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将环境问题分为()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C、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

D、人为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印度洋海啸

B、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C、日本水俣事件

D、内蒙古草场的退化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人行为不会影响整体环境

B、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

C、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污染事件不可能涉及到其他国家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相矛盾

4、发展中国家的次生环境问题以什么为主()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环境污染

D、生态破坏

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造成地面沉降

B、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利昂造成的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D、自氧层遭到破坏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经济问题

B、社会问题

C、发展问题

D、协调问题

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愿意及时充分解决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0.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1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______(选择填空)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______。(选择填空)

①增加环保投入②工业技术进步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___。(选择填空)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淮河流域自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材料二:我国每年耕地一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01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

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

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地区城市”。

材料三: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

(1)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

(3)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_______风的下风向。(4)影响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可以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一地沙尘暴治理的是()①在大面积露天矿的土地上种草②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增强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

④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

⑤禁止山区毁林开荒、草原毁草开荒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

A、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

B、厄尔尼诺现象引起了气候异常

C、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海水营养化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A

6、C

7、B

8、B 9、B 10、D

11、(1)A以前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B以后

(2)C (3)B (4)C

12、(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生产、生活(3)西北

(4)D (5)C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教学目标: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

选修六背记提纲1/3 环境污染问题 1、水污染 (1)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有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酸雨等 (2)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①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在江河湖中叫水华,在海洋中叫赤潮) ②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运油船漏油、海上石油生产漏油)(3)我国水污染严重:七大水域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4)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以上原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增强环保意识②对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④生活中不使用含P洗涤剂⑤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⑥采用生物和工程的措施减少营养物质⑦加强立法,保护水资源 (5)海洋石油污染: 【主要分布区】:沿海水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产生原因】: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泄漏。 【防治措施】: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以用燃烧法清除;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防止石油开采、加工平台和油轮泄漏。 2、土壤污染 (1)来源: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②固体废弃物的胡乱堆放③污水灌溉④酸雨等(2)危害:直接使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3、固体废弃物污染 (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量最大,一般为矿渣、炉渣等废渣) ②城市垃圾(量大、成分复杂、变化大) ③农村垃圾(塑料薄膜、生活垃圾、秸秆等)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水体②污染土壤③污染大气④传播疾病⑤占用大量土地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 [新课教学] 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当代环境现状分析与环境保护热点话题 内容提要 一. 环境保护常用基本名词术语 二.环境问题知多少? 三.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 四.我们的环境权利与责任 五.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 环境保护常用基本名词术语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合,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通俗地说,环境就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2.什么是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主要的、狭义的)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和生命有影响的问题。 * (广义的)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 自然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引起。如: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难现象。 人为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通常主要讨论此问题)。 一般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超出环境承受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如:滥伐森林、滥采草原、滥挖矿藏等); 第二类是指人口激增、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污染、酸雨、生活和工业垃圾等)。 3、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docx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 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 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板书 ) 。 [新课教学] 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 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 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 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 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比如,人口数 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 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因此,人口、资源、发展这三方面都对环境 问题产生着影响。本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压力( 板书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生存,人们需要从环境中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 同时,又把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使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进 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因此,人口压力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用投影仪打出以下问题,供学生在边阅读课文时边思考) (1)人口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表现有怎样的特点? (2)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增长表现有哪些特点? (3)人口的不断增长,又怎样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 学生阅读完第一部分内容后,我们要结合课本内容、图形以及上述问题给予解释阐述) 1.世界人口的增长 ( 板书 ) 投影:图8.5 世界人口增长 ( 见课本 )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迄今只有短短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按照历史上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的不 同特点,可以把人口增长的全部历史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缓慢增长期、稳定增长期、 迅猛增长期和增长放慢期。(1) 缓慢增长期。这个时期即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在人口增长过程中,自然淘汰起着主导作用。人口数量增长甚微,有时长期停滞不前。(2) 稳定增长期。这个时期包括从奴隶社会开始到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之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 技术的进步,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完全受自然因素摆布了,人口增长率比

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对于环境问题,只有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因此,本课的内容是学习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要求通过分析、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有哪几种分类方法。二是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三是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两种分类方法。 2.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通过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探讨,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全球性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问题,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根本原因;资源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传统的发展观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二是通过分析环境问题发展过程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考察学校或家庭所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如果是环境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如果是生态破坏,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将环境问题分为() A、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C、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 D、人为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印度洋海啸 B、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C、日本水俣事件 D、内蒙古草场的退化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人行为不会影响整体环境 B、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 C、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污染事件不可能涉及到其他国家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相矛盾 4、发展中国家的次生环境问题以什么为主()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环境污染 D、生态破坏 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造成地面沉降 B、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利昂造成的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是风力侵蚀的结果 D、自氧层遭到破坏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经济问题 B、社会问题 C、发展问题 D、协调问题 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发达国家不愿意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 D、发展中国家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愿意及时充分解决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山西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 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10.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11、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特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近三百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①、②、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③,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20世纪中叶发生的“④”,令人震惊。 3.生态破坏主要是⑤破坏,从而引起⑥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4.人类的某些行动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如⑦、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⑧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⑨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⑩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的不可预见性。 2.的不可逆性。 3.的全球性。 学习交流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试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具有规模的全球性。

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互动探究] 1。读教材图1.4“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分析能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概括环境污染的类型。 3.生态破坏的核心是什么?其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有哪些?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教材漫画《苦难的母亲》反映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实质

1.环境问题的实质: 就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当代人类面临的所谓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和资源的枯竭,都是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与控制又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就是环境问题的实质。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并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其通常所指的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矿物等。 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优势: 1)资源总量大: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 二、三位。 2)自然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总体组合较好:拥有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劣势: 1)资源结构不合理,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自然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协调。 3)区域资源不匹配,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4)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所占比重较大。 5)人均资源量少。 3.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1)节省不可再生资源 (2)寻找代替资源 (3)发展可再生资源 (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人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以极快的速度增长,使得温室效应不断强化,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改变。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氧化亚氮等。(理解) 0.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造成的污染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的环境影响,不但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课时跟踪检测(二)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展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气污染 D.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砍伐 解析:选B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类活动,不属于环境问题。 2.下列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①地震②海啸③甲状腺肿大④台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原生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干旱等,还包括一些地方病如甲状腺肿大等。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5题。 ①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 ②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诗句①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

A.甲B.乙 C.丙D.丁 5.诗句②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酸雨 解析:3.C 4.D 5.B第3题,英国与挪威远隔北海,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③描述的是荒漠景观;诗句④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4题,诗句①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5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这幅漫画说明()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7.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从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林果加工厂 解析:6.B7.D第6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这幅漫画说明了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第7题,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对应学生用书P7 ———————情景导入先思考—————— 沱沱河是金沙江源头一段的称呼,全长375 km。在想象中,它应该是清澈的,笔者20年前见到的它,也确是一江清流,碧绿如玉。然而现在,沱沱河的冰川融水流经50多千米后,便开始渐渐浑浊,河水带有盐碱味儿。到了再下段的通天河,就已是浊浪滚滚,酷似黄河了。源头两岸由于森林被毁,地表裸露,造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沼泽干涸,草甸退化,狂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谁来保卫母亲河?》思考探究: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 提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冰川萎缩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1)狭义: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 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 题。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根据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资源短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B .环境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C .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更严重 D .全球环境变化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的是( ) A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多大风扬沙天气

环境问题的本质

1、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的现象。 2、什么是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所涉及的地质环境范围。 环境地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人—地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和地球共同的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3、什么是地球表层系统?它的组成结构特征有哪些?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地球环境。特征:垂直分层性 渗透性集中性地域差异性整体性 4、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5、人地关系的客观表述。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之间的客观关系典型表述是:一、人对地具有依赖关系,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地理环境经常影响人类活动,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二、在人地关系中人居于主动地位,人具有能动性,地理环境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利用、改变、保护的对象。 6、什么是生态文明,人地关系协调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贯彻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系之中,实际上对以往人地关系、发展理念的实质提升,是对工业文明的全面提炼与升华。核心观点:a: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不可任意占用,b: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无谓挥霍c:人类的利用必须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的限度里d:人类生产利用必须遵循自然环境规则,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 7、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山地丘陵为主的阶梯状地形,水土流失严重 /////// 生物多样性丰富,个别物种频临灭绝///////人口密集,人类开发利用资源历史悠久,影响强烈/ /////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 8、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中国自然环境有那些特征? 答:(1)、季风气候影响显著,旱涝灾害频繁。(2)、山地丘陵为主的阶梯状丘陵,水土流失严重。(3)、生物多样性丰富,个别物种濒临灭绝。(4)、人口密集,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悠久,影响强烈。(5)、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6)、独特的环境演化历史,重要的青藏高原影响。 10、根据中国自然环境区划结果,找出你所在的区域属于那个带?那个区?有何特点? 答:我所在的区域属于东部季风区域。属于暖温带。特点:热量和水分由南向北递减,愈北愈旱,一年一熟;愈南愈湿,一年两熟 11、阐述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意义。 答:过程:地球表面的水体经过蒸发和生物蒸腾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不断得到输送和交换。大气中的水汽有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或者或者水面上。这样,地球上的水分不断进行转化、输送和交换。 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 意义:水循环过程中,不仅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水分交换,而且使大气、土壤、岩石中的水分也在通过降水、蒸发、下渗进行交换。因此,水分循环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成为它们之间能量的调节者;而且,由于水分循环,使分散在地表各圈层里的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形态的水体,成为一个运动的系统。在这个运动系统中,海洋谁是咸水,但是通过水汽进入大气,下降到陆地上的已经是淡水,因而能不断产生并储藏大量的淡水资源。 12、什么是河流水量的补给?其形式主要有那些? 答:河流的水源叫做河流水量的补给。主要形式:雨水、冰雪水、湖泊水以及地下水。 13、什么是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起作用是什么?

第四讲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1.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 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

环境哲学八大问题

环境哲学八大问题 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云南省行政学院主办的题为“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美、日、韩、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近 7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了 56篇学术论文。会议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1.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统一。日本一桥大学的岩佐茂教授提出了从科学主义出发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共生为目标的循环型社会的目标个人所得的提高、工业化、发挥个人潜能的东西。香港公开大学何建宗教授也提出,单靠科技解决不了环境,但他也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指出技术进步和社会现代化同等看,不应当把经济发展的目的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增大每个人享受的各种本质上的自由 ,而自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人的生活、能从根本上拯救地球和生命问题,从环境伦理学和环保教育入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 2.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统一。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认为,传统西方哲学的宇宙观,不,而应当从东方传统整体性的思维中找寻环境伦理学的路径。牛津大学姚新中教授认为 ,儒学“天人合一”的生态原则应当成为构建新环境哲学、协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价值基础。香港彭满圆研究员则认为 ,交融乳合基督教文明与儒、道传统文化中万物合一的宇宙观、中庸节制的取物观、世代繁衍的后裔观、实践公义的社会观、追求仁爱的伦理观等 ,是解决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3.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刘明教授认为 ,“地球处于危机之中”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类必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寻找新的方向。而这个方面 ,就是科学技术绿色化方向。周书俊博士指出 ,数字化、信息化革命的到来 ,给循环经济的发展扩展了广阔的前景 ,对改变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质性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的一种理想发展信念 ,又必须遵循社会、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问题上 ,就有了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统一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上 ,国际上的学者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呈一种“倒 U ”字形的变化。有人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事实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出发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提出质疑。相反 ,有人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否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揭示的客规律。庞元正教授指出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找不到任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起作用的特例。因此 ,我们不能因为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而否认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客观规律。问题是如何争取在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尽管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客观存在 ,我们也应当通过主观努力 ,使得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扁平化、使曲线的拐点前移 ,即不需付出巨大代价 ,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一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就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统一。郝志功教授指出人类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我国当前环境状况可以用“整体恶化、局部好转”来概括 ,人口、资源、环境容量逼近了可支撑的极限。但是 ,令人欣慰的是 ,绿色 GDP的提出以及一系列的核算、评估体系正在研究、构建。李建华教授指出 ,人类的发展理念在环境问题上形成了一个从恐惧自然、抗拒自然到征服自然的乐观主义的发展 ,而随着现代科技和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乐观主义发展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精)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 全球变暖 2. 臭氧层破坏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4. 酸雨 蔓延 5. 森林锐减 6. 土地荒漠化 7. 大气污染 8. 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 9. 海洋污染 10. 城市垃圾污染 " 竭泽而渔, ..." 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 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 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 " 资源短缺 " 、 " 生态恶化 " 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 影响社会安定; 制约经济发展, 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 (P66页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 (1 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 (2 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 " ,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 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