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资料,培养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如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汉武帝、唐太宗、宋

太祖、明太祖、元世祖等)为课堂作准备。

2、课内:(1)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设计具有针

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

现场摸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学

生扮演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

(2)通过学生角色体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3)注重加强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主要解决:

(1)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趋势?

(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演变过程。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特点。

(4)汉至元明清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3、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查找资料,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重点】:

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

历朝官制十分繁复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课本内容有关。

【教学方法】:

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朗读: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师:从这首打油诗中,我们能看出皇帝的烦恼集中在哪些方面?

生:奸臣乱国、贪污腐败、地方造反……..

师:怎么办?

生: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完善中央行政制度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完善地方行政制度

加强监察制度,完善选官制度

师:对,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有很多的烦恼,尤其是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协调不好,皇帝的身家性命就难保喽,自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并逐渐强化,我们今天就走进帝王家看看中国古代王朝君主专制政体是如何演进与强化的。

多媒体展示课题: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师(过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皇帝制是谁首创的?

生(齐答):秦始皇

师:对,皇帝有哪些权力呢?

生:(七嘴八舌):

师:对,正如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用这样的话来形容皇帝制度(多媒体展示):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记》

师:1、上述三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

生1:“法令出一”指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指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于一身。

生2:因为秦代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师:分析的很好,通过大家分析我们了解了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这种皇帝制度在中国维持两千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方才废除。

师(过渡):大家看过哪些关于中国古代皇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你都喜欢哪些皇帝?假如一切条件满足,你愿意当皇帝吗?为什么?

生:(踊跃发言)

(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教学作准备)。

师:好,今天让你们满足皇帝瘾,假设你是汉武大帝,请你说说自己有哪些历

史功绩呢?(生扮演汉武帝进行情景表演)

生:朕是西汉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位54年来,采取了许多强化皇权的措施,如频繁更换丞相,严厉处置有过错的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就是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如公孙弘、卫青、霍去病等,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作出决策,我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师:说的真好,谢谢你的精彩演说,说明你是善于思考,知识面广,汉武帝执政时期有一强化君权的重要举措就是频频更换丞相,让我们看看这位大汉天子在位54年间换了多少宰相

多媒体展示:

丞相,让我们听听丞相是如何描述他们当时的处境的,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生扮丞相:地位岌岌可危,人人自危。

师:即使是这样,但对汉武帝来说更换丞相仅是加强皇权的“治标”之法,假

设你是大汉天子你该怎样“治本”呢?

生:中朝制度

师:很好,中朝的汉武时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重要一环,什么是“中朝”呢?

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概况)

多媒体展示:

中朝(内朝):由随待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

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

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成,沦为执政机构。

师:由此,中朝制度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师(过渡):那么唐朝呢?请看看独领风骚的唐太宗是如何处理的。(生扮演汉武

帝进行情景表演)

生:朕设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明确三省职权,把相权一分为三,即中央设中书

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

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

场所,议政的大臣身份等同于宰相,通过以上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

制,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师:表演的很到位,通过“唐太宗”的分析,我们了解唐朝加强皇权的特征是:三省六部制,请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学案唐政府机构示意图。

生: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过程中师应适当指点)。 多媒体展示归纳

师(过渡):汉武帝虽频繁更换宰相,但对丞相还是以礼相待的,请看两则故事。

多媒体展示:

西汉时期,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还是有座位的,但到了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了这一做法。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师:从上面的故事,我们能看出什么历史信息?请宰相们回答。(生扮演宰相) 生:地位越来越低了。

师:请问“宋太祖”你除了降低宰相的地位外,还怎样削权呢?

生:设中书门下,又增设“参知政事”分散宰相权力。

师:很好,我们通过以上“皇帝们”的精彩表演,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演变总趋势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师:对,(多媒体展示归纳)

师(过渡):皇帝烦恼解决了一个,还有其他的烦恼吗?回放《好了歌》

生(齐答):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师:所以身为皇帝的你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加强对官吏的选拔和监督。

师:监察机构的设置,在秦代已经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有所发展。

请大汉天子来说说你是怎样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的?(生扮演)

生:朕把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吏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师:西汉时,中央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监察。

地方设刺史负责监察。

东汉时设御史台

清:都察院等。

那么这种监察体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大臣们说一说。

生: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师:为了加强皇权,历代建立了一套监察体制,那么古代的这些官吏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出来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下表格选官制度是经过怎样的

演化过程的呢?

师:无论是哪一种选官制度都是强化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那么这几种

选官制度,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师:对,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司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制度日益僵化、固定化,特别是明清被选拔的多是缺点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等,从而日益出现严重的弊端—严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师(过渡):皇帝的烦恼又解决了两个,还有没有呢?重播《好了歌》

生:(齐答):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逃

师:对,中国的缰域非常辽阔,古人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请问各位皇帝,你打算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土和众多子民呢?

生:设置地方行政区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生:概括

师:多媒体展示总结:

的中原文化,请问元世祖你该如何有效管辖?

生:建立行省制度,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制度,全国设置了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另外,还有单列的行政区划

一是中书省直接管辖的“腹里”(元大都及其周围地区)

二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师:很好,请看元朝疆域地图,多媒体展示。

师:找一找,今天的江苏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

从元朝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行省制度有何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生:(讨论回答)

师: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主要地位。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2、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课堂小结】

从秦汉至元统治制度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弊端则是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

【练习评价,巩固拓展】:

1、汉武帝时相权成功削弱的表现不包括:

A、频繁任定丞相

B、起用布衣将相

C、组成中朝机制

D、取消三合卿制

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主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司的控制和管理

【课前预习学案】

把学生分成小组

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如下资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1)古代皇帝和丞相的的故事。

(2)汉武帝。

(3)唐太宗。

(4)宋太祖。

(5)元世祖。

2、通过阅读书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

【预习新课、了解知识】: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权至高无上。

3、影响: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二、君权与相权

1、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2、措施:

(1)汉代:(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2)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3)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3)宋代: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分散相权。

3、起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1)秦: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中央:御史丈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地方:设剌史

(3)以后历朝:设御史台、都察院。

2、评价: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制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五、行省的设置:

1、概况

(1)秦汉

(2)隋朝

(3)唐代

(4)宋代

(5)明代

(6)清代

人民版《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教案

高一历史集体备课设计编号:003

宣政院(藏、川、青) 5、明:承宣布政使司、府、县 6、清:省、道、府、县 从以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出了什么规律性认识? 提示: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③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第三点内容教师可作为补充) 【重难点问题释疑】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魏晋南北朝时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东汉以来的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又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但这三个部门尚未构成中枢权力机构。 (2)隋唐确立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简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朝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 宋朝三省长官形同虚设,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并称“二府”。而财政归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 (4)元朝实行一省制 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 比较 (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在学生 回答 过程 中或 回答 结束 后, 教师 快速 在黑 板上 将相 关问 题的 知识 框架 进行 板 书; 或事 先做 好课 件。 这样 学生 可以 形成 对知 识的 直观 认 识。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精品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 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优质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与价 值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 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 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 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 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

处”,简称“军机处”。上图便是军机处的外景,它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 你知道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答案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秦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3.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法 学会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分析、掌握长时段的历史知识。 2.教法 知识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收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出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的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汉刺使制度、察举制和科举制、元行省制度。 难点:制度比较抽象,要通过大量实例,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 [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 秦国统一后所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那么,后代统治者对秦的政治制度又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的呢?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又是如何演进的呢?后世还有其他哪些制度创新和变革?导入。 讲授新课: 一、法令出一 本节讲述秦王赢政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1.皇帝制度的创立 自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以后,“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2.皇权的范围: 皇帝有独尊地位,总揽全国一切军、政、财权。独断专行,不受制约。3.皇权制的实质:封建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4.皇权制特点: ①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②官制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③君臣关系的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合作探究 第一学习小组 皇帝制是怎样形成的?皇帝制的特征有哪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详解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查阅资料,培养学 生合作探究能力(如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明太祖、元世祖等)为课堂作准备。 2、课内:(1)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 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现场 摸拟,并对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如学生扮演 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 (2)通过学生角色体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3)注重加强学生合作探究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主要解决:(1)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趋势? (2)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演变过程。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特点。 (4)汉至元明清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3、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查找资料,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重点】: 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教学难点】: 历朝官制十分繁复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课本内容有关。 【教学方法】: 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文字狱和清朝贪官污吏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

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说出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闭关锁国”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描述随着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君主集权不断加强等,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加强君主集权的原因。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 课标精解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理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部分: 1.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2.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管辖广大疆土,保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尤其康乾盛世持续多年,堪称清朝创造的一个奇迹。其中政治上的严密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已达到了顶峰。本课知识对了解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利用学生的这一进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安排了一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一些问题,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满洲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2)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评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进行资源整合。 (2)展示探究题,启发学生思考。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为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认识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

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教案 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秦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和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和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

(完整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临泉二中历史组:史云龙)【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难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情境导入、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 课本、多媒体、粉笔、黑板 【课堂教学】 [课程导入] 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找出七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中有关君主集权的内容,摘抄出朝代、人物、想法或措施。 ②上网搜索有关君主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提出、施行,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 5、教师课前准备: ①上网搜索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按时间线索整理。 ②搜索有关清朝文字狱的内容和某些案件。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的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纵向比较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措施的信息收集,使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线索、纵向比较并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性,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君主集权制度的历史学习,认识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清朝的建立以及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样也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朝代。设置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也同样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再加上文字狱的打击,使得读书人渐渐沦为封建王朝的奴隶,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我国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清而止,虽说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君主集权的强化使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素质,这一点是重大的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无法很好的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整理历史脉络,要分析君主集权的利弊作用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

最新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 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考纲·明考情]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1.设置: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2.作用: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链接] 1.汉承秦制

(1)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 (2)汉初沿袭三公九卿制,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时,改为“中朝”和“外朝”,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权力,使三公无实权。 (3)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将秦朝的御史台发展为刺史制度;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4)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5)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 2.关于刺史制度的全面认识 西汉设置刺史制度,设置的十三州部为监察区域,而非地方行政区划;刺史也只行使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职权,地方行政权仍然由地方郡县长官行使,二者不能混淆。东汉成帝时,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有所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职能:三省职能有别,各司其职。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实施。 3.发展: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是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知识链接]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②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皇权。 ③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1.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

新人教版2017版七下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 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 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 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 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备:5.25 上:5.2 课题:《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加剧、闭关锁国基本史实。 目标2:说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其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 目标3:说出由于清朝专制的极端强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目标4:阅读材料,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导入:军机处 军机处是何时设立的?为什么设立这个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吧。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

字狱与文化专制、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加剧、闭关锁国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出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总结军机处设置的作用及中央权力的归属,并说出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阅读教材,说出清朝文化专制的表现;归纳“文字狱”的定义;结合案例,说出文字狱的危害。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在探究问题单上填写答案。 教师讲解给出答案。 3.阅读教材,说出清朝文化专制的表现;归纳“文字狱”的定义;结合案例,说出文字狱的危害。 生:文字狱;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销毁禁书。 师:《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文字狱定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上图便是军机处的外景,它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 你知道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答案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答案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答案提示: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史料解读。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形成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闻名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①建立: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实质: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部分说说军机处的任务:只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皇帝的权力达到顶峰。 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髙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1.什么是文字狱——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 2.文字狱何时最为厉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等。 3.看教材小字和视频《文字狱》,同桌讨论文字狱的危害。 危害:A.残酷的文字狱使无数无辜的人死于冤狱;B_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4.讨论: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和文字狱有什么相同?都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在学习清朝制造文字狱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字狱往往是由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也应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官吏结党营私,贪风日盛。 2.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