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毫针部分

选择填空

1、单手进针法又称为指压法

2、斜刺:①肌肉浅薄处;②内有重要脏器

3、平刺:①皮薄肉少的穴位(如头部穴位)

4、针刺需气至病所,得气为度。春夏、阳证、新病、男性宜浅刺,

秋冬、阴证、久病、女性宜深刺。

5、若不得气则可:纠偏、候气、益气。

6、影响补泻效果的因素: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针具及手法

7、针细则留针长、针粗则留针短、留针期间不可变化体位、留针一般20~30min

8、断针最容易发生在针跟。

9、发生血肿时,应先冷敷止血,再热敷。

10、气胸最易发生的穴位: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

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

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

名词解释

1、刺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示、中三指夹持针柄其状如

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2、压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压手。

3、治神:这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4、守神:这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集中精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

下感觉和观察患者的反应。

5、晕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其实质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发生晕针现象时,应立即起针,让患者平卧,给温开水或糖水。医者在

行针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神色,询问其感受,以防发生晕针。问答

1、什么是得气?

得气,古称:“气至”,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个方面判定,即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刺手下指的感觉。当得气时,患者在针刺部位有酸麻重胀等自觉反应,有事还会出现冷、热、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而同时,医者的刺手也可体会到针下沉、重、紧、涩活针体颤动等反应。若未得气,患者无特殊感言,医者刺手感觉针空松虚滑。正如《标幽赋》所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2、得气的意义是什么?

(1)得气与疗效有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达到治病目的。针刺气至,

说明经气通畅,气血调和从而消除病痛。

(2)得气迟速与疗效有关

针下得气是人体正气在受刺腧穴的应有反应。针下气至的速迟,能观测机体的正气盛衰和病邪轻重。从而对判断病候的转归及针刺效果的

快慢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得气与补泻手法有关

针下得气,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基础和前提。针下得气有正气,邪气之分。《灵枢·终始》中提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缓而和”辨

别机体气血、阴阳、正邪等盛衰情况,需施以或补或泄的刺法。

古代毫针

选择填空

1、九针包括:镵、员、鍉、锋、铍、员利、毫、长、大

2、十二刺特点:

偶刺:一前一后,俞募配穴

报刺:治疗游走性疼痛

恢刺:刺入得气后,让患者做关节运动

扬刺:适合治疗寒气浅且面积较大的痹症

直针刺:捏起穴位处皮肤,将针沿皮下刺(平刺)

输刺:垂直刺入深处候气,得气后慢慢出针,乃从阴引阳,疏泄热邪手法

短刺:慢慢进针,稍摇动其针而深入,至近骨处轻轻捻转,用于治疗骨痹

浮刺:斜针浅刺,治肌肉寒疾

阴刺:左右两侧穴位同用的刺法

傍针刺:直1傍1,刺压痛点痹症

赞刺: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属刺络出血

3、走气四法

青龙摆尾:浅部催气

白虎摇头:深部催气

苍龟探穴:四方催气(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赤凤迎源:上下催气(一捻一放,如凤展翅)

名解问答

1、治病八法

①烧山火:治顽麻冷痹,视穴位深度,分浅、中、深三层,先浅后深,

每层紧按慢提,逐层刺入,然后一次将针从深部退至浅层,

如此反复,直到针下产生温热感,即插针至深层留针。三进

一退。适合肌肉丰厚处。②透天凉:治肌热骨蒸,视穴位深度,分浅、中、深三层,先深后浅,

每层紧提慢按,逐层退出,如此反复,直到产生凉感。三退

一进。适合肌肉丰厚处。

③阳中隐阴:先补后泻,视穴位深度,分浅(5分)、深(1寸)两层操

作,先浅层行补法九次,再深层行泻法六次,适合虚实夹杂

证。

④阴中隐阳:先泻后补,视穴位深度,分浅(5分)、深(1寸)两层操

作,先深层行泻法九次,再浅层行补法六次,适合虚实夹杂

证。

⑤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想结合的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

下提插。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次,再紧提慢按六次,

同时左右捻转。可消肿利水,治水肿、气胀等顽固性病症。

⑥龙虎交战:反复交替捻转镇痛。龙,指左转;虎,指右转。进针后以左

转为主,九次。再右转为主,六次。

⑦进气法:指在深层进行补法。进针后刺入深层(九分)施行补法,紧

按慢提九次,然后将针卧倒,针尖向上,让针下感应下行。

用于治疗阳虚寒凝痛证。

⑧留气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组合而成。进针后刺入中层(七分),行补

法,九次,然后直插进深层,再提针回原处,使气留针下而

消积聚。有温经行气活血的作用。

⑨抽添法:抽,指上提。添,指按纳。本法操作时要浅深、上下提插搜

寻,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用“抽添”为名。治疗瘫痪麻

痹。

2、比较三个“输刺”

五刺之“输刺”:直进直出,深刺至骨。“输”有内外疏通之意。由于肾主

骨,故本法能与肾气相应,故用治骨痹(包括深部疾病)。

(强调深度)

九刺之“输刺”:是一种五脏有病时的针刺方法。如脏腑有疾病,可取有

关经脉的肘膝关节一下的萦穴、输穴,背部五输穴。(强

调取穴)

十二刺“输刺”:垂直刺入深处候气,得气后慢慢出针,乃从阴引阳,疏

泄热邪的手法。(强调针法)

灸法、拔罐法

选择填空

1、艾灸分为: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2、化脓灸又称为瘢痕灸

3、灸法补法:不吹其火;泻法:速吹其火。

4、灸法特点:①擅长治疗虚寒病证和预防保健;

②有特殊功效,可补针,药不足;

③宜被患者接受和自我治疗;

5、灸法作用:①温通经络,却散寒邪;

②补虚培本,回阳固脱;

③行气活血,消肿散结;

④预防保健,益寿延年。

6、灸法适用:虚寒阴证,慢性久病,以及阴阳不足之证。

7、灸法原则: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8、拔罐法

(根据排气法)可分: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挤压排气罐法,综合罐法。(根据病位性质)分:闪罐法,留罐法,走罐法,排罐法,针管法,药罐法。

耳针

1、耳针不做提插

2、耳穴分布规律是什么?

耳穴在耳廓表面的分布状况形似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其规律是:

①头面—耳垂⑤腹腔脏器—耳甲艇

②上肢—耳舟⑥胸腔脏器—耳甲舱

③躯干—耳轮体⑦盆腔脏器—三角窝

④下肢—耳轮上、下脚⑧消化道—耳轮脚周围

3、耳穴的取穴原则是什么?

(1)辨证取穴: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取穴;

(2)对症取穴:根据中医或西医理论取穴;

(3)对应取穴:直接取发病脏腑器官对应的耳穴;

(4)经验取穴:结合医生自身经验取穴。

如胃疼

(1)辨证取穴:胃

(2)中医取穴:肝

(3)西医取穴:交感

(4)经验取穴:神门

头针

1、头发密集部位常易遗忘所刺毫针,出针时应反复检查

2、顶颞前斜线

从前顶穴起至悬厘穴。主管对侧指头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将其分为5等分:上1/5 治疗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

中2/5 治疗对侧上肢中枢性瘫痪

下2/5 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

3、顶颞后斜线

从百会穴起至曲鬓穴。主管对侧中枢性感觉障碍,将其分为5等分:

上1/5 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

中2/5 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

下2/5 治疗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其他针

1、三棱针——由古代九针“锋针”发展而来泻血排脓

①点刺法

②刺络法

③散刺法

④挑刺法

2、皮肤针由“毛刺”、“扬刺”、“半刺”发展而来调整脏腑气血,平衡阴阳

包括:梅花针(5支针)、七星针(7支针)、罗汉针(18支针)

弱刺激循经扣刺

刺激强度中等刺激扣刺部位穴位扣刺

强刺激局部扣刺3、皮内针——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痛症

若患者感觉疼痛,应将针取出重埋或更改穴位

4、火针——根据需要烧至白亮(深)、通红(中)、微红(浅)

速进速出

5、芒针——适用于深邪远痹者也

通常以高压消毒或用75%乙醇浸泡30min方可使用

6、电针①如遇只去单个穴位,另一电极用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

②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③通电时应从零开始逐渐加大电流强度

④通常主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

⑤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给予刺激条件

⑥治疗时一般不超过20V,若是电流则不超过2mA,一般1mA

⑦严重心脏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⑧温针使用后的毫针不导电

①密波:止痛、镇静、缓解肌肉血管痉挛,也用于针刺麻醉

②疏波:治疗痿症,各种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

频率③疏密波:消炎水肿,扭挫伤、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面瘫、肌无力

④断续波:痿症、瘫痪

⑤锯齿波:做人工电动呼吸,配合抢救呼吸衰竭。

刺法灸法学复习题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用于针刺头顶、枕项、背部腧穴的体位是() A.侧卧位B.仰靠坐位C.俯伏坐位D.侧伏坐位E.仰卧位2.对于儿童和惧针的患者,宜采用() A.快速进针法B.缓慢进针法C.单手进针法D.双手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 3.根据针体在穴位内转动的方向和用力的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是() A.平补平泻B.提插补泻C.徐疾补泻D.捻转补泻 E.开阖补泻 4.折针的主要原因是() A.用了质量低劣或有隐伤的针具 B.进针后患者体位有移动 C.外力碰撞,压迫针柄 D.强力提插捻转,引起肌肉痉挛 E.弯针、滞针处理不当,并强力抽拔 5.尿潴留、肠粘连的患者,在取腹部穴位时() A.宜深刺B.宜大幅度提插捻转C.宜留针拔罐D.不宜深刺 E.不宜针刺 6.最适宜于隔盐灸的部位是() A.中脘B.气海C.天枢D.关元E.脐中 7.可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 A.隔姜灸B.隔盐灸C.隔蒜灸D.隔附子灸E.温针灸8.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太乙神针B.雷火神针C.温灸器灸D.温针灸E.温和灸9.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非化脓灸B.化脓灸C.直接灸D.间接灸E.灯火灸10.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拔罐法是() A.闪罐法B.走罐法C.刺络拔罐法D.药罐法E.水罐法11.临床最常用的火罐法是() A.架火法B.闪火法C.投火法D.贴棉法E.滴酒法 12.呼吸补泻法属于() A.飞经走气法B.平补平泻法C.单式补泻手法D.复式补泻手法 E.针刺补泻的原则 13.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是() A.刮B.弹C.颤D.循E.飞 14.《内经》中的毛刺和半刺属于() A.刺肌B.刺筋C.刺皮D.刺骨E.刺脉 15.“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语出: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 面) 、单选题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 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捻转法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 , 说明针刺:刺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的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 . 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 ?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 ?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长25—75mm粗28—32号 ?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针罐法 ?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 ?毫针的规格是指:针身粗细和长短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合谷刺 ?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运气法

(完整word版)刺法灸法学考试

1.概论 ?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九针的名称 镵针毛刺圆针分刺鍉针锋针三棱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芒针大针火针应用浅刺皮肤按摩分肉按脉候气刺络放血切开排脓速刺寒热痛痹肌肉肥厚处针刺放水治疗泄热分肉之间虚弱者痈热、痼疾痈肿急性痹证扶正祛邪深邪远痹关节积液 * 《内经》:迎随补泻 * 《难经》:双手进针,提插补泻 ?窦汉卿《针灸指南》:捻转补泻,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1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3 针刺前的准备 * 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 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腧穴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 (治切)(按压)(分拨)(旋转)(摇滚)(升降)(摇滚升降)揣穴法。 * 消毒法---针具器械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②药液浸泡消毒法:③煮沸消毒法 2.4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 ?刺手、押手的概念:临床常用右手持针行针,刺手。/ 临床常用左手按压爪切穴位,押手。 * 押手法:用手按压、循摄穴位皮肤和相关经脉,以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方法。 ?进针法的分类 以速度分:速刺法-插入法/弹入法/捻入法;缓刺法-缓慢捻进法/飞入法 以方法分: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单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行针的概念:针刺入腧穴后所行使的各种针刺手法,在针刺过程中通过此手法产生针感,得气,调控针感。 * 基本手法:提插、捻转、平补平泻 提插:上提下插,适当深度,一定幅度,反复操作。 捻转:左右均为旋转,适当深度,一定角度,来回捻转,反复操作。 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用缓慢的速度,均匀平和用力,边捻转边提插,上提下插、左转与右转的用力、幅度、频率相等。 * 留针法:针刺得气后,把针留置穴内停留一段时间,再出针的方法。(静/动留针法) * 候气:进针至穴内一定深度后,可静以留针或催其气至。 4.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术 4.1 治神法和针刺得起 4.1.1 治神法 ?治神法:治神的概念,方法“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1)针刺前必须定神(医生和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治神要重视心理安慰;(3)进针要注意守神;(4)行针宜移神制神; (5)治神可守气行气;(6)治神可诱导针下凉热;(7)针后要注意养神 4.1.2 针刺得气的指征和意义 ?得气的概念,临床表现、意义(病人/医生) - 毫针进针后,通过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感就是得气。 - 他觉指征:医生针下徐和或沉紧,出现如鱼吞钩饵等手感 - 自觉指征:患者感觉酸、麻、胀、重、凉、热、电触感、水波感,扩散传导感等。 - 意义: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判断患者精气盛衰、取穴准确、疾病预后、针治效果的依据,也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 4.1.3 ?针刺得气的方法(留针候气法/崔气法/守气法) 1)留针候气法:针刺入穴后,留针等待经气来往的方法。

刺法灸法学Z 第1次

A型题: 1. 毫针刺入穴位的主要部位是: A.针尖 B.针身 C.针尾 D.针根 E.针柄 2. 在留针的过程中反复行针,以加强针感的方法称: A.动留针法 B.静留针法 C.泻法 D.导气法 E.搜气法 3. “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 A.10分钟 B.15-20分钟 C.60秒 D.5分钟 E.2小时 4.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B.针刺补泻法 C.进针的各种角度 D.出针法 E.针刺的基本手法 5. 针刺患者上肢穴位后,其相应的上肢出现麻木,可能是: A.刺伤了神经 B.刺伤了肌肉 C.刺伤了血管 D.刺伤了内脏 E.刺伤了骨骼 6. 药物消毒法,常用75%的酒精浸泡: A.10分钟 B.15-20分钟 C.160秒 D.5分钟 E.30-60分钟 7. “得气”在古代文献中又称: A.搜气 B.针感 C.针动 D.守气 E.气至

8. 针具经历了由非金属到金属发展的过程,其中金属针的发展过程为: A.由不锈钢针→铁针→银针→铜针→金针 B.由铁针→银针→不锈钢针→铜针→金针 C. 由铁针→银针→金针→铜针→不锈钢针 D. 由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 E.以上均不是 9. 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铁针 E.以上都不是 10.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 A.行针法 B.得气法 C.催气法 D.行气法 E.守气法 11.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A.麻电感 B.疗效显著 C.未损伤血管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E.针体外留0.5寸 12. 当针下得气后,通过各种方法守住针下经气勿失的方法称: A.守气法 B.得气 C.催气法 D.行针法 E.捻转法 13.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内经》 B.《针灸大成》 C.《针灸问对》 D.《难经》 E.《针灸聚英》 14. 当针刺入一定的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是: A.摇法 B.刮法 C.烧山火法 D.捻转法 E.弹法

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

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Template document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law ex periment report

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 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练习毫针进针手法。 2、掌握行针手法。 3、掌握毫针刺法。 二、实验内容 1、掌握毫针进针,体会进针时的得气感。 2、掌握毫针促使得气基本手法:刮法、飞法、震颤法等。 3、掌握毫针傍针法、齐刺、扬刺、合谷刺、透刺等刺法。 4、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穴位有手三里(傍针、齐刺、扬刺、合谷刺)、曲池透手三里、精明(直刺)、印堂透精明、底仓透夹车、背腧穴(斜刺)、风池、翳风、内关透外关。 三、实验方法:老师在实验室示教,同学自己亲身实践操作。

四、实验体会 1、初始体会。在本节实验课前的理论课上,老师向我们 介绍刺法时一边介绍一边说等一下实验课同学们要互相扎针练习,说的我们心里怕怕的。在实验课老师示范时,看到用扬法九根针同时刺激同一个穴位更是像扎在自己身上一样,呲牙咧嘴的看老师示范。由此可以推想当病人在接受针刺疗法之前心里一定也很紧张,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所以应该在进行针刺治疗前一定要安抚患者情绪,不要因为情绪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治疗效果。 2、作为针刺者的体会。本次实验课是我第一次为人进行 针刺,因为手劲不足,没有经验,第一针进针很慢,人体表皮真的是出于意料的柔韧。明明平时不小心划到了或者是撞到了都会破皮流血,没想到面对较为锋利的毫针却可以有很强的抵御。针刺入皮后会明显感觉到抵御力道消失,此时应轻轻进针,感受得气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时偶尔会感受到针尖受阻,这时应调整方向进针。通常进针到感觉刺入空腔时被刺的同学会有得气的感觉。 3、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针刺风池穴有一定危险性。在这次试验课上也尝试了针刺风池穴,只要针刺时注意方向并且全神贯注,针刺是安全的,而且进针要柔缓,注意被刺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最早的针具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内经》 ◆ ◆ ◆ ◆ ◆ ◆ ◆ ◆ ◆ ◆ ◆刺 ◆ ◆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 ◆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2%的重碳酸钠溶液◆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指力和捻针法 ◆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横刺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天灸 ◆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 ◆穴位注射在操作时最重要的步骤是: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 ◆ ◆ ◆ ◆ ◆ ◆ ◆ ◆ ◆ ◆ ◆ ◆ ◆暑热天埋针,通常不超过…2天 ◆凡是能使机体虚弱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泻法 ◆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属于…选穴原则:按西医理论选穴 ◆根据进针、出针及行针等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为:徐疾补泻法 ◆先按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出针,再轻轻挤按针孔周 围,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是:点刺法 ◆慎用灸法的病证为阴虚内热 ◆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腕部的弹力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行气法

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刺法灸法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针刺手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金元明时期 D. 明末清初时期 2砭石在《内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 A.内科病 B. 妇科病 C.外科病 D.神经科病 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 A.孙思邈 B.王焘 C.葛洪 D.张仲景 4.徐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口问》 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 D.《难经·七十八难》 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 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 6.“候气”的含义是?() 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 B.催促经气速至之法 C.气至病所之法 D.守气之 法 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 A.激发药性 B.保持药性 C.收敛药性 D.引药归经 8.“短刺”之“短”为何意?() A.接近“骨”的含义 B.使用短针的含义 C. 针刺浅表之义 D.接近“皮肤”之 义

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 A.“寒气小深”之痹痛 B. “寒气博大”之痹痛 C. 病位表浅之痹痛 D.各类疾病 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什么?() A.脑源性疾病 B.外感性疾病 C.传染性疾病 D.感染性疾病 E. 以上全不对 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百会-悬厘 D.百会-曲鬓 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颔厌-悬厘 D.头维-曲鬓 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 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 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 D.以上都不对 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百会 B.百会-前顶 C.通天-正营 D.前顶-后顶 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对耳轮上脚 B.对耳轮下脚 C.三角窝 D.耳轮 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垂 18.耳穴“风溪”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轮 C.三角窝 D.耳舟 19.耳穴“肝”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

刺法灸法学资料

1.概论 ?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三、名词解释. 1 揣穴:为了求得定位准确,可用手指指甲在所选腧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这种取定穴位的方法,称为揣穴。 2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 3 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或调节针感强弱,或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扩散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4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或沿皮肤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 5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施行均匀、平和的行针动作 6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后,在留针过程中间歇进行行针操作、施以各种手法的方法,称为动留针法 7晕针: 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6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 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7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催气方法。 8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9得气:又称气至,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现代也称针感。 10角法 11导气法 12横透法 13砭石 14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15刺手: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临床上一般为右手 18麦粒灸: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

刺法灸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2、砭石是最早的针 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 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 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 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 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 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 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 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 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0.45~0.32mm 1~3寸(25~75mm) 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 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 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 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 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 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 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 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 a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 b药物浸泡消毒法 c煮沸消毒法 13、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 14、持针姿势 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度角 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 A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 a插入法b捻入法 B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 b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

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doc

刺法灸法学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要求 1、练习毫针进针手法。 2、掌握行针手法。 3、掌握毫针刺法。 二、实验内容 1、掌握毫针进针,体会进针时的得气感。 2、掌握毫针促使得气基本手法:刮法、飞法、震颤法等。 3、掌握毫针傍针法、齐刺、扬刺、合谷刺、透刺等刺法。 4、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穴位有手三里(傍针、齐刺、扬刺、合谷刺)、曲池透手三里、精明(直刺)、印堂透精明、底仓透夹车、背腧穴(斜刺)、风池、翳风、内关透外关。 三、实验方法:老师在实验室示教,同学自己亲身实践操作。 四、实验体会 1、初始体会。在本节实验课前的理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刺法时一边介绍一边说等一下实验课同学们要互相扎针练习,说的我们心里怕怕的。在实验课老师示范时,看到用扬法九根针同时刺激同一个穴位更是像扎在自己身上一样,呲牙咧嘴的看老师示范。由此可以推想当病人在接受针刺疗法之前心里一定也很紧张,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所以应该在进行针刺治疗前一定要安抚患者情绪,不要因为情绪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治疗效果。

2、作为针刺者的体会。本次实验课是我第一次为人进行针刺,因为手劲不足,没有经验,第一针进针很慢,人体表皮真的是出于意料的柔韧。明明平时不小心划到了或者是撞到了都会破皮流血,没想到面对较为锋利的毫针却可以有很强的抵御。针刺入皮后会明显感觉到抵御力道消失,此时应轻轻进针,感受得气感。用合谷刺、透刺等操作时偶尔会感受到针尖受阻,这时应调整方向进针。通常进针到感觉刺入空腔时被刺的同学会有得气的感觉。 3、风池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针刺风池穴有一定危险性。在这次试验课上也尝试了针刺风池穴,只要针刺时注意方向并且全神贯注,针刺是安全的,而且进针要柔缓,注意被刺者反馈。被我针刺的同学反映在刺入风池穴时有麻麻的感觉从颈项一直传入手心,大概是因为风池穴为手少阴阳维、足少阳之会。 4、面针体会。虽然面部皮肤较薄,但是并没想象中那么好进针,主要是注意提捏进针,找准方位。针刺精明时应注意避开眼球。 5、作为被针刺者的体会。针入皮前比较痛,入皮后并不痛,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减少刺入时间。扎到血管超级痛_(:з)∠)_!出针时会冒血珠,出血时用干棉球按压止血,不揉!不揉!不揉!重要的事说三遍!一旦患者反映痛感之后应该立即停手并出针。得气感在刺入穴位后比较明显,几秒后消失。若进行促使得气操作得气感明显。_(:з)∠)_但是我怕痛,所以只刺了三针。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那些扎了九针的同学们和贡献出来当模特让我们练习风池大椎等穴位的 同学们,感谢信任,勇气可嘉!

3-1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

刺法灸法学 词解:头皮针、耳针、拔罐、行针、刺手、压手、直接灸、间接灸等 填空:多针刺法、行气法、逼针法/ 间答:耳穴分布规律,头针分布规律 问答:晕针的表现、处理方法,耳针的辩证治疗,得气的意义和临床表现,灸法的作用等 1.概论 ?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九针的名称(6页表1-1) 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1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3 针刺前的准备 ?1)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 ?2)选择体位的注意事项 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 揣穴:医者以手指在腧穴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 (治切)(按压)(分拨)(旋转)(摇滚)(升降)(摇滚升降)揣穴法。 2.3.3 ?消毒法 1)针具器械消毒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气锅内,在1.0-1.4kg/cm2的压力,115-1 23度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灭菌。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针和针具均泡在2%来苏尔溶液或1:1000升汞溶液1-2小时后擦干后使用。 ③煮沸消毒法:将针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20-30分钟。 2.4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 ?刺手、押手的概念:临床常用右手持针行针,刺手。/ 临床常用左手按压爪切穴位,押手。* 押手法:用手按压、循摄穴位皮肤和相关经脉,以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方法。

刺法灸法学B

刺法灸法学B1 毫针的规格是指1.《内经》当中“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C.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应取相关的经穴平补平泻。2.灸后出现大水泡,刺破放液后应涂以:B.龙胆紫。3.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C.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4.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E.75%。30-60分钟。5.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E.《内经》。6. 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虚证:A.硬结。 7.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B.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8.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B.兽角。9.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E.先冷敷,再热敷。10. 下面那种情况适宜用三棱针疗法D.痛。 11. 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E.2%的重碳酸钠溶液。12. 在应用电针治疗仪时,下面哪项最应该注意E.电针治疗仪在使用之前,首先应将电针的强度调节电钮调至“0”位。1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行针的辅助手法:A.捻转法。14. 毫针古代又称:E.小针或微针。15. 刺法起源E.新石器时代。16. 不宜直接灸的部位是B.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17.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A.晕针。18.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 A.天灸。19. 拔罐法的留罐时间一般是A.5-15分钟。20. 皮肤针的消毒通常采用在使用前: E.用75%的酒精浸泡30分钟以上。21. 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B.腕部的弹力。22. 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是常用来制做现代毫针E.不锈钢。23. 面部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 B.0.3~0.5毫升。24.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E.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25.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E.刺伤了脊髓。26. 毫针的规格是指:E.针身粗细和长短。27. 在针刺过程中,医生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此称:E.治神。28. 属于瘢痕灸的是B.化脓灸。29. 阳中隐阴法适用于:E.先寒后热。30. 临床上以多长.多粗的毫针最为常用E.长25─75mm 粗28─32号。 1.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杀虫作用A.隔蒜灸。 2.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作用:E.隔姜灸。 3. 九针当中刺入留针,补益精气的针具是A.毫针。 4. 九针当中可深刺,主治深邪远痹,善祛风的针具是B.长针。 5.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的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步加深,目的是向不同的A.苍龟探穴。 6. 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再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的先泻后补的方法称E.阴中隐阳 7. 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多点放血的方法称E.散刺法。 8. 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的方法称:C.挑刺法。 9. 针柄的末端部位B.针尾。10. 毫针针具的规格主要根据…的粗细长短A.针身。 《刺法灸法学B》第2次作业1. 最早的针具是:B.砭石。2. 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各种方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称:C.得气。3. 下面那些部位适宜拔罐B.肌肉丰厚处。4. 刺法灸法学中的针法内容主要是指B.毫针的针刺方法。5. 下面哪种方法不是皮内针的适应症:A.疖肿。6.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的方法是指E.捻转补法。7.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E.20-30分钟。8.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E.指力和捻针法。9. 印堂穴适用的进针法为B.提捏法。10.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C.天灸。 11. “烧山火”由…组成:A.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12. 首提烧山火、透天凉的著作是:B.《金针赋》。13. 九针当中的长4寸,形如剑,锋利,用于切开排脓的针具是B.铍针。14. 最早的“罐具”是:B.兽角。15. 化脓灸的正常的脓色为A.清稀色白。16. 火针后,局部出现…时,属于异常反应D.严重感染。17.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D.捻转。18. 为避免电针产生适应,可采取…C.间歇通电。19. 针刺患者上肢穴位后,其相应的上肢出现麻木,可能是E.刺伤了神经. 20. 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D.运气法21. 慎用灸法的病证为A.阴虚内热

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刺法灸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用于针刺头顶、枕项、背部腧穴的体位是() A.侧卧位B.仰靠坐位C.俯伏坐位D.侧伏坐位E.仰卧 位 2.对于儿童和惧针的患者,宜采用() A.快速进针法B.缓慢进针法C.单手进针法D.双手进针 法 E.管针进针法 3.根据针体在穴位内转动的方向和用力的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是() A.平补平泻B.提插补泻C.徐疾补泻D.捻转补泻 E.开阖补泻 4.折针的主要原因是() A.用了质量低劣或有隐伤的针具 B.进针后患者体位有移动 C.外力碰撞,压迫针柄 D.强力提插捻转,引起肌肉痉挛 E.弯针、滞针处理不当,并强力抽拔 5.尿潴留、肠粘连的患者,在取腹部穴位时() A.宜深刺B.宜大幅度提插捻转C.宜留针拔罐D.不宜深 刺

E.不宜针刺 6.最适宜于隔盐灸的部位是() A.中脘B.气海C.天枢D.关元E.脐中 7.可治疗蛇蝎毒虫所伤的灸法是() A.隔姜灸B.隔盐灸C.隔蒜灸D.隔附子灸E.温针灸 8.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太乙神针B.雷火神针C.温灸器灸D.温针灸E.温和灸 9.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非化脓灸B.化脓灸C.直接灸D.间接灸E.灯火灸 10.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拔罐法是() A.闪罐法B.走罐法C.刺络拔罐法D.药罐法E.水罐法11.临床最常用的火罐法是() A.架火法B.闪火法C.投火法D.贴棉法E.滴酒法 12.呼吸补泻法属于() A.飞经走气法B.平补平泻法C.单式补泻手法D.复式补泻手法 E.针刺补泻的原则 13.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是() A.刮B.弹C.颤D.循E.飞 14.《内经》中的毛刺和半刺属于() A.刺肌B.刺筋C.刺皮D.刺骨E.刺脉 15.“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语出:() A.《灵枢·九针十二原》B.《针灸资生经》C.《金针赋》

刺法灸法学考试重点(非常全面)

一、单选题 ◆最早得针具就是:砭石 ◆决定毫针规格得部位就是: 针身 ◆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得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75%、30-60分钟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得灸法:天灸、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得刺法与补泻手法得书籍就是:《内经》 ◆针刺得行针得基本手法就是:捻转法 ◆最早得拔罐法所用得“罐”就是: 兽角 ◆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难经》 ◆大部分穴位得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斜刺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得措施就是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得气”又称气至 ◆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得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得气血逆乱、经气失 调,虚实不明显得病症得针刺方法为: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 肢冷,脉微细。此称:晕针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就是正确得:先冷敷,再热敷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刺 伤了脊髓 ◆属于瘢痕灸得就是:化脓灸 ◆雷火针属于: 药条实按灸 ◆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得方法就是:温针灸 ◆观察毫针刺入得深度及提插幅度得部位就是:针根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大部分穴位得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得浅刺法:短刺 ◆捻转补泻法得补法为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得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得方法称:行气法 ◆临床一般病症得毫针留针时间为: 20-30分钟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滞针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02001 课程名称:刺法灸法学(Manipu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学分:6 总学时: 102学时。 理论学时:54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经络腧穴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刺法灸法学,陆寿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 2.刺法灸法学,杨兆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 3.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针灸甲乙经校释,山东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 6.针灸大成,杨继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刺法灸法学是介于经络学、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针灸治疗的各种具体方法、操作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原理,它集合古今刺法灸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一体,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⑴了解刺法、灸法、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⑵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⑶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⑷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2.基本技能 ⑴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 ⑵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 ⑶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耳针法、头针法等)。 三、学时安排

刺法灸法学B复习题0705(答桉).

《刺法灸法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 A型题: 1、最早的针具是:C.砭石 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 B.针身 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A.75%、30-60分钟 4、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5、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B.天灸. 6、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A.《内经》 7、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E.捻转法 8、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 C.兽角 9、最早强调双手配合操作书籍为:D《难经》 10、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11、一般进针角度为45o时称A.斜刺 12.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 13、“得气”又称:E.气至 14、针下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以调节逆乱的气机,用于临床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虚实不明显的病症的针刺方 法为:C.平补平泻法 15、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B.晕针 16、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A.先冷敷,再热敷 17、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A A刺伤了脊髓 18、属于瘢痕灸的是:C.化脓灸 19、雷火针属于: E药条实按灸 20、属于针法与灸法相结合的方法是:D.温针灸 2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C.砭石 22、决定毫针规格的部位是:B.针身 23、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B.天灸 24、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E捻转法 25、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D.针根 26、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27、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28、最早的“罐具”是:C.兽角 29、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B.短刺 30捻转补泻法的补法为 A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31、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D.行气法 32、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 A20-30分钟 33、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C滞针 34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A.2%的重碳酸钠溶液 35、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36、一般进针角度为15o时称:D横刺 37、属于瘢痕灸的是:C化脓灸 38、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 D天灸 39、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 雀啄灸 40 A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41、观察毫针刺入的深度及提插幅度的部位是: D.针根 42、临床对于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或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常选用A平补平泻法 43、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 A 75%、30-60分钟 44、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C滞针 4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B.提插法 46、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 A长25─75mm 粗28─32号 47、针刺留针时,以针为中心进行拔罐的方法称: C针罐法 48、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 A泻法 49、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A针刺的手法的轻重 50、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砭石 51、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 A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 52、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 A《内经》 53、最早的“罐具”是C、兽角 54、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D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55、毫针的规格是指: A针身粗细和长短 56、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 A指力和捻针法 57、《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D合谷 刺 58、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E: A.凉泻 法B.抽添法 C.提气法D、留气法E、运气法 59、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 C 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60、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 E刺伤了脊髓 61、针具的发展前身是: C.砭石 62、刺法起源于A新石器时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