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

上的习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是一个人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黄金期,低年级是起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主动提问、认真阅读、严守纪律、独立思考、认真书写作业、正确运用课堂语言等等。当然,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自身不懈地努力,也需要老师热情相助。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语

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以写字习惯的培养作为切入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自己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那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得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还有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好的习惯起码要六个星期才能养成。教师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在家督促孩子的行为。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这样,孩子们就会带着问题来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也就会更好。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们

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课堂上,难免会有”吵闹”现象,会出现”我想……我要……我来……我还有……我认为……”。这时,我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于是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

讲得有道理,都给以肯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编字谜,编生字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识字。如在阅读中识字,在看图说话中识字,在生活实践中识字……每个孩子也喜欢用不同于别人的方法来识字。自编字谜,编故事,做加减法一样,加一加,减一减,联想法,编顺口溜等。孩子们编的字谜让我感到惊叹。如:母亲戴着帽子在水边,这是”海”字;太阳从天边升起,这是”旦”字;三个人在太阳下玩,这是”春”字,一人牵一头牛,这是”件”。虽然有的孩子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是真正动了脑的。编故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他们能够用要认识的字编出一个个优美而又动听的童话故事。我尽量给孩子们

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孩子们在快乐的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二、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

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上,应该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

热烈讨论、谈讲感悟。

四、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尤其重要,必须常抓不懈严格要求。老师要通过严格要求使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评价,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

语文学习十种好习惯

语文学习要养成十种好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 一、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一手娟秀的规范字,能让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愉悦之感。然而要写一手好字,必须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书写姿势到基本笔画、笔顺、字形结构的安排,都要规范合理,坚持不懈。 二、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知识的摄入量和语文学习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除反复精读教材中的名篇外,还应广泛涉猎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养成读书的习惯,语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三、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轻易放过,要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工具书得到解决,这是最好的自主学习过程。小学生常备工具书应包括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小词典》、《歇后语词典》等。 四、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过程中,优美语句、不懂的问题,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进行圈点,必要时,对问题的看法或心得体会可在空白处作批注。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以后的复习,而且能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使读书收到最佳效果。 五、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 “读书而不思考,就像吃饭不消化。”学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和假设,并尽力去解答,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 “讨论使人明辨是非。”经常交流读书心得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新的思想火花,可以领悟整体、品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七、养成积累记诵的习惯。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将精彩段落和句子、名言警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积累的关键是记诵,在记诵之后,那些储蓄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随时能驾驭的知识,进而形成一种能力。 八、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写作的基石,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要把生活准确、生动地反映出来,就必须熟悉写作的对象。因此,想写出好作文,就应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总是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哪些学生特别认真倾听的,我总是及时鼓励,会用最温柔的表情、最动听的声音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最特别的爱。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一、学会完整说话 我认为要使学生说话完整,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因此,我总是说完整的话给儿童听,如,我叫学生板演或是叫他们做什么工作时,总是这样说,“我请×××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字。”“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字?”“这里有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心看,看清了,先举手,等老师请谁说,谁就站起来说。”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思考,问的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说半截话。对于说话完整清

楚,声音响亮的同学常常加以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那些胆小怕说的同学,我注意创造机会让他们说,有了进步就加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课时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长期坚持训练,相信各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会正确读书 正确朗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练习朗读可我以下三点做起: 1、初读。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精读。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也可以围绕问题找句子读。如教《北京的春节》时,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标出课文介绍了北京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用“——”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词语和句子。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学会课前预习 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在学新课文前,必须先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再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其次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划记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问的问题。然后分成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理

养殖基地简介

会宁县万吉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养殖基地简介 一、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的背景优势 养殖业是甘肃省会宁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宁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当地农户收入的近一半靠养殖业来实现。发展好养殖业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振兴会宁经济,推动富农强县发挥很大作用。会宁县确定了以玉米秸秆加工转化,肉食生产为中心,大幅度提高秸秆利用率与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大力发展农村绿色畜牧业的战略目标。作为实现会宁县畜牧业发展“十二五”战略目标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开发饲草资源,推广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和玉米秸秆青贮养牛、养羊技术,发展一批秸秆养牛、养羊示范区。 1.饲草资源优势: 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人工牧草与秸秆资源和反刍家畜资源两大优势紧密结合转化为畜产品优势。这就需要高效利用人工牧草,尤其是对以玉米秸秆为主的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的加工调制后用作反刍家畜饲料。并引进适合当地养殖的优良反刍家畜品种。进行科学养殖,做好防疫工作。 会宁地区粗饲料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率高。据相关统计,我县耕地面积约509万亩,天然草场270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100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300多万亩。年产紫花苜蓿150万吨,各类农作物秸秆250万吨,其中有玉米秸秆100万吨,同时还有大量的糠麸、

油渣、马铃薯渣等可供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人工牧草为重要的饲草资源,是发展草食畜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的基本状况是秸秆利用率不足50%,秸秆等粗饲料加工调制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缺乏秸秆高效利用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实用技术。在农村每年都有大部分秸秆用作燃料或直接还田或作他用。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秸秆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牲畜饲草紧缺的矛盾。 解决好这一矛盾,把当地丰富的粗饲料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这是我们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巨大优势。本合作社现有600 m3青贮池一座,另有一座同等规格的青贮池正在建设中,可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可容纳玉米秸秆粗颗粒500吨。足够解决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粗饲料存储需求。 2.发展养殖业的政策优势: 2008年起,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项目,共支持近3000个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实施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支持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发展标准化生产。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主题,明确提出了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扩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规模等政策措施。 2014年中央1号文件还指出:“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2-13T15:37:53.1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作者:沈洪爱[导读]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掌握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这一能力的增长进入到社会社交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路回民小学262500 摘要: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掌握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通过这一能力的增长进入到社会社交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个好的行为或好的方法,可能使人得益一时,一个好的习惯却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俗话说:“字是出马枪”,识字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首先我们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逐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其次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按年龄分层次训练,让学生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用毛笔临摹书写楷书,从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作为教师,应特别严把学生的书写关,使自己的学生人人能写出一手正确、规范、漂亮的方块字。 二、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就是凭借“怀疑一切”的精神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概念,创立了相对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就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懂的问题;就要不“尽信书”,勇于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学会倾听、交流的习惯 1.“倾听”是一种艺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2.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七、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因为课内阅读时间有限,这时就需要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这种阅读应当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师可以从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效率,更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闫春芳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年07期。 [2]宣立民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7期。 [3]谷英利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天爱科学,2016年18期。 [4]汪洋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年07期。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沂城街道长虹小学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未来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教研室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又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尤为重要。 1.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 2.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学生学习姿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3.良好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形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 4.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 (一)写字的习惯 1、“字如其人”。小学生要树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的观念,一个人的字

种养殖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河源市明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业种养殖的企业,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张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和丰厚滋养。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强化与内化相结合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于师范生的相关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中,既有利于促进师德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社会对师德提出了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教育歧视、虐童案、性侵案等师德失范问题屡见报端,对教师群体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师范生是人民教师的预备者;师范院校是人民教师的摇篮,是进行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基地,对师范生进行师德教育是师范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师德教育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而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内化的养成过程[1]。很多师范院校积极探索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有很多不足,如师德养成意识不足;重灌输轻养成;课程设置不完善;师德养成环境薄弱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师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气质。”[2]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资源。结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既有利于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又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华,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3]师范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养成教育,以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和塑造师范生的健全人格和职业道德,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师德养成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师德养成资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变成了需要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学习习惯同样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动力定型。 习惯的核心是独立,无须督促:“是思考,自觉动脑,习惯的表现为自然,随时随地,自律、自动,无须意识的调控,习以为常,自然反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动化”,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外国学者对世界800位科学家作了跟踪30年的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凡有大成就者,80%都不是智力异常发达者,而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者。 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果还表明:学习习惯的优劣是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那么,智力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占学生总数60%的智力居中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将显著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将达到或接近智力较高的学生的水平。即使是智力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借助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习惯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二、学习习惯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都有以下五种主要的基本特性: 一是自然性。习惯一经形成,人的某些条件反射就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发生。平常说:“习惯成自然”,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省力的品质,并且伴有需要的情感体验。例如边读书边查字典的习惯养成之后,在阅读中遇到不识、不懂的字词,就会自觉去翻阅字典,并不认为有什么麻烦、负担;查到了,会读了,理解了,还会有满足、愉快的感受。 二是稳定性。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其动作过程的倾向程序,采用相似或相同的方式方法,呈现出过程方法的稳定性。习惯一经形成,要想破除或改变就相当困难。例如读写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要得以纠正其错误的读写姿势就十分困难。但习惯的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只要下决心,凭坚强的意志跟“自己”作坚决持久的“斗争”,就完全可以改变已经形成的坏习惯。 三是习得性。绝大多数习惯都是多次重复(即习得)的结果。一般来说,习惯的稳定性如何,跟重复或练习的次数成正比,当然也不能排除兴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经过一定数量的训练是不行的。就拿“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来说吧,学生必须经过反复操练,才能逐步形成。 四是两重性。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难。因此,习惯的好坏,对人的学习乃至人生的影响决不能低估。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摒弃不良的习惯。 五是差异性。不同的人在习惯的不同方面会表现出某种差异。首先,在习惯的具体表现方式方法和细节上有差异。例如复习课文,有的喜欢集中一段时间,打歼灭战;有的喜欢分散进行,各个击破。各自养成的习惯对效果并无太大的影响。其次,习惯的牢固度也有差异。同是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有的一贯如此,无一例外;有的基本如此,但遇到学习任务忙,时间紧,他或许会只看不记。可见对习惯来说,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培养才能形成,否则好习惯就不能巩固。再次,各人具备的习惯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区别,因人而异,努力按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容 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门历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有哪一些呢? (一)认真读书的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制定实施方案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使他们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培根也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人的习惯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老师的重要任务。 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熟练书写正楷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写字的态度,认真规范地写字,笔画清楚,尽量做到横平竖直,决不能马虎,不认真写的学生不妨让他重写。其次要教学生写好字要注意方法,了解书法方面的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学习书法时,让他们临摹的字帖,应选择收笔明显、平稳的字体,宜选柳体、颜体和欧体等临摹。全班还可以举行书法展,让那些书写困难的学生欣赏同学漂亮的书法,使其受到影响,并请书写好的同学介绍写好字的经验。每天还可以安排15分钟的习字课。当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扬个性,写出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只要学生循序渐进,认真坚持练习,他们的书写会越来越漂亮。 二勤动手的习惯。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不可能一一代劳。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初中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增加,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许多时间花在识字上,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检查学生在音形义方面的掌握情况,老师对易错的字进行强调,有特殊含义的在结合

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也就尤为重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之见,我认为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在此,先谈谈我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瀛湖镇玉岚九年制学校:王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致关重要的,是关乎一生的素质,我们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应该引起注意,学生们身上有太多不合理的学习习惯。如不爱回答问题,别人的答案就是我的,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显得越来越沉闷了。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寥寥几只手,总是老面孔。久而久之,回答发言就成了那几只老面孔的任务。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当老面孔举起了手,老师却不急着叫,教室进入寂静的阶段,观察其他人的表情,是躲避的眼神,是紧张的情绪。一旦老师叫了某个“老手”,此时他们的表情立刻得以放松缓解,仿佛自己已经回答了一样。压力不再沉重,表情坦然,眼神又敢于投向老师或发言的同学了。还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漂亮的就是正确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教学生写字,看到学生漂亮清洁的作业,我们就会很开心,觉得自己的教学很成功。至于这份作业的背后,学生是如何完成的,他的握笔是否正确,坐姿是否科学,关注得很不够。我们看得到的是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一个班戴眼镜的孩子可以多达十个以上,到了高年级,就越来越害怕视力的检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握笔姿势害了他,是不良的坐姿或乱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害了他。这种现象不局限于写字,比如学乐器的孩子,我们听到的是他拉得动听的曲子,吹得悠扬的音乐,看不到的是他读谱的艰辛,有把谱子放在两腿间深埋下头看的,有把谱子放在旁边歪着身子看的……老师对于这个现象视而不见,只要吹得漂亮就是好。还有诸如读书时不圈圈画画做标记,不主动每天写日记,不爱主动看课外书,不能做到观察周围的事物心情很浮躁,等等学习习惯问题。 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摘要: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广大师生提出的教与学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培养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培养练口习惯这三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小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屏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弄明:A、说明的对象是什么?B、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C、采用哪种说明顺序?D、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E、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通过这种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当前许多学校存在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重成绩轻能力,令学生作业越减越重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深思深省,自觉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小学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 A、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佳作除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短小、内容精悍的千字文。向学生提出目标:小学三年,阅读中外的名著20本,阅读千字文200篇。 B、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名篇后,把佳作的作者、梗概等记录下来。这既是一种自我约促,也是一种知识积累。 总之,小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小学生读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索。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小学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n”,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n”,想到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小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练口的习惯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三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三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计划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三年级语文习惯培养计划 三年级语文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给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们针对三年级学生原有的水平与学习习惯现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 一、书写习惯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并掌握钢笔字的书写方法,能使用钢笔熟练地完成作业,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字也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快乐的事情,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写字兴趣。 (1)各种形式的表扬鼓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赏识,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在巡视,指导,批改学生作业时,要充分抓住时机随时随地对书写工整美观和书写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作业评价从内容和书写两方面进行。在书写优秀的学生写字档案上贴上喜报,让学生对写字有自信,有写好字的愿望。 (2)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写字。在课堂中,可采用师生角色的互换,做到师生互动。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有时是老师指导学生写字,而有时则是鼓励学生们当老师,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学生对写字始终充满兴趣。

(3)形式多样的竞赛。竞赛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做作业时,进行同桌之间的比赛,看谁书写进步大。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看哪一组得到的红印章最多。另外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后,教师重视对书写优秀学生和进步显着的学生的表扬激励,评比校级、班级的“书法之星”。 (4)家校沟通,共同指导作业书写。 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督指导作业,让家长参与作业书写的评价与指导。家长在作业右下方签字,并争取对书写态度做出有效的评价。 2.利用每周的“习字一刻钟”时间进行指导。 习字课上,教师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方法,让学生知道偏旁的书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偏旁的书写,要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指导。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在平时尽量抽空练字。在课堂板书,作业批改上我都非常注意书写的姿势和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争取给学生展示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汉字。 二、预习习惯 (一)培养目标: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面对新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步预习法”:一读:读课文三遍,标段。二写:画出生字加拼音,组词。三查:利用工具书或网络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者资料、写作背景及相关的诗词名言等)四思: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