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8分)

1. 黑体

2.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2分)

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6分

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8分

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10分

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8分

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0分

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10分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比值植被指数

3、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

4、加色法与减色法

5、全球定位系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遥感系统包括,,,

,。

2.按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遥感分为,,,,。

3.大气散射分为,,。

4、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5、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

,,,。

6、高光谱遥感应用于植被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有,

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述有关热辐射的3个定律。

2、简述陆地卫星TM影像的波谱特征。

3、简述植物的光谱特征。

4、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5、什么是大气窗口?列举几个遥感中常用的大气窗口。

四、论述题(共计20分,每小题10分)

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遥感导论课程试卷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遥感2射亮度3色法4谱遥感5球定位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遥感系统包括,,,,

按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遥感分为

用的换的方法有,,。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

,,,。

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

和五种关系。

6、地质遥感包括,,。

1、简述航空遥感影像的特点。

2、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3、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4、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5、什么是大气窗口?列举遥感中常用的大气窗口。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遥感导论课程试卷B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遥感2射亮度3色法4谱遥感5球定位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感系统包括,,,,。

按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遥感分为

用的换的方法有,,。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

,,,。

5、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

和五种关系。

6、地质遥感包括,,。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用减色法合成的遥感图像是假彩色图像。

()2、微波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随波长不同而不同。

()3、中值滤波是为了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

()4、点状地物位于线状地物的某一点时,它们是相交关系。

()5、水中叶绿素浓度增加,蓝光波段的反射率下降,绿光波段的反射率增高。

()6、差值运算可消除因地形起伏引起的畸变。

()7、几何校正时图像边缘部分不用选取控制点。

()8、电磁波谱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递减排列。

()9、云雾呈白色是由米氏散射造成的。

()10、热红外遥感影像上的阴影是地物温度的反映。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6、简述航空遥感影像的特点。

7、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8、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9、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10、什么是大气窗口?列举遥感中常用的大气窗口。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

一、名词解释(30分)

1、遥感

2、数字地球

3、电磁波谱

4、大气窗口

5、黑体

6、航空相片比例尺

二、简答题(50分)

1、简述有关热辐射的3个定律.

2、航空摄影的种类.

3、陆地卫星TM的波谱特征.

4、简要回答4种以上的航天影像.

5、季节环境因子对图象信息的影响.

三、论述题(20分)

1、论述遥感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2

一、解释下列概念与现象(30分)

1、数字地球

2、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

4、红移”

5、航空摄影比例尺

6、遥感

二、简答题(30分)

1、遥感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情况(8分)

2、画图表示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5分)

3、黑体辐射的三个基本特征(10分)

4、画出四种常见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7分)

三、论述题(40分)

1、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TM)各波段的光谱信息特征及水在各波段上的表现.

2、森林灾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3

一、名词解释(20分)

1、遥感

2、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

4、黑体

5、加色法

二填空题(20分)

1、遥感系统包括,,,

,。

2、按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遥感分为,

,,,。

3、大气散射分为,,。

4、试举三个陆地卫星,,。

5、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三简答题(30分)

1、遥感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情况

2、画图表示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

3、黑体辐射的三个基本特征

4、画出四种常见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5、简述有关热辐射的3个定律.

四、论述题(30分)

1、森林灾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遥感导论课程试卷4

一、名词解释(20分)

1、辐射亮度

2、多光谱空间

3、高光谱遥感

4、地理信息系统

5、航空摄影比例尺

二、填空题(20分)

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有,,,

,。

2、平滑是为了达到的目的。

3、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

,,,。

4.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

5.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

6.微波影像上的阴影是。

三简答题(30分)

1、航空摄影的种类.

2、陆地卫星TM的波谱特征.

3、简要回答4种以上的航天影像.

4、季节环境因子对图象信息的影响.

5、遥感的特点。

四、论述题(30分)

1、高光谱在植被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2、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区别?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5

一、名词解释(20分)

1、加色法

2、辐射亮度

3、多光谱空间

4、遥感

5、高光谱遥感

二填空题(20分)

1感系统包括,,,,。

2、试举三个陆地卫星,,。

3、常用的彩色变换的方法有,,

4、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

5、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

6、线状地物上多点位于面状地物边界,两者是关系。

7、水体遥感包括,,,

,。

8、平滑是为了达到的目的

三、简答题(30分)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微波遥感影像的特点

3、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4、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有什么区别?

5、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2、森林灾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7

一填空题(30分)

1.试举三个陆地卫星,,。

遥感统包括,,,,。

3.按遥感传感器的探测波段遥感分为,,,,。

4.大气散射分为,,。

5目标地物识别特包括,,,,,

,,,。

6.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

遥感扫描影像的特征有,,。

8.点状地物位于线状地物的某一点,两者是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遥感的特点。

2.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社么?

4.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5.简述有关热辐射的3个定律.

三.论述题(40)

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10分)

2.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15分)

3.什么是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的专家系统组成部分中,哪些是核心部分?(15分)遥感导论课程试卷8

一填空题(30分)

1.大面积农作物遥感估产主要包括,,

2.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地质调查的主要技术方法有,

和,,,。

33S技术是指。

4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

和五种关系。

5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有,。

6.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有和两种方法,其区别在于。

7.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8.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

9.线状地物上多点位于面状地物边界,两者是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扫描遥感影像的特点

3.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5.土壤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土壤的识别?

三.论述题(40)

1.比较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10分)

2.何为高光谱遥感?它与传统遥感手段有什么区别?(15分)

3.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TM)各波段的光谱信息特征及水在各波段上的表现(15分)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遥感 2气窗口 3射亮度4谱遥感

5间定位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遥感系统包括、、、

、五部分。

2、遥感中较多的使用、、三个波段。

3、遥感图像的分类依据是。

4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特征有、、、、

、、、相关布局。

5、热红外相片的色调是地物的构像。

6、白光依次透过黄、蓝滤光片后得到绿色是原理。

7、进行信息复合前要先进行操作。

变。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区别。

高光谱在植被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2用比较的方法描述,航空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在解译时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3.举例说明为什么要进行遥感信息的复合。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

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3、地物光谱特征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

纹理、大小、位置、图型5、温度6、减色法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X

2、√

3、√

4、X

5、√

6、X

7、√

8、√

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

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

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

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

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

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

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同步性强、有利于动态监测;TM----信息丰富、几何性能好、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分析洪水信息;雷达----较易观察水体和线性地物、可全天候获取信息、有利于实地监测洪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9答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

测技术。

2、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3、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米氏散射、瑞利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3、可见光、红外、微波。

4、信息量最大、波段间的信息相关最小。

5、减色法。

6、地形起伏

的影响、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射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7、温度。8、地物光谱特征。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X

2、√

3、X

4、X

5、X

6、X

7、X

8、√

9、√ 10、√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

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

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六、论述题:(1、3小题10分,2小题9分,共计29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

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

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

—--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同步性强、有利于动态监测;TM----信息丰富、几何性能好、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分析洪水信息;雷达----较易观察水体和线性地物、可全天候获取信息、有利于实地监测洪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8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和估产模式的建立。

2、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匹配技术,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光谱分类技术,光谱维特征提取方法,模型方法。

3、RS,GIS,GPS。

4、方位关系,包含关系,相邻关系,相交关系,相贯关系。

5、丰富的信息量,直观形象性,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现势性强。

6、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否使用训练场地。

7、罗伯特梯度,索伯而提速,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8、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9、相邻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4、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5、土壤的反射曲线与其机械组成和颜色密切相关,土壤的光谱特征还受到地貌、耕作特点等影响。

1、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

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2、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3、1、蓝色,对水体由投射力。2、绿色,探测健康植被绿色反射率。3、红色,可量测植物绿色素吸收率。

4、近红外,测定生物量和作物长

势。5、短波红外,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6、热红外,探测热辐射。7、短波红外,探测高温辐射源。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7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Landsat、SPOT、CBERS。

2、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4、米氏散射、瑞利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5、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6、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7、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8、相交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2、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

术。

3、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

4、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

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5、1、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

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基尔霍夫定律:每个物体向外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必然相等。

1、(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2、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匹配技术,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光谱分类技术,光谱维特征提取方法,模型方法。

3、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核心部分是推理机。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6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2、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

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4、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5、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二、填空题(20分)

1、米氏散射、瑞利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2、Landsat、SPOT、CBERS。

3、单波段彩色变换,多波段彩色变换,HLS变换。

4、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5、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6、相邻关系。

7、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8、去处噪声。

三、简答题(30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

探测技术。

2、侧视雷达采用非中心投影方式成像,微波影像中的分辨率是由成像雷达的斜距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决定的,比例尺在横向上产生畸

变,地形起伏位移。

3、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4、本质区别在于模拟量是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

5、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与岩石本身的矿物成分和颜色密切相关,岩石光谱反射率受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和表面糙度的影响,岩石

表面湿度对反射率也有影响。

四、论述题(30分)

1、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匹配技术,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光谱分类技术,光谱维特征提取方法,模型方法。

2、健康植物具有典型的光谱特征,当植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波谱曲线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4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多光谱空间:

3、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5、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二、填空题(20分)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射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

2、去处噪声。

3、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4、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5、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6、雷达和目标地物之间存在障碍物阻挡了雷达波的传播所造成的。

三简答题(30分)

1、依据原理分为传统的光学摄影和数字摄影,依据探测波长的不同分为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等。

2、1、蓝色,对水体由投射力。2、绿色,探测健康植被绿色反射率。

3、红色,可量测植物绿色素吸收率。

4、近红外,测定生物量和作物长

势。5、短波红外,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6、热红外,探测热辐射。7、短波红外,探测高温辐射源。

3、landsat影像、SPOT影像、TM影像、CBERS影像。

4、冬季落叶树叶子凋谢,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总体的反射率下降,而常绿的树木仍然保持植物反射光谱曲线特征,两者很容易辨别。

5、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四、论述题(30分)

1、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

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2、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3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

探测技术。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4、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5、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二填空题(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米氏散射、瑞利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4、L andsat、SPOT、CBERS。

5、罗伯特梯度,索伯而梯度,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三简答题(30分)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

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2、

3、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同一波长黑体的

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出射度越大。

4、

5、1、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

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基尔霍夫定律:每个物体向外辐射和吸收的能量必然相等。

四、论述题(30分)

1、健康植物具有典型的光谱特征,当植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波谱曲线的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2、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

到达地面后:吸收、水体反射;

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2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与现象(30分)

1、数字地球: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3、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4、“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5、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6、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

探测技术。

二、简答题(30分)

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2、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旗舰版)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 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 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 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 应用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 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 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 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 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 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 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 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 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 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 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 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 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 辨率、时间分辨率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 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 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 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 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形状与大小、地物 大小、阴影、 地物的解译:水体与道路、树林与草地、土壤 与岩石: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3)室内详细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 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如下: 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1)网格数据生成、(2)与遥感数据配准: 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3.配准复合 数字图像的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三层次: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几 何畸变校正、控制点的选取 控制点的选取: (1)数目确定:控制点数目的最低限是按未知 系数的多少来确定的。 (2)选取原则: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 依据。以地面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叫做地面控 制点。有时也用地图作地面控制点标准,或用 遥感图像作为控制点标准。无论用哪一种坐标 系,关键在于建立待匹配的两种坐标系的对应 点关系。 数字图像增强的5种方法:对比度变换、空 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多波段数字图像数据格式:BSQ、BIP、BIL 度量特征空间中的距离经常采用的算法:绝 对值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均值向量的 混合距离、相关系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 水体遥感: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 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 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 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 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水体遥感的研究内容:水体的光谱特征、水 体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 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 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 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 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健康植物的波谱 曲线有明显的特点,在可见光的0.55附近有 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在0.45 和0.65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在0.7-0.8 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 0.8—1.3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反射率可达40% 或更大的反射峰。在1.45,1.95和2.6—2.7 处有三个吸收谷。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构造 和植物的水分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不 同种类、灌溉、施肥、气候、土壤、地形等因 素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1.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 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2·利用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植物 3.根据植物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三方面内容: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区别(特点)在于: 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 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每个波段宽度 仅小于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 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 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应用领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在植被研 究中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 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 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 度和焦距有关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 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 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其比例 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 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 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 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 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 越大

遥感导论课后题问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 (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 (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12)遥感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和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13)大气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4)图像质量评价:空间分辩率、波普分辩率、辐射分辩率、时间分辩率。 (15)遥感平台分: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三、简答题 8.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散射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导论复习总结

1. 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2.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4. 大气散射:大气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5.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 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7. 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8. 光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9. 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差。 10.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1.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想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12.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 电磁辐射的性质:是横波;在真空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玻粒二象性;满足fλ=c E=hf 14.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的特性: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段,散射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在日出和日落时更为明显,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的条件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如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波长接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的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现白色。 16. 0.3~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1.5~1.8和2.0~3.5.近、中红外波段。3.5~5.5中红外波段。8~14远红外波段。0.8~2.5微波波段。 17. 亮度温度:衡量地物辐射特征的重要指标。指当物体的辐射功率等于某一黑体的辐射功率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度温度。 18. 同物异谱:是指一种地物对应几种不同的光谱特征(有周围环境,时相上的原因)例如坡度,破向,密度,季,相,覆盖度以及地物的组合方式。 异物同谱: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 19. 气象卫星的特点:(1)轨道,有低轨和高轨两种,运行中每条轨道都要经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上空。优点:每天对全球扫描两遍,获取全球气象资料,得全球大气变化宏观资料;缺点:对一定特定区域一天只能观测2次,不能取得连续变化观测。 (2)短周期重复观测(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 20. 摄影机分类:分幅式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数码摄影机。 2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①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没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②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尺有显著的变化。 ③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版,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 22. 像点位移的特征:①位移量与地形高差h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②位移量与像主点的距离r成正比。即距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③位移量与摄影高度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引起的位移量就越小。 23. 微波遥感的特点: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对某一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方法。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A.罗伯特梯度 B.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 C.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D.罗伯特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正确答案:C 2.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不包括() A.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B.地物的性质 C.地物的光谱特征 D.地物的时相变化 正确答案:B 3.遥感数据处理常运用K-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它可以实现() A.数据分类和图像运算 B.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C.数据分类和图像增强 D.数据压缩和图像运算 正确答案:B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 A.像元的数量 B.像素的大小 C.像元的维数 D.像素的相似度 正确答案:D 5.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 A.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C.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D.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正确答案:A

6.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包括() A.气象卫星系列 B.陆地卫星系列 C.海洋卫星系列 D.冰川卫星系列 正确答案:D 7.颜色对比是() A.视场中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B.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 C.彩色纯洁的程度 D.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正确答案:B 8.下列关于光谱成像技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波普越接近与连续曲线 B.光谱成像可以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 C.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 D.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图像是由数十个波段的狭窄连续光谱波段组成 正确答案:D 9.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不包括() A.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 B.图像信息损失低 C.逻辑性强 D.抽象性强 正确答案:C 10.地物单元周长为P,以链码形式记录面状地物单元边界。设相邻像素间采用链码表示的长度为:Li=2n(2的n次方),式中n=Mod(2,ai),i=1,2,3,…,7。i为链码的方向。提取该地物周长表示为() A.P=∑4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B.P=∑3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C.P=∑2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D.P=∑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正确答案:D 11.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 A.灰体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遥感的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②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⑤局限性 4.遥感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内容及发展前景? 答:遥感技术应用领域: (一)技术遥感在测绘中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应用; (三)遥感技术在农林牧方面的应用; (四)遥感技术在水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五)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影响遥感技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2)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2)人们认识上局限性。 发展前景: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偶快速准确的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在近一二十年内的倒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啊高潮!主要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愈来愈高(例如,民用遥感影像饿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个数百个;军用侦察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厘米级,如美若的KH-11空间分辨率为0.11m;【2】可获取遥感立体影像;【3】微波遥感迅速发展,未来诸多领域倾向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的广泛应用;【4】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5】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表现为从单一信息源分析向包含非遥感数据的多源信息的复合分析的方向发展;从定向判读向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及专家系统支持下的定量分析;从静态研究向多时相的动态研究发展;【6】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7】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3S一体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导论复习重点

1.遥感的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重力场、声波、地震波的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结合P2图,阐述遥感系统的组成。 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按遥感平台、探测波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来分,遥感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 可见光探测:探测波段为0.38-0.76微米;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微米;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发射、散射的微波能量。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和被动遥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传感器是否发射电磁波。被动式遥感是被动地接受 地表反射的电磁波,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比较大。主动式遥感多为微波 波段,受天气和云层影响较小。 成像和非成像遥感:成像方式:把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以图像形式来表示。 非成像方式:将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物理参数记录为 数据或曲线图形式,包括:光谱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等。4.阐述遥感的特点。 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综合性是指,可以根据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选取相应的波段组合来判断地物的属性。可比性是指,可以将不同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或图像进行对比。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5.地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的特点有哪些。 6.什么叫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7. 目前遥感所使用的电磁波有哪些波段(其波长范围、特点、应用)。 可见光波段:0.38-0.76 μm,作为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中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波段:0.76—1000μm,采用热感应方式探测地物本身的辐射(如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等),可进行全天时遥感。 微波波段:1mm—1m,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 紫外线波段:0.01—0.4μm,主要用于探测碳酸盐岩的分布和油污染的监测。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用,通常探测高度在2000米以下。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有哪些。 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折射。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带主要位于哪几个波段? 在紫外——微波之间,具明显吸收作用的主要是O3、O2、CO2和H20;此外NO2、CH4对电磁辐射也有吸收,多种成份吸收特定波和的电磁波,形成相应的吸收带。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