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 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3·金考卷系列)“传以诚,可立人;传以信,能齐家;传以仁,堪治国”是某制酒公司的经营理念。下列与其核心理念相一致的是( )

A.“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C.“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D.“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答案 B

解析根据“诚”“仁”可知该经营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A项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B项是儒家“以德治国”的思想,C项体现了法家“以法治国,君主专制”的思想,D 项体现了墨家的“尚贤”思想。

2.(2013·许昌、新乡市模拟题)明末清初学者颜元说:“……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后儒乃云‘正其谊(义),不谋其利’,过矣!宋人喜道之以文其空疏无用之学。予尝矫其偏,改云:‘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在此,颜元主张

( )

A.见义忘利,贵利贱义

B.重义轻利,贵义贱利

C.以义制利,见利思义

D.有义无利,有利无义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颜元认为,君子应该取“义中之利”,取利之时应该“明道”,即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故选C项。其它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3.(2013·山西省模拟题)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 )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B.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教育子女勤俭持家

D.维护纲常伦理秩序

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为人子,不得蓄私财,所有收入要上交父母,这体现了封建社会纲常伦理,故D项正确。

4.(2013·惠州市模拟题)温州籍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2012)曾自撰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据此判断要想成为“国学大师”,必须

( )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②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大教,谙熟天文地理

③熟知古今历史,精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④会说百种方言,深得老百姓爱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解答时注意题干的关键信息“国学大师”。采用排除法解答。“国学”不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③不符合题意,题干的信息没提到方言,排除④。故选A项。

5.(2013·高考密码原创题)《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下列诗词名句出自《诗经》并且能够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 )

①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②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③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是宋词,②③是《诗经》,④是楚辞。②中“大宗”“宗子”反映了宗法制;③中“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反映了分封制。B项符合题意。

6.(2013·安溪一中模拟题)《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 )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

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

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答案 C

解析《西游记》为明朝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作品,楷书始于汉末,“大江东去浪淘尽”为北宋苏东坡的作品。故选C项。

7.(2013·浙江嘉兴模拟题)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

答案 C

解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8.(2013·浙江瑞安中学模拟题)下面关于洋务派的评价,其中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是顽固派批评洋务派的做法。A、B、D项均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评价。

9.(2013·惠州市模拟题)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写道:“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

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欧洲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的联系。解答时注意题干的信息:“陈独秀和《新青年》”及“德、赛先生”联系所学知识,知道“德、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启蒙运动的“理性”包含民主和科学精神。故答案选D项。

10.(2013·湖南十校模拟题)“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 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答案 C

解析从“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中体现反专制行民主的主张;题干中“最早”限制条件,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根本目的是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B、C、D三项从时间上看,C项是最早。

11.(2013·龙岩市模拟题)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中国开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答案 C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B项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甲午战争是在19世纪九十年代。D项是在鸦片战争后。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故选C项。

12.(2013·山东泰安市模拟题)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B.外国教会的宣传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D.清政府政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倡导男女平等,显然是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故选A 项。

13.(2013·浙江瑞安中学模拟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 )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使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故选B项。

14.(2013·浙江瑞安模拟题)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 D

解析把握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实质即可排除A、B、C项,选择D项。

15.(2013·湖北省重点中学模拟题)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

( )

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

C.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

答案 C

解析材料信息“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反映对自然、人性的推崇。该观点是智者学派学者安提丰的主张。智者运动是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C项。

16.(2013·湖南十校模拟题)“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 A

解析从“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可知这是对智者学派的评价。故选A项。

17.(2013·湖南十校模拟题)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行政权力受任者的产生与撤换是由人民意愿决定的,这说明官吏行使权力被置于人民监督之下,选D项。

18.(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有人认为摧毁陈旧的法律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但是,人们就应该去钳制理性吗?要知道,理性毕竟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没有理性,人们甚至产生不了法律的概念。”作者对理性与法律的理解是

( )

A.理性比法律更为重要

B.理性对人类造成了伤害

C.应该钳制理性保护法律

D.理性与法律同等重要

答案 A

解析理性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是法律产生的前提,离开了理性,法律甚至无法产生。故选A项。

19.(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看,我国取得的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答案 C

解析注意题干中“人文精神的角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C项有利于解决世界性的粮食问题,符合题意。故选C项。

20.(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1959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发表了《马寅初人口论的反动本质》一文,开始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但同时“马寅初的文章,根据他的要求,也在本期同时发表”。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B.当时马寅初在学术上有言论自由

C.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被禁止发表

D.“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学术批判过火

答案 B

解析从题干时间可知,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在1959年遭到批判,据此排除与“文革”有关的A、D项;由题干中的“马寅初的文章……也在本期同时发表”可知C项错误。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但同时能够应马寅初本人的要求在同期发表其文,说明当时还是允许“争鸣”的。故选B项。

21.(2013·广东六校模拟题)“当定格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 就…… 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③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④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和文艺复兴的影响。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依据时间来判断。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之一,排除②。新航路的开辟、伽利略(生活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之间)、莎士比亚,均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或影响,都符合题目要求。正确选项是A。

22.(2013·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题)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曾经指出:“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此处的“革命”的含义是指

( )

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C.基督教神学开始受到挑战

D.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束缚

答案 D

解析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发表了《物种起源》,彻底颠覆了教会的上帝造人说,使生物学从根本上摆脱了神学和唯心主义的的束缚,获得了飞速发展。A、B项与达尔文进化论无关;C项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出现;D项正确。

23.(2013·广东六校模拟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①③项说法错误: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主张,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1688年,排除第①项。第③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排除第③项。本题选②④项。

24.(2013·银川一中模拟题)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欧洲)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以下不能作为“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证据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德拉克洛瓦创作《自由引导人民》

D.胡克提出“细胞”概念

答案 C

解析注意时间是1792年。德拉克洛瓦创作《自由引导人民》是在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故选C项。

25.(2013·银川一中模拟题)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领域的大师勒内·韦勒克对某种创作风格这样评价:“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你认为这种创作风格应该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 A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故选A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2013·徐州市模拟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9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8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7分)

答案 (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9分)

(2)不认同。(2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6分)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尊孔复古逆流。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7分)

27.(2013·南昌二中模拟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历朝赋税岁入表(统计比例以洪武朝为100)

年号岁入赋税子粒(石) 升降比例

洪武29 192 117 100

永乐32 194 951 110.3

宣德30 182 233 103.4

正统26 871 152 92.1

景泰25 665 311 87.9

天顺26 363 318 90.3

成化26 496 200 90.8

弘治27 707 885 94.9

正德26 794 024 91.8

嘉靖22 850 535 78.3

隆庆24 068 189 82.5

万历28 369 247 97.2

天启25 793 465 88.4

此表系撰梁方仲先生《明代粮长制度》第二表。

材料二《明史》卷78《食货二》记:“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他府以为差,而东南民力少纾矣。”其实,宣德五年二月有减赋之诏,同年九月,周忱等始选赴各地巡抚,以总督税粮之事,周、况的减赋虽使江南赋重多逋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权宜之举。故其后情况并未见根本性好转。其后虽复有减赋之请,而因户部阻格不行。

宣德朝是明代由开国转向守成的重要时代,其特征之一便是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整个官僚体制中,因循旧有成法的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宣宗虽然倾向于减赋,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出现了宣德中减赋难以推行的局面。这种局面直到英宗正统间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

——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材料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反思辛亥革命百年:民生主义在当时曲高和寡》

2011年0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材料四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赋税政策的变化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实现?(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2分)

答案 (1)变化:明朝初年赋税较重,宣德、正统朝以后赋税减轻。(2分)

影响:明初开国时期重赋,集中了全国的财富,为国家工程建设和赈济等提供了基础,但是导致人民贫困;宣德、正统朝以后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转变,赋税减轻尤其对于财税重地

江南地区,民力稍苏。江南财赋始存于民间,这也给日后江南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4分)

(2)主要内容:缩小贫富差别,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关注发展和分配的关系,福利人民等。(2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建立,政局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政治前提;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曲折艰难,列强侵略,自然经济仍占主导,缺乏经济基础;民生主义在当时没有被广泛认同。(4分)

(3)实现政治民主、发展经济、处理好富国与富民之间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取得广泛支持,建立相关制度等。(言之成理亦可给分)(2分)

28.(2013·江西省白鹭洲中学模拟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 制……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请回答:

评述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选择一: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1763年至1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3分)

论据: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3分)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3分)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3分)

选择二:关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3分)

依据: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3分)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分)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这三大革命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3分)

评分说明:能明确选择一种观点并清楚表达该观点,即可得3分,否则不能得此3分,但不影响后面的依据叙述的得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用

2014年天津高考历史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知识点梳理: 一.争取民族主权的斗争: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英国的鸦片走私:①在中英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③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他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中国的禁烟运动:①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②林则徐禁烟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③对虎门销烟的评价: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国侵略的坚 强决心。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经过:①爆发:1840年,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 ③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 ④1842年8月,英国军舰到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①1856年爆发;②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占领北京,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外国侵略 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 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国内 市场狭小,希望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②欧美列强持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①爆发:丰岛海战。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战役, 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⑤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内容:一、割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201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Ⅱ)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高中历史必修三经典大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 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 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 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 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6分)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8分)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 会根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结合百家争鸣和孔孟思想的内容概 括回答。第(2)题,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概括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背景概括回答。 答案:(1)影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分) 原则: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以及后来孟子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 提出的“仁政”学说起到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作用。(4分) (2)原因:汉武帝时,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需要有大一统的思想为根基;儒家学说经过 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4分)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 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分) (3)体现:这些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对封建的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分)根源: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重农抑商”的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的思想应运而生。(4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试卷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精心整理制作) 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如果输入n =3,那么执行右图中算法的结果是( ). A .输出3 B .输出4 C .输出5 D .程序出错,输不出任何结果 2.一个容量为1 000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率为0.4,则该组的频数是( ). A .400 B .40 C .4 D .600 3.从1,2,3,4这4个数中,不放回地任意取两个数,两个数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 A . 6 1 B . 4 1 C .3 1 D . 2 1 4.用样本估计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样本的结果就是总体的结果 B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C .样本的标准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平均状态 D .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稳定 5.把11化为二进制数为( ). A .1 011(2) B .11 011(2) C .10 110(2) D .0 110(2) 6.已知x 可以在区间[-t ,4t ](t >0)上任意取值,则x ∈[- 2 1 t ,t ]的概率是( ). 第一步,输入n . 第二步,n =n +1. 第三步,n =n +1. 第四步,输出n .

A . 6 1 B .103 C .3 1 D . 2 1 7.执行右图中的程序,如果输出的结果是4,那么输入的只可能是( ). A .4 B .2 C .±2或者-4 D .2或者-4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9.(3分)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10.(3分)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1.(3分)如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At home. B.At an airport. C.On a highway. 2.What sports event is about to start? A.The long distance race. B.The high jump. C.The relay race. 3.What is the wo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s answer? A.Doubtful. B.Satisfied. C.Understanding. 4.What is the total cost of the two tickets? A.110 yuan. B.135 yuan. C.165 yuan. 5.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He has a bad cough. B.He has a headache. C.He feels very tire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历史试题及答案 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它们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科学家将其分成三类: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如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研究者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这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此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宋元明清时期教师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梳理】 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①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对地方控制;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开八股取土,加强思想控制②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世界领先,水稻产量高;玉米、番薯引进、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炼业(焦碳冶炼)、丝织业(苏、杭)棉织(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制瓷业(五彩、珐琅彩)全面发展。③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团形成。④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①《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说明传统科技还继续走在世界前列。②思想上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理学有新发展(王阳明心学)并占据了主流地位。③八股取土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④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书法绘画更加多样化、平民化、世俗化;京剧诞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思想文化上: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 1、李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工商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实力增强。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统治黑暗。 (4)程朱理学鼓吹神圣不侵犯的理学经典,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李贽思想主张 (1)否定孔子权威。 ①指出孔子非天生圣人,儒家经典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思想。 ①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李贽思想的评价 (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2)李贽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大纲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图4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历年高考题节选)

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中数学必修3-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在下列各图中,每个图的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图是( ) (1) (2) (3) (4) A .(1)(2) B .(1)(3) C .(2)(4) D .(2)(3) 2.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 ) A.与第几次抽样无关,第一次抽中的可能性要大些 B.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抽中的可能性相等 C.与第几次抽样有关,最后一次抽中的可能性大些 D.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都是等可能的抽取,但各次抽取的可能性不一样 3.把18个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任意指定正副组长各1人,则甲被指定为正组长的概率为( ) A. 18 1 B.91 C.61 D.31 4. 下面为一个求20个数的平均数的程序,在横线上应填充的语句为( ) A. i>20 B. i<20 C. i>=20 D. i<=20 5.袋内分别有红、白、黑球3,2,1个,从中任取2个,则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白球;都是白球 B.至少有一个白球;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有一个白球;一个白球一个黑球 D.至少有一个白球;红、黑球各一个 6. 在区域???≤≤≤≤1 010y x , 内任意取一点),(y x P ,则122<+y x 的概率是( ) A .0 B . 214 - π C .4π D .4 1π- 7. 在右面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中,输入三个实数 c b a ,,,要求输出的x 是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 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 ) A .x c > B .c x > C .c b > D .c a > 8. 用随机数表法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选 20人进行评教,某男生被抽到的机率是( ) A 、 1001 B 、251 C 、51 D 、4 1 9.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 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AC AM <的概率( )

2014高考海南历史试卷_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9.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削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