全教育,参加检修的不但有化工操作人员,还有大量的检修人员,有时还有临时人员。在检修前,应该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熟知检修安全制度,进入设备作业的有关规定,用火的有关规定,动土的有关规定等,还要学习检修现场的十大禁令,即: ①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者禁止进入现场; ②穿凉鞋、高跟鞋者禁止进人现场;

③上班前饮酒者禁止进入现场; ④在作业中禁止打闹或其他有碍作业的行为;

⑤检修现场禁止吸烟; ⑥禁止用汽油或其他化工溶剂清洗设备、机具和农物;

⑦禁止随意泼洒油品、危险化学品、电石废渣等; ⑧禁止堵塞消防通道;

⑨禁止挪用或损坏消防工具和设备; ⑩现场器材禁止为私活所用。

对各类参与检修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准许参加检修。

(3)安全检查

检修前应检查检修方案中是否有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不准检修。检修所用的机具,特别是起重机具、电焊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是否合格,未有检查合格证的设备、机具不准进入检修现场使用。是否有专人负责监护,各岗位、控制室均应有人坚守岗位。每个职工都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检修的任务进度、有关安全制度和规定。

2.停车操作

按照停车方案确定的时间、步骤、工艺参数变化的幅度进行顺序停车。在停车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把握好降温、降量的速度。在停车过程中,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温度的骤变会引起设备、管道变形、破裂和泄漏。

(2)开关阀门的操作一般要缓慢进行,尤其是在开阀门时,打开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物料畅通情况(对热物料来说,可以有一个对设备和管道的预热过程),然后再逐渐开大。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开水蒸汽阀门时,开阀前应先打开排凝阀,将设备或管

道内的凝液排净,关闭排凝阀后再由小到大逐渐把蒸汽阀打开,以防止蒸汽遇水造成水锤现象,产生震动而损坏设备和管道。

(3)加热炉的停炉操作,应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降温曲线逐渐减少烧嘴,并考虑到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的均匀性。加热炉未全部熄灭或炉膛温度很高时,有引燃可燃气体的危险性。此时装置不得进行排空和低点排放凝液,以免有可燃气体飘进炉膛引起爆炸。 (4)高温真空设备的停车,必须先破真空,待设备内的介质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方可与大气相通,以防空气进入引起介质的燃爆。

(5)装置停车时,应尽可能倒空设备及管道内的液体物料,送出装置,可燃、有毒气体应排至火炬烧掉。对残存物料的排放,应采取相应措施,不得就地排放或排人下水道中。 3.抽堵盲板

停车检修的设备必须与运行系统或有物料的系统进行隔离,而这种隔离只靠阀门是不可靠的。因为阀门经过长期的介质冲刷、腐蚀、结垢或杂质的积存,难保严密,一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高温、窒息性介质窜入检修设备中,易于造成事故。最保险的办法是将与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用盲板相隔离,装置开车前再将盲板抽掉。抽堵盲板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装置的检修计划,制定抽堵盲板流程图,对需要抽堵的盲板统一编号,注明抽堵盲板的部位和盲板的规格,并指定专人负责作业和现场监护。

(2)加盲板的位置,应加在有物料来源的阀门后部法兰处,盲板两侧均应有垫片,并用螺栓把紧,以保持其严密性。

(3)抽堵盲板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高处作业要搭设脚手架,系安全带。当系统中存在有毒介质时要佩戴防毒面具。若系统中有易燃易爆介质,抽堵盲板作业时,周围不得动火。用照明灯时,必须用电压小于36 V的防爆灯。应使用铜质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器具,防止作业时产生火花。拆卸法兰螺栓时,应小心操作,防止系统内介质喷出伤人。

(4)做好抽堵盲板的检查登记工作。

4.置换、吹扫和清洗

为了保证检修动火和罐内作业的安全,检修前要对设备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进行置换;对易燃、有毒液体要在倒空后,用惰性气体吹扫;对积附在容器壁上的易燃、有毒介质的残渣、油垢或沉积物要进行认真的清理,必要时要人工刮铲、热水煮洗等;对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及经过酸洗或碱洗过的设备,则应进行中和处理。

(1)置换的注意事项

对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若需进罐作业,还必须用空气将惰性气体置换掉,以防止窒息。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的不同,选择确定置换和被置换介质的进出口和取样部位。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应由设备或管道的最低点注入置换介质,由最高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没置在顶部及易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则改变其方向,以免置换不彻底。 置换出的易燃、有毒气体,应排至火炬或安全场所。 置换后应对设备内的气体进行分析,检测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和含氧量,至合格为止。氧含量>18%,可燃气体浓度

(2)吹扫的注意事项

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以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来清除,这种方法也叫扫线。扫线作业应该根据停车方案中规定的扫线流程图,按管段号和设备位号逐一进行。扫线结束时应先关闭物料阀,再停气,以防止管路系统介质倒回。设备和管道吹扫完毕并分析合格后,应及时加盲板与运行系统隔离。

(3)清洗的注意事项

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油垢和沉积物,应用蒸汽、热水、溶剂、洗涤剂或酸、碱来清洗,有的还需人工铲除。这些油垢和残渣如铲除不彻底,即使在动火前分析设备内可燃气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编号:AQ-ST-01074 ( 安全试题)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Basic knowled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安全试题的作用:“安全员是经过培训及考核取得上岗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安全发的规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重点工序必须有安全员进行检查监督”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试卷类别:A卷准考证号: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考试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选题 1燃烧现象的特征是()。 A.放热、发光 B.化学反应 C.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 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或者专用储存室内。 A.专用仓库、专用场所 B.专用仓库、专用场地 C.专用仓库、专用库区 3申请人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A.批准书 B.通知书 C.核准书 4化学品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A.文化知识 B.礼仪常识 C.化学品专业知识 5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不准露天堆放 B.必须双人收发 C.不能用玻璃瓶储存 6女性工人在怀孕或哺乳期间,应()调换到不使用或不接触对未出生或哺乳期婴儿健康有害的化学品的工作,并()在适当时返回其原岗位。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危险化学品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装置、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储存场所,以及大于或等于l0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安全间距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办公生活区、电力线路、相邻工矿商贸单位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液氨、液氯等有毒物质罐区、液化烃罐区、甲类易燃液体罐区,以及大于或等于lOMpa的高压设备(介质为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管道,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定期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类、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甲类气体或甲类、乙A类液体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有毒且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或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l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的;助燃气体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混合贮存的;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混合贮存的;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未单独存放的。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 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 3、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 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 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8、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环。() 1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易燃气体是指在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 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40-91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

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完整版

2014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 目录 1、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的特征 3、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4、我公司现有危险化学品概况 5、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6、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原则 7、考试 1.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颁布,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里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的特征 (1)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 (3)需要特别防护。 3、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4.我公司现有危险化学品概况 1)各部门/车间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及状态

2)部分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数据 3)国家监管 5、危险化学品(以醋酸乙烯为例)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一般要求】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知识。 2)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通风系统和设备应为防爆型的。工作现场严禁烟火。 3)作业现场设置危险化学品(易燃或有毒)的检测报警仪、声光报警器、视频监控装置并导入DCS系统,

DCS系统设置UPS不间断电源。设置独立于DCS控制系统外的安全联锁系统。 4)穿戴防静电作业服,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和口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戴橡胶耐酸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安全帽。 5)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关键参数设置温度、压力、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防止发生自聚反应。 6)生产装置设置放空系统,自动联锁保护装置,装置内所有带压设备及管道设安全阀及备阀,装置内关键转动设备设有备台,生产仪表按所处区域的防爆等级选用防爆型号。 7)主要设备的裙座均设置防火层,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均进行隔热保温,加热炉设置阻火器及长明灯,安装防爆门,并设置灭火蒸汽管。设立应急氮气装置直送各工序,保证事故状态下的氮气使用。 8)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9)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设置接地装置,并采用增湿作业方法导除静电,防止静电积聚。10)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11)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用铁器敲击设备、管道、建筑物和地面,不准穿带有钉子的鞋进入生产装置区。在易燃易爆场所内临时加热设备或管道时,只能使用蒸汽或热水,禁止使用明火。各种设备严禁超温、超压、超流速、超流量、超容量储存。严禁私自进行试验性的操作。倒空容器不得留有残留有害物。 (2)进入有限空间检测,先通入空气进行置换,分析检测氧含量及易燃易爆气体(氧含量>19.5%、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过程中专人监护,每隔30分钟检测一次。要做到:a、停车倒空;b、加堵盲板;c、清洗置换;d、分析合格;e、监护:事先规定好联系信号,监护人不得脱离岗位。 (3)动火作业时事先指派专人负责做好设备动火前的清洗、置换、中和、吹扫、隔离等工作,并落实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在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区域动火作业时,要安排消防车和消防人员到现场,作好应急响应准备。 (4)动火分析一般不要早于动火前30分钟进行,如动火中断30分钟以上,应重新进行取样分析。分析检测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气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作业过程中有人监护。 (5)除设计允许的排空、排放地点外,所有物料的设备、管道应保持密闭、防止泄漏。所有易燃易爆物料的加热设备、管道,在进料前应以氮气置换到含氧量小于1%,生产中也应维持氧含量1%以下。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 作总结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危险化学品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一年一度认真总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今后的安全生产管理一定会带来莫大的收获,据此,以下以三个标题总结201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当否请批评指正。 一、以法律、法规为武器,用安全生产知识武装员工头脑。 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和监管,必须注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教育,学会用法律、法规为武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务必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收获,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做法是: 1、利用安全月活动,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35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收入40%-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险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通过该条款学习,使企业老板首先意识到抓企业生产必须抓安全生产,从而增强了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意识。 该条例中第36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收入的60%-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做伪证或者指使他人做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指导书(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化学品安全指导书(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危险化学品安全指导书(新版) 目的: 制订程序文件,规范危险化学品仓安全管理,指示员工安全操作,预防和避免环境事故 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仓库(氰化物仓库除外):化学药水仓、油墨仓、易燃易爆仓 参考文件: 《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规定GB6944-86》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HTT-PMCEI001《危险物料库存一览表》 HTT-PMCEI002《货仓防火控制指示》 HTT-PMCEI004《货仓防泄漏工作指示》 HTT-PMCEI003《货仓环境管理指示》 储存方式: 1、两种方式:应用隔离储存和分离储存方式,并按化学特性分类、分区储存。 2、分类标准:依据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之规定分为九大类。 3、储存类别:储存共五类化学危险品,分别是:第三类、易燃液体,第五类、氧化剂, 第六类、毒害品,第八类、腐蚀品,第九类、杂类。 储存方法: 每垛占地面积不大于100M2,垛与垛之间不小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照明灯是垂直下方与储存物料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本知识资料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本知识 一、术语及定义 1 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在运输、经营、使用和废弃等生产或非生产流通环节发生的泄漏、中毒、火灾爆炸、丢失、被盗等事故。 3非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 指厂房建筑火灾、仓储、容器爆炸等事故。 4环境污染事故 指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环境等事故。 二、事故响应分级 针对生产特点和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等级由大到小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响应(公司级)、Ⅱ级响应(生产分厂)、Ⅲ级响应(生产工段)。 Ⅰ级应急响应标准: 1)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中毒的各类安全、环境事故; 2)造成公司局部或系统停车;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周边水源地正常取水的污染事故; 3)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的,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或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泄露事故。 Ⅱ级应急响应标准: 1)造成人员轻伤的各类安全、环境事故;

2)造成分厂生产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厂区内职工正常操作的事故; 3)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Ⅲ级应急响应标准: 1)生产控制异常,造成物料发生泄漏的影响本工段生产的生产安全事故; 2)造成本工段区域内环境污染,影响职工正常操作的事故; 3)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三、各种危化品基本知识及处置方法 1、液氯泄漏危险后果分析 氯气属剧毒物品,对人体有极强的毒害性,当氯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时,人吸入5~10即致死;当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035~0.005%时,人吸入0.5~1h即致死;当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014~0.0021%时,人吸入0.5~1h即致死。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当发生泄漏时,静风状态下会沿地面均匀扩散,且扩散易受到建构筑物阻挡影响,容易向地势低洼处扩散聚积。 在有风状态下,氯气的扩散半径将会受风向、风力、风速的影响和作用而扩大,在有风条件下液氯贮槽发生大量泄漏时,有毒区域的扩大是必然趋势,范围将会迅速达到数百米乃至数公里,在此区域内的人员和居民必须紧急疏散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疏散距离的一般结果为:当液氯少量泄漏时,距液氯泄漏处紧急隔离区半径为30m,下风向白天疏散距离为0.3,夜晚为1.1;当液氯大量泄漏时,距液氯泄漏处紧急隔离区半径为275m,下风向白天疏散距离为2.7,夜晚为6.8。其中紧急隔离区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程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 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 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 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 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7、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 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8、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并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

《安全教育》之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试题试卷类别:A卷准考证号: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考试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选题 1 燃烧现象的特征是()。 A.放热、发光 B.化学反应 C.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 2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或者专用储存室内。 A.专用仓库、专用场所 B.专用仓库、专用场地 C.专用仓库、专用库区 3 申请人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A.批准书 B.通知书 C.核准书 4 化学品仓库保管人员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A.文化知识 B.礼仪常识 C.化学品专业知识 5 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不准露天堆放 B.必须双人收发 C.不能用玻璃瓶储存 6 女性工人在怀孕或哺乳期间,应()调换到不使用或不接触对未出生或哺乳期婴儿健康有害的化学品的工作,并()在适当时返回其原岗位。 A.有权;有权 B.无权;无权 C.有权;无权 7 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船舶上的烟囱应带()灭火器。 A.干粉 B.火星 C.二氧化碳 8 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化工厂的制氨车间(氨的爆炸极限为15%~28%)应属于()生产类别。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9 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法实

施()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许可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A.监督控制 B.检验 C.监督管理 10 高气湿作业环境是指生产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以上的作业环境。A.60% B.70% C.80% 11 禁止标志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为,它的基本几何图形是()。A.带斜杠的圆环 B.三角形 C.圆形 12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A.交通部门 B.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13 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措施的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14 设立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向()提出申请。 A.县级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 B.市级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 15 电气事故导致人身伤亡的基本原因是()。 A.电流通过人体 B.电压作用人体 C.电磁场能量 16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爆轰 B.物理性爆炸 C.化学性爆炸 17 生产、储存、使用除剧毒化学品以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 B.二 C.三 18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一般包括报警、()、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人员控制几方面。 A.发布新闻信息 B.紧急疏散 C.减少噪声 19 引起电气火灾和爆炸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电流 B.电压 C.电流的热量和电火花或电弧 20 可燃气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叫()。 A.混合燃烧 B.动力燃烧 C.扩散燃烧 二、判断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知识试题

2004年度昆明市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教育活动竞赛试题之三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竞赛试题100例 分数: 姓名: 单位: 部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日期为2002年()。 A、2月4日 B、1月9日 C、3月15日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指的危险化学品,按理化性质及危害可划分为()大类。 A、6 B、7 C、8 3、危险化学品的()和标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A、商标B、包装C、颜色 4、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时候,为防止撞击、摩擦、滚翻、拖拉,避免使用()工具,装卸机械有防止火花产生的设施。 A、橡胶 B、塑料 C、金属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实施日期为2003年()。 A、5月19日 B、7月1日 C、9月1日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的,责令改正,并处()的罚款。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7、日常生活需要的且购买量不超过()克(或毫升)(有特殊限量的除外)的零星危险化学品,可直接向经营企业购买。 A、500 B、1000 C、1500 8、载客的火车、船舶、飞机机舱()装运危险化学品。 A、可以 B、可以少量 C、不得 9、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市区时,中途()。 A、可以到加油站加油 B、可以把车存在停车场 C、不得随便停车 10、以下危险化学品中,()可以在露天贮存。 A、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的 B、遇潮能发生化学反应的 C、遇火、热、潮不能引起化学反应,不产生有毒气体的 11、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的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 A、劳动保护用品 B、安全监测仪器 C、手提消防器材 12、“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不仅是化学品()的具体执行部门,也是国家化学品管理的技术保障机构。 A、质量监督 B、消防监督 C、登记注册 13、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可被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14、应在危险化学品包装上拴挂或加贴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新编版)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新编版) Work hard to learn and master all kinds of safety production business technical knowledg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business level, and do your job well. ( 安全试题)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新编版) 一.单项选择题 1.集装箱和成组货物的危险货物标志应该贴在(C)。 A.侧面和顶端 B.两个顶端 C.4个侧面 2.下面(A)是化学品标签中的警示词。 A.危险、警告、注意 B.火灾、爆炸、自燃 C.毒性、还原性、氧化性 3.标明了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和防护基本要求的是(B)。 A.化学品标志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危险化学品标志 4.浓硫酸属于(B)化学品。 A.爆炸品 B.腐蚀品 C.易燃液体 5.下面对剧毒品的描述中,(C)是错误的? A.不准露天堆放 B.必须双人收发 C.不能用玻璃瓶储存

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可以使用(B)采暖。 A.蒸汽 B.热水 C.机械 7.下面(A)物质属于自燃物品? A.黄磷 B.盐酸c.丙酮 8.工业上使用的氧化剂要与具有(A)性质的化学品远远分离。 A.还原性物品 B.惰性气体 C.腐蚀性液体 9.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A)。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吃东西补充体力 C.休息 10.强酸灼伤皮肤不能用(A)冲洗。 A.热水 B.冷水 C.弱碱溶液 11.吸湿性强、遇水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品沾染皮肤后应立刻(C)。 A.用清水清洗 B.用冷水清洗 C.用软纸、软布抹去 12.遇水燃烧物质起火时,不能用(B)扑灭。 A.干粉灭火剂B泡沫灭火剂C.二氧化碳灭火剂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

编号:CZ-GC-00425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General procedures for safe produc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一般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1、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毒品和腐蚀品。 2、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2)生产场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4、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6、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7、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39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 识(正式版)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别划分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 1 燃烧爆炸分类 (1)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其爆炸所需要的热

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叠氮铅等,这类物质受轻微震动即可能引起爆炸,十分危险。此外,还有些可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受压情况下,能发生简单分解爆炸。例如乙炔、环氧乙烷等在压力下分解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这类可爆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的现象,燃烧所需的氧气有本身分解产生。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雾滴及粉尘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混合物的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混合物中可燃物浓度、含氧量及点火能量等。实际上,这类爆炸就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点火源产生的带有冲击力的快速燃烧。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一、填空题 1、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 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全员每 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并与相应的职务、岗位匹配。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其他主要负责人)是 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 3、岗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了解本岗 位的职业危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 业和撤离危险场所。 4、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检查监督和考核奖惩机制,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5、应建立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工艺管理,开停车管理,设备管理,电气管理,公用工程管理,施工与检维修等安全规程。 6、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针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特性,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时完善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7、企业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企业要建立领导干部现场带班制度,带班领导负责指挥企业重大异常生产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抽查企业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企业的连续安全生产。 9、企业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机制。

10、企业应做到隐患整改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1、企业要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2、企业应按规定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设置报警、冲洗等设施,建立从业人员上岗前、岗中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企业的安全投入要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14、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号)的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15、建设项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 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 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 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 爆炸性强。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分为三项:第一项:易燃气体。极易燃燃。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项:不然气体。本身不燃烧,但是有的有助燃作用。一般无毒,但是容易使人产生窒息。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第三项:有毒气体。毒性很强,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 主要特性:

易燃烧爆炸。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易扩散。压力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中的气体扩散后,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易膨胀。压缩气体和压缩液体一般是通过加压降温后存储在密闭的容器中,如钢瓶等。受到光照或受热后,气体易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的事故。 有腐蚀毒害性。主要是以下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 3,易燃液体 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在常温下是液体,但是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化工行业中,很多溶剂都是易燃体。按照闪点大小分成三项:第一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二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醛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 理论基础知识 ? 危险化学品概念及定义 ? ?危险化学品:指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和放射性的化学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 类 爆炸品 ?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 类 易燃液体 ? 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类 有毒品 ? 类 放射性物品 ? 类 腐蚀品 燃烧有关名词概念 ?可燃物:凡能与氧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可燃物,也统称还原剂。花炮药剂中常用的可燃物有硫磺、木炭、铝粉、铝镁合金粉等。 ?氧化剂: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是氧化剂。它一般都含有氧元素,能在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作用下,释放出?有效氧?并与可燃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氧化剂也称为助燃剂。 ?还原剂:

?火源:也称即激发冲能,凡是能引起可燃物产生燃烧的激发能量。激发冲能有(热能、光能、机械能?摩擦、撞击?、电能、化学能和其它能,这些都能形成着火源。 ?自燃点:使可燃物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 加热自燃点:由于外来的热源使可燃物加热到自燃点,不与明火接触就能燃烧,这种现象就叫加热自燃点。 ? 爆发点:在一定条件下,以恒定的介质温度使烟火药间接加热,从烟火药开始受热而爆炸的时间称为烟火药在此温度下的爆发延滞期,此时介质温度称为烟火药的爆发点。 ?闪点:液体在空气中或在液面附近产生蒸汽 其浓度足够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称该液体的闪点 ?点燃:不论是固体或液体可燃物,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可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开始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可继续燃烧,我们将此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自然点:即自然温度。指物质没有火焰、电火花火等火源作用下,在空气和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爆炸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爆炸及其特性 一、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化学或物理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爆炸做功的基本原因,在于系统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的骤然膨胀。爆炸的一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

复习参考题: 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如何理解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简要介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答: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炮竹等物主管部门的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质检总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卫生部负责职业病诊治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伤保险管理,同时保留了儿童、妇女的劳动保护工作职能;国防科工委、公安部、农业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国资委和监会等,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领域的安全工作。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是怎样规定的 答:第一阶段:到200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又叫大幅度的

下降。 第二阶段:到2020年即全国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些化学品危险化学,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遏制重大事故发生,要落实那几个方面要求 答:1.加强两个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落实安全许可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指导和督促化工企业深入开展反“三违”活动(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4.加强联合执法检查,深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 5.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 6.制定落实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分为几类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答:分为9类. 爆炸品特性:爆炸性强,敏感度高(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即分子中含有的某些“爆炸性基团”;外在因素:温度、杂志、结晶、密度等),其他特性有些爆炸品有毒、有些遇硫酸爆炸、有些不能用金属容器包装,有些不能光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