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抗旱性的评价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抗旱性的评价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抗旱性的评价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抗旱性的评价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报告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报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题记 提到黄土高原你会想到什么?是那厚厚的黄土,还是那千沟万壑的地表,又 或是那漫天飞舞的黄沙……其实没有会想到,其实在几千年前,黄土高原也是 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也是许多皇宫建立的地点。而造 成今天的黄土高原会是这样的支离破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土流失。 什么是水土流失 也许有人会好奇什么是水土流失。所谓“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 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壤侵蚀及水 的流失。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 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中上游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东北黑土分布区和北 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 的地区。黄土高原的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左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16亿吨。 水土流失的表现 1、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钾肥估计 达4000万吨,与中国当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当,折合经济损失达24亿元。 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26亿吨。其中含有的机肥料相当于 50个年产量为50万吨的化肥厂的总量。难怪有人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 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活的土壤和氮、磷、钾肥料被冲走了,必然造 成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淤积河道、湖泊、水库:浙江省虽然水土流失较轻,可是省内有8条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内河航行里程当前比60年代减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从嵊县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吨载重量的木船。由于河床淤 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地表水资源变成沙子,航建公司改成“黄沙”公司。

土腐蚀性分析报告

工程名称:城一期详勘报告日期:2015年6月22日 试样编号采样深 度 (m) 含水率 (%) pH值 阴离子含量(mg/kg)阳离子含量(mg/kg)易溶盐总量 CO32-HCO3-SO42-Cl-Ca2+Mg2+Na++K+( mg/kg) (%) T02-1 1.00 3.51 8.48 62 253 298 147 83 37 202 1093 0.11 T02-2 2.00 3.14 8.47 124 189 446 183 103 62 225 1342 0.13 T02-3 3.00 3.08 8.45 62 314 396 183 83 62 249 1349 0.13 T02-4 4.00 1.20 8.45 121 185 243 144 61 36 198 997 0.10 T02-5 5.00 10.17 8.50 66 336 264 352 66 40 367 1504 0.15 T02-6 6.00 13.86 8.50 137 278 492 727 114 68 615 2447 0.24 T02-7 7.00 10.09 8.53 66 336 476 1288 110 66 975 3329 0.33 T02-8 8.00 14.73 8.46 69 350 165 814 46 28 673 2148 0.21 T02-9 9.00 14.44 8.44 69 279 604 1258 138 82 934 3371 0.34 T02-10 10.00 17.08 8.47 140 286 281 872 70 42 714 2416 0.24 T10-1 1.00 5.44 8.40 63 257 304 150 85 38 206 1112 0.11 T10-2 2.00 2.60 8.48 62 250 394 145 82 62 201 1209 0.12 T10-3 3.00 2.84 8.39 62 314 247 146 62 37 225 1104 0.11 T10-4 4.00 6.51 8.50 64 195 256 113 64 38 159 895 0.09 T10-5 5.00 5.46 8.46 63 257 354 187 85 51 230 1239 0.12 T10-6 6.00 27.03 8.51 76 233 244 135 76 30 190 996 0.10 T10-7 7.00 21.73 8.43 73 297 292 129 73 44 210 1123 0.11 T10-8 8.00 22.70 8.47 74 225 471 131 98 74 183 1268 0.13 T10-9 9.00 4.34 8.43 63 191 200 111 42 38 156 810 0.08 T10-10 10.00 20.96 8.53 73 295 464 172 97 73 236 1423 0.14 KT13-1 1.00 15.39 8.45 69 352 443 164 92 69 252 1448 0.14 KT13-2 2.00 15.99 8.39 70 212 612 164 139 84 200 1496 0.15 KT13-3 3.00 12.47 8.53 67 275 432 199 90 67 246 1386 0.14 KT13-4 4.00 9.76 8.52 132 268 316 156 88 40 240 1240 0.12 KT13-5 5.00 7.13 8.52 64 327 1028 76 236 129 185 2047 0.20 KT13-6 6.00 18.24 8.47 71 361 454 168 95 71 258 1486 0.15 KT13-7 7.00 23.48 8.48 74 301 415 175 124 74 213 1382 0.14 KT13-8 8.00 23.32 8.49 74 301 533 219 124 74 269 1602 0.16 KT13-9 9.00 30.39 8.46 78 318 501 370 105 78 375 1833 0.18 KT13-10 10.00 17.26 8.50 70 358 225 208 70 28 283 1249 0.12 KT13-11 11.00 7.65 8.46 65 328 258 114 65 39 210 1093 0.11 KT13-12 12.00 20.63 8.47 72 368 290 385 73 43 402 1642 0.16 KT13-13 13.00 29.99 8.42 78 397 374 323 104 47 374 1706 0.17 KT13-14 14.00 22.65 8.51 74 374 353 565 98 44 522 2048 0.20 KT13-15 15.00 21.72 8.52 73 371 292 475 73 44 462 1801 0.18 KT13-16 16.00 18.77 8.48 71 362 285 547 71 43 505 1893 0.19 KT13-17 17.00 19.20 8.44 72 364 286 423 72 43 425 1692 0.17 KT13-18 18.00 14.96 8.47 69 351 441 326 92 69 357 1714 0.17 以上试验结果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试验,该试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研究院检测中心审核:校核:汇总: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版讲解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新人教 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黄土高原)看一看这是什么地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海峰 (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教二班) 内容摘要: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战略地位,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干旱程度加剧,水资源短缺,降雨极不均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人类积极的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建设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还要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竭尽可能的实现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程度的日趋严重,水资源日趋紧张,使的发展新灌溉系统的成本不断上升,灌溉农业的效益下降已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旱地农业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快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旱地农业生产水平上新台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绵延我国 11个省区境内沿黄河地区,共计约48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从不到200毫米(北部沙漠地区)至600毫米(西安)不等。地形有缓坡,也有陡峭的沟壑。生态环境、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且这一地区多为旱地农业(旱地农业是泛指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加之降雨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一、晋陕黄土高原北部丘晋陵半干旱农牧区: 1、复杂多样的地形,强烈的土壤侵蚀。 除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较为平坦之外,南部晋陕黄土高原丘陵地面沟壑纵横,陡坡沟深,加之这一地区人口密度高,宜耕农田不多,陡坡开荒面积大,垦殖指数高,陡坡滥垦使林草植被造到严重破坏,本来抗冲性弱的黄土就更易受水蚀侵害。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且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2、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本区大于等于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降水变化率较大。从全年雨量变化情况看,一次性小于等于5毫米无效降水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9月),且多雨或暴雨,造成灾害。春季多风少雨,春旱十分严重,又受制于地下的影响,河流深切,含沙量大,流量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农田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春季多风,风沙威胁严重,蒸发强烈,加之黄土抗侵蚀冲刷能力差,植被覆盖率低,从而使的有限降水难以顺利入渗为土壤接纳保蓄以供作物有效利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这一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高峰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错位,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住限因子,而且山坡地比例大,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及肥力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地下。山地农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三、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 本区包括甘肃中部定西,临夏市,积石山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地区。,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侵蚀和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尤为突出。本实验室是以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和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为研究方向,以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问题为目标,主要研究土壤侵蚀过程及其机理、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提高生产力途径,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侵蚀与干旱逆境下作物生理生态和土壤水分、养分循环机制及其调控,发展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新领域及其交叉学科,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持续发展及黄河治理服务。 二、基金资助范围 本实验室主要资助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课题。主要资助如下研究方向: 1.土壤侵蚀动力学过程及其机制、土壤侵蚀预测预报、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简称:侵蚀) 包括土壤侵蚀过程动力学机制、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土壤侵蚀环境演变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侵蚀环境演变的驱动力、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土壤侵蚀与环境演变的预测预报等。 2.旱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养分迁移与调控及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机制(简称:旱农)包括农林草生态系统中水分、养分迁移机制与动力学模式,土壤水—肥—生产力相互关系及产量形成过程的机理与动态模拟,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机制与途径,作物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及旱地作物增产的机制,农业节水的生理生态基础,黄土高原发展集雨农业的理论与途径等。 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演变及调控与旱地农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简称:交叉) 包括侵蚀条件下土壤养分运移规律,植被—侵蚀—土壤互动作用,侵蚀条件下的土壤退化对旱地农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旱地农业生产力改变对区域水文情势影响的机制与效应,旱区生态农业对调控土壤侵蚀环境的效应,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等。 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环境效应及调控(简称:植被) 包括半干旱区退化林草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与恢复模型,灌草立体配置的水文生态与水土保持耦合效应;确定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土壤水分恶化过程及机理,建立区域土壤干层预报模型,提出区域植被恢复与建设高效种植模式,以指导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三、基金资助方式 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实验室基金,充分发挥实验室基金在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实验室基金资助方式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水土腐蚀性判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 314 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版现批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3、4.1.18(1、2、3、4)、4.1.20(1、2、3)、4.8.5、5.7.2、7.2.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登载。 二○○九年五月十九日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腐蚀性的评价可根据任务要求进行。 12.1.2 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取土试样做土的腐蚀性测试; 2混凝土结构处于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时,应取水试样做水的腐蚀性测试; 3混凝土结构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分别取土试样和水试样做腐蚀性测试; 4水试样和土试样应在混凝土结构所在的深度采取,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当土中盐类成分和含量分布不均匀时,应分区、分层取样,每区、每层不应少于2件。 12.1.3 水和土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Ca2+、Mg2+、Cl-、SO 42-、HCO 3 -、CO 3 2-、 侵蚀性CO 2、游离CO 2 、NH 4 +、OH-、总矿化度; 2 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Ca2+、Mg2+、Cl-、SO 42-、HCO 3 -、CO 3 2- 的易溶盐(土水比1:5)分析; 3 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氧化还原电位、极化电流密度、电阻率、质量损失; 4腐蚀性测试项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 12.1.4 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可分为微、弱、中、强四个等级,并可按本规范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一.简介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 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1.5~2.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 东南部半湿润区 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平原、甘肃东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数1.0~1.5,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体一致。 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位于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宁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温2℃~8℃,年降雨量100~300毫米,干燥指数2.0~6.0。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温带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少许的中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热量充足;夏季降水多.社会经济:劳动力数量多,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劳动力经验丰富;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试验站宣传解说词

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定位站 宣传片脚本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灿烂文化的摇篮,记载了我国畜牧业与种植业多次反复嬗替的古老样本。 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南缘。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草地农业生态研究的试验站。 一、历史回顾 198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教授,针对黄土高原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系统结构以单一谷物种植为主、畜牧业比例低低、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带领着学术团队选址建立了庆阳试验站,开创了我国草地农业研究的先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被光明日报、经济参考、甘肃日报、甘肃科技报等专题报道,2002年随着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成为学校在黄土高原重要的科研、教学、推广示范基地和野外定位站, 2009年该站获批教育部中央级高校农林实践基地,2011年挂牌为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定位站试验站的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基础条件 全站占地217亩,划分为作物-牧草试验观测区、家畜养殖区、综合楼、机具区、库房区和生活区等区域。站内各类用房总建筑面积近三千平方米,综合楼面积1421m2,建有实验室、教室、会议室和师生宿舍等、网络通讯设施齐全。配备有气象站、土壤水分测定仪、氧化亚氮气体分析仪、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光合仪、冠层仪、人工模拟降雨器等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基本条件,各类拖拉机、播种机、免耕机等田间机械,为大田实验提供了条件保障。 三、科研工作及相关成果 建站以来,依据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农业系统中畜牧业所占比例不低于25%,重点开展了粮-草-畜耦合提高系统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的研究,共引进评价近千种饲草植物新品种,其中100余种已在当地应用,在研究评价草田轮作系统评价系统生产力和效益,在牧草-家畜系统试验区评价反刍家畜对饲草的转化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在果-草试验区观测牧草加入果园后系统水分、养分和光能利用过程。建立的水土保持耕作试验区,以当地常见二年三熟轮作为对象,系统观测中长尺度下免耕、秸秆还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农业生产力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精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之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12.1 取样和测试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1.2 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并分别作腐蚀性试验。 2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 3 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表水中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作水的腐蚀性试验; 4 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 件,对建筑群不宜少于各3 件。12.1.3 腐蚀性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 的规定。 注:1、序号l~7 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序号l~9 为判定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2、序号10~12 为水质受严重污染时需试验的项目;序号13~16 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3、序号l 对水试样为电位法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原位测试);序号2~12 为室内试验项目;序号13~15为原位测试项目;序号16为室内扰动土的

试验项目;4、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1:5。 12.2 腐蚀性评价 12.2.1 受环境类型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应符合表12.2.1 的规定;环境类型的划分按本规范附录G 执行。 12.2.2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表12.2.2 的规定。 12.2.3 当按表12.2.1 和12.2.2 评价的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

黄土高原练习(含答案)

黄土高原练习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6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3.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①黄土梁、黄土峁密布②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④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其利用的上海区位优势主要是 A.消费市场巨大 B.集聚效应显著 C.劳动力素质高 D.运输条件便捷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5-6题。 5.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6.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8.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 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9~10题。 9. 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 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 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10. 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 土壤污染严重 11. 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B. 光热条件差 C. 地形坡度大 D. 水资源缺乏 12、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图24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广东省中学 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1分) 13、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陕西省经济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的十年。读陕西省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17分) 材料一:2008年陕西省粮食播种面积4852.05万亩,粮食总产1150.9万吨,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与1999年比,在粮食面积减少近20%的情况下,产量增长6.4%,2000-2008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3.2%。 材料二:陕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图 材料三:陕西省略图 1.1999年以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2.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其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3.渭河和汉江的分水岭是;渭河和汉江比较,含沙量较大的是,主要原因是;含沙量大对河流综合开发的不利影响 有、等。 4.渭河谷地和汉江谷地分属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两地发展农业不同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 5.近年来,陕西省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主要是什么原因? 14.(2011届北京海淀期末考试)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研究(DOC)

《水土保持学》课程作业 题目: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研究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班级: 12级土管五班 学号: 033120528 姓名:张楼 指导教师:王殿武 2013年 12 月 1日

目录 摘要---------------------------------------第2页 引言---------------------------------------第2页 正文 1、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形式-------------------第3页 2、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成因-------------------第5页 3、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第7页 4、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解决措施---------------第8页总结----------------------------------------第9页参考文献----------------------------------------第10页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研究 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单元之一,既是生态过渡带,又是环境脆弱带。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形势严峻。深刻认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其危害,对于土壤侵蚀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该区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本文通过探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类型、分布、动因和危害,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该区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 。 引言: 土壤侵蚀遍布世界各地,严重影响了包括农业和森林在内的所有自然和人为生态系统,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方式和范围的扩大,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黄土高原处于黄河中上游,是我国西部开发尤其是西北开发的关键地域,区域上指的是太行山以西,日月山―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内蒙古、河南7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图纸疏松,植被稀少且年降水量少而集中,该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老土的腐蚀性评价实验测试

工程编号:2012-17 工程名称:青州市马氏安置区二期36-41#楼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1 2-1 3.00m K+ 0.0018 18 Na+0.079 790 Ca2+ 0.048 480 Mg2+0.098 980 Cl- 0.0019 19 S042- 0.0030 30 HC03- 0.0056 56 C032- 0.00 0.00 PH 6.73 腐2 40-1 2.70m K+0.0024 24 Na+0.071 710 Ca2+0.032 320 Mg2+0.091 910 Cl-0.0024 24 S042-0.0020 20 HC03-0.0066 66 C032-0.00 0.00 PH 6.67 试验:校核:

工程编号:2011180 工程名称:青州市第三中学新校区一期勘察工程场地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3 4.20m K+ 0.0022 22 Na+0.080 800 Ca2+ 0.052 520 Mg2+0.091 910 Cl- 0.0020 20 S042- 0.0016 16 HC03- 0.0058 58 C032- 0.00 0.00 PH 6.53 腐4 5.20m K+0.0035 35 Na+0.075 750 Ca2+0.040 400 Mg2+0.093 930 Cl-0.0032 32 S042-0.0025 25 HC03-0.0065 65 C032-0.00 0.00 PH 6.66 试验:校核:

工程编号:2011180 工程名称:青州市第三中学新校区一期勘察工程场地 送样编号取样深度分析项目ω(В)mg/kg 腐5 8.70m K+ 0.0020 20 Na+0.080 800 Ca2+ 0.048 480 Mg2+0.095 950 Cl- 0.0018 18 S042- 0.0016 16 HC03- 0.0055 55 C032- 0.00 0.00 PH 6.60 腐6 14.00m K+0.0024 24 Na+0.071 710 Ca2+0.032 320 Mg2+0.096 960 Cl-0.0028 28 S042-0.0021 21 HC03-0.0064 64 C032-0.00 0.00 PH 6.62 试验:校核: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岭以北的广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

(完整版)黄土高原的成因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 103°~114°。东西千余 千米,南北700千 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 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 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 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 积约4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 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目录 ??概述 ??来源 ??历史 ??水土流失 ??治理 [显示全部] 黄土高原-概述

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 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 分明显。黄土颗粒细, 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 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 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 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摇篮。 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 行山,西至乌鞘岭,南 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7, 7(6), 412-42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5585109.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5585109.html,/10.12677/hjas.2017.76053 Study Advances of Soil Moisture Regime on the Loess Plateau Lu Zhang Key Laboratory of Degraded and Unused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Shaanxi L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n Shaanxi Received: Aug. 29th, 2017; accepted: Sep. 10th, 2017; published: Sep. 15th, 2017 Abstract There is arid climate and low rainfall in Loess Plateau, where the soil moisture has obvious space-time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prone to dry layer in the dry season and the crop grow-ing season, which affect plant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soil. This paper look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cal soil moisture imbalanc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space-time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and soil dry layer, and proposed some control measures to improv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and indicated the prob-lem which needed to be further resolved and fu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Soil Moisture, Space-Time Variability, Soil Dry Layer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进展 张露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收稿日期:2017年8月29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15日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其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在干旱季节及作物生长旺季

中考地理真题汇编:黄土高原(含答案)

一、选择题 (2019.威海)今年,《周恩来回延安》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公里,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黃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图8),完成13-14题. 13.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 14.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A C (2019.广安)23.(2分)因煤炭资源丰富被誉为“乌金高原”的是() A.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C。 (2019.济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个重大课题。据此,完成14~15题。 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14.D 15.B (2019 .咸宁)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图8),完成19-20题。 19.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酸化 20.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总面积为64万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较大 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 1.3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 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1.4 山地丘陵面积大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