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试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试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试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试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文件是:(A)

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3、我们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为我国(C)

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4、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A)

A. 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B.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

C. 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统一的

D. 把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结合在一起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A)

A.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

C. 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辅助作用

D. 计划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C)

A.、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收入

C、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

D、劳动者的所有个人收入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A)

A. 集体经济

B. 股份制经济

C. 国有经济

D. 民营经济

8、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C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最大优势体现出来

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的竞争力体现出来

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体现出来

9、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C)

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小康

10、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A )

A、是社会主义国家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11、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 C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B、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必然要求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12、我国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关系的政策实质上体现了( D )

A、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想

C、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B )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A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15、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D )

A、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6、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A )

A、生产力状况B、资金短缺C、就业压力D、市场经济的存在

17、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C、国有经济D、集体经济

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

A、公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C )

A、计划与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20、计划与市场是( D )

A、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21、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属于(A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22、按劳分配就是按(B )

A、劳动者提供的才能和贡献分配个人消费品

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劳动能力分配个人消费品

D、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2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仍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C、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D、社会成员中存在着不同的阶层

24、按劳分配的原则是(D )

A、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

B、一切社会共有的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原则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 )

A、按劳分配

B、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资产收益

2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是(A )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效率与公平兼顾

D、一切服从效率

27、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28、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分配方式是(D )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贡献大小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和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E、股份经济

2、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保证职工不下岗

3、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ABCD )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E、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 )

A.存在着计划的指导B.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

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E.存在着国家的宏观调控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承包经营D.国家独资经营E.拍卖、出售

6、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广泛,它包括(ABCDE )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7、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ABCDE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外资经济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AC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外资经济

9、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

E、中外合作企业

10、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

D、外商独资企业

E、股份合作制企业

11、公有制实现的形式有(ABCDE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合作制

D、承包制

E、租赁制

12、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ABCDE)

A、生产资料私人所有

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C、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E、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ABCDE )

A、资本市场

B、劳动力市场

C、技术市场

D、信息市场

E、房地产市场

14、“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ABDE )

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

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E、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15、社会保障包括(ABCDE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商业保险

三、判断分析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答: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答: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对。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确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只有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根本目的。

答:错。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解放,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5、衡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就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多种所有制结构。为了克服我国原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化的弊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条件下,适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而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必要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客观需要来确定,不能简单地以它来衡量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绩。

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内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

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7、实行按劳分配,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答:在现阶段,社会公平只能理解为人们在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大体实现了平等。这反映在分配方面,是实现了分配机会上的平等,大家都是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取得收人。社会公平原则并不要求消费资料的平均分配。

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只承认劳动差别,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人水平的不同,这并不违背社会公平的原则。

8、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答: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能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劳动者学习先进,提高经济效益,也逐步富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的。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四、简答题

1、试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答:(1)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一切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配置,一切生产要素的使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有偿使用。

(2)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怎样体现?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简述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答:(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③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答:我国现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所有制结构必然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制度。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以交换为前提,交换以等价为条件。收入与投人相适应,因而必然产生多种分配方式。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经营方式,这也是多种分配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其次,它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克服了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最后,它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经济理论基础。

7、简述市场经济的含义及要求

答: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或条件是:生产要素商品化、产权关系独立化、经济关系市场化、生产经营自主化、追求盈利最大化、企业行为契约化、保障事业社会化、-宏观调控间接化。

8、市场经济有哪些特征?

答: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市场行为的有序性。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它企业都进入市场,适应市场机制的调节,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样,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受公有制主体经济的制约,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经济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促进效率的提高,又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强得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居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的调控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搞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及调节收入分配、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具有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的优势。

10、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含义?

答: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也属于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能否起主导作用,既关系到能否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也关系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11、在分配领域中,如何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追求的两大目标。没有╈率,社会就不能辛步和发展;没有公平,社会就不能和谐与稳定。

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须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只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能不断增大社会财富,提高公平的物质含量;才能在不损伤社会发展机制的前提下,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不仅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应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其它分配方式中,则要把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兼顾公平,就是在再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使低收入者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防止贫富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

10、实行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答: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决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决定。

五、论述题

1、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

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说明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目标的达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看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从1978到1984年,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引入并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这就在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框架内打开了一个缺口,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1983年底,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在全国广泛实现,宣告了人民公社制的终结,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1年,改革传统产品经济体制的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在总体上是商品经济,从而把商品经济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这一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调整所有制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健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是1992年至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做了新的历史性概括,从根本上澄清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疑虑,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意义?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突破了长期主导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论坛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第一,为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正了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确了我

国今后经济与社会整体改革的目标,也有利于引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澄清了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糊涂观念,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我国改革从此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将酝酿和生成新文化、新价值观。

5、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改革前相比,贫困人口数量大大减少,在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这说明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追求同步富裕的平均主义分配,最终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由于人们在劳动技能、素质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别,由于不同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影响,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因而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上会存在差距,不可能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这种合理的差距的存在,对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6、目前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答:第一,存在的问题有:平均主义的分配现象仍然存在;靠权力换取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与“暴富”阶层形成巨大反差;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

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不认真解决,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要把这一问题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五大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强调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应采取的分配政策是:(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一切合法收入,均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2)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3)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予以纠正。(4)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累进递增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清理和规范免征范围,调整消费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5)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实行救济,在城镇建立普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低收入者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7、试述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可行性?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人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在实践中极力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严重阻碍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邓小平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实践和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分析,以巨大的勇气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尽管当时还是讲计划经济为主,但毕竟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承认和肯定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必要性,这对于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

1990年底和1991年初,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一系列论述,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个长期争论不休、阻碍我们前进的问题,作了一个清楚、透彻、精辟的总回答,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不仅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而且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见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8、试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有制是就所有制性质而言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能否找到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有同样的实现形式。

(2)提出寻找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早在1962年,邓小平就精辟地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3)在近20年改革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对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更加深刻的阐述,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交错性和渗透性。因此,不仅要努力寻找同一种所有制的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且要努力寻找不同所有制的相近或相同的实现形式。在公有制实现形

式的选择中,必须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4)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公有制经济一旦找到合适的实现形式,就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把自身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公有资产不断得到保值和增值;就能够真正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9、试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点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和方法。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计划和市场要结合。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第二,解除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走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试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具体是: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绝不能搞私有化。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前提条件;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2)、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为什么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还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呢?

答:1)、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因素或条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商品生产时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切生产要素都要市场化,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这就要求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第二,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已变成了商品,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没有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也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各种生产要素也要参与分配,取得相应的收人。第四,要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也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因为只有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根据要素的投入,获取一定的收入,才能使生产要素有效、合理的流动,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第五,实行按生产要素

分配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投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鼓励和吸收更多的外国资源和要素参与我国经济建设,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六、材料题

第一题:

材料1、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8页

材料2、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

材料3、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笫203页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材料4、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7页

材料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材料6、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页

材料7、在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强调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灵活一些。以后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

根据材料回答:

1、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答: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

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是方法;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二者要结合。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方法,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而市场经济能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问题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结合点。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因而,不能将实行哪种经济体制作为区分两种制度的标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却有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

第二题:

材料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低效益企业,退出既没有必要国有也没有明显优势的行业,退出处于结构性矛盾中的长线产业。采取合资、合作以及参股、控股等多种实现形式,集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等重点产业和金融、保险等关键部门;同时,通过“抓大放小”,一批企业集团组建起来,一批大企业到境外上市,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退出市场,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其结果,一方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1985年为63%,1995年下降到32%,1998年下降到28%;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达到近年来最妤水平,而且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比1997年增长⒈97倍,大中型企业亏损户数比1997年减少了72.7%。同时,国有经济控制力增强,实际调动或支配着约40-50%的其他经济成分。

(2)、20多年来,城乡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增加。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集体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85年为30.5%,到1995年上升到35.5%,1998年达到38.4%,从接近1/3堵加到1/3强。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迅速复兴,蓬勃发展。1981年,个体工商户183万户,从业人员227万人,注册资金5亿元;1999年,全国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从业人员6240万人,注册资金3440多亿元。个体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特别是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一些离开原企业的职工加入。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促进了社会主义市扬经济的发展。(4)、随着党的政策的推动,私营经济逐步成长起来。到期998年,我国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20多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710万人,注册资金达到5140万元,与1989年同口径相比,分别增加了13.3倍、10.4倍和85.7倍。私营经济产值占GDP的比例,1989年为0.57,1998年达到7.37。私营经济的税收贡献1989年为1.12亿元,1997年增长到90.49亿元,增长了80倍,高于同期全国以及国有集体企业的税收增长速度。私营经济是要的劳动力就业渠道。从1989年到1999年就业人数平均增长29%,远远超过了同期全社会的就业增长率。1995年,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新增就业总人数的41%,1999年从业人员达到2021万人。私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基础的发展起点。在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私营经济的作用己不仅仅是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参照系,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竞争提供基础和标准。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外资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1992年的外商投资达到110.1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的6.5倍,1993年的外商投资达到257.6亿美元,相当于是992年的2.4倍。在经济济发展中外资经济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1993年开始,中国工业总产值

增量中外商工业的贡献每年都在20%以上。1998年,所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总额中,三资企业的份额占到22.16%,就业总人数中,三资企业的份额占到10.63%。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我们引进紧缺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3400亿美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外资经济还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答:1、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数量标志。公有制经济占全社会资产的66、4%。2)、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是说,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力增强,实际调动或支配着约40-50%的其他经济成分。

2、(1)、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也有重大意义。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巩固其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多种需求;特别是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吸收农村富裕劳动力,城市新增劳动力和一些离开原企业的职工加入。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促进了社会主义市扬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题-公务员考试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答案: C 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摘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学术界和实务界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和实践。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不少成就。本文在简要总结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上,结合当今世界以及我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我国新时期面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做一点简要展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一、前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搞活搞好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而不是束缚它。历史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我国综合国力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明显得到提升,从一贫如洗到成为今天的“金砖四国”之一,截止2010年,我国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仍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低水平阶段,许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状态。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

[建造师]2007年《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3)

2007年《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 1 某厂从税后利润中每年提取20万元储备基金存人银行,若年利率为10%,则5年后该厂可供使用的储备基金为()。 A.32.21万元 B.122.10万元 C.161.05万元 D.172.05万元 2.某投资者购买了1 000元的债券,期限3年,年利率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照复利法,则3年后该投资者可获得的利息是()元。 A.220 B.300 C.100 D.331 3.某人储备养老金,每年年末存款1000元,已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10%,10年后他的养老金总数应用( )计算。 A.复利终值 B.年金终值 C.储备年金 D.等额资本回收系数 4.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 )。 A.现在所拥有的资金在将来投资时所能获得的收益 D.现在所拥有的资金在将来消费时所付出的复利损失 C.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D.可用于储蓄或贷款的资金在储蓄或贷款时所产生的利息 5.用以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相对尺度的指标是()。 A.利率和收益率 B.利率和利润率 C. 利税率和利润率 D. 利润率和收益率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金流量的是( )。 A.新增流动资金 B.固定资产折旧 C.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 D.销售税金及附加 7.现金流量图可以全面、直观反映经济系统的资金运动状态,其中现金流量的三大要素包括()。 A.现金流入的大小、方向和时间点 B.投入现金的额度、时间和回收点 C.现金流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D.现金流出的额度、方向和时间点 8.价值工程的核心是( )。 A.成本分析 B.费用分析 C.价格分析 D.功能分析 9.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方案,其功能评价系数分别为0.24、0.18、0.22、0.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014年[100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训练测试题含答案 试题101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 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 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试题102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 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 B. 商业资本 D. 流动资本 答案: ABC 试题103 :价格形成机制本身包含着三个组成要素, 是()。 A. 价格形成主体 C. 价格形成的客体

B. 价格形成的具体方法 D. 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答案: ABD 试题104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产业结构政策 C. 产业布局政策 B. 产业组织政策 D. 产业开发政策 答案: ABC 试题105 :抵押人可以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第三人 D. 抵押权人答案: BC 试题106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从价值角度看包括()。 A. 不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B. 可变资本 D. 剩余资本 答案: ABD 试题107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产权清晰 C. 政企分开 B. 权责明确 D. 管理科学 答案: ABCD 试题108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下价值形式()。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答案: ABCD 试题109 :关于抽象劳动, 论述正确的是()。 A. 抽象劳动是指具有特定具体形式的劳动 B. 抽象劳动是抛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 C. 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出的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D. 抽象劳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出商品价值 答案: BC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概述 1.经济和经济建设 经济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条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后战胜旧的生产关系,并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以不断巩固和增强其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目的是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成分,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依靠力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参与经济发展,不断增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 第1~4套_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第1~4套_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绘制现金流量图,必须把握好的现金流量要素不包括(B)A.现金流量大小 B.箭头长短 C.箭头方向 D.作用点 2.若某企业年初投资A项目,10年后一次性收回本利1000万元,基准回报率为8%,则该企业期初投资为(A)。 已知:(A/F,8%,10)=0.069;(A/P,8%,10)=0.149;(P/F,8%,10)=0.3971; A.397.1 B.69 C.149 D.800 3.某设备为110万,采用5年内分期付款的方式。合同签定时付了10万,然后每半年付款一次。设定年利率为8%,每半年复利一次。则每次应付(A)设备款。 已知:(A/F,4%,10)=0.08329;(A/P,4%,10)=0.12329;

(P/F,4%,10)=0.6756; (A/F,4%,5)=0.18463;(A/P,4%,5)=0.22363;(P/F,4%,5)=0.8219 A.12.33万B.22.36万C.18.46万D.67.56万 4.下列对项目计算期表述不正确的是(B)。 A.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B.计算期可以定得越长越好 C.运营期分为投产期和达产期 D.达产期是指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后的时间 5.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可行的判别标准是(A)。 A.FIRR≥i c B.FIRR<i c C.FIRR<0 D.FIRR≥0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项目投资回收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本的周转速度 B.静态投资回收期一般短于动态投资回收期 C.项目投资回收期没有全面地考虑投资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 D.若静态投资回收期大于基准投资回收期,则可以采纳此项目 7.根据我国企业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利息备付率应(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及答案汇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现代市场经济 2 .所有制结构 3.企业制度 4.市场机制 5.社会保障制度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4.激进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5.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体现在= 6.划分企业制度的标准是()。 7.企业的效率来自()和()。 8.在现代公司中,对经营者进行外部约束的机制有= 9.从客体上市场可分为()和()。 10.市场失灵包括= 11.政府管制可分为()和()。 12.宏观调控的目标是 ()。 13.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 14.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 15.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有 ()。 三、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激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2.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讲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4.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活动。 5.分析市场的含义。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

2 .所有制结构——一个社会中存在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每种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3.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4.市场机制——市场中的价格、供求及竞争之间的相互关联机制约。 5.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和全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2.公有制。 3.自由竞争加社会公平。 4.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 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其主导作用。 6.所有者形式。 7.制度的效率和管理的效率。8.市场约束和法律约束。9.商品市场、要素市场。 10.微观上的效率、宏观上的不稳定,分配不公平。11.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12.国民经济稳定增长。1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4.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15.对外贸易、对外资金往来、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外劳务合作等。 三、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激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1)激进式改革的内容。(1分) (2)激进式改革的特点。(2分)(3)激进式改革的实质。(2分) 2.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1)国企改革与经济稳定(1分),(2)国企改革与社会稳定。(2分)(3)国企改革与公有制与共产党的领导。(2分)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含义,(3分)自主性(1分)、平等性(1分)、竞争性(1分)、开放性(1分)、法制性(1分)。 2.讲述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强制中的一诱致性(2分),双轨过度(2分)、体 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2分)、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2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4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部门(4分)。 4.市场经济中政府为何要干预经济活动。主要是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为:微观上的效率(3分)、宏观上的不稳定(3分),分配不公平。(2分) 5.分析市场的含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地方(2分),市场是流通领域的总和(2分),市场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2分),市场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 (1)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4分)。(2)宏观经济政策选择。(6分)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2)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容(4分),(2)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6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研究公有制或私有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实际上是效率问题。二是与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公平问题。关键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效率高。 1、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得到的结论: 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资本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 其二,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从根本上消除了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由此导致的其他经济矛盾也不存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根本上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一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

率;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以是否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结论: 其一,竞争是动力的源泉,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使每一个经济主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他个人的经济利益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实现,私有制具有内在的竞争力,也具有充分的动力。 其二,在私有产权条件下,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公有产权条件下,任何决策或选择的费用较少地由选择者全部承担,决策者与他对此承担风险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公有制意味着较低的效率。 2、公有制的时代变化 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现代公有制。 变化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个体独立性”,具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 资本的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的形式,更多的是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实现形式是共同的,对不同的所有制没有差别。公司法是适合一切所有制形式的。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市场竞

建设工程经济分类模拟题建设工程估价(六)

建设工程经济分类模拟题建设工程估价(六)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若合同未约定,当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偏差在______以内时,其综合单价不作调整,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 A.5% B.10% C.20% D.15% 答案:D [解答]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综合单价调整的原则。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的规定,对于任一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当因规定的工程量偏差和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可进行调整。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若合同无约定的,当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偏差在15%以内的,其综合单价不做调整,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 2.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承包人可以要求合理补偿______。 A.工期 B.费用 C.利润 D.成本 答案:A [解答]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可以合理补偿承包人的条款。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不可抗力,承包人可以要

求合理补偿工期,但不能补偿费用和利润。 3. 采用清单计价的某分部分项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综合单价为320元,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为265元,该工程投标报价下浮率为5%,结算时,该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比清单量增加了18%,且合同未确定综合单价调整方法,则综合单价的处理方式是______。 A.上浮18% B.下调5% C.调整为292.5元 D.可不调整 答案:D [解答]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工程量偏差项目综合单价的调整。当工程量偏差项目出现承包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填报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招标控制价相应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时,工程量偏差项目综合单价的调整可参考以下公式:当P0<P2×(1-L)×(1-15%)时,该类项目的综合单价:P0按照P2×(1-L)×(1-15%)调整; 当P0>P2×(1+15%)时,该类项目的综合单价:P0按照P2×(1+15%)调整。 当P0>P2×(1-L)×(1-15%)或P0<P2×(1+15%)时,可不调整。 式中,P0表示承包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填报的综合单价;P2表示发包人在招标控制价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L表示计价规范中定义的承包人报价浮动率。 本题的计算过程为:265÷320=82.81%,偏差为17.19%;320×(1-5%)×(1-15%)=258.4(元)。由于265元大于258.4元,所以,该项目变更后的综合单价可不予调整。 4. 关于单价合同中工程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单价合同应予计量的工程量是承包人实际施工的工程量 B.承包人因自身原因造成返工的工程量应予计量 C.工程计量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建筑工程经济试题与答案

建筑工程经济试题与答案 本大题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设备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修理),无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现代化改装)。 2.(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统称现金流量。 3.在资金的运动过程中,把未来一定时间收支的货币这算成计息期开始时的数值是(现值)。 4.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 5.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 评价 。 本大题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直到因物质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是设备的(b )寿命。 A 折旧 B 物理 C 技术 D 经济 2. 在选择和确定(a )时应遵循“无疑、可行、准确、完整”的原则。 A 替代方案 B 独立方案 C 互补方案 D 经济方案 3. 某固定资产原始价值5000元,残值率为10%,使用年限为9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年折旧额为( C )元。 A800 B900 C500 D600 4. ( d )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首付的系列款项。 A 时值 B 现值 C 终值 D 年金 5. 某项目初期投资100万元,第一年有50万元的收入,第二年有60万元的收入,第三年有50万元的收入,第四年有70万元的收入。如基准收益率为10%,那么这个项目的净现值是( B )。 A 90.15 B 80.43 C 85.25 D 92.13 6.出现某种随机事件的次数与各种可能出现随机事件的次数总和之比,成为某一随机事件的( b )。 级 班 专业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三(一级)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三(一级) 一、单选[共60题,每题1分,总计60分] 1、()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货币形式。 A.税金 B.市场 C.利润 D.保险 2、当计息周期()一年时,就出现了名义利率和有效利率的概念。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等于 3、动态投资回收期就是累计现值()的年份。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最大时 4、()也称基准折现率,是企业或行业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方案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A.基准收益率 B.资金成本 C.财务内部收益率 D.财务净现率 5、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一个()的折现率。 A.已知 B.未知 C.不确定 D.以上均不正确 6、基准收益率应()单位资金成本和单位投资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低于 7、一般来说,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取定三个因素有:投资额、产品价格和()。 A.产品成本 B.经营成本 C.营业收入 D.各种费用 10

8、敏感性分析有()两种。 A.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B.定性敏感性分析和定量敏感性分析 C.确定敏感性分析和风险敏感性分析 D.复合敏感性分析和复杂敏感性分析 9、相对于借款购置设备而言,融资租赁的设备的主要缺点是()。 A.筹资速度较慢 B.融资成本较高 C.到期还本负担重 D.设备淘汰风险大 10、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设备磨损分为两大类,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B.遭受无形磨损的设备,特别是有形磨损严重的设备,在修理之前,常常不能工作 C.遭受有形磨损的设备,即使无形磨损很严重,其固定资产物质内容却可能没有磨损,仍然可以使用D.有形和无形两种磨损都引起机器设备原始价值的升值 11、()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A.物质寿命 B.技术寿命 C.经济寿命 D.全部寿命 12、决定设备合理更新期的依据是()。 A.自然寿命 B.物质寿命 C.技术寿命 D.经济寿命 13、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如果各方案的计息期不同,必须换算成()利率进行评价。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库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试题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A: 对生产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对消费资料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 D 试题10: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A: 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答案: C 试题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 A: 国家有计划制定价格 B: 计划定价为主,市场自由价格为辅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D: 以企业自由定价为主 答案: C 试题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 A: 国家 B: 管理者 C: 企业 D: 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13: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其核心是正确选择()。 A: 资源的配置方式 B: 所有制形式 C: 经济决策体系 D: 利益和动力调节体系 答案: A 试题14: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 A: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平衡 C: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基本平衡 D: 进出口贸易额基本平衡 答案: A 试题15: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B: 是否通过企业进行调控

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教学目标: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 关于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把握这个重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理解概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2)客观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概念。 2、能联系实际和事实对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有关概念 2、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成分,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那么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集体经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 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含义,并列举几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名称。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 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 41045 17。0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9408 14。3 其中:集体企业 2787 11。 5 股份制企业 16878 18。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1174 20。0 其中:轻工业 14653 14。 6 重工业 26392 18。6 提问:投影的资料说名了什么?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国有经济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土木工程类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与答案77

建设工程经济模拟试题与答案77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金流量图中,以横轴为时间轴,向右延伸表示时间的延续,轴上每一刻度表示一个。 A.现金流 B.现金流出 C.时间序列 D.时间单位 答案:D 2. 某贷款项目,银行贷款年利率为8%时,财务净现值为3 3.82万元,银行贷款年利率为10%时,财务净现值为-16.64万元,当银行贷款年利率为时,企业财务净现值恰好为零。 A.8.06% B.8.66% C.9.34% D.9.49% 答案:C 建设工程定额是工程建设中各类定额的总称,按照投资的费用性质,可将建设工程定额分为建筑工程定额、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器具定额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等。3. 下列定额分类中属于按照生产要素消耗内容分类的是。 A.材料定额、机械定额、工器具定额 B.劳动定额、机械台班定额、材料消耗定额 C.机械定额、材料定额、建筑工程定额 D.资金定额、劳动定额、机械定额 答案:B

解答:生产要素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内容,应该包括人工消耗、材料消耗和机械台班消耗三个部分。 4. 劳动定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时间定额,但同时也表现为产量定额,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是。 A.互为倒数 B.独立关系 C.正比关系 D.互为相反数 答案:A 解答:时间定额用工人完成单位的工程量需要消耗的时间来表示劳动消耗,而产量定额用工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程数量来表示劳动消耗。 因此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应该互为倒数。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为编制定额提供了方法。机械台班定额在表现形式上与人工定额相一致,也是经常考核的内容。 5. 概算定额是确定完成合格的单位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A.分部分项工程 B.扩大分部分项工程 C.单位工程 D.单项工程 答案:B 解答: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以扩大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在工程建设定额体系中,每一种定额的编制对象都是不同的,施工定额针对工序编制,预算定额针对分项工程编制,概算定额针对综合分项工程编制,概算指标针对单位工程编制,投资估算指标针对单项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编制。 6. 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定额是。 A.概算定额

建设工程经济试题及答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1.在计算财务净现值率过程中,投资现值的计算应采用( c ) A.名义利率 B.财务内部收益率 C.基准收益率 D.投资收益率 2.已知年利率12%,每月复利计息一次.则季实际利率为( c ) 3.每半年末存款2000元,年利率4%,每季复利计息一次.2年末存款本息和为( c )万元. D8492.93 4.用于建设项目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是( b ) A.投资回收期 B.流动比率 C.资本金净利润率 D.财务净现值率 5.某常规投资方案,FNPV(i1=14%)=160,FNPV(i2=16%)=﹣90,则FIRR的取值范围为( c ) A.﹤14% B.14%~15% C.15%~16% D.﹥16% 6.某建设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台,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单位产品售价的55%,单位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单位产品售价的5%,经分析求得产销量盈亏平衡点为年产销量4.5万台.若企业要盈利,生产能力要盈利,生产能力利用率至少应保持在( a )以上. A.45% B.50% C.55% D.60%

7.进行建设项目敏感性分析时,如果主要分析方案状态和参数变化对投资回收快慢与对方案超 额净收益的影响,应选取的分析指标为( c ) A.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财务净现值 B.投资回收期与财务 C.投资回收期与财务净现值 D.建设工期与财务净现值 8.属于项目资本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出构成的是( b ) A.建设投资 B.借款本金偿还 C.流动资金 D.调整所得税 9.某建设项目建设期3年,生产经营期17年,建设投资55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建设期一次 第1年初贷款2000万元,年利率9%,贷款期限5年,每年复利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项目的 总投资为( d )万元. A.6000 B.6540 C.6590 D.7077 10.在建设项目设计工作阶段,与投资准备工作紧邻的前项工作是( c ) A.编制项目建议书 B.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进行初步设计 D.进行施工图设计 11.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深度,应满足( d ) A.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需要 B.设备订货合同谈判的要求 C.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D.投资控制准确度要求 12.某设备一年前购入后闲置至今,产生锈蚀.此间由于制造工艺改进,使该种设备制造成本降低,其市场价格也随之下降.那么,该设备遭受了( b ) A.第一种有形磨损和第二种无形磨损 B. 第二种有形磨损和第一种无形磨损 C.第一种有形磨损和第一种无形磨损 D. 第二种有形磨损和第二种无形磨损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战胜旧的生产关系。所以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需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成分,是社会主义国家重要的依靠力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惠共赢的开放战略。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

《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

2011年《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某企业从金融机构借款100万元,月利率1%,按月复利计息,每季度付息一次,则该 企业一年需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万元。 A、12.00 B、12.12 C、12.55 D、12.68 【答案】B 【解析】:1、P=100万元 2、月利率1%,按月复利计息,每季度付息一次:季度利率为:(1+1%)^3-1=3.03% 3、每季度付息一次。(单利)一年四季。 4、100*3.03%*4=12.12 2、某施工企业希望从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款期限2年,期满一次还本。经咨询有甲、乙、丙、丁四家银行愿意提供贷款,年利率均为7%。其中,甲要求按月计算并支付利息,乙要求按季度计算并支付利息,丙要求按半年计算并支付利息,丁要求按年计算并支付利息。则对该企业来说,借款实际利率最低的银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的关系。 甲、乙、丙三家银行的计息周期都小于一年,则其实际年利率都将大于7%。只有丁银行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等。为7%。为四家中最小!看到有的网友说甲银行为单利,实际利率最低,应该选A。那只说明,其还不了解何为“实际利率”。

3、将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依据是()。 A、评价方法是否考虑主观因素 B、评价指标是否能够量化 C、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 D、经济效果评价是否考虑融资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经济评价指标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依据是:是否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4、反映技术方案资本金盈利水平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是() A、内部内部收益率 B、总投资收益率 C、资本积累率 D、资金本净利润率 【答案】D 【解析】:A、内部内部收益率与B、总投资收益率均为方案的盈利能力指标C项为发展能力指标。只有D、资金本净利润率为技术方案资本金盈利水平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5、关于静态投资回收期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态投资回收期只考虑了方案投资回收之前的效果 B、静态投资回收期可以单独用来评价方案是否可行。 C、若静态投资回收期若大于基准投资回收期,则表明该方案可以接受。 D、静态投资回收期越长,表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答案】A 【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