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四)答案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四)答案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四)答案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四)答案

使动、意动、为动、对动用法复习学案(四)答案

1、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惊姜氏”可理解为“使姜氏惊”,即“使姜氏受了惊吓”。翻译:庄公生下的时候,是倒着生出来的,即脚在前,使他的母亲姜氏受到了惊吓。(寤生,逆生,难产。)

2、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夭其嗣”可理解为“使其嗣夭”

翻译:我哥哥的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后代夭折吗?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来: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之”代指远人。

翻译: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使他们归顺。

4、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可烧而走”是“可烧而走之”的省略,即“使之走”,“之”代指曹军。

翻译:曹操的军队刚刚把战船都连在一起,船头和船尾相连接,可以(用)火烧的(办法)使(曹操的军队)败走。

5、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秦楚”不是齐朝见秦楚,而是“使秦楚朝”,即“是秦楚来朝拜”。

翻译:想要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6、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子路》——“富之”可理解为“使之富”,即“使百姓富裕”。

翻译:冉有说:“人口既然众多了,又增加些什么呢?”[子]:“使他们富裕起来。”

7、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战国策·魏策》——恃(shì):依仗。兵:军队。邯郸:赵国的都城。“广地尊名”可理解为“使地广、使名尊”,即“使土地宽广,使名分尊贵”。

翻译:要倚仗国家的强大,士兵装备的精良,来攻打邯郸,使土地宽广,使自己的名分尊贵。

8、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秦”可理解为“使秦弱”,即“让秦国衰弱”或“削弱秦国”。

翻译: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9、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肉骨”可理解为“使骨生肉”,即“使死者复活”。翻译:先生的大恩,就像能使死了的人活过来,使白骨长肉一样那么厚重。

1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王我”可理解为“使我王”,即“使我成为王”。

翻译: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而使我使我称王,我还有什么面目面对他们吗?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美我”可理解为“以我为美”。

翻译:我妻子认为我长得好看,是因为偏袒我。

1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贱之”可理解为“以之为贱”。

翻译:即“左右的人因为孟尝君轻视冯谖,所以只给粗茶淡饭他吃”。

13、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贵五谷”、“贱金玉”可理解为“以五谷为贵”、“以金玉为贱”,句中的“贵”与“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并且用为意动。即“明君看重五谷,轻视金玉”。

翻译:翻译时就应译为“因此明君把五谷当成最珍贵的,而把珠玉当成是鄙贱的”。

1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药”是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药之”可理解为“以之为药”,即“把郑人对执政的议论当作苦口良药”。

翻译: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拜把它当作苦口良药。

1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是名词,这里用作意动,“夫人之”可理解为“以之为夫人”,即“国君把她看作夫人”。

翻译:[国君]把她当作夫人,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吗?

1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稍稍:渐渐。“宾客其父”可理解为“以其父为宾客”,翻译:同县的人们认为他很奇特,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练一练】

第一组

(1)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史记·货殖列传序》

(2)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国语·越语》

这两句中都有“美其服”,先写出现代汉语对应的的意思:漂亮他们的服装

1.使动用法的格式:使+衣服+漂亮

2.意动用法的格式:认为+衣服+漂亮

“漂亮他们的服装”是什么意思?无法理解。“漂亮”按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也无法理解,就可以用我们上面介绍的使动用法或意动用法的格式来套:按照意动用法理解句1,即“认为自己的衣服漂亮”,按照使动用法理解句2,即“使他们的衣服美丽”,句子的意思通顺,因此就可以确定句1中的“美”是意动用法;句2中的“美”是使动用法。

第二组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按照使动用法理解句1,即“使之小”,“使大木变小”;

按照意动用法理解句2,即“认为……小”,“是小看,看不起的意思”

句子的意思是通顺的,因此就可以确定句1中的“小”是使动用法;句2中的“小”是意动用法。

[课堂巩固]

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诸侯”是“使诸侯成为臣属”。翻译: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而使诸侯臣服于他。

2、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左传·成公八年》——“二三之”是“使德前后不一”。数词“二三”活用为动词,并用作使动。

翻译: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前后不一,那怎么长久得到诸侯拥戴呢?

3、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泣”是“使之惊”“使之泣”翻译:简直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是“使之称王”

翻译: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使他称王。

5、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是“使臣急”

翻译: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句中的“鉴”,原本是每次,意思是“镜子”。

翻译时也应译为“后人为他们悲哀却不把它当成借鉴”。

7、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序”

翻译:庐陵的文天祥自己为自己的诗作序。

8、既泣之三日。(龚自珍《病梅馆记》)——“泣”

翻译:(我)为那些病梅哭泣了三天。

9、哀吾生之无乐兮。(屈原《涉江》)——“哀”

翻译:(我)为我的一生没有欢乐而悲哀啊!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实词翻译 学案

突破十五语句翻译题:落实关键字句,保证文意通顺 题型透视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它注重考查文言文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文言文翻译由于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考查内容的全面性,便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考生虽然对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但是在答题过程中常出现重点字词落实不到位,表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对此,考生应增强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字词及句式,多方推敲仔细落实;增强语境意识,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一、五类实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张仆射①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 注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四年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②牒:任命的文书。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言实词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时:3时 第1、2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中的含义”,“在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言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言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

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与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 (7)其仆亦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

高考文言重点实词归纳

高考文言重点实词归纳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文言文实词复习学案

文言文实词复习学案 文言学习 1102 1108 一、考点指津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个要求有两个含义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常见”。“常见的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去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近年来,高考对于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除了一词多义外,对词语的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也进行了考查。 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要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实词引起高度重视。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秘书张伟明曾撰文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紧密。” 二、温故知新 不论高考的命题出样怎样的调整和变化,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仍将为成为命题者的首选。为了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切实掌握好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一)掌握实词的古今异义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异的词语,它们常常是命题的重点。词的古今意义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文言文,有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词义的范围比原来扩大了。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例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2.词义缩小。有些词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它的应用范围缩小了。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3.词义转移。有些词的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例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 是“窥见”。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 (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 (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觐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______________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______________

高考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 1、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被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5、本 ④本业,指农桑。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8、病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14、乘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 超乘者三百乘。(《崤之战》)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张衡《两京赋》) ②。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②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③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9、短 1、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2、缺点;短处。 3、。(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称赞;赞美。(故传天下不足多也。《论积贮疏》) 33、非 4、责怪,反对。(是是非.非) 36、盖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1、归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5、恨 1、。(不满意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6、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我(见谅) 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66、怜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学案2012定稿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学案 编制:王广哲宿伟妮徐学志韩瑞见审核:陈加成审批: 复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一、自主学习——解释加点词,并总结推测词义的方法 1.张良出,要.项伯。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将军身披坚.执锐. 7.沛公然.其计,从之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1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12.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13.“尔辈欲为乱耶?”众涕泣出,复投缳 ..而死。 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方法小结】二、小试牛刀——释词义,并小组归纳推测方法类型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夜缒.而出,见秦伯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庆礼躬.至其境 5.辽人常越境而汲. 类型: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7.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9、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类型: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范增数目.项王 13.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14. 上语.诸将曰… 类型: 1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7.文过饰.非 18.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19.拔去凶邪,登崇 ..俊良 类型:

(新课标)2020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高频文言实词学案(教师专用)

"(新课标)2020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文言实词学案(教师专用) "

第一节高频文言实词 编者按: 高考文言文大部分出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既被目为“帝王家谱”,则可以肯定地说,选段的内容说来说去都是皇上的家事(皇上的公事私事都算国家大事)及王朝改姓和内部争权夺利的事儿;在行文上囿于这个“圈子”,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大批和官员(包括君王)相关的“高频词”。 在人物传记中,人物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知道了这些官员官职的具体含义就能够推知选文中人物的言行。因而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官职有以下三类: 一、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等。 二、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县令等。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 掾,副曰属)”。 三、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等。 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业术语”有六类: 一是授官,相关的“高频词”有“征、辟、举、拜、选、除、起”等。分说如

下: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 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 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李陵既壮,选.(量才授官)为建章监,监 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起起用。如: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旧唐书·列传三十 五》)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 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二是罢官,有“罢、黜、免、夺”等。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 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一》)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三是升官。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 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闭绝私路,拔.进英隽。(《汉书·李寻传》)

中考高考常考的100个文言实词

中高考常考的100的文言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六方法教学设计 合江中学吴贵芳 【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宜接与个别实词词义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査实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阅读文言文无从下手或想当然翻译的情况,确左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组词、字形、对称结构、语法、语境推断法等六种方法,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实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组词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学习难点】语法推断法 【教学过程】 [方法_] _____________ 推断法 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师傅领进门】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牛刀小试】 1、进之布指算,不爽。 ? ■ 2、铃简秀士。 3、令甲卒皆伏,使老女子乘城。 4、公败退,引次江北。 [方法二] ____________ 推断法 ?组成一个或几个双音节词进行推断。 ?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 【师傅领进门】 1. 故议者方晋二陆。 2. 然疾悄正,弗甚用。 3. 除著作郎,不就。 4.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牛刀小试】 1、北邀当国者相见。 ■ 2、于是夜纽兵出,薄其营。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方法三] ____________ 推断法 汉字本就是形音义结合的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从字形角度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超全)

高考文言实词特殊义项 A 【谙】①熟悉,知晓。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虽复一览便谙。(《南齐书·陆澄传》) 【按】①查看,察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 ②审查,核查。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按强助弱。⑤于是,就。 【案】①通“按”,察看,查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通“按”,考察,核实。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暗】①愚昧,糊涂。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寻声暗问弹着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杜甫《可叹》) 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例1、明察暗访例2、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 【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②泛指妇女。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B 【拔】①攻取,攻下。例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2008江苏卷,吴汉挥师直攻广都,迅速攻克。) ②突出,超出。例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例2、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 ③提拔。山涛作冀州(的长官),甄(审查)拔三十余人。 【罢】①停止,结束。例1、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例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例3、语罢暮天钟。 ②散,散集。罢市。 ③遣散。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全国Ⅰ卷,裴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重点词语:以,因为、为了;口腹,饮食。) ④免官,罢官。例1、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2007福建卷,你竟敢为此产生怨恨!又趁机诬陷总管使他丢了官,你的罪恶应当处死,现在暂且饶了你。)例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2009江苏卷,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⑤免除。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2007四川卷,山后盐业禁令,长期危害百姓,他都奏请免除。此义项大体相当于“贷、假、省、蠲”等) ⑥撤去,撤除。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2011辽宁卷,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 ⑦通“疲”,疲劳,疲弱。例1、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例2、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例3、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卷,土建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⑧无能,与“贤”相对。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⑨尽,完。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白】①纯洁,皎洁;明亮,天亮。例1、唯见江心秋月白。例2、雄鸡一唱天下白。

文言实词推断学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姓名班别 导入: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2.(07江苏)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 方法一: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2、冀得一归觐 方法二: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有关 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 禾——贝—— 歹——皿—— 纟——月—— 宀——求—— 目——隹—— 试一试 1、“有牧人御众之才” 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3、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4、“彀士十万人”

方法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方法四: 1.追亡逐北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5.通五经,贯六艺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7.文过饰非 8.求全责备 9.前倨后恭 10、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11.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12.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方法五: (1) “信义著于四海”

“烟波微茫信难求。”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楚王贪而信张仪。” (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 例: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迁移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定夺 方法六: (1)曹绍夔素与僧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4)练习:讨论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的词义。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学生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编者:王珍审稿:袁训刚2013年10月4号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纲要 一、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二、识记高中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及古今异义的字词 见《高考经典》75------78页 三、词类活用类型盘点 四、文言文虚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六、常见文言句式类型盘点 见《高考经典》87------90页 七、文言文断句技法示范 见《高考经典》98------99页 八、文言文翻译满分精读方案 九、文言文阅读注意事项

(二)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及技法推断 文言文实词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诗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指在考查在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与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文及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命题规律 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从设题内容方面来看,主要有一下规律:1、考查以单音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 2、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偏义复词等。 3、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三、考点解读联系教材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 数量多,变化大,是考查的重点。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了 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情况。 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十分灵活,有时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有时给出一个 词的多种意义,选择合适的一项,有时列出若干句子,比较各句中共有的某一词,区分不同的意义;有时还考查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掌握情况,等等。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常见词语为主,一般是作为一小题单独出现,分值大都为3分,如2013年广东卷考了“第、推、绳、知”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也是3分,如2013全国卷一考了“遂、遏、累、旷”的理解;有时是跟虚词一起混考,分值为6分,如2012年北京卷考了“假、竟、赆、多”的理解(3分),还考了“舍、然、为、以”的词义及用法的辨析(3分)。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卷,文言实词必考,故文言实词的复习应成为文言文这一板块除翻译之外的又一重点。 联系教材牛刀小试 (一)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1、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柳宗元《捕蛇者说》) 衣食.所巡,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百姓孰敢不箪食.(shí)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韩愈《马说》) 月盈则食. (《易·丰》) 2、见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至三十三年》) 孟子三见.宣王,不言事 暴见.于王《孟子·庄暴见孟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09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09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浅易的标准: 1.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寓有哲理的小品文。 2.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3.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话不在考查之列)。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具体的考点要求: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见《导引》118,以下出处相同)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24)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30)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36)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143)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143)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43) 3.鉴赏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43)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43) 迎考策略

立足课内,辐射课外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无一不是源自课内;历年考点的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十分重要。一般说来,课内篇目可反复3—4遍。 第一遍,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课本中所有文言篇目,按照由高三到高一倒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 第二遍,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联系性、相关性和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精神。 第三遍,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凡涉及课内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记忆。另外,每天分头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在课内找例解,以“每天5—10个”的方式进行。 第四遍,以综合练习为主,练习出题,练习答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实词、虚词以及句法、用法等。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又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考生必须具有独立解题、快速答题的能力,面对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又害怕时间不够,匆忙答题,结果思路混乱,判断偏移,欲速不达。下面就以上问题,给同学们介绍古文解答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1、读题和解题 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6个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或做什么事,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 (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题干要求,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2019高考语文:120个常考文言实词 1.爱ài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2.安ān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bè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p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èi

文言实词选择题(二轮学案)教师版

蕉岭中学2015届二轮复习学案 文言实词(选择题) [学案略语]:在高三文言文的复习中,文言文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实词主要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文实词选择题判断方法,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苦.身焦思苦:使……痛苦B.身自操作 ..操作:操练 C.衣不重.采重:重视D.与百姓同其劳.劳:劳动 答案:1.A [A项苦身焦思,即“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B项身自操作,指“亲自去耕种”;C项衣不重采,即“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D项与百姓同其劳,指“与百姓一样辛苦”。]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使自己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华丽的衣服,放下架子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辛苦。

公(指龚春所)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公笑而谢之。……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与诸亲朋游,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绝倒:极为佩服B.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易:轻视 C.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烂:光鲜亮丽D.俱以游倦晏.起晏:安逸 答案:2.D [晏:晚、迟。] 参考译文 他性格从容和缓,善说诙谐之语,即使到了没吃没喝的地步,还能做到平静自得、谈笑如常。他看问题很有见地,常一语中的,让人十分佩服。……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在乡试中考中。入京应试,同去的人因为他年老而怠慢轻视他,他笑着走开了。……春所公在做藩长时卸任归家,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到四时的节日,他都会打扮得光鲜亮丽,人们都为此赞美他。春所公能做诗,与子孙诗词唱和,被推举为南平诗社的社长。一天,他与各位亲朋一起出游,到了深夜才回家。(我们)约好分韵去记述这次出游。春所公回家后,诗已经写好了,就在灯下用蝇头小楷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